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8738U -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8738U
CN217598738U CN202221396998.8U CN202221396998U CN217598738U CN 217598738 U CN217598738 U CN 217598738U CN 202221396998 U CN202221396998 U CN 202221396998U CN 217598738 U CN217598738 U CN 217598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ool
connecting block
roof
hatchback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969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智鸿
肖遥
罗宇
马顺振
陈建中
徐劲松
毛淦平
黄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969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8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8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8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包括设于车顶后端并对掀背门的顶部进行定位固定的上端定位工装、设于车身后围板上并对掀背门的底部进行定位支撑的下端定位托块,其中上端定位工装包括工装架、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车身压钳单元、检测单元和支撑块;支撑块使工装架稳定放置在车顶,第一定位单元、车身压钳单元实现则将工装架定位安装在车顶上,而第二定位单元实现对掀背门进行定位,定位后,使用工具完成掀背门与车身的铰链连接固定即可。安装后,还可通过检测单元对车身与掀背门之间的安装误差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安装的一致性和装配精度,并增强支撑稳定性,同时兼顾检测误差功能,降低了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掀背门装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SUV车型基本设有掀背门,掀背门与车身连接方式基本采用的铰链连接,因此其装配精度对产品外观质量有重要影响。目前,车型的掀背门工装大多采用车身端是型面夹紧定位,掀背门端采用定位销定位,存在如下缺点:a、型面定位受零件单品型面的精度影响较大,随着零件波动工装也会随之波动,安装一致性较差,另外长时间使用夹钳松动和型面胶块磨损也会造成装配不良;b、不可以实现安装后在线检测安装的质量,需要后工序二次测量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质量设计要求;c、由于工装重量较重,工装直接放置在车顶上易放置不稳,且容易对车顶外观造成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可同时对车顶和掀背门进行安装定位,提高了安装的一致性和装配精度,并增强了对工装的支撑,保证工装放置在车顶的稳定性,还同步设置检测功能,兼顾了后工序二次测量确认装配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要求,实现了工装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双双消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包括上端定位工装和下端定位托块,所述上端定位工装设于车顶后端并对掀背门的顶部进行定位固定,所述下端定位托块设于车身后围板上并对掀背门的底部进行定位支撑,所述上端定位工装包括工装架、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车身压钳单元、检测单元和支撑块;
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的两侧,用于在车顶两侧进行定位,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相对设置,用于在掀背门的顶部两侧进行定位,两个所述车身压钳单元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的两侧,用于对车身两侧的侧围进行夹紧,两个所述检测单元沿所述工装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置于同一侧,用于对车身与掀背门之间的安装误差进行检测,若干个所述支撑块对称设于所述工作架的两侧底部,用于在车顶上对所述工装架进行支撑。
在安装时,先通过两个第一定位单元、两个车身压钳单元及多个支撑块将上端定位工装稳定地安装在车顶,然后再将下端定位托块安装在车身后围板上,之后将掀背门通过下端定位托块进行支撑承托,再通过两个第二定位单元固定掀背门的顶部,最后作业员进行打螺丝固定掀背门与车身连接铰链,以此实现掀背门的安装。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2组检测单元通过以车身端为基准,对安装完掀背门后实施质量检测,测量掀背门相对车身的间隙和段差要求是否合格,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手动夹紧器和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工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动夹紧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一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
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的第一定位销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所述工装架进行定位安装。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在车顶的两侧进行安装定位,车顶后端的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一定位单元的第一手动夹紧器的位置与车顶后端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一定位销则固定于第一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在车顶的安装定位。在上端定位工装在车顶安装定位前,打开第一手动夹紧器,将上端定位工装挪动到车顶并通过支撑块进行支撑放置,同时使两个第一定位销与车顶后端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一手动夹紧器,使第一定位销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将上端定位工装初步定位安装在车顶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连接臂、第二连接块、第二手动夹紧器和第二定位销,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工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设于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手动夹紧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二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二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的第二定位销分别与掀背门顶部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掀背门进行定位安装。
