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7669U -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7669U
CN217507669U CN202220815994.2U CN202220815994U CN217507669U CN 217507669 U CN217507669 U CN 217507669U CN 202220815994 U CN202220815994 U CN 202220815994U CN 217507669 U CN217507669 U CN 217507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lastic
contact terminal
housing
suppl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159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晓菁
王寒
李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2208159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7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7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7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弹片,用于电连接电线与供电单元的触头端子。连接弹片包括:第一部分,配置成连接电线;第二部分,包括:片状的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卡扣,从本体朝向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二部分配置成能够插入供电单元的壳体与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且弹性卡扣发生变形,使第二部分抵靠所述触头端子;以及折弯部,连接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Description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弹片、具有该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以及包括多个供电单元的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供电单元(例如,常用电源和/或备用电源)的触头端子上连接有电线,用于为其他部件(例如,自动转换开关电路的控制单元)提供电压信号。现有技术中,常用插接件或者焊接的方式来实现触头端子和电线的连接,然而在实际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发现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1.插接件包括公端和母端,分别设置于触头端子和电线上,插接件的公端和母端可自由插拔来满足操作者的不同需求,但多次插拔容易导致公端与母端之间的连接松动,降低连接可靠度;
2.插接件的公端与母端之间的插接安装不易操作,容易导致公端产生弯曲变形;
3.插接件的公端或母端需要采用铆接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于触头端子上,操作不便,而且如果上述固定连接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触头端子的使用;
4.焊接方式中,将电线直接焊接到触头端子,如果焊接后发现焊接组件有问题,由于整个组件已被使用,导致不容易返工操作。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易于安装的电线结构,以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连接弹片,使其安装方便,且可有效地保证其与触头端子之间良好的电连接。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弹片,用于电连接电线与供电单元的触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包括:第一部分,配置成连接所述电线;第二部分,包括:片状的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卡扣,从所述本体朝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配置成能够插入所述供电单元的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弹性卡扣发生变形,使所述第二部分抵靠所述触头端子;以及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包括: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以及第二端部,自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折弯部且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扣为多个弹性卡扣,包括第一弹性卡扣以及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相反的两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单元,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开口;触头端子,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上述的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的第二部分能够沿着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壳体表面面向所述触头端子,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止挡部,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的内侧并且自所述第一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以限制所述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开口和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开口一起形成T形开口,所述折弯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开口中,所述壳体包括面向彼此的两个第二壳体表面,所述第一止挡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折弯部的内侧并且自所述第二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所述折弯部,以限制所述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止挡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弹性卡扣的外侧并且自所述第一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相应的所述弹性卡扣,以避免所述连接弹片从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脱出。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包括:多个上述的供电单元,布置成平行设置的两排;以及多根电线,分别连接至各供电单元的连接弹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连接弹片均位于触头端子的同一侧,以使多根所述电线从位于所述触头端子的同一侧的线槽中走线。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两排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连接弹片分别位于触头端子的相对的两侧,以使多根所述电线分别从两排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线槽中走线。
