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5495U -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5495U
CN217485495U CN202221532585.8U CN202221532585U CN217485495U CN 217485495 U CN217485495 U CN 217485495U CN 202221532585 U CN202221532585 U CN 202221532585U CN 217485495 U CN217485495 U CN 217485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oolant
baffle
fuel cell
coolant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25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远
王小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25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5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5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5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该排气装置包括: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壁和底壁;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第一挡板,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底壁上,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的靠近冷却液进口的一端止抵于第一侧壁,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排气阀。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存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将储存容器的内部空间分为至少两个冷却液循环通道,由此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冷却系统内中的空气排出的目的,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

Description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系统由空气模块、冷却模块、氢气模块等模块构成,其中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在加注冷却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该冷却系统内空气不易排出的问题,造成加注困难,加注耗时长的问题。且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零部件较多,包含电堆、散热器、水泵、水阀以及管路等零部件,造成系统的冷却液流道很复杂,内部空气不易排出,针对这种情况,一般就需要利用高速流动的冷却液将内部空气一点一点带出,由于没有专门的气液分离装置,空气往往会随着高速流动的冷却液不断循环,导致气液分离效率低或者气体无法排出的情况。
由于电堆堆芯结构比较薄弱,如果采用传统发动机的抽真空方法去除冷却系统内的空气,很容易造成堆芯结构变形甚至损坏,所以目前一般采用常压下循环排气加注的方法,例如在冷却系统最高点增加排气管,同时延长排气时间。但是冷却系统中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随高速流动的冷却液不断循环,即使在冷却系统最高点增加排气管,也会因为水流过快导致空气在气液分离前又被水流带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导致排气、加注的过程耗时较长,排气效率很低,影响整体的生产节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储存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将储存容器的内部空间分为至少两个冷却液循环通道,由此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冷却系统内中的空气排出的目的,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气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排气装置包括:
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
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
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
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顶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排气装置,通过在储存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将储存容器的内部空间分为至少两个冷却液循环通道,形成折返型循环通道,由此增长了冷却液的流道长度,管路中高流速的冷却液在排气装置中得到缓冲,降低了冷却液的流速,使冷却液中的气泡有充分的时间浮出冷却液面,进入冷却液上部的空腔中,当空腔中聚集的气体越来越多,达到排气阀的开启压力时,排气阀会自动开启排出多余空气,由此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冷却系统内中的空气排出的目的,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另外,该排气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制作难度小。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排气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且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两个挡板将储存容器分隔成3个冷却液循环流道,冷却液在3个流道中呈S型流动,相比于单挡板的设置,进一步的增长了冷却液的流道长度,降低了冷却液流速,给与了冷却液更长的分离时间,分离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进口设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液出口设在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的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的尺寸各自独立地为所述储存容器内部尺寸的1/5~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不小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和/或,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冷却液进口的高度,且小于所述储存容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内部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坡道,所述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底壁上,且所述坡道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正下方,所述坡道包括一体相连的平滑部和倾斜部,所述平滑部远离所述倾斜部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坡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尺寸;
和/或,沿第二方向,所述坡道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具有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排气装置。由此,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排空气难、耗时时间长以及加注困难的难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以上实施例所述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由此,所述燃料电池具有上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所有优点,具体来说,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装置(不含顶壁)的内部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B-B垂直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装置的D-D垂直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排气装置,200-电池电堆,300-冷却液泵,400-散热器,101-第一侧壁,102-第二侧壁,103-第三侧壁,104-第四侧壁,105-底壁,106-顶壁,107-冷却液进口,108-冷却液出口,109-排气阀,110-第一挡板,111-第二挡板,112-坡道,112-1-平滑部,112-2-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气装置,参考附图1-4,排气装置100包括:储存容器,储存容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103和第四侧壁104、顶壁106和底壁105,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第三侧壁103、第四侧壁104、顶壁106和底壁105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冷却液进口107,冷却液进口107设置在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冷却液出口108,冷却液出口108设置在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第一挡板110,第一挡板110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底壁105上,第一挡板110沿第一方向的靠近冷却液进口107的一端止抵于第一侧壁101,第一挡板110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二侧壁102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排气阀109,排气阀109设置在顶壁106上。