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2543U -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2543U
CN217592543U CN202220918150.0U CN202220918150U CN217592543U CN 217592543 U CN217592543 U CN 217592543U CN 202220918150 U CN202220918150 U CN 202220918150U CN 217592543 U CN217592543 U CN 217592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ooking
blank
leve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181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飞
欧阳许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3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16092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2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2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6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built-in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 A47J37/0641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air fr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64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盖组件包括能盖合于烹饪器具上的器具盖,其包括具有上壁和由上壁部分限定的内部空腔的内盖、盖在内盖上的面盖及位于内盖内部空腔中的热风组件。盖组件还包括设于内盖上壁的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和空炸阀,在切换装置和空炸阀之间设有空炸阀限位器。当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限位器的第一端将空炸阀限制在第一位置,此时空炸阀与内盖上壁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空炸阀脱离该第一端的限制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切换到第二位置,此时空炸阀与内盖上壁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Description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包括该盖组件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方便用户,减小厨房的占用空间,市场上出现了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烹饪器具,尤其是将空气炸锅/烘烤功能和压力烹饪功能合二为一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这种烹饪器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多个锅盖的烹饪器具,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锅盖来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另一类则是仅配备了一个锅盖的烹饪器具,该锅盖能在不同的烹饪模式之间切换,从而在无需换盖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不同的烹饪功能。
显然,前一种类型的烹饪器具对用户来说使用不够便利,而且占用较大空间,成本也较为高昂。对于后一种类型而言,例如在中国专利CN214548988U和CN214548823U所公开的多功能烹饪器具中,不同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是通过设置在锁圈上的传动块推动连接到设置于导风罩外侧的风门的传动杆在不同方向上移动来实现的,具体而言,当传动块将传动杆推动至空炸/烘烤模式时,位于导风罩内侧的密封块被推开,使得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当传动块将传动杆推动至压力烹饪模式时,所述密封块与导风罩的内侧密封接合,使得器具内部形成密封的烹饪腔。然而,这样的技术方案尤其具有以下缺点:当器具内部存在压力时,传动杆无法被推动,如果强行推动它,一方面会导致相关部件损坏,另一方面会存在安全隐患;该器具的模式切换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昂;密封块在压力烹饪模式与空炸/烘烤模式之间切换多次后,密封块上的密封圈容易损坏,发生漏气现象。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操作便利、安全可靠的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包括该盖组件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盖组件能够帮助烹饪器具实现空气炸锅/烘烤功能和压力烹饪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其包括能够盖合于烹饪器具上的器具盖,所述器具盖包括:内盖,该内盖具有上壁和由所述上壁部分地限定的内部空腔;盖设在所述内盖上的面盖;以及位于所述内盖的内部空腔中的热风组件。所述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上壁的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和空炸阀,其中,在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和所述空炸阀之间设置有空炸阀限位器。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将所述空炸阀限制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空炸阀与所述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空炸阀脱离该第一端的限制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切换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空炸阀与所述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配备了上述盖组件的烹饪器具同时具备空气炸锅/烘烤功能和压力烹饪功能,且通过简单地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即可控制空炸阀的状态,进而改变烹饪腔在空炸阀处与大气连通的情况,轻松地实现不同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而且,实现该切换的机构结构简单稳定、安全可靠、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具有圆珠笔式的可伸缩结构,包括位于上端的按钮和位于下端的突尖,所述按钮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面盖而能被使用者触及;当所述按钮未被按下且所述突尖处于收回位置时,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并且当所述按钮被按下且所述突尖处于伸出位置时,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圆珠笔式的可伸缩结构工艺成熟、易于制造、稳定可靠,且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按压按钮即可容易地让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进而让配备了该盖组件的烹饪器具轻松地在空气炸锅/烘烤模式和压力烹饪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空炸阀包括头部和外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头部并固定连接到所述头部的主体,所述头部和所述主体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流体通道;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设有第一通孔的平台,所述空炸阀的头部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空炸阀的主体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并且所述空炸阀限位器还包括第二端,该第二端固定到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的突尖而能随之上下运动。空炸阀的上述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能够与空炸阀限位器良好地配合,准确可靠地实现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为固定到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二端的拨杆且所述拨杆延伸穿过所述面盖而能被使用者触及,所述拨杆能够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的两个位置之间运动。