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833U -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0833U
CN217540833U CN202221474048.2U CN202221474048U CN217540833U CN 217540833 U CN217540833 U CN 217540833U CN 202221474048 U CN202221474048 U CN 202221474048U CN 217540833 U CN217540833 U CN 21754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cover
support
heat
heat generating
hea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40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40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0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发热盘和支架;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与发热盘连接,连接部与下盖连接;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与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从而能够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背景技术
电陶炉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烹饪器具,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实现加热。电陶炉具有快速加热、无明火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
相关技术中,电陶炉包括塑料下盖、中框、面板、发热盘和发热盘支架,塑料下盖和面板分别盖合在中框的上下两面,以使塑料下盖、中框和面板围合形成容置腔,发热盘容置在容置腔中。发热盘由铁铬发热片和绝热盘组成。塑料下盖朝向面板的一面形成有塑料安装柱,发热盘支架的一端与发热盘抵接,发热盘支架的另一端与塑料安装柱连接。
然而,在上述电陶炉中,发热盘会通过发热盘支架将大量的热量传递至塑料安装柱,从而容易引发危险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能够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从而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发热盘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盖连接;所述支撑部连接有所述连接部的部分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发热盘和支架。通过设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使支撑部与发热盘连接,使连接部与下盖连接,从而使支架可以将发热盘支撑在下盖上方,以保证发热盘的稳定性。进而使发热盘可以对位于发热盘背离下盖的一侧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加热功能。
另外,通过设置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与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不仅使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不会与发热盘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进而能够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将下盖烫变形或将下盖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抵接区,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区间隔排布;所述支撑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抵接区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凸向远离所述发热盘的方向,并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具有所述间隙;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起连接,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盖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部与发热盘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抵接区,并使至少两个抵接区间隔排布,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与发热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设置支撑部位于相邻两个抵接区之间的部分形成凸起,使凸起凸向远离发热盘的方向,并与发热盘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凸起与发热盘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凸起进行有限散热。
通过设置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凸起连接,连接部的第二端与下盖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将下盖烫变形或将下盖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发热盘的周向延伸;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与所述发热盘抵接并形成所述抵接区,所述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之间形成所述凸起。
通过设置支撑部沿发热盘的周向延伸,并在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与发热盘抵接并形成抵接区,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与发热盘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设置支撑部的相对两端之间形成凸起,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凸起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凸起的中部,并与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的所述抵接区之间均具有间距。
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通过设置连接部连接在凸起的中部,并使连接部与位于支撑部的两端的抵接区之间均具有间距,从而可以避免抵接区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连接部,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凸起的延伸长度的范围为50mm至80mm。
在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上,通过设置凸起的延伸长度的范围为50mm至80mm,从而不仅可以使凸起的延伸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且可以保证支撑部在凸起位置进行有效散热,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所述抵接区的延伸长度的范围为10mm至20mm。
在支撑部的延伸方向上,通过设置抵接区的延伸长度的范围为10mm至20mm,从而不仅可以使抵接区的延伸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且可以减少发热盘传导至支撑部的热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朝向所述下盖的一面连接;或,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的侧壁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部与发热盘朝向下盖的一面连接;或,设置支撑部与发热盘的侧壁连接,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支架支撑发热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支撑部设置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发热盘朝向所述下盖的一面的边缘延伸,且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发热盘朝向所述下盖的一面的边缘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部沿发热盘朝向下盖的一面的边缘延伸,且支撑部与发热盘朝向下盖的一面的边缘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支架支撑发热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盖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发热盘的方向延伸。
通过设置连接部与下盖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发热盘的方向延伸,从而不仅可以减少发热盘向连接部辐射热量,而且连接部在延伸的过程可以散热,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盖朝向所述发热盘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柱连接。
通过在下盖朝向发热盘的一面设置连接柱,将连接部与连接柱连接,从而不仅便于将发热盘安装在下盖上,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架沿所述发热盘的周向间隔排布。
通过设置支架包括多个,多个支架沿发热盘的周向间隔排布,从而可以保证发热盘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套组,包括加热容器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所述加热容器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套组包括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加热容器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上。其中,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发热盘和支架。通过设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使支撑部与发热盘连接,使连接部与下盖连接,从而使支架可以将发热盘支撑在下盖上方,以保证发热盘的稳定性。进而使发热盘可以对放置在发热盘背离下盖的一侧的加热面上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加热功能。
