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6291U -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 Google Patents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6291U
CN217486291U CN202123388098.7U CN202123388098U CN217486291U CN 217486291 U CN217486291 U CN 217486291U CN 202123388098 U CN202123388098 U CN 202123388098U CN 217486291 U CN217486291 U CN 217486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ottom cover
fixing ring
ring
reinforc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880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水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Qixiang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880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6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6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6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设于电机的底部并与电机的顶壳盖合,包括底盖、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底盖与电机的顶壳盖合,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均固定连接于底盖的顶部,第一固定环的外圈与电机的定子卡接以用于固定电机的定子,第二固定环内设有电机的转轴,底盖呈圆形状设置,底盖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各第一散热孔与各第二散热孔均沿底盖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第一散热孔均位于第一固定环的内圈,各第二散热孔均位于第一固定环的外圈;实现电机内部与外界空气良好流通,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防止电机过热损坏。

Description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壳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一种驱动工具,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壳体采用密封式设置,电机工作所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去,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影响电机的使用性能,减少使用寿命。
在电机工作时,电机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对其产生的热量进行即使驱散,若不对其热量进行吸收、驱散,将会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温度过高时,甚至会烧毁电机,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壳体无法及时对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排放,导致电机内部升温,影响电机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设于电机的底部并与电机的顶壳盖合,包括底盖、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底盖与电机的顶壳盖合,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盖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与电机的定子卡接以用于固定电机的定子,所述第二固定环内设有电机的转轴,所述底盖呈圆形状设置,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孔均沿所述底盖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第一散热孔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圈,各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
可选地,所述底盖的外周向上倾斜延伸并形成有与电机的顶壳匹配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环形方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和若干第二散热槽。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散热槽和各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形状相同并均呈椭圆形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均沿所述底盖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螺纹孔均位于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内周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底盖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中心方向两端并用于避位电机的转轴的避位槽,所述避位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板;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外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均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销孔;各所述插销孔均沿所述第一固定环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
可选地,所述底盖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板;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均沿所述底盖底部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
可选地,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上分别开设有避位各所述螺纹孔的避位孔。
可选地,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首端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底部,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末端均位于所述底盖底部的最外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安装在电机的底部,底盖和电机的顶壳盖合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来安装零部件,第一固定环的外圈和电机的定子卡接,有利于固定电机的定子,底盖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多个第二散热孔将电机内部和外界连通,而且多个第二散热孔均对应开设在电机定子的底部,那么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电机的定子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从多个第二散热孔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空气交换,进而保持电机内部温度的平衡,电机的转轴安装在第二固定环内,这样可以防止电机的转轴在转动的时候与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底盖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多个第一散热孔将电机内部和外界连通,而且多个第一散热孔均对应开设在电机转轴的底部,那么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电机的转轴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从多个第一散热孔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空气交换,进而保持电机内部温度的平衡,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从多个第一散热孔和多个第二散热孔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电机内部与外界空气良好流通,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防止电机过热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盖;11、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
13、螺纹孔;14、避位槽;20、第一固定环;
21、插销孔;30、第二固定环;40、连接环;
41、第一散热槽;42、第二散热槽;50、第一加强筋板;
60、第二加强筋板;61、避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设于电机的底部并与电机的顶壳盖合,包括底盖10、第一固定环20和第二固定环30;所述底盖10与电机的顶壳盖合,所述第一固定环20和所述第二固定环30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盖10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与电机的定子卡接以用于固定电机的定子,所述第二固定环30内设有电机的转轴,所述底盖10呈圆形状设置,所述底盖10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孔11和第二散热孔12,各所述第一散热孔11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孔12均沿所述底盖10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第一散热孔11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内圈,各所述第二散热孔12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安装在电机的底部,底盖10和电机的顶壳盖合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来安装零部件,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和电机的定子卡接,有利于固定电机的定子,底盖10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孔12,多个第二散热孔12将电机内部和外界连通,而且多个第二散热孔12均对应开设在电机定子的底部,那么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电机的定子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从多个第二散热孔12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空气交换,进而保持电机内部温度的平衡,电机的转轴安装在第二固定环30内,这样可以防止电机的转轴在转动的时候与其他零部件发生碰撞,底盖10上还开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1,多个第一散热孔11将电机内部和外界连通,而且多个第一散热孔11均对应开设在电机转轴的底部,那么在电机运转的过程中,电机的转轴产生的热量就可以从多个第一散热孔11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空气交换,进而保持电机内部温度的平衡,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可以从多个第一散热孔11和多个第二散热孔12中排放到外界,实现电机内部与外界空气良好流通,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机工作效率,防止电机过热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底盖10的外周向上倾斜延伸并形成有与电机的顶壳匹配连接的连接环40;所述连接环40的环形方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41和若干第二散热槽42。