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3424U -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3424U
CN217533424U CN202221174583.6U CN202221174583U CN217533424U CN 217533424 U CN217533424 U CN 217533424U CN 202221174583 U CN202221174583 U CN 202221174583U CN 217533424 U CN217533424 U CN 217533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eeding
assembly
conveying
graphi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45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飞
沈茂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ing Dongru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xing Dongru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ing Dongru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xing Dongru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45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3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3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3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涉及石墨电极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不同尺寸电极的自动打包需求,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打包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包括上料夹紧单元、木方上料单元、径向打包单元、中转单元、转运单元、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木笼装订单元和轴向打包单元;径向打包单元和木方上料单元分别位于上料夹紧单元和中转单元衔接处的两侧;转运单元能将位于中转单元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经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处理后的物料能在转运单元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木笼装订单元处;轴向打包单元能对经木笼装订单元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

Description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背景技术
现在的石墨电极打包,是需要工人人工将石墨电极两两一组或三个一组先并列垂直放在两根方木上,手动用简易打包器穿过方木将钢带沿径向打包扎紧;随后在石墨电极棒的两端上覆盖泡沫保护套和木板,并在轴向放置木条(包括两侧和上面),用钉枪将木条与端面木板固定好,形成一个木笼结构套在石墨电极上,后再用手动打包器将石墨电极径向、轴向再打上两道钢带。
上述人工打包单次操作需要至少两个人协作完成,不仅费时费力,极大的浪费劳动力资源及工作效率;而且由于打包器的限制,在打包时工人的手容易被压伤,从而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石墨电极的打包效率,同时降低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需要研发一种适用于石墨电极的全自动打包生产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石墨电极人工打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包括上料夹紧单元、木方上料单元、径向打包单元、中转单元、转运单元、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木笼装订单元和轴向打包单元;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和所述中转单元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径向打包单元和所述木方上料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和所述中转单元衔接处的两侧;所述中转单元运输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能将位于所述中转单元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经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处理后的物料能在所述转运单元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所述木笼装订单元处;所述轴向打包单元能对经所述木笼装订单元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通过电控系统和PLC控制系统,同时结合气动、液压以及多种电机和机械结构配合完成,能够提供一种对石墨电极的尺寸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分别对不同规格的石墨电极进行自动打包的生产流水线结构,不仅有效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在打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更进一步提高了石墨电极的打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上料夹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上料夹紧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的木方上料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的木方上料单元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的中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视图;
图8是图1中的转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换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中转单元和转运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2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木笼装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木条上料机构、装订锯切机构和第一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第一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A区的结构放大图;
图19是图17中B区的结构放大图;
图20是图20中的木条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再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中C区的结构放大图;
