CN217599539U -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99539U CN217599539U CN202220741845.6U CN202220741845U CN217599539U CN 217599539 U CN217599539 U CN 217599539U CN 202220741845 U CN202220741845 U CN 202220741845U CN 217599539 U CN217599539 U CN 2175995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top cover
- limiting part
- limiting
- bear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包括输送模块与顶盖承载固定模块,顶盖承载固定模块包括承载机构与限位机构;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汽车部件且承载机构的承载面为倾斜平面,限位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的至少三个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呈三角分布,且至少一个限位部位于承载面的竖直方向上的较低点;所述输送模块上安装若干个所述顶盖承载固定模块。本装置采用依靠汽车顶盖自身重力方便快捷实现其在顶盖固定模块上的限位并且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尺寸汽车顶盖的限位与运输,同时装置可实现若干个汽车顶盖的积放任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焊装工艺领域,属于高新技术传统产业—汽车行业相关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顶盖积放输送链。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提高汽车制造生产线效率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现如今汽车行业内汽车顶盖运输多采用台车运输方式,此运输方式需要人工把汽车顶盖放置在台车上,再通过人工将台车从汽车顶盖焊接线转运到汽车顶盖滚边站后将汽车顶盖从台车上取出。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额外增加运输人员与台车,造成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不需要台车运输汽车顶盖的方式多为采用输送链直接运输。如申请号为CN201320187231.9的一种汽车顶盖总成的自动输送对中装置,其特点是通过传送带将一种汽车顶盖直接运输至顶盖滚边站。但是此装置只能运输一种汽车顶盖,对于不同尺寸的汽车顶盖需要设计不同尺寸载具运输;并且输送链长度较短,然而汽车顶盖焊接线与汽车顶盖滚边站两者有节拍差异,焊接线之后通常设置缓存,输送链长度较短会导致缓存数量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输送装置与汽车顶盖尺寸单一对应问题与顶盖焊接线到顶盖滚边站具有效率差问题,提供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通过采用灵活限位的顶盖积放输送链,运输或积存不同尺寸的汽车顶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包括输送模块与顶盖承载固定模块,所述顶盖承载固定模块包括承载机构与限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汽车顶盖且承载机构的承载面为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的至少三个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三限位部呈三角分布,且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承载面的竖直方向上的较低点;所述输送模块上安装若干个所述顶盖承载固定模块。
汽车顶盖放置在倾斜的承载面上时,依靠汽车顶盖自身重力的因素,汽车顶盖会沿着倾斜的承载面向下运动,限制住汽车顶盖向下运动即可使汽车顶盖稳定在承载面上。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呈三角形分布,汽车顶盖放置于三角形的内腔,放置于三角形内腔的汽车顶盖同时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在其沿承载面向下运动时,由于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承载面的竖直方向上的较低点,汽车顶盖运动方向的一侧肯定会与其中至少一个限位部抵接,用以阻止汽车顶盖向下运动,另外的至少一个侧边也会受到其他限位部的限制,用以限制汽车顶盖沿承载面进行水平滑动,保障汽车顶盖可以在运输过程中稳定在承载平面上,同时三角形的内腔大于汽车顶盖外尺寸从而实现只要小于内腔大小的汽车顶盖均可以限制和运输。承载面与水平面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钝角,当承载面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时,可减小汽车顶盖重力在承载面方向分力的大小,减小限位机构的强度要求,当承载面与水平面夹角钝角或直角时,汽车顶盖在承载面上容易翻转掉落,承载面与水平面夹角最优为锐角。顶盖积放输送链的输送模块上安装有若干个顶盖承载固定模块,输送链上可以同时积存若干个汽车顶盖,用以平衡汽车顶盖焊接线与汽车顶盖滚边站两者之间产生的加工速度差异。
优选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所述承载机构的承载面由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构成。承载机构采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对承载面进行支撑作用,承载面由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构成并对汽车顶盖进行支撑作用,在保证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同时减少在支撑架与承载面上的耗材,减少装置本身重量并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同时,采用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构成承载面,减少承载面与汽车顶盖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便于汽车顶盖依靠自身重力快速到达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或第一承载杆上;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或第二承载杆上。第二支撑架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架使第二承载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一承载杆,汽车顶盖放置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上时会从第二承载杆向第一承载杆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或第一承载杆上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抵接汽车顶盖用以阻止其在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上时向第一承载杆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二支撑座或第二承载杆上的第三限位部限制汽车顶盖沿第一承载杆轴线方向进行水平滑动,通过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限制汽车顶盖在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上的自由度,使汽车顶盖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上。