拨杆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用户只需简单地拨动拨杆即可容易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进而让配备了该盖组件的烹饪器具轻松地在空气炸锅/烘烤模式和压力烹饪模式之间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空炸阀包括头部和外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头部并固定连接到所述头部的主体,所述头部和所述主体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流体通道;并且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两条边的上表面各自设有一坡状结构,所述空炸阀的头部的下表面支撑在该坡状结构上,而所述空炸阀的主体则可滑动地设置在该U形结构的两条边之间的槽中。坡状结构,顾名思义,在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高度,离空炸阀越近,则高度越小。这样,当空炸阀位于坡状结构高度最大的一端时,空炸阀被向上顶起,从而与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空炸阀位于坡状结构高度最小的一端时,空炸阀失去支撑,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到第二位置,从而使内部空腔与空炸阀内部的轴向流体通道实现流体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空炸阀的主体的下端设有密封圈以及位于所述密封圈上方的径向通孔;当所述空炸阀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并且当所述空炸阀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盖的内部空腔通过所述径向通孔与所述轴向流体通道流体连通。通过设置上述密封圈和径向通孔,可以根据空炸阀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处于较高的第一位置还是较低的第二位置)容易可靠地改变烹饪腔在空炸阀处与大气连通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扇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扇下方的第一加热元件,所述第一风扇由电机驱动。第一加热元件能够加热周围的空气,第一风扇能够将加热后的空气吹向置于内锅中的待烹饪食物,保证在空气炸锅/烘烤模式下获得期望的烹饪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耦接到所述器具盖的L形手臂,所述手臂包括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和大致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水平部内。这样,电机及与其相关联的电气元件均单独位于手臂的水平部内,不易受其它部件的干扰而损坏,且方便保养和维修。此外,由于大部分电气元件都不位于器具盖中,因此该器具盖拆下后可方便地进行清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盖的上壁与所述面盖之间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由所述电机驱动。第二风扇可对器具盖的上壁与面盖之间的空间进行散热,避免器具盖过热,同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电机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下方的防护罩。该防护罩能够防止内锅中的油脂、烟气等污染热风组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空炸阀限位器附近、用于感测其位置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根据空炸阀限位器的位置发送不同的信号给烹饪器具的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命令烹饪器具的显示屏显示不同的信息,例如与当前所选烹饪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上壁的限压阀和杠杆,所述杠杆包括与所述限压阀接触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压阀处于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上,所述限压阀与所述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并且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被压下而使得所述限压阀在所述杠杆的第二端的作用下切换到第四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上,所述限压阀与所述内盖的上壁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通过设置限压阀,能够在烹饪器具内的气体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自动泄压,提高使用安全性。而且由于该限压阀通过杠杆而间接连接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因此仅通过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即可同时控制空炸阀和限压阀两者的状态,方便地在不同烹饪模式之间切换。另外,当用户期望从压力烹饪模式直接切换到空炸/烘烤模式而操作了烹饪模式切换装置但由于烹饪器具内的气体压力较大,空炸阀无法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低至较低的第二位置去实现烹饪腔与大气的连通时,限压阀的阀体在与烹饪模式切换装置联动的杠杆的作用下抬起,实现排气泄压(即排气模式),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空炸阀下降至低位,使烹饪腔与大气在空炸阀处也实现连通,进入空炸/烘烤模式。两处通风(即空炸阀处和限压阀处)能够更好地满足空炸/烘烤模式下的换气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杠杆设置在所述空炸阀限位器和所述限压阀之间,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被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压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内盖的上壁的边缘周向延伸的C形部件,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由该C形部件的第一端部构成,所述杠杆设置在所述C形部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限压阀之间;并且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的第一端被所述C形部件的第二端部压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限压阀包括阀体和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当所述限压阀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阀芯与竖直地嵌设在所述内盖的上壁中的排气管的排气通道的出口形成密封接合;当所述限压阀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出口脱离接合,使得所述内盖的内部空腔与外部大气相连通。限压阀的上述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制造。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杠杆包括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设置有支点的中间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端抵接所述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的下表面,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抵接所述限压阀的阀体的下表面。由于杠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它们能更好地贴合各自所抵接的表面,实现运动的准确平稳传递。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杠杆包括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设置有支点的中间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并且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一端抵接所述C形部件的第二端部的下表面,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抵接所述限压阀的阀体的下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C形部件的第二端部的下表面还包括凸包。当该凸包与杠杆的第一端接触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按压,使其第二端向上翘起,将限压阀抬起到第四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凸包的位置、形状和高度,来控制对杠杆的按压程度和时机。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其包括器具本体,以及能够密封地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上的如上所述的盖组件。该烹饪器具能够在不换盖的情况下轻松地实现空气炸锅/烘烤功能和压力烹饪功能。当然,该烹饪器具还可以配备有用于实现其它烹饪功能的盖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盖组件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器具本体且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器具本体的底座内的第二加热元件。