第二定位单元用于对掀背门进行安装定位,掀背门的顶部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二定位单元的第二手动夹紧器的位置与掀背门顶部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二定位销则固定于第二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对掀背门进行安装定位。在掀背门安装定位前,打开第二手动夹紧器,将掀背门挪动到安装位置,并使两个第二定位销与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二手动夹紧器,使第二定位销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掀背门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所述车身压钳单元包括第三连接块、第三手动夹紧器和压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工装架连接并沿车宽方向伸出,所述第三手动夹紧器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与所述压块相连,用于推动所述压块压紧于车身侧围。
车身压钳单元用于上端定位工装的安装固定,当上端定位工装通过第一定位单元初步定位后,再通过两个车身压钳单元对车身进行压紧,以保证上端定位工装稳定安装在车顶上,更好地实现掀背门的安装定位。在进行夹紧前,先打开第三手动夹紧器,当第一定位单元完成上端定位工装的初步定位后,关闭第三手动夹紧器,推动压块从车身的两侧对侧围进行压紧固定,以使上端定位工装稳定安装在车顶上。其中,在压块与车身侧围接触的面上设有弹性垫片,当第三手动夹紧器推动压块夹紧车身侧围时,弹性垫片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对车身外观造成影响。
进一步,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四连接块、第一翻转臂、测量片,所述第四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所述第一翻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块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测量片,所述测量片用于检测车顶后端与掀背门顶部之间的安装误差。
进一步,所述第四连接块开设有第一翻转槽,所述第一翻转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翻转臂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槽内并与所述第四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一翻转臂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一锁紧螺栓,当所述第一翻转臂翻转下放以使所述测量片进行测量时,旋拧所述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一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一翻转臂的固定。
掀背门安装完成前,第一翻转臂的初始状态为上翻,脱离第四安装块的第一翻转槽,为未工作状态,在完成掀背门铰链螺丝固定后,可将检测单元切换至工作状态,即将第一翻转臂下翻,并置于第一翻转槽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进行锁紧,此时测量片平行于车顶并置于掀背门与车顶之间的间隙内,即可开始进行测量检测。设定测量片的宽度为标准值,工人进行以下2项误差检查;1、确认测量片距离掀背门边线的距离(标准设定5.0±1mm、工具为钢板尺测量);2、确定测量片与掀背门面的高度(标准设定-1±1mm使用工具为段差尺)。通过上述的检测单元,可快速检测装配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要求,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工作架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三个所述支撑块,三个所述支撑块沿车长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为橡胶垫。
在两侧的车长方向分别布置了3组支撑块(前、中、后),当工装架下降到位后,两侧的3个支撑块平行于车身,进行完整的支撑整个工装架的平行。使工装架平衡支撑在车顶上,无晃动,提升稳定性。同时底部设置的橡胶垫可避免对车顶外观形成压痕,发生外观不良。
进一步,所述上端定位工装设有第三定位单元,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单元沿所述工装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置于同一侧;
所述第三定位单元包括第四手动夹紧器和第四定位销,所述第四手动夹紧器安装在所述工装架上,所述第四定位销固定于所述第四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单元的第四定位销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所述工装架进行定位安装。
为了适应全景天幕的车顶盖,由于其销孔设置的位置不同,所以增加第三定位单元,第三定位单元用于在车顶的两侧进行安装定位,车顶后端的边沿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三定位单元的第四手动夹紧器的位置与车顶后端边沿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四定位销则固定于第四手动夹紧器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在车顶的安装定位。上端定位工装在全景天幕的车顶安装定位前,先打开第四手动夹紧器,将上端定位工装挪动到车顶并通过支撑块进行支撑放置,同时使两个第四定位销与车顶后端边沿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四手动夹紧器,使第四定位销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将上端定位工装初步定位安装在全景天幕的车顶上。第三定位单元的设置,增强了定位工装的通用性,可适应同车型的不同派生切换。
