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573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4573U
CN217524573U CN202123454937.0U CN202123454937U CN217524573U CN 217524573 U CN217524573 U CN 217524573U CN 202123454937 U CN202123454937 U CN 202123454937U CN 217524573 U CN217524573 U CN 217524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topping
gear
cover body
rotation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49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航
李金洲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49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4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4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4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盖设于煲体上,盖体与煲体止转配合;旋转座,绕其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内;搅拌结构,绕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旋转座上;驱动杆,连接于盖体的下方;其中,搅拌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齿轮,驱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旋转座转动时,第二齿轮驱动第一齿轮转动以带动搅拌结构绕水平方向转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后的食物口感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具有自动炒菜功能的烹饪器具内一般会设置搅拌结构,搅拌结构能够通过转动带动烹饪器具内的食物转动,提升食物受热的均匀性,进而提升食物的口感。
但相关技术中的搅拌结构对食物的搅拌效果不好,导致烹饪后的食物受热不均匀,进而导致食物的口感不均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烹饪后的食物口感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盖体,盖设于煲体上,盖体与煲体止转配合;旋转座,绕其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内;搅拌结构,设置于旋转座上且与旋转座同步转动,搅拌结构具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旋转座上,第一转轴上具有搅拌叶片,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齿轮;驱动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盖体和旋转座之间,并与盖体止转配合,驱动杆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搅拌结构设置在旋转座上,当旋转座转动时,搅拌结构能够跟随旋转座在煲体的周向方向转动(搅拌结构能够公转),使得搅拌叶片能够推动食物在煲体的周向方向上移动。同时,由于盖体与煲体止转配合,驱动杆又与盖体止转配合,因此驱动杆底部的第二齿轮相当于定齿轮,第二齿轮能够将旋转座的转矩传递给第一齿轮,使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绕水平方向转动(搅拌结构能够自转),实现对食物的翻炒。搅拌结构通过自转的方式实现对食物的翻转,配合搅拌结构的公转,实现了对煲体周向方向上各处的食物进行翻转,从而实现了对食物的充分翻炒,使得食物能够受热均匀,提升了食物口感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驱动杆可拆卸地连接于盖体的下方。上述结构使得搅拌结构可以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使得烹饪器具能够针对不同的食材调整工作模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齿轮为第一锥齿轮,第二齿轮为第二锥齿轮。上述结构中,第二锥齿轮为定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能够实现搅拌结构在公转的同时也能够自转,从而提升了对食物的翻炒效果。
进一步地搅拌叶片设置于第一锥齿轮上,或者,搅拌叶片设置于第一转轴上。上述结构中,旋转座转动时,第一锥齿轮驱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搅拌叶片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食物的翻炒。
进一步地,驱动杆的底部与旋转座的顶部插接配合,驱动杆的顶部与盖体插接配合。上述结构能够实现驱动杆的快速拆装,从而方便用户安装或者拆卸驱动杆,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旋转座的顶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驱动杆的底端设置有插孔,第二转轴伸入插孔内并能在插孔内转动。上述结构既能够实现旋转座与驱动杆的转动配合,同时能够使得旋转座与驱动杆连接方便,便于用户安装或者拆卸驱动杆。
