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4664U -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4664U
CN217584664U CN202220319502.0U CN202220319502U CN217584664U CN 217584664 U CN217584664 U CN 217584664U CN 202220319502 U CN202220319502 U CN 202220319502U CN 217584664 U CN217584664 U CN 217584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panel
column
outdoor uni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95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勋
王健
王荣华
杨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95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4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4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4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为解决多联机空调器在对顶出风结构装配时,存在的盲区较多的问题而设计。该多联外机机壳包括面板结构和侧板结构,面板结构包括前上面板和后上面板,侧板结构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左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侧板和左下侧板,右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前上面板、左上侧板、后上面板和右上侧板四者依次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用于支撑上部框架。该多联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多联外机机壳。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多联空调器的装配盲区。

Description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联空调器,在生产装配时,需要先根据其支撑结构,进行包括风机、导流圈和顶盖板等部件在内的顶出风结构的装配,由于多联空调器的体积较大,使得顶出风结构的位置较高,从而导致对顶出风结构装配时盲区较多,进而加大了装配难度,并降低了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外机机壳,以解决现有多联机空调器在对顶出风结构装配时,存在的盲区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包括面板结构和侧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前上面板和后上面板,所述侧板结构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所述左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侧板和左下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所述前上面板、所述左上侧板、所述后上面板和所述右上侧板四者依次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所述左下侧板和所述右下侧板用于支撑所述上部框架。
通过将左侧板分解为左上侧板和左下侧板,将右侧板分解为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可以减小单个零部件的重量,而且原有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形状,导致加工时必然有一大块材料作为下脚料,拆分后,可以减少这一部分下脚料的产生,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另外,前上面板、左上侧板、后上面板、右上侧板依次连接并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可以先将上部的零部件安装完成后再将整体吊装,从而可以使得对于上部的零部件的安装均处在较低位置,处于视野范围内,尽量消除了装配时的视觉盲区,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通过所述左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通过所述右上侧板连接。
如此设置,利用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来保证上部框架在竖直方向上的刚度,使得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所受到的载荷降低,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仅仅起到覆盖作用而无需起到承载作用,以利于将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分别与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均包括立柱本体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部设有侧板连接槽,所述侧板连接槽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沿板厚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部;所述左上侧板和所述右上侧板的朝向所述上部框架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挂耳,所述侧板挂耳插入到所述侧板连接槽中。
如此设置,在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板部,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部位于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的内部,利用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的内表面的侧板挂耳,将挂耳插入到侧板连接槽中,即可实现将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安装在相应的立柱上,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挂耳的侧面设有凸棱,所述凸棱沿所述侧板挂耳插入所述侧板连接槽的方向延伸。