图24是图15中的锯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的侧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顶升旋转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的顶升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7中的第二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7中的平台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中轴向打包单元和顶升旋转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中:1、上料夹紧单元;11、供料组件;111、可翻转托架;112、托架油缸;12、上料组件;121、输送单元;1211、输送辊轮;12111、链轮;1212、第一驱动器;122、上料底架;123、第一侧边靠辊;124、端面对齐靠辊;13、夹紧组件;131、夹紧单元;1311、夹紧靠辊;132、传动丝杠;133、直线导轨。2、木方上料单元;21、输送台;22、挡料片;23、推料拨片;24、木方导槽;25、手摇轮;26、调整拨片;27、第一支架;28、气动滑台;29、滑板;210、挡板。3、径向打包单元。4、中转单元;41、支撑座;42、链板组件;421、驱动轴;422、传送链板;423、安装板;43、第一升降组件;44、中转工位;441、第二侧边靠辊;442、齿轮齿条结构。5、转运单元;51、换向机构;511、纵向驱动组件;5111、外层框架;5112、内层框架;5113、顶升气缸;512、横向驱动组件;5121、条形底板;5122、长行程油缸;5123、滑板;5124、双滑轨;513、叉臂;52、传送机构。6、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1、气动吸盘;611、固定吸盘;612、活动吸盘;62、翻转气缸;63、进给升降单元;631、底梁;632、竖梁;633、横梁;64、横移单元;641、电机;642、丝杆;65、堆料平台;66、分料杆;67、第二支架;68、气缸。7、木笼装订单元;71、机架;711、第一立架;712、第二立架;7121、支撑架;7122、支撑臂;713、底座;714、立架驱动机构;7141、立架驱动电机;7142、水平传动杆;7143、竖直传动杆;7144、立架滑座;7145、锥齿轮组;7146、立架导轨机构;7147、立架传动齿轮;7148、立架传动齿条;72、木条上料机构;721、木条容纳机构;7211、木条料框;7212、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3、端部对齐导向机构;722、木条送料机构;7221、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2、分料机构;72221、分料伸缩机构;72222、分料爪;7223、侧部推送导向机构;723、木条输送机构;7231、第一导轨机构;7232、第一可移动支撑机构;72321、第一滑座;7233、第一驱动机构;72331、第一驱动电机;72332、输送传动轴;72333、竖直输送传动齿轮;72334、竖直输送传动齿条;7234、第二导轨机构;7235、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1、第二滑座;7236、第二驱动机构;72361、第二驱动电机;72362、水平输送传动丝杆;72363、水平输送传动螺母座;7237、可翻转木条夹持机构;72371、木条夹具;72372、夹具支架;72373、木条夹具伸缩机构;72374、夹具翻转驱动机构;7238、翻转机构;72381、翻转支撑驱动机构;72382、翻转支撑机构;73、端板上料机构;731、可升降端板放置平台;7311、平台;7312、固定座;7313、升降伸缩机构;7314、交叉式连杆组件;732、端板输送机构;7321、往复式端板输送机构;73211、端板伸缩式推送机构;73212、端板导轨机构;7322、端板翻转臂机构;73221、第一连接臂;732211、端板输送滑座;73222、第二连接臂;73223、翻转伸缩机构;733、端板夹持机构;7331、端板支撑机构;7332、端板固定夹具;7333、端板活动夹具;7334、夹具伸缩机构;74、装订锯切机构;741、锯切机构;742、装订机构;76、木条;77、端板。8、轴向打包单元。9、顶升旋转单元;91、导轨;911、顶升旋转工位;92、可移动小车;921、车体;922、行走驱动组件;9221、伺服电机;9222、驱动齿轮;9223、驱动齿条;93、顶升旋转机构;931、支撑组件;932、第二升降组件;9321、第一伸缩机构;9322、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1、第一连杆;93222、第二连杆;93223、下移动件;93224、下导向件;93225、上移动件;93226、上导向件;9323、支撑杆;9324、支撑平台;9325、滚动件;933、平台旋转组件;9331、旋转平台;9332、旋转驱动件;93321、传动齿轮;93322、传动齿条;93323、第二伸缩机构;93324、齿条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该生产线能够实现对石墨电极的自动打包,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能够提高石墨电极的打包效率。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包括上料夹紧单元1、木方上料单元2、径向打包单元3、中转单元4、转运单元5、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木笼装订单元7和轴向打包单元8;上料夹紧单元1和中转单元4沿同一直线设置,径向打包单元3和木方上料单元2分别位于上料夹紧单元1和中转单元4衔接处的两侧;中转单元4运输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转运单元5,转运单元5能将位于中转单元4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经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处理后的物料能在转运单元4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木笼装订单元处7;轴向打包单元8能对经木笼装订单元7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完成石墨电极打包过程。石墨电极经上述机械设备处理后,能够实现打包。需要注意的是,该打包生产线还包括一个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与上述机械设备通讯连接孔控制上述设备的启停。
上述上料夹紧单元1的结构如图2-4所示:上料夹紧单元1包括供料组件11、上料组件12和夹紧组件13,供料组件11位于上料组件12的一侧,石墨电极能经供料组件11转运至上料组件12处;上料组件12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能将物料输送至夹紧组件13处的输送单元121;夹紧组件13位于输送单元121远离供料组件11的一侧,当夹紧组件13启动时,夹紧组件13能朝向输送单元121中部移动直至与石墨电极的两端相接为止,此时位于输送单元121上的石墨电极能整齐的排列在一起。此时,加工出的物料能够在供料组件11和上料组件12的配合下实现自动上料,随后位于上料组件12上的夹紧组件13能够通过夹紧的方式来实现对上料组件12上的物料两端对齐,从而方便对物料进行后续的打包工作。该机构能够高效的实现对电极类物料的上料和对齐,有利于提高生产线加工效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料组件12还包括用于支撑输送单元121的上料底架122,供料组件11与上料底架122固定连接。该上料底架122可以对输送单元121和供料组件11提供较好的支撑作用,保证该结构能够正常运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方便供料,可以设置上述供料组件11位于上述上料组件12长度方向上远离夹紧组件13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上述供料组件11位于上述上料组件12长度方向上远离夹紧组件13端部的一侧。如图1所示,此时该供料组件11位于上述上料组件12长度方向上远离夹紧组件13端部的一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供料组件1包括可翻转托架111和托架油缸112,可翻转托架111能在托架油缸112的驱动下翻转并将位于可翻转托架111上的物料转移至输送单元121上;当该供料组件11为可翻转的托架和托架油缸112时,托架油缸112能够驱动该可翻转托架111进行翻转运动,在翻转过程中放置在可翻转托架111上的物料能够滚落到输送单元121上,从而完成供料过程。同样的,当该供料组件11为桁架行车或者叉车时,相应的物料也能够被上述结构运输并转运到输送单元121上,从而完成上料过程。
