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5223U -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5223U
CN217595223U CN202221775329.1U CN202221775329U CN217595223U CN 217595223 U CN217595223 U CN 217595223U CN 202221775329 U CN202221775329 U CN 202221775329U CN 217595223 U CN217595223 U CN 217595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rotective housing
metal pole
fixed mounting
spar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53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培
张永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Brilliant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Brilliant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Brilliant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Brilliant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53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5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5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5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涉及自动传输技术领域,两个第一防护外壳,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一金属杆,一组所述第一金属杆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外壁一固定安装有多组衬板。当有零部件需要传输时,只选把零部件放在第二传输带上,这时第二传输带底部的重力感应器就会检测到此零件的重量,这样就会把此零部件传输至相应的位置,通过重力感应器就可以把相同重量的零部件放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对每个规格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分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呢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柔性自动化,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以硬件为基础,以软件为支持,通过改变程序即可实现所需的控制,因而是柔性的,易于变动,实现制造过程的柔性和高效率,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等。它是一种高效能自动或半自动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加工对象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体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可大大节省生产准备时间。
而产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传输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而现有的传输机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统一传输或者对单一某个部件进行传输,这样在传输的过程中还需要人工手动对每个零部件进行分类,这样就非常的耗费人力,而且传输的效率非常低下,这就需要一种自动化柔性传输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防护外壳,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一金属杆,一组所述第一金属杆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外壁一固定安装有多组衬板,多组所述衬板其中每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底板,每个所述底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重力感应器,每个所述重力感应器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柱,每个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盘,每个所述圆盘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防护外壳,多组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其中每组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二金属杆,多组所述第二金属杆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二传输带,转动第一传输带,就可以使整个装置向前移动,当有零部件需要传输时,只选把零部件放在第二传输带上,这时第二传输带底部的重力感应器就会检测到此零件的重量,这样就会把此零部件传输至相应的位置,通过重力感应器就可以把相同重量的零部件放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对每个规格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就不需要人工后期再对其进行手动分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二金属杆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多组所述第一滚轮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一皮带,当第一皮带进行旋转时,就会带动整个第二金属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二传输带进行转动。
优选的,多组所述第二防护外壳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每个所述第一电机支架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且每个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二防护外壳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二金属杆的外壁一端相连接,便于带动第一皮带进行旋转。
优选的,一组所述第一金属杆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滚轮,一组所述第二滚轮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二皮带,当第二皮带进行旋转时,就会带动整个第一金属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一传输带进行转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所述第二电机支架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防护外壳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一金属杆的外壁一端相连接,便于带动第二皮带进行转动。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便于支撑整个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当有零部件需要传输时,只选把零部件放在第二传输带上,这时第二传输带底部的重力感应器就会检测到此零件的重量,这样就会把此零部件传输至相应的位置,通过重力感应器就可以把相同重量的零部件放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对每个规格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就不需要人工后期再对其进行手动分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中侧视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中传送结构立体图。
图例说明:1、第一防护外壳;2、第一金属杆;3、第一传输带;4、衬板;5、底板;6、重力感应器;7、连接柱;8、圆盘;9、第二防护外壳;10、第二金属杆;11、第二传输带;12、第一滚轮;13、第一皮带;14、第一电机支架;15、第一电机;16、第二滚轮;17、第二皮带;18、第二电机支架;19、第二电机;2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包括:两个第一防护外壳1,两个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一金属杆2,一组第一金属杆2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一传输带3,第一传输带3的外壁一固定安装有多组衬板4,多组衬板4其中每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底板5,每个底板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重力感应器6,每个重力感应器6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柱7,每个连接柱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盘8,每个圆盘8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防护外壳9,多组第二防护外壳9其中每组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二金属杆10,多组第二金属杆10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二传输带11,转动第一传输带3,就可以使整个装置向前移动,当有零部件需要传输时,只选把零部件放在第二传输带11上,这时第二传输带11底部的重力感应器6就会检测到此零件的重量,这样就会把此零部件传输至相应的位置,通过重力感应器6就可以把相同重量的零部件放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对每个规格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就不需要人工后期再对其进行手动分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多组第二金属杆10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12,多组第一滚轮12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一皮带13,当第一皮带13进行旋转时,就会带动整个第二金属杆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二传输带11进行转动。