进一步地,驱动杆还包括设置在插孔内的含油轴承,第二转轴插入至含油轴承的内孔内。上述结构中,含油轴承为多孔结构,内涵润滑油,第二转轴插入至含油轴承的内孔内能够使得第二转轴的转动更加顺畅,从而能够提升旋转座转动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驱动杆包括杆本体和设置于杆本体上的第一止转部,盖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第一止转结构具有止转槽,第一止转部伸入至止转槽内,并与止转槽的槽侧壁止转配合。上述结构简单,能够实现驱动杆与盖体的止转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止转结构包括顶壁和由顶壁的边沿向下延伸的侧壁,顶壁和侧壁围成止转槽,顶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盖体的上方设置有把手,盖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把手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以及第三连接孔以连接第一止转结构、盖体以及把手。上述结构中,当驱动杆具有转动的趋势时,侧壁能够对驱动杆的止转部形成止挡,从而实现驱动杆与盖体的止转配合。另外,第一止转结构、盖体以及把手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盖体上设置有排气管组件,排气管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限压阀,第一止转结构设置于排气管组件的底部,第一止转结构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止转槽,止转部伸入至止转槽内,并与止转槽的槽侧壁止转配合。上述结构给出了驱动杆安装在压力盖内时的设置方式,实现了驱动杆与压力盖的止转配合。
进一步地,煲体上设置有止转缺口,盖体的边沿处设置有伸入至止转缺口内的止转结构。上述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盖体与煲体的止转配合。
进一步地,盖体的边沿处设置有柔性包边,第二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柔性包边上的卡块,卡块伸入止转缺口内。上述结构中,柔性包边能够对盖体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盖体损坏的概率。第二止转结构与柔性包边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卡块具有弹性,卡块底部设置有钩部,煲体包括内锅,内锅上设置有锅牙,钩部位于锅牙的下方。上述结构中,第二止转结构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质制成,安装盖体时,卡块能够向外扩张后向内收紧,卡在锅牙上,方便盖体与内锅的卡接配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烹饪器具的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5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的烹饪器具的第一止转结构和驱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11、外壳;12、内锅;122、止转缺口;123、锅牙;20、盖体;211、第二连接孔;22、把手;221、第三连接孔;23、柔性包边;30、旋转座;31、第二转轴;40、搅拌结构;41、第一转轴;42、搅拌叶片;50、驱动杆;51、插孔;52、含油轴承;53、杆本体;54、止转部;60、第一齿轮;70、第二齿轮;80、第一止转结构;81、顶壁;811、第一连接孔;82、侧壁;83、止转槽;84、底板;85、围板;90、排气管组件;100、限压阀;110、第二止转结构;1101、卡块;1102、钩部;12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盖体20、旋转座30、搅拌结构40、驱动杆50。其中,盖体20盖设于煲体10上,盖体20与煲体10止转配合;旋转座30,绕其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煲体10内;搅拌结构40,设置于旋转座30上且与旋转座30同步转动,搅拌结构40具有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旋转座30上,第一转轴41上具有搅拌叶片42,第一转轴41上套设有第一齿轮60;驱动杆5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盖体20和旋转座30之间,并与盖体20止转配合,驱动杆50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70,第二齿轮70与第一齿轮60啮合。
上述的“沿水平方向”并不局限于沿水平方向自身,也可以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的夹角的方向,比如与水平方向之间成小于30°的夹角的方向均可以为水平方向。上述的“沿竖直方向”并不局限于沿竖直方向自身,也可以是与竖直方向成一定的夹角的方向,比如与竖直方向之间成小于30°的夹角的方向均可以为竖直方向。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搅拌结构40设置在旋转座30上,当旋转座30转动时,搅拌结构40能够跟随旋转座30在煲体的周向方向转动(搅拌结构40能够公转),使得搅拌叶片42能够推动食物在煲体10的周向方向上移动。同时,由于盖体20与煲体止转配合,驱动杆50又与盖体20止转配合,因此驱动杆50底部的第二齿轮70相当于定齿轮,第二齿轮70能够将旋转座30的转矩传递给第一齿轮60,使第一齿轮6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1绕水平方向转动(搅拌结构40能够自转),实现对食物的翻炒。搅拌结构40通过自转的方式实现对食物的翻转,配合搅拌结构40的公转,实现了对煲体10周向方向上各处的食物进行翻转,从而实现了对食物的充分翻炒,使得食物能够受热均匀,提升了食物口感的均匀性。
另外,上述结构便于用户对搅拌结构40、第一齿轮60、第二齿轮70等结构进行清洁,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盖体20与煲体10止转配合”指的是,盖体20和煲体10均固定不动,并且盖体20和煲体10也不能相对转动。上述的“驱动杆50的顶部与盖体20止转配合”指的是驱动杆50和盖体20均固定不动,并且驱动杆50和盖体20也不能相对转动。
具体地,如图1、图2、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齿轮60为第一锥齿轮,第二齿轮70为第二锥齿轮。上述结构中,第二锥齿轮为定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能够实现搅拌结构40在公转的同时也能够自转,从而提升了对食物的翻炒效果。