如图2所示,上述供料组件11位于上料底架122上并与该上料底架122固定连接。或者,也可以设置上述供料组件11为桁架行车或叉车,上述结构与上料组件12独立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可翻转托架111的使用安全性,设置可翻转托架11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当该机构停止工作时,可以使第一托板111相对于第二托板112转动并折叠起来,从而减少该结构对空间的占用,方便工作人员通行,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隐患,保证作业安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料组件12还包括位于输送单元121一侧的第一侧边靠辊123,第一侧边靠辊123和供料组件11分别位于输送单元121的两侧,第一侧边靠辊123能防止待打包物料从输送单元121上掉落。
下面对位于上料底架122上的输送单元121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输送单元121包括输送辊轮1211、第一驱动器1212和传动链条,输送辊轮1211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输送辊轮1211的同一侧均设置有能与传动链条配合的链轮12111,第一驱动器1212能驱动链轮12111转动并带动所有的输送辊轮1211同步转动,待打包物料能随着输送辊轮1211的转动沿输送辊轮1211的排布方向移动。在图2中,传动链条未绘出。上述输送辊轮1211可以在第一驱动器1212和传动链条的带动下同步转动,此时落在其上的物料能够随着输送辊轮1211的转动而转动,达到上料输送的效果。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此时上述输送辊轮1211和第一侧边靠辊123在部分区域间隔布置。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上料组件12还包括靠近输送单元121末端的端面对齐靠辊124,端面对齐靠辊124能相对于输送辊轮1211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对待打包物料的拦截和释放。该端面对齐靠辊124可以阻拦物料沿输送单元121移动,从而使得相邻的物料的端面在运动至端面对齐靠辊124处时被拦住,实现物料端面对齐的目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径向打包做准备。
具体的,该端面对齐靠辊124可以由沿垂线方向布置的丝杠、导轨以及辊体构成,其中辊体能够在丝杠的驱动下沿导轨做升降移动。当辊体上升至位于输送辊轮1211上方时,此时辊体能够对输送到相应位置上的物料起到阻拦作用,达到物料端面对齐的效果;当辊体下降至其上表面高度不高于输送辊轮1211上端时,此时物料能够继续在输送辊轮1211的作用下被运输至后续打包机构处进行打包处理。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夹紧组件1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位于相邻的两个输送辊轮1211之间。夹紧组件13包括夹紧单元131、传动丝杠132和直线导轨133,夹紧单元1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输送辊轮12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当传动丝杠132启动时,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紧单元131能在传动丝杠132的驱动下沿直线导轨133靠拢直至将待打包物料对中夹紧。在传动丝杠132和直线导轨133的作用下,位于输送辊轮12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夹紧单元131能够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靠近直至将物料对中夹紧为止。需要注意的是,直线导轨133和传动丝杠132以及输送辊轮1211均平行布置。上述传动丝杠132包括液压马达和正反丝杠,液压马达能够驱动该正反丝杠动作并带动位于两侧的夹紧单元131相互靠近。夹紧单元131为夹紧推板和/或夹紧靠辊1311。在图2中,夹紧单元为夹紧靠辊1311。
上述木方上料单元2的结构如图5所示:木方上料单元包括输送台21、挡料片22、推料拨片23和木方导槽24,输送台21位于上料夹紧单元1一侧,用于输送垫木;挡料片22横向设置在输送台上21方并与输送台2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用于阻挡木方;推料拨片23位于挡料片22远离上料夹紧单元1的一侧并能沿挡料片22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当推料拨片23移动时,经输送台21输送至挡料片22处的木方能沿挡料片22的长度方向移动至木方导槽24内,木方导槽24位于输送台21一侧且位于上料夹紧单元1和中转单元4之间。输送台21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带式输送机,当木方放置在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上时,该输送带能将木方向前输送至挡料片22处。挡料片22横向架设在输送带的上方,挡料片22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从而挡在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上。木方在输送带上输送时,直至输送至挡料片22,被挡料片22挡住而倚靠在挡料片22上。推料拨片23滑动架设在输送台21的上方并能从挡料片22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从而将倚靠在挡料片22上的木方沿挡料片22推出输送台21。
该装置还包括挡料片2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输送台21上的气动滑台28,气动滑台28上的滑块能够往复滑动,推料拨片23连接在气动滑台28的滑块上,从而控制推料拨片23沿挡料片22的长度方向滑动。工作台的一侧设置有低于工作台的输送带的木方导槽24,且此时木方导槽24位于挡料片2的第二端并与挡料片2对齐,径向打包单元3的打包带导槽位于木方导槽24下方。被挡料片2推出的木方会落入木方导槽24。该设备在工作时,当石墨电极移动至木方导槽24的上方时,倚靠在挡料片22上的木方能在推料拨片23的推动下沿挡料片22滑至位于径向打包单元3的打包带导槽上方的木方导槽24内,此时通过打包机即可实现木方与石墨电极的径向打包。当上一木方安装好后,将拨片23从挡料片22的第二端滑回至第一端,下一个木方继续被输送而倚靠在挡料片22上,可以继续将下一个木方推出至木方导槽24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输送台1上的挡板210,挡板210位于输送带的一侧并沿输送台21的输送方向设置。当多个木方放置在输送带上时,多个木方的一端均抵在挡板210上,保证所有木方对齐,无需人工对齐,节省人力。另外,该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在输送台21上的滑板29,滑板29位于输送带远离挡板210的一侧并能沿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滑板29上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丝杆224,两者相互配合,同时工作台上还设置有带有转孔的支架,丝杆24穿过转孔并能在转孔内转动。转动丝杆24能驱动滑板29靠近或远离挡板210以调整滑板29与挡板210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能够适用不同长度的木方。
为了方便操作,可以设置丝杆24的一端固定设置手摇轮25。通过转动手摇轮25转动丝杆24。该木方上料装置2还包括调整拨片26、第一支架27和气缸,其中木方导槽24架设在支架27上,调整拨片26滑动设置在木方导槽24内并能够沿木方导槽24的长度方向滑动。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杆,其中缸体固定设置在支架27上,活塞杆与调整拨片26连接,从而使气缸能够控制调整拨片26沿木方导槽24的长度方向滑动。当木方进入木方导槽24内后,通过气缸可以控制调整拨片26沿木方导槽24的长度方向滑动一定距离,从而将木方推动至适合安装到石墨电极上的位置,保证每个木方安装到位。无需人工调整位置,避免人工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上述上料夹紧单元1、木方上料单元2和径向打包单元3三者配合使用的结构如图1所示,径向打包单元能够实现对石墨电极和木方在径向方向上的打包和固定。