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连接弹片通过在第二部分上设置弹性卡扣,其中弹性卡扣自本体朝向折弯部的一侧且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如此设计可使连接弹片的第二部分易于插入壳体与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且在第二部分插入间隙时,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变形,使连接弹片抵靠触头端子,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电连接。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连接弹片安装方便,且可有效地保证其与触头端子之间良好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来连接触头端子,且无法保证与触头端子良好电连接的缺陷。而且,本公开提供的供电单元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止挡部和/或第二止挡部,可限制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和/或避免连接弹片从间隙中脱出,以提升供电单元的可靠性。此外,本公开提供的供电设备通过各连接弹片位于各触头端子的不同位置,可实现电线不同的布线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连接弹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包括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省略部分壳体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供电单元的侧视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包括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省略部分壳体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5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立体图;
图5B为图5A的主视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公开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公开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及「一」等的用语,也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公开可实施的范畴。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弹片,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连接弹片的立体图。请参见图1,连接弹片10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 12以及连接两者的折弯部13,第一部分11配置成连接电线L(如图5A、图5B和图 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在远离折弯部13的一端设有一开孔 111,以便与电线L连接(例如,焊接)。
第二部分12配置成能够插入供电单元20的壳体21与触头端子22之间的间隙23中,并抵靠触头端子22(如图2和图3所示),以实现触头端子 22与连接弹片10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地,第二部分12包括本体120和弹性卡扣121,弹性卡扣121设置于本体120上,且朝向远离本体120的方向偏移。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弹性卡扣121自本体120朝向折弯部13的一侧且远离本体120的方向延伸,以使连接弹片10的第二部分12易于被插入供电单元20的上述间隙23中。当弹性卡扣121被插入间隙23中时,弹性卡扣121受到挤压产生变形,使连接弹片10抵靠触头端子22(如图2和图 3所示),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电连接。
弹性卡扣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以四个弹性卡扣121来说明,其中的两个第一弹性卡扣121a朝向折弯部13的一侧向下偏移且两者成对称布置,另两个第二弹性卡扣121b朝向折弯部13的一侧向上偏移且两者成对称布置,如此设置可使弹性卡扣121在制备(如,冲压成型) 过程中降低应力集中的现象。当然本公开并不限于弹性卡扣121的上述布置方式也不限于其向上或向下的偏移方向,例如,多个弹性卡扣121可以非对称的方式布置于本体120上且均朝同一侧偏离本体120,只要弹性卡扣121 被插入间隙23中时产生变形,使连接弹片10抵靠触头端子22即可。
本公开不限于图1所示弹性卡扣121的平板状结构,例如,弹性卡扣121 也可以是曲板状结构,即,弹性卡扣121的两端连接于本体120,且中间部朝向远离本体120的方向偏离,如此结构也可使第二部分12易于插入间隙 23中,且在弹性卡扣121被插入间隙23时会发生变形,使连接弹片10抵靠触头端子22。
折弯部13连接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使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 12之间具有夹角,以在第二部分12插入间隙23时,便于将电线L连接于第一部分11。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之间的夹角为一锐角,以使连接于连接弹片10的电线L的绝大部分能够位于供电单元 20的线槽S中,有效地避免电线L容易被其它部件勾出的缺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的宽度小于第二部分12的宽度,特别是折弯部13的宽度小于第二部分12的宽度,使折弯部13可以位于壳体的第二开口H2(容后述)中,并配合连接弹片10的夹角,在保障连接于连接弹片10的电线L 的绝大部分位于线槽S中的同时,避免影响触头端子22的其他应用。
本公开提供的连接弹片10通过在第二部分12上设置弹性卡扣121,且该弹性卡扣121自本体120朝向折弯部13的一侧且远离本体120的方向延伸,如此可使连接弹片10的第二部分12易于插入壳体21与触头端子22之间的间隙23中,且在第二部分12插入间隙23时,弹性卡扣121发生弹性变形,使连接弹片10抵靠触头端子22,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电连接。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连接弹片10安装方便,且可有效地保证其与触头端子 22之间良好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来连接触头端子,且无法保证与触头端子良好电连接的缺陷。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单元,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清楚地示出供电单元中连接弹片与触头端子、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和图3仅示出了供电单元中的一部分壳体,需要注意的是,省略的壳体(即未示出的壳体) 与示出的壳体成对称设置。其中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包括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省略部分壳体后的局部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供电单元的侧视图。
