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163U -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7163U
CN215127163U CN202120919593.7U CN202120919593U CN215127163U CN 215127163 U CN215127163 U CN 215127163U CN 202120919593 U CN202120919593 U CN 202120919593U CN 215127163 U CN215127163 U CN 21512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ar infrared
heat
plat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195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195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7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7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加热底座包括:壳体、加热基板、远红外发热装置以及聚热件;加热基板设于壳体顶部;远红外发热装置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加热基板朝向壳体底部的一侧;聚热件设置于远红外发热装置与壳体底部之间,用于将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聚集。该加热底座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加热底座还设置有聚热件,该聚热件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小型家用电器,例如电饭锅、电炖锅等烹饪器具,一般采用铝合金加热盘进行加热。铝合金加热盘底部设置有金属加热管,通过金属加热管加热铝合金加热盘,然后通过铝合金加热盘与烹饪主体接触而加热烹饪主体。然而,这种结构的烹饪器具必须保持烹饪主体和铝合金加热盘的良好接触,否则容易降低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底座,包括:壳体、加热基板、远红外发热装置以及聚热件;所述加热基板设于所述壳体顶部;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基板朝向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所述聚热件设置于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用于将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朝向所述加热基板聚集。
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底座,由于设置有远红外发热装置,通过远红外发热装置可辐射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从而加热烹饪主体,烹饪主体通过接触传热而加热放置于烹饪主体内的食物,同时,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远红外线可直接辐射至食物从而加热食物,由此可见,该加热底座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加热底座还设置有聚热件,该聚热件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为远红外发热膜或远红外发热管。
远红外发热膜或远红外发热管均能够发射远红外线,利用远红外线进行加热,热效率高,有利于更快地加热熟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热件为反射罩或隔热件。
反射罩通过反射远红外线到加热基板上而实现聚热,隔热件通过阻挡热量散失而实现聚热,从而提高了加热底座的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板为单层或双层的微晶板,所述微晶板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
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有利于远红外线穿过微晶板从而加热食物,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板为单层的微晶板,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为远红外发热膜,所述远红外发热膜贴于所述单层的微晶板朝向所述壳体底部的一侧,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环形顶板,所述单层的微晶板设置于所述环形顶板上方。
远红外发热膜体积小,对壳体内的零部件的布置几乎没有影响,有利于加热底座的小型化设计。远红外发热膜贴于单层的微晶板上,有利于加热微晶板,有利于微晶板与烹饪主体的接触传热;并且单层的微晶板使得远红外发热膜与烹饪主体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远红外线辐射加热烹饪主体内的食物,从而加热底座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板为双层的微晶板,所述加热基板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微晶板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微晶板,所述第一微晶板和所述第二微晶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为远红外发热膜,所述远红外发热膜贴设于所述第二微晶板朝向所述壳体底部的一面。
远红外发热膜体积小,对壳体内的零部件的布置几乎没有影响,有利于加热底座的小型化设计。由于远红外发热膜贴设于第二微晶板朝向壳体底部的一面,也就是,远红外发热膜位于加热底座内部,用户不会接触到远红外发热膜,从而可避免发生烫伤的事故,使用更加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微晶板和所述壳体之间的隔热绝缘件。
如此,可降低第二微晶板和壳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较少热量损失,同时可避免壳体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事故。并且,隔热绝缘件还可以起到绝缘作用,防止远红外发热膜漏电至壳体上,提高了该加热底座的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顶部设有环形顶板,所述第一微晶板设于所述环形顶板上方,所述第二微晶板设于所述环形顶板下方,所述隔热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二微晶板与所述环形顶板之间。
如此,第二微晶板和远红外发热膜均位于壳体内,对第二微晶板和远红外发热膜的绝缘要求较低,可简化加工工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绝缘件为塑料件、云母片或陶瓷件。
塑料件、云母片或陶瓷件均具有较好的隔热绝缘效果,提高了加热底座的安全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热件为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为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
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一方面可以聚集远红外发热膜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较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壳体内的其他零部件热量过高,减少对其他零部件的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为远红外发热管,所述聚热件为反射罩,所述反射罩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反射罩具有凹腔,所述远红外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凹腔内,所述反射罩顶部设有支撑台阶,所述加热基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台阶上。
该反射罩给加热基板提供了支撑,同时能够将远红外发热管发出的远红外线集中反射到加热基板上,提高了微晶板的传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基板为单层的微晶板,所述单层的微晶板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所述加热基板粘接于所述支撑台阶上。