中转单元4的结构如图6-7所示,该中转单元4包括支撑座41、链板组件42和第一升降组件43,链板组件42能带动经径向打包单元3打包处理后的石墨电极传送;第一升降组件43位于链板组件42的一端并能驱动链板组件42一端上下升降以调整链板组件42上表面的倾斜度;链板组件42上还设置有中转工位44,转运单元5位于中转工位44处;链板组件42包括驱动轴421、传送链板422和安装板423,安装板423位于传送链板422内,驱动轴421能带动传送链板422传送;安装板423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第二侧边靠辊441,位于中转工位44的第二侧边靠辊441能相对于安装板423转动以在竖直或水平状态下切换。
中转工位44用于向转运单元5转运石墨电极,经转运单元5转运后,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从而巧妙地将旋转的动作转化为输送料道的转折。
另外,链板组件42的一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升降组件43,如图7所示,第一升降组件43优选为升降油缸,升降油缸与链板组件42驱动连接并驱动链板组件42一端的升降:在面临反向上料的产品与打包完的产品工作平面不一致的问题时,链板组件42使用升降油缸来改变一端的高度,在接收打包的石墨电极时,升降油缸下降,刚好可以承接方木。
链板组件42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传送链板422按照安装板423的延伸方向传送,驱动轴421带动传送链板422传送,驱动轴421带动传送链板422的具体传送方式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过多赘述。
在传送过程中,为了防止石墨电极从传送链板422上滚落,如图6-7所示,安装板423的两侧设有若干根第二侧边靠辊441,第二侧边靠辊441间隔设置,并且延伸至超出传送链板422一定的高度。位于中转工位44的第二侧边靠辊441与位于其它工位的第二侧边靠辊441不同,位于中转工位44的第二侧边靠辊441转动设置,具体的,位于中转工位44的第二侧边靠辊441下方设有齿轮齿条结构442,通过齿轮齿条结构442实现第二侧边靠辊441的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的切换:齿轮齿条结构442的一侧设有气缸,利用气缸驱动齿轮齿条结构442转动,达到第二侧边靠辊441的翻转动作。
转运单元5的结构如图8-10所示,该转运单元5包括换向机构51和传送机构52。换向机构51的结构如图9-10所示,包括纵向驱动组件511、横向驱动组件512和叉臂513,叉臂513和横向驱动组件512分别位于纵向驱动组件511的上下两端且朝向同一方向延伸设置,横向驱动组件512启动时能带动叉臂513前后移动,纵向驱动组件511启动时能带动叉臂513上下移动。传送机构52包括固定设置在换向机构51外侧的传送链,传送链的输送方向与叉臂513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叉臂513能在纵向驱动组件511的驱动下相对于传送链的上表面升起或下降;当叉臂513向下移动至不高于传送链上表面时,放置在叉臂513上的石墨电极能落在传送链上并随着传送链的转动而输送至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处。
在本实施例中,叉臂5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叉臂513平行布置在纵向驱动组件511上方。具体的,如图9所示,横向驱动组件512包括条形底板5121、长行程油缸5122、滑板5123和双滑轨5124,双滑轨5124置于条形底板5121的两个长边缘上,长行程油缸5122固定置于条形底板5121的中部,也就是位于双滑轨5124之间,长行程油缸5122的延伸方向与条形底板5121的延伸方向一致,滑板5123位于双滑轨5124上,长行程油缸5122与滑板5123驱动连接,通过长行程油缸5122驱动滑板5123在双滑轨5124上移动,实现叉臂513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即实现石墨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前后移动。而纵向驱动组件511包括框架和顶升气缸5113,如图10所示,框架安装于滑板5123上,顶升气缸5113置于框架内部,叉臂513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框架的顶部,顶升气缸5113通过框架驱动叉臂513上下移动。上述框架包括内层框架5112和外层框架5111,内层框架5112套设于外层框架5111内并与外层框架5111滑动连接,内层框架5112的底部固定安装于滑板5123上,内层框架5112优选为焊接在滑板5123上,叉臂513固定设于外层框架5111的上方。在使用时,顶升气缸5113驱动外层框架5111,与固定设置的内层框架5112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带动叉臂513上下移动。
为了保证外层框架5111在上下活动时不会因受力不均而卡住或倾覆,内层框架5112与外层框架51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滑轮结构。
由顶升气缸5113提供驱动力,升降的行程刚好能满足最低点低于石墨电极的下弧面,以免刮碰;达到最高点时能超出叉臂513顶升最大石墨电极产生的变形量,避免顶升最大型号石墨电极时由于叉臂513变形弯曲而不能完全抬起,叉臂513下表面在中转单元4的底架上拖动。具体驱动过程为:当石墨电极被中转单元4运送到指定位置(即中转工位44)时,相应的第二侧边靠辊441倒下并腾出转运空间;叉臂513先抬升一定高度,将叉臂513送入石墨电极下方,然后抬起石墨电极回退,到达指定位置后将石墨电极放下。
上述中转单元4和转运单元5的配合如图11所示。
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的结构如图12-14所示: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包括气动吸盘61、翻转气缸62、进给升降单元63和横移单元64;翻转气缸62与气动吸盘61相连并控制气动吸盘61翻转运动,进给升降单元63能控制翻转气缸62前后进给和上下升降,横移单元64能控制翻转气缸62左右横移。上述气动吸盘61用于吸取堆放的端面泡沫:工作时吸气能够将端面泡沫吸起,放气后端面泡沫脱离气动吸盘61。将气动吸盘61连接在翻转气缸62上,翻转气缸62能够带动气动吸盘6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翻转变换。当气动吸盘61处于第一状态时,被吸取的端面泡沫水平放置;当气动吸盘61处于第二状态时,被吸取的端面泡沫竖直放置。在进给升降单元63和横移单元64的作用下,气动吸盘能够进行翻转动作、上下升降动作和左右横移动作。
在对石墨电极的端面安装端面泡沫时,此时石墨电极横向放置在传送机构52上并随着传送机构52移动。当石墨电极输送至相应位置时,传送机构52停止输送,此时使用翻转气缸62将气动吸盘61翻转至第一状态,使用进给升降单元63和横移单元64驱动翻转气缸62前后移动、上下升降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气动吸盘61来到端面泡沫的上方,使用气动吸盘61将端面泡沫吸起。然后使用翻转气缸62将气动吸盘61翻转至第二状态,使用进给升降单元63和横移单元64驱动翻转气缸62前后移动、上下升降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气动吸盘61来到石墨电极的端面处,将端面泡沫安装在石墨电极的端面上,此时气动吸盘61放气使得端面泡沫脱离气动吸盘61,完成对石墨电极端面上端面泡沫的安装。安装完毕后使用翻转气缸62将气动吸盘61翻转至第一状态,使用进给升降单元63和横移单元64驱动翻转气缸62前后移动、上下升降和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气动吸盘61来到端面泡沫的上方,继续下一次工序。如此设置,大大节省了人力,增加了工作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该用于安装石墨电极端面泡沫的装置可以在传送机构5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从而同时对石墨电极两个端面进行端面泡沫的安装,效率更高。
为了方便使用,上述结构还可以配合相应的识别设备来使用。为了方便取料,还包括一堆料平台65,上述端面泡沫均水平堆放在堆料平台65上。另外,堆料平台65上方设置有分料杆66:由于堆放的相邻两个端面泡沫之间具有空隙,在气动吸盘61来到端面泡沫的上方将端面泡沫吸起之前,将分料杆66伸入两个端面泡沫之间的空隙,同时对位于分料杆66下部的端面泡沫压覆,然后使用气动吸盘61吸起位于分料杆66上部端面泡沫,防止吸起多个端面泡沫。气动吸盘61吸走端面泡沫后,分料杆66收回而离开端面泡沫的上方。
