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77905U -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77905U
CN217577905U CN202123322735.0U CN202123322735U CN217577905U CN 217577905 U CN217577905 U CN 217577905U CN 202123322735 U CN202123322735 U CN 202123322735U CN 217577905 U CN217577905 U CN 217577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assembly
lifting device
lifting
rai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27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继伟
卫星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77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77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导轨总成包括导轨本体,所述导轨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结构新颖,将驱动、导向功能模块化组合为一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强,应用前景广。

Description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实用新型是2021年8月18日提交的名称为“升降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第202121942331.9号的分案申请。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均包含在母案记载的申请文件中,并且未超出母案记载的申请文件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攀爬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空作业领域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对于传统的升降设备来说,存在设备体积较大、随行附件冗余、钢丝绳牵引户外腐蚀、齿轮齿条驱动成本较高等技术局限。
首先,传动升降设备体积较大难以适用空间受限的工况环境;其次,传统升降设备附属随行电缆、牵引钢丝绳、设备扶持等附件对升降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隐患;再者,通过钢丝绳进行户外牵拉升降时,容易腐蚀使用寿命短,为克服这一缺陷,虽然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齿轮齿条驱动升降,但是生产成本高,而且运行稳定性差,与运行设备连接的可靠性差,进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上述至少一项技术缺陷,实现结构新颖,将驱动、导向功能模块化组合为一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总成,用于供升降设备进行升降移动,包括:导轨本体;
所述导轨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总成,实现导向功能的同时,兼具防坠、锁止和驱动升降功能;以使驱动、导向和防坠功能模块化结构的集成化程度较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总成,所述导轨本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防坠落装置相配合进行防坠落锁止的第一限位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总成,所述导轨本体上且靠近所述导轨本体两端的位置对应设置有机械限位结构和触发限位结构,所述机械限位结构和所述触发限位结构分别用于配合升降设备进行限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总成,用于供升降设备进行升降移动,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外侧壁用于为所述升降设备的从动轮提供轨道;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供防坠落装置上下移动,并配合防坠落装置进行防坠落锁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总成,实现导向功能的同时,兼具防坠、锁止和驱动升降功能;以使驱动、导向和防坠功能模块化结构的集成化程度较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总成,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驱动部和定位部;
所述驱动部上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或,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定位部上均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总成,所述第二导轨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用于限制防坠落装置继续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轨总成,所述第二导轨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开口的两侧形成有卡钩部,所述升降设备的导向钩轮从开口处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卡钩部的内侧表面滚动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升降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导轨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设备,因包括上述导轨总成,进而具有如上所述的全部优势,并且环境适应性强,市场应用前景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局部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总成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局部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中防坠落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轨总成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中防坠落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中防坠落装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设备中防坠落装置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导轨总成; 11:导轨本体; 111:第一限位孔;
