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30651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130651U CN211130651U CN201922016998.5U CN201922016998U CN211130651U CN 211130651 U CN211130651 U CN 211130651U CN 201922016998 U CN201922016998 U CN 201922016998U CN 211130651 U CN211130651 U CN 211130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erial containing
- piece
- cooking
- swing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烹饪腔;物料盛放件,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烹饪腔中,且物料盛放件设有连接部和连通烹饪腔的通水孔;其中,连接部被配置为适于与主体转动配合且旋转轴线与物料盛放件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以带动物料盛放件转动或摆动,且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以使通水孔适于相对烹饪腔升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利用物料盛放件自身的旋转或摆动来实现米水分离,相较于物料盛放件升降的方式,可以减小物料盛放件的运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纵向高度,进而降低产品重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制备低糖饭或沥米饭的烹饪器具,大都是通过升降装置带动蒸笼升降实现大米与米汤的分离。蒸笼升降方式需要为升降装置及蒸笼提供升降所需的空间,导致产品体积大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烹饪腔;物料盛放件,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烹饪腔中,且物料盛放件设有连接部和连通烹饪腔的通水孔;其中,连接部被配置为适于与主体转动配合以带动物料盛放件转动或摆动,且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以使通水孔适于相对烹饪腔升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利用物料盛放件自身的旋转或摆动来实现米水分离,相较于物料盛放件升降的方式,可以减小物料盛放件的运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纵向高度,进而降低产品重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烹饪器具包括主体和物料盛放件,主体内设有烹饪腔,还设有发热组件、控制装置等结构,以保证实现烹饪器具的烹饪功能。物料盛放件可以放置在烹饪腔中进行低糖饭的烹饪,也可以取出以使烹饪器具能够烹饪其他种类的饭食。且物料盛放件设有连通烹饪腔的通水孔,保证了物料盛放件内的米汤可以从物料盛放件中流出,从而实现米水分离,也保证了后期蒸煮过程中,蒸汽可以通过通水孔及物料盛放件上方的空间进入物料盛放件,从而作用于物料盛放件上的大米等食材。物料盛放件还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能够与主体转动配合,使物料盛放件能够在烹饪腔内旋转或者摆动,且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即: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既不平行也不重合,这样可以改变物料盛放件上各部位的高度,实现通水孔位置高度的变化,从而实现不同的烹饪方式。具体地,在物料盛放件转动或摆动的过程中,物料盛放件上的通水孔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表现为相对烹饪腔升降,使得通水孔可以低于烹饪腔内液面的位置,也可以高于烹饪腔内的液面的位置。当通水孔低于液面时,则烹饪腔内的液体可以进入物料盛放件,保证物料盛放件内的大米等物料可以充分吸水从而释放出淀粉和糖分等物质产生米汤;当通水孔高于液面时,物料盛放件内的米汤可以通过通水孔排出,实现米水分离,从而实现低糖饭的烹饪。本方案中,物料盛放件只需旋转或摆动到通水孔高于烹饪腔的液面,即可实现米水分离,而无需物料盛放件整体升降,因而运动幅度相对较小,所需活动空间也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物料盛放件可以是具有底壁和侧壁的蒸笼,则物料盛放件本身可以形成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盛放腔;物料盛放件也可以是只有底壁的蒸格或者篦子,则物料盛放件放置在容纳腔内后,可以与容纳腔的局部侧壁围设出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盛放腔。或者,物料盛放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通水孔并能用于盛放大米等物料的器件,如横向放置的滚筒状并可以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设在主体中,用于连接连接部并驱动物料盛放件相对主体转动或摆动。
通过设置驱动装置来驱动物料盛放件转动或摆动,可以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连接部与驱动装置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与驱动装置通过磁力吸合连接。