为了方便多次取料,设置该堆料平台65为升降平台,能够上下升降,当上方物料取下后,堆料平台65上升从而将端面泡沫抬高,此时分料杆66重新伸入至两个端面泡沫之间的空隙,继续吸起下一个端面泡沫。
关于分料杆66,堆料平台65旁侧竖直固定设置第二支架67,在第二支架67上固定设置气缸68,其中气缸68的缸体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67上,气缸68的活塞杆连接分料杆66,将气缸68的活塞杆伸出和收回即可将分料杆66弹出和收回,操作更加方便。其中气缸68可以为伺服气缸,通过PLC控制。
上述进给升降单元63包括:底梁631、竖梁632、第一驱动结构、横梁633和第二驱动结构;底梁631水平固定设置,其长度方向即为前后方向。在底梁63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滑轨,竖梁632竖直设置且其底端套设在第一滑轨上,从而竖梁632能够沿底梁63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驱动结构包括互相啮合的齿轮齿条结构,其中齿条位于第一滑轨一侧,齿轮通过设置在竖梁632上的伺服电机驱动;当该齿轮被驱动转动时,竖梁632能沿第一滑轨前后移动;竖梁63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滑轨,横梁633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分别套设在竖梁632的第二滑轨上,此时横梁633能相对于底梁631上下滑动移动;
,通过PLC控制;第二驱动结构与第一驱动结构基本一致,其中齿条设置在第二滑轨的一侧,该齿轮通过设置在横梁633上的伺服电机驱动,此时横梁22即沿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上下移动。上述伺服电机均通过PLC控制。
上述横移单元64为滚珠丝杠,包括:电机641、丝杆642和丝杆螺母;其中横梁633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滑轨,翻转气缸62套设在第三滑轨上并能沿横梁633的长度方向移动;电机641固定设置在横梁633上,丝杆642与电机641相连并被该电机641驱动。丝杆螺母套设固定在翻转气缸62上,当丝杆642转动时,翻转气缸62跟随丝杆螺母沿丝杆642的长度方向移动。
出于使用考虑,上述气动吸盘61包括固定吸盘611和活动吸盘612,其中固定吸盘61通过一个翻转气缸62固定设置在横梁633的中心位置,活动吸盘6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吸盘61的两侧。丝杆642上的螺纹包括方向相反的两种螺纹结构(即该丝杆642为正反丝杆),两个活动吸盘612各自连接的翻转气缸62分别通过丝杆螺母套设在丝杆642的两端并随着丝杆642的转动而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上述吸盘之间间距的调整。当需要同时对两个石墨电极的端面进行端面泡沫的安装时,使用两个活动吸盘612分别吸取一个端面泡沫并根据需要调整两个活动吸盘612之间的距离;当需要同时对三个石墨电极的端面进行端面泡沫的安装时,使用两个活动吸盘612和固定吸盘611分别吸取一个端面泡沫,调整两个活动吸盘612各自与固定吸盘611之间的距离,随后对三个石墨电极的端面保护套进行上套操作。
木笼装订单元7的结构如图15-26所示:包括机架71、木条上料机构72、端板上料机构73和装订锯切机构74;其中木条上料机构72设置在机架71上,且位于待打包石墨电极的侧方位置;端板上料机构73设置在机架71上,且位于待打包石墨电极的端部位置;装订锯切机构74设置在机架1上,装订锯切机构74能装订木条76和端板77,并对木条76进行锯切。
在对石墨电极进行打包处理时,端板上料机构73提供端板77,并将端板77输送至石墨电极的端部,木条上料机构72提供木条76,并将木条76输送至石墨电极的左侧、右侧或者上侧,装订锯切机构74将端板77与木条76装订,并对多余的木条76进行锯切,直至形成木笼。
该装置能够实现木条的自动上料、端板的自动上料、木条与端板的自动装订以及多余木条的自动切除。
另外,机架71包括第一立架711、第二立架712、底座713和立架驱动机构714,结合图16所示,第一立架7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一立架711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立柱、横梁以及底部纵梁,底部纵梁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底座713上。结合图24所示,第二立架71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第二立架712采用单臂桁架其包括支撑架7121支撑臂7122。如图17-19所示,底座713上设置有相对于两个第一立架711垂直设置的立架导轨机构7146,第一立架711的底部设置有与立架导轨机构7146相适配的立架滑座7144,立架滑座7144可移动设置在立架导轨机构7146上。木条上料机构72设置在第一立架711上,装订锯切机构74设置在第一立架711的内侧位置,端板上料机构73设置在第二立架712上。如图17-19所示,立架驱动机构714包括立架驱动电机7141、水平传动杆7142和两个竖直传动杆7143,立架驱动电机7141设置在顶部横梁上且与水平传动杆7142传动相连,两个竖直传动杆7143分别竖直设置在两个立柱上,水平传动杆7142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锥齿轮组7145与两个竖直传动杆7143的顶部相连,竖直传动杆7143的底部设置有立架传动齿轮7147,底座713上设置有立架传动齿条7148,立架传动齿轮7147与立架传动齿条7148相啮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启动立架驱动电机7141,立架驱动电机7141带动水平传动杆7142转动,竖直传动杆7143随之转动,此时,在立架传动齿轮7147和立架传动齿条7148的配合下,第一立架711沿立架导轨机构7146移动。
优选地,两个第一立架711上均设置有立架驱动机构714,两个立架驱动机构714共用一组立架传动齿条7148。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0-23所示,木条上料机构72包括木条容纳机构721,木条容纳机构721包括木条料框7211和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木条料框7211内堆垛有木条76,木条料框7211的底壁设置有出料口。木条料框7211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的伸缩端位于木条料框7211内部且连接设置有端部推送件,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设置为气缸,端部推送件设置为端部推板。容纳木条76时,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的伸缩端伸出,推动木条76,使所有木条76的端部齐平。端部对齐伸缩机构721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端部对齐导向机构7213,该机构包括端部对齐导杆和位于木条料框7211端部的端部对齐导座,端部对齐导杆滑动穿过端部对齐导座且与端部推送件连接。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木条上料机构72包括木条送料机构722,木条送料机构722包括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和分料机构7222。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设置在木条料框7211的一侧,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的伸缩端位于木条料框7211内部且连接设置有侧部推送件,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设置为气缸,侧部推送件设置为侧部推板。当出料口上方的所有木条76完成出料后,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的伸缩端伸出时,将剩余木条76向出料口方向推送。侧部推送伸缩机构722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侧部推送导向机构7223,侧部推送导向机构7223包括侧部推送导杆和侧部推送导座,侧部推送导座固定设置在木条料框7211的侧部,侧部推送导杆滑动穿过侧部推送导座且与侧部推送件连接。