112:第一延伸部; 113:第二延伸部; 12:第一导轨;
121:容纳槽; 13:驱动部; 14:定位部;
15:第二导轨; 151:开口; 152:第二限位孔;
153:卡钩部; 16:第二导轨本体; 20:车体总成;
21:从动轮; 22:导向钩轮; 23:防坠落装置;
231:离心甩块; 232:测速轮; 24:挂臂结构;
241:支撑臂; 242:横杆; 243:安装块
25:定位支架; 251:缓冲组件; 26:机械锁止件;
261:锁止块; 262:固定块; 263:弹簧挡块;
264:触发件; 30:驱动总成; 31:壳体;
32:驱动组件; 33:驱动齿轮; 34:定位轮;
35:导向轮; 36:连接体; 361:支座;
362:伸缩连接轴; 363:限位头; 364:复位弹簧;
365:固定插销; 40:限位结构; 41:上触发限位块;
42:下触发限位块; 43:上限位块; 44:下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并未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定。
首先,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整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主要包括导轨总成10、车体总成20和驱动总成30,车体总成20与驱动总成30可拆卸连接,且均与导轨总成10配合传动连接,以使导轨总成10驱动车体总成20可以沿着导轨总成10的延伸方向升降移动或上下移动。
其中,导轨总成10作为传动介质用于承载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以及提供限位支持用于防止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失速坠落。
可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总成10作为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的刚性传动介质,相比采用钢丝绳等柔性传动介质,车体总成20在升降过程中安全性更高;且车体总成20与驱动总成30可拆卸连接,保证升降装置的强度可靠,同时能够快速拆卸,便于安装和维修;另外,导轨总成10能够提供限位支持用于防止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失速坠落,即当升降装置运行过程中突然失速坠落时,导轨总成10配合防坠落装置23将车体总成20锁止至导轨总成10 上,避免发生意外,进一步提高升降装置的安全性。
如图11所示,作为导轨总成10的一种实施例,具体的,导轨总成10包括导轨本体11,导轨本体11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孔111,且导轨本体11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112和第二延伸部113。
如图7所示,作为导轨总成10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具体的,导轨总成10包括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5,第一导轨12沿轴向开设有容纳槽121,容纳槽121的槽口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第二导轨15可以镶嵌于容纳槽121内,与第一导轨12共同构成导轨总成10。
其中,第一导轨12的主要作用为承载,因此可以命名为承载导轨,第二导轨15的主要作用为防坠落,因此可以命名为防坠落导轨;
两个导轨嵌套组合设置,承载导轨承担升降装置的主要载荷,防坠落导轨内嵌并连接在承载导轨中配合防坠落装置23既能够实现车体总成20的防坠落锁止,也能够实现加强导轨总成10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其中,第一导轨12可以为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长条状结构,在第一导轨12上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容纳槽121,容纳槽121的形状与第二导轨15的形状相同,以使第二导轨15能够紧贴容纳槽121的内壁,并固定镶嵌在容纳槽121内,实现承载导轨和第二导轨15的嵌套组合。
进而,为了使第二导轨15与承载导轨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或通过固定件固定,比如通过螺栓将第二导轨 15与承载导轨固定相连。
另外,在容纳槽121的槽口两侧由槽口边缘分别向外(也即远离槽口的方向)延伸形成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并在驱动部13上形成有齿条;或者也可以在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上均形成有齿条。
也即,相当于第一导轨12的横截面形状为“几”字型,通过第一导轨12的结构改进,使得第二导轨15以第一导轨12为基础结构进行改进;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15均采用钣金制成,相比传统的导轨使用板材制成,钣金结构在加工工艺的选择上更加多样:激光切割、等离子加工等,相对于传统的铣齿工艺,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一个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升降装置用传动介质。
相对应的,第二导轨15的形状与第一导轨12上开设的容纳槽 121的形状相适应;当容纳槽12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时,第二导轨 15的横截面形状亦为矩形。
并且,第二导轨15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一侧开设有开口151,也即第二导轨15为未闭合的矩形结构。从第二导轨15的开口151伸入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与开口151相对的一侧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孔152。
该第二限位孔152为锁止长孔,为防坠落装置23能够在突发情况下锁止在导轨总成10上而设计,突发情况比如为升降装置失速急剧下降时的情况。
