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4966U -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4966U
CN217494966U CN202123363472.8U CN202123363472U CN217494966U CN 217494966 U CN217494966 U CN 217494966U CN 202123363472 U CN202123363472 U CN 202123363472U CN 217494966 U CN217494966 U CN 2174949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ort
cavity
air passag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34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展
陈丹
张佰伦
袁广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Tonly Electronics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34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49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4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49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该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包括安装座、静模以及动模;静模设于安装座,静模内形成有气道;动模可移动地设于安装座,并朝向或远离静模运动,以与静模形成有型腔或打开型腔,气道的一端与型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以对型腔吸气或者向型腔内吹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而导致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并解决了在注塑生产时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开模时通过切刀自动分离水口,在此过程中容易在型腔内产生粉末颗粒,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从而造成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并且,在注塑生产时,由于主流道对应的模具较厚,通常在模具内设置水路的方式对流道内的产品进行冷却,但是,由于模具中唧嘴的空间较小,无法再对应设置水路,从而导致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旨在解决由于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而导致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并解决在注塑生产时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包括:
安装座;
静模,所述静模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静模内形成有气道;以及
动模,所述动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并朝向或远离所述静模运动,以与所述静模形成有型腔或打开所述型腔,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吸气或者向所述型腔内吹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包括:
第一连接气道,所述第一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
吸气气道,所述吸气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吸气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吸气;
第二连接气道,所述第二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端口和第二连通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以及
吹气气道,所述吹气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所述吹气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与吹气管连通,以向所述型腔内吹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还包括连通气道,所述连通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气道还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三连接气道,所述第三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的连通处具有所述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连通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沿所述静模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模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以所述静模的中心轴线做环形阵列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模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动模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
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均通过所述配合间隙连通于所述型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用于与吸气管连接;
和/或,所述吹气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连通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用于与吹气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型腔和外界的连通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通过在静模内形成有气道,以使气道的一端与型腔连通,并使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其中,通过切刀自动分离水口、并使产品脱模后,吸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以对型腔吸气,便可将型腔内的粉末颗粒通过气道吸出,无需定期拆卸清洗模具,从而解决了由于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而导致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在注塑生产时,吹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以向型腔内吹气,便可使产品快速冷却定型,以加快产品的凝固,缩短注塑周期,从而解决了在注塑生产时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一实施例在吸气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一实施例在吹气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39737590000031
Figure BDA000343973759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旨在解决由于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而导致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并解决在注塑生产时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以下将就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该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0、静模20以及动模30;所述静模20设于所述安装座10,所述静模20内形成有气道21;所述动模30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10,并朝向或远离所述静模20运动,以与所述静模20形成有型腔31或打开所述型腔31,所述气道21的一端与所述型腔31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31吸气或者向所述型腔31内吹气。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通过在静模20内形成有气道21,以使气道21的一端与型腔31连通,并使气道21的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其中,通过切刀自动分离水口、并使产品脱模后,吸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以对型腔31吸气,便可将型腔31内的粉末颗粒通过气道21吸出,无需定期拆卸清洗模具,从而解决了由于需要定期拆卸清洗模具而导致人工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在注塑生产时,吹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以向型腔31内吹气,便可使产品快速冷却定型,以加快产品的凝固,缩短注塑周期,从而解决了在注塑生产时对产品的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静模20内的气道21具体可在成型静模20时通过模具在静模20的内部形成出所需的气道21;也可在成型后的静模20上采用激光、磨削等方式在静模20的内部形成出所需的气道21。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对型腔31吸气或者向型腔31内吹气的过程中,可使用同一气道21进行吸气和吹气,当然,也可使用不同的气道21分别进行吸气和吹气。
