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8695U -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8695U
CN217598695U CN202221444763.1U CN202221444763U CN217598695U CN 217598695 U CN217598695 U CN 217598695U CN 202221444763 U CN202221444763 U CN 202221444763U CN 217598695 U CN217598695 U CN 217598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heel plate
body structure
electric vehicle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447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姜立
周东峰
彭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j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447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8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8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8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包括分体式设置的:前舱;前地板;后地板;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和后踵板;所述前踵板连接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所述后踵板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前舱、前地板和后地板之间的Z向位置调节,能够实现车高、头部空间、离地间隙的合理分配,在同一架构中,不同平台可以沿用相同的前舱、前地板和后地板机构,而不同平台之间车身的空间变化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前踵板和后踵板来实现,提高了不同平台间的零件通用率。

Description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架构是指沿用同一设计理念的诸多平台的合集;平台是指沿用平台零部件,通过造型、配置等变化囊括多车型的一种设计策略。目前现有汽车架构包括大众MEB、MLB,奥迪PPE,丰田的TNGA等,其架构概念基本一致,即通过轴距及车型功能将架构划分为诸多平台,在同一平台下实现架构件的高沿用率,在不同平台间保持产品设计理念一致,将多个平台涵盖在同一架构下。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车身结构,一般平台内车型变化针对架构件部分仅通过部分架构件变化实现整车轴距变化,难以保证同一平台下的架构件的高沿用率,且现有车身结构一般采用冲压焊接成型,工艺复杂,且车身各模块接口不统一,难以实现高度共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能够对车高、头部空间、离地间隙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不同平台间部件的高沿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舱;
前地板,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舱后方,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舱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一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
所述前踵板连接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地板;
后地板,所述后地板位于所述前地板后方,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二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后踵板
所述后踵板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舱;
前地板,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舱后方,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舱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一落差;
后地板,所述后地板位于所述前地板后方,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二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和后踵板;
所述前踵板连接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
所述后踵板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舱与所述前踵板之间设有第一标准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踵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设有第二标准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踵板之间设有第三标准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后踵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设有第四标准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踵板和/或所述后踵板为铸铝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舱的前端、前地板的两侧以及后地板的后端分别设有吸能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前舱、前地板和后地板之间的Z向位置调节,能够实现车高、头部空间、离地间隙的合理分配,在同一架构中,不同平台可以沿用相同的前舱、前地板和后地板机构,而不同平台之间车身的空间变化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前踵板和后踵板来实现,提高了不同平台间的零件通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前踵板和后踵板除了能够控制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及前地板与后地板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前踵板和后踵板任意一者的长度来调节车辆轴距,适应不同平台的车身装配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各模块之间设置标准接口,以便在不同平台中,所述前舱、前地板和后地板能够与任意规格的前踵板和后踵板连接,进一步提高不同车型的零件通用率。
本实用新型将前踵板和后踵板分别集成在一个完整的铸铝件上,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成型工艺,能够满足车型的快速迭代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下车身周围设有吸能机构,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碰撞时对内部车身造成的冲击,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移除前踵板和后踵板以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前踵板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后踵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在本实用新型的表述中,所述X向、Y向和Z向是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认知对车身方位进行的定义,所述X向为车身的前后方向即纵向,所述Y向为车身的宽度方向即横向,所述Z向为车身的高度方向即垂向。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包括分体式设置的前舱10、前地板30、后地板50,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所述前地板30位于所述前舱10后方,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前舱10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一落差;所述后地板50位于所述前地板30后方,所述后地板5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二落差;所述前踵板20连接于所述前舱1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所述后踵板40连接于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后地板50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
请参阅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控制所述前踵板20的参数来调节所述前舱1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说是调节前舱10与前地板3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控制后踵板40的参数来调节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后地板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说是调节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后地板5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对所述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之间的Z向位置调节,能够实现车高、头部空间、离地间隙的合理分配,在同一架构中,不同平台可以沿用相同的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机构,而不同平台之间车身的空间变化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来实现,提高了不同平台间的零件通用率。
请参阅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踵板20连接结构和后踵板40连接结构例如可以同时应用于一种下车身结构中,也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于一种下车身结构中,例如在一实施例中,下车身可以仅设置前踵板20来控制前舱10与前地板30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则可以采用传统制造工艺进行装配;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下车身可以仅设置后踵板40来控制前地板30与后地板50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前地板30与前舱10之间则可以采用传统制造工艺进行装配。当然,同时采用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来调节前地板30与前舱10和后地板50之间的相对位置则是一种较为优选的方案,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下车身的模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同平台之间的零件通用率。
请参阅图1-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除了能够控制所述前舱1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及前地板30与后地板5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任意一者的长度来调节车辆轴距,例如通过加长所述前踵板20使前舱1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的距离增大,此时在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增大车身轴距;又例如通过加长所述后踵板40使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后地板50之间的距离增大,此时在前地板30和前舱10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车身轴距;当然,也可以同时调节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的长度来达到改变轴距的目的,例如同时加长所述前踵板20和所述后踵板40的长度,进而增大前舱10与后地板50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扩大轴距的目的。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采用标准接口与所述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连接,具体地说,所述前舱10与所述前踵板20之间设有第一标准接口21;所述前踵板2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设有第二标准接口22;所述前地板30与所述后踵板40之间设有第三标准接口41;所述后踵板40与所述后地板50之间设有第四标准接口42。