另外,第二导轨15的开口151边缘分别与第二导轨15的两侧壁之间存在连接结构,进而在第二导轨15的开口151与第二导轨15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卡钩部153,该卡钩部153为车体总成20的连接提供相应的辅助作用。
详细参阅图4至图6,对驱动总成30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的,驱动总成30包括壳体31、驱动组件32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壳体31为封闭式结构。
其中,壳体31限定出用于安装驱动组件32和控制器的安装空间,壳体31对驱动组件32和控制器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当升降装置用于载人或载物时,壳体31可以作为运载平台,承担运载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1可以为带有盖体,并能通过盖体打开的盒状结构,驱动部件安装于该壳体31内,并通过盖体封闭,以使驱动组件32密闭设置在壳体31内。
其中,驱动组件32包括驱动器,驱动器位于壳体31外侧的部分设置有罩体,该驱动器可以为减速电机,驱动器的输出端贯穿壳体31 延伸至壳体31的外侧,并在驱动器输出端的端部安装有驱动齿轮33,驱动齿轮33与驱动部13上的齿条相啮合,以形成动力输出结构。
另外,在壳体31外侧面上,并且与驱动齿轮33相对设置有定位轮34,定位轮34用于约束驱动齿轮33与承载导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确保驱动齿轮33具有稳定的啮合尺寸。
通过驱动齿轮33和定位轮34将壳体31配合作用在承载导轨上,当减速电机驱动该驱动齿轮33转动时,定位轮34贴合承载导轨的外侧轨面滑动,保证了驱动齿轮33与承载导轨的啮合状态,从而驱动壳体31(或驱动总成30)沿着承载导轨升降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驱动齿轮33和定位轮34之间的安装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承载导轨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驱动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能够进行有效排放,可以在壳体31上开设散热孔(图中未示出);进而还可以在壳体31上设置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可以为散热风扇。
另外,该壳体31内还安装有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池用于对驱动器,乃至升降装置整体进行供电,这样该升降装置可以实现无随行线缆,避免随行附件冗余。
进一步的,电池具备低电量保护功能,具体的,在电池中内置电量传感器,当升降装置向上运行过程中,电池的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升降装置只能向下运行,不能向上运行,确保升降装置运行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还可以通过随行电缆供电,具体的使用情况,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升降装置的运行方向更稳定,可以在壳体31上靠近承载导轨的一侧设置导行结构。
该导向结构包括镜像设置的一组或两个导向轮35,在驱动总成 30沿着承载导轨移动过程中,两个导向轮35始终分别紧贴驱动部13 和定位部14的表面滑动,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轮35至少设置有一组。
另外,该壳体31上还设置有连接体36,用于和车体总成20进行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铰链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连接体36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31上表面的支座361,即支座36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体36包括支座361和轴体,支座361连接在驱动总成上,轴体将车体总成连接于支座361上。
其中,轴体包括伸缩连接轴362、复位弹簧364和固定插销365。支座361上具有卡接部和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部,支撑部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活动连接伸缩连接轴362,伸缩连接轴362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头363,且伸缩连接轴362的外侧套设复位弹簧364,复位弹簧364一端抵接在靠近卡接部的支撑部上,另一端抵接在限位头363上。
另外,在任意一个支撑部上开设有贯通上述第一通孔的第二通孔,固定插销365连接在该第二通孔内,并且在伸缩连接轴362上开设与该固定插销365相配合的插口,当伸缩连接轴362处于合适的固定位置时,固定插销365向下插入插口内,以限制伸缩连接轴362的移动。
如图5所示,相应的,在车体总成20上设置有用于供伸缩连接轴362插入的连接孔;当壳体31(或驱动总成30)可拆卸连接在车体总成20上时,先拉动限位头363,使伸缩连接轴362远离卡接部,与此同时,将车体总成20对准卡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间隙插入,车体总成20插入之后松开限位头363,并推动限位头363向车体总成 20靠近,以使伸缩连接轴362插入连接孔内,并使固定插销365对准插口插入以完成驱动总成30可拆卸连接在车体总成20上;此时复位弹簧364处于压缩的状态,始终顶着限位头363,确保固定插销365 的锁定长期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升降装置的控制更方便,可以在壳体31 内安装无线遥控模块,并通过无线控制器进行升降控制,可以采用无线电遥控、红外线遥控或超声波遥控。
比如:在使用无线电遥控时,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为遥控器,接收端为遥控模块,遥控模块在控制电路中当一个元件来使用,连接控制器,根据其引脚定义进行应用。
当遥控器发射调制波出去,无线电波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端,通过解码将信息从变化的电流中提取出来,解码后的电信号直接驱动继电器、驱动器、监测开关等器件实现预定功能。
详细参阅图4和图5以及图8至图10,对车体总成20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的,车体总成20包括车体本体,车体本体可以为沿着驱动总成3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长方形壳体。在车体本体一侧镜像安装有从动轮21。