并且,通过气道21对型腔31进行吸气的过程中,由于型腔3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静模20与动模30之间形成有连通型腔31和外界的较大的连通间隙,当型腔31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压时,外界的空气便可通过静模20与动模30之间的连通间隙进入型腔31内,以使型腔31内的气压与大气压保持一致。
同样的,通过气道21对型腔31进行吹气的过程中,由于型腔31处于关闭状态,且为了避免型腔31内熔融的物料流出,此时静模20与动模30之间形成有连通型腔31和外界的较小的连通间隙,当型腔31内的气压大于大气压时,型腔31的空气便可通过静模20与动模30之间的连通间隙向外界吹出,以使型腔31的气压与大气压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21包括第一连接气道211、吸气气道212、第二连接气道213以及吹气气道214;所述第一连接气道211具有相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型腔31连通;所述吸气气道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吸气气道212的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31吸气;所述第二连接气道213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端口和第二连通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与所述型腔31连通;所述吹气气道21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所述吹气气道214的另一端用于与吹气管连通,以向所述型腔31内吹气。
由于在吸气过程中,会有小部分粉末颗粒粘附在气道21的内壁上,如果使用同一气道21进行吸气和吹气时,在吹气过程中,容易将气道21内壁上的粉末颗粒重新吹回至型腔31中,而影响产品品质;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便使用不同的气道21进行吸气和吹气;在需要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吸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通过吸气气道212和第一连接气道211对型腔31进行吸气,便可将型腔31内的粉末颗粒依次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和吸气气道212吸出;在需要对型腔31进行吹气时,吹气管在泵体的作用下工作,以通过吹气气道214和第二连接气道213向型腔31内吹气,便可使产品快速冷却定型。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2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气道21还包括连通气道215,所述连通气道215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
如此设置,通过使连通气道215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一连接气道211的第二端口连通,并使连通气道215的第二连通口与第二连接气道213的第二连通端口连通;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型腔31内的气体和粉末颗粒不仅可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流向吸气气道212中,还可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和连通气道215流向吸气气道212中,以提高吸气效率,进而提升对型腔31的清洁效率;同样的,在向型腔31进行吹气时,吹气气道214内的气体不仅可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吹向型腔31内,还可通过连通气道215和第一连接气道211吹向型腔31内,以提高吹气效率,进而进一步提升对产品的冷却效率。
具体地,连通气道215具体可为大致呈直线型,也可大致呈弯折型、波浪型等形状。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气道215还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气道21还包括第三连接气道216,所述第三连接气道216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型腔3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
如此设置,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型腔31内的气体和粉末颗粒不仅可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而流向吸气气道212中、以及依次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和连通气道215而流向吸气气道212中,同时还可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气道216和连通气道215而流向吸气气道212中,以进一步提高吸气效率,进而进一步提升对型腔31的清洁效率;同样的,在向型腔31进行吹气时,吹气气道214内的气体不仅可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而吹向型腔31内、以及依次通过连通气道215和第一连接气道211而吹向型腔31内,同时还可依次通过连通气道215和第三连接气道216而吹向型腔31内,以进一步提高吹气效率,进而再进一步提升对产品的冷却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气道215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道2151和第二气道2152,所述第一气道2151与所述第二气道2152的连通处具有所述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气道2151的远离所述第二气道2152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气道2152的远离所述第一气道2151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连通口。
如此设置,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型腔31内的气体和粉末颗粒不仅可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而流向吸气气道212中、以及依次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第二气道2152以及第一气道2151而向吸气气道212中,同时还可依次通过第三连接气道216和第一气道2151而流向吸气气道212中;同样的,在向型腔31进行吹气时,吹气气道214内的气体不仅可通过第二连接气道213而吹向型腔31内、以及通过依次连通气道215和第一连接气道211而吹向型腔31内,同时还可依次通过第二气道2152和第三连接气道216而吹向型腔31内。
结合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沿所述静模20的周向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便可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的第一端口、第二连接气道213的第一连通端口以及第三连接气道216的第一连接端口同时对型腔31进行吸气,以保证对型腔31吸气的均匀性,进而充分将型腔31内的粉末颗粒吸出;同样的,在向型腔31内进行吹气时,便可通过第一连接气道211的第一端口、第二连接气道213的第一连通端口以及第三连接气道216的第一连接端口同时向型腔31内进行吹气,以保证对型腔31吹气的均匀性,进而对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出气,以快速冷却产品。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模20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以所述静模20的中心轴线做环形阵列分布。
如此设置,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便可进一步保证对型腔31吸气的均匀性,进而进一步充分将型腔31内的粉末颗粒吸出;同样的,在向型腔31进行吹气时,便可进一步保证对型腔31吹气的均匀性,以进一步快速冷却产品。
