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0931U -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00931U CN217500931U CN202221331456.2U CN202221331456U CN217500931U CN 217500931 U CN217500931 U CN 217500931U CN 202221331456 U CN202221331456 U CN 202221331456U CN 217500931 U CN217500931 U CN 2175009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ling
- skirting line
- assembly
- hole
- corner br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其中,调平组件,包括:角码件组件、紧固件、适配于踢脚线的底托以及塑料卡件,底托固定到角码件组件,塑料卡件固定到底托,角码件组件上的横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穿过横向调节孔可固定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上,用于实现踢脚线的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纵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穿过第一角码件和第二角码纵向调节孔固定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用于实现踢脚线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实现了踢脚线安装调平处理并采用紧固件连接和紧固踢脚线,达到了环保、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设计中,踢脚线用于在装修过程中起视觉平衡、美化装饰效果;此外脚踢所在的墙面区域,较易受到冲击,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
从外观上有明装外露造型踢脚线、超薄外露踢脚线、内嵌隐藏式踢脚线等,其中内嵌隐藏踢脚线由于不突出墙板表面,使墙面整体视觉效果延伸性墙,广受消费者好评。传统的踢脚线安装过程如下:1.踢脚线打胶;2.手工调平;3.缝隙打嵌缝胶;4.清理卫生。
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风格的踢脚线的安装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1)安装复杂、作业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墙板的调节找平而且有的不得不采用打胶的方式固定;
(2)大量用胶不但异味挥发较慢、不环保,且没有结构连接踢脚线使用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以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包括:角码件组件、紧固件、适配于踢脚线的底托以及塑料卡件,底托固定到角码件组件,塑料卡件固定到底托,角码件组件包括第一角码件、第二角码件,第一角码件与第二角码件通过紧固件固定,第一角码件和第二角码件分别包括两个弯折部,其中,第一角码件的两个弯折部中的一个弯折部设有横向调节孔,另一个弯折部设有纵向调节孔,第二角码件的两个弯折部中的一个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纵向调节孔,另一弯折部上设置有通孔;
横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穿过横向调节孔可固定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上,形成第一间隙,用于实现踢脚线的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
纵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穿过第一角码件和第二角码纵向调节孔固定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形成第二间隙,用于实现踢脚线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穿过横向调节孔固定在墙体上,以实现将踢脚线的调平组件固定在墙体上以实施踢脚线的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以在横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紧固件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相邻两个调平组件形成第一间隙。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在不同第二调平参考点处穿过第一角码件的纵向调节孔与第二角码件的纵向调节孔并固定,以连接第一角码件与第二角码件,以及实施踢脚线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在纵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紧固件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调平组件墙面形成第二间隙,且相邻两个调平组件处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托还包括平板,平板上开设有通孔;
紧固件穿过平板的通孔和第二角码件的通孔,以将底托固定到角码件组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底托包括卡沿,卡沿垂直于平板平面,且呈丁字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平板的通孔设置在卡沿上下两侧。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穿过塑料卡件以及底托的通孔,以将塑料卡件固定到底托。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塑料卡件呈C型凹槽,塑料卡件具有两个卡接结构,用于适配踢脚线。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为如下中至少其一:螺母和螺栓、螺丝、或螺钉。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紧固件为螺母和螺栓时,螺栓的头部底下设有适配横向调节孔或纵向调节孔的方形结构,方形结构跟螺杆连接。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横向调节孔或纵向调节孔为如下中至少其一:矩形孔、长圆孔。
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上述调平组件,该调平组件用于对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的踢脚线按照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和/或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进行调平处理。
一种装配式结构体,包括上述装配式墙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完全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打胶固定踢脚线的工艺,实现环保、无污染。
2)、采用紧固件用于连接和紧固,避免踢脚线因日常拖地、碰撞造成的破坏,使得踢脚线安装更牢固、提高耐用性已经延长踢脚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装配式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踢脚线固定于调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角码件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角码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角码件再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装配式结构体的右视图对所述装配式结构体进行说明,其具体包括:调平组件100、墙体105、踢脚线106,其中将所述调平组件100 按照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固定在墙体105后,实施踢脚线106装配步骤,进一步通过所述调平组件100按照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进行所述踢脚线106的调平处理以便进一步实施后续的装配步骤,例如用于装饰的墙板。