当驱动总成30在沿导轨总成10升降移动的过程中,从动轮21 分别沿着驱动部13和/或定位部14的表面滑动和/或滚动,并与承载导轨的两侧轨面相贴,相当于从动轮21分别钩在承载导轨上。
从动轮21与承载导轨的两侧轨面移动,也相当于将车体总成20 安装在承载导轨。从动轮21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通过车体总成20的长度来决定;比如车体总成20设置长度较长,为了使车体总成20在承载导轨上的运行更稳定,可以沿着车体总成20的长度方向在车体总成20上设置多组从动轮21,最少设置两组,两组从动轮 21分别靠近车体本体的两端安装。
并且,由于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之间可拆卸连接,因此,当驱动总成30在承载导轨上升降移动时,车体总成20随驱动总成30 同步在承载导轨上升降移动,从动轮21能够保证车体总成20在驱动总成30上平稳运行。
由上可知,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连接在驱动总成30上。首先通过定位轮34和驱动齿轮33配合实现与承载导轨的驱动连接,进而通过从动轮21实现与承载导轨的从动连接,且通过导向轮35实现与承载导轨之间的导向作用。
而且,导向轮35与从动轮21分别位于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的两侧表面,在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沿着承载导轨同步升降移动时,导向轮35在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的表面滚动,从动轮21紧贴导轨两侧表面滚动;并且导向轮35与从动轮21分别正交夹设在驱动部13和定位部14上,从而使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在承载导轨上同步升降移动的稳定性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在承载导轨上同步升降移动的稳定性更好,在车体本体上与从动轮21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同侧)安装有导向钩轮22,导向钩轮22与第二导轨15 的卡钩部153滑动和/或滚动接触。
当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沿着承载导轨同步升降移动时,导向钩轮22紧贴卡钩部153的表面滑动和/或滚动,也即相当于导向钩轮22紧贴第二导轨15两内侧壁滑动和/或滚动,使导向钩轮22卡在第二导轨15上,进一步确保车体本体在导轨总成10上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在车体本体上还设置有防坠落装置23,防坠落装置23与从动轮21位于同侧。当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沿着导轨总成10 同步升降移动时,防坠落装置23嵌入第二导轨15的开口151内,并沿着开口151滑动。
进一步的,防坠落装置23与车体本体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防坠落装置23可以为离心甩块231结构,具有离心甩块231、弹簧(图中未示出)和测速轮232,离心甩块231与上述第二导轨15上开设的若干个第二限位孔152配合实现限位;测速轮232用于测定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的下落速度。
正常速度情况下,防坠落装置23处于关闭状态,也即离心甩块 231收纳于防坠落装置23中;当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沿着导轨总成10向下运行时,测速轮232沿着导轨总成10旋转运行并带动离心甩块旋转,当升降装置发生失速下坠时,也即升降装置的下降速度超过设定的速度阈值时,离心甩块231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甩开,瞬间锁止在第二限位孔152内。
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防坠落装置23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111807188A中公开的机械锁止件,机械锁止件26包括锁止块261、固定块262、弹簧挡块263和触发件264,其中,弹簧挡块26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固定块262上。
机械锁止件26在解锁情况下,将固定块26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本体上,通过螺钉4将弹簧挡块263与固定块262连接,将锁止块 261插进固定块3中,触发件264通过固定块262上的滑动槽(图中未示出)插进锁止块261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中,向后拉动触发件264使滑动块(图中未标号)在滑动槽内移动,使锁止块261滑入锁止槽(图中未标号)内,从而锁止块261固定不动,将弹簧(图中未标号)处于压缩状态。
机械锁止件26在锁止时,将触发件264向上拔起,锁止块261 从锁止槽中脱出,锁止块261及触发件264变为可以活动的状态,压缩状态的弹簧快速释放,将锁止块261弹出插进第二限位孔152中,使升降装置迅速锁止。
如图14所示,防坠落装置23还可以采用公开号为: CN204293718U中公开的缓冲式防坠器,用于防止升降装置失速下坠,减少意外发生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体本体上与从动轮21背对的一侧设置有挂臂结构24,用于吊挂机器人、或者运输物品,以及用于充当人员扶手。
其中,挂臂结构24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可以直接紧贴车体本体固定安装,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将挂臂固定在车体本体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挂臂结构2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臂241和横杆242,两个支撑臂241相对于车体本体倾斜设置,均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车体本体的两侧;横杆242可以与支撑臂241 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即在横杆242上设置安装块243,安装块243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臂241上。