优选的,第一支撑架两侧安装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承载杆安装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第二支撑架两侧安装有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第二承载杆安装在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上。采用四个支撑座对承载杆进行支撑,在保证不影响支撑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在支撑架上的耗材,减少装置本身重量并节约资源。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座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四支撑座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支撑座。放置在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上的汽车顶盖由于自身重力因素在向第一承载杆方向滑动的同时还沿着第一承载杆的轴线方向向下滑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或者第一承载杆上并于汽车顶盖抵接,阻止汽车顶盖向第一承载杆一侧下滑。由于第三限位部安装在第二支撑架或第二承载杆上的第四支撑座一侧时无法对汽车顶盖起到限位作用,因此第三限位部安装在第二支撑架或第二承载杆的第三支撑座一侧,第三限位部抵接汽车顶盖用以阻止其沿第一承载杆轴线方向向下滑动。此时,汽车顶盖受到重力作用具有运动趋势的两个相邻边,分别被限位部限定,使汽车顶盖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的相对静止,安全稳定的完成整个运输过程,同时,汽车顶盖另外的两个侧边呈敞开状态,从而实现适合多尺寸汽车顶盖运输。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两侧,所述第三限位部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杆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两侧与安装在第一承载杆上相比,由于第一支撑架的强度更高,可安装位置的接触面积更大,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两侧时更稳定且可安装更方便。第三限位部安装在第二承载杆低侧与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相比,第三限位部安装在第二承载杆低侧时,汽车顶盖的重心更靠近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中心,第一承载杆的重心更靠近第一支撑架,第二承载杆的重心更靠近第二支撑架,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的受力更加均匀,汽车顶盖放不容易发生侧翻,支撑限制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杆轴线平行。当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轴线平行时,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与汽车顶盖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汽车顶盖不易翻转掉落,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对汽车顶盖的承载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部安装在滑块上,所述滑块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通过穿过滑槽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杆上,滑块可通过滑槽沿第二承载杆轴线方向对第三限位部进行位置调整,用以适应更多不同尺寸汽车顶盖的承载。
优选的,所述输送模块包括传输部件与输送板,所述输送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传输部件上,汽车顶盖尺寸较大,当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同一块输送板上时,要求输送板的尺寸较大,输送板翻转时不方便,因此将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安装在相邻两块输送板上,减小输送板的面积来减小输送模块整体重量,更便于输送板翻转。输送模块运输时,可以使安装第一支撑架的输送板或安装第二支撑架的输送板在前侧,安装第二支撑架的输送板在前侧,第二支撑架高于第一支撑架,由于惯性原因,运输时汽车顶盖容易掉落;安装第一支撑架的输送板在前时,运输时汽车顶盖不会因惯性掉落,在运输时,安装第一支撑架的输送板在前更优。传输部件上安装有若干个输送板,可以同时积放多个汽车顶盖,将汽车顶盖从汽车顶盖焊接线运输至顶盖滚边站时,由于顶盖滚边站加工速度快于汽车顶盖焊接线,传输部件上积放的多个汽车顶盖,可以用于平衡顶盖滚边站与汽车顶盖焊接线之间的加工速度差,使汽车顶盖焊接线的加工速度可以满足顶盖滚边站的加工速度。