分料机构7222设置在木条料框7211底侧,分料机构7222包括分料伸缩机构72221和分料爪72222,分料爪72222位于出料口的下方,分料伸缩机构72221的伸缩端与分料爪72222相连,分料伸缩机构72221设置为气缸。在出料的过程中,经出料口下落的木条76能刚好落至分料爪72222上,此后,分料伸缩机构72221的伸缩端伸出,分料爪72222带动木条76伸出,便于后续木条76的输送。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木条上料机构72包括位于分料机构下侧的木条输送机构723,包括竖直输送机构、水平输送机构和可翻转木条夹持机构7237。竖直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机构7231、第一可移动支撑机构7232和第一驱动机构7233,第一可移动支撑机构7232设置有第一滑座72321,第一滑座72321可移动设置在第一导轨机构7231上,第一驱动机构7233能驱动第一可移动支撑机构7232沿第一导轨机构7231上下往复移动。第一驱动机构723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2331、输送传动轴72332、竖直输送传动齿轮72333和竖直输送传动齿条72334,竖直输送传动齿轮72333与竖直输送传动齿条72334啮合。第一导轨机构723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立柱上。水平输送机构包括第二导轨机构7234、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和第二驱动机构7236,第二导轨机构7234水平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支撑机构7232上,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包括第二滑座72351,第二滑座72351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导轨机构7234上,第二驱动机构7236能驱动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沿第二导轨机构7234水平往复移动。第二驱动机构723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72361、水平输送传动丝杆72362和水平输送传动螺母座72363。可翻转木条夹持机构7237设置在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上,包括木条夹具72371、木条夹具伸缩机构72373、夹具支架72372和夹具翻转驱动机构72374(回转气缸),木条夹具伸缩机构72373设置在夹具支架72372上并能驱动木条夹具72371夹持木条76,夹具支架72372与回转气缸相连。木条夹具7237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活动夹具,木条夹具伸缩机构72373为双向气缸,其两组伸缩端分别连接两个活动夹具。第二可移动支撑机构7235上设置有翻转机构7238,翻转机构7238包括传动连接的翻转支撑驱动机构72381和翻转支撑机构72382,可翻转木条夹持机构7237设置在翻转支撑机构72382上。上述翻转支撑驱动机构72381设置为翻转油缸。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4-26所示,端板上料机构73包括可升降端板放置平台731、端板输送机构732和端板夹持机构733。端板输送机构732设置在第二立架712上,且位于可升降端板放置平台731的上方,该机构包括往复式端板输送机构7321和端板翻转臂机构7322。往复式端板输送机构7321包括端板伸缩式推送机构73211和端板导轨机构73212,端板伸缩式推送机构73211为气缸,端板导轨机构73212沿支撑臂7122设置,端板翻转臂机构7322包括竖直的第一连接臂73221和与第一连接臂73221铰接相连的第二连接臂73222,第一连接臂73221和第二连接臂73222之间设置有翻转伸缩机构73223,第一连接臂73221设置有端板输送滑座732211,端板输送滑座732211可移动设置在端板导轨机构73212上,气缸的伸缩端与第一连接臂73221相连,翻转伸缩机构73223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接臂73221铰接相连,翻转伸缩机构73223的伸缩端与第二连接臂73222相连。端板夹持机构733与第二连接臂73222相连。初始状态时,翻转伸缩机构73223的伸缩端处于伸出状态,第一连接臂73221和第二连接臂73222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此时端板支撑机构7331处于水平状态。翻转端板77时,翻转伸缩机构73223的伸缩端收缩,第二连接臂73222相对于第一连接臂73221转动并带动端板夹持机构733同步转动至第二连接臂73222垂直于第一连接臂73221,此时,端板77随端板支撑机构7331处于竖直状态。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端板夹持机构733包括框架式的端板支撑机构7331、端板固定夹具7332、端板活动夹具7333和气缸制成的夹具伸缩机构7334。端板支撑机构7331与第二连接臂73222固定连接,端板固定夹具7332与端板活动夹具7333相对设置在端板支撑机构7331上。气缸设置在端板支撑机构7331上且其伸缩端与端板活动夹具7333相连,端板支撑机构7331能带动端板活动夹具7333相对于端板固定夹具7332相向运动或者相背运动,从而实现端板77的夹取和释放。可升降端板放置平台731为连杆升降平台,包括平台7311、固定座7312、升降伸缩机构7313、交叉式连杆组件7314,两个交叉式连杆组件7314之间连接设置有支撑杆,升降伸缩机构7313设置为油缸,其固定端设置在固定座7312上,伸缩端铰接设置在支撑杆上。在端板77输送的过程中,连杆升降平台提升并将待装订端板提升至端板夹持机构733处,之后,可升降端板放置平台731下降,为端板77翻转提供翻转空间。为了保证打包的牢固程度,需要对物料在轴向上的不同方向进行多次打包。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装订锯切机构74包括锯切机构741和装订机构742;在木笼装订的过程中,先通过装订机构742对木条76和端板77进行装订,后通过锯切机构741对木条76进行切割。
为了方便操作,设置该装置还包括能够进行旋转和换向的顶升旋转单元9,顶升旋转单元能转动物料,以完成多次轴向打包。
该顶升旋转单元9的结构如图27-31所示:包括导轨91、可移动小车92和顶升旋转机构93,导轨91位于轴向打包单元8下方且导轨91的两端分别连通木笼装订单元7和顶升旋转机构93,可移动小车92能沿导轨91移动并将经木笼装订单元7装订处理的物料输送至轴向打包单元8或顶升旋转机构93处,可移动小车92为中空结构,当可移动小车92移动至顶升旋转机构93上方时,顶升旋转机构93能相对于可移动小车92上表面升降并旋转。
具体的,上述顶升旋转机构93如图28所示,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支撑组件931、第二升降组件932和平台旋转组件933;平台旋转组件933包括旋转平台9331和旋转驱动件9332,旋转驱动件9332能驱动旋转平台9331转动。放置在旋转平台9331上的石墨电极能在第二升降组件932的带动下向上提升并随着旋转驱动件9332驱动转动,随后第二升降组件932带动平台旋转组件933下降,完成对石墨电极的顶升旋转。具体的,第二升降组件932设置为连杆式升降机构,包括多个第一伸缩机构9321、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支撑杆9323和支撑平台9324。两个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相对设置,两个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支撑杆9323,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包括可转动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93221和第二连杆93222。第一伸缩机构932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组件931和支撑杆9323相连,支撑杆9323一方面能够牢固连接两个交叉式连杆组件9322,另一方面为第一伸缩机构9321伸缩端的伸缩提供支撑点。旋转平台9331设置在支撑平台9324上方;第一连杆93221的顶端与支撑平台9324铰接连接,第一连杆93221的底端设置有下移动件93223,支撑组件931上设置有下导向件93224,下移动件93223能相对于下导向件93224移动;下移动件93223与下导向件93224通过滚动轴承和导向槽相连;第二连杆93222的顶端设置有上移动件93225,支撑平台9324底侧设置有上导向件93226,上移动件93225能相对于上导向件93226移动,第二连杆93222的底端与支撑组件931可转动连接;上移动件93225和上导向件93226相连。