可选地,所述墙体105可以位于室外,也可以位于室内,进一步,所述装配式结构体可以应用于室外,也可以应用于室内。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踢脚线固定于调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托103通过紧固件102固定在角码件组件101上,所述紧固件 102为如下中至少其一:螺母和螺栓、螺丝、或螺钉,但不限于此。进一步可选地,紧固件102穿过塑料卡件104以及底托103的通孔,实现塑料卡件 104固定到底托103。可选地,底托103还包括平板1032、通孔;通过紧固件102穿过平板的通孔和第二角码件的通孔,将底托103固定到角码件组件 101上。
可选地,底托103还包括卡沿1031,卡沿10031垂直于平板1032平面,从整个底座的侧面呈丁字型,其中,所述卡沿1031可供进一步装饰墙板的装配。可选地,通孔设置在卡沿1031上下两侧。
可选地,塑料卡件104呈C型凹槽,塑料卡件具有两个卡接结构,分别为卡接结构1041和卡接结构1042,用于适配踢脚线106,即踢脚线106同样具有与所述塑料卡件104适配的卡接结构便于将所述踢脚线106从外侧与所述塑料卡件104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螺钉穿过所述塑料卡件104的内侧以及墙体,可以实现所述踢脚线106的进一步紧固作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 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角码件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三对装配踢脚线以及调平组件的施工方法做简要说明:
1)、将所述第一角码件1011和所述第二角码件1012通过紧固件102按照如图4所示组合顺序从上至下进行固定,得到角码件组件101;其中所述第一角码件1011可通过紧固件102可将整个角码件组件101固定在墙体上,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使用坚固件102可以是六角内膨胀螺丝栓管,该螺丝栓管可增大与墙体的摩擦从而提高整个角码件组件101的固定。
2)、通过紧固件102穿过所述底托103和所述第二角码件1012上的通孔,将所述底托103固定到所述角码件组件101上,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使用的固定件可以是沉头螺钉,其头部可沉到底托103的表面下,使底托103的表面平整,达到固定效果的基础上实现美观。
3)、将踢脚线106通过塑料卡件104预先固定到底托103上,当通过调整穿过纵向调节孔1104的紧固件102所处的第二调平参考点的位置,实现相邻踢脚线106由于墙面凹凸不平或者施工过程中由于紧固件的固定时深入程度不同,造成相邻踢脚线106无法处在同一平面的调平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当塑料卡件104固定到底托103上时,塑料卡件104与第二角码件1012之间会产生间隙,此处需要在塑料卡件104的底部添加一个垫片107,所述垫片107整体呈四边形,其中一边上设置有适配于穿过塑料卡件104的固定件102 的U型孔,该垫片107的厚度与第二角码件102的厚度一致,以弥补塑料卡件104与第二角码件1012之间产生的间隙,保证踢脚线106的平面平整、不倾斜。
由此可以看出踢脚线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打胶固定踢脚线的工艺,实现环保、无污染且采用紧固件实用于连接和紧固,避免踢脚线因日常拖地、碰撞造成的破坏,使得踢脚线安装更牢固、提高耐用性已经延长踢脚线的使用寿命。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角码件一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角码件再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图4、图4a和图4b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4对所述踢脚线的调平过程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踢脚线106与调平组件100的连接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赘述。如图4a所示第一角码件1011和如图4b所示的第二角码件1012分别包括两个弯折部1105,其中,第一角码件1011的两个弯折部1105中的一个弯折部 1105设有横向调节孔1103,另一个弯折部1105设有纵向调节孔1104;如图 4b所示第二角码件的两个弯折部1105中的一个弯折部1105上设置有第二纵向调节孔1104,另一弯折部1105上设置有通孔1106;
横向调节孔110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102穿过横向调节孔1103可固定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上,以实现踢脚线106的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102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穿过横向调节孔1103固定在墙面,相邻的两个调平组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通过确定合适的第一间隙将踢脚线106的调平组件固定在墙体上以及实施踢脚线106的平行于墙面横向调平处理。
纵向调节孔1104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紧固件102穿过第一角码件1011和第二角码纵向调节孔1104固定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形成第二间隙,用于实现踢脚线106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以在横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紧固件102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相邻两个调平组件形成第一间隙。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紧固件102在不同第二调平参考点处穿过第一角码件1011的纵向调节孔1104与第二角码件的纵向调节孔1104并固定,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大小表征踢脚线106距离墙面距离的远近,从而将每个调平组件100调节在同一平面内,实现第一角码件1011与第二角码件的连接以及踢脚线106的垂直于墙面纵向调平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在纵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紧固件102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调平组件墙面形成第二间隙,且相邻两个调平组件处于同一平面。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当紧固件为螺母和螺栓时,螺栓的头部底下设有适配横向调节孔1103或纵向调节孔1104的方形结构,方形结构跟螺杆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横向调节孔1103或纵向调节孔1104 为如下中至少其一:矩形孔、长圆孔。
本实施例五中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包括上述调平组件100,该调平组件100用于对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的踢脚线106按照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和/或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进行调平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卡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码件组件、紧固件、适配于踢脚线的底托以及塑料卡件,所述底托固定到所述角码件组件,所述塑料卡件固定到所述底托,所述角码件组件包括第一角码件、第二角码件,所述第一角码件与所述第二角码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所述第一角码件和所述第二角码件分别包括两个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角码件的两个弯折部中的一个所述弯折部设有横向调节孔,另一个所述弯折部设有纵向调节孔,所述第二角码件的两个弯折部中的一个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第二纵向调节孔,另一所述弯折部上设置有通孔;