在挂臂结构24上或挂臂结构24的内部设置重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横杆242下面有两个连接块(图中未示出),通过连接块与重力传感器相连接,当运载物体悬挂至横杆242上时,重力通过连接块传至重力传感器,实现信号输出。重力传感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将运载物体的重量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作为升降装置运行的输入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车体本体上,且与挂壁结构处于同一侧还设置有定位支架25,定位支架25的结构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定位支架 25可以直接焊接在车体本体上,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在车体本体上。
作为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定位支架25为杆件,靠近两端的位置弯曲设置,以使定位支架25的横截面形状为“(”括号型,不仅能够为运载物体提供支撑,同时能够方便运载物体或吊挂机器人挂在横杆242上。
进一步,为了降低运载物体或吊挂机器人在横杆242上晃动,同时为了防止运载物体或吊挂机器人与定位支架25发生刚性碰撞,定位支架25通过缓冲组件251可拆卸连接在车体本体上。
其中,缓冲组件251包括至少两组连接杆,以及套设在该连接杆上的缓冲弹簧;相对应的在车体本体上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缓冲座,连接杆贯穿该缓冲座,并活动连接在缓冲座上,缓冲弹簧位于定位支架25和缓冲座之间;在连接杆的端部固定有卡块,能够限制连接杆脱离缓冲座。
当吊挂机器人或运载物体碰撞在定位支架25上时,定位支架25 受到冲击力向车体本体靠近,此时,连接杆在缓冲座上滑动,缓冲弹簧受挤压发生形变,释放一定的冲击力,实现缓冲的作用,降低吊挂机器人或运载物体的碰撞损坏。
定位支架25上或者定位支架25的内部设置位置监测器(图中未示出),也即位置检测开关,用于监测运载物体的位置关系,位置监测器为行程开关(限位开关)和接近开关。当运载物体发生位移时,也即运载物体碰撞到定位支架25上,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分断控制电路,达到升降装置停止运行的目的,避免升降装置运行过程中,运载物体突然掉落的风向,提高升降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40,限位结构40包括设置在导轨总成10上的机械限位结构和触发限位结构;
其中,触发限位结构包括上触发限位块41和下触发限位块42,上触发限位块41和下触发限位块42分别安装在导轨总成10侧面,并且靠近两端的位置。
同时,在车体总成20上,以及驱动总成30上配合上触发限位块 41和下触发限位块42分别设置有上限位开关(图中未示出)和下限位开关(图中未示出)。
当升降装置上行过程中,上限位开关监测到上触发限位块41时,上限位开关给控制器发送信号,触发驱动器停止转动,使升降装置停止上行;同样,当升降装置下行过程中,下限位开关接触到下触发限位块42时,下限位开关给控制器发送信号,触发驱动器停止转动,使升降装置停止下行,保证升降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其中,机械限位结构包括上限位块43和下限位块44,上限位块 43和下限位块44分别安装在导轨总成10的两端位置。
当触发限位结构40失灵后,升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直接机械碰撞在上限位块43和下限位块44上,强制升降装置停止运行,避免升降装置滑出导轨总成10,造成重大事故,进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进行如下的实例说明:
实例一:当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用于承载电网塔架线路巡检机器人时,机器人悬挂在升降装置的挂臂上面。机器人挂好以后,升降装置启动上升,当升降装置运行至电网塔架顶部的运行轨道时,升降装置的横杆242与电网塔架的顶部对接,机器人可以横向行走。
实例二:当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用于建筑起重机上时,导轨总成10通过连接件(可以为螺栓连接)附着至起重机(建筑物)表面,供货物或者人员攀爬。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场景不限于上述实例一和实例二,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应用于其他的场景下,比如风机塔筒中,比如井道布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首先,本实用新型中导轨总成10作为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 的刚性传动介质,相比采用钢丝绳等柔性传动介质,车体总成20在升降过程中安全性更高;且车体总成20与驱动总成30可拆卸连接,保证升降装置的强度可靠,同时能够快速拆卸,便于安装和维修;另外,导轨总成10能够提供限位支持用于防止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 20失速坠落,即当升降装置运行过程中突然失速坠落时,导轨总成 10配合防坠落装置23将车体总成20锁止至导轨总成10上,避免发生意外,进一步提高升降装置的安全性。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采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作为驱动输出,运行稳定;并且,通过多个从动轮21、导向轮35以及导向钩轮22共同作用实现驱动总成30和车体总成20与导轨总成 10的稳定连接,确保升降装置运行可靠。
再者,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限位结构40,用于限制升降设在在规定的行程范围内升降移动,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同时,设置定位监测开关,用于监测运载物体的位置变化,当运载物体位移发生变化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触发升降装置停止运行,以提高升降装置的安全性。
最后,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为驱动器,乃至升降装置整体进行供电,实现无随行线缆,避免随行附件冗余;同时还可以使用内置无线遥控控制设计,操作方便,进一步降低了升降装置对安装环境的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环境适应性强,可以在多用应用场景下标配该升降装置进行人员或货物的运输,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导轨总成,用于供升降设备进行升降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本体;