如此设置,侧板挂耳的凸棱,不但提高了侧板挂耳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刚度,避免挂耳有过大的形变。而且,可以利用侧板挂耳的没有凸棱的部分先插入到侧板连接槽中,由于此时插入部分的厚度较薄,较容易将挂耳插入,而且也不需要较大的作用力。再利用侧板挂耳有凸棱的部分与侧板连接槽的前后侧壁抵接,以将侧板挂耳固定,从而将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与对应的立柱更加稳固地固定,防止左上侧板和右上侧板发生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前上横梁、前下横梁、后上横梁和后下横梁,所述前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的上部,所述前下横梁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的下部,所述后上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上部,所述后下横梁连接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下部。
如此设置,当上部框架安装了诸如顶盖板等部件之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受到压力,可以利用横梁来对两侧的这些立柱施加水平的拉力,防止立柱向左右两侧张开。同时,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也可以作为安装其他部件的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均包括立柱本体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的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顶面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的两端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插入所述限位槽中。
如此设置,通过将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一连接板部上,并插入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的两端的限位槽,可以防止立柱沿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的长度方向相对远离,而且,可以利用限位凸台限制住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另外,由于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一连接板部的上端面,当限位槽向限位凸台上施加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之后,作用力先传递至第一连接板部,然后再经第一连接板部传递至立柱本体上,明显地分散了立柱本体所受的水平方向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本体和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第二连接板部;所述前上横梁和所述后上横梁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梁本体的端板,所述端板自所述上横梁本体的两端向所述上部框架的外侧延伸,所述端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邻接。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前上横梁和后上横梁两端的端板勾住各个立柱的第二连接板部,以第二连接板部与端板的邻接部分承担水平方向的更大拉力,防止对应的立柱远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部的下部内侧面设有限位挂耳,所述前下横梁和所述后下横梁的两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挂耳孔,所述限位挂耳穿过所述挂耳孔。
如此设置,利用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的挂耳孔挂在限位挂耳上,可以由限位挂耳向上支撑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当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承担上部框架内部的零部件重量时,可以将所承受的重量通过挂耳孔和限位挂耳的配合分担至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有利于提高前下横梁和后下横梁的承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侧板包括左侧面板部,所述右下侧板包括右侧面板部,所述左侧面板部和所述右侧面板部与所述前下横梁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左侧面板部和右侧面板部与前下横梁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左侧面板部和右侧面板部的连接强度,将左侧面板部和右侧面板部的重量,更多地由前下横梁来承担,以免左侧面板部和右侧面板部的自由端出现过大的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面板与所述后上横梁和所述后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左下侧板还包括左侧立板部,所述右下侧板包括右侧立板部,所述左侧立板部和所述右侧立板部均与所述后上面板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将后上面板的下端与左侧立板部和右侧立板部固定,防止后上面板的下边缘处于自由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多联机空调器在对顶出风结构装配时,存在的盲区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空调器,包括上述多联外机机壳。
通过在多联空调器中设置上述多联外机机壳,相应地,该多联空调器具有上述多联外机机壳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联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联空调器中的多联外机机壳的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中的右侧板的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的上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前上面板和后上面板;
图6为图5所示的上部框架省略支撑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还对限位凸台和侧板连接槽所在的局部进行局部放大;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中的右上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在安装后顶盖板、风叶和导流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中的右侧面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右侧面板部的顶部进行局部放大;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的前视图,图中对左侧面板部的顶部与前上横梁的连接局部进行局部放大;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联外机机壳的后视图,图中对后下面板的顶部与后上面板的连接局部进行局部放大。