该第二加热元件用于从内锅的底部对其内盛装的食物加热,可根据用户的期望单独使用或者与位于盖组件中的第一加热元件同时使用,获得不同的烹饪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在所述盖组件密封地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的情况下,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器具本体之间的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或空炸。由此,能够通过简单地改变模式切换装置的状态,来实现不同烹饪模式之间的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多功能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具有显示屏的人机交互面板,以及位于所述空炸阀限位器附近、用于感测其位置的传感器;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感器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命令所述人机交互面板显示与压力烹饪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感器将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命令所述人机交互面板显示与烘烤/空炸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这样,当用户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而选定了某一烹饪模式时,显示屏上就会自动显示与该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能够及时地指导用户的烹饪,非常方便友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正面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为图1中所示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器具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器具盖的内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图6为图4中所示器具盖的内盖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图7为图5、图6中所示内盖的示意性立体剖视图。
图8为图7中圆圈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5、图6中所示内盖的另一示意性立体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圆圈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图4中所示器具盖的内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图12为图4中所示器具盖的内盖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图13为图11、图12中所示内盖的示意性立体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圆圈A处的放大图。
图15为图11、图12中所示内盖的另一示意性立体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圆圈B处的放大图。
图17为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烹饪模式切换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烹饪模式切换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包括图18所示烹饪模式切换机构的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0为图19中所示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器具盖的内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一状态。
图21为图19中所示多功能烹饪器具的器具盖的内盖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处于第二状态。
图22为包括根据本申请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烹饪模式切换机构的内盖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烹饪器具;101L形手臂;102器具盖;1021面盖;1022、1022’烹饪模式切换装置;
10221按钮;10222突尖;1023限压阀;10231阀体;10232阀芯;1024杠杆;
10241杠杆的第二端;10242杠杆的第一端;10243支点;1025空炸阀;
10251空炸阀的头部;10252空炸阀的主体;10253密封圈;
10254空炸阀的头部的下表面;10255径向通孔;1026、1026’空炸阀限位器
10261、10261’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二端;10262、10262’空炸阀限位器的弯曲部
10263、10263’空炸阀限位器的第一端;10264第一通孔;10264’槽;10265孔
10266坡状结构;1027C形部件;10271C形部件的第一端部;
10272C形部件的第二端部;102721凸包;1028传感器;1029内盖;
10291内盖的上壁;10292内盖的内部空腔;103把手;104器具本体;1041壳体
1042保温罩;1043内锅;1044第二加热元件;105人机交互面板;106支脚
107排气管;1071排气通道;1072排气通道的出口;109电机;1091电机轴
110第二风扇;111第一风扇;112第一加热元件;113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图1至图3分别以不同的视图整体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具有空炸/烘烤功能和压力烹饪功能。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04、以及能够密封地盖合于器具本体104上的盖组件。如图3最佳示出的,器具本体104包括壳体1041、设置于壳体1041内的保温罩1042、容置于保温罩1042中的用于盛放食物的内锅1043等常规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盖组件内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能够产生热风并将其吹向置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对该食物进行空炸或烘烤。如图3、图7、图9等图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热风组件包括由电机109通过电机轴1091驱动旋转的第一风扇111和设置在第一风扇111下方的第一加热元件112,该第一加热元件可以是发热盘、电磁线盘等任何能够发热的元件,优选为平面螺旋发热管。如图3所示,器具本体104的底座内还设有用于从底部加热内锅1043的第二加热元件1044。在本实施方式中,盖组件可枢转地铰接于器具本体104且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当盖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可旋转该盖组件而通过设置在保温罩1042口部的多个相互间隔的锅牙与盖组件上相应的盖牙相互扣合或分离来实现盖组件与器具本体之间的密封锁合或者解锁。应当理解的是,盖组件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到器具本体104,即,使用时可密封地盖合到器具本体104上,不用时可从器具本体104方便地取下。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将盖组件设置成无需旋转即可密封地盖合到器具本体104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多种可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设置方式,故在此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器具本体104的壳体1041上还设有具有显示屏的人机交互面板105,该人机交互面板与一控制器(未示出,可设置于器具本体内或盖组件内)信号连接,显示屏上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显示各种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当然,该人机交互面板105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面盖1021上。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能够帮助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实现多种功能的盖组件。
