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5183U -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5183U
CN217565183U CN202220552844.7U CN202220552844U CN217565183U CN 217565183 U CN217565183 U CN 217565183U CN 202220552844 U CN202220552844 U CN 202220552844U CN 217565183 U CN217565183 U CN 217565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mpeller
air inlet
hair dry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28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528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5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5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5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吹风机的机头,包括外筒体、电机和叶轮。所述外筒体内部中空并在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电机和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外筒体内且与所述外筒体具有同心轴线。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具有面向所述进风口的进风侧和面向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和所述出风侧均呈圆形。所述出风侧的外圆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的外圆面积,所述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的有效进风面积。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吹风机,包括该吹风机的机头,提高了出风口的风速。

Description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领域,尤其是一种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洗头后通常会对头发进行吹干动作;尤其是在冬季较冷天气情况下,湿漉漉的头发更不容易干透。吹风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个人护理用吹风机在功率较大的情况下,存在整机风速较低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其提高了出风口的风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一种吹风机的机头,包括: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内部中空并在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口及出风口;位于所述外筒体内且与所述外筒体具有同心轴线的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叶轮;所述叶轮具有面向所述进风口的进风侧和面向所述出风口的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和所述出风侧均呈圆形,所述出风侧的外圆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的外圆面积,所述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的有效进风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叶轮包括自所述出风侧朝向所述进风侧凸出的碗状部和形成在所述碗状部外的扩口部,所述碗状部和所述扩口部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扭转姿态的叶片,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混流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还包括内筒体,所述电机露出于所述内筒体外、所述叶轮嵌设于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内筒体嵌设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电机相较于所述叶轮更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叶轮相较于所述电机更靠近所述进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还包括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呈环形套设于所述电机外且位于所述叶轮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还包括导流部件,所述导流部件连接于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发热部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导流部件包括一体延伸的基部和筒状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内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筒状部插设收容于所述发热部件内且环绕于所述电机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基部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环面和外环面,所述基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面和所述外环面之间的若干个支撑臂,所述支撑臂沿径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发热部件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发热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若干个支持臂,所述支持臂沿所述径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持臂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至少部分连通的第二间隔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一,所述筒状部贴附在所述内壁的内表面,所述筒状部远离所述基部的前端边缘设有切口,所述发热部件包括延伸入所述切口内定位的延伸臂;所述外环面贴附在所述内筒体的内表面,所述外环面设有凸起,所述内筒体设有卡槽,所述凸起凸伸入所述卡槽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二:一种吹风机,包括手柄或风嘴,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通过将外筒体、电机、叶轮、内筒体、发热部件和导流部件同心且轴向设置,并使叶轮的出风侧的外圆面积大于进风侧的外圆面积,外筒体的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叶轮的进风侧的有效进风面积,使得吹风机出风口的风速具有明显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的机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叶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叶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7的主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叶轮、发热部件和导流部件四个元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叶轮、发热部件和导流部件四个元件的另一角度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风机,包括机头100、手柄200和风嘴300。所述手柄200设置在所述机头100沿图2中所示上下方向的下方,目的是便于使用者的握持及操作,电源开关及档位开关通常设在所述手柄200上;所述风嘴3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头100沿图2中所示前后方向的前方,用于将所述机头100的所述环形出气通道70变化形状,以使得风向更为集中,适应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请参考图3至图6,所述机头100包括外筒体1、电机2、叶轮3、内筒体4、发热部件5、导流部件6、前盖7、后盖8和软橡胶9。