另外,通过设置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与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不仅使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不会与发热盘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进而能够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将下盖烫变形或将下盖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陶炉的发热盘和发热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盘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盘和支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下盖;110-连接柱;
200、200’-发热盘;210-间隙;
300、300’-支架;310-支撑部;311-抵接区;312-凸起;320-连接部;
400-中框;
500-面板;
L1-凸起的延伸长度;L2-抵接区的延伸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陶炉的发热盘和发热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电陶炉包括塑料下盖(未图示)、发热盘200’和支架300’。塑料下盖朝向电陶炉面板的一面形成有塑料安装柱,支架300’的第一端与发热盘200’的周向边缘贴合连接,支架300’的第二端与塑料安装柱连接。然而,上述支架300’的散热效果不好,导致发热盘可以将大量的热量通过支架传递至塑料安装柱,从而可能导致塑料安装柱熔化,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该烹饪器具包括下盖、发热盘和支架。通过设置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和连接部,使支撑部与发热盘连接,使连接部与下盖连接,从而使支架可以将发热盘支撑在下盖上方,以保证发热盘的稳定性。进而使发热盘可以对位于发热盘背离下盖的一侧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加热功能。
另外,通过设置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与发热盘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不仅使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不会与发热盘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支撑部连接有连接部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进而能够减少发热盘通过支架传递至下盖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将下盖烫变形或将下盖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陶炉的发热盘和发热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盘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发热盘和支架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电陶炉,以及其他设置有发热盘的烹饪器具。本实施例主要以电陶炉为例进行说明。
该烹饪器具包括下盖100、发热盘200和支架300。示例性的,下盖100包括塑料下盖,塑料下盖不仅生产制造成本比较低,而且外形比较美观。发热盘200可以包括绝热盘和安装在绝热盘上的铁铬发热片。支架300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支架。
其中,支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310和连接部320,示例性的,支撑部310和连接部320可以为一体件。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连接,示例性的,支撑部310可以通过螺钉与发热盘200紧固连接。
连接部320与下盖100连接,示例性的,连接部320可以通过连接件与下盖100连接,或者,连接部320可以与下盖100上的安装结构连接。从而使支架300可以将发热盘200支撑在下盖100上方,以保证发热盘200的稳定性。
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与发热盘200之间具有间隙210。从而不仅使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不会与发热盘200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进而能够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200将下盖100烫变形或将下盖100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该烹饪器具还包括中框400和面板500,示例性的,中框400包括但不限于塑料中框和金属中框,面板500包括但不限于微晶面板500。下盖100和面板500分别盖合在中框400的相对两面,以使下盖100、面板500和中框400共同围成容置腔,发热盘200容置在容置腔内。容置腔内还可以设置主控板和散热器件,主控板可以和发热盘200电性连接,以便控制发热盘200,散热器件用于对容置腔进行散热,以保护容置腔内的电子元器件和其他零部件等。
具体应用时,将加热容器放置在面板500上,发热盘200可以对面板500上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加热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之间可以形成至少两个抵接区311,至少两个抵接区311间隔排布。示例性的,每个抵接区311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与发热盘200紧固连接。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支撑部310位于相邻两个抵接区311之间的部分可以形成凸起312,凸起312凸向远离发热盘200的方向,并与发热盘200之间形成间隙210。从而不仅可以避免凸起312与发热盘200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凸起312进行有限散热。
连接部320的第一端与凸起312连接,连接部320的第二端与下盖100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200将下盖100烫变形或将下盖100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之间可以形成三个抵接区311,三个抵接区311“一”字排开且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抵接区311之间的支撑部310均可以形成凸起312,连接部320的第一端可以与其中一个凸起312连接,或者,连接部320的第一端可以与两个凸起312均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10可以沿发热盘200的周向延伸。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支撑部310的相对两端与发热盘200抵接并形成抵接区311,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支撑部310的相对两端之间形成凸起312,从而不仅可以保证凸起312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示例性的,凸起312背离发热盘200的一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连接部320连接在凸起312的中部,且连接部320与位于支撑部310的两端的抵接区311之间均具有间距。从而可以避免抵接区311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连接部320,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凸起312的延伸长度L1的范围为50mm至80mm。示例性的,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凸起312的延伸长度L1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50mm、60mm、70mm、80mm或50mm至80mm之间的任意值,从而可以使凸起的延伸长度L1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的延伸长度L1太小,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310在凸起312位置进行有效散热;进而有利于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凸起的延伸长度L1太大,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31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的范围为10mm至20mm。示例性的,沿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0mm、13mm、15mm、17mm、20mm或10mm至20mm之间的任意值,从而可以使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一方面,可以避免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太大,从而可以减少发热盘200传导至支撑部310的热量,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太小,从而可以保证支撑部310支撑发热盘200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10可以与发热盘200朝向下盖100的一面连接,以使支撑部310通过发热盘200的下表面对发热盘200进行支撑。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310可以与发热盘200的侧壁连接,以使支撑部310通过发热盘200的侧壁对发热盘200进行支撑。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支架300支撑发热盘2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支撑部310设置的灵活性。
