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34085U -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34085U
CN219134085U CN202223542360.3U CN202223542360U CN219134085U CN 219134085 U CN219134085 U CN 219134085U CN 202223542360 U CN202223542360 U CN 202223542360U CN 219134085 U CN219134085 U CN 219134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energy absorption
vehicle
fram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23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得旭
刘卫斌
赵紫钦
司淑倩
马君
纪金亮
郭沛东
赵改敬
常晓峰
朱风旺
王路展
常正
任梦凯
陈宏欣
姚海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Niss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423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34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34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34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包括车身侧吸能盒和车架侧吸能盒,且车架侧吸能盒设于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之间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而车身侧吸能盒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通过在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之间设置车架侧吸能盒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并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固设车身侧吸能盒,吸能盒结构简单、吸能效果明显,能够在不改变原有车身车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为车型项目节省大量成本及开发周期;此吸能盒结构通过合理的匹配撞击位置及传力路径,能够满足车辆侧面可移动避障碰撞工况及刚性柱碰撞工况的结构指标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人们对汽车的安全属性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属性已经成为汽车开发过程中的各大性能之首,而车身车架结构是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也决定了汽车安全属性的上限。为了保护车内驾驶员和乘客,必须研究车身车架结构的吸能特性。通过在车身车架适当的位置增加吸能盒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波形,从而结合车内的约束系统(座椅、气囊、安全带等)更好的保护车内乘员。
吸能盒:一种盒状结构,在车辆发生正面、侧面和追尾碰撞中承担吸收能量的作用,吸能盒通过自身的屈服吸收一部分能量,能够起到降低整车加速度、保护车内驾驶员与乘客的作用。
虽然业界目前大多采用车身车架结构进行侧碰的能量吸收,但是重新设计车身车架结构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周期,这对于整车厂来说既浪费了成本,也错失了商业先机。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汽车侧碰吸能盒设置在汽车门饰板与汽车车体之间,通过三个螺栓安装在汽车门饰板上,安装先通过定位凸块找正位置,然后进行安装操作。
现有汽车侧碰吸能盒有以下缺点:①吸能盒设置在车门内饰板与车体之间,安装位置已经不能满足最新侧碰法规的碰撞位置要求;②吸能盒通过三个螺栓连安装在汽车门内饰与车体之间,螺栓连接的稳定性及吸能效果明显小于焊接连接;③车门内饰板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在安装内饰的同时增加一道工序,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及浪费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通过合理的布置吸能盒的位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避障带来的能量冲击。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包括车身侧吸能盒和车架侧吸能盒,且车架侧吸能盒设于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之间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而车身侧吸能盒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
所述车身侧吸能盒设有多个并间隔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
所述车身侧吸能盒设为凸型壳体结构,且壳体结构的外周设有多个用于固接的外延边。
所述车身侧吸能盒通过外延边与车身门槛内板焊接固定。
所述车架侧吸能盒设为方形壳体结构,且方形壳体结构上开有定位孔以及多个减重孔。
所述车架纵梁外板包括拼接设置的车架纵梁外板前段和车架纵梁外板中段,且车架侧吸能盒固设在车架纵梁外板中段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通过在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之间设置车架侧吸能盒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并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固设车身侧吸能盒,吸能盒结构简单、吸能效果明显,能够在不改变原有车身车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为车型项目节省大量成本及开发周期;
(2)此吸能盒结构通过合理的匹配撞击位置及传力路径,能够满足车辆侧面可移动避障碰撞工况及刚性柱碰撞工况的结构指标要求;
(3)此吸能盒结构装配方式简单高效,可以通过增减吸能盒数量来适配不同的法规要求,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汽车侧面吸能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汽车侧面吸能盒装置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5是车身侧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车架侧吸能盒的立体图;
图7是车架侧吸能盒的侧面视图;
图8是车身侧吸能盒的装配图;