请参考图2、图4至图6,所述外筒体1内部中空并在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口101及出风口102。所述外筒体1具有沿图2中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故所述前后方向就是本实用新型吹风机的机头100的轴向方向。
请参考图3,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叶轮3且所述电机2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叶轮3的中心即轴心,从而可以将所述电机2和所述叶轮3保持同轴心状态地安装于所述外筒体1内。
请参考图4、图7至图10,所述叶轮3具有面向所述进风口101的进风侧301和面向所述出风口102的出风侧302,所述进风侧301和所述出风侧302均呈圆形。所述出风侧302的外圆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301的外圆面积,所述进风口101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301的有效进风面积;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口101的有效进风面积是所述进风侧301的有效进风面积的三倍,此种情况下,能够实现最小的噪声。所述出风口102的面积在240~450mm2,优选320mm2,此种情况下最符合人体工学下的出风量需要,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使用舒适度高。
请继续参考图4、图7至图10,所述叶轮3的具体形态是包括自所述出风侧302朝向所述进风侧301凸出的碗状部31和形成在所述碗状部31外的扩口部32,所述碗状部31和所述扩口部3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扭转姿态的叶片33,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33之间形成了可以使得气流通过的混流风道30。所述混流风道30之所以是混流的,就是因为所述电机2穿过了所述叶轮3的轴心和具有扭转姿态叶片33的叶轮3组成了混流风机。混流风机是介于轴流风机和离心风机之间的风机,其保证了气体沿轴向流动的同时也可以被离心到轴向的两侧,具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技艺,本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吹风机在额定工况下,所述叶轮3的压力在900~3000Pa,优选1350Pa;所述电机2的转速在1.6~3万rpm,优选2万rpm,就能够保证风机出风口的风量大于40m3/h且风速大于40m/s,舒适度高。
请参考图4至图6,所述内筒体4同样以同轴心状态地嵌设于所述外筒体1内,所述叶轮3再以同轴心状态地嵌设于所述内筒体4内而所述电机2露出于所述内筒体4外。故而,所述内筒体4位于所述外筒体1的后端以便更好地保持定位所述叶轮3,防止所述叶轮3转动过程中的晃动,例如所述内筒体4的内部设有配合所述碗状部31的支架结构(未标号)。所述叶轮3相较于所述电机2更靠近所述进风口101,则更便于将所述进风口101进来吸进混流;所述电机2相较于所述叶轮3更靠近所述出风口102且从所述发热部件5中穿过,又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请参考图4至图6、图11和图12,所述发热部件5环形套设于所述电机2外且位于所述叶轮3和所述出风口102之间。所述发热部件5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壁51和外壁52,所述发热部件5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壁51和所述外壁52之间的若干个支持臂53。所述支持臂53沿所述径向延伸。
请参考图4至图6、图13和图14,所述导流部件6连接于所述内筒体4和所述发热部件5之间。所述导流部件6的具体结构是包括一体延伸的基部61和筒状部62,所述基部61与所述内筒体4固定连接,所述筒状部62插设收容于所述发热部件5内且环绕于所述电机2外,以将所述发热部件5与所述电机2隔离开,如此设置,可以避免所述发热部件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所述电机2的不利影响。所述基部61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环面611和外环面612,所述基部6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面611和所述外环面612之间的若干个支撑臂613。所述支撑臂613亦沿所述径向延伸。
请参考图12和图14,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臂613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610,相邻两个所述支持臂53之间形成第二间隔空间50,所述第二间隔空间50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610至少部分连通。
请参考图4、图11和图13,所述筒状部62贴附在所述内壁51的内表面,所述筒状部62远离所述基部61的前端边缘设有切口620,所述发热部件5包括沿所述径向延伸入所述切口620内定位的延伸臂530,如此将所述发热部件5定位在所述导流部件6上;所述外环面612贴附在所述内筒体4的内表面,所述外环面612设有凸起6120,所述内筒体4设有卡槽40,所述凸起6120凸伸入所述卡槽40定位,如此将所述导流部件6固定在所述内筒体4上。故,所述导流部件6一方面是提供所述内筒体4和所述发热部件5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起到导流的作用,将主流道的空气导至所述出风口102。
请参考图5,所述前盖7卡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出风口102,所述前盖7上设有与混流风道30匹配对位的环形出气通道70。具体安装时,所述前盖7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叶轮3的轴心所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5度-90度,优选实施方式中为90度,即,夹角在90度的情况下,所述前盖7能够保证空气能够更好更均匀地从所述环形出气通道70吹出。
请参考图4及图6,设有网格状进气孔的所述后盖8插入卡设于所述外筒体1的进风口101,所述内筒体4插设于所述外筒体1内且所述内筒体4的外壁后端能够接触到所述后盖8的内壁前端;所述软橡胶9夹持在所述后盖8的内壁前端及所述内筒体4的外壁后端之间,提供二者之间的软性接触。