如图1、图2所示,盖组件包括能够密封地盖合于器具本体104上的器具盖102。如图4和图5所示,该器具盖包括内盖1029以及盖设在内盖1029上的面盖1021。如图13、图15所示,内盖1029具有上壁10291和由上壁10291部分地限定的内部空腔10292,其中容置有上述的热风组件。如图5、6、11、12最佳示出的,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上设有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和空炸阀1025、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空炸阀限位器1026。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5-10所示的第一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将空炸阀1025限制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上,空炸阀1025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11-16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被压下使得空炸阀1025脱离该第一端10263的限制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当器具内气体施加在空炸阀上的压力小于其自身重力时)切换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空炸阀1025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盖组件密封地盖合于器具本体104的情况下,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一状态时,盖组件与器具本体104之间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此即压力烹饪模式;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盖组件与器具本体104之间的烹饪腔可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或空炸,此即空炸/烘烤模式。上述方案通过简单可靠的结构使烹饪器具在不更换盖组件的情况下即可具备压力烹饪功能和空炸/烘烤功能。用户只需简单地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即可轻松地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
从局部放大图图8、图14可以清楚地看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具有圆珠笔式的可伸缩结构(由于此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而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包括位于上端的按钮10221和位于下端的突尖10222,按钮10221向上延伸穿过面盖1021而能被使用者触及。当按钮10221未被按下且突尖10222处于收回位置时(图8),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上述的第一状态;而当按钮10221被按下且突尖10222处于伸出位置时(图14),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上述的第二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内还设有用于将突尖10222维持在收回位置和伸出位置的装置以及使其从伸出位置返回收回位置的复位装置,这些装置均为常规,故不详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底部还设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连接突尖10222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应当理解的是,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只要它能够带动空炸阀限位器1026在高位和低位之间运动即可。
同样如图8、图14最佳示出地,空炸阀1025包括头部10251和外部径向尺寸小于头部10251并固定连接到该头部的主体10252,头部10251和主体10252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流体通道。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头部10251大体为直径较大的中空圆柱体,内部具有轴向通孔;主体10252大致为直径较小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上端连接到头部10251,下端的外表面上设有由橡胶、硅胶等材料制成的密封圈10253以及位于密封圈10253上方的径向通孔10255。主体10252的内部包括从该主体的上端面延伸到径向通孔10255处的轴向盲孔,该轴向盲孔与径向通孔10255流体连通。由此,该轴向盲孔与头部10251的轴向通孔一起构成可供空气流通的轴向流体通道。优选地,头部10251和主体10252一体成型,使得空炸阀1025易于制造,机械强度高。优选地,主体10252的下端的外表面上设有容纳密封圈10253的凹槽,这样密封圈不容易脱落,能保证更好的密封效果。
继续参考图8、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设有第一通孔10264的平台,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的下表面10254支撑在该平台上,而空炸阀1025的主体10252则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通孔10264中。空炸阀限位器1026还包括第二端10261、以及连接第一端10263与第二端10261的弯曲部10262,其中第二端10261固定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的突尖10222而能随之上下运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10261设有孔10265,突尖10222固定在该孔10265内。这样,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二端10261不容易从突尖10222脱落,连接可靠。应当理解的是,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形状和构造并不限于此示例。
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5-10所示的第一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二端10261未被突尖10222向下按压,因此其第一端10263处于高位,而由于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支撑在该第一端10263上,因此空炸阀1025亦被维持在高位(即第一位置),使得其主体下端的密封圈10253紧压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内表面上,从而形成与上壁10291之间密封接合。此时烹饪腔保持密闭,打开第一加热元件112和/或第二加热元件1044即可对处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11-16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二端10261被突尖10222向下按压,带动其第一端10263向下运动,来到低位,此时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失去第一端10263的支撑,因此当烹饪腔内的气体施加在空炸阀1025下端的力小于空炸阀1025自身的重力时,空炸阀1025会自动下降到低位(即第二位置),使得其主体下端的密封圈10253离开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内表面且径向通孔10255来到与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流体连通的位置,从而使内部空腔10292与空炸阀1025内部的轴向流体通道实现流体连通。此时,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打开第一加热元件112和第一风扇111(以及必要时第二加热元件1044)即可对处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进行空炸/烘烤。当然,如果在空炸阀限位器1026处于低位时烹饪腔内的气体施加在空炸阀1025下端的力大于或等于空炸阀1025自身的重力,则需要对烹饪腔进行泄压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旋松器具盖来进行手动泄压,直至空炸阀1025能够克服烹饪腔内的气体压力而下降到低位,才将器具盖重新旋紧,使之密封地盖合在器具本体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该泄压操作能够在按下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的按钮10221的同时自动实现,这得益于设置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上的限压阀1023。