进一步,所述上端定位工装设有辅助定位单元,两个所述辅助定位单元沿所述工装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置于同一侧;
所述辅助定位单元包括第五连接块、第二翻转臂、挡块,所述第五连接块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所述第二翻转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块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卡紧车顶后端的边沿。
进一步,所述第五连接块开设有第二翻转槽,所述第二翻转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翻转臂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翻转槽内并与所述第五连接块铰接,所述第二翻转臂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二锁紧螺栓,当所述第二翻转臂翻转下放以使所述挡块进行卡紧时,旋拧所述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二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二翻转臂的固定。
长时间使用车身压钳单元对车身两侧的侧围进行夹紧可能会存在松动,易发生装配不良,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设置辅助定位单元,辅助定位单元可以两个为一组,在工装架的一侧设有两组对称。当上端定位工装通过第一定位单元进行安装定位前,第二翻转臂的初始状态为上翻,脱离第五安装块的第二翻转槽,为未工作状态,在完成第一定位单元的定位后,切换为工作状态,即将第二翻转臂下翻,并置于第二翻转槽内,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栓进行锁紧,此时挡块置于在车顶后端的边沿处进行卡紧定位,挡块不影响掀背门与车顶之间的安装,其厚度略小于掀背门与车顶的标准装配间隙。通过辅助定位单元,加强了对上端定位工装的定位稳定性,避免发生装配不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定位工装,增加了多组支撑块和针对车身端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及针对间隙、段差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通过第一定位单元、第二定位单元、车身压钳单元实现将车顶与掀背门的定位安装,提高了安装的一致性和装配精度;通过增设的支撑块增强了对工装架的支撑,保证工装放置在车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检测单元可在安装后便捷进行安装误差测量,快速确认装配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了工装成本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定位工装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车身压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检测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检测单元的未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三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组辅助定位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一组辅助定位单元的未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是下端定位托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图一(省略部分车身);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图二(省略部分车身);
图14是下端定位托块的安装状态图(省略部分车身)。
图中:上端定位工装1、工装架101、第一定位单元102、第一连接块1021、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第一定位销1023、第二定位单元103、连接臂1031、第二连接块1032、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第二定位销1034、车身压钳单元104、第三连接块1041、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压块1043、检测单元105、第四连接块1051、第一翻转臂1052、测量片1053、第一翻转槽1054、第一锁紧螺栓1055、支撑块106、第三定位单元107、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第四定位销1072、辅助定位单元108、第五连接块1081、第二翻转臂1082、挡块1083、第二翻转槽1084、第二锁紧螺栓1085、下端定位托块2、搭臂201、安装定位销202、托臂203、卡紧块204、Y向限位块205、掀背门3、把手4、吊环5。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14所示,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包括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上端定位工装1设于车顶后端并对掀背门3的顶部进行定位固定,下端定位托块2设于车身后围板上并对掀背门3的底部进行定位支撑,上端定位工装1包括工装架101、第一定位单元102、第二定位单元103、车身压钳单元104、检测单元105和支撑块106;
两个第一定位单元102对称设于工装架101的两侧,用于在车顶两侧进行定位,两个第二定位单元103对称设于工装架10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第一定位单元102相对设置,用于在掀背门3的顶部两侧进行定位,两个车身压钳单元104对称设于工装架101的两侧,用于对车身两侧的侧围进行夹紧,两个检测单元105沿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用于对车身与掀背门3之间的安装误差进行检测,若干个支撑块106对称设于工作架101的两侧底部,用于在车顶上对工装架101进行支撑。
在安装时,先通过两个第一定位单元102、两个车身压钳单元104及多个支撑块106将上端定位工装1稳定地安装在车顶,然后再将下端定位托块2安装在车身后围板上,之后将掀背门3通过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支撑承托,再通过两个第二定位单元103固定掀背门3的顶部,最后作业员进行打螺丝固定掀背门3与车身连接铰链,以此实现掀背门3的安装。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2组检测单元105通过以车身端为基准,对安装完掀背门3后实施质量检测,测量掀背门3相对车身的间隙和段差要求是否合格,方便快捷。