结合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静模20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动模30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均通过所述配合间隙连通于所述型腔31。
如此设置,通过使静模20的第一配合面与动模30的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在向型腔31内进行吹气时,型腔3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配合间隙较小,便可防止型腔31内的熔融物料由该配合间隙流出,同时还可使气体由第一端口、第一连通端口以及第一连接端口通过该配合间隙吹向型腔31内;另外,在对型腔31进行吸气时,型腔3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配合间隙较大,便可使型腔31内的粉末颗粒通过该配合间隙而由第一端口、第一连通端口以及第一连接端口顺利吸出。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气气道212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接头217,所述第一连接接头217用于与吸气管连接。如此设置,在使用时,便可将吸气管的一端顺利连接在第一连接接头217上,以使吸气气道212顺利与吸气管连通。具体第一连接接头217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吸气气道212的端口处。
同样的,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吹气气道214的远离所述第二连通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接头218,所述第二连接接头218用于与吹气管连接。如此设置,在使用时,便可将吹气管的一端顺利连接在第二连接接头218上,以使吹气气道214顺利与吹气管连通。具体第二连接接头218同样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吹气气道214的端口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静模,所述静模设于所述安装座,所述静模内形成有气道;以及
动模,所述动模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座,并朝向或远离所述静模运动,以与所述静模形成有型腔或打开所述型腔,所述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型腔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或吹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吸气或者向所述型腔内吹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包括:
第一连接气道,所述第一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
吸气气道,所述吸气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吸气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与吸气管连通,以对所述型腔吸气;
第二连接气道,所述第二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端口和第二连通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以及
吹气气道,所述吹气气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所述吹气气道的另一端用于与吹气管连通,以向所述型腔内吹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还包括连通气道,所述连通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端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气道还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气道还包括第三连接气道,所述第三连接气道具有相连通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气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二气道的连通处具有所述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一气道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连通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沿所述静模的周向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以所述静模的中心轴线做环形阵列分布。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具有第一配合面,所述动模具有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之间形成有配合间隙;
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一连通端口以及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均通过所述配合间隙连通于所述型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用于与吸气管连接;
和/或,所述吹气气道的远离所述第二连通端口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用于与吹气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与所述动模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型腔和外界的连通间隙。
CN202123363472.8U 2021-12-28 2021-12-28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74949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3472.8U CN217494966U (zh) 2021-12-28 2021-12-28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3472.8U CN217494966U (zh) 2021-12-28 2021-12-28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4966U true CN217494966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44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3472.8U Active CN217494966U (zh) 2021-12-28 2021-12-28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49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94966U (zh) 自动吹吸气一体化装置
KR100774325B1 (ko) 블로우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로우 성형방법
CN105946183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塑料模具
CN219133197U (zh) 一种真空定径装置和管材挤出成型装置
CN213357819U (zh) 熔喷布模具送风机构和熔喷布模具
CN210705763U (zh) 一种液压管道接头密封圈成型装置
CN214353962U (zh) 一种塑料外壳生产的注塑成型设备
CN218798916U (zh) 一种模具降温结构
CN215151318U (zh) 一种防止胶粉残留的注塑模结构
CN213733012U (zh) 一种高分子成形用模具
CN215703979U (zh) 一种木塑型材生产用风冷装置
CN21305586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汽车部件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15203301U (zh) 一种塑料制品加工用模具注塑装置
CN213618062U (zh) 一种组合式弯头生产用的模具
CN208410709U (zh) 一种吹塑成型用吹散装置
CN214353632U (zh) 一种金属3d打印模具模芯
CN113080083B (zh) 一体成型下料三通组件及其吹塑加工方法
CN220280383U (zh) 新型注塑模排气结构
CN214983110U (zh) 一种油箱吹塑模具
CN210758781U (zh) 发泡塑料生产设备
CN212603034U (zh) 一种用于制造导弹箱箱体的模具
CN214448090U (zh) 一种凸模装置及模具设备
CN221048919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7123885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10132725U (zh) 注塑模具冷却系统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