连接部与驱动装置通过磁力吸合连接,可以避免物料盛放件与驱动装置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将驱动装置完全置于烹饪腔外,既有利于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等物质对驱动装置造成影响,又可以防止驱动装置污染到烹饪腔内的食物,同时还便于产品的清洗,也便于物料盛放件脱离主体。具体地,连接部与驱动装置中的一个设有永磁体或电磁体,另一个设有永磁体或电磁体或导磁件,利用二者磁场相互吸引实现磁力吸合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或磁力驱动件。
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电机,电机可以为直线电机,也可以为旋转电机,能够提供可靠稳定的动力,从而带动物料盛放件可靠稳定地旋转或摆动。
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磁力驱动件,这可以实现驱动装置与连接部或者传动机构的非接触式连接,对驱动装置起到隔离和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驱动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省去传动机构,直接利用磁力驱动件与连接部的磁力吸合连接,来驱动物料盛放件旋转或摆动,进一步简化产品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者,驱动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将驱动装置的数量设计为一个,既减少了产品的部件数量,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产品的体积。
将驱动装置的数量设计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多个驱动装置与物料盛放件的多个对应的连接部相连,实现对物料盛放件的多部位驱动,这有利于提高对物料盛放件施加的动力,进而提高物料盛放件的旋转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个驱动装置与一个物料盛放件的连接部进行对应,这样物料盛放件可以相对随意地放入烹饪腔中,而无需按照某个确定的位置放置,因而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为凸台,烹饪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支撑台阶。
连接部采用凸台的形式,凸台向靠近烹饪腔的内侧壁的方向凸出,烹饪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台阶,支撑台阶向靠近物料盛放件的方向凸出,则凸台支撑在支撑台阶上,物料盛放件即可得到主体的可靠支撑,提高物料盛放件的稳定性;同时,凸台与支撑台阶的配合,可以将物料盛放件的侧壁与烹饪腔的内侧壁分隔开来,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与烹饪腔的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物料盛放件的旋转阻力,降低物料盛放件的旋转难度,既有利于降低对驱动装置的动力要求,又可以对物料盛放件及内锅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通水孔设在物料盛放件的底部。
将通水孔设在物料盛放件的底部,则物料盛放件的底部小幅升降即可实现通水孔的升降,因而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的旋转幅度,从而进一步减小物料盛放件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进一步减小产品的体积,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此外,这样设置也使得通水孔高于液面时,依然处于物料盛放件相对较低的位置,便于物料盛放件内的液体快速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包括底壁和侧壁,通水孔设在侧壁的底部,连接部设在侧壁的中部。
物料盛放件包括底壁和侧壁,使物料盛放件围设出具有一定高度的容纳空间,可以有效防止物料盛放件旋转过程中物料盛放件内的物料翻出。将通水孔设在侧壁的底部,将连接部设在侧壁的中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物料盛放件处于汽蒸位置时通水孔的高度,因而有利于物料盛放件内的液体快速排出,另一方面使得物料盛放件顶部和底部的运动幅度大致相等,且均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物料盛放件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5°至90°的范围内。
由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一般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物料盛放腔一般开口朝上,因而将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限定在85°至90°的范围内,使得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接近水平方向或者为水平方向,这样便于防止在物料盛放件旋转过程或摆动过程中物料向外翻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
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则烹饪器具放置在水平台面的情况下,物料盛放件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转或摆动,这样物料盛放件的运动空间较为规整,物料盛放件以及内锅上下方向上的结构可以设计为规整的结构,比如可以依然采用沿竖直方向或基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只需在物料盛放件以及内锅的横向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保证物料盛放件可以旋转或者摆动即可,因而这样设计有利于简化物料盛放件和内锅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物料盛放件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转或摆动,有利于提高物料盛放件在旋转过程或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腔的侧壁面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物料盛放件的运动幅度。
