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6377U - 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6377U
CN217496377U CN202220240636.3U CN202220240636U CN217496377U CN 217496377 U CN217496377 U CN 217496377U CN 202220240636 U CN202220240636 U CN 202220240636U CN 217496377 U CN217496377 U CN 217496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ssembly
scooter
assembly
driving wheel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06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统
张令
乔万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ebot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06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6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6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6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包括:车体,包括脚踏部;从动轮总成,从动轮总成设置于车体的脚踏部的一侧;主动轮总成,主动轮总成设置于车体的脚踏部的另一侧;阻尼组件,阻尼组件包括:液压阻尼器和安装座,安装座设置于车体的脚踏部,液压阻尼器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座且另一端设置于总成连接部,总成连接部连接于从动轮总成或主动轮总成。滑板车在转向时踏板部相对总成连接部倾斜,由于转向轴不与地面水平或垂直,在踏板部摆动时,踏板部和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发生位移,阻尼组件安装在总成连接部与踏板部之间,通过踏板部与主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位移速度提供阻力,可有效抑制骑行时踏板部震荡摆动。

Description

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短距离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大,共享单车、电动车和滑板车应运而生。电动滑板是以传统人力滑板为基础,加上电力套件的交通工具,多由固连于踏板的前轮动力总成或后轮动力总成提供动力,通过身体控制踏板转向,操控性和娱乐性较强,受到大多数用户的青睐。
相关技术中,四轮滑板以及四轮滑板车在高速骑行时易发生不可控的摇摆,导致用户甩出,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危险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滑板车,阻尼组件安装在总成连接部与踏板部之间,通过踏板部与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位移速度提供阻力,可有效抑制骑行时踏板部震荡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包括:车体,包括脚踏部;从动轮总成,所述从动轮总成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的一侧;主动轮总成,所述主动轮总成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的另一侧;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液压阻尼器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所述液压阻尼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另一端设置于总成连接部,所述总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从动轮总成或所述主动轮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滑板车在转向时踏板部相对总成连接部倾斜,由于转向轴不与地面水平或垂直,在踏板部摆动时,踏板部和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发生位移,阻尼组件安装在总成连接部与踏板部之间,通过踏板部与主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位移速度提供阻力,可有效抑制骑行时踏板部震荡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压阻尼器包括:缸体和杆体,所述杆体穿设所述缸体且在所述缸体的轴向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杆体伸出所述缸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总成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过孔和缺口,所述缸体的一端穿设所述过孔,所述缺口和所述过孔连通,所述安装座上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支脚,两个所述安装支脚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脚踏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总成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三紧固件的轴向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体的脚踏部包括:踏板和底