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0205U -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0205U
CN220130205U CN202223511914.3U CN202223511914U CN220130205U CN 220130205 U CN220130205 U CN 220130205U CN 202223511914 U CN202223511914 U CN 202223511914U CN 220130205 U CN220130205 U CN 220130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longitudinal beams
frame
vehicle frame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119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man Horizons Shand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119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0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0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02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包括车架和前轴,车架包括车架横梁和防撞横梁,车架横梁与防撞横梁之间通过两个纵梁连接,两个纵梁的后端连接于车架横梁的两端之间,两个纵梁的前端相对纵梁的后端分别向外侧延伸,前轴连接于车架,前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车轮位于纵梁的外侧与车架横梁的端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及其汽车,通过两个纵梁成外八字型设置,确保了前舱的布置空间不减小,能够增大车轮的转向角度,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转向。

Description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包括汽车电动化的发展,用户对电动汽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成熟和严格。现在的汽车用户,已经不再满足于好看的外观造型,他们同时追求更舒适的用车体验,其中对于用车能更灵活地转向有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通过两个纵梁成外八字型设置,确保了前舱的布置空间不减小,能够增大车轮的转向角度,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转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车体,包括车架和前轴,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横梁和防撞横梁,所述车架横梁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通过两个纵梁连接,两个所述纵梁的后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横梁的两端之间,两个所述纵梁的前端相对所述纵梁的后端分别向外侧延伸,所述前轴连接于车架,所述前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位于所述纵梁的外侧与所述车架横梁的端部之间,所述前轴、所述纵梁外侧与所述车架横梁围合形成车轮安装区,所述车轮转动安装于车轮安装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纵梁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a,所述第一方向为汽车前进方向,0<a≤10°。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纵梁的后端之间的距离W设置在600mm-74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前轴之间的距离L1设置在700mm-9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横梁的后方连接有加速踏板,所述加速踏板的踩点与所述前轴之间的距离L2设置在400mm-55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主吸能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包括前舱边梁,所述主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主吸能盒的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前舱边梁的前端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连接有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连接有辅助吸能组件。
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纵梁、所述车架横梁和所述防撞横梁围合形成前舱布置区。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的下车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前轴连接于车架,前轴位于纵梁的下方,前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车轮位于所述纵梁的外侧与所述车架横梁的端部之间,纵梁的后端相对于纵梁的前端向外侧延伸,两个纵梁呈外八字型设置,车轮连接于前悬,在行驶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其中,纵梁的后端与车轮之间的距离对车轮的转向幅度影响较大,纵梁前端向外侧扩展,在前舱的布置空间不减小的情况下,使纵梁的后端向车架横梁的中部内缩,为车轮提供更大的转向空间,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转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部件拆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轴与车架横梁之间距离L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车架;11、车架横梁;12、防撞横梁;13、纵梁;14、主吸能盒;15、前舱边梁;16、前舱布置区;
20、前轴;21、车轮;
30、辅助吸能组件;31、前副车架;
40、电池包;41、电池二层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下车体,包括车架10和前轴20,车架10包括车架横梁11和防撞横梁12,车架横梁11与防撞横梁12之间通过两个纵梁13连接,两个纵梁13的后端连接于车架横梁11的两端之间,两个纵梁13的前端相对纵梁13的后端分别向外侧延伸,前轴20连接于车架10,前轴20的两端连接有车轮21,车轮21位于纵梁13的外侧与车架横梁11的端部之间。
一种汽车,包括下车体。
本实用新型的下车体及其汽车,前轴20连接于车架10,前轴20位于纵梁13的下方,前轴20的两端连接有车轮21,车轮21位于纵梁13的外侧与车架横梁11的端部之间,纵梁13的后端相对于纵梁13的前端向外侧延伸,两个纵梁13呈外八字型设置,车轮连接于前悬,在行驶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其中,纵梁13的后端与车轮之间的距离对车轮的转向幅度影响较大,纵梁13前端向外侧扩展,在前舱的布置空间不减小的情况下,使纵梁13的后端向车架横梁11的中部内缩,为车轮提供更大的转向空间,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转向。
作为其中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车架10连接有电池包40,电池包40位于车架10的底部,电池包40上连接有电池二层包41,电池二层包41位于电池包40的后端。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纵梁13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a,第一方向为汽车前进方向,0<a≤10°。纵向的前端向车身外侧延伸一定角度,增大前舱布置空间的同时保证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两个纵梁13的后端之间的距离W设置在600mm-740mm,为车轮提供更大的转向空间,提升车轮转向的灵活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防撞横梁12与前轴20之间的距离L1设置在700mm-900mm,通过缩短前轴20与防撞横梁12之间的距离,使得前悬尺寸变小,能够实现更好看的整车造型比例,同时能够满足更高速度的正面碰撞安全要求,提升正面碰撞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车架横梁11的后方连接有加速踏板,加速踏板的踩点与前轴20之间的距离L2设置在400mm-550mm,使车架横梁11更靠前,进而增大车内乘员空间。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防撞横梁12与纵梁13之间连接有主吸能盒14。通过主吸能盒14吸收前方碰撞的能量吸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车架10包括前舱边梁15,主吸能盒14的一端与纵梁13连接,主吸能盒14的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并与前舱边梁15的前端连接。主吸能盒14向外侧进行了扩宽,主吸能盒14的扩宽部分与前舱边梁15连接,形成了前后连接的传力路径。因为吸能盒向外侧扩宽,使得车辆在小偏置碰撞中,吸能盒能够与碰撞壁障有一定量的重叠,再加上前后联通的边梁,所以,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会产生更高效的能量吸收和车辆横向偏移,提升了车辆小偏置碰撞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3所示,两个纵梁13、车架横梁11和防撞横梁12围合形成前舱布置区16。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车架10连接有前副车架3110,前副车架3110的前端连接有辅助吸能组件30。辅助吸能组件30为现有技术,辅助吸能组件30包括副防撞横梁12和副吸能盒。通过辅助吸能组件30对前方碰撞实现能量吸收,提升碰撞安全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前轴20连接于车架10,前轴20位于纵梁13的下方,前轴20的两端连接有车轮21,车轮21位于纵梁13的外侧与车架横梁11的端部之间,纵梁13的后端相对于纵梁13的前端向外侧延伸,两个纵梁13呈外八字型设置,车轮连接于前悬,在行驶过程中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其中,纵梁13的后端与车轮之间的距离对车轮的转向幅度影响较大,纵梁13前端向外侧扩展,在前舱的布置空间不减小的情况下,使纵梁13的后端向车架横梁11的中部内缩,为车轮提供更大的转向空间,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转向。