附图标记说明:
110’-前上面板;120’-后上面板;221’-左侧板;322’-右侧板;
110-前上面板;120-后上面板;121-连接耳板;130-前下面板;
210-左上侧板;221-左侧面板部;222-左侧立板部;
310-右上侧板;311-侧板挂耳;312-凸棱;321-右侧面板部;322-右侧立板部;
410-第一立柱;420-第二立柱;430-第三立柱;440-第四立柱;451-第一连接板部;452-立柱本体;453-限位凸台;454-侧板连接槽;455-第二连接板部;456-限位挂耳;
510-前上横梁;511-限位槽;512-端板;520-前下横梁;530-后上横梁;540-后下横梁;541-挂耳孔;550-支撑梁;
601-导流圈;602-风叶;603-顶盖板;999-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提供的多联空调器,包括前上面板110’、后上面板120’、左侧板221’、右侧板322’和顶盖板,其中,左侧板221’和右侧板322’作为整体支撑结构,前上面板110’和后上面板120’均安装于左侧板221’和右侧板322’二者之间,以形成多联外机机壳。在生产装配时,风机、导流圈和顶盖板等部件均需要在较高位置才可实现与多联外机机壳的装配,导致盲区较多,进而加大了装配难度,并降低了装配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3、图4和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外机机壳,包括面板结构和侧板结构,面板结构包括前上面板110和后上面板120,侧板结构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左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侧板210和左下侧板,右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右上侧板310和右下侧板,前上面板110、左上侧板210、后上面板120和右上侧板310四者依次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用于支撑上部框架。
通过将左侧板分解为左上侧板210和左下侧板,将右侧板分解为右上侧板310和右下侧板,可以减小单个零部件的重量,而且原有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形状,导致加工时必然有一大块材料作为下脚料,拆分后,可以减少这一部分下脚料的产生,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另外,前上面板110、左上侧板210、后上面板120、右上侧板310依次连接并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可以先将上部的零部件安装完成后,此时呈图11所示的状态,再将整体吊装,不但使得上部框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行吊装,无需将零件逐个移到高处进行安装,改善了零件的提升工作的效率,模块化的实现就可以提高装配和生产效率。可以使得对于上部的零部件的安装均处在较低位置,处于视野范围内,尽量消除了装配时的视觉盲区,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外,当安装顶盖板603时,由于上部框架本身就为一个结构,不会因为现有技术中左侧板和右侧板因为的零件较大,受到压力后产生的变形较大,导致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发生位移,导致基于左侧板和右侧板顶部进行定位的顶盖板603难以与风机的导流圈601无法保证同轴度。
请继续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该多联外机机壳还可以包括前下面板130,其中,前下面板130位于前上面板110的下方,前下面板130能够打开,以对多联外机机壳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并结合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还包括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第一立柱410和第二立柱420通过左上侧板210连接,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通过右上侧板310连接。
或者,也可以认为左侧板包括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左上侧板210和左下侧板,右侧板则包括第三立柱430、第四立柱440、右上侧板310和右下侧板。
如此设置,利用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来保证上部框架在竖直方向上的刚度,使得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所受到的载荷降低,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仅仅起到覆盖作用而无需起到承载作用,以利于将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分别与左下侧板和右下侧板分离。
其中,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的顶部设有向内的顶部折边,顶部折边上加工有螺钉孔999,以便与顶盖板603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并结合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均包括立柱本体452和固定设置于立柱本体452的第一连接板部451,第一连接板部451设有侧板连接槽454,侧板连接槽454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沿板厚方向贯穿连接板部;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的朝向上部框架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挂耳311,侧板挂耳311插入到侧板连接槽454中。
如此设置,在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上固定设置第一连接板部451,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部451位于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的内部,利用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的内表面的侧板挂耳311,将侧板挂耳311插入到侧板连接槽454中,即可实现将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安装在相应的立柱上,从而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