参见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102包括第一连接块1021、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和第一定位销1023,第一连接块1021与工装架101固定连接,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设于第一连接块1021上,第一定位销1023固定于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的活动端;
两个第一定位单元102的第一定位销1023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工装架101进行定位安装。
第一定位单元102用于在车顶的两侧进行安装定位,车顶后端的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一定位单元102的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的位置与车顶后端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一定位销1023则固定于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在车顶的安装定位。在上端定位工装1在车顶安装定位前,打开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将上端定位工装1挪动到车顶并通过支撑块106进行支撑放置,同时使两个第一定位销1023与车顶后端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使第一定位销1022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将上端定位工装1初步定位安装在车顶上。
参见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单元103包括连接臂1031、第二连接块1032、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和第二定位销1034,连接臂1031的一端与工装架10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1032设于连接臂1031的另一端,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设于第二连接块1032上,第二定位销1034固定于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的活动端;
两个第二定位单元103的第二定位销1034分别与掀背门3顶部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掀背门3进行定位安装。
第二定位单元103用于对掀背门3进行安装定位,掀背门3的顶部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二定位单元103的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的位置与掀背门3顶部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二定位销1034则固定于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对掀背门3进行安装定位。在掀背门3安装定位前,打开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将掀背门3挪动到安装位置,并使两个第二定位销1034与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使第二定位销1034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掀背门3的安装定位。
参见图1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车身压钳单元104包括第三连接块1041、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和压块1043,第三连接块1041的一端与工装架101连接并沿车宽方向伸出,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设于第三连接块1041的另一端,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的活动端与压块1043相连,用于推动压块1043压紧于车身侧围。
车身压钳单元104用于上端定位工装1的安装固定,当上端定位工装1通过第一定位单元102初步定位后,再通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车身压钳单元104对车身的两侧进行压紧,以保证上端定位工装1稳定安装在车顶上,更好地实现掀背门3的安装定位。在进行夹紧前,先打开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当第一定位单元102完成上端定位工装1的初步定位后,关闭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推动压块1043从车身的两侧对侧围进行压紧固定,以使上端定位工装1稳定安装在车顶上。其中,在压块1043与车身侧围接触的面上设有弹性垫片,当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推动压块1043夹紧车身侧围时,弹性垫片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对车身外观造成影响。
参见图1、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单元105包括第四连接块1051、第一翻转臂1052、测量片1053,第四连接块1051固定在工装架101上,第一翻转臂1052的一端与第四连接块1051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测量片1053,测量片1053用于检测车顶后端与掀背门3顶部之间的安装误差;
其中,第四连接块1051开设有第一翻转槽1054,第一翻转槽105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锁紧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翻转臂1052的一端置于第一翻转槽1054内并与第四连接块1051铰接,第一翻转臂1052的中间处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一锁紧螺栓1055,当第一翻转臂1052翻转下放以使测量片1053进行测量时,旋拧第一锁紧螺栓1055,第一锁紧螺栓1055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一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第一翻转臂1052的固定;