请参见图2和图3,供电单元20包括壳体21、触头端子22、连接弹片 10以及其他部件。由于其他部件与本公开的发明构思无关,且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壳体21包括第一开口H1和第二开口H2(如图5A和5B所示),第一开口H1和第二开口H2连通,且第一开口H1和第二开口H2一起形成T形开口,也就是说,壳体21仅部分地围绕第一开口H1,未围绕第一开口H1的部分即为壳体21的第二开口H2。触头端子22 经由第一开口H1伸出壳体21之外,以为外部元件提供电信号。连接弹片 10的第二部分12能够沿着第一方向D1(即,插入方向)插入壳体21与触头端子22之间的间隙23中,且在连接弹片10插入间隙23时,弹性卡扣121 在壳体21、触头端子22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使连接弹片10抵靠触头端子,实现两者之间良好的电连接。在连接弹片10插入间隙23时,连接弹片10 的折弯部13可位于第二开口H2中,以避免影响伸出壳体21之外的触头端子22的其他应用,且可使连接于第一部分12的电线L更接近线槽S,使电线L的绝大部分位于线槽S中。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1可包括第一止挡部211,该第一止挡部211在第一方向D1上设置于第二部分12的自由端的内侧,并自壳体21面向第一开口H1的一表面朝向连接弹片10的一侧突出,用于止挡第二部分12的自由端来限制连接弹片10的插入深度。例如,第一止挡部211可从壳体21面向触头端子22的第一壳体表面F1向下突出(如图2和图3所示),且位于第一开口H1内、靠近供电单元20内部的位置,以止挡第二部分12的自由端来限制连接弹片10的插入深度。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1还可包括第二止挡部212,第二止挡部212对应图1中的第二弹性卡扣121b设置。第二止挡部212自壳体21面向第一开口 H1的一表面朝向连接弹片10突出,且位于第二弹性卡扣121b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一侧(即,在第一方向上设置于第二弹性卡扣的外侧),用于止挡第二弹性卡扣121b来限制连接弹片10从间隙23中脱出。例如,第二止挡部212可从壳体21的第一壳体表面F1向下突出(如图3所示),且位于第二弹性卡扣121b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一侧(即,图3所示的第二弹性卡扣 121b的左侧),以止挡第二弹性卡扣121b来避免连接弹片10从间隙23中脱出
图4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包括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省略部分壳体后的局部立体图。为了简化,以下仅针对图4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相同之处将不再赘述。此外,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图4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一止挡部211的不同,如图 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挡部211是从壳体面向第二开口H2的另一表面朝向连接弹片10的一侧突出,用于止挡连接弹片10的折弯部13来限制连接弹片10的插入深度。例如,第一止挡部211可从壳体21的第二壳体表面F2(如图3和图4所示)朝向连接弹片10突出(如图2和图3所示),且位于第二开口H2内、靠近供电单元20外部的位置,以止挡折弯部13来限制连接弹片10的插入深度。
此外,本公开的供电单元20不限于上述图2-图4所示出的连接弹片10 位于触头端子22上方的位置,例如,连接弹片10也可以位于触头端子22 的下方,即附图3所示的连接弹片10关于触头端子22对称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布线方式。当然此种情况下,需要对应调整第一开口H1、第二开口 H2、第一止挡部211和第二止挡部212的位置.
本公开提供的供电单元20包括壳体21、触头端子22和连接弹片10等部件,其中连接弹片10易于安装,即易于插入壳体21与触头端子22之间的间隙中,且可保证与触头端子22的良好电连接。此外,本公开通过在壳体21上设置第一止挡部211和/或第二止挡部212,可限制连接弹片10的插入深度和/或避免连接弹片10从间隙23中脱出,以提升供电单元的可靠性。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如图5A和图5B所示,其中图5A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的主视图。
请参见图5A和图5B,供电设备1包括多个供电单元20以及多根电线 L,其中供电单元20与电线L一一对应。多个供电单元20可布置成平行设置的两排。各供电单元20中的连接弹片10均设置于其对应的触头端子22 的同一侧(例如,上侧),如此,可使连接于各连接弹片10的电线从位于每排供电单元20同一侧(例如,上侧)的线槽S中走线。当然本公开不限于供电设备仅包括两排供电单元,例如也可以包括多排。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连接线的走线方式,例如图6所示的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供电单元的主视图。图6与图5B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布线方式的不同,以下仅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相同之处将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6,两排供电单元20中的连接弹片10设置于触头端子22相对的两侧,例如,上排供电单元20中的连接弹片10设置于其所对应的触头端子22的下侧,下排供电单元20中的连接弹片10设置于其所对应的触头端子22的上侧,以使连接于各连接弹片10的电线可从两排供电单元之间的线槽S中走线。
本公开提供的供电设备通过各连接弹片10位于各触头端子22的不同位置,来实现电线不同的布线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弹片,其通过在第二部分上设置弹性卡扣,且该弹性卡扣自本体朝向折弯部的一侧且远离本体的方向延伸,如此设计可使连接弹片的第二部分易于插入壳体与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且在第二部分插入间隙时,弹性卡扣发生弹性变形,使连接弹片抵靠触头端子,保证两者之间良好的电连接。也就是说,本公开提供的连接弹片安装方便,且可有效地保证其与触头端子之间良好的电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来连接触头端子,且无法保证与触头端子良好电连接的缺陷。另,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单元,其包括壳体、触头端子和连接弹片等部件,其中连接弹片易于安装,且可保证与触头端子的良好电连接。而且,本公开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止挡部和/或第二止挡部,可限制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和/或避免连接弹片从间隙中脱出,以提升供电单元的可靠性。此外,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其通过各连接弹片位于各触头端子的不同位置,来实现电线不同的布线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弹片,用于电连接电线与供电单元的触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片包括:
第一部分,配置成连接所述电线;
第二部分,包括:
片状的本体;以及
至少一个弹性卡扣,从所述本体朝向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配置成能够插入所述供电单元的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弹性卡扣发生变形,使所述第二部分抵靠所述触头端子;以及
折弯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扣包括:
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本体;以及
第二端部,自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折弯部且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卡扣为多个弹性卡扣,包括第一弹性卡扣以及第二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弹性卡扣和所述第二弹性卡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相反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
5.一种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供电单元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开口;
触头端子,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的第二部分能够沿着插入方向插入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间隙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壳体表面面向所述触头端子,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止挡部,其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的内侧并且自所述第一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以限制所述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开口和第一止挡部,
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并与所述第一开口一起形成T形开口,所述连接弹片的折弯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开口,
在所述第二开口中,所述壳体包括面向彼此的两个第二壳体表面,
所述第一止挡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折弯部的内侧并且自所述第二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所述折弯部,以限制所述连接弹片的插入深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止挡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弹性卡扣的外侧并且自所述第一壳体表面朝向所述连接弹片突出,用于止挡相应的所述弹性卡扣,以避免所述连接弹片从所述壳体与所述触头端子之间脱出。
9.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单元,布置成平行设置的两排;以及
多根电线,分别连接至各供电单元的连接弹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连接弹片均位于触头端子的同一侧,以使多根所述电线从位于所述触头端子的同一侧的线槽中走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供电单元中的连接弹片分别位于触头端子的相对的两侧,以使多根所述电线分别从两排所述触头端子之间的线槽中走线。
CN202220815994.2U 2022-04-08 2022-04-08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Active CN217507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5994.2U CN2175076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5994.2U CN2175076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7669U true CN217507669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8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15994.2U Active CN217507669U (zh) 2022-04-08 2022-04-08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7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1218B2 (en) Receptacle and a plug with fixtures to attach to substrates and engaging each other to form a power supply contact
US7445452B1 (en)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system having magnetic retention device
US866292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US20120135621A1 (en) Floating connector
US11145997B1 (en) Connection terminal
CN112201980A (zh) 电连接器
JP5683284B2 (ja) 基板接続用端子
KR20110103901A (ko) 전기 커넥터 어셈블리, 플러그 커넥터 및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887060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o cables
JP342415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20064996A1 (en) Retention elemen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EP0191539A2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terminal for a connector
CN115051186A (zh) 取电插头、插接箱和母线输电系统
KR910003021B1 (ko) 전기 접속자 조립체
CN217507669U (zh) 连接弹片、具有连接弹片的供电单元及供电设备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0074218U (zh) 互联连接器
US6346013B1 (en) Audio jack having securely retained contacts therein
KR100780735B1 (ko) 저가형 커넥터
JP2850109B2 (ja) 接続用端子
CN115939869B (zh) Fpc连接器组件
CN218040036U (zh) 连接器母端和电连接器
CN218770145U (zh) Fpc板端连接器
CN220086442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端子结构
CN219247036U (zh) 单边接触fp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