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841U -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6841U
CN217516841U CN202221862701.2U CN202221862701U CN217516841U CN 217516841 U CN217516841 U CN 217516841U CN 202221862701 U CN202221862701 U CN 202221862701U CN 217516841 U CN217516841 U CN 2175168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hot bending
conveying
feeding
de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627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穆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627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68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6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68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涉及热弯设备技术领域。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两个模具输送单元、两个模具转移单元、两个处理单元及一个上下料单元;模具输送单元分别设置于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模具转移单元、处理单元和上下料单元均设于工作台上;两个处理单元分别设置于上下料单元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模具输送单元对应设置;两个模具转移单元分别与两个处理单元对应设置,模具转移单元位于对应的处理单元与模具输送单元之间。本申提供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维修以及调试方便,且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背景技术
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耐候性佳的优点,能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触控手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3C产品(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中。曲面玻璃在加工时,一般是将玻璃放入对应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中,然后将模具推入热弯炉(热弯机)中进行热压(加热和压模),使模具内的玻璃片材受热软化并成型为所需形状,进而实现曲面玻璃的热压成型。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热弯生产线,通过一套自动上下料系统对接两台热弯炉,该套自动上下料系统包括集成在一个机台上的两个上下料单元,其中,一个上下料单元为一台热弯炉单独进行上下料,两个上下料单元之间的工作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并且在布局上,两个上下料单元分别位于机台的左右两侧,两台热弯炉位于机台的前后两侧,使得机台的四周形成一类似被包围的结构,不方便调试、维修机台中部的各个装置,为后期的维修以及调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两个模具输送单元、两个模具转移单元、两个处理单元及一个上下料单元;
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模具转移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上下料单元均设于所述工作台上;
两个所述处理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料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对应设置;
两个所述模具转移单元分别与两个处理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模具转移单元位于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均包括输送带机构、出模机构及进模机构;
所述输送带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工作台之间,所述输送带机构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一输送部指向所述第二输送部;
所述出模机构设于所述输送带机构的邻近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一端,所述进模机构设于所述输送带机构的邻近所述第二输送部的一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模机构包括第一滑道、第一推送组件及第二推送组件;
所述第一滑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背向所述第二输送部的一侧;
所述第一推送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推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模机构包括第二滑道、第三推送组件及第四推送组件;
所述第二滑道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背向所述第一输送部的一侧;
所述第三推送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推送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下料单元上设有取料执行机构,所述取料执行机构包括取料座、两个取料驱动件及两个取料板;
所述两个取料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取料座,所述两个取料板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取料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两个取料板上均设有取料吸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下模固定机构及第一脱模机构,所述下模固定机构和所述第一脱模机构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
所述模具转移单元包括上模固定机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脱模机构包括第一脱模驱动件、脱模臂架及吸附组件;
所述第一脱模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所述脱模臂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脱模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脱模臂架。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脱模机构,所述第二脱模机构包括第二脱模驱动件及吹气组件;