优选的,所述输送板上安装有限位杆,运输同一汽车顶盖的两个输送板通过输送板上的限位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保持两输送板间距离稳定,当输送板运输至传输部件末端限位杆可分离;运输不同汽车顶盖的输送板间也可通过限位杆控制两输送板间最小距离,防止汽车顶盖输送时发生碰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汽车顶盖依靠自身重力因素方便快捷的实现在顶盖固定模块上的固定,解决汽车顶盖在运输过程中限位困难的问题。同时顶盖固定模块可以实现对多尺寸汽车顶盖的限位与运输解决对不同汽车顶盖需采用不同载具运输的问题。装置可实现若干个汽车顶盖的积放任务,解决汽车顶盖焊接线与汽车顶盖滚边站两者有节拍差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顶盖承载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输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的实施例,包括输送模块1与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包括承载机构与限位机构,承载机构用以承载汽车顶盖且承载机构的承载面为与水平面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限位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的至少三个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呈三角分布,且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承载面的竖直方向上的较低点;输送模块1上安装有若杠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
具体的,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承载机构的承载面由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构成,第一支撑架3两侧安装有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第一承载杆15安装在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上,第二支撑架4两侧安装有第三支撑座7和第四支撑座8,第二承载杆16安装在第三支撑座7和第四支撑座8上。承载机构的支撑部分采用第一支撑座5、第二支撑座6、第三支撑座7和第四支撑座8共同进行支撑,承载面采用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共同进行承载,在保证不影响强度的同时减少在支撑部分与承载部分上的耗材,减少装置本身重量并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同时,采用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进行承载,减少承载面与汽车顶盖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便于汽车顶盖依靠自身重力快速到达限位。
其中,第二支撑架4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架3,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设置与第一支撑架3或第一承载杆15上,第三限位部11设置于第二支撑架4或第二承载杆16上。放置在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上的汽车顶盖会从第二承载杆16向第一承载杆15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一承载杆15一侧的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抵接汽车顶盖阻止其向第一承载杆15方向滑动,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或第二承载杆16上的第三限位部11限制汽车顶盖沿第一承载杆15轴线方向滑动。通过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限制汽车顶盖在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上16的从第二承载杆16向第一承载杆15方向的滑动和在第一承载杆15轴线方向的滑动,使汽车顶盖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上。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座6高度高于第一支撑座5,第四支撑座8高度高于第三支撑座7。安放在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上的汽车顶盖由于重力原因在向第一承载杆15方向滑动的同时还沿着第一承载杆15的轴线方向向下滑动,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抵接汽车顶盖,阻止汽车顶盖向第一承载杆一侧下滑。由于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或第二承载杆16上的第四支撑座8一侧时无法对汽车顶盖起到限位作用,因此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或第二承载杆16的第三支撑座7一侧,第三限位部11抵接汽车顶盖用以阻止其沿第一承载杆15轴线方向向下滑动。此时,汽车顶盖受到重力作用具有运动趋势的两个相邻边,分别被限位部限定,使汽车顶盖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与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的相对静止,安全稳定的完成整个运输过程,同时,汽车顶盖另外的两个侧边呈敞开状态,从而实现适合多尺寸汽车顶盖限位与运输。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汽车顶盖放置顶盖承载模块2中在承载机构内由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构成的倾斜的承载平面上,第一承载杆15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两侧的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上,第二承载杆16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两侧的第三支撑座7和第四支撑座8上,第二支撑架16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架15,第二支撑座6的高度高于第一支撑座5,第四支撑座8的高度高于第三支撑座7。汽车顶盖在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上时会在沿着第二承载杆16向第一承载杆15滑动的同时沿着第一承载杆15轴线方向向下滑动,通过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或第一承载杆15上的第一限位部9和第二限位部10与汽车顶盖抵接来阻止汽车顶盖沿着第二承载杆16向第一承载杆15下滑,通过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或第二承载杆16上位于第三支撑座7一侧的第三限位部11抵接汽车顶盖,阻止其沿着第一承载杆15轴线方向向下滑动。通过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抵接汽车顶盖两邻边来完全阻止其在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上的滑动,使汽车顶盖在运输过程中可以保持与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的相对静止,同时,汽车顶盖另外的两个侧边呈敞开状态,实现适合多尺寸汽车顶盖运输。顶盖承载固定模块固定安装在输送模块1上,并且在输送模块1上安装有若干个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使得在输送模块1上可以同时积放或运输若干个汽车顶盖。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汽车顶盖依靠自身重力因素方便快捷的实现在顶盖固定模块2上的固定,解决汽车顶盖在运输过程中限位困难的问题。同时顶盖固定模块2可以实现对多尺寸汽车顶盖的限位与运输。装置可实现若干个汽车顶盖的积放任务,解决汽车顶盖焊接线与汽车顶盖滚边站两者有节拍差异问题。