具体的,立柱本体452包括两块成直角连接的立板部,从俯视角度观察二者共同形成L形,在每块立板部的远离另一立板部的一竖直边缘外设置第一连接板部451,每个第一连接板部451与对应的立板部平行设置。而每个侧板连接槽454则位于第一连接板部451的根部,侧板连接槽454沿竖直方向延伸,每块第一连接板部451竖直排列两个侧板连接槽454,分别位于每块第一连接板部451的上部和下部。
而侧板连接槽454可以包括连接槽上部、连接槽中部和连接槽下部,其中连接槽上部的宽度大于连接槽下部的宽度,连接槽中部则是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其宽度由连接槽上部的宽度逐渐过渡至连接槽下部的宽度。采用这样的方式设置连接槽,则可以使得侧板挂耳311先进入到宽度较大的连接槽上部,然后再下落至连接槽下部,以便降低安装时将侧板挂耳311与侧板连接槽454对齐的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5、图6和图10,本实施例中,侧板挂耳311的侧面设有凸棱312,凸棱312沿侧板挂耳311插入侧板连接槽454的方向延伸。
如此设置,侧板挂耳311的凸棱312,不但提高了侧板挂耳311在其厚度方向上的刚度,避免挂耳有过大的形变。而且,可以利用侧板挂耳311的没有凸棱312的部分先插入到侧板连接槽454中,由于此时插入部分的厚度较薄,较容易将挂耳插入,而且也不需要较大的作用力。再利用侧板挂耳311有凸棱312的部分与侧板连接槽454的前后侧壁抵接,以将侧板挂耳311固定,从而将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与对应的立柱更加稳固地固定,防止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发生晃动。
其中,凸棱312可以为侧板挂耳311在加工时局部被冲压而成的凸起部。具体地,与第二立柱420和第四立柱440连接的侧板挂耳311,凸棱312是位于侧板挂耳311的前侧面,即侧板挂耳311后表面是局部凹陷的,前表面是局部凸起的;与第一立柱410和第四立柱440连接的侧板挂耳311,凸棱312是位于侧板挂耳311的后侧面,即侧板挂耳311的前表面是局部凹陷的,后表面是局部凸起的。
另外,侧板挂耳311并非自其余左上侧板210和右上侧板310连接的位置开始水平延伸的,而是越靠近上部框架的内部越低,即由外向内向下倾斜的,而侧板挂耳311插入侧板连接槽454的方向,总体也是由外至内向下倾斜的,所以凸棱312沿侧板挂耳311插入侧板连接槽454的方向延伸。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还包括前上横梁510、前下横梁520、后上横梁530和后下横梁540,前上横梁510连接第一立柱410和第三立柱430的上部,前下横梁520连接第一立柱410和第三立柱430的下部,后上横梁530连接第二立柱420和第四立柱440的上部,后下横梁540连接第二立柱420和第四立柱440的下部。
如此设置,当上部框架安装了诸如顶盖板603等部件之后,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受到压力,可以利用横梁来对两侧的这些立柱施加水平的拉力,防止立柱向左右两侧张开。同时,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也可以作为安装其他部件的基础。
具体地,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之间连接了多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撑梁550,电机、导流圈601可以安装在支撑梁550上,电机、由电机驱动的风叶602和导流圈601的重量,可以由支撑梁550承担。
请继续参照图9,并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部451的顶面设有限位凸台453;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的两端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槽511,限位凸台453插入限位槽511中。
如此设置,通过将限位凸台453设置在第一连接板部451上,并插入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的两端的限位槽511,可以防止立柱沿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的长度方向相对远离,而且,可以利用限位凸台453限制住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另外,由于限位凸台453设置在第一连接板部451的上端面,当限位槽511向限位凸台453上施加了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之后,作用力先传递至第一连接板部451,然后再经第一连接板部451传递至立柱本体452上,明显地分散了立柱本体452所受的水平方向作用力。
其中,对于前上横梁510而言,限位槽511设置在前上横梁510的顶壁与后壁的交界处;对于前上横梁510而言,限位槽511设置在后上横梁530的顶壁与前壁的交界处。限位槽511具体地可以是沿竖直方向贯穿的通槽,当第一连接板部451的限位凸台453插入限位槽511时,第一连接板部451的内侧面可以与前上横梁510的后壁、后上横梁530的前壁贴合,从而,不仅仅利用限位槽511的侧壁与限位凸台453实现配合进行限位,还可以使得第一连接板部451与前上横梁510的后壁、后上横梁530的前壁贴合,从而扩大了可以贴合的面积,提高了定位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5、图6和图9,本实施例中,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还包括固定连接立柱本体452和第一连接板部451的第二连接板部455;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固定连接于上横梁本体的端板512,端板512自上横梁本体的两端向上部框架的外侧延伸,端板512与第二连接板部455邻接。
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前上横梁510和后上横梁530两端的端板512勾住各个立柱的第二连接板部455,以第二连接板部455与端板512的邻接部分承担水平方向的更大拉力,防止对应的立柱远离。
具体地,第二连接板部455与第一连接板部451也构成L形,第二连接板部455与第一连接板部451垂直,第二连接板部455与立板部也垂直设置。而对于同一个立柱中的两个第一连接板部451,均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板部455与立柱本体452连接。
另外,除了采用上述的限位凸台453与限位槽511的配合,以及端板512与第二连接板部455的配合之外,前上横梁510、后上横梁530还通过螺钉与立柱连接,前上横梁510、后上横梁530上均设置螺钉孔999,螺钉穿过第一连接板部451和这些螺钉孔999。
请继续参照图9,并结合图8。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部451的下部内侧面设有限位挂耳456,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的两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挂耳孔541,限位挂耳456穿过挂耳孔541。
