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837U -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4837U
CN217524837U CN202221266737.4U CN202221266737U CN217524837U CN 217524837 U CN217524837 U CN 217524837U CN 202221266737 U CN202221266737 U CN 202221266737U CN 217524837 U CN217524837 U CN 217524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food process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ocessing device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67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许子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67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4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4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4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装置,本申请的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杯体、盖体、第一检测装置及第二检测装置;其中,盖体与杯体可拆卸连接,当盖体盖合在杯体上时,杯体与盖体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物料;第一检测装置设于容纳腔内,且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上,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第一检测装置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装置设于容纳腔内,且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下,在排浆阶段完成后,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有残留时,第二检测装置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本申请能够准确对食品加工装置进行物料检测,提升了机器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做豆浆功能的食品加工装置已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在食品加工装置在执行做豆浆功能时,若物料放置过多会出现物料溢出或物料堵塞排浆管的情况,影响食品加工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对物料放置情况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检测电机电流的方式,对食品加工装置的物料放置情况进行检测。
然而,当物料放置过多时,部分物料会粘连在食品加工装置加工腔的底部(即出现糊底现象),因此通过检测电机电流的方式无法准确识别出物料的放置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加工装置,其能够准确进行物料检测,提升了机器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包括杯体、盖体、第一检测装置及第二检测装置;其中,盖体与杯体可拆卸连接,当盖体盖合在杯体上时,杯体与盖体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物料;第一检测装置设于容纳腔内,且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上,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第一检测装置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第二检测装置设于容纳腔内,且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下,在排浆阶段完成后,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有残留时,第二检测装置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装置包括防溢检测单元及测温单元;其中,防溢检测单元设于盖体上;测温单元设于杯体侧壁上。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信号包括测温信号和防溢检测信号;其中,在进水阶段,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防溢检测单元的检测范围时,防溢检测单元输出防溢检测信号;在预加热阶段,当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测温单元的检测范围时,测温单元输出测温信号。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测温单元位于第二物料液位处,其中,所述第二物料液位大于所述第一物料液位。
于一实施例中,防溢检测单元的末端位于第三物料液位处,其中,所述第三物料液位大于所述第二物料液位。
于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装置还包括刀具;其中,刀具位于容纳腔的内底面,且处于容纳腔的中心轴线上;第二检测装置位于容纳腔的内底面,且第二检测装置位于刀具轴心与杯体侧壁连线的中间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装置及测温单元均为温度传感器。
于一实施例中,食品加工装置包括主控电路;其中,主控电路设于杯体上,主控电路包括第一测温电路、第二测温电路及防溢检测电路;第二检测装置连接在第一测温电路中;测温单元连接在第二测温电路中;防溢检测单元连接在防溢检测电路中。
于一实施例中,防溢检测单元还包括主控单元及报警器;其中,第一测温电路的输出端、第二测温电路的输出端及防溢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单元连接;报警器连接主控单元,当主控单元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和/或第二检测信号时,触发报警器报警。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电路与第二测温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及第二检测装置,实现对食品加工装置进行物料检测,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制浆异常情况,极大地提升了物料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食品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食品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主控电路的示意图。