示例性的,支撑部310可以沿发热盘200朝向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延伸,且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朝向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连接。示例性的,发热盘200朝向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可以设置螺纹孔,以便支撑部310通过螺钉与发热盘200朝向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紧固连接。从而可以进一步保证支架300支撑发热盘2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部320与下盖100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发热盘200的方向延伸。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接部320靠近发热盘200,从而可以减少发热盘200向连接部320辐射热量。另一方面,连接部320在延伸的过程可以散热,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盖100朝向发热盘200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柱110,示例性的,连接柱110与下盖100可以为一体件。连接部320与连接柱110连接,示例性的,连接部320远离发热盘200的一端可以设置通孔,通孔可以套设在连接柱110上,以实现连接部320与连接柱110的连接。从而不仅便于将发热盘200安装在下盖100上,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组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30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支架300沿发热盘200的周向间隔排,从而可以保证发热盘200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的,支架300可以包括三个,三个支架300可以沿发热盘200的周向边缘等间隔排布,以便于稳定的支撑发热盘200。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下盖100、发热盘200和支架300。通过设置支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310和连接部320,使支撑部310与发热盘200连接,使连接部320与下盖100连接,从而使支架300可以将发热盘200支撑在下盖100上方,以保证发热盘200的稳定性。进而使发热盘200可以对位于发热盘200背离下盖100的一侧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加热功能。
另外,通过设置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与发热盘200之间具有间隙210。从而不仅使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不会与发热盘200直接接触,以减少热传导,而且有利于支撑部310连接有连接部320的部分进行有效散热。进而能够减少发热盘200通过支架300传递至下盖100的热量,以避免发热盘200将下盖100烫变形或将下盖100烫坏,有利于提高烹饪器具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套组。该烹饪套组包括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加热容器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上。示例性的,加热容器包括但不限于水壶和锅具。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为烹饪器具的面板背离发热盘的一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套组包括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通过将加热容器放置在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上,从而使烹饪器具可以对加热面上的加热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烹饪等功能。
其中,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盖(100)、发热盘(200)和支架(300);
所述支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部(310)和连接部(320),所述支撑部(310)与所述发热盘(200)连接,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下盖(100)连接;
所述支撑部(310)连接有所述连接部(320)的部分与所述发热盘(200)之间具有间隙(2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与所述发热盘(200)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抵接区(311),至少两个所述抵接区(311)间隔排布;
所述支撑部(3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抵接区(311)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凸起(312),所述凸起(312)凸向远离所述发热盘(200)的方向,并与所述发热盘(200)之间具有所述间隙(210);
所述连接部(320)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起(312)连接,所述连接部(320)的第二端与所述下盖(1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沿所述发热盘(200)的周向延伸;
沿所述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撑部(310)的相对两端与所述发热盘(200)抵接并形成所述抵接区(311),所述支撑部(310)的相对两端之间形成所述凸起(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部(320)连接在所述凸起(312)的中部,并与位于所述支撑部(310)的两端的所述抵接区(311)之间均具有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所述凸起的延伸长度L1的范围为50mm至80mm;和/或,
沿所述支撑部(310)的延伸方向,所述抵接区的延伸长度L2的范围为10mm至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与所述发热盘(200)朝向所述下盖(100)的一面连接;或,
所述支撑部(310)与所述发热盘(200)的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10)沿所述发热盘(200)朝向所述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延伸,且所述支撑部(310)与所述发热盘(200)朝向所述下盖(100)的一面的边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下盖(100)连接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发热盘(200)的方向延伸;和/或,
所述下盖(100)朝向所述发热盘(200)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柱(110),所述连接部(320)与所述连接柱(11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架(300)沿所述发热盘(200)的周向间隔排布。
10.一种烹饪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容器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所述加热容器放置在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面上。
CN202221474048.2U 2022-06-13 2022-06-13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Active CN21754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048.2U CN217540833U (zh) 2022-06-13 2022-06-13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4048.2U CN217540833U (zh) 2022-06-13 2022-06-13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0833U true CN21754083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4048.2U Active CN217540833U (zh) 2022-06-13 2022-06-13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0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5128A (en) Glass-ceramic plate heating unit cast-in heat spreader
CN217540833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152648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1022229U (zh) 一种电饭煲防溢探头结构
CN217464547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套组
CN217209466U (zh) 一种具有高热聚能结构的气电两用灶
CN219283405U (zh)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982697U (zh) 温控器安装结构及包括该温控器安装结构的电火锅
CN214856165U (zh) 一种烹调箱保温装置
CN210832109U (zh) 电陶炉
CN210107479U (zh) 一种具备改进型电子打火装置的燃气灶
CN218791154U (zh) 电暖桌的桌板组件以及电暖桌
CN220256312U (zh) 烹饪设备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10568638U (zh) 一种低辐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12930192U (zh) 一种电暖器用隔热板
CN215127163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219780429U (zh) 圆型自助餐炉电加热板
CN211093338U (zh) 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
CN213421197U (zh) 一种具有检测锅体结构的电陶炉
CN220397602U (zh) 智能电磁炒灶
CN213309140U (zh) 带有竹制炉的火锅
CN218791743U (zh) 可分离的慢煮锅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6744473U (zh) 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