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1992U -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1992U CN217501992U CN202221361435.5U CN202221361435U CN217501992U CN 217501992 U CN217501992 U CN 217501992U CN 202221361435 U CN202221361435 U CN 202221361435U CN 217501992 U CN217501992 U CN 2175019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ump
- oil collecting
- ring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的集油结构,属于机械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泵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效果变差,油漏到泵外的问题。本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穿设在泵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泵壳上的油封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挡油圈,挡油圈的外壁与泵壳之间具有间隙,且挡油圈和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和设置在泵壳一侧并与泵壳连接的密封压盖,集油腔开设在泵壳上并与间隙连通,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挡沿位于挡油圈远离油封的一端,挡沿的内壁与转轴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本泵的集油结构避免了油液漏到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背景技术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泵轴与泵壳体之间通过油封来对其进行密封,但是油封随着泵轴转动,此时泵油和泵壳体之间的油液通过油封密封,油封等密封件通常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因此在长时间使用会出现磨损老化等情况,因此需要对泵轴和泵壳体的油液进行收集。
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04357705U】公开了一种罗茨真空泵的密封结构,包括依次穿套在转轴上的迷宫密封件、轴承密封件,转轴贯穿泵体,且转轴伸出泵体的一端套在轴承上,轴承套在轴承压盖内,泵体、轴承压盖、轴承以及转轴包围形成容纳迷宫密封件和轴承密封件的腔室,迷宫密封件贴紧在泵体上,轴承密封件贴紧在轴承上,迷宫密封件和轴承密封件之间设有甩油环,甩油环固定套在转轴上,且甩油环与迷宫密封件、轴承密封件之间均具有轴向间隙。
上述结构是通过轴套和轴承在轴向上将甩油环卡紧,从而避免了甩油环在随着转轴转动时发生轴向偏移,并且通过迷宫密封件和油封对甩油环与泵体之间形成的集油空间进行密封,迷宫密封件和油封在长久使用后会出现老化等现象,当油封和迷宫密封件老化后,集油空间与外界空气之间形成压力差,由于集油空间的内部压力较大,因此容易使得油液从迷宫密封件或油封处漏出,从而影响了罗茨真空泵的密封效果和集油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泵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效果变差,油漏到泵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穿设在泵壳内的转轴、固定在泵壳上的油封和套设在转轴上的挡油圈,所述挡油圈的外壁与泵壳之间具有间隙,且挡油圈和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其特征在于,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和设置在泵壳一侧并与泵壳连接的密封压盖,所述集油腔开设在泵壳上并与间隙连通,所述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所述挡沿位于挡油圈远离油封的一端,所述挡沿的内壁与转轴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所述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
工作原理:在安装时,可先将泵壳套设在转轴上,再依次安装油封和挡油圈,最后将密封压盖压紧在泵壳上,转轴转动时需要对其润滑,油封能使润滑油局限在转轴与泵壳之间,为了避免润滑油从泵体内流出,而在使用时,油封是紧抱着转轴并与转轴有相对的转动,油封的外侧直接与泵壳紧配合,此时随着转轴转动时,在长时间使用后,油封会出现磨损老化,油封与转轴之间会出现缝隙,润滑油容易从缝隙内流出,通过在转轴上套设有挡油圈,且挡油圈与油封沿着转轴轴向间隙设置,挡油圈能随着转轴转动,并对从缝隙内流出的润滑油进行阻挡,此时挡油圈与泵壳之间形成间隙,挡油圈的外壁不与泵壳接触,也不与油封接触,因此挡油圈在转动时不会受到泵壳和油封的阻力,并且通过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挡沿,此时挡沿与转轴之间有空隙,因为空隙是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此时间隙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油封磨损老化后,油液从油封处漏出后并不会因为压力差将油液压出间隙外,且挡油圈的端面部分与挡沿的端面正对设置,使得挡沿能将挡油圈与泵壳底部的间隙阻挡,而挡油圈在挡油时是将油液通过离心力甩到间隙内,再通过间隙流入到集油腔内,避免了油液从间隙流出,通过挡油圈和挡沿的设置,实现对从油封和泵壳流出的油液进行进一步的双重阻挡,避免了油液漏到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