所述导轨本体的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或者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均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防坠落装置相配合进行防坠落锁止的第一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本体上且靠近所述导轨本体两端的位置对应设置有机械限位结构和触发限位结构,所述机械限位结构和所述触发限位结构分别用于配合升降设备进行限位。
4.一种导轨总成,用于供升降设备进行升降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外侧壁用于为所述升降设备的从动轮提供轨道;
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用于供防坠落装置上下移动,并配合防坠落装置进行防坠落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口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驱动部和定位部;
所述驱动部上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或,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定位部上均形成有用于和升降设备的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用于限制防坠落装置继续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轨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开口的两侧形成有卡钩部,所述升降设备的导向钩轮从开口处伸入至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卡钩部的内侧表面滚动接触。
8.一种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导轨总成。
CN202123322735.0U 2021-07-07 2021-08-18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Active CN21757790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6964 2021-07-07
CN2021107669647 2021-07-07
CN202121942331.9U CN216038050U (zh) 2021-07-07 2021-08-18 升降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2331.9U Division CN216038050U (zh) 2021-07-07 2021-08-18 升降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77905U true CN217577905U (zh) 2022-10-14

Family

ID=8055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2331.9U Active CN216038050U (zh) 2021-07-07 2021-08-18 升降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
CN202123322735.0U Active CN217577905U (zh) 2021-07-07 2021-08-18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2331.9U Active CN216038050U (zh) 2021-07-07 2021-08-18 升降装置及升降装置的应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603805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84648B (zh) * 2022-08-25 2024-03-15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攀爬设备和攀爬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38050U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577905U (zh) 导轨总成及升降设备
CN108840208B (zh) 一种升降设备
EP4353645A1 (en) Modular lifting apparatus and lifting system
CN101200270A (zh) 颠倒防止设备
CN210854843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电梯故障自动报警器
CN103896131A (zh) 一种塔筒升降机
US7204344B2 (en) High-rise, fire-fighting, rescue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US7270217B1 (en) Exterior fire resistant, passenger elevator system
CN111646386A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1995920U (zh) 一种抗冲击轮式机器人
CN218810224U (zh) 电机制动器松闸机构、下降装置及升降设备
CN204778187U (zh) 一种用于楼梯上的轨道式电动升降车
CN211513224U (zh) 防爆灭火机器人
CN212292706U (zh) 升降设备的手动下降装置、升降系统
CN217875161U (zh) 一种地铁车辆运维管理用监控装置
CN115405220A (zh) 一种电动拉梯架及消防车
CN111302179A (zh)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装置
CN214128415U (zh) 吊船结构
CN110835073A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场登乘装置
CN110937482A (zh) 一种防止坠落伤害的安全观光电梯
CN114714518B (zh) 一种地质灾害危险岩体快速清理节能装置
CN209427901U (zh) 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CN216377111U (zh) 一种门地坎防护装置及电梯
CN213831662U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车厢及悬挂式空中列车系统
CN216808037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防碰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