请参阅图3、4、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标准接口的具体形状没有特殊限制,本实用新型旨在实现车身各模块的标准化,以便在不同平台中,所述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能够与任意规格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连接,进一步提高不同车型的零件通用率,因此,各标准接口例如可以是预设约定的某种形状,该标准接口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连接的可靠性和焊接的便利性,例如所述标准接口可以包括相应的插接结构或卡扣结构,以实现不同零件之间的预定位。
请参阅图3、4、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标准接口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分别置于待连接的两个零件上,例如所述第一标准接口21可以包括设置在前舱10后端的第一阳头211以及设置在前踵板20前端的第一阴头212;所述第二标准接口22可以包括设置在前踵板20后端的第二阳头221以及设置在前地板30前端的第二阴头222;所述第三标准接口41可以包括设置在前地板30后端的第三阳头411以及设置在后踵板40前端的第三阴头412;所述第四标准接口42可以包括设置在后踵板40后端的第四阳头421以及设置在所述后地板50前端的第四阴头422。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阳头和阴头仅为了便于表述各接口的结构分布情况,并不作为对接口结构本身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所述前踵板20和所述后踵板40为铸铝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将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分别集成在一个完整的铸铝件上,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成型工艺,能够满足车型的快速迭代需求。
请参阅图1-5所示,所述前舱10的前端、前地板30的两侧以及后地板50的后端分别设有吸能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能结构例如可以是冲压焊接而成的具有中空腔体的结构,在前舱10前端,所述吸能结构例如可以是前纵梁前端设置的吸能盒,在前地板30两侧,所述吸能结构例如可以是条沿X向布置的中空的通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能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碰撞时对内部车身造成的冲击,提高安全性。
基于上述下车身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下车身结构的电动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所述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之间的Z向位置调节,能够实现车高、头部空间、离地间隙的合理分配,在同一架构中,不同平台可以沿用相同的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机构,而不同平台之间车身的空间变化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来实现,提高了不同平台间的零件通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除了能够控制所述前舱10与所述前地板3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及前地板30与后地板50之间的Z向相对位置以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任意一者的长度来调节车辆轴距,适应不同平台的车身装配需求;
本实用新型在各模块之间设置标准接口,以便在不同平台中,所述前舱10、前地板30和后地板50能够与任意规格的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连接,进一步提高不同车型的零件通用率;
本实用新型将前踵板20和后踵板40分别集成在一个完整的铸铝件上,满足结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成型工艺,能够满足车型的快速迭代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下车身周围设有吸能机构,能够有效降低车辆碰撞时对内部车身造成的冲击,提高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在本文的描述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部件和/或方法的实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项或多项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设备、系统、组件、方法、部件、材料、零件等等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面变模糊。
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具体实施例”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或“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一个”、和“该”包括复数参考物。同样,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在…中”的意思包括“在…中”和“在…上”。
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因而,尽管本实用新型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亦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舱;
前地板,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舱后方,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舱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一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
所述前踵板连接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
2.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地板;
后地板,所述后地板位于所述前地板后方,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二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后踵板,
所述后踵板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
3.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设置的:
前舱;
前地板,所述前地板位于所述前舱后方,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前舱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一落差;
后地板,所述后地板位于所述前地板后方,所述后地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沿竖直方向存在第二落差;
以及可更换的前踵板和后踵板;
所述前踵板连接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落差;
所述后踵板连接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落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与所述前踵板之间设有第一标准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踵板与所述前地板之间设有第二标准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地板与所述后踵板之间设有第三标准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踵板与所述后地板之间设有第四标准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踵板和/或所述后踵板为铸铝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的前端、前地板的两侧以及后地板的后端分别设有吸能结构。
10.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9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
CN202221444763.1U 2022-06-10 2022-06-10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Active CN217598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4763.1U CN217598695U (zh) 2022-06-10 2022-06-10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44763.1U CN217598695U (zh) 2022-06-10 2022-06-10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8695U true CN217598695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44763.1U Active CN217598695U (zh) 2022-06-10 2022-06-10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8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8995B2 (en) Impact features
AT522671B1 (de) Fahrzeugkarosserie-Plattform für ein Automobil und Automobil, das eine solche Fahrzeugkarosserie-Plattform umfasst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CN204055977U (zh) 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和副车架之间的限制器托架
CN107667054B (zh) 机动车组
CN106864602A (zh) 前车体结构
EP1425201B1 (en) Stamped folded bumper beam background of the invention
US20230242195A1 (en) Modular vehicle structure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DE102021131624A1 (de) Faserverstärkte polymer-verbundbauteile für fahrzeugkarosseri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CN112572618A (zh) 车辆前舱结构和车辆
CN217598695U (zh) 基于纯电动汽车架构可多平台拓展的下车身结构及电动车
CN115709759B (zh) 基于汽车架构平台的模块化车身、制造工艺和扩展方法
US11952039B2 (en) Vehicle fram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15158479B (zh) 一种基于平台架构的车身前机舱一体式结构及汽车
CN212353691U (zh) 一种汽车前排座椅后横梁结构
CN221463644U (zh) 前大灯和车辆
CN219687443U (zh) 侧围内板及车辆
CN219115393U (zh) 防撞模块及车辆
CN217100172U (zh) 后防撞梁及车辆
CN219134085U (zh)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CN114852187B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以及汽车
CN215245102U (zh) 一种前端横梁
CN220130205U (zh)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CN218112764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