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有利于远红外线穿过微晶板从而加热食物,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加热基板粘接于支撑台阶上,则加热基板和反射罩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加热底座,所述加热底座的加热基板用于放置所述烹饪主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由于设置有远红外发热装置,通过远红外发热装置辐射烹饪主体从而加热烹饪主体,烹饪主体通过接触传热而加热放置于烹饪主体内的食物,同时,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远红外线可直接辐射至食物从而加热食物,由此可见,该烹饪器具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烹饪器具还设置有聚热件,该聚热件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加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加热底座;11、壳体;111、环形顶板;12、加热基板;120、单层的微晶板;121、第一微晶板;122、第二微晶板;123、隔热绝缘件;13、远红外发热装置;131、远红外发热膜;132、远红外发热管;14、聚热件;141、隔热件;142、反射罩;1421、凹腔;1422、支撑台阶;20、烹饪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设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底座10以及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放置于加热底座10上,通过加热底座10对烹饪主体20进行加热。
加热底座10包括壳体11、加热基板12、远红外发热装置13以及聚热件14。加热基板12设于壳体11顶部,加热基板12用于放置烹饪主体20。远红外发热装置13设置于壳体11内,且位于加热基板12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侧。聚热件14设置于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与壳体11底部之间,用于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由于设置有远红外发热装置13,通过远红外发热装置13辐射烹饪主体20从而加热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通过接触传热而加热放置于烹饪主体20内的食物,同时,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远红外线可直接辐射至食物从而加热食物,由此可见,该烹饪器具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烹饪器具还设置有聚热件14,该聚热件14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膜131,体积小,对壳体11内的零部件的布置几乎没有影响,有利于加热底座1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加热基板12为双层的微晶板,微晶板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有利于远红外线穿过微晶板从而加热食物,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加热基板12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微晶板12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微晶板122,第一微晶板121和第二微晶板122之间间隔设置。远红外发热膜131贴设于第二微晶板122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面。在通电使用时,远红外发热膜131会产生较大热量,本实施例中,由于远红外发热膜131贴设于第二微晶板122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面,也就是,远红外发热膜131位于加热底座10内部,用户不会接触到远红外发热膜131,从而可避免发生烫伤的事故,使用更加安全。
加热底座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微晶板122和壳体11之间的隔热绝缘件123。如此,可降低第二微晶板122和壳体11之间的热量传递,较少热量损失,同时可避免壳体11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事故。并且,隔热绝缘件123还可以起到绝缘作用,防止远红外发热膜131漏电至壳体11上,提高了该加热底座10的安全性能。
壳体11顶部设有环形顶板111,第一微晶板121设于环形顶板111上方,第二微晶板122设于环形顶板111下方,隔热绝缘件123设于第二微晶板122与环形顶板111之间。如此,第二微晶板122和远红外发热膜131均位于壳体11内,对第二微晶板122和远红外发热膜131的绝缘要求较低,可简化加工工艺。
隔热绝缘件123为塑料件、云母片或陶瓷件,塑料件、云母片或陶瓷件均具有较好的隔热绝缘效果,提高了加热底座10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聚热件14为隔热件141,隔热件141为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一方面可以聚集远红外发热膜131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较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壳体11内的其他零部件热量过高,减少对其他零部件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炖锅。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底座10以及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放置于加热底座10上,通过加热底座10对烹饪主体20进行加热。
加热底座10包括壳体11、加热基板12、远红外发热装置13以及聚热件14。加热基板12设于壳体11顶部,加热基板12用于放置烹饪主体20。远红外发热装置13设置于壳体11内,且位于加热基板12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侧。聚热件14设置于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与壳体11底部之间,用于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由于设置有远红外发热装置13,通过远红外发热装置13辐射烹饪主体20从而加热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通过接触传热而加热放置于烹饪主体20内的食物,同时,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远红外线可直接辐射至食物从而加热食物,由此可见,该烹饪器具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烹饪器具还设置有聚热件14,该聚热件14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膜131,体积小,对壳体11内的零部件的布置几乎没有影响,有利于加热底座10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加热基板12为单层的微晶板120,该单层的微晶板120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有利于远红外线穿过微晶板从而加热食物,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膜131贴于单层的微晶板120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侧,壳体11顶部设有环形顶板111,单层的微晶板120设置于环形顶板111上方。远红外发热膜131贴于单层的微晶板120上,有利于加热微晶板,有利于微晶板与烹饪主体20的接触传热;并且单层的微晶板120使得远红外发热膜131与烹饪主体20之间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远红外线辐射加热烹饪主体20内的食物,从而加热底座10具有较高的热效率。
进一步地,聚热件14为隔热件141,隔热件141为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一方面可以聚集远红外发热膜131加热时产生的热量,较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壳体11内的其他零部件热量过高,减少对其他零部件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炖锅。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加热底座10以及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放置于加热底座10上,通过加热底座10对烹饪主体20进行加热。