所述第二脱模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吹气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脱模驱动件的输出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清洗机构及抽吸机;
所述清洗机构设置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抽吸机连接所述清洗机构。
为达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弯生产线,包括热弯设备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中,所述热弯设备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热弯设备连接一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其中,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将两个模具输送单元、两个模具转移单元、两个处理单元及一个上下料单元均沿工作台的第一方向布置,以使得整个热弯炉上下料装置沿第一方向延伸开,解除现有的包围式结构,同时确保热弯炉上下料装置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且两个模具输送单元分别用于对接两个热弯设备,由此在两个模具输送单元之前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后续的维修以及调试。
另外,只需通过一个上下料单元实现两个处理单元中产品的上料和下料,节省空间,使得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在工作上具有更好的联动性,从而无需配置两个上下料单元分别进行工作,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与热弯设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工作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一种模具输送单元与热弯设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另一种模具输送单元与热弯设备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隐藏模具输送单元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所述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处理单元的第一脱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所述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处理单元的第二脱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6所述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处理单元的清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6所述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上下料单元的取料执行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6所述热弯炉上下料装置中产品清洗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热弯炉上下料装置;20-热弯设备;21-出模口;22-进模口;30-热弯模具;
100-工作台;110-第一工位;120-第二工位;200-模具输送单元;210-输送带机构;211-第一输送部;212-第二输送部;213-传送带;214-升降台;220-出模机构;221-第一滑道;222-第一推送组件;2220-第一堆料驱动件;2221-推料杆;223-第二推送组件;2230-第二堆料驱动件;2231-推料块;230-进模机构;231-第二滑道;232-第三推送组件;233-第四推送组件;300-模具转移单元;310-上模固定机构;400-处理单元;410-下模固定机构;420-第一脱模机构;421-第一脱模驱动件;422-脱模臂架;423-吸附组件;4230-吸附架;4231-第一取料吸盘;430-第二脱模机构;431-脱模支撑座;432-第二脱模驱动件;433-吹气组件;4330-气座;4331-导气板;4332-吹气口;440-清洗机构;441-清洗箱体;4410-第一清洗窗;4411-第二清洗窗;442-清洗刷组件;450-抽吸机;500-上下料单元;510-取料执行机构;511-取料座;512-取料驱动件;513-取料板;514-第二取料吸盘;600-储料仓;610-隔间;700-产品清洗模组;710-清洗盒;720-离子风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应用于热弯生产线。其中,热弯生产线加工的产品可为屏幕或玻璃(下文中统称为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包括工作台100、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两个处理单元400及一个上下料单元500。
工作台100支撑于地面,并定义工作台100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工作台100的宽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垂直于工作台100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并且在本实施例的图示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分别用字母“X”、“Y”、“Z”示意。
进一步的,工作台100沿第一方向设有两个第一工位110,且在两个第一工位110之间设有第二工位120。可以理解的,第一工位110、第二工位120为划分的虚拟区域。
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分别设置于工作台1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每个模具输送单元200用于连接一个热弯设备20,用于将热弯模具30输入或输出到热弯设备20。
两个处理单元400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工位110,并分别与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对应设置。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分别与两个处理单元400对应设置,模具转移单元300设置于对应的处理单元400所处的第一工位110内,且位于对应的处理单元400与模具输送单元200之间。
其中,处理单元400用于开合热弯模具30,模具转移单元300用于在模具输送单元200与处理单元400之间转移热弯模具30。
上下料单元500设置于第二工位120,位于两个处理单元400之间,能够同时对两个处理单元400上热弯模具30中的产品进行上料和下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工作原理如下:
产品下料:热弯设备20对热弯模具30完成热弯加工后,通过对应的模具输送单元200将完成加工的热弯模具30输出。模具转移单元300将模具输送单元200输送的热弯模具30转移到处理单元400,由处理单元400对热弯模具30进行开模。开模后的热弯模具30会露出成型后的产品。上下料单元500将热弯模具30中成型后的产品取走,以实现下料。