掀背门3安装完成前,第一翻转臂1052的初始状态为上翻,脱离第四安装块1051的第一翻转槽1054,为未工作状态,在完成掀背门3铰链螺丝固定后,可将检测单元105切换至工作状态,即将第一翻转臂1052下翻,并置于第一翻转槽1054内,且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055进行锁紧,此时测量片1053平行于车顶并置于掀背门3与车顶之间的间隙内,即可开始进行测量检测。本实施例设定测量片1053的宽度为标准值,工人进行以下2项误差检查;1、确认测量片1053距离掀背门3边线的距离(标准设定5.0±1mm、工具为钢板尺测量);2、确定测量片1053与掀背门3的面高度(标准设定-1±1mm使用工具为段差尺)。通过上述的检测单元105,可直观快速检测装配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要求,方便快捷。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架101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三个支撑块106,三个支撑块106沿车长方向设置,且每个支撑块106的底部为橡胶垫。本实用新型在两侧的车长方向分别布置了3组支撑块106(前、中、后),当工装架101下降到位后,两侧的3个支撑块106平行于车身,进行完整的支撑整个工装架101的平行。使工装架101平衡支撑在车顶上,无晃动,提升稳定性。同时底部设置的橡胶垫可避免对车顶外观形成压痕,发生外观不良。
参见图11和图14,本实施例的下端定位托块2是安装在车身后围板上用于对掀背门3的底部进行定位支撑的,下端定位托块2安装在车身后围板的中间位置,其中,下端定位托块2的两侧设有搭臂201、并在靠近两个搭臂201的内侧处对称设有两个安装定位销202,中间处还设有托臂203,并在底部设有两个卡紧块204,分别置于托臂203的两侧;
在进行安装时,将两个安装定位销202与车身后围板上的销孔对应装配,以将整个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初步定位,此时搭臂201搭接在车身后围板上,并配合两个卡紧块204的卡紧作用,即可将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卡接固定;其中,托臂203设有呈向上翻折状的Y向限位块205,用于承接掀背门3的重量,且确定车高方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手动夹紧器的类型可选用快速夹钳,便于操作人员能进行快速操作,且手动夹紧器为常见的工具,操作人员清楚知道其结构、原理及安装方式,不再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上均设有把手4,便于采用人员用于挪动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
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定位工装1的两侧设有多个吊环5,由于上端定位工装1的重量较重,一般在进行安装时,均需通过吊装设备进行吊装挪动到车顶上,所以设置吊环5是便于上端定位工装1的吊装作业,提升操作效率与安全性。
以无天窗的车型为例,在使用定位工装对掀背门3进行安装定位时,先要分别对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安装,所以本实施例的定位工装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1、进行下端定位托块2的安装固定;
在安装下端定位托块2时,将两个安装定位销202与车身后围板上的销孔对应装配,以将整个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初步定位,此时搭臂201搭接在车身后围板上,然后使两个卡紧块204从车身后围板底侧进行勾接卡紧,即可将整个下端定位托块2进行卡接固定在车身后围板上,完成安装;
2、进行上端定位工装1的安装固定;
在安装前,先将工装架101上的所有手动夹紧器松开,确保安装空间足够;接着,将上端定位工装1吊动到车顶并通过支撑块106进行支撑放置,同时使两个第一定位销1023与车顶后端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使第一定位销1023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将上端定位工装1初步定位安装在车顶上,然后关闭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进而推动压块1043从车身的两侧对车身侧围进行压紧固定,以使上端定位工装1稳定安装在车顶上,以此完成上端定位工装1的安装固定;
3、对掀背门3进行安装定位;
先将掀背门3放置在下端定位托块2的托臂203上进行定位支撑,然后,挪动掀背门3的位置,确保上端定位工装1的两个第二定位销1034与掀背门3顶部两侧的销孔的位置对应,然后合上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使第二定位销1034对准掀背门3的销孔进行装配,从而实现掀背门3的安装定位;在此定位之后,操作人员使用工具完成掀背门3与车身的铰链连接固定,最后再依次拆卸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即可完成作业。
其中,在拆装定位工装前,可将第一翻转臂1052下翻,使其置于第一翻转槽1054内,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055进行锁紧,以使检测单元105的测量片1053平行于车顶并置于掀背门3与车顶之间的间隙内,进行快速进行误差检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定位工装,增加了多组支撑块106和针对车身端定位的第一定位单元102及针对间隙、段差进行检测的检测单元105。通过第一定位单元102、第二定位单元102、车身压钳单元104实现将车顶与掀背门3的定位安装,提高了安装的一致性和装配精度;通过增设的支撑块106增强了对工装架101的支撑,保证工装架101放置在车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检测单元105可在安装后便捷进行安装误差测量,快速确认装配间隙段差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了工装成本和人工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定位工装1设有第三定位单元107,两个第三定位单元107沿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
第三定位单元107包括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和第四定位销1072,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安装在工装架101上,第四定位销1072固定于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的活动端;
两个第三定位单元107的第四定位销1072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工装架101进行定位安装。