请参考图4,空气从所述后盖8的网格状进气孔进入,经过所述叶轮3的混流风道30后,在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一间隔空间610和所述第二间隔空间50之间且朝向所述环形出气通道70流动。因为空气经过所述发热部件5的所述第二间隔空间50流动,若是启动所述发热部件5,则空气被加热成热空气自所述环形出气通道70吹出;但是在未启动所述发热部件5的情况下,空气没有被加热,则仍旧是较冷的空气自所述环形出气通道70吹出。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设计改变所述发热部件5的电阻值,实现空气加热的不同档位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外筒体1、所述电机2、所述叶轮3、所述内筒体4、所述发热部件5和所述导流部件6同心且轴向设置,且因为所述叶轮3的所述出风侧302的外圆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301的外圆面积,所述外筒体1的所述进风口101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叶轮3的所述进风侧301的有效进风面积,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更多的空气吸进来进入叶轮3的进口后混流输出至环形出口流出,使得吹风机出风口的风速具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体(1),所述外筒体(1)内部中空并在两端分别形成进风口(101)及出风口(102);
位于所述外筒体(1)内且与所述外筒体(1)具有同心轴线的电机(2)和叶轮(3),所述电机(2)驱动所述叶轮(3);
所述叶轮(3)具有面向所述进风口(101)的进风侧(301)和面向所述出风口(102)的出风侧(302),所述进风侧(301)和所述出风侧(302)均呈圆形,所述出风侧(302)的外圆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301)的外圆面积,所述进风口(101)的有效进风面积大于所述进风侧(301)的有效进风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包括自所述出风侧(302)朝向所述进风侧(301)凸出的碗状部(31)和形成在所述碗状部(31)外的扩口部(32),所述碗状部(31)和所述扩口部(32)之间连接有若干个呈扭转姿态的叶片(33),相邻的两个所述叶片(33)之间形成混流风道(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体(4),所述电机(2)露出于所述内筒体(4)外、所述叶轮(3)嵌设于所述内筒体(4)内且所述内筒体(4)嵌设于所述外筒体(1)内,所述电机(2)相较于所述叶轮(3)更靠近所述出风口(102),所述叶轮(3)相较于所述电机(2)更靠近所述进风口(1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热部件(5),所述发热部件(5)呈环形套设于所述电机(2)外且位于所述叶轮(3)和所述出风口(10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部件(6),所述导流部件(6)连接于所述内筒体(4)和所述发热部件(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件(6)包括一体延伸的基部(61)和筒状部(62),所述基部(61)与所述内筒体(4)固定连接,所述筒状部(62)插设收容于所述发热部件(5)内且环绕于所述电机(2)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61)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环面(611)和外环面(612),所述基部(6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环面(611)和所述外环面(612)之间的若干个支撑臂(613),所述支撑臂(613)沿径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臂(613)之间形成第一间隔空间(6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件(5)包括互为同心圆的内壁(51)和外壁(52),所述发热部件(5)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内壁(51)和所述外壁(52)之间的若干个支持臂(53),所述支持臂(53)沿所述径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持臂(53)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610)至少部分连通的第二间隔空间(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62)贴附在所述内壁(51)的内表面,所述筒状部(62)远离所述基部(61)的前端边缘设有切口(620),所述发热部件(5)包括延伸入所述切口(620)内定位的延伸臂(530);所述外环面(612)贴附在所述内筒体(4)的内表面,所述外环面(612)设有凸起(6120),所述内筒体(4)设有卡槽(40),所述凸起(6120)凸伸入所述卡槽(40)定位。
10.一种吹风机,包括手柄(200)或风嘴(3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吹风机的机头(100)。
CN202220552844.7U 2022-03-14 2022-03-14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Active CN217565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2844.7U CN217565183U (zh) 2022-03-14 2022-03-14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2844.7U CN217565183U (zh) 2022-03-14 2022-03-14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5183U true CN217565183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8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2844.7U Active CN217565183U (zh) 2022-03-14 2022-03-14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5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2494B (zh) 吹风机
CN111557539A (zh) 一种吹风机
CN217565183U (zh) 吹风机及吹风机的机头
CN108302626B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挂机
CN212465230U (zh)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CN216518756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
CN213045840U (zh) 一种风道及吹风机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112336039A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8466438U (zh) 一种动力前置吹风结构及带有该吹风结构的吹风机
KR100406213B1 (ko) 브러시가 부착된 드라이어
CN218598448U (zh) 风轮、风机及浴霸、凉霸
CN111374429A (zh) 一种风机及电吹风
CN214509934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111219345A (zh) 一种双风叶冷暖循环扇
CN215808787U (zh) 一种聚风型静音取暖器
CN217337683U (zh) 表面处理电吹风集风嘴
CN213820195U (zh) 吹风机
CN217039197U (zh) 一种无叶电热吹风机
CN109707651A (zh) 风扇
CN219438416U (zh) 电吹风
CN213395516U (zh) 一种改进的多用途电暖器
JP3234751U (ja) サーキュレータ
CN216619988U (zh) 一种导流装置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N218033323U (zh) 一种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