加热底座10包括壳体11、加热基板12、远红外发热装置13以及聚热件14。加热基板12设于壳体11顶部,加热基板12用于放置烹饪主体20。远红外发热装置13设置于壳体11内,且位于加热基板12朝向壳体11底部的一侧。聚热件14设置于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与壳体11底部之间,用于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由于设置有远红外发热装置13,通过远红外发热装置13辐射烹饪主体20从而加热烹饪主体20,烹饪主体20通过接触传热而加热放置于烹饪主体20内的食物,同时,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远红外线可直接辐射至食物从而加热食物,由此可见,该烹饪器具通过辐射传热和接触传热同时加热食物,可以快速加热食物,大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热效率。并且,由于该烹饪器具还设置有聚热件14,该聚热件14能够将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加热基板12聚集,从而减少了热量损失,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管132。聚热件14为反射罩142,反射罩142的顶端连接于壳体11的顶部。反射罩142具有凹腔1421,远红外发热管132设置于凹腔1421内,反射罩142顶部设有支撑台阶1422,加热基板12连接于支撑台阶1422上。该反射罩142给加热基板12提供了支撑,同时能够将远红外发热管132发出的远红外线集中反射到加热基板12上,提高了加热基板12的传热效率。
进一步地,加热基板12为单层的微晶板120,该单层的微晶板120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有利于远红外线穿过微晶板从而加热食物,保证了烹饪器具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加热基板12粘接于支撑台阶1422上,加热基板12和反射罩142连接牢固。具体地,加热基板12可采用耐高温胶粘接于支撑台阶1422上。
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药膳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是煎锅、炒锅、饭锅、蒸锅、养生壶、水壶,等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1);
加热基板(12),所述加热基板(12)设于所述壳体(11)顶部;
远红外发热装置(13),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设置于所述壳体(11)内,且位于所述加热基板(12)朝向所述壳体(11)底部的一侧;以及
聚热件(14),所述聚热件(14)设置于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与所述壳体(11)底部之间,用于将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产生的热量朝向所述加热基板(12)聚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膜(131)或远红外发热管(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件(14)为反射罩(142)或隔热件(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板(12)为单层或双层的微晶板,所述微晶板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板(12)为单层的微晶板(120),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膜(131),所述远红外发热膜(131)贴于所述单层的微晶板(120)朝向所述壳体(11)底部的一侧,
所述壳体(11)顶部设有环形顶板(111),所述单层的微晶板(120)设置于所述环形顶板(11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板(12)为双层的微晶板,所述加热基板(12)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微晶板(12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微晶板(122),所述第一微晶板(121)和所述第二微晶板(122)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膜(131),所述远红外发热膜(131)贴设于所述第二微晶板(122)朝向所述壳体(11)底部的一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微晶板(122)和所述壳体(11)之间的隔热绝缘件(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顶部设有环形顶板(111),所述第一微晶板(121)设于所述环形顶板(111)上方,所述第二微晶板(122)设于所述环形顶板(111)下方,所述隔热绝缘件(123)设于所述第二微晶板(122)与所述环形顶板(11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绝缘件(123)为塑料件、云母片或陶瓷件。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件(14)为隔热件(141),所述隔热件(141)为玻璃纤维棉、云母片或石棉。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装置(13)为远红外发热管(132),所述聚热件(14)为反射罩(142),所述反射罩(142)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1)的顶部,所述反射罩(142)具有凹腔(1421),所述远红外发热管(132)设置于所述凹腔(1421)内,所述反射罩(142)顶部设有支撑台阶(1422),所述加热基板(12)连接于所述支撑台阶(142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基板(12)为单层的微晶板(120),所述单层的微晶板(120)为透明的玻璃微晶板,所述加热基板(12)粘接于所述支撑台阶(1422)上。
13.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烹饪主体(20)和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底座(10),所述加热底座(10)的加热基板(12)用于放置所述烹饪主体(20)。
CN202120919593.7U 2021-04-29 2021-04-29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127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9593.7U CN215127163U (zh) 2021-04-29 2021-04-29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19593.7U CN215127163U (zh) 2021-04-29 2021-04-29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7163U true CN21512716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5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19593.7U Active CN215127163U (zh) 2021-04-29 2021-04-29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7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20638C2 (ru) Кухонная посуда с датчиком измерения ее температуры
CN215127163U (zh) 加热底座及烹饪器具
CN103690054A (zh) 光波储能加热的家用及商用生活电器
KR100794668B1 (ko) 가스레인지용 복사열 가증장치
CN208113006U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10540811U (zh) 蒸汽烹饪器具用防冷凝灯罩及蒸汽烹饪器
CN202408464U (zh) 节能的电热烹饪器具
CN207461924U (zh) 烹饪器具
CN214387214U (zh) 一种节能型防漏电电加热锅
CN217365358U (zh) 一种具有陶瓷发热盘的电饭煲
CN209770013U (zh) 一种新型电饭煲的加热隔热装置
CN108449816A (zh) 多士炉及易清洁的安全发热装置
CN220089237U (zh) 一种同步加热式电热锅
CN221060358U (zh) 一种锅具
CN216744473U (zh) 集成灶
CN220898450U (zh) 一种加热结构及加热锅
CN214791295U (zh) 电热管和圆孔台面板组成的电炉灶
CN212591675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高硼硅玻璃内胆饭煲
CN211155328U (zh) 一种轻食机
CN217547843U (zh) 一种电炒锅手柄及电炒锅
CN215777222U (zh) 烹饪器具
CN216090133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光波装置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109965715A (zh) 一种防溢电饭锅
CN203802239U (zh) 一种带有新型发热装置的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