为了适应全景天幕的车顶盖,由于其销孔设置的位置不同,所以增加第三定位单元107,第三定位单元107用于在车顶的两侧进行安装定位,车顶后端的边沿两侧设有起定位作用的销孔,两个第三定位单元107的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的位置与车顶后端边沿两侧的销孔相对应,而第四定位销1072则固定于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的活动端,与销孔活动匹配,用于在车顶的安装定位。上端定位工装1在全景天幕的车顶安装定位前,先打开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将上端定位工装1挪动到车顶并通过支撑块106进行支撑放置,同时使两个第四定位销1072与车顶后端边沿两侧的销孔对准,然后合上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使第四定位销1072对准销孔进行装配,即可实现将上端定位工装1初步定位安装在全景天幕的车顶上。第三定位单元107的设置,增强了定位工装的通用性,可适应同车型的不同派生切换。
实施例3: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所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上端定位工装1设有辅助定位单元108,两个辅助定位单元108沿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
辅助定位单元108包括第五连接块1081、第二翻转臂1082、挡块1083,第五连接块1081固定在工装架101上,第二翻转臂1082的一端与第五连接块1081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挡块1083,挡块1083用于卡紧车顶后端的边沿;
其中,第五连接块1081开设有第二翻转槽1084,第二翻转槽108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锁紧孔(图中未示出),第二翻转臂1082的一端置于第二翻转槽1084内并与第五连接块1081铰接,第二翻转臂1082的中间处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二锁紧螺栓1085,当第二翻转臂1082翻转下放以使挡块1083进行卡紧时,旋拧第二锁紧螺栓1085,第二锁紧螺栓1085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二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第二翻转臂1082的固定。
长时间使用车身压钳单元104对车身两侧的侧围进行夹紧可能会存在松动,易发生装配不良,为了避免该种情况出现,本实用新型设置辅助定位单元108,辅助定位单元108可以两个为一组,在工装架101的一侧设有两组对称。当上端定位工装1通过第一定位单元102进行安装定位前,第二翻转臂1082的初始状态为上翻,脱离第五安装块1081的第二翻转槽1084,为未工作状态,在完成第一定位单元102的定位后,切换为工作状态,即将第二翻转臂1082下翻,并置于第二翻转槽1084内,且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085进行锁紧,此时挡块1083置于在车顶后端的边沿处进行卡紧定位,挡块1083不影响掀背门3与车顶之间的安装,其厚度略小于掀背门3与车顶的标准装配间隙。通过辅助定位单元108,加强了对上端定位工装1的定位稳定性,避免发生装配不良。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包括上端定位工装(1)和下端定位托块(2),所述上端定位工装(1)设于车顶后端并对掀背门(3)的顶部进行定位固定,所述下端定位托块(2)设于车身后围板上并对掀背门(3)的底部进行定位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定位工装(1)包括工装架(101)、第一定位单元(102)、第二定位单元(103)、车身压钳单元(104)、检测单元(105)和支撑块(106);
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2)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101)的两侧,用于在车顶两侧进行定位,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101)的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2)相对设置,用于在掀背门(3)的顶部两侧进行定位,两个所述车身压钳单元(104)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101)的两侧,用于对车身两侧的侧围进行夹紧,两个所述检测单元(105)沿所述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用于对车身与掀背门(3)之间的安装误差进行检测,若干个所述支撑块(106)对称设于所述工装架(101)的两侧底部,用于在车顶上对所述工装架(101)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2)包括第一连接块(1021)、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和第一定位销(1023),所述第一连接块(1021)与所述工装架(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021)上,所述第一定位销(1023)固定于所述第一手动夹紧器(1022)的活动端;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2)的第一定位销(1023)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所述工装架(101)进行定位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包括连接臂(1031)、第二连接块(1032)、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和第二定位销(1034),所述连接臂(1031)的一端与所述工装架(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1032)设于所述连接臂(10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1032)上,所述第二定位销(1034)固定于所述第二手动夹紧器(1033) 的活动端;
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的第二定位销(1034)分别与掀背门(3)顶部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掀背门(3)进行定位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压钳单元(104)包括第三连接块(1041)、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和压块(1043),所述第三连接块(1041)的一端与所述工装架(101)连接并沿车宽方向伸出,所述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104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手动夹紧器(1042)的活动端与所述压块(1043)相连,用于推动所述压块(1043)压紧于车身侧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105)包括第四连接块(1051)、第一翻转臂(1052)、测量片(1053),所述第四连接块(1051)固定在所述工装架(101)上,所述第一翻转臂(105