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底架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压阻尼器为单向阻尼器且所述杆体从所述缸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穿出;或所述液压阻尼器为双向阻尼器且所述杆体从所述缸体的两端穿出,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阻尼器为两个,两个所述单向阻尼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或所述双向阻尼器为一个,所述双向阻尼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动轮总成包括:第一转向轴,所述从动轮总成包括: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脚踏部和所述主动轮总成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脚踏部和所述从动轮总成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以控制所述滑板车的转向;和/或,所述车体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设置于所述脚踏部的靠近所述主动轮总成或所述从动轮总成的一端;和/ 或,所述主动轮总成与所述车体的主动轮可拆卸地连接;和/或,与所述主动轮总成连接的主动轮为平衡车;所述主动轮总成连接两个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总成连接两个从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A;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板车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滑板车;
10、车体;11、脚踏部;12、踏板;13、底架;14、立杆;
20、从动轮总成;
30、主动轮总成;32、第一转向轴;
40、阻尼组件;41、液压阻尼器;411、缸体;412、杆体;42、安装座;421、过孔; 422、缺口;423、第二安装孔;424、安装支脚;43、轴承;
51、第一紧固件;52、第二紧固件;54、第三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100。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板车100包括:车体10、从动轮总成20 和主动轮总成30,其中,车体10包括脚踏部11,从动轮总成20设置于的脚踏部11的一侧,主动轮总成30设置于脚踏部11的另一侧。也就是说,车体10的脚踏部11连接在主动轮总成30和从动轮总成20之间,其中主动轮总成30用于驱动滑板车100行驶。当主动轮总成30位于脚踏部11的前侧,从动轮总成20位于脚踏部11的后侧时,滑板车100属于前驱车;当主动轮总成30位于脚踏部11的后侧,从动轮总成20位于脚踏部11的前侧时,滑板车100属于后驱车。此外,滑板车100还包括:阻尼组件40,阻尼组件40连接在脚踏部11和总成连接部之间,相应地,这样可以削减脚踏部11和主动轮总成30之间的振动,或者削减的脚踏部11和从动轮总成20之间的振动,提升滑板车100的驾驶安全性。
具体地,总成连接部连接于从动轮总成20或主动轮总成30。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阻尼组件40包括:液压阻尼器41和安装座42,安装座42设置于脚踏部11,液压阻尼器4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座42,并且另一端设置于总成连接部。其中,液压阻尼器41通过内部油液产生阻尼力,并且,安装座42可以将液压阻尼器41的一端固定在脚踏部11上,以及液压阻尼器41的另一端固定在主动轮总成30上,这样脚踏部11、主动轮总成30和从动轮总成20中的任一个产生震颤时,液压阻尼器41可以吸收震颤,即这样可以对骑行过程中的高速摆动进行抑制,从而有效地提升滑板车100的驾驶安全性。以及,在日常骑行时阻尼组件40还可以给脚踏部11 提供一个支撑力,避免脚踏部11随意晃动,降低学习成本,提高骑行舒适性。当液压阻尼器41的另一端固定在从动轮总成20上时,同样可以吸收脚踏部11、主动轮总成 30和从动轮总成20中的任一个的震颤。
由此,滑板车100在转向时脚踏部11相对总成连接部倾斜,由于第一转向轴32不与地面水平或垂直,在脚踏部11摆动时,脚踏部11和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发生位移,阻尼组件40安装在总成连接部与脚踏部11之间,通过脚踏部11与总成连接部的非轴心位置位移速度提供阻力,可有效抑制骑行时的脚踏部11震荡摆动。
其中,如图4所示,液压阻尼器41包括:缸体411和杆体412,杆体412穿设缸体 411,并且杆体412可以在缸体411的轴向方向上往复移动,缸体411设置于安装座42,杆体412伸出缸体411的一端设置于总成连接部。也就是说,液压阻尼器41由缸体411 和杆体412构成,其中,缸体411内设置有油液,杆体412上设置有密封圈,杆体412 可以带动密封圈在缸体411内轴向移动,这样密封圈可以在缸体411内带动油液轴向运动,这样使得杆体412的轴向移动受到油液的阻碍,即此时液压阻尼器41可以产生阻尼力。其中,杆体412的一端和总成连接部连接,这样总成连接部在发生震颤时可以通过杆体412和缸体411之间的阻尼力消除,从而对脚踏部11的高速摆动进行抑制,有效提升滑板车100驾驶安全性。此外,安装座42可以保护杆体412,避免杆体412受到损伤。
其中,如图5所示,安装座42上设置过孔421和缺口422,缸体411的一端穿设过孔421,缺口422和过孔421连通,安装座42上位于缺口4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支脚424,两个安装支脚424通过第一紧固件51固定连接。也就是说,在安装缸体 411时,先用第一紧固件51将缺口422调大,这样过孔421的孔径也会相应的变大,再将缸体411的一端伸入到过孔421内,最后调节第一紧固件51将缺口422调小,使得过孔421的孔径会相应变小,从而将缸体411固定在过孔421内。具体地,第一紧固件 51和安装支脚424固定连接,第一紧固件51可以调节两个安装支脚424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缺口422的打开和缩小。