由于挡沿并不随着转轴同步转动,不增加转轴的负重,挡油圈在随着转轴转动时,只是受到了转轴的转动力,而并没有外界的阻力,保证了挡油圈在转动时不易受到另外的阻力,挡油圈转动时不会发生形变,提高了挡油圈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进一步的减少转轴的负重,进而避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转轴仅仅只是带动挡油圈转动,保证了转轴的转动正常,并且油液通过挡油圈的阻挡从间隙流至泵壳的集油腔内,从而能在保证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了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和挡沿两者正对设置的端面均为平面。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挡油圈的外侧与泵壳之间的间隙流出的油液能通过挡沿稳定的挡住,避免油液甩出泵外,提升了集油结构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靠近油封的一端内凹形成导油口,所述导油口与间隙连通,所述挡油圈的外侧壁与集油腔的进口正对设置。
导油口的设置,一方面能快速的将流到挡油圈上的油液进行导向,使挡油圈上的油液快速的流入到间隙内并顺着间隙流动至集油腔内,或者直接从集油腔的进口流入到集油腔内,实现了对油液的导向,提升了泵的集油效率。
另一方面,增加了间隙的空间,使得油液能位于间隙内,避免了间隙的空间太小,将油液溢出,提升了泵的集油效果。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泵壳上具有将间隙与集油腔连通的集油通道,所述集油通道的进油口位于挡油圈的外侧,所述集油腔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所述挡油面设置在靠近集油通道的一侧,所述集油腔在挡油面处的直径较小。
集油通道进油口的位置设置,油液通过挡油圈的阻挡后位于间隙内,并且通过集油通道的设置,可通过油液自身的重力直接通过集油通道的进油口流入到集油腔内,集油腔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避免了油液直接滴落到集油腔的腔底后溅起并通过集油腔的进口溅出,使得油液顺着挡油面下滑时,油液的流动速度会更加的缓慢,进一步的提升了泵的集油效果。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本集油结构还包括集油瓶,所述泵具有泵腔,所述集油腔内的油液能流入集油瓶内,所述集油瓶内的油液可流至泵腔内。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从泵体内收集的润滑油,可通过集油瓶再次流入到泵腔内,从而实现了对润滑油的循环利用。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转轴具有大端和小端,所述油封套设在大端上,所述挡油圈套设在小端上,所述转轴上设有呈环形且倾斜设置的引导面,所述大端和小端通过引导面连接。
引导面的设置,使得油封与转轴之间溢出的油液能通过引导面更顺畅且稳定的导入到间隙内,避免油液漏出泵外,提升了泵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泵壳上连接有将集油腔与集油瓶连通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一端部分设置集油瓶内且位于集油瓶的上端,本集油结构还包括能将集油瓶与泵腔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位于集油瓶内并靠近集油瓶的底部,所述进油管上设有能控制进油管开闭的阀门。
可通过阀门控制是否将收集的润滑油重新导入到泵腔内,并且出油管和进油管的位置设置,能将集油瓶底部的润滑油导出,而顶部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放置排空润滑油内的空气,并且是润滑油的冷却效果更好,能进一步的提升集油瓶导出的油液的质量。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热套在转轴上。
该结构的设置,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挡油圈和转轴之间并不需要增加其他的连接件,就能实现将挡油圈稳定的套设在转轴上,进一步的提升了挡油圈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泵的集油结构中,所述挡油圈通过紧固件与转轴连接。
该结构的设置,避免了挡油圈在随着转轴转动时朝向外侧发生轴向偏移,进一步的提升了挡油圈转动的稳定性,也提升了本集油结构的集油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泵的集油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密封压盖的内边沿凸起形成挡沿,此时挡沿与转轴之间有空隙,因为空隙是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此时间隙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油封磨损老化后,油液从油封处漏出后并不会因为压力差将油液压出间隙外,避免油液漏出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