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块(1051)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测量片(1053),所述测量片(1053)用于检测车顶后端与掀背门(3)顶部之间的安装误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接块(1051)开设有第一翻转槽(1054),所述第一翻转槽(105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翻转臂(1052)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一翻转槽(1054)内并与所述第四连接块(1051)铰接,所述第一翻转臂(1052)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一锁紧螺栓(1055),当所述第一翻转臂(1052)翻转下放以使所述测量片(1053)进行测量时,旋拧所述第一锁紧螺栓(1055),所述第一锁紧螺栓(1055)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一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一翻转臂(1052)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架(101)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三个所述支撑块(106),三个所述支撑块(106)沿车长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支撑块(106)的底部为橡胶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定位工装(1)设有第三定位单元(107),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单元(107)沿所述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
所述第三定位单元(107)包括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和第四定位销(1072),所述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安装在所述工装架(101)上,所述第四定位销(1072)固定于所述第四手动夹紧器(1071)的活动端;
两个所述第三定位单元(107)的第四定位销(1072)分别与车顶两侧的销孔适配,用于对所述工装架(101)进行定位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定位工装(1)设有辅助定位单元(108),两个所述辅助定位单元(108)沿所述工装架(10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103)置于同一侧;
所述辅助定位单元(108)包括第五连接块(1081)、第二翻转臂(1082)、挡块(1083),所述第五连接块(1081)固定在所述工装架(101)上,所述第二翻转臂(1082)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接块(1081)铰接,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挡块(1083),所述挡块(1083)用于卡紧车顶后端的边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块(1081)开设有第二翻转槽(1084),所述第二翻转槽(1084)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翻转臂(1082)的一端置于所述第二翻转槽(1084)内并与所述第五连接块(1081)铰接,所述第二翻转臂(1082)开设有螺孔,螺孔旋拧有第二锁紧螺栓(1085),当所述第二翻转臂(1082)翻转下放以使所述挡块(1083)进行卡紧时,旋拧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085),所述第二锁紧螺栓(1085)的末端穿出螺孔与第二锁紧孔进行螺纹连接,实现对所述第二翻转臂(1082)的固定。
CN202221396998.8U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Active CN217598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6998.8U CN217598738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96998.8U CN217598738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8738U true CN217598738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96998.8U Active CN217598738U (zh) 2022-06-06 2022-06-06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8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98738U (zh) 一种用于白车身掀背门的定位工装
CN212070909U (zh) 一种焊装夹具单气缸二级夹紧装置
CN210618313U (zh) 一种汽车掀背门定位工装
CN20371959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包边总成检具结构
CN21047601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焊接生产线的多功能焊接夹具
CN209867780U (zh) 一种加强板定位夹紧机构
CN212637751U (zh) 一种suv后举门装配工装
CN214189865U (zh) 一种溜背式掀背门定位工装
CN201463792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检测校正装置
CN109332869B (zh) 汽车部件异位焊接系统
CN213616210U (zh) 汽车前门板多工位检测夹具
CN218840979U (zh) 电池模组安装工具
CN218511682U (zh) 一种汽车车门铰链总成检具
CN112066916A (zh) 一种散热板加工用具有翻转结构的剖面平整度检测设备
CN111347209B (zh) 一种储物盒盖板定位工装
CN220524923U (zh) 检具
CN216245945U (zh) 一种前门拉手盖板检具
KR100903334B1 (ko) 차량 검사구용 더미 로딩장치
CN210319170U (zh) 一种吊装结构的屏幕安装架
CN213068485U (zh) 一种天窗遮阳帘拉力检测设备
CN219152642U (zh) 一种便于质检的五金件夹具
CN219792196U (zh) 一种炭块夹具
CN217555167U (zh) 一种汽车座椅装配用机械手
CN218745806U (zh) 一种用于设备升降翻转夹紧三级机构
CN218443622U (zh) 一种汽车车顶倒置式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