如图1至图3、图5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杆50可拆卸地连接于盖体20的下方。上述结构使得搅拌结构40可以具有两种工作模式,使得烹饪器具能够针对不同的食材调整工作模式,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当驱动杆50安装在盖体20上时,搅拌结构40跟随旋转座30实现公转的同时通过驱动杆50上的第二齿轮70的驱动实现自转(第一种工作模式)。当驱动杆50从盖体20上拆卸下来时,搅拌结构40仅能够跟随旋转座30实现公转(第二种工作模式)。当用户需要翻炒体积较小的食物(青菜、米饭、面条)时,可将驱动杆50安装在盖体20上,通过搅拌结构40的公转和自转来提升对食物的翻炒效果。当用户需要翻炒体积较大的食物(排骨等)或者炖煮食物时,仅通过搅拌结构40公转推动食物也可使食物受热均匀,此时可将驱动杆50从盖体20上拆卸下来,提升搅拌结构4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搅拌结构40包括第一转轴41和搅拌叶片42,第一转轴4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旋转座30上,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转轴41上,搅拌叶片42设置于第一转轴41上。上述结构中,旋转座30转动时,第二锥齿轮将旋转座30的转矩传递给第一锥齿轮,使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1转动,第一转轴41转动带动搅拌叶片42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食物的翻炒。另外,搅拌叶片42能够使得搅拌结构40与食物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对食物起到更好的翻炒效果。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杆50的底部与旋转座30的顶部插接配合,驱动杆50的顶部与盖体20插接配合。上述结构能够便于驱动杆50的定位安装,使得驱动杆50能够快速地安装到旋转座30上,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旋转座30的顶部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31,驱动杆50的底端设置有插孔51,第二转轴31伸入插孔51内并能在插孔51内转动。上述结构既能够实现旋转座30与驱动杆50的转动配合,同时能够使得旋转座30与驱动杆50连接方便,便于用户安装或者拆卸驱动杆50。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杆50还包括设置在插孔51内的含油轴承52,第二转轴31插入至含油轴承52的内孔内。上述结构中,含油轴承52为多孔结构,内涵润滑油,第二转轴31插入至含油轴承52的内孔内能够使得第二转轴31的转动更加顺畅,从而能够提升旋转座30转动的顺畅性。
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驱动杆50包括杆本体53和设置于杆本体53上的止转部54,盖体2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80,第一止转结构80具有止转槽83,止转部54伸入至止转槽83内,并与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转配合。上述结构中,驱动杆50上的止转部54能够伸入到第一止转结构80上的止转槽83内,止转槽83的槽侧壁与盖体20的止转配合。具体地,盖体20与煲体10止转配合,因此设置在盖体20上的第一止转结构80相当于固定件,当驱动杆50具有转动的趋势时,止转槽83的槽壁能够对驱动杆50的止转部54形成止挡,从而使驱动杆50与盖体20止转配合,驱动杆50上的第二齿轮70相当于定齿轮,当旋转座30转动时,第二锥齿轮将旋转座30的转矩传递给第一锥齿轮,使第一锥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41绕水平方向转动,实现搅拌结构40的自转。
具体地,如图3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止转槽83为长槽,止转部54为设置在驱动杆50顶部的止转板,止转板为与长槽的形状配合设置的条形板,止转板的边沿凸出于驱动杆50的侧壁,并伸入到止转槽83内,止转板与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挡配合,从而实现了对驱动杆50的止转。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第一止转结构80包括顶壁81和由顶壁81的边沿向下延伸的侧壁82,顶壁81和侧壁82围成止转槽83,顶壁8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11,盖体20的上方设置有把手22,盖体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1,把手2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1,紧固件120穿过第一连接孔811、第二连接孔211以及第三连接孔221以连接第一止转结构80、盖体20以及把手22。上述结构中,当驱动杆50具有转动的趋势时,侧壁82能够对驱动杆50的止转部54形成止挡,从而实现驱动杆50与盖体20的止转配合。另外,第一止转结构80、盖体20以及把手2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凑,装配方便。
如图1以及图4至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煲体10上设置有止转缺口122,盖体20的边沿处设置有伸入至止转缺口122内的第二止转结构110。上述结构中,止转缺口122具有在煲体10的周向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口壁,当盖体20具有转动的趋势时,止转缺口122的侧口壁会对第二止转结构110进行止挡,从而实现盖体20与煲体10的止转配合。