如图5-6、图11-12所示,限压阀1023设置在空炸阀1025附近,且在限压阀1023和空炸阀限位器1026之间设置有杠杆1024。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5-10所示的第一状态时,限压阀1023处于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上,限压阀1023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11-16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按压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而使得限压阀1023在杠杆1024的翘起的第二端10241的作用下切换到第四位置,在第四位置上,限压阀1023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参考图10和图16,限压阀1023包括阀体10231和设置于阀体10231内的阀芯10232。当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未被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抬起时(即处于第三位置),阀芯10232紧压在竖直地嵌设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中的排气管107的排气通道1071的出口1072上,形成密封接合,此时空炸阀1025与上壁10291之间亦为密封接合,因此形成了密闭的烹饪空腔,可进行压力烹饪。当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被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抬起时(即处于第四位置),阀芯10232偏离出口1072而与之脱离接合,使得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2通过排气通道1071与外部大气相连通。此时空炸阀1025要么已经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降到了低位(例如在锅内无压的情况下直接选择空炸/烘烤模式时),使得内部空腔10292在空炸阀1025处亦与外部大气相连通;要么仍被烹饪腔内的高压气体顶在高位(例如直接从压力烹饪模式切换到空炸/烘烤模式时),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保持着密封接合。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在限压阀1023和空炸阀1025处均有通风口,因此能提高通风量,更好地满足空炸/烘烤模式的换气需要。在后一种情况下,首先通过限压阀1023处的流体通道进行泄压(即排气模式),当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空炸阀1025克服烹饪腔内的气体压力而下降到低位,为烹饪腔内的流体提供另一通风口,此时可打开第一加热元件112和第一风扇111(以及必要时第二加热元件1044),对处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进行空炸/烘烤。由以上描述可知,由于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与空炸阀限位器1026、杠杆1024的联动,因此用户只需要简单地按压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的按钮10221即可同时实现模式切换和排气泄压,操作便利,结果可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最佳示出的,杠杆1024包括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连接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中间区段、以及设置在中间区段上的支点10243。第一区段包括如前所述的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第二区段包括如前所述的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抵接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的下表面,杠杆的第二端10241抵接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的下表面。由于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和第二端10241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它们能更好地贴合各自所抵接的表面,实现运动的准确平稳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支点10243包括固定于面盖1021的下表面的转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点10243例如通过一支架固定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应当理解的是,杠杆1024还可以具有其它结构,只要能够在空炸阀限位器1026处于低位时将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抬起、在空炸阀限位器1026处于高位时将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放下即可。还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空炸阀限位器1026与限压阀1023之间的距离、空炸阀限位器1026第一端的行程、限压阀1023需抬起的高度等因素来设计支点10243的位置、支点两侧杠杆臂的长短和相互之间的比例等参数。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组件还包括耦接到器具盖102的L形手臂101,器具盖102可相对于手臂101在水平面内旋转,以实现与器具本体104的密封锁合或解锁。该手臂包括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和大致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电机109位于该水平部内。这样,电机109及与其相关联的电气元件均单独位于手臂101的水平部内,不易受其它部件的干扰而损坏,且方便保养和维修。此外,由于大部分电气元件都不位于器具盖102中,因此该器具盖拆下后可方便地进行清洗。如图1所示,盖组件可通过手臂101的竖直部铰接到器具本体104,使得盖组件能够围绕铰接轴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用户可以握住手臂101,尤其是连接其水平部与竖直部的弯曲部,来进行打开和关闭盖组件的操作。由于盖组件重量较大,当其围绕铰接轴枢转到打开位置时,会使整个烹饪器具的重心发生偏移,这可能导致烹饪器具侧翻。为了降低这一风险,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还包括从器具本体104的底部径向伸出的支脚106,该支脚与铰链位于器具本体104的同侧,优选地位于铰链的正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支脚106的尺寸和形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盖组件不包括手臂101,在这种情况下,电机109可设置于器具盖102内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位置。
此外,为了进一步方便盖组件的打开、关闭、旋转等操作,如图1所示,在面盖1021的合适位置处还设有便于握持的把手103,该把手例如可以是环状的。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与面盖1021之间的第二风扇110,第二风扇110连接到电机轴1091,由电机109驱动旋转。第二风扇可对上壁10291与面盖1021之间的空间进行散热,避免器具盖过热,同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电机109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加热元件112下方的防护罩113,用于防止内锅1043中的油脂、烟气等污染热风组件。
如图5、图6示意性示出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空炸阀限位器1026附近、用于感测其位置的传感器1028(例如接触式传感器、接近式传感器)。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一状态时(相应地,空炸阀限位器1026处于高位),传感器1028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人机交互面板105显示与压力烹饪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相应地,空炸阀限位器1026处于低位),传感器1028将第二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命令人机交互面板105显示与烘烤/空炸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这样,当用户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而选定了某一烹饪模式时,显示屏上就会自动显示与该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能够及时地指导用户的烹饪。
下面参照图18至图21,描述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其与前一种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烹饪模式切换机构的具体结构。具体地,在图18至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烹饪模式切换机构包括设置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上的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和空炸阀1025,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空炸阀限位器1026’,其中,空炸阀限位器1026’由沿着内盖上壁10291的边缘周向延伸的C形部件1027的第一端部10271构成,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由固定到C形部件1027的拨杆构成,该拨杆位于C形部件1027的两个端部10271和10272之间且延伸穿过面盖1021以便能被使用者拨动,并且可具有任何易于被拨动的形状。当拨杆处于如图20所示的第一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将空炸阀1025限制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上,空炸阀1025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拨杆处于如图21所示的第二状态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被带动向顺时针方向运动,使得空炸阀1025脱离该第一端10263’的限制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当器具内气体施加在空炸阀上的压力小于其自身重力时)切换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上,空炸阀1025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盖组件密封地盖合于器具本体104的情况下,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一状态时,盖组件与器具本体104之间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此即压力烹饪模式;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盖组件与器具本体104之间的烹饪腔可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或空炸,此即空炸/烘烤模式。用户只需简单地操作拨杆即可轻松地实现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非常方便。