图标:
1-食品加工装置;10-盖体;20-杯体;30-容纳腔;40-第二检测装置;50-第一检测装置;51-防溢检测单元;52-测温单元;60-刀具;70-主控电路;710-主控单元;720-报警器;730-第一测温电路;740-第二测温电路;750-防溢检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中的食品加工装置1可以为自清洗式的破壁机。为便于理解,先讲解一下本申请中食品加工装置1的制浆流程。具体的,本申请中的食品加工装置1在进行制浆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进水阶段:先以标准的单次最大进水量进水;(2)预加热阶段:对物料进行加热,使豆类物料软化;(3)粉碎阶段:对豆类物料进行粉碎;(4)熬煮阶段:对物料进行熬煮,加速物料成熟;(5)排浆阶段:排出浆液,并根据用户选择的制浆量,排水对制作好的浆液进行勾兑。
其中,当物料过多时,在制浆过程中会出现物料溢出、电机出现电气危险等制浆异常情况;制浆流程结束后,若物料较多会出现排浆管堵塞的情况,使得浆液无法排出或只能排出一小部分,导致在后续清洗阶段中出现物料溢出情况。因此,为避免出现上述制浆异常情况,本申请中会在食品加工装置1执行制浆功能时对其进行物料检测。
下面详细讲解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的原理:
请参照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食品加工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食品加工装置1包括杯体20及盖体10;其中,盖体10与杯体20可拆卸连接,当盖体10盖合在杯体20上时,杯体20与盖体10形成一容纳腔30,容纳腔30用于容纳物料。示例性的,物料可以为豆类及水等。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食品加工装置1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50及第二检测装置40;其中,第一检测装置50及第二检测装置40均设于容纳腔30内,第一检测装置50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上,第二检测装置40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下。其中,第一物料液位为进水阶段中,单次最大进水量及标准豆类物料量的总和所对应的水位,最大进水量可以根据食品加工装置1的最大容量确定。举例来说,若食品加工装置1的最大容量为1200ml,则单次最大进水量可以为最大容纳的40%,即单次最大进水量可以为480ml,若此时标准豆类物料量为80g时,第一物料液位则为560ml。
其中,当物料液位处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下时,则说明当前物料量正常,不会发生制浆异常情况;若容纳腔30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第一检测装置50的检测范围时,说明当前物料量过多,第一检测装置50输出第一检测信号。在制浆流程结束后,当容纳腔30内的物料有残留时,第二检测装置4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则此时,基于第一检测信号及第二检测信号即可实现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
由此看出,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50及第二检测装置40,实现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从而有效避免出现制浆异常情况,极大地提升了物料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了机器的可靠性,充分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食品加工装置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检测装置50包括防溢检测单元51及测温单元52;其中,防溢检测单元51设于盖体10上;测温单元52设于杯体20侧壁上。则此时,第一检测信号包括由测温单元52输出的测温信号,及防溢检测单元51输出的防溢检测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测温单元52及第二检测装置40均为温度传感器。示例性的,测温单元52及第二检测装置40可以为NTC(负温度系数型的温度传感器)。
在食品加工装置1执行制浆流程时,若在进水阶段及预加热阶段识别到物料较多时,后续制浆流程中会出现物料溢出,及电机出现电气危险等制浆异常情况;若在进水阶段及预加热阶段识别到物料处于正常水平时,熬煮阶段及粉碎阶段均可正常执行。然而,在进水阶段及预加热阶段识别到物料较多,但不影响食品加工装置1的制浆流程时,食品加工装置1仍会按照正常的制浆流程执行,但此时的物料量使得在排浆阶段中,会出现物料未排净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中,为避免出现制浆异常情况,主要会在进水阶段、预加热阶段及排浆阶段结束后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
具体的,在进水阶段,使用防溢检测单元51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在预加热阶段,使用测温单元52及第二检测装置40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在排浆阶段结束后,使用测温单元52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检测方式为,在进水阶段,当容纳腔30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防溢检测单元51的检测范围时,则认为物料过多,防溢检测单元51输出防溢检测信号;在预加热阶段,当容纳腔30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测温单元52的检测范围时,测温单元52输出测温信号;若此时由测温信号所测得的物料温升斜率S1,及由第二检测信号所测得的温升斜率S2的变化趋势相同,则可以认为当前物料过多;在排浆阶段,第二检测装置4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若第二检测信号所测得的物料的当前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则可以认为当前物料过多。
通过上述措施,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防溢检测单元51、测温单元52及第二检测装置40,即可实现在制浆流程的不同阶段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极大地提升了物料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食品加工装置1中还包括刀具60及加热装置;其中,刀具60位于容纳腔30的内底面,且处于容纳腔30的中心轴线上,刀具60用于对容纳腔30的物料进行粉碎及搅拌;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位于杯体20上,且与刀具60处于对应位置,加热装置用于对物料进行加热;第二检测装置40位于容纳腔30的内底面,且第二检测装置40位于刀具60轴心与杯体20侧壁连线的中间位置。