如图3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体20的边沿处设置有柔性包边23,第二止转结构110包括设置于柔性包边23上的卡块1101,卡块1101伸入止转缺口122内。上述结构中,柔性包边23能够对盖体20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盖体20损坏的概率。第二止转结构110为柔性材质,与柔性包边23一体成型,便于加工。
如图3和图7所示,在实施例一中,卡块1101具有弹性,卡块1101底部设置有钩部1102,煲体10包括内锅12,内锅12上设置有锅牙123,钩部1102位于锅牙123的下方。上述结构中,第二止转结构110由具有弹性的柔性材质制成,安装盖体20时,卡块1101能够向外扩张后向内收紧,卡在锅牙123上,方便盖体20与内锅12的卡接配合。
如图8至图10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盖体为压力盖,实施例二给出了驱动杆50安装在压力盖内时的设置方式。具体地,在实施例二中,盖体20上设置有排气管组件90,排气管组件90的顶部设置有限压阀100,第一止转结构80设置于排气组件的底部,第一止转结构8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止转槽83,止转部54伸入至止转槽83内,并与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转配合。上述结构中,第一止转结构80直接设置在排气管组件90的底部,驱动杆50上的止转部54能够伸入止转槽83内,当驱动杆50具有转动的趋势时,止转槽83的槽侧壁能够对止转部54形成止挡,从而实现驱动杆50与盖体20的止转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中,第一止转结构80包括底板84和设置在底板84周向方向的围板85,止转槽83为设置在围板85底部并贯穿围板85的通槽,止转部54伸入止转槽83内并与底板相当于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转配合。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搅拌叶片42设置于第一锥齿轮上。第一锥齿轮上转动直接带动搅拌叶片42自转,实现了对食物的翻炒。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二中,盖体20是压力盖,当烹饪时压力盖盖在煲体10上时(锅牙和盖牙不锁合),由于压力盖自身的重力较大,如果使压力盖相对于煲体10转动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摩擦力和压力盖的重力正相关),因此即使不在压力盖上设置第二止转结构,旋转座产生的转矩也不足以带动压力盖转动。另外,当烹饪时压力盖上的盖牙与内锅上的锅牙处于锁合状态时,要想使压力盖转动还需克服锅牙和盖牙之间的摩擦力,压力盖更难以相对于煲体转动。最后,当烹饪时压力盖上的盖牙与内锅上的锅牙处于锁合状态时,烹饪时还可能会导致压力盖上的止开杆上浮,一旦止开杆上浮,压力盖最多只能转动预定角度(30°左右),即使旋转座产生的转矩能够带动压力盖转动,压力盖转动预定角度后也会停止转动,不会影响后续搅拌结构的工作。因此当盖体20为压力盖时,压力盖依靠自身的结构即可实现与煲体10的止转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座30的转速与第一转轴41的转速之比可以为1:1、1:1.5、1:2、1:2.5、1:3。或者,1:1至1:3之间的其它任一比值。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座30的转速与第一转轴41的转速之比优选为1:3。将旋转座30的转速与第一转轴41的转速之比设置在上述范围,一方面搅拌叶片42不会因自转速度过高而影响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搅拌叶片42的自转速度能够满足在简化搅拌叶片42的数量的同时提升翻炒效果。旋转座30的转速与第一转轴41的转速之比为1:1的情况下,搅拌叶片42本身的结构强度更优。旋转座30的转速与第一转轴41的转速之比为1:2的情况下,搅拌叶片42的搅拌效果更优。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炒菜机。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压力锅、烘烤锅、多功能锅等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
盖体(20),盖设于所述煲体(10)上,所述盖体(20)与所述煲体(10)止转配合;
旋转座(30),绕其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煲体(10)内;
搅拌结构(40),设置于所述旋转座(30)上且与所述旋转座(30)同步转动,所述搅拌结构(40)具有第一转轴(41),所述第一转轴(41)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旋转座(30)上,所述第一转轴(41)上具有搅拌叶片(42),所述第一转轴(41)上套设有第一齿轮(60);
驱动杆(50),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盖体(20)和所述旋转座(30)之间,并与所述盖体(20)止转配合,所述驱动杆(50)的底部固定有第二齿轮(70),所述第二齿轮(70)与所述第一齿轮(60)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0)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盖体(2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60)为第一锥齿轮,第二齿轮(70)为第二锥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叶片(42)设置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上,或者,所述搅拌叶片(42)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0)的底部与所述旋转座(30)的顶部插接配合,所述驱动杆(50)的顶部与所述盖体(20)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30)的顶部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转轴(31),所述驱动杆(50)的底端设置有插孔(51),所述第二转轴(31)伸入所述插孔(51)内并能在所述插孔(51)内