多组第二防护外壳9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14,每个第一电机支架14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15,且每个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二防护外壳9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二金属杆10的外壁一端相连接,便于带动第一皮带13进行旋转。
一组第一金属杆2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滚轮16,一组第二滚轮16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二皮带17,当第二皮带17进行旋转时,就会带动整个第一金属杆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了第一传输带3进行转动。
两个第一防护外壳1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18,第二电机支架18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第二电机19,且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贯穿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一金属杆2的外壁一端相连接,便于带动第二皮带17进行转动。
两个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20,便于支撑整个装置。
其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启动第二电机19,就会带动第一传输带3进行转动,就可以使整个装置向前移动,当有零部件需要传输时,只选把零部件放在第二传输带11上,这时第二传输带11底部的重力感应器6就会检测到此零件的重量,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5,就会带动第二金属杆10进行转动,当第二金属杆10进行转动时,就会带动第二传输带11进行转动,这样就会把此零部件传输至相应的位置,通过重力感应器6就可以把相同重量的零部件输送在一起,这样就实现了对每个规格不同的零部件进行分类,就不需要人工后期再对其进行手动分类,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有技术中装置无法对每种零部件进行分类穿传输,导致后期人工处理时效率低下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防护外壳(1),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一金属杆(2),一组所述第一金属杆(2)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一传输带(3),所述第一传输带(3)的外壁一固定安装有多组衬板(4),多组所述衬板(4)其中每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固定插设有底板(5),每个所述底板(5)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重力感应器(6),每个所述重力感应器(6)的顶部均设置有连接柱(7),每个所述连接柱(7)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圆盘(8),每个所述圆盘(8)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第二防护外壳(9),多组所述第二防护外壳(9)其中每组的外壁相对一侧之间均活动插设有一组第二金属杆(10),多组所述第二金属杆(10)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二传输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二金属杆(10)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12),多组所述第一滚轮(12)其中每组的外表壁之间均活动套设有第一皮带(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二防护外壳(9)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支架(14),每个所述第一电机支架(14)的内表壁均固定插设有第一电机(15),且每个第一电机(15)的输出端均贯穿第二防护外壳(9)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二金属杆(10)的外壁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第一金属杆(2)其中每个的外壁一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二滚轮(16),一组所述第二滚轮(16)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第二皮带(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1)其中一个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支架(18),所述第二电机支架(18)的内表壁固定插设有第二电机(19),且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贯穿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一侧,并与其中一个第一金属杆(2)的外壁一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外壳(1)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架(20)。
CN202221775329.1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Active CN217595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5329.1U CN217595223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5329.1U CN217595223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5223U true CN217595223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92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5329.1U Active CN217595223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5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15343A (zh) 一种生产流水线上的分拣机器人控制系统
CN217595223U (zh) 一种自动化柔性输送机构
CN210996518U (zh) 一种抽油杆接箍柔性自动生产线
CN206519730U (zh) 角磨机齿轮箱全自动装配设备
CN208014200U (zh) 一种智能工业机器人物料颜色辨识实训平台
CN212333886U (zh) 一种双层上下料装置
CN110814741B (zh)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新能源电池组装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15509608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的机器人焊接金属壳料贴装自动线
JP2003266252A (ja) 自動組立分解装置
CN211938794U (zh) 一种圆锥轴承保持架的送料装置
CN108818121A (zh) 一种数控设备用便于排屑装置
CN214397500U (zh) 一种包装定位输送装置
CN113305581B (zh) 一种齿轮加工自动生产线
CN214356958U (zh) 基于cnc机床的自动出料机构
CN211516911U (zh) 一种加工生产线
CN114851216A (zh) 一种多自由度取料机械手
CN109158334B (zh) 一种利用图像进行产品分类的装置
CN216460239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送料机构
CN216462856U (zh) 一种灯管自动装配机
CN114260805B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化流水线系统
CN112317237A (zh) 一种电声器件柔性自动装配生产设备及方法
CN210756767U (zh) 一种铣床加工流水线
CN111702446A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风扇自动组装设备
CN217650146U (zh) 一种轴类零件自动生产线输送装置
CN216470788U (zh) 一种硬质料盘供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utomated flexible conveying mechanis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018

Pledgee: Anhui Dangtu Xinhua Rural Bank Co.,Ltd.

Pledgor: Ma'anshan brilliant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3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