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脚踏部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安装座4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23,第二安装孔423与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并且通过第二紧固件5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脚踏部11和安装座4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5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脚踏部11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并且在安装座4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423,通过第二紧固件52将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423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脚踏部11和安装座42的固定。
其中,第二安装孔423内可以设置轴承43,轴承43夹设在第二紧固件52和第二安装孔423内,这样安装座42和脚踏部11连接的同时,安装座42相对脚踏部11进行旋转,从而在脚踏部11发生摆动的同时可以避免安装座42和脚踏部11的刚性连接造成安装座42损坏。
以及,如图3所示,杆体412远离安装座42的一侧设置有轴承43,总成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轴承43与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三紧固件54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总成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在杆体412远离安装座42的一端设置有轴承43,并且第三紧固件54穿过轴承43后和第三安装孔固定连接,这样杆体412和总成连接部连接的同时,杆体412可以相对总成连接部进行旋转,从而在总成连接部发生摆动的同时不会对杆体412造成安装座42损坏。
参照图3所示,第二紧固件52的轴向与第三紧固件54的轴向相垂直。也就是说,安装座42和脚踏部11之间的安装方向与杆体412和主动轮总成30之间的安装方向不同,受于结构的限制,第二紧固件52的轴向与第三紧固件54的轴向相垂直可以方便阻尼组件40的安装。
如图3所示,脚踏部11可包括:踏板12和底架13,踏板12设置于底架13上,底架13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安装板,安装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也就是说,踏板12盖设在底架13上,这样踏板12可以遮盖底架13的内部结构,而且底架13的结构强度较高,可以用于承载不同的构件。例如,底架13上设置有安装板,并且在安装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孔,这样安装座42和安装板可以通过第二紧固件52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将安装座 42固定在脚踏部11上。
此外,车体10还包括立杆14,立杆14设置于脚踏部11的靠近主动轮总成30或从动轮总成20的一端,立杆14可以供用户手扶,使得滑板车100在行驶时更加安全。
其中,液压阻尼器41可以为单向阻尼器,并且杆体412从缸体411远离安装座42 的一端穿出。以及,单向阻尼器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阻尼组件40设置于车体10 的两侧。如此设置,至少两个阻尼组件40可以提升脚踏部11和主动轮总成30之间的减震性能,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骑行时车体10震荡摆动。具体地,阻尼组件40可以为两个,两个阻尼组件40分别设置在车体10的两侧,这样满足车体10和主动轮总成30减振的同时,减小滑板车100的生产成本。而且,在车体10的两侧均设置一个阻尼组件40,这样保持车体10两侧的阻尼力相同。
或者,液压阻尼器41可以为双向阻尼器,并且杆体412从缸体411的两端穿出,缸体411设置于安装座42远离车体10的一端,如此,设置双向阻尼器使得车体10向左倾斜还是向右倾斜均可以产生阻尼力,从而使得车体10向左倾斜或者向右倾斜时车体 10两侧的阻尼力相同,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骑行时车体10震荡摆动。当液压阻尼器41 可以为双向阻尼器时,双向阻尼器可以为一个,此时双向阻尼器设置于车体10的任意一侧,即车体10向左倾斜或者向右倾斜时车体10两侧的阻尼力相同,这样可以滑板车 100的空间,而且可以减小生产成本。
当然,阻尼组件40还可以设置在脚踏部11和从动轮总成20之间,这样同样可以有效地抑制骑行时车体10震荡摆动。
其中,如图3所示,主动轮总成30包括:第一转向轴32,从动轮总成20包括:第二转向轴,第一转向轴32可转动地设置于脚踏部11和主动轮总成30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二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脚踏部11和从动轮总成20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以控制滑板车的转向。也就是说,第一转向轴32连接在脚踏部11和主动轮总成30之间,以及,第二转向轴连接在脚踏部11和从动轮总成20之间,当车体10左右倾斜时,可以带动第一转向轴32和第二转向轴左右倾斜,从而实现滑板车100的转向。例如,需要向左转向时,用户通过调整自身重心,作用在踏板12或者立杆14上,使车体10或者立杆14向左倾斜,车体10带动主动轮总成30和从动轮总成20进行转向,向右转向同理。