具体地,底盖10的外周向上延伸形成的连接环40有利于本产品和电机顶壳的匹配安装,提升了零部件之间连接的平整度,连接环40的环形方向上开设有三个第一散热槽41和三个第二散热槽42,三个第一散热槽41和三个第二散热槽42位于电机定子的底部,那么电机的定子产生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多个第二散热孔12排放到外界,还可以通过三个第一散热槽41和三个第二散热槽42排放到外界,加强了本产品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一散热槽41和各所述第二散热槽42的形状相同并均呈椭圆形状设置。具体地,三个第一散热槽41和三个第二散热槽42的形状相同并均呈椭圆形状设置,有利于产品的加工,简化加工过程,提高加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底盖10上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螺纹孔13;各所述螺纹孔13均沿所述底盖10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螺纹孔13均位于各所述第一散热孔11的内周方向上。具体地,底盖10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13,多个螺纹孔13沿底盖10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这样不仅有利于产品的加工,而且还有利于和零部件进行锁紧,保证被锁紧零部件的安装同心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底盖10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中心方向两端并用于避位电机的转轴的避位槽14,所述避位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0的内圈。具体地,底盖10上还开设有避位腔,避位腔呈圆形状设置,避位腔可以避位电机的转轴,电机的转轴在转动时候不会和本产品发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环20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0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板50;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50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内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50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30的外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50均与所述底盖10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环20和第二固定环30之间设有四个第一加强筋板50,四个第一加强筋板50呈“+”字形状分布,那么四个第一加强筋板50就可以均匀地加强第一固定环20和第二固定环30的刚度,防止第一固定环20和第二固定环30发生松动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销孔21;各所述插销孔21均沿所述第一固定环20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具体地,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插销孔21,将电机的定子安装在第一固定环20的外圈上之后,在多个插销孔21内分别插入销轴,这样能够卡紧电机的定子,避免电机的定子松脱或者发生打滑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底盖10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板60;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0均沿所述底盖10底部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具体地,底盖10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0,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0沿底盖10底部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这样可以均匀地加强底盖10的整体刚度,防止底盖10破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0上分别开设有避位各所述螺纹孔13的避位孔61。具体地,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0上分别开设有一个避位孔61,多个避位孔61分别用于避位多个螺纹孔13,这样可以避免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0遮挡螺纹孔13,便于螺钉插入螺纹孔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0的首端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30的底部,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60的末端均位于所述底盖10底部的最外周。具体地,多个第二加强筋板60均从第二固定环30的底部位置开始向外延伸,最终延伸至底盖10底部的最外周,这样能够加强底盖10径向方向上的刚度,防止底盖10破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设于电机的底部并与电机的顶壳盖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盖、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底盖与电机的顶壳盖合,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盖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与电机的定子卡接以用于固定电机的定子,所述第二固定环内设有电机的转轴,所述底盖呈圆形状设置,所述底盖上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各所述第一散热孔与各所述第二散热孔均沿所述底盖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第一散热孔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圈,各所述第二散热孔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外周向上倾斜延伸并形成有与电机的顶壳匹配连接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环形方向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槽和若干第二散热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散热槽和各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形状相同并均呈椭圆形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均贯穿其竖直方向两端的螺纹孔;各所述螺纹孔均沿所述底盖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且各所述螺纹孔均位于各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内周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还开设有贯穿其中心方向两端并用于避位电机的转轴的避位槽,所述避位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之间设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板;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外圈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加强筋板均与所述底盖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圈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插销孔;各所述插销孔均沿所述第一固定环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板;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均沿所述底盖底部的环形方向阵列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上分别开设有避位各所述螺纹孔的避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首端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底部,各所述第二加强筋板的末端均位于所述底盖底部的最外周。
CN202123388098.7U 2021-12-30 2021-12-30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Active CN217486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098.7U CN21748629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88098.7U CN21748629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6291U true CN217486291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2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88098.7U Active CN217486291U (zh) 2021-12-30 2021-12-30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6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8494C (zh) 滚筒洗衣机中的驱动组件结构
CN217486291U (zh) 便于空气流通的电机底壳
CN214256047U (zh) 电机、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11089280U (zh) 马达壳体及液压马达
CN209516799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驱动器的散热结构、电机和离心风机
CN211239493U (zh) 一种电涡流缓速器转子及单转子电涡流缓速器
CN210118861U (zh) 天花机
CN102957254B (zh) 一种发电机前端盖
CN108412598B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散热装置
CN207321015U (zh) 一种扰流散热的加强型电机外壳
CN216959456U (zh) 一种磁瓦定位结构及含有其的定子组件
CN208534781U (zh) 电子水泵
CN218335533U (zh) 一种端盖组件结构及包含其的永磁同步电机
CN108252790B (zh) 一种环保加强型散热风扇
CN218733587U (zh) 一种具有稳衡散热结构的节能电动机
CN219576731U (zh) 一种高效水泵定转子
WO2018121726A1 (zh) 电机壳体和电机
KR102039435B1 (ko) 쿨링팬
CN214480033U (zh) 一种高散热性电机
CN213402637U (zh) 应用于电机的一体式机壳
CN219107203U (zh) 散热端盖及轮毂电机
CN216530777U (zh) 一种外转子组件及其应用的外转子电机
CN215990396U (zh) 一种电机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机和洗衣机
CN214221506U (zh) 双级离心泵
CN220254276U (zh) 一种异形腔体的前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