Claims (9)

1.一种下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吸能盒、车架和前轴,所述车架包括车架横梁和防撞横梁,所述车架横梁与所述防撞横梁之间通过两个纵梁连接,两个所述纵梁的后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横梁的两端之间,两个所述纵梁的前端相对所述纵梁的后端分别向外侧延伸,所述前轴连接于车架,所述前轴的两端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位于所述纵梁的外侧与所述车架横梁的端部之间,所述前轴、所述纵梁外侧与所述车架横梁围合形成车轮安装区,所述车轮转动安装于车轮安装区;所述车架包括前舱边梁,所述主吸能盒的一端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主吸能盒的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前舱边梁的前端连接,所述主吸能盒向外侧拓宽,所述主吸能盒的拓宽部分与所述前舱边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第一方向之间形成夹角a,所述第一方向为汽车前进方向,0°<a≤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梁的后端之间的距离W设置在600mm-7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前轴之间的距离L1设置在700mm-9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横梁的后方连接有加速踏板,所述加速踏板的踩点与所述前轴之间的距离L2设置在400mm-5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横梁与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主吸能盒。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连接有前副车架,所述前副车架的前端连接有辅助吸能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梁、所述车架横梁和所述防撞横梁围合形成前舱布置区。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下车体。
CN202223511914.3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Active CN220130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1914.3U CN22013020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11914.3U CN22013020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0205U true CN220130205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11914.3U Active CN220130205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02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387U (zh) 下车体框架结构
US8764103B2 (en)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204871195U (zh)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CN205273623U (zh) 前机舱框架总成
CN106005015B (zh)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CN114228833B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WO2023109539A1 (zh) 汽车及其后地板骨架总成
CN204472900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车架结构
CN211001573U (zh) 纯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WO2023125664A1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20130205U (zh) 一种下车体及其汽车
CN102975770B (zh) 汽车地板
CN10920450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01220694Y (zh) 一种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110857121B (zh) 正面碰撞传力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9204522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382404U (zh) 一种前端结构、车体及汽车
CN221457797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20948202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6424575U (zh) 一种前纵梁后端传力结构
CN104309693B (zh) 一种前置后驱车身
CN221519795U (zh) 前纵梁后段总成及车辆
CN219382610U (zh) 车辆后车身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20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