具体的,上述支撑平台9324和旋转平台9331之间设置有滚动轴承制成的滚动件9325,旋转平台9331通过滚动轴承相对于支撑平台9324转动。旋转平台9331与滚动轴承之间为滚动摩擦。旋转驱动件9332包括传动齿轮93321、传动齿条93322和第二伸缩机构93323。传动齿轮93321固定设置在旋转平台9331下侧的中部位置,传动齿轮93321与旋转平台9331同步转动。传动齿条93322和第二伸缩机构93323均设置在支撑平台9324的下侧,支撑平台9324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通孔,传动齿轮93321穿过通孔与传动齿条93322相啮合第二伸缩机构93323的伸缩端设置有齿条连接条93324,齿条连接条93324与传动齿条93322相连。第一伸缩机构9321和第二伸缩机构93323可以是气动伸缩机构、液压伸缩机构或者电动伸缩机构。
上述导轨91上设置有顶升旋转工位911,顶升旋转机构93位于顶升旋转工位911上,当可移动小车92沿导轨91移动至顶升旋转工位911时,此时顶升旋转机构93恰好位于可移动小车车体921下方。在对石墨电极打包的过程中,石墨电极放置于可移动小车92上,可移动小车92沿导轨91移动并将石墨电极输送至位于轴向打包单元8下方的捆扎工位进行轴向打包处理,单次打包处理完成后,可移动小车92继续沿导轨91移动至顶升旋转工位911,此时旋转平台9331先提升并支撑石墨电极,后旋转将石墨电极转至90°,转动到位后带动石墨电极下落,并使其回位至可移动小车92上,之后可移动小车92带动处于新姿态的石墨电极回位至捆扎工位,完成石墨电极径向的二次打包。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实现对石墨电极径向的多次打包处理。
具体的,上述可移动小车92包括行走驱动组件922,行走驱动组件922与车体921相连且能驱动车体921移动。行走驱动组件922包括伺服电机9221以及相互啮合的驱动齿轮9222和驱动齿条9223。伺服电机9221设置在车体921上,驱动齿轮9222设置在伺服电机9221的输出端,驱动齿条9223沿导轨91设置。伺服电机9221相配合通过与齿轮齿条结构相配合来实现可移动小车92的进退和急停。此时上述轴向打包单元8和顶升旋转单元的配合结构如图32所示。
实施例2:
如图3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包括上料夹紧单元1、木方上料单元2、径向打包单元3、中转单元4、转运单元5、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木笼装订单元7和轴向打包单元8;上料夹紧单元1包括上料组件12和夹紧组件13,上料组件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中转单元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至少一个上料组件12上设置有夹紧组件13,径向打包单元3和木方上料单元2分别位于夹紧组件13和中转单元4衔接处的两侧;中转单元4运输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转运单元5,转运单元5能将位于中转单元4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经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6处理后的物料能在转运单元5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木笼装订单元7处;轴向打包单元8能对经木笼装订单元7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此时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上料组件12且两个上料组件12分别位于中转单元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此时,该生产线中的两端均可以实现上料,当通过位于中转单元4右侧的上料组件12进行上料时,此时上述中转单元4可以反向转动,从而将待打包的石墨电极输送至位于另一上料组件12上的夹紧组件13处。
此时上料部分的具体过程为:在正常工作时,石墨电极从左端上料,经过方木上料与打包,向右运往中转单元4处;第一升降组件43工作,中转单元4具有升降油缸的一侧下降,用来承接方木垫木;中转单元4正常转动,带动石墨电极继续前进,直至石墨电极底部的两根垫木送上链板组件42,此时升降油缸顶升,链板组件42恢复到水平状态;此时齿轮齿条结构442在气缸的带动下将中转工位44上的三根第二侧边靠辊441缓慢放平,打包好的石墨电极会停在适当位置,便于换向机构51中的叉臂513探入,将石墨电极叉走;当反向上料时,第一升降组件43处于顶升状态不动,此时中转单元4与两侧的上料组件12保持水平,而中转工位44上的三根第二侧边靠辊441返回直立的工作状态,用于防止石墨电极滚落,此时左侧的上料组件12也会进行反向滚动,将石墨电极反向运输至位于端面对齐靠辊124之前的工位,然后再正转,进行石墨电极的端面对齐和对准夹紧,接下来具体步骤与左端上料一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夹紧单元、木方上料单元、径向打包单元、中转单元、转运单元、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木笼装订单元和轴向打包单元;
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和所述中转单元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径向打包单元和所述木方上料单元分别位于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和所述中转单元衔接处的两侧;
所述中转单元运输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能将位于所述中转单元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经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处理后的物料能在所述转运单元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所述木笼装订单元处;
所述轴向打包单元能对经所述木笼装订单元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包括供料组件、上料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供料组件位于所述上料组件的一侧,石墨电极能经所述供料组件转运至所述上料组件处;所述上料组件沿其长度方向布设有能将物料输送至所述夹紧组件处的输送单元;所述夹紧组件位于所述输送单元远离所述供料组件的一侧,当所述夹紧组件启动时,所述夹紧组件能朝向所述输送单元中部移动直至与石墨电极的两端相接为止,此时位于所述输送单元上的石墨电极能整齐的排列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方上料单元包括输送台、挡料片、推料拨片和木方导槽,所述输送台位于所述上料夹紧单元一侧,用于输送垫木;所述挡料片横向设置在所述输送台上方并与所述输送台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用于阻挡木方;所述推料拨片位于所述挡料片远离所述上料夹紧单元的一侧并能沿所述挡料片的长度方向滑动移动;
当所述推料拨片移动时,经所述输送台输送至所述挡料片处的木方能沿所述挡料片的长度方向移动至所述木方导槽内,所述木方导槽位于所述输送台一侧且位于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和所述中转单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中转单元包括支撑座、链板组件和第一升降组件,所述链板组件能带动经所述径向打包单元打包处理后的石墨电极传送;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位于所述链板组件的一端并能驱动所述链板组件一端上下升降以调整所述链板组件上表面的倾斜度;
所述链板组件上还设置有中转工位,所述转运单元位于所述中转工位处;
所述链板组件包括驱动轴、传送链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传送链板内,所述驱动轴能带动所述传送链板传送;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若干第二侧边靠辊,位于所述中转工位的所述第二侧边靠辊能相对于所述安装板转动以在竖直或水平状态下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单元包括换向机构和传送机构;