2、由于挡沿并不随着转轴同步转动,不增加转轴的负重,挡油圈在随着转轴转动时,只是受到了转轴的转动力,而并没有外界的阻力,保证了挡油圈在转动时不易受到另外的阻力,挡油圈转动时不会发生形变,提高了挡油圈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进一步的减少转轴的负重,进而避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转轴仅仅只是带动挡油圈转动,保证了转轴的转动正常,并且油液通过挡油圈的阻挡从间隙流至泵壳的集油腔内,从而能在保证不增加转轴的驱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泵的集油结构装配后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轴;11、大端;12、小端;13、引导面;2、油封;3、挡油圈;31、导油口;4、泵壳;41、集油腔;41a、进口;41b、挡油面;43、集油通道;43a、进油口;44、出油管;45、油腔;45a、加油口;5、间隙;7、集油瓶;8、进油管;9、阀门;10、紧固件;101、隔腔;102、密封压盖;102a、挡沿;102b、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4、穿设在泵壳4内的转轴1、固定在泵壳4上的油封2和套设在转轴1上的挡油圈3,挡油圈3的外壁与泵壳4之间具有间隙5,且挡油圈3与油封2沿着转轴1轴向间隔设置,挡油圈3和油封2之间具有与间隙5连通的隔腔101。
具体的说,如图1和图2所示,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41和设置在泵壳4一侧并与泵壳4连接的密封压盖102,集油腔41开设在泵壳4上并与间隙5连通,密封压盖102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102a,挡沿102a位于挡油圈3远离油封2的一端,挡沿102a的内壁与转轴1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102b,挡油圈3的端面部分与挡沿102a的端面正对设置,挡油圈3呈圆环形,挡油圈3的外径大于挡沿102a与转轴1的径向距离,且挡油圈3和挡沿102a两者正对设置的端面为平面。
工作原理:在安装时,可先将泵壳4套设在转轴1上,再依次安装油封2和挡油圈3,最后将密封压盖102压紧在泵壳4上,转轴1转动时需要对其润滑,油封2能使润滑油局限在转轴1与泵壳4之间,为了避免润滑油从泵体内流出,而在使用时,油封2是紧抱着转轴1并与转轴1有相对的转动,油封2的外侧直接与泵壳4紧配合,此时随着转轴1转动时,在长时间使用后,油封2会出现磨损老化,油封2与转轴1之间会出现缝隙,润滑油容易从缝隙内流出,通过在转轴1上套设有挡油圈3,且挡油圈3与油封2沿着转轴1轴向间隙设置,挡油圈3能随着转轴1转动,并对从缝隙内流出的润滑油进行阻挡,此时挡油圈3与泵壳4之间形成间隙5,挡油圈3的外壁不与泵壳4接触,也不与油封2接触,因此挡油圈3在转动时不会受到泵壳4和油封2的阻力,并且通过密封压盖102的内边沿凸起形成挡沿102a,此时挡沿102a与转轴1之间有空隙102b,因为空隙102b是直接与外界空气连通,使得此时间隙5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在油封2磨损老化后,油液从油封2处漏出后并不会因为压力差将油液压出间隙5外,且挡油圈3的端面部分与挡沿102a的端面正对设置,使得挡沿102a能将挡油圈3与泵壳4底部的间隙5阻挡,而挡油圈3在挡油时是将油液通过离心力甩到间隙5内,再通过间隙5流入到集油腔41内,避免了油液从间隙5流出,通过挡油圈3和挡沿102a的设置,实现对从油封2和泵壳4流出的油液进行进一步的双重阻挡,避免了油液漏到泵外,进一步的提升了泵在长时间使用后的密封效果。
由于挡沿102a并不随着转轴1同步转动,不增加转轴1的负重,挡油圈3在随着转轴1转动时,只是受到了转轴1的转动力,而并没有外界的阻力,保证了挡油圈3在转动时不易受到另外的阻力,挡油圈3转动时不会发生形变,提高了挡油圈3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进一步的减少转轴1的负重,进而避免增加转轴1的驱动力,转轴1仅仅只是带动挡油圈3转动,保证了转轴1的转动正常,并且油液通过挡油圈3的阻挡从间隙5流至泵壳4的集油腔41内,从而能在保证不增加转轴1的驱动力的前提下提升了集油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空隙102b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泵壳4上具有将间隙5与集油腔41连通的集油通道43,集油通道43的进油口43a位于挡油圈3的外侧,集油腔41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41b,挡油面41b设置在靠近集油通道43的一侧,集油腔41在挡油面41b处的直径较小,挡油圈3靠近油封2的一端内凹形成导油口31,导油口31位于靠近间隙5底部的一侧,导油口31与间隙5连通,转轴1具有大端11和小端12,油封2套设在大端11上,挡油圈3套设在小端12上,转轴1上设有呈环形且倾斜设置的引导面13,大端11和小端12通过引导面13连接。
如图1所示,本集油结构还包括集油瓶7,泵具有泵腔,集油腔41内的油液能流入集油瓶7内,集油瓶7内的油液可流至泵腔内,泵壳4上连接有将集油腔41与集油瓶7连通的出油管44,出油管44的一端部分设置集油瓶7内且位于集油瓶7的上端,本集油结构还包括能将集油瓶7与泵腔连通的进油管8,进油管8位于集油瓶7内并靠近集油瓶7的底部,进油管8上设有能控制进油管8开闭的阀门9。
如图1和图2所示,油封2设有两个,泵壳4的内侧壁凹陷形成可供润滑油进入的油腔45,油腔45设置在两个油封2之间,泵壳4的上端具有与油腔45连通的加油口45a。
该结构的设置,油封2能更稳定的实现对转轴1上润滑油的防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3所示,挡油圈3通过紧固件10与转轴1连接。