此外,主动轮总成30绕第一转向轴32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转向轴32不与地面水平或垂直,在车体10摆动时,车体10与主动轮总成30相对旋转,车体10和主动轮总成 30非轴心位置发生位移,阻尼组件40安装在主动轮总成30与车体10之间,通过车体 10与主动轮总成30非轴心位置位移速度提供阻力,可以有效抑制骑行时车体10震荡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地实施例,滑板车100还可包括:动力轮转向模块、从动轮转向模块、单元供电模块和整车控制器。主动轮总成30可以拆卸地设置于脚踏部11 上,例如脚踏部11的底部,并且主动轮总成30包括主动轮和上述动力轮转向模块,主动轮可以给滑板车100提供动力,动力轮转向模块方便滑板车100的转向。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通过主动轮总成30给滑板车100提供驱动力,这样滑板车100 无需再单独设计主动轮总成,其中,由于主动轮总成30采用了可拆卸的安装方式,这样可以提供用户多种出行选择,例如,用户可以将主动轮总成30安装在脚踏部11上,这样用户可以利用滑板车100出行,又如,用户可以将主动轮总成30拆卸下来单独使用,这样用户可以利用主动轮总成30出行,从而可以有效丰富用户的出行选择,而且可以便于用户根据具体的出行场景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以及,从动轮总成20包括从动轮和上述从动轮转向模块,从动轮转向模块方便滑板车100的转向。其中,从动轮总成20连接有两个从动轮,当然,从动轮还可以为一个。
并且,第一转向轴32为动力轮转向模块的一部分,第二转向轴为从动轮转向模块的一部分。
参照图1所示,主动轮总成30与动力轮转向模块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从动轮与主动轮总成30间隔设置,从动轮连接有从动轮转向模块,动力轮转向模块和从动轮转向模块均设置于脚踏部11。如此设置,从动轮和主动轮总成30共同作用,这样可以有效支撑脚踏部11和位于脚踏部11上的用户。而且,在主动轮总成30 提供驱动力时,从动轮随之运动。在滑板车100需要转向时,用户可以通过踩踏脚踏部 11的方式使得滑板车100进行转向,其中,在此过程中,从动轮转向模块可以控制从动轮转向,动力轮转向模块可以控制主动轮总成30转向。由此,通过设置从动轮转向模块和动力轮转向模块,可以使得滑板车100转向方便,可以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
滑板车100设置有单元供电模块,单元供电模块与主动轮总成30电连接,通过单元供电模块可以给主动轮总成30提供电力,以驱动主动轮总成30旋转。
此外,滑板车100还设置有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与主动轮总成30通讯连接,整车控制器控制主动轮转动。也就是说,整车控制器可以控制滑板车100的行驶。区别于传统的电动滑板车,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控制主动轮总成30,从而可以使得滑板车100的操纵简单方便,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如此设置的滑板车100还可以至少一定程度上方便滑板车100的收纳,例如,在空间较大的场景中,用户可以将滑板车100整体收纳,又如,在空间较小的场景中,用户可以将滑板车100的脚踏部11和主动轮总成30拆开分别收纳,这样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可以进一步地方便滑板车100的收纳,此种情况尤其适用于用户的驾驶车辆后备箱空间不足时。
其中,如图1所示,主动轮总成30可拆卸地设置于脚踏部11的一端,即主动轮总成30设置于动力轮转向模块,动力轮转向模块设置于脚踏部11的一端,从动轮设置于脚踏部11的另一端,即从动轮通过从动轮转向模块设置于脚踏部11的另一端。通过将主动轮总成30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脚踏部11的两端,使滑板车100的稳定性得到保证,避免滑板车100在行驶或者停止时倾倒。例如,主动轮总成30可以设置于脚踏部11的前端,从动轮可以设置于脚踏部11的后端,这样主动轮总成30可以作为前主动轮总成使用,又如,如图1所示,主动轮总成30可以设置于脚踏部11的后端,从动轮可以设置于脚踏部11的前端,这样主动轮总成30可以作为后主动轮总成使用。
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中,使用主动轮总成30作为滑板车100的可拆卸动力轮模块,提高了滑板车100的收纳性,并且,相比较与现有的电动滑板车,本实用新型的滑板车100具有更大的轮径和轮宽,从而提高了滑板车100的通过性和场地适应性,达到大部分场地条件下都可使用的程度。
以及,与主动轮总成30连接的主动轮可以为平衡车。并且,主动轮总成30包括底盘和传感器,主动轮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动轮设置于底盘的两侧。当主动轮总成30作为自平衡车工作时,底盘用于承载负载,单体控制器用于获取传感器检测的负载的姿态信息,并控制两个主动轮的独立转动。如此设置,在滑板车100需要旋转时,两个主动轮的转动速度不同,从而可以实现主动轮总成30的转向,再通过转向模块实现滑板车 100的整车转向。通过设置两个主动轮,可以提升滑板车100的行驶稳定性。此时,从动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主动轮总成30为自平衡车,主动轮总成30还包括底盘和传感器,主动轮数量为一个,主动轮与底盘枢转连接。当主动轮总成30 作为自平衡车工作时,底盘用于承载负载,单体控制器用于获取传感器检测的负载的姿态信息,并控制主动轮的独立转动。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倾斜来控制主动轮总成30转向。此时,从动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包括脚踏部;
从动轮总成,所述从动轮总成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的一侧;
主动轮总成,所述主动轮总成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的另一侧;