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纵向驱动组件、横向驱动组件和叉臂,所述叉臂和所述横向驱动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纵向驱动组件的上下两端且朝向同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向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叉臂前后移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叉臂上下移动;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换向机构外侧的传送链,所述传送链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叉臂的延伸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叉臂能在所述纵向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相对于所述传送链的上表面升起或下降;
当所述叉臂向下移动至不高于所述传送链上表面时,放置在所述叉臂上的石墨电极能落在所述传送链上并随着所述传送链的转动而输送至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包括气动吸盘、翻转气缸、进给升降单元和横移单元;
所述翻转气缸与所述气动吸盘相连并控制所述气动吸盘翻转运动,所述进给升降单元能控制所述翻转气缸前后进给和上下升降,所述横移单元能控制所述翻转气缸左右横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笼装订单元包括机架、木条上料机构、端板上料机构和装订锯切机构;
所述木条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待打包石墨电极的侧方位置;
所述端板上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位于待打包石墨电极的端部位置;
所述装订锯切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装订锯切机构能装订木条和端板,并对木条进行锯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旋转单元,所述顶升旋转单元能转动物料,以完成多次轴向打包;
所述顶升旋转单元包括导轨、可移动小车和顶升旋转机构,所述导轨位于所述轴向打包单元下方且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木笼装订单元和所述顶升旋转机构,所述可移动小车能沿所述导轨移动并将经所述木笼装订单元装订处理的物料输送至所述轴向打包单元或所述顶升旋转机构处,所述可移动小车为中空结构,当所述可移动小车移动至所述顶升旋转机构上方时,所述顶升旋转机构能相对于可移动小车上表面升起并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旋转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平台旋转组件;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平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所述平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平台和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能驱动所述旋转平台转动。
10.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夹紧单元、木方上料单元、径向打包单元、中转单元、转运单元、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木笼装订单元和轴向打包单元;
所述上料夹紧单元包括上料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中转单元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至少一个所述上料组件上设置有夹紧组件,所述径向打包单元和所述木方上料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夹紧组件和所述中转单元衔接处的两侧;
所述中转单元运输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转运单元,所述转运单元能将位于所述中转单元上的石墨电极转运至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经所述端面保护套上料单元处理后的物料能在所述转运单元的转运作用下输送至所述木笼装订单元处;
所述轴向打包单元能对经所述木笼装订单元装订处理后的石墨电极进行轴向打包处理。
CN202221174583.6U 2022-05-16 2022-05-16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Active CN217533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4583.6U CN217533424U (zh) 2022-05-16 2022-05-16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4583.6U CN217533424U (zh) 2022-05-16 2022-05-16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3424U true CN217533424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34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4583.6U Active CN217533424U (zh) 2022-05-16 2022-05-16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3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64074A (en) Pallet loading apparatus
CN105583911B (zh) 人造板自动送料切割工艺
KR100665381B1 (ko) 판재 적재 시스템
CN111268444A (zh) 一种uv地板生产中的自动码垛装置
US3991459A (en) Pallet disassembling apparatus
CN111807107A (zh) 一种纸板加工线
CN211733113U (zh) 用于地板胶合线的木板上料装置
CN212923545U (zh) 一种码垛装置
CN114919804A (zh)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CN110653886A (zh) 一种全自动的排钻装置
CN215885400U (zh) 一种c型钢的自动下料装置
CN212245332U (zh) 一种板材码垛系统
CN217533424U (zh) 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CN111496422B (zh) 叉车外门架焊接设备
CN113213143A (zh) 一种用于家具板材加工的封边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7674832U (zh) 上料对齐夹紧机构
CN215625520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压板机
CN212331312U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的框锯机
CN209583440U (zh) 一种全自动龙门式高位板砖分离码垛机
CN111776754A (zh) 一种板材码垛系统
CN217375065U (zh) 中转链板机构及其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CN111003440B (zh) 输送设备
CN217436182U (zh) 一种木笼装订装置及全自动石墨电极钢带包装线
CN217619318U (zh) 一种全自动板材倒角设备
JPH0214251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