由此,通过在储存容器中设置至少一个挡板,将储存容器的内部空间分为至少两个冷却液循环通道,形成折返型循环通道,由此增长了冷却液的流道长度,管路中高流速的冷却液在排气装置中得到缓冲,降低了冷却液的流速,使冷却液中的气泡有充分的时间浮出冷却液面,进入冷却液上部的空腔中,当空腔中聚集的气体越来越多,达到排气阀的开启压力时,排气阀会自动开启排出多余空气,由此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冷却系统内中的空气排出的目的,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另外,该排气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制作难度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挡板111,第二挡板111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底壁105上,第二挡板11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止抵于第二侧壁102,第二挡板111沿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第一侧壁101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也就是说,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靠近第二侧壁102,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靠近第一侧壁101。且第二挡板111靠近第四侧壁104设置,第二挡板111和第一挡板1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由此,第一挡板110与第三侧壁103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第一挡板110与第二挡板111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第二挡板111与第四侧壁104之间形成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07流入储存容器,首先流经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然后由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流入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在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尽头通过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进入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最后在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尽头,由冷却液出口108流出储存容器,由此,两个挡板将储存容器分隔成3个冷却液循环流道,冷却液在3个流道中呈S型流动,相比于单挡板的设置,进一步增长了冷却液的流道长度,降低了冷却液流速,给与了冷却液更长的分离时间,分离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储存容器中设置的挡板的个数并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设置2、3、4、5、6等不同个数的挡板,其具体数目可根据冷却液中含气泡的量以及储存容器的整体流道长度或储存容器的尺寸来确定,具体来说,如果冷却液中含气泡的量很多,那么就需要多设置几块挡板,形成尽可能长的流道长度使冷却液中的气泡有充分的时间浮出冷却液面;如果储存容器的整体长度很长,那么可能只需要一块挡板就能形成较长的流道长度,此时就不需要设置过多的挡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些具体实施例,冷却液进口107设在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第一侧壁101的上部,冷却液出口108设在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第二侧壁102的下部,由此,冷却液便可由冷却液进口107直接流入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中,将冷却液进口107设置在第一侧壁101上部的目的是方便冷却液流入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中;同时,冷却液便可在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尽头由冷却液出口108流出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将冷却液出口108设在第二侧壁102下部的目的是方便冷却液流出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和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的尺寸各自独立地为储存容器内部尺寸的1/5~1/4,由此,在避免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处形成湍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冷却液流道的长度,具体来说,如果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的尺寸过小,可能会造成冷却液在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处形成湍流,不可避免地将空气包裹在冷却液中形成新的气泡,导致无法达到排空气的目的;如果其尺寸过大,则间接导致挡板的尺寸过小,从而导致挡板形成的流道过短,达不到充分排出空气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可以指储存容器的长度方向,也可以指存容器的宽度方向,优选指的是储存容器的长度方向,由此上述挡板形成的冷却液流道的长度较长。相应地,当第一方向指的是储存容器的长度方向时,第二方向指的就是储存容器的宽度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和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不小于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沿第一方向的尺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由此避免了各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宽度过窄容易形成湍流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挡板110和第二挡板111沿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冷却液进口107的高度,且小于储存容器沿高度方向的内部尺寸,由此,确保由冷却液进口107流入储存容器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和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具体来说,如果第一挡板110或第二挡板111的顶端低于冷却液进口107,可能会导致冷却液溅出挡板,溅出的这部分冷却液不按上述顺序流动,从而导致这部分冷却液没有充分的时间排出空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和3,装置还可以包括坡道112,坡道11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储存容器的底壁105上,且坡道112设置在冷却液进口107的正下方,坡道112包括一体相连的平滑部112-1和倾斜部112-2,平滑部112-1远离倾斜部112-2的一端止抵于第一侧壁101,也即是说,坡道112设置在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内,优选地,沿第二方向,坡道的尺寸等于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的尺寸,由此,由冷却液进口107进入储存容器的冷却液刚好流到坡道112的平滑部112-1,然后经倾斜部112-2流入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内,由此坡道起到缓冲作用,避免水流直接由高处进口冲入下方冷却液中溅起更多气泡,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07直接进入储存容器中,由于冷却液进口107与底壁105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冷却液势必会溅起一定的水花,导致冷却液中裹入新的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和3,倾斜部112-2与底壁105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由此,使冷却液平缓的流入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1,沿第一方向,坡道112的尺寸小于第一挡板110的尺寸,由此,使坡道112的倾斜部112-2与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了经坡道112的倾斜部112-2流下的冷却液直接达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容易形成湍流,导致冷却液中裹入新的气体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具有以上实施例的排气装置100。由此,大幅提高了冷却系统内的排气以及加注冷却液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排空气难、耗时时间长以及加注困难的难题。