在烹饪腔的侧壁面上设置限位结构,来限制物料盛放件的运动幅度,可以防止物料盛放件旋转过度或者摆动过度导致物料盛放件内的大米等物料从物料盛放件内翻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蒸锅或电煮锅等。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第一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第二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物料盛放件,11连接部,12通水孔,13旋转轴线,2驱动装置,3内锅,31液面,32支撑台阶,4上盖,5煲体;
其中,图1和图2中的弧线箭头示意物料盛放件的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主体和物料盛放件1。
具体地,主体内设有烹饪腔。物料盛放件1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烹饪腔中,且物料盛放件1设有连接部11和连通烹饪腔的通水孔12,如图1和图2所示。
其中,连接部11被配置为适于与主体转动配合,以带动物料盛放件1转动或摆动,且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以使通水孔12适于相对烹饪腔升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利用物料盛放件1自身的旋转或摆动来实现米水分离。相较于物料盛放件1升降的方式,可以减小物料盛放件1的运动空间,从而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纵向高度,进而降低产品重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烹饪器具包括主体和物料盛放件1,主体内设有烹饪腔,还设有发热组件、控制装置等结构,以保证实现烹饪器具的烹饪功能。物料盛放件1可以放置在烹饪腔中进行低糖饭的烹饪,也可以取出以使烹饪器具能够烹饪其他种类的饭食。物料盛放件1设有连通烹饪腔的通水孔12,保证了物料盛放件1内的米汤可以从物料盛放件1中流出,从而实现米水分离;也保证了后期蒸煮过程中,蒸汽可以通过通水孔12及物料盛放件1上方的空间进入物料盛放件1,从而作用于物料盛放件1上的大米等食材。
物料盛放件1还设有连接部11,连接部11能够与主体转动配合,使物料盛放件1能够在烹饪腔内旋转或者摆动,且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13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也就是说,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13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既不平行也不重合,这样可以改变物料盛放件1上各部位的高度,实现通水孔12位置高度的变化,从而实现不同的烹饪方式。
具体地,在物料盛放件1转动或者摆动的过程中,物料盛放件1上的通水孔12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表现为相对烹饪腔升降,使得通水孔12可以低于烹饪腔内液面31的位置,也可以高于烹饪腔内的液面31的位置。
当通水孔12低于液面31时,则烹饪腔内的液体可以进入物料盛放件1,保证物料盛放件1内的大米等物料可以充分吸水从而释放出淀粉和糖分等物质产生米汤。
当通水孔12高于液面31时,物料盛放件1内的米汤可以通过通水孔12排出,实现米水分离,从而实现低糖饭的烹饪。
本方案中,物料盛放件1只需旋转或摆动到通水孔12高于烹饪腔的液面31,即可实现米水分离,而无需物料盛放件1整体升降,因而运动幅度相对较小,所需活动空间也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物料盛放件可以是具有底壁和侧壁的蒸笼,则物料盛放件本身可以形成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盛放腔;物料盛放件也可以是只有底壁的蒸格或者篦子,则物料盛放件放置在容纳腔内后,可以与容纳腔的局部侧壁围设出用于盛放物料的物料盛放腔。或者,物料盛放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通水孔并能用于盛放大米等物料的器件,如横向放置的滚筒状并可以绕其中心轴线旋转。
至于物料盛放件1的具体形状以及通水孔12的具体数量,则不受限制,只要能够用于盛放大米等食材、能够实现沥水功能、能够在烹饪腔旋转或摆动即可。
具体地,物料盛放件1可以在烹饪腔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比如物料盛放件1呈圆筒形,且设有盖子,在烹饪腔外装上物料后将盖子盖上,再将物料盛放件1横向放置在烹饪腔内,物料盛放件1侧周壁设有通水孔12,且绕其中心轴线旋转,则在通水孔12旋转至底部时,可以实现米水混合,在通水孔12旋转至顶部时,可以实现米水分离,如此循环即可实现液体对大米等物料的反复冲刷。或者,物料盛放件1也可以在烹饪腔内做不完整的圆周运动,也就是摆动,且摆动幅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驱动装置2,设在主体中,用于连接连接部11并驱动物料盛放件1相对主体旋转或摆动。
通过设置驱动装置2来驱动物料盛放件1旋转或摆动,可以提高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连接部11与驱动装置2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
当然,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旋转物料盛放件1。比如:在烹饪腔的内壁面上设置两个支撑结构,两个支撑结构分别用于支撑水煮位置和汽蒸位置的物料盛放件1。
具体地,连接部11与驱动装置2通过磁力吸合连接。