实施例2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对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进一步限定,第一限位部9与第二限位部10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的两侧,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第二承载杆16上。第一限位部9与第二限位部10安装在第一支撑架3的两侧与安装在第一承载杆15上相比,第一支撑架3上的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的强度更高,可供安装的位置更多,第一限位部9与第二限位部10分布安装在第一支撑座5与第二支撑座6上时结构更稳定且安装更方便。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第二承载杆16低侧与安装在第二支撑架4上相比,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第二承载杆16低侧时,汽车顶盖的重心更靠近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4的中心,第一承载杆15的重心更靠近第一支撑架3,第二承载杆16的重心更靠近第二支撑架4,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的受力更加均匀,汽车顶盖放不容易发生侧翻,支撑限制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轴线平行。当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轴线平行时,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与汽车顶盖间的接触面积更大,汽车顶盖不易翻转掉落,对汽车顶盖的承载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滑块12上,滑块12设置有滑槽,滑块12通过穿过滑槽的紧固件固定在第二承载杆16上,滑块12可通过滑槽沿第二承载杆16轴线方向对第三限位部11进行位置调整,用以适应更多不同尺寸汽车顶盖的承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与第三限位部11的安装位置及第三限位部11的安装方式的进一步限定;对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位置关系的进一步限定。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进一步优化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对汽车顶盖的限位效果,使其可以限位更多不同尺寸的汽车顶盖;进一步优化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构成的承载平面对汽车顶盖的承载效果。
实施例3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对输送模块1进一步限定,输送模块1包括传送部件与输送板13,输送板13固定安装在传送部件上;传送部件上安装有若干个输送板13,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分布安装在相邻两个输送板13上。汽车顶盖尺寸较大,当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安装在同一块输送板13上时,要求输送板13的尺寸较大,翻转时不方便,因此将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安装在相邻两块输送板13上,减小输送板13的尺寸来减小输送模块1整体重量,更便于输送板13翻转。输送模块1运输时,可以使安装第一支撑架3的输送板13或安装第二支撑架4的输送板13在前侧,安装第二支撑架4的输送板13在前侧,第二支撑架4高于第一支撑架1,由于惯性原因,运输时汽车顶盖容易掉落,安装第一支撑架3的输送板13在前时,运输时汽车顶盖不会因惯性掉落,在运输时,安装第一支撑架3的输送板13在前更优。传输部件上安装有若干个输送板13,可以同时积放多个汽车顶盖,将汽车顶盖从汽车顶盖焊接线运输至顶盖滚边站时,由于顶盖滚边站加工速度快于汽车顶盖焊接线,传输部件上积放的多个汽车顶盖,可以用于平衡顶盖滚边站与汽车顶盖焊接线之间的加工速度差,使汽车顶盖焊接线的加工速度可以满足顶盖滚边站的加工速度。
具体的,输送板13上安装有限位杆14。运输同一汽车顶盖的两个输送板13通过输送板13上的限位杆14连接成一个整体,保持两输送板13间距离稳定,当输送板13运输至传输部件末端需要翻转时限位杆14可自动分离;运输不同汽车顶盖的输送板13间也可通过限位杆14控制两输送板13间最小距离,防止汽车顶盖输送时发生碰撞。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流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4安装在输送模块1中相邻的两个输送板13上,输送板13上安装有限位杆14。确定运输时安装第一支撑架3的输送板13在前。传送部件上安装有若干个输送板13.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采用两个相邻的输送板13来运输同一汽车顶盖,减小输送板13的尺寸,减小输送模块1整体重量,便于输送板13翻转。运输同一汽车顶盖的相邻两个输送板13间采用限位杆14连接,保持两输送板13间距离稳定,且当输送板13运输至传输部件末端需要翻转时限位杆14可自动分离;运输不同汽车顶盖的输送板13间也通过限位杆14控制两输送板13间最小距离,防止汽车顶盖输送时发生碰撞。确定运输时安装第一支撑架3的输送板13在前防止汽车顶盖因惯性掉落。传输部件可同时积放多个汽车顶盖,平衡顶盖滚边站与汽车顶盖焊接线之间的加工速度差,使汽车顶盖焊接线的加工速度可以满足顶盖滚边站的加工速度。