如图18、20、21所示,空炸阀限位器1026’包括第一端10263’、第二端10261’、以及连接第一端10263’与第二端10261’的弯曲部10262’,其中第一端10263’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U形结构(或者说叉形结构),第二端10261’固定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即拨杆)而能随之左右运动。U形结构的两条边的上表面各自设有一坡状结构10266,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的下表面10254支撑在该坡状结构10266上,而空炸阀1025的主体10252则可滑动地设置在该U形结构的两条边之间的槽10264’中。坡状结构10266的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即,越靠近空炸阀1025高度越小,越远离空炸阀1025则高度越大。这样,当拨杆被拨动到压力模式(图20)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在拨杆的带动下向逆时针方向运动,使得空炸阀1025相对于坡状结构10266向顺时针方向滑动,即,朝着坡状结构10266的高度较大的那端运动,从而致使空炸阀1025被向上顶起,使得空炸阀1025主体下端的密封圈10253紧压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内表面上,从而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此时烹饪腔保持密闭,打开第一加热元件112和/或第二加热元件1044即可对处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当拨杆被拨动到空炸/排气模式(图21)时,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在拨杆的带动下向顺时针方向运动,使得空炸阀1025相对于坡状结构10266向逆时针方向滑动,即,朝着坡状结构10266的高度较小的那端运动,从而致使空炸阀1025逐渐失去支撑,当烹饪腔内的气体施加在空炸阀1025下端的力小于空炸阀1025自身的重力时,空炸阀1025会自动下降到低位(即第二位置),使得其主体下端的密封圈10253离开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内表面且径向通孔10255来到与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流体连通的位置,从而使内部空腔10292与空炸阀1025内部的轴向流体通道实现流体连通。此时,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打开第一加热元件112和第一风扇111(以及必要时第二加热元件1044)即可对处于内锅1043中的食物进行空炸/烘烤。当然,如果在空炸阀1025失去空炸阀限位器1026’第一端10263’的支撑时烹饪腔内的气体施加在空炸阀1025下端的力大于或等于空炸阀1025自身的重力,则需要对烹饪腔进行泄压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旋松器具盖来进行手动泄压,直至空炸阀1025能够克服烹饪腔内的气体压力而下降到低位,才将器具盖重新旋紧,使之密封地盖合在器具本体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该泄压操作能够在将拨杆向左拨动的同时自动实现,这得益于设置在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上的限压阀1023。
如图20-21所示,限压阀1023设置在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附近,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杠杆1024。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20所示的第一状态时,限压阀1023处于第三位置,在第三位置上,限压阀1023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当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如图21所示的第二状态时,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按压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而使得限压阀1023在杠杆1024的翘起的第二端10241的作用下切换到第四位置,在第四位置上,限压阀1023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在图18-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的下表面设有凸包102721。当拨杆带动C形部件1027向顺时针方向运动时(即切换到空炸(或烘烤)/排气模式时),凸包102721与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接触并对其进行按压,使得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向上翘起,将限压阀1023抬起到第四位置;当拨杆带动C形部件1027向逆时针方向运动时(即切换到压力模式时),凸包102721与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逐渐脱离接触,由于该第一端10242不再受到按压,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会在限压阀1023的重力作用下落回到初始位置,此时限压阀1023来到与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密封接合的第三位置。在此实施方式中,限压阀1023和杠杆1024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基本相同,故在此不详细描述。由于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与空炸阀限位器1026’、杠杆1024的联动,因此用户只需要简单地拨动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即可同时实现模式切换和排气泄压,操作便利,结果可靠。而且,与前述实施方式相比,限压阀1023和空炸阀1025的位置选择更加自由,例如,为了防止用户被蒸汽烫伤,可以将限压阀1023和空炸阀1025设置在离拨杆较远的位置处。
在图18-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拨杆可在空炸(或烘烤)/排气模式和压力模式所对应的两个位置之间运动,但为了更加符合某些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功能标示上更加清晰,如图22所示,也可以将空炸(或烘烤)模式和排气模式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但在这两个位置处,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均按压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使得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将限压阀1023抬起以形成空气流通的通道。下面简要描述如何使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
首先,将待烹饪的食物和所需的调料置于内锅1043中,然后将盖组件密封地盖合在器具本体104上,打开电源,操作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以选择期望的烹饪模式并在人机交互面板105上设定该模式下的具体烹饪参数(例如时间、温度、口感等)。具体地,通过按压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或者拨动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来进入期望的模式。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申请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可能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文可能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限制。另外,本文可能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本文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包括能够盖合于烹饪器具上的器具盖(102),所述器具盖(102)包括:
内盖(1029),具有上壁(10291)和由所述上壁(10291)部分地限定的内部空腔(10292);
盖设在所述内盖(1029)上的面盖(1021);以及