连接部11与驱动装置2通过磁力吸合连接,可以避免物料盛放件1与驱动装置2直接接触,这样可以将驱动装置2完全置于烹饪腔外,既有利于防止烹饪腔内的蒸汽等物质对驱动装置2造成影响,又可以防止驱动装置2污染到烹饪腔内的食物,同时还便于产品的清洗,便于物料盛放件1脱离主体。具体地,连接部11与驱动装置2中的一个设有永磁体或电磁体,另一个设有永磁体或电磁体或导磁件,利用二者磁场相互吸引实现磁力吸合连接。
其中,驱动装置2包括磁力驱动件。
驱动装置2也可以是磁力驱动件,这可以实现驱动装置2与连接部11或者传动机构的非接触式连接,对驱动装置2起到隔离和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驱动装置2的使用可靠性。
同时,也有利于省去传动机构,直接利用磁力驱动件与连接部11的磁力吸合连接,来驱动物料盛放件1旋转或摆动,进一步简化产品结构。
比如:磁力驱动件为可旋转的磁力线圈,连接部11为不锈钢等磁性材料。或者磁力驱动件包括主动磁体,连接部11内置有从动磁体,主动磁体旋转时带动从动磁体旋转,从而实现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或摆动。其中,主动磁体和从动磁体,可以是永磁体、电磁体等。
具体地,驱动装置2的数量为一个,如图1和图2所示。
将驱动装置2的数量设计为一个,既减少了产品的部件数量,又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产品的体积。
进一步地,连接部11为凸台,烹饪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支撑台阶32,如图1和图2所示。
连接部11采用凸台的形式,凸台向靠近烹饪腔的内侧壁的方向凸出,烹饪腔的内侧壁上设有支撑台阶32,支撑台阶32向靠近物料盛放件1的方向凸出,则凸台支撑在支撑台阶32上,物料盛放件1即可得到主体的可靠支撑,提高物料盛放件1的稳定性。
同时,凸台与支撑台阶32的配合,可以将物料盛放件1的侧壁与烹饪腔的内侧壁分隔开来,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1与烹饪腔的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阻力或摆动阻力,降低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难度或摆动难度,既有利于降低对驱动装置2的动力要求,又可以对物料盛放件1及内锅3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地,通水孔12设在物料盛放件1的底部,如图1和图2所示。
将通水孔12设在物料盛放件1的底部,则物料盛放件1的底部小幅升降即可实现通水孔12的升降,因而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幅度,从而进一步减小物料盛放件1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进一步减小产品的体积,进一步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这样设置也使得通水孔12高于液面31时,依然处于物料盛放件1相对较低的位置,便于物料盛放件1内的液体快速排出。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包括底壁和侧壁,通水孔12设在侧壁的底部,连接部11设在侧壁的中部,如图1和图2所示。
物料盛放件1包括底壁和侧壁,使物料盛放件1围设出具有一定高度的容纳空间,可以有效防止物料盛放件1旋转过程中物料盛放件1内的物料翻出。将通水孔12设在侧壁的底部,将连接部11设在侧壁的中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物料盛放件1处于汽蒸位置时通水孔12的高度,因而有利于物料盛放件1内的液体快速排出,另一方面使得物料盛放件1顶部和底部的运动幅度大致相等,且均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物料盛放件1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纵向高度,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5°至90°的范围内。
由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一般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物料盛放腔一般开口朝上,因而将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限定在85°至90°的范围内,使得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接近水平方向或者为水平方向,这样便于防止在物料盛放件1旋转过程或摆动过程中物料向外翻出。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13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如图1和图2所示。
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13与烹饪腔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则烹饪器具放置在水平台面的情况下,物料盛放件1绕水平方向的旋转轴线13旋转,这样物料盛放件1的运动空间较为规整,物料盛放件1以及内锅3上下方向上的结构可以设计为规整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比如可以依然采用沿竖直方向或基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侧壁,只需在物料盛放件1以及内锅3的横向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如图3所示,保证物料盛放件1可以旋转或者摆动即可,因而这样设计有利于简化物料盛放件1和内锅3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节约生产成本。