产品上料:上述产品完成下料后,上下料单元500会抓取待加工的产品转移至开模状态的热弯模具30中,再由处理单元400对热弯模具30进行合模。完成合模后,模具转移单元300将该合模后的热弯模具30转移至其中一个模具输送单元200上,由模具输送单元200送入到对应的热弯设备20中进行热弯加工。
本实施例提供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将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两个处理单元400及一个上下料单元500均沿工作台100的第一方向布置,以使整个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沿第一方向延伸开,从而解除现有的包围式结构,同时确保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整体结构紧凑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且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分别用于对接两个热弯设备20,由此在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之前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后续的维修以及调试。
进一步的,只需通过一个上下料单元500实现两个处理单元400中热弯模具30中产品的上料和下料,节省空间,使得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在工作上具有更好的联动性,从而无需配置两个上下料单元500分别进行工作,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还一并提供了一种热弯生产线。热弯生产线包括热弯设备20及上述提供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其中,所述热弯设备20设有两个,每个热弯设备20连接一个模具输送单元200。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上述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均包括输送带机构210、出模机构220及进模机构230。其中,输送带机构2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输送部211及第二输送部212。第二输送部212位于第一输送部211与工作台100之间,且输送带机构210的输送方向由第一输送部211指向第二输送部212。由此,热弯模具30可在输送带机构210上由第一输送部211向第二输送部212输送。
进一步的,出模机构220设于输送带机构210的邻近第一输送部211的一端,进模机构230设于输送带机构210的邻近第二输送部212的一端。热弯设备20具有出模口21及进模口22,出模口21用于将完成热弯加工的热弯模具30从热弯设备20中输出,进模口22用于待加工的热弯模具30进入热弯设备20中。其中,出模机构220与热弯设备20的出模口21连接,用以将出模口21输出的完成加工的热弯模具30转移到输送带机构210上进行输送。进模机构230与热弯设备20的进模口22连接,用以将输送带机构210上待加工的热弯模具30转移到热弯设备20中。
请参阅图1及图3,上述出模机构220包括第一滑道221、第一推送组件222及第二推送组件223。其中,第一滑道221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位于输送带机构210与对应的热弯设备20之间。第一滑道221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与出模口21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输送部211的背向第二输送部212的一侧。
第一推送组件222沿第二方向设置,用于将出模口21输出的热弯模具30沿第一滑道221的一端向另一端推送,即第一推送组件222沿第二方向将出模口21输出的热弯模具30向第一输送部211推送。
第二推送组件223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滑道221靠近第一输送部211的一端,用于将第一滑道221上的热弯模具30经第一输送部211推至输送带机构210上进行输送。
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推送组件222不会直接将热弯模具30推送至输送带机构210上进行输送,而是借助第二推送组件223将热弯模具30最终推至输送带机构210上进行输送。这样做可使得第一滑道221即可作为输送通道,也可实现热弯模具30的缓存,进而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请参阅图1及图3,上述进模机构230包括第二滑道231、第三推送组件232及第四推送组件233。其中,第二滑道231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位于输送带机构210与对应的热弯设备20之间,第二滑道231沿第二方向的一端与进模口22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二输送部212的背向第一输送部211的一侧。
第三推送组件232沿第二方向设置,用于将第二输送部212的热弯模具30沿第二滑道231向靠近进模口22的一端推送,即第三推送组件232沿第二方向将第二输送部212的热弯模具30推向进模口22。
第四推送组件233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位于第二滑道231远离第二输送部212的一端,用于将第二滑道231上的热弯模具30推至进模口22,热弯模具30再由进模口22进入热弯设备20中进行热弯加工。
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推送组件232不会直接将热弯模具30推送至热弯设备20中,而是借助第四推送组件233将热弯模具30最终推至进模口22。这样做可使得第二滑道231即可作为输送通道,也可实现热弯模具30的缓存,进而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请一并参阅图4,进一步的,第一推送组件222及第三推送组件232均包括第一堆料驱动件2220及设置于第一堆料驱动件2220输出端的推料杆2221。其中,第一堆料驱动件2220能够输出沿第二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由此可带动推料杆2221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以进行推送热弯模具30。
请一并参阅图4,进一步的,第二推送组件223及第四推送组件233均包括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及设置于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输出端的推料块2231,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能够输出沿第一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由此可带动推料块2231沿第一方向进行移动,以推送热弯模具30。