通过上述措施,将第二检测装置40设置在刀具60轴心到杯体20侧壁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二检测装置40能够尽可能远离加热装置,保证测温的准确性。同时避免刀具60高速搅拌所出现的中心区域的漩涡中空现象,对测温结果的影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测温单元52位于第二物料液位处,且第二物料液位大于第一物料液位。其中,第二物料液位为,在进水阶段中,单次最大进水量及两倍标准豆类物料量的总和所对应的水位。举例来说,当单次最大进水量可以为480ml,标准豆类物料量为80g时,第二物料液位则为640ml。
实际食品加工装置1在执行制浆流程的过程中,当物料量超过第一物料液位时,虽然此时物料较多,但食品加工装置1仍可正常执行制浆流程。然而,当物料量超过第二物料液位时即豆类物料量超过标准物料量的两倍时,则会出现制浆异常情况。因此,本申请中通过将测温单元52设置在第二物料液位处,实现保证两倍以上的豆类物料量均能够被检测到,充分保证物料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防溢检测单元51的末端位于第三物料液位处,且第三物料液位大于第二物料液位。其中,第三物料液位为,在进水阶段中,单次最大进水量及三倍标准豆类物料量的总和所对应的水位。举例来说,当单次最大进水量可以为480ml,标准豆类物料量为80g时,第三物料液位则为720ml。
通过上述措施,通过将防溢检测单元51设置在第三物料液位处,实现保证三倍以上的豆类物料均能够被识别到,充分保证物料检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使用防溢检测单元51在进水阶段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能够避免后续制浆过程中出现制浆异常情况。此外,因进水阶段豆类物料还未被粉碎,此阶段中进行物料检测后便于用户对物料量进行调整。
由此看出,本申请中通过对防溢检测单元51及测温单元52的位置进行限定,充分保证了物料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电路7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食品加工装置1还包括主控电路70,主控电路70设置在杯体20上;主控电路70还包括第一测温电路730、第二测温电路740、防溢检测电路750、主控单元710及报警器720。如图3所示,第二检测装置40连接在第一测温电路730中;测温单元52连接在第二测温电路740中;防溢检测单元51连接在防溢检测电路750中;第一测温电路730的输出端、第二测温电路740的输出端及防溢检测电路750的输出端均与主控单元710连接;报警器720与主控单元710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测温电路730及第二测温电路740的电路结构相同。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测温电路730包括第二检测装置40、电阻R217、电阻R218及电容C206;其中,第二检测装置40的第一端及电容C206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217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第二检测装置40的第二端与电阻R217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18的第一端与电阻R217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06的第二端与电阻R218的第二端连接,且电阻R218的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测温电路740包括测温单元52、电阻R219、电阻R220及电容C207;其中,测温单元52的第一端及电容C207的第一端接地,电阻R219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测温单元52的第二端与电阻R219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20的第一端与电阻R219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207的第二端与电阻R220的第二端连接,且电阻R220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测温信号。
防溢检测电路750包括防溢检测单元51、电阻R222、电阻R223及电容C210;其中,电阻R222的第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电阻R222的第二端分别与防溢检测单元51的第一端及电阻R223的第一端连接;防溢检测单元51的第二端位于容纳腔30内;电容C210的第一端接地,电容C210的第二端与电阻R223的第二端连接,且电阻R223的第二端用于输出防溢检测信号。
下面结合上述3副附图,详细讲解本申请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的检测流程:
通电后,在进水阶段中,若物料液位超过第三物料液位时,则认为物料过多,防溢检测单元51通过防溢检测电路750输出防溢检测信号至主控单元710;主控单元710在接收到防溢检测后控制食品加工装置停止进水,同时控制报警器720报警,提示用户当前食品加工装置1中物料过多。此时,用户可以根据报警提示手动对物料进行调整,具体的,此时用户可以手动减少豆类物料量或水量。进一步的,若用户在调整过程中未断电,则在用户调整物料结束后,食品加工装置1可恢复到报警前的工作状态,继续执行制浆流程。
当进水结束后,食品加工装置1执行预加热阶段,此阶段中主要采用加热间隔搅拌(加热15秒搅拌5秒)的方式对物料进行预加热。其中,本步骤中,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为半功率,即额定功率的一半;刀具60的搅拌转速为3000rpm(此转速的设定能够使杯体20底部的食材得到搅拌,避免食材堆积在底部出现测温不准的情况)。在加热过程中,第二检测装置40测量杯体20底部的温度,并通过第一测温电路730输出第二检测信号;测温单元52测量杯体20侧面中部位置附近的温度,并通过第二测温电路740输出测温信号;若由测温信号所测得的物料温升斜率S1,及由第二检测信号所测得的温升斜率S2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当S1=A*S2时,则认为物料过多。示例性的,A=0.9~1.1。其中,为保证物料检测的准确性,可以仅计算当物料温度处于50℃~80℃时,S1及S2的数值。进一步的,当检测到物料过多时,可以控制食品加工装置1停止工作。或者,在粉碎阶段中将打浆转速下调1~2档,并将单次粉碎时间增加30~60秒,以防止物料溢出,同时保证粉碎效果。同时,在粉碎过程中启动电机电流检测功能,若检测到电机电流过大时,则控制报警器720报警,以避免电机出现电气危险。
当预加热结束后,控制食品加工装置1执行粉碎阶段、熬煮阶段及排浆阶段。此时,当前物料液位小于第二物料液位,食品加工装置1可以完成正常的制浆流程。然而,此时的物料放置还是较多,即高于标准值(第一物料液位),所以在排浆阶段可能会出现浆液无法完全排出的情况。因此,为避免上述制浆异常情况,当排浆阶段结束后,可以根据第二检测信号判断物料当前温度,并将物料当前温度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示例性的,设定阈值可以为沸点-20℃。若此时当前温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则可以认为容纳腔30内有物料残留,此时为避免后续自清洗阶段物料溢出,主控单元710可以控制报警器720进行报警,使得用户能够根据报警结果及时进行调整。