如此设置,利用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的挂耳孔541挂在限位挂耳456上,可以由限位挂耳456向上支撑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当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承担上部框架内部的零部件重量时,可以将所承受的重量通过挂耳孔541和限位挂耳456的配合分担至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上,有利于提高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的承载能力。
其中,每个限位挂耳456具有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挂耳导向部、挂耳限位部和挂耳连接部,挂耳导向部与第一连接板部451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直角梯形的开口,设置该挂耳导向部可以便于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的挂耳孔541套在限位挂耳456上;而挂耳限位部为竖直设置,与第一连接板部451共同配合夹持住挂耳孔541上方的实体部分;挂耳连接部则为倾斜设置,挂耳连接部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部451固定连接,挂耳连接部的上部与挂耳限位部固定连接。
而挂耳孔541则可以为矩形孔,以便容纳挂耳沿水平方向穿过挂耳孔541后进入到前下横梁520、后下横梁540的内侧。
此外,前下横梁520、后下横梁540还通过螺钉与相应的立柱连接,前下横梁520、后下横梁540上均设置螺钉孔999,螺钉穿过第一连接板部451和这些螺钉孔999。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每根立柱可以为镜像对称结构,具体的对称面为沿俯视方向观察两个立板部夹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竖直面。该对称,不仅仅指在一根立柱中,每个第一连接板部451、第二连接板部455和立板部都有沿对称面径向对称的另一第一连接板部451、第二连接板部455和立板部。而且还包括,无论是在于前上横梁510、后上横梁530、前下横梁520和后下横梁54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部451,还是在与左上侧板210、右上侧板31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部451,都设置有限位挂耳456和螺钉孔999、侧板连接槽454,只不过,其中的一个第一连接板部451上的相应结构部发挥作用。
由于螺钉孔999、侧板连接槽454为实体加工而成的空的几何要素,所以不会对其余的部件产生干涉。而在于左上侧板210、右上侧板310连接的第一连接板部451的限位挂耳456,由于第一连接板部451处于左上侧板210、右上侧板310的内侧,所以该多余的限位挂耳456也不会对左上侧板210、右上侧板310与第一连接板部451的连接产生干涉。
将立柱设置为镜像对称结构的好处在于,在装配时,选择任何一根单独的立柱零件,无需进行区分,即可用作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不但提高了产品零件的通用性,还降低了装配难度。
请参照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中,左下侧板包括左侧面板部221,右下侧板包括右侧面板部321,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与前下横梁520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与前下横梁520固定连接,可以提高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的连接强度,将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的重量,更多地由前下横梁520来承担,以免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的自由端出现过大的形变。
具体地,左侧面板部221和右侧面板部321的顶部,均设置两个螺钉孔999与前下横梁520进行固定。
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后上面板120与后上横梁530和后下横梁540固定连接,左下侧板还包括左侧立板部222,右下侧板包括右侧立板部322,左侧立板部222和右侧立板部322均与后上面板120固定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将后上面板120的下端与左侧立板部222和右侧立板部322固定,防止后上面板120的下边缘处于自由状态。
而在后上面板120,在其左下角和右下角分别设置了向下延伸的连接耳板121,连接耳板121上设置螺钉孔999,以固定左侧立板部222和右侧立板部322。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联空调器,包括上述多联外机机壳。
通过在多联空调器中设置上述多联外机机壳,相应地,该多联空调器具有上述多联外机机壳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侧”等方位的描述,均基于附图所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结构和侧板结构,所述面板结构包括前上面板(110)和后上面板(120),所述侧板结构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其中,所述左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左上侧板(210)和左下侧板,所述右侧板包括分体设置的右上侧板(310)和右下侧板,所述前上面板(110)、所述左上侧板(210)、所述后上面板(120)和所述右上侧板(310)四者依次连接,围成用于安装顶出风结构的上部框架;所述左下侧板和所述右下侧板用于支撑所述上部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第一立柱(410)、第二立柱(420)、第三立柱(430)和第四立柱(440),所述第一立柱(410)和所述第二立柱(420)通过所述左上侧板(210)连接,所述第三立柱(43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通过所述右上侧板(3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410)、所述第二立柱(420)、所述第三立柱(43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均包括立柱本体(45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452)的第一连接板部(451),所述第一连接板部(451)设有侧板连接槽(454),所述侧板连接槽(454)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沿板厚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板部;所述左上侧板(210)和所述右上侧板(310