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8308U -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8308U
CN217598308U CN202221668580.8U CN202221668580U CN217598308U CN 217598308 U CN217598308 U CN 217598308U CN 202221668580 U CN202221668580 U CN 202221668580U CN 217598308 U CN217598308 U CN 217598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matching surface
tailgate
matched
support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85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勇峰
廖程亮
樊华春
赵挺
范存金
熊章印
高伟伟
周梦楠
贺小明
吴小川
邬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85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8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8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8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和装配部;其中,装配部包括装夹部、折弯部、连接部;折弯部处于装夹部与连接部之间;连接部与支撑部相连接;支撑部具有第一匹配面和第二匹配面;装夹部适配夹装在侧围的翻边处,且在装配到位后第二匹配面与侧围相适配,第一匹配面与尾门相适配。

Description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是汽车上开合频率较高的部位。目前的汽车尾门一般设有一套限位支撑装置来提升操作的便利性,但是这还是无法避免经常开合过程中尾门碰撞的问题。
于是,有些汽车会通过设置缓冲装置来缓解尾门碰撞问题,但是目前的尾门缓冲结构上通常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对手件需提供安装点,装配复杂,拆装不便。
因此,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尾门缓冲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部和装配部;
其中,装配部包括装夹部、折弯部、连接部;
折弯部处于装夹部与连接部之间;
连接部与支撑部相连接;
支撑部具有第一匹配面和第二匹配面;
装夹部适配夹装在侧围的翻边处,且在装配到位后第二匹配面与侧围相适配,第一匹配面与尾门相适配。
进一步地,支撑部为橡胶材质通过硫化制成。
进一步地,连接部设有多个的圆孔。
进一步地,装配部为弹簧钢制成。
进一步地,装夹部具有防脱腔,防脱腔与侧围的翻边相适配。
进一步地,支撑部呈梯台状,第二匹配面尺寸大于第一匹配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缓冲块支撑装置卡接在侧围的翻边处,使尾门缓冲支撑装置内的第二匹配面与侧围安装处的型面项接触,完成装置的装配,不需专用的工具或工装,也不需要螺栓、卡扣等辅助连接部件,侧围安装处不需特意设有安装点,结构简单,安装便利,便于拆装。
附图说明
图1为缓冲块支撑装置装配在汽车上的结构图。
图2为A处细节图;
图3为缓冲块支撑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缓冲块支撑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5为装配部的结构图。
1、支撑部;2、装配部;11、第一匹配面;12、第二匹配面;21、装夹部;22、折弯部;23、连接部;211、防脱腔;231、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5所示,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包括:
支撑部1和装配部2;
其中,装配部2包括装夹部21、折弯部22、连接部23;
折弯部22处于装夹部21与连接部23之间;
连接部23与支撑部1相连接;
支撑部1具有第一匹配面11和第二匹配面12;
装夹部21适配夹装在侧围的翻边处,且在装配到位后第二匹配面12与侧围相适配,第一匹配面11与尾门相适配。
具体而言,支撑部1和装配部2通过连接部23连接成一个整体,通过将装夹部21夹在侧围的翻边处(如图1、2所示),安装到位后,第二匹配面12与侧围相适配,使得整体稳定安装,由于支撑部1是柔性的,通过第一匹配面11 与尾门配合从而起到缓冲的作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并且拆装方便,也不需要螺栓、卡扣等辅助连接部件。
可选的,支撑部1为橡胶材质通过硫化制成。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支撑部1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并且通过硫化过程将支撑部1硫化注塑成型在装配部2上形成整体。
可选的,连接部23设有多个的圆孔231。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圆孔231能够让装配部2与支撑部1的连接更加牢固,不容易脱落。
可选的,装配部2为弹簧钢制成。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装配部2为弹簧钢制成,能够使得装配部2具备弹性且具有足够的强度,通过弹力配合让装夹部21更好地夹在侧围的翻边处。
可选的,装夹部21具有防脱腔211,防脱腔211与侧围的翻边相适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装夹部21能够通过弹性打开,而防脱腔211则能在夹紧后防止装夹部21脱落。
可选的,支撑部1呈梯台状,第二匹配面12尺寸大于第一匹配面11。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尾门匹配处的初始阶段开始便于装置在缓冲过程中的变形,在后期提升装置的限位,以满足缓冲装置的缓冲和支撑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6)

1.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1)和装配部(2);
其中,所述装配部(2)包括装夹部(21)、折弯部(22)、连接部(23);
所述折弯部(22)处于所述装夹部(21)与所述连接部(23)之间;
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支撑部(1)相连接;
所述支撑部(1)具有第一匹配面(11)和第二匹配面(12);
所述装夹部(21)适配夹装在侧围的翻边处,且在装配到位后所述第二匹配面(12)与侧围相适配,所述第一匹配面(11)与尾门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1)为橡胶材质通过硫化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23)设有多个的圆孔(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部(2)为弹簧钢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夹部(21)具有防脱腔(211),所述防脱腔(211)与侧围的翻边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1)呈梯台状,所述第二匹配面(12)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匹配面(11)。
CN202221668580.8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598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580.8U CN21759830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580.8U CN21759830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8308U true CN217598308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9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8580.8U Active CN217598308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83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8471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保险杠
CN217598308U (zh) 一种尾门缓冲块支撑装置
CN211001567U (zh) 一种引擎盖撑杆卡扣
CN218206267U (zh) 后背门限位结构以及车辆
US6151847A (en) Window glass spacer
CN211032458U (zh) 前保险杠中支架
KR20090050682A (ko) 운전석 에어백 모듈과 스티어링 휠의 장착구조
US7108317B2 (en) Tilt sunroof unit
CN219989171U (zh) 一种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CN219618992U (zh) 车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037387U (zh) 一种汽车喇叭总成
CN218703523U (zh) 翼子板支架组件及车辆
CN110001562B (zh) 汽车雷达支架插接式安装结构
CN211736780U (zh) 后尾门铰链臂固定支架
CN219309100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门涂装的隔离夹具
CN219241632U (zh) 一种门护板支撑结构及车辆
CN219034486U (zh) 配电箱箱门
CN217170573U (zh) 一种汽车手机存放槽的安装结构
CN218536601U (zh) 一种通用式后保内衬支架铰链结构
CN217611310U (zh) 超声探头激光引导架
CN220742960U (zh) 一种保险杠底护板防坠支架
CN216886923U (zh) 一种汽车前罩拉索安装结构
CN219360993U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
CN214786758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行李箱铰链机构的销轴支承板
CN220518194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防脱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