同时,物料盛放件1绕水平方向的轴线旋转或摆动,有利于提高物料盛放件1在旋转过程或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当然,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轴线13也可以倾斜设置。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连接部11与驱动装置2采用其他方式实现连接。
比如直接通过转轴相连;或者通过其他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齿轮传动机构、杠杆机构等,齿轮传动机构可以将驱动装置2的旋转驱动力进行传递,并通过连接轴等方式传递至连接部11,带动连接部11旋转;杠杆机构的一端可以与连接部11相连,另一端与驱动装置2相连,驱动装置2输出直线驱动力或旋转驱动力,带动杠杆机构的另一端旋转,则杠杆机构同步带动连接部11旋转。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
驱动装置2可以包括电机,电机可以为直线电机,也可以为旋转电机,能够提供可靠稳定的动力,从而带动物料盛放件1可靠稳定地旋转或摆动。
实施例四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驱动装置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2沿物料盛放件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将驱动装置2的数量设计为多个,多个驱动装置2沿物料盛放件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多个驱动装置2与物料盛放件1的多个对应的连接部11相连,实现对物料盛放件1的多部位驱动,这有利于提高对物料盛放件1施加的动力,进而提高物料盛放件1的旋转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个驱动装置2与一个物料盛放件1的连接部11进行对应,这样物料盛放件1可以相对随意地放入烹饪腔中,而无需按照某个确定的位置放置,因而有利于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烹饪腔的侧壁面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物料盛放件1的运动幅度。
在烹饪腔的侧壁面上设置限位结构,比如止挡凸台、止挡筋、限位槽等结构,来限制物料盛放件1的运动幅度,可以防止物料盛放件1旋转过度或摆动过度导致物料盛放件1内的大米等物料从物料盛放件1内翻出来,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限位结构,直接通过控制驱动装置2的工作参数来控制物料盛放件1的运动幅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蒸锅或电煮锅等。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现有电饭煲用来做沥米饭或低糖饭时需要能及时地将米同米汤分开,但现有的分开方式大都是通过物料盛放件1升降方式实现的。物料盛放件1升降方式不仅需要电机升降系统以及及升降所需的空间,还需要设置同物料盛放件1的连接脱开系统,同时物料盛放件1本身也要进行很复杂的结构改进,这就导致系统的复杂性高、升降的可靠性差,同时还使物料盛放件1难以清洗、产品体积大、成本高。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5、上盖4、内锅3和物料盛放件1。其物料盛放件1是可转动或摆动的,且物料盛放件1的转动或摆动轴是水平向的,不是竖向的,使得物料盛放件1有两个工作位置,分别为水煮位置和汽蒸位置。物料盛放件1上有通水孔12。水煮位置时,通水孔12低于内锅3的液面31,通水孔12同内锅3的水接触,如图1所示;汽蒸位置时,通水孔12高于内锅3的液面31,通水孔12同内锅3的水不接触,如图2所示。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具有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即驱动装置2),可以是电机、磁驱动等动力部件。物料盛放件1上设置有连接部11,用来同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连接,并让物料盛放件1随动力模块转动或摆动。其中,连接部11可以是凸台、磁吸件等各种方式。
具体地,连接部11为不锈铁等磁性材料,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为可旋转的磁力线圈。
其工作过程:物料盛放件1放入内锅3,其物料盛放件1连接部11对应着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此时物料盛放件1的通水孔12同内锅3的水是接触的,物料盛放件1处于水煮位置,锅内的沸腾水通过通水孔12对物料盛放件1的米进行水煮。当物料盛放件1内米的淀粉、糖分被煮出,通过通水孔12流到内锅3,产生米汤后。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启动工作,产生磁力吸住物料盛放件1连接部11,同时物料盛放件动力模块旋转,带动物料盛放件1转动,让通水孔12脱离内锅3水位液面31,实现物料盛放件1内的米同内锅3的米汤的分离,实现沥米饭或低糖饭的制作。
由于只是通过物料盛放件1的转动及通水孔12的设计,就实现了物料盛放件1内的米同内锅3的米汤的分离,因此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有效解决了现有通过物料盛放件1升降机构实现米同米汤分离方案的结构复杂、升降的可靠性差、物料盛放件1难以清洗、产品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利用物料盛放件自身的旋转或摆动来实现米水分离,相较于物料盛放件升降的方式,可以减小物料盛放件的运动空间,从而有利于减小产品体积,节约生产成本,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纵向高度,进而降低产品重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烹饪腔;
物料盛放件,被配置为适于放置在所述烹饪腔中,且所述物料盛放件设有连接部和连通所述烹饪腔的通水孔;