所述横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横向调节孔可固定在不同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上,形成第一间隙,用于实现所述踢脚线的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
所述纵向调节孔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角码件和所述第二角码所述纵向调节孔固定在不同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形成第二间隙,用于实现所述踢脚线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在不同所述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穿过所述横向调节孔固定在墙体上,以将所述踢脚线的调平组件固定在所述墙体上以实施所述踢脚线平行于墙面的横向调平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所述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以在所述横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紧固件在不同所述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相邻两个所述调平组件形成第一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在不同所述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处穿过所述第一角码件的纵向调节孔与所述第二角码件的纵向调节孔并固定,以连接所述第一角码件与所述第二角码件,以及实施所述踢脚线的垂直于墙面的纵向调平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参考相邻所述调平组件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纵向调平处理过程中,通过所述紧固件在不同所述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处,使得所述调平组件所述墙面形成第二间隙,且相邻两个调平组件处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还包括平板,所述平板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平板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角码件的通孔,以将所述底托固定到所述角码件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包括卡沿,所述卡沿垂直于所述平板平面,且呈丁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的通孔设置在所述卡沿上下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塑料卡件以及所述底托的通孔,以将所述塑料卡件固定到所述底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卡件呈C型卡接结构,形成凹槽,用于适配踢脚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如下中至少其一:螺母和螺栓、螺丝、或螺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紧固件为所述螺母和所述螺栓时,所述螺栓的头部底下设有适配所述横向调节孔或纵向调节孔的方形结构,所述方形结构跟螺杆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孔或所述纵向调节孔为如下中至少其一:矩形孔、长圆孔。
14.一种装配式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调平组件,所述调平组件用于对基础墙面或者结构墙面的踢脚线按照所述第一预设调平参考点和/或所述第二预设调平参考点进行调平处理。
15.一种装配式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结构体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装配式墙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31456.2U CN217500931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31456.2U CN217500931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00931U true CN217500931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5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31456.2U Active CN217500931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00931U (zh) |
-
2022
- 2022-05-18 CN CN202221331456.2U patent/CN2175009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73066B2 (en) | Mounting assemblies for solar pane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 |
US7271336B2 (en) | Adjustable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mounting an electrical box | |
US7634889B1 (en) | Attachment for connecting two building members | |
JP5869331B2 (ja) | ソーラパネル取付方法 | |
CN107268929B (zh) | 一种墙板安装结构 | |
US20130091800A1 (en) | Wainscot cap | |
KR102516970B1 (ko) | 건축용 석재판 고정장치 | |
CN217500931U (zh) | 用于踢脚线的调平组件、装配式墙体、装配式结构体 | |
KR101090852B1 (ko) | 내/외장 패널 고정장치 | |
KR200160250Y1 (ko) | 박물관 수장고의 바닥구조 | |
KR100731303B1 (ko) | 거푸집 높이조절장치 | |
JP2002004374A (ja) | 防水床パンの設置構造 | |
JP3974812B2 (ja) | 梁への窓枠サッシの取付け構造 | |
CN211342418U (zh) | 一种预装配式窗体的调节安装机构 | |
KR200207355Y1 (ko) | 천정부재의 조립성을 향상한 행거 구조물 | |
KR200273593Y1 (ko) | 건축외장재 고정장치 | |
CA2582945C (en) | Adjustable mounting bracket assembly for mounting an electrical box | |
JP2000192541A (ja) | 床パネル体、及び床構造 | |
KR200362896Y1 (ko) | 천장판 고정장치 | |
JP3196089B2 (ja) | 天井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 |
KR200268847Y1 (ko) | 천정판 연결구 | |
JP3938749B2 (ja) | 基礎への大引及び界壁用下ランナの取付け構造 | |
JP3280329B2 (ja) | 手摺支柱の取付具 | |
JPS5948097B2 (ja) | 家具設置面の隙間防止装置 | |
JPH0322678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00453 Building 1, zone 1, Ronghui business park, Binhai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after: Huaneng Renj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453 Building 1, zone 1, Ronghui business park, Binhai Zhongguanc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ianji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Heneng renju Technology (Tianjin) Group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