具体地,参考附图5,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电池电堆200、散热器400、冷却液泵300和上述排气装置100,电池电堆200内设有冷却腔室,该冷却腔室的出口通过冷却管道与冷却液泵300的进口端相连,该冷却液泵300的出口端与散热器400的进口端相连,该散热器400的出口端通过冷却管道与上述排气装置100的进口端相连,上述排气装置100的出口与上述冷却腔室的进口相连。上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冷却过程如下:电池电堆200工作一段时间后,电堆冷却腔室内的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超过预先设定的对比温度,此时,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冷却腔室内较高温度的冷却液由冷却液泵300提供动力经冷却管道进入散热器400中进行散热,对较高温度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得到低温的冷却液;由于该低温的冷却液中含有较多的气泡,于是该低温的冷却液进入上述排气装置100中进行排气,在该排气装置100设计的S型循环通道中,冷却液中的气泡有充分的时间浮出冷却液面,由此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将冷却系统内中的空气排出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排空气难、耗时时间长以及加注困难的难题,排气完成的冷却液重新进入电池电堆200中,对电池电堆200进行冷却,以防止电池电堆200的工作温度偏高而影响燃料电池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泵300在整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具体位置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能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即可,上述连接方式只是一个具体示例。同时,上述排气装置100在整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具体位置并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其能达到对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进行排气即可,上述排气装置100可设置在上述冷却系统的任意位置。优选地,上述排气装置100设置在整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的最高处,可以理解的是,在整个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中,冷却液中的气泡有向上运动的趋势,因此在冷却系统高处冷却液中的气泡含量高于低处冷却液中的气泡含量,由此,将排气装置100设置在高处,进一步有利于气泡的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冷却液的具体种类并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上述冷却液为去离子水或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或在此基础上添加有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燃料电池具有以上实施例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由此,燃料电池具有上述燃料电池冷却系统的所有优点,具体来说,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容器,所述储存容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壁和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
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
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任一侧壁上;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靠近所述冷却液进口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
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顶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且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第四侧壁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四侧壁之间形成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口设在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的上部,所述冷却液出口设在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的尺寸各自独立地为所述储存容器内部尺寸的1/5~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三冷却液循环通道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均不小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循环通口或所述第二冷却液循环通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
和/或,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冷却液进口的高度,且小于所述储存容器沿所述高度方向的内部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坡道,所述坡道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的底壁上,且所述坡道设置在所述冷却液进口的正下方,所述坡道包括一体相连的平滑部和倾斜部,所述平滑部远离所述倾斜部的一端止抵于所述第一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坡道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尺寸;
和/或,沿第二方向,所述坡道的尺寸等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距离。
9.一种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排气装置。
10.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
CN202221532585.8U 2022-06-16 2022-06-16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Active CN217485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2585.8U CN217485495U (zh) 2022-06-16 2022-06-16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2585.8U CN217485495U (zh) 2022-06-16 2022-06-16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5495U true CN217485495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2585.8U Active CN217485495U (zh) 2022-06-16 2022-06-16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5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207270U (zh) 一种双冷却降温设备
CN209357799U (zh) 一种电池包
WO2021243720A1 (zh) 一种膨胀水壶、车辆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17485495U (zh) 排气装置、燃料电池冷却系统以及燃料电池
CN213991481U (zh) 一种浸没式数据中心机柜冷却系统
CN111591127B (zh)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209515775U (zh) 一种风冷电池组
CN217155076U (zh) 一种高温管壳式换热器
CN201844636U (zh) 蓄冰装置水循环系统的结构
CN216952217U (zh) 排空装置及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6409872U (zh) 一种冷排结构及应用其的重力热管散热系统
CN111023881A (zh) 一种浅层地表降温装置
CN216557868U (zh) 防冻型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214820618U (zh) 一种注塑工艺用冷却水回收装置
CN210460791U (zh) 换热器及发动机
CN202203646U (zh) 一种直进式拉丝机润滑油箱
CN211476825U (zh) 一种浅层地表降温装置
CN214698536U (zh) 一种工程机械液压油箱
CN217926242U (zh) 一种泵试验台用强制对流冷却装置
CN220603982U (zh) 一体机电脑散热机构
CN216644724U (zh) 一种冷水机的壳体和冷水机以及焊接机
CN217340133U (zh) 冷凝器及其出液箱
CN220254297U (zh) 一种伺服电机的机壳结构
CN212257120U (zh) 一种高速散热的变压器油箱
CN213687988U (zh) 一种带有导向疏通结构的缠绕盘管式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