位于所述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2)中的热风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和空炸阀(1025),其中,在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和所述空炸阀(1025)之间设置有空炸阀限位器(1026,1026’);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1026’)的第一端(10263,10263’)将所述空炸阀(1025)限制在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所述空炸阀(1025)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并且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空炸阀(1025)脱离该第一端(10263,10263’)的限制并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切换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上,所述空炸阀(1025)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具有圆珠笔式的可伸缩结构,包括位于上端的按钮(10221)和位于下端的突尖(10222),所述按钮(10221)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面盖(1021)而能被使用者触及;
当所述按钮(10221)未被按下且所述突尖(10222)处于收回位置时,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一状态;并且
当所述按钮(10221)被按下且所述突尖(10222)处于伸出位置时,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空炸阀(1025)包括头部(10251)和外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头部(10251)并固定连接到所述头部的主体(10252),所述头部(10251)和所述主体(10252)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流体通道;
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中间设有第一通孔(10264)的平台,所述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的下表面(10254)支撑在所述平台上,所述空炸阀(1025)的主体(1025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0264)中;并且
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还包括第二端(10261),该第二端(10261)固定到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的突尖(10222)而能随之上下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为固定到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二端(10261’)的拨杆且所述拨杆延伸穿过所述面盖(1021)而能被使用者触及,所述拨杆能够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的两个位置之间运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空炸阀(1025)包括头部(10251)和外部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头部(10251)并固定连接到所述头部的主体(10252),所述头部(10251)和所述主体(10252)具有相互连通的轴向流体通道;并且
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为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U形结构,该U形结构的两条边的上表面各自设有一坡状结构(10266),所述空炸阀(1025)的头部(10251)的下表面(10254)支撑在该坡状结构(10266)上,而所述空炸阀(1025)的主体(10252)则可滑动地设置在该U形结构的两条边之间的槽(10264’)中。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空炸阀(1025)的主体(10252)的下端设有密封圈(10253)以及位于所述密封圈(10253)上方的径向通孔(10255);
当所述空炸阀(1025)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密封圈(10253)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并且
当所述空炸阀(1025)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2)通过所述径向通孔(10255)与所述轴向流体通道流体连通。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热风组件包括第一风扇(1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扇(111)下方的第一加热元件(112),所述第一风扇(111)由电机(109)驱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耦接到所述器具盖(102)的L形手臂(101),所述手臂(101)包括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和大致在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部,所述电机(109)位于所述水平部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与所述面盖(1021)之间的第二风扇(110),所述第二风扇(110)由所述电机(109)驱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112)下方的防护罩(113)。
11.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1026’)附近、用于感测其位置的传感器(1028)。
12.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限压阀(1023)和杠杆(1024),所述杠杆(1024)包括与所述限压阀(1023)接触的第一端(10242)和与所述第一端(10242)相对的第二端(10241);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限压阀(1023)处于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上,所述限压阀(1023)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密封接合;并且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被压下而使得所述限压阀(1023)在所述杠杆(1024)的第二端(10241)的作用下切换到第四位置,在所述第四位置上,所述限压阀(1023)与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之间形成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杠杆(1024)设置在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和所述限压阀(1023)之间;并且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被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压下。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组件,还包括沿着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的边缘周向延伸的C形部件(1027),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由该C形部件(1027)的第一端部(10271)构成,所述杠杆(1024)设置在所述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和所述限压阀(1023)之间;并且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杠杆(1024)的第一端(10242)被所述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压下。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限压阀(1023)包括阀体(10231)和设置于所述阀体(10231)内的阀芯(10232);
当所述限压阀(1023)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阀芯(10232)与竖直地嵌设在所述内盖(1029)的上壁(10291)中的排气管(107)的排气通道(1071)的出口(1072)形成密封接合;
当所述限压阀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阀芯(10232)与所述出口(1072)脱离接合,使得所述内盖(1029)的内部空腔(10292)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杠杆(1024)包括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设置有支点(10243)的中间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一端(10242),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二端(10241);