可选地,第一堆料驱动件2220或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可选择为直线电机、电动推杆、直线模组、气缸或油缸等。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3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带机构210设有上下两层传送带213,且在第一输送部211还设有升降台214,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设置于升降台214上。在出模口21输送来的热弯模具30无法在上层的传送带213进行缓存时,可通过升降台214带动热弯模具30沿第三方向下降与下层的传送带213对齐,再由升降台214的第二堆料驱动件2230推入下层的传送带213进行缓存,以免热弯模具30在后续开模等工序时堆积。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关于第二工位120对称布置,且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均可输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模具转移单元300的输出端设置有上模固定机构310,上模固定机构310在模具转移单元300的驱动下用于抓取热弯模具30进行转移。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模具转移单元300采用机械手,上模固定机构310为取料爪。
上述处理单元400包括下模固定机构410及第一脱模机构420。其中,下模固定机构410设置于工作台100,下模固定机构410用于夹持固定热弯模具30的下模(图未示),模具转移单元300的上模固定机构310用于夹持固定热弯模具30的上模(图未示),并能驱动上模沿第三方向移动。由此,当模具转移单元300的上模固定机构310夹持上模远离下模时,即可实现热弯模具30的开模;当模具转移单元300的上模固定机构310夹持上模靠近下模时,即可实现热弯模具30的合模。
第一脱模机构420设置于工作台100,用于从开模状态的热弯模具30中取出产品,具体是从热弯模具30的上模中取出产品。
请一并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脱模机构420包括第一脱模驱动件421、脱模臂架422及吸附组件423。其中,第一脱模驱动件421设置于工作台100,第一脱模驱动件421用于输出沿第二方向的往复直线运动。脱模臂架422设置于第一脱模驱动件421的输出端。吸附组件423设置于脱模臂架422,且位于脱模臂架422远离第一脱模驱动件421的一端。
第一脱模驱动件421用于驱动脱模臂架422沿第二方向移动至上模和下模之间,以使吸附组件423吸取热弯模具30中的产品,再配合模具转移单元300的上模固定机构310夹持上模继续向远离下模运动,进而使得产品从上模中脱下。
进一步的,吸附组件423包括吸附架4230及设置于吸附架4230上的多个第一取料吸盘4231。吸附架4230设置于脱模臂架422上,多个第一取料吸盘4231位于吸附架4230朝上的一侧,以便吸取上模中的产品。
请一并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0还包括第二脱模机构430,第二脱模机构430包括脱模支撑座431、第二脱模驱动件432及吹气组件433。其中,第二脱模驱动件432通过脱模支撑座431设置于工作台100上。吹气组件433设置于第二脱模驱动件432的输出端,第二脱模驱动件432用于驱动吹气组件433沿第二方向朝上模移动。吹气组件433用于向上模的型腔面提供气流,以使产品脱离上模的型腔面。脱离后的产品可直接落在下模上,也可被第一脱模机构420中的吸附组件423吸住。
进一步的,吹气组件433包括气座4330及导气板4331,气座4330外机供气设备(图未示)。气座4330内设有导气流道。导气板4331的厚度与产品的厚度适配,不易过大。导气板4331远离气座4330的一侧设有与导气流道连通的多个吹气口4332,进而进入气座4330内的气流会从吹气口4332吹出。
可选地,第一脱模驱动件421或第二脱模驱动件432可选择为直线电机、电动推杆、直线模组、气缸或油缸等。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6及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400还包括清洗机构440及抽吸机450。其中,清洗机构440设置于工作台100,用于清洗热弯模具30。具体是对热弯模具30的上模的型腔面和下模的型腔面进行清洁,防止有杂质残留,影响后续加工的质量。
抽吸机450的吸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清洗机构440,抽吸机450利用吸气原理使清洗机构440中形成负压状态,进而达到收集清洗机构440中清洗产生的杂物的目的,提升清洗效果。
进一步的,清洗机构440包括清洗箱体441及设置于清洗箱体441内的清洗刷组件442。清洗箱体44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清洗窗4410,清洗箱体441靠近下模固定机构410的一侧设有第二清洗窗4411。并且下模固定机构410与清洗箱体441为铰接配合,下模固定机构410与工作台100之间设置有翻转驱动件(图未示),翻转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下模固定机构410,用于驱动下模固定机构410绕铰接处转动。可选地,翻转驱动件可选择为电机。
由此,当对上模进行清洗时,由模具转移单元300的上模固定机构310夹持上模沿第一方向移动至清洗箱体441上方,且使上模的型腔面与第一清洗窗4410对齐,进而清洗刷组件442可对上模的型腔面进行清洗。当对下上模进行清洗时,下模固定机构410在翻转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下模翻转,以使下模的型腔面与第二清洗窗4411对齐,进而清洗刷组件442可对下模的型腔面进行清洗。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上模和下模可同时请进行清洗。
请参阅图6及图10,上下料单元500的输出端设有取料执行机构510,上下料单元500可驱动取料执行机构510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形成的平面内的移动、绕第三方向的转动及沿第三方向的移动。
取料执行机构510包括取料座511、两个取料驱动件512及两个取料板513。两个取料驱动件512均设置于取料座511。两个取料板513分别设置于两个取料驱动件512的输出端,两个取料板513上均设有用于吸取产品的第二取料吸盘514,取料驱动件512用于驱动对应的取料板513摆动,以切换取料板513的位置状态。由此,两个取料板513中一个取料板513可用于产品的上料,一个取料板513可用于产品的下料。并且,在取料驱动件512的驱动下可切换产品的位置状态,例如使产品进行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的切换。
可选地,取料驱动件512为电机或旋转气缸。
请参阅图1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还包括两个储料仓600,其中,工作台100的每个第一工位110均设置一个储料仓600,每个储料仓600内设有两个隔间610,其中一个隔间610用于存放完成热弯加工后的产品,另一个隔间610用于存放待加工的产品。
请参阅图1、图6及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还包括产品清洗模组700,产品清洗模组700设置于第二工位120,产品清洗模组700用于对待加工的产品进行清洗和除静电。
具体的,产品清洗模组700包括清洗盒710及设置于清洗盒710中的两个离子风棒720,两个离子风棒720相对布置。上下料单元500通过取料执行机构510取出储料仓600中的待加工的产品,并伸入两个离子风棒720之间,即可进行清洗和除静电处理。待加工的产品完成清洗和除静电处理后,再由上下料单元500通过取料执行机构510转移至下模,完成进行上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两个模具输送单元(200)、两个模具转移单元(300)、两个处理单元(400)及一个上下料单元(500);
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200)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模具转移单元(300)、所述处理单元(400)和所述上下料单元(500)均设于所述工作台(100)上;
两个所述处理单元(400)分别设置于所述上下料单元(50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200)对应设置;