)的朝向所述上部框架内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侧板挂耳(311),所述侧板挂耳(311)插入到所述侧板连接槽(45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挂耳(311)的侧面设有凸棱(312),所述凸棱(312)沿所述侧板挂耳(311)插入所述侧板连接槽(454)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还包括前上横梁(510)、前下横梁(520)、后上横梁(530)和后下横梁(540),所述前上横梁(510)连接所述第一立柱(410)和所述第三立柱(430)的上部,所述前下横梁(520)连接所述第一立柱(410)和所述第三立柱(430)的下部,所述后上横梁(530)连接所述第二立柱(42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的上部,所述后下横梁(540)连接所述第二立柱(42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410)、所述第二立柱(420)、所述第三立柱(43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均包括立柱本体(452)和固定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452)的第一连接板部(451),所述第一连接板部(451)的顶面设有限位凸台(453);所述前上横梁(510)和所述后上横梁(530)的两端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槽(511),所述限位凸台(453)插入所述限位槽(5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410)、所述第二立柱(420)、所述第三立柱(430)和所述第四立柱(440)还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立柱本体(452)和所述第一连接板部(451)的第二连接板部(455);所述前上横梁(510)和所述后上横梁(530)包括上横梁本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横梁本体的端板(512),所述端板(512)自所述上横梁本体的两端向所述上部框架的外侧延伸,所述端板(51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455)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451)的下部内侧面设有限位挂耳(456),所述前下横梁(520)和所述后下横梁(540)的两端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挂耳孔(541),所述限位挂耳(456)穿过所述挂耳孔(541)。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下侧板包括左侧面板部(221),所述右下侧板包括右侧面板部(321),所述左侧面板部(221)和所述右侧面板部(321)与所述前下横梁(52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面板(120)与所述后上横梁(530)和所述后下横梁(540)固定连接,所述左下侧板还包括左侧立板部(222),所述右下侧板包括右侧立板部(322),所述左侧立板部(222)和所述右侧立板部(322)均与所述后上面板(120)固定连接。
11.一种多联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多联外机机壳。
CN202220319502.0U 2022-02-17 2022-02-17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Active CN217584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9502.0U CN217584664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9502.0U CN217584664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4664U true CN21758466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9502.0U Active CN217584664U (zh) 2022-02-17 2022-02-17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4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19168Y (zh) 电脑机箱
CN1230094A (zh) 电气机柜的抗震辅架
CN210597866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墙板
CN217584664U (zh) 多联外机机壳及具有其的多联空调器
CN110864203A (zh) 吊装框架及吊装显示模组
KR100951363B1 (ko) 파티션의 하부서포트
CN211118432U (zh) 吊装框架及吊装显示模组
CN211974002U (zh) 一种无缝铝单板
CN211712407U (zh) 拼接式轿厢结构
CN201011086Y (zh) 直挂式面板立柱
CN210867045U (zh) 一种电缆桥架用支撑架
CN22064479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建筑用铝板幕墙
CN210193140U (zh) 一种别墅梯一体式吊顶
CN220229729U (zh) 一种热泵机箱框架、热泵机箱及热泵设备
CN210163684U (zh) 洗衣机台面及洗衣机
CN217679987U (zh) 装配式建筑墙板装配用型材
CN217734460U (zh) 一种隔墙龙骨结构
CN218095081U (zh) 一种壁挂安装结构
CN114737753B (zh) 模板连接件及梁模板结构
KR102538365B1 (ko) 무볼트 앵글 조립체
CN213070434U (zh) 一种波浪显示屏安装结构
CN204199730U (zh) 一种组装式防护栏
CN218771844U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CN219219734U (zh) 一种适用于集成型附着式倾斜脚手架的防护结构
CN216975411U (zh) 一种屏风面板连接结构及办公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19

Address after: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AUX AIR CONDITIONING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5191 No. 1166 Mingguang North Road, Jiangshan Town, Ningbo, Zhejiang, Yinzhou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telligent commercial air conditioning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