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子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包括输送模块(1)与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包括承载机构与限位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汽车部件且承载机构的承载面为倾斜平面,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上的至少三个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9)、第二限位部(10)和第三限位部(11),所述第一限位部(9)、所述第二限位部(10)和所述第三限位部(11)呈三角分布,且至少一个所述限位部位于承载面的竖直方向上的较低点;所述输送模块(1)上安装若干个所述顶盖承载固定模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第一承载杆(15)和第二承载杆(16);所述第一承载杆(1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上;所述第二承载杆(1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上;所述承载机构的承载面由第一承载杆(15)与第二承载杆(16)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限位部(9)和所述第二限位部(1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或第一承载杆(15)上;所述第三限位部(1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4)或所述第二承载杆(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3)两侧安装有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6);所述第一承载杆(15)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5)与所述第二支撑座(6)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两侧安装有第三支撑座(7)和第四支撑座(8);所述第二承载杆(16)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7)和所述第四支撑座(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6)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支撑座(5);所述第四支撑座(8)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三支撑座(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9)与所述第二限位部(10)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3)的两侧;所述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所述第二承载杆(16)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杆(15)与所述第二承载杆(16)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11)安装在滑块(12)上,所述滑块(12)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12)通过穿过滑槽的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杆(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模块(1)包括传送部件与输送板(13),所述输送板(13)固定安装在所述传送部件上;所述传送部件安装有若干个所述输送板(13);所述第一支撑架(3)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输送板(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板(13)上安装有限位杆(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41845.6U CN217599539U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41845.6U CN217599539U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99539U true CN217599539U (zh) | 2022-10-18 |
Family
ID=8356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41845.6U Active CN217599539U (zh) | 2022-03-31 | 2022-03-31 |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99539U (zh) |
-
2022
- 2022-03-31 CN CN202220741845.6U patent/CN2175995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33195B2 (en) | Devic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rail-guided suspended conveyor systems | |
CN102971236A (zh) | 板状构件移载设备 | |
CN104487367A (zh) | 独立卸货分选输送机 | |
US9952087B2 (en) | Conveyor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pport members and a method thereof | |
KR20170129924A (ko) | 자동 창고 및 현수식(懸垂式) 스태커 크레인 | |
CN212221335U (zh) | 一种组合式可对接货架 | |
TW201816918A (zh) | 物品搬送裝置 | |
CN208746869U (zh) | 一种自动化物流搬运装置 | |
US6170650B1 (en) | Conveyor system with drive and driven carriers supporting thereon a load-support member | |
CN217599539U (zh) | 一种顶盖积放输送链 | |
CN210735629U (zh) | 码放装置、装车机及装车系统 | |
CN212267682U (zh) | 车门载具 | |
CN212314605U (zh) | 集装箱分拣系统 | |
CN108750724B (zh) | 装车系统及方法 | |
CN221274199U (zh) | 料盘输送线及印字装置 | |
CN111348369A (zh) | 一种智能多层运输供料装置 | |
KR102476928B1 (ko) | 반송대차 | |
SK9822003A3 (en) | Transfer device for long rails | |
CN221395426U (zh) | 一种无动力滚筒输送线 | |
CN219238654U (zh) | 一种物流仓储货物转运平台 | |
CN219116369U (zh) | 柔性推块输送线 | |
CN210709343U (zh) | 一种供料机 | |
CN218753290U (zh) | 一种托盘输送装置及物料输送设备 | |
CN218023640U (zh) | 挂架运输用承载轨道及轨道机构 | |
CN219585155U (zh) | 用于分拣包裹的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633, Jinshan Avenue Ea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mobile Passenger Ca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