两个所述模具转移单元(300)分别与两个处理单元(400)对应设置,所述模具转移单元(300)位于对应的所述处理单元(400)与所述模具输送单元(2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200)均包括输送带机构(210)、出模机构(220)及进模机构(230);
所述输送带机构(21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输送部(211)及第二输送部(212),所述第二输送部(212)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211)与所述工作台(100)之间,所述输送带机构(210)的输送方向由所述第一输送部(211)指向所述第二输送部(212);
所述出模机构(220)设于所述输送带机构(210)的邻近所述第一输送部(211)的一端,所述进模机构(230)设于所述输送带机构(210)的邻近所述第二输送部(21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模机构(220)包括第一滑道(221)、第一推送组件(222)及第二推送组件(223);
所述第一滑道(221)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滑道(22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部(211)的背向所述第二输送部(212)的一侧;
所述第一推送组件(222)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推送组件(223)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模机构(230)包括第二滑道(231)、第三推送组件(232)及第四推送组件(233);
所述第二滑道(231)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滑道(231)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212)的背向所述第一输送部(211)的一侧;
所述第三推送组件(232)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四推送组件(233)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单元(500)上设有取料执行机构(510),所述取料执行机构(510)包括取料座(511)、两个取料驱动件(512)及两个取料板(513);
所述两个取料驱动件(512)均设置于所述取料座(511),所述两个取料板(513)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取料驱动件(512)的输出端,所述两个取料板(513)上均设有取料吸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400)包括下模固定机构(410)及第一脱模机构(420),所述下模固定机构(410)和所述第一脱模机构(420)均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
所述模具转移单元(300)包括上模固定机构(3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模机构(420)包括第一脱模驱动件(421)、脱模臂架(422)及吸附组件(423);
所述第一脱模驱动件(42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所述脱模臂架(422)设置于所述第一脱模驱动件(421)的输出端,所述吸附组件(423)设置于所述脱模臂架(42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400)还包括第二脱模机构(430),所述第二脱模机构(430)包括第二脱模驱动件(432)及吹气组件(433);
所述第二脱模驱动件(432)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所述吹气组件(433)设置于所述第二脱模驱动件(432)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400)还包括清洗机构(440)及抽吸机(450);
所述清洗机构(440)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所述抽吸机(450)连接所述清洗机构(440)。
10.一种热弯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弯设备(20)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弯炉上下料装置(10),其中,所述热弯设备(20)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热弯设备(20)连接一个所述模具输送单元(200)。
CN202221862701.2U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Active CN217516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2701.2U CN217516841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62701.2U CN217516841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6841U true CN217516841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62701.2U Active CN217516841U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6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4448A (zh) 手机电池自动组装机
CN109879045B (zh) 机器人上下料机及其上料夹取机构
CN209698378U (zh) 手机电池自动组装机
CN110696416A (zh) 一种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系统
CN111469449B (zh) 一种模压多机联动自动化生产线
CN211222178U (zh) 一种石墨双极板模压成型系统
CN115924483A (zh) 一种磁瓦输送翻转收集设备
CN217516841U (zh) 一种热弯炉上下料装置及热弯生产线
CN210945389U (zh) 3d玻璃片辅助生产装置
CN210526994U (zh) 一种射袋式自动插袋机
CN218344652U (zh) 镜片模具制模输送机
CN214030993U (zh) 一种用于鱼型口罩抓取上料装置
CN210450506U (zh) 一种冲拣流水线、冲床及其废料输出组件
CN211802447U (zh) 测试整型装盘设备
CN211365091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自动上下料设备
CN210557844U (zh) 机器人上下料机及其上料夹取机构
CN110615603B (zh) 3d玻璃片辅助生产设备
CN114824427A (zh) 一种方型储能电池壳自动成型生产线
CN21108843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分选二封一体机
CN210618593U (zh) 一种陶瓷片装盒机
CN209921714U (zh) 全自动多列式预制袋真空包装机
CN109455354B (zh) 一种片盒自动包装设备
CN110976322A (zh) 测试整型装盘设备
CN110228937B (zh) 一种热弯生产线及其上下料设备
CN217334169U (zh) 一种方型储能电池壳自动成型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