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液压阻尼器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所述液压阻尼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且另一端设置于总成连接部,所述总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从动轮总成或所述主动轮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器包括:缸体和杆体,所述杆体穿设所述缸体且在所述缸体的轴向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杆体伸出所述缸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总成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设置过孔和缺口,所述缸体的一端穿设所述过孔,所述缺口和所述过孔连通,所述安装座上位于所述缺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安装支脚,两个所述安装支脚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总成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设置且通过第三紧固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三紧固件的轴向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脚踏部包括:踏板和底架,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底架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阻尼器为单向阻尼器且所述杆体从所述缸体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穿出;或
所述液压阻尼器为双向阻尼器且所述杆体从所述缸体的两端穿出,所述缸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阻尼器为两个,两个所述单向阻尼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或
所述双向阻尼器为一个,所述双向阻尼器设置于所述车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轮总成包括:第一转向轴,所述从动轮总成包括: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脚踏部和所述主动轮总成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转向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脚踏部和所述从动轮总成之间且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以控制所述滑板车的转向;和/或,
所述车体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设置于所述脚踏部的靠近所述主动轮总成或所述从动轮总成的一端;和/或,
所述主动轮总成与所述车体的主动轮可拆卸地连接;和/或,
与所述主动轮总成连接的主动轮为平衡车;
所述主动轮总成连接两个主动轮;和/或,
所述从动轮总成连接两个从动轮。
CN202220240636.3U 2022-01-28 2022-01-28 滑板车 Active CN217496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636.3U CN21749637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636.3U CN21749637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6377U true CN217496377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6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0636.3U Active CN217496377U (zh) 2022-01-28 2022-01-28 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6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3659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セルフバランスボード
WO2009059099A2 (en) Lockable tilt system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KR20110131306A (ko) 전동 차량
CN104943780A (zh) 一种双轮体感电动平衡车
JPWO2013051493A1 (ja) 後二輪型電動車両
CN214138807U (zh) 电动滑板车
JP2010532291A (ja) オートバイサイドカー
CN106335542A (zh) 四轮独立转向机构及工作方法
CN217496377U (zh) 滑板车
JP5904808B2 (ja) 電動車両
KR101335373B1 (ko) 전동보행기
CN215622503U (zh) 后轮悬挂总成及摩托车
JP2004197817A (ja) 車両用電磁緩衝器
CN205469469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车轮连接机构
KR101491359B1 (ko) 전동식 차량 자세제어장치
KR102003363B1 (ko) 승차감이 개선된 다중 완충 장치를 구비한 레일 바이크
CN208881899U (zh) 一种汽车转向轮的转向节、转向装置及汽车
CN215622498U (zh) 一种可倾斜的三轮车
CN219077395U (zh) 一种滑板减震装置
CN216468227U (zh) 用于安装仪表的多功能安装件及摩托车
JP4133291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CN113548137B (zh) 摩托车
JP2569324Y2 (ja) 車体構造
CN210526277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动力组件
CN216468209U (zh) 后挡泥板组件及摩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