该结构的设置,避免了挡油圈3在随着转轴1转动时朝向外侧发生轴向偏移,进一步的提升了挡油圈3转动的稳定性,也提升了本集油结构的集油效果和密封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泵的集油结构,泵包括泵壳(4)、穿设在泵壳(4)内的转轴(1)、固定在泵壳(4)上的油封(2)和套设在转轴(1)上的挡油圈(3),所述挡油圈(3)的外壁与泵壳(4)之间具有间隙(5),且挡油圈(3)与油封(2)沿着转轴(1)轴向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本集油结构包括集油腔(41)和设置在泵壳(4)一侧并与泵壳(4)连接的密封压盖(102),所述集油腔(41)开设在泵壳(4)上并与间隙(5)连通,所述密封压盖(102)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呈环形的挡沿(102a),所述挡沿(102a)位于挡油圈(3)远离油封(2)的一端,所述挡沿(102a)的内壁与转轴(1)之间形成与外界空气连通的空隙(102b),所述挡油圈(3)的端面部分与挡沿(102a)的端面正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具有大端(11)和小端(12),所述油封(2)套设在大端(11)上,所述挡油圈(3)套设在小端(12)上,所述转轴(1)上设有呈环形且倾斜设置的引导面(13),所述大端(11)和小端(12)通过引导面(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3)靠近油封(2)的一端内凹形成导油口(31),所述导油口(31)与间隙(5)连通,所述挡油圈(3)的外侧壁与集油腔(41)的进口(41a)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4)上具有将间隙(5)与集油腔(41)连通的集油通道(43),所述集油通道(43)的进油口(43a)位于挡油圈(3)的外侧,所述集油腔(41)的内侧面具有挡油面(41b),所述挡油面(41b)设置在靠近集油通道(43)的一侧,所述集油腔(41)在挡油面(41b)处的直径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本集油结构还包括集油瓶(7),所述泵具有泵腔,所述集油腔(41)内的油液能流入集油瓶(7)内,所述集油瓶(7)内的油液可流至泵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4)上连接有将集油腔(41)与集油瓶(7)连通的出油管(44),所述出油管(44)的一端部分设置集油瓶(7)内且位于集油瓶(7)的上端,本集油结构还包括能将集油瓶(7)与泵腔连通的进油管(8),所述进油管(8)位于集油瓶(7)内并靠近集油瓶(7)的底部,所述进油管(8)上设有能控制进油管(8)开闭的阀门(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3)热套在转轴(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泵的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圈(3)通过紧固件(10)与转轴(1)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61435.5U CN217501992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61435.5U CN217501992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1992U true CN217501992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5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61435.5U Active CN217501992U (zh) | 2022-05-31 | 2022-05-31 |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1992U (zh) |
-
2022
- 2022-05-31 CN CN202221361435.5U patent/CN2175019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01100U (zh) | 一种装配型回转唇形迷宫密封装置 | |
CN110397740B (zh) | 高速螺旋密封装置 | |
CN217501992U (zh) | 一种泵的集油结构 | |
CN110274022A (zh) | 一种卧式刮刀离心机的前主轴承组合密封装置 | |
CN208252764U (zh) | 一种用于复合土压平衡式盾构的主驱动密封结构 | |
CN201106565Y (zh) | 高温高杂比离心式煤浆泵 | |
CN205136017U (zh) | 一种用于罗茨泵驱动端的自润滑双重密封结构 | |
CN213540823U (zh) | 一种涡轮轴的密封装置 | |
CN201676757U (zh) | 卧螺离心机轴承的新型密封结构 | |
CN212564389U (zh) | 一种机械密封件 | |
CN204921994U (zh) | 一种基于防尘唇的组合式隔离密封装置 | |
CN201155482Y (zh) | 离心泵密封装置 | |
CN207393569U (zh) | 具有矩形密封结构的离心式气泵 | |
CN209340507U (zh) | 一种强制对流换热的耐磨型旋转轴唇形密封装置 | |
CN201705662U (zh) | 新型的双螺杆油气混输泵 | |
CN206801876U (zh) | 一种罗茨真空泵密封结构 | |
CN210371998U (zh) | 一种发动机旋转轴密封结构 | |
CN206636776U (zh) | 一种转子泵密封结构及具有其的转子泵 | |
CN216407678U (zh) | 减速机及斗轮机 | |
CN218645240U (zh) | 一种惯性摩擦焊机主轴旋转机械密封装置 | |
CN2644726Y (zh) | 轴承座漏油回收装置 | |
CN205047431U (zh) | 一种螺杆压缩机伸出轴的油封结构 | |
CN219795882U (zh) | 一种筛分设备的激振器的轴承密封结构 | |
CN213176168U (zh) | 一种用于输送易结晶液体的泵用密封装置 | |
CN102619776A (zh) | 风机中主轴的气密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