其中,所述连接部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主体转动配合以带动所述物料盛放件转动或摆动,且所述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所述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以使所述通水孔适于相对所述烹饪腔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在所述主体中,用于连接所述连接部并驱动所述物料盛放件相对所述主体转动或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过磁力吸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或磁力驱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者
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驱动装置沿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为凸台,所述烹饪腔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支撑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水孔设在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通水孔设在所述侧壁的底部,所述连接部设在所述侧壁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所述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在85°至90°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的旋转轴线或摆动轴线与所述烹饪腔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的侧壁面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物料盛放件的运动幅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6998.5U CN211130651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016998.5U CN211130651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130651U true CN211130651U (zh) | 2020-07-31 |
Family
ID=71773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16998.5U Active CN211130651U (zh) | 2019-11-21 | 2019-11-21 | 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130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7733A (zh) * | 2021-03-12 | 2022-09-20 | (株)酷晨 | 烹饪机器 |
-
2019
- 2019-11-21 CN CN201922016998.5U patent/CN2111306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7733A (zh) * | 2021-03-12 | 2022-09-20 | (株)酷晨 | 烹饪机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400060U (zh) | 一种可倾斜多功能电饭煲 | |
CN102670102A (zh) | 一种多功能食物处理器 | |
CN209863355U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锅 | |
CN211130651U (zh) | 烹饪器具 | |
WO2015100709A1 (zh) | 一种下置搅拌式带加热功能的搅拌料理机 | |
CN103494538A (zh) | 一种家用煮蛋拨壳机 | |
CN104887065A (zh) | 一种上下自动搅拌节能高压电饭锅 | |
CN215650652U (zh) | 烹饪器具 | |
EP3030121B1 (en) | Food preparation equipment | |
EP4205611A1 (en) | Overturnable dual-purpose multifunctional air fryer | |
CN210540942U (zh) | 一种蒸笼及烹饪器具 | |
CN210354328U (zh) | 一种双料架旋转煮具及煮料设备 | |
CN209391809U (zh) | 料理装置 | |
CN110946465A (zh) | 一种倾转沥汤式电饭锅 | |
CN212089223U (zh) |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2168729U (zh) | 一种多功能食物调理机 | |
CN212089218U (zh) |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2089163U (zh) | 容器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9331438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9524548U (zh) | 一种集成炒菜灶 | |
CN109998402A (zh) | 料理装置 | |
CN21522685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433675U (zh) | 一种烹饪部件及液体加热容器 | |
CN215686956U (zh) |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7696011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