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孔(51)内的含油轴承(52),所述第二转轴(31)插入至所述含油轴承(52)的内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50)包括杆本体(53)和设置于所述杆本体(53)上的止转部(54),所述盖体(2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80),所述第一止转结构(80)具有止转槽(83),所述止转部(54)伸入至所述止转槽(83)内,并与所述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转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80)包括顶壁(81)和由所述顶壁(81)的边沿向下延伸的侧壁(82),所述顶壁(81)和所述侧壁(82)围成所述止转槽(83),所述顶壁(8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811),所述盖体(20)的上方设置有把手(22),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1),所述把手(22)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221),紧固件(120)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811)、所述第二连接孔(2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孔(221)以连接所述第一止转结构(80)、盖体(20)以及把手(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上设置有排气管组件(90),所述排气管组件(90)的顶部设置有限压阀(100),所述第一止转结构(80)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组件(90)的底部,所述第一止转结构(80)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止转槽(83),所述止转部(54)伸入至所述止转槽(83)内,并与所述止转槽(83)的槽侧壁止转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上设置有止转缺口(122),所述盖体(20)的边沿处设置有伸入至所述止转缺口(122)内的第二止转结构(1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的边沿处设置有柔性包边(23),所述第二止转结构(110)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包边(23)上的卡块(1101),所述卡块(1101)伸入所述止转缺口(122)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101)具有弹性,所述卡块(1101)底部设置有钩部(1102),所述煲体(10)包括内锅(12),所述内锅(12)上设置有锅牙(123),所述钩部(1102)位于所述锅牙(123)的下方。
CN202123454937.0U 2021-12-31 2021-12-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524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937.0U CN2175245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4937.0U CN2175245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4573U true CN217524573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4937.0U Active CN217524573U (zh) 2021-12-31 2021-12-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4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1319B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锅功能的压力锅
CN209863355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锅
CN111050608A (zh) 具备搅拌功能的烹饪锅盖
CN204427667U (zh) 一种自动炒锅
CN201628268U (zh) 一种多功能炒炉
US6708603B1 (en) Frying pot
CN217524573U (zh) 烹饪器具
KR102020609B1 (ko) 교반장치를 포함한 조리용기
JP2008110188A (ja) 卓上型回転式自動調理釜
CN114343434B (zh) 烹饪设备及锅铲组件
CN216822949U (zh) 一种带翻炒功能的电烤箱
CN211270218U (zh) 空气炸炒锅
EP2327342A1 (en) Low-oil fryer and heating cover thereof
CN21012457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130651U (zh) 烹饪器具
CN210124572U (zh) 一种旋转烹饪器具
CN212089218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089163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23111U (zh) 搅拌装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438U (zh) 烹饪器具
CN212089223U (zh)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128045U (zh) 烹饪锅具
CN215226954U (zh) 烹饪器具
CN21765922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炒菜机
CN217066149U (zh) 搅拌座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