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一端(10242)抵接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的第一端(10263)的下表面,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10241)抵接所述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的下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杠杆(1024)包括均大致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且设置有支点(10243)的中间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包括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一端(10242),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二端(10241);并且
所述杠杆(1024)的所述第一端(10242)抵接所述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的下表面,所述杠杆的所述第二端(10241)抵接所述限压阀(1023)的阀体(10231)的下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盖组件,其中,所述C形部件(1027)的第二端部(10272)的下表面还包括凸包(102721)。
19.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100),包括器具本体(104),其特征在于,该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能够密封地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104)上的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盖组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其中,所述盖组件可枢转地铰接于所述器具本体(104)且能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运动。
21.如权利要求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器具本体(104)的底座内的第二加热元件(1044)。
22.如权利要求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其中,在所述盖组件密封地盖合于所述器具本体(104)的情况下,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器具本体(104)之间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压力烹饪;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盖组件与所述器具本体(104)之间的烹饪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此时能对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或空炸。
23.如权利要求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具有显示屏的人机交互面板(105),以及位于所述空炸阀限位器(1026,1026’)附近、用于感测其位置的传感器(1028);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感器(1028)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命令所述人机交互面板(105)显示与压力烹饪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
当所述烹饪模式切换装置(1022,102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感器(1028)将第二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命令所述人机交互面板(105)显示与烘烤/空炸模式相对应的菜单提示。
CN202220918150.0U 2021-12-23 2022-04-20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592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20300 WO2023116092A1 (en) 2021-12-23 2022-09-21 Lid assembly and multifunctional cooking utensi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9569 2021-12-23
CN2021115895692 2021-12-23
CN2021232645354 2021-12-23
CN202123264535 2021-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2543U true CN217592543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59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18150.0U Active CN217592543U (zh) 2021-12-23 2022-04-20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02210416736.1A Pending CN116326983A (zh) 2021-12-23 2022-04-20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6736.1A Pending CN116326983A (zh) 2021-12-23 2022-04-20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7592543U (zh)
WO (1) WO202311609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3553B2 (ja) * 2011-10-06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圧力式炊飯器
CN207561746U (zh) * 2017-06-02 2018-07-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8510694U (zh) * 2017-11-01 2019-02-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8510695U (zh) * 2017-11-01 2019-02-19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208941770U (zh) * 2018-06-25 2019-06-0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1110021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211212605U (zh) * 2019-09-30 2020-08-11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
CN214548987U (zh) * 2020-12-30 2021-11-0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4548824U (zh) * 2020-12-30 2021-11-0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多功能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6092A1 (en) 2023-06-29
CN116326983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8668B (zh) 烹饪器具
CA2885551C (en) Pressure cooker
CN102783908B (zh) 具有降压控制部件的增压烹饪家用设备
CN112674597A (zh) 具有压力释放机构的压力炊具
CN111374527A (zh) 烹饪器具
CN109892967A (zh) 一种改进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17592543U (zh) 用于多功能烹饪器具的盖组件和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01328686Y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旋转式放气装置
EP1797798A1 (en) Two-in-one steam and roast cooker
KR101496950B1 (ko) 업소용 국솥
KR100691058B1 (ko) 가스 풍로
CN203785023U (zh) 灶具用新型隐藏式可调节旋钮控制结构
CN208463640U (zh) 烹饪器具
CN212186155U (zh) 烹饪器具
JP6846475B2 (ja) 多機能調理器具
CN211511419U (zh) 一种具有煎烤功能的升降火锅
CN202820878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炊具
CN109431256A (zh) 一种可水冷降温的全自动电压力锅
CN218484324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锅盖组件及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20735119U (zh) 锅盖模块及包括该锅盖模块的空气压力锅
CN221076541U (zh) 检锅控制结构和燃气灶
CN213248564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912445Y (zh) 多用型不糊锅
CN218500479U (zh) 一种多功能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8635840U (zh) 一种具有定时泄压功能的压力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