图9是车身侧吸能盒的装配焊接图;
图10是车架侧吸能盒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如图1至图10所示。
该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包括车身侧吸能盒4和车架侧吸能盒7,且车架侧吸能盒7设于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3之间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而车身侧吸能盒4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3内侧。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纵梁外板包括拼接设置的车架纵梁外板前段1和车架纵梁外板中段2,且车架侧吸能盒7固设在车架纵梁外板中段2上。
所述车身侧吸能盒4设有多个并间隔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3内侧;本实施例中,车身侧吸能盒4设有三个,且车身侧吸能盒4设为凸型壳体结构,且凸型壳体结构的外周设有多个用于固接的外延边,安装时,车身侧吸能盒4通过外延边与车身门槛内板3焊接固定。
所述车架侧吸能盒7设为方形壳体结构,且方形壳体结构上开有定位孔11以及多个减重孔8。
吸能盒的布置位置根据法规中侧面碰撞工况确定,如图3所示,根据避障与刚性柱的撞击位置,在其撞击路径上布置三个车身侧吸能盒4、车架侧吸能盒7。
装配方式:如图6、7所示,车身侧吸能盒通过13、14、15、16、17、18共10个焊点装配在车身门槛梁内板上,车架侧吸能盒通过两侧共6条焊缝装配在车架纵梁外板中段上。
具体实施例如下:
吸能盒及其周边结构件包含车架纵梁外板前段1、车架纵梁外板中段2、车身门槛内板3、车身侧吸能盒4、车架侧吸能盒7组成,其中车身侧吸能盒4、车架侧吸能盒7与车架纵梁外板中段2、车身门槛内板3之间在碰撞过程中相互接触,形成溃缩吸能结构;车身侧吸能盒4、车架侧吸能盒7作为单独的盒装结构也承担比较重要的溃缩吸能功能。
通过以上吸能盒结构,可满足汽车侧面可移动壁障碰撞结构指标要求:
在汽车侧面可移动避障工况下,通过合理的布置吸能盒的位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吸收避障带来的能量冲击,传力路径为:门槛外板→门槛加强板→车身侧吸能盒→门槛梁内板→车架侧吸能盒→车架纵梁外板→其他车身车架结构。
通过以上吸能盒结构可满足汽车侧面刚性柱碰撞结构指标要求:
在汽车侧面柱碰撞工况下,通过把吸能盒布置在刚性柱撞击路径上的方式,有效的吸收能量,传力路径为:门槛外板→门槛加强板→车身侧吸能盒→门槛梁内板→车架侧吸能盒→车架纵梁外板→其他车身车架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中心”、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侧吸能盒和车架侧吸能盒,且车架侧吸能盒设于车架纵梁外板与车身门槛内板之间并固设在车架纵梁上,而车身侧吸能盒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吸能盒设有多个并间隔固设在车身门槛内板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吸能盒设为凸型壳体结构,且壳体结构的外周设有多个用于固接的外延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吸能盒通过外延边与车身门槛内板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侧吸能盒设为方形壳体结构,且方形壳体结构上开有定位孔以及多个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纵梁外板包括拼接设置的车架纵梁外板前段和车架纵梁外板中段,且车架侧吸能盒固设在车架纵梁外板中段上。
CN202223542360.3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Active CN219134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2360.3U CN2191340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2360.3U CN2191340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34085U true CN219134085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95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2360.3U Active CN219134085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34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8231B1 (en) Vehicle structural frame with partial-overlap-barrier-impact deformation scheme
EP1762465B1 (en) Impact protection structure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110789479A (zh)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CN201343009Y (zh) 车辆行人保护装置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9134085U (zh) 一种新型侧碰吸能盒结构
CN205022701U (zh) 前轮罩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216102427U (zh) 一种汽车门槛前部结构
CN217048531U (zh) 一种汽车前端碰撞吸能结构及汽车
CN114954676B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115352530A (zh) 一种汽车前端梁系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15709759A (zh) 基于汽车架构平台的模块化车身、制造工艺和扩展方法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WO2022041185A1 (zh) 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以及车辆
CN204037689U (zh) 汽车翼子板边梁总成
CN210437271U (zh) 一种前轮罩上加强梁结构
CN113060086A (zh) 一种汽车25%小偏置碰撞车身结构
CN219312875U (zh) 一种车身门槛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01842144U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55240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CN211364479U (zh) 一种用于偏置碰撞的车身端加强结构
CN205440240U (zh) 一种带有吸能结构的车架
CN111746650A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