由此看出,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第一检测装置50及第二检测装置40,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制浆阶段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识别。同时,根据不同的物料检测指标(物料检测指标为进水阶段中的第三物料液位,预加热阶段中的第二物料液位,及排浆阶段结束后的容纳腔内是否有物料残留),对食品加工装置1进行物料检测,充分保证了物料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
盖体,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杯体上时,所述杯体与所述盖体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物料;
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第一物料液位以上,当所述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输出第一检测信号;
第二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物料液位以下,在排浆阶段完成后,当所述容纳腔内的物料有残留时,所述第二检测装置输出第二检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
防溢检测单元,设于所述盖体上;
测温单元,设于所述杯体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包括测温信号和防溢检测信号;
在进水阶段,当所述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所述防溢检测单元的检测范围时,所述防溢检测单元输出防溢检测信号;
在预加热阶段,当所述容纳腔内的物料液位上升至所述测温单元的检测范围时,所述测温单元输出所述测温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单元位于第二物料液位处,其中,所述第二物料液位大于所述第一物料液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检测单元的末端位于第三物料液位处,其中,所述第三物料液位大于所述第二物料液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装置还包括:
刀具,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面,且处于所述容纳腔的中心轴线上;
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底面,且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刀具轴心与所述杯体侧壁连线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及所述测温单元均为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加工装置还包括:
主控电路,设于所述杯体上,包括第一测温电路、第二测温电路及防溢检测电路;
第二检测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测温电路中;
所述测温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测温电路中;
所述防溢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防溢检测电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
主控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测温电路的输出端及所述防溢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报警器,连接所述主控单元,当主控单元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和/或第二检测信号时,触发所述报警器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品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电路与所述第二测温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
CN202221266737.4U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Active CN217524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6737.4U CN21752483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6737.4U CN21752483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4837U true CN21752483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6737.4U Active CN217524837U (zh) 2022-05-25 2022-05-25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48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9967B (zh) 一种液位检测装置
JP4966970B2 (ja) 液体レベルを判断する方法と液体レベル判断システム
CN106419565A (zh) 具有称重功能的冲奶机及其控制方法
US4438324A (en) Electric rice cooker
CN217524837U (zh) 一种食品加工装置
CN105953416A (zh) 热水器及热水器的排空清洗控制方法
JPH0720455B2 (ja) コ−ヒ−抽出器
CN107468191B (zh) 洗碗机进水检测方法和洗碗机
CN104947380B (zh) 洗涤剂盒组件及具有它的洗衣机
CN208573455U (zh) 养生壶及其防溢出检测装置
CN109793434B (zh) 一种基于物料种类的制浆方法
CN106955019B (zh) 带有水位指示功能的水壶
CN211280222U (zh) 一种油墨粘度控制器
CN217744124U (zh) 一种食品料理机
CN113520164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CN21534388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限温保护电路和烹饪器具
CN113520163B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以及烹饪器具
CN113812869B (zh) 一种破壁机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213721366U (zh) 烹饪器具
CN108537318A (zh) 竹签计数装置
CN219920869U (zh) 一种重量计量出水量的液体加热器
CN219270680U (zh) 一种水位感应装置
WO200001297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a sensor
CN113180478B (zh) 液体流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器设备
CN211346990U (zh) 一种水位检测装置及储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