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1534U - 压缩机、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1534U
CN217481534U CN202221370080.6U CN202221370080U CN217481534U CN 217481534 U CN217481534 U CN 217481534U CN 202221370080 U CN202221370080 U CN 202221370080U CN 217481534 U CN217481534 U CN 217481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ort
compression
compressor
connection line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00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康
黄显炎
刘丽芳
田永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213700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1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1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1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器,其中的压缩机,包括的分液器与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部,相邻的两个压缩部之间具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内具有成环形的吸气腔,分液器的出气口与吸气腔连通,经由分液器进入吸气腔的气流能够被可控地引导进入至少一个压缩部内。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与分液器连通的环形的吸气腔,使两个压缩部分别具有的吸气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设置进而能够形成吸气口相位差,进而能够使相应的排气口也对应形成相位差,通过各个压缩部的吸气口的位置的灵活设计能够更改气流流场、温度场,从而使压缩机的运行更加高效与稳定,使局部温度过高及排气脉动大的不利现象得到有效弱化。

Description

压缩机、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行业的发展,空调技术的提高,对压缩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温度过高、排气压力脉动较大等问题较为广泛。其中,局部温度较高会影响压缩机泵体零件的变形情况,从而影响压缩机的可靠性等;而排气脉动较大,会影响压缩机的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压缩机的整体性能。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局部温度过高多是因为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的设置位置受限于分液器的设置位置,也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尤其是双缸压缩机的压缩部的吸气口的位置与分液器的出气口临近设置甚至基于管路设计便利而同位置设置,而压缩机设计基于余隙容积的最小化考虑,压缩部的排气口位置与吸气口位置直接相关,在压缩机的轴向上投影看,轴向布置的多个压缩机的吸气口及排气口的位置在投影上处于重合的区域,如此导致压缩机的局部位置也即排气口所在的位置的温度显然高于其他位置的温度,进而带来压缩机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排气口位置的大致相同也同时带来了排气压力脉动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空调器,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压缩机局部温度过高、排气压力脉动较大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的分液器与泵体组件,所述泵体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压缩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压缩部之间具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内具有成环形的吸气腔,所述分液器的出气口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经由所述分液器进入所述吸气腔的气流能够被可控地引导进入至少一个所述压缩部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二隔板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另一个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垂直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压缩部分别为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一吸气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压缩部,所述第二吸气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一滑片,所述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排气口、第二滑片,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滑片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第一滑片设置,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分别处于所述第二滑片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第二滑片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吸气口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连线,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与所述第四连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分液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中心分区线,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分别处于所述中心分区线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中的一个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所述分液器具有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第一管以及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另一个具有的第二吸气口连通的第二管,垂直于所述泵体组件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朝向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隔板朝向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具有第二环槽,在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扣合后,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相互扣合形成所述吸气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气腔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的投影为圆环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空调器,通过与分液器连通的环形的吸气腔,使两个压缩部分别具有的吸气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设置,而不再受限于分液器在压缩机壳体的具体位置设置,如此可以使两个压缩部分别具有的吸气口在泵体组件的径向投影平面上能够具有一定的夹角,也即形成吸气口相位差,进而能够使相应的排气口也对应形成相位差,通过各个压缩部的吸气口的位置的灵活设计能够更改气流流场、温度场,从而使压缩机的运行更加高效与稳定,使局部温度过高及排气脉动大的不利现象得到有效弱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C方向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C方向的再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0、分液器;20、泵体组件;21、吸气腔;221、第一隔板;222、第二隔板;223、第一吸气口;224、第二吸气口;225、第一滑片;226、第二滑片;229、第一排气口;230、第二排气口;231、曲轴;232、第一法兰;233、螺钉;234、上消音器;235、第一气缸;236、第一滚子;237、第二滚子;238、第二气缸;239、下法兰;240、导油片;241、合心螺钉;242、油塞;243、下法兰盖板;301、下盖;302、冷冻油;303、电机组件;304、上盖;305、接线组护套;306、小橡胶塞;307、大橡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尤其是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包括的分液器10与泵体组件20,泵体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压缩部,相邻的两个压缩部之间具有隔板组件,隔板组件内具有成环形的吸气腔21,分液器10的出气口与吸气腔21连通,经由分液器10进入吸气腔21的气流能够被可控地引导进入至少一个压缩部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压缩部具有两个时,该压缩机为一种双缸非双级转子式压缩机,前述的环形具体可以是在投影径向平面上的圆环形也可以是方环形,优选是一种圆环形,其能够使冷媒气流在360°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圆环形的吸气腔21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冷媒气流的吸气阻力,吸气更加顺畅。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与分液器10连通的环形的吸气腔21,使两个压缩部分别具有的吸气口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设置,而不再受限于分液器10在压缩机壳体的具体位置设置,如此可以使两个压缩部分别具有的吸气口在泵体组件20的径向投影平面上能够具有一定的夹角,也即形成吸气口相位差,进而能够使相应的排气口也对应形成相位差,通过各个压缩部的吸气口的位置的灵活设计能够更改气流流场及温度场分布,从而使压缩机的运行更加高效与稳定,使局部温度过高及排气脉动大的不利现象得到有效弱化。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221及第二隔板222,其中,第一隔板221上构造有与两个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223,第二隔板222上构造有与两个压缩部中的另一个连通的第二吸气口224,垂直于泵体组件20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二吸气口224不重合。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二吸气口224在投影径向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具体例如假定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二吸气口224为孔径大小一致的圆形,如此,两个吸气口的圆心与轴线投影(也即轴心)之间存在不同的夹角,实现两个吸气口位置的灵活设置。具体以具有两个压缩部为例进一步阐述,两个压缩部分别为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第一吸气口223对应于第一压缩部,第二吸气口224对应于第二压缩部,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排气口229、第一滑片225,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排气口230、第二滑片226,第一排气口229与第一吸气口223分别处于第一滑片225的两侧且临近第一滑片225设置,第二排气口230与第二吸气口224分别处于第二滑片226的两侧且临近第二滑片226设置。此时,当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一排气口、第二吸气口224与第二排气口分别临近设置,能够保证每个压缩部中的余隙最小化,保证泵体组件20的压缩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第一吸气口223的几何中心与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第一排气口229的几何中心与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二吸气口224的几何中心与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连线,第二排气口230的几何中心与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连线,第三连线与第四连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如此在第一吸气口223、第二吸气口224的位置确定之后便能够获知第一排气口229与第二排气口230的相差,设计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分液器10的几何中心与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中心分区线,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二吸气口224分别处于中心分区线的两侧,如此能够进一步保证压缩机的两侧温度的均衡,有效防止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221及第二隔板222,其中,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22中的一个上构造有与两个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223,分液器10具有与吸气腔21连通的第一管以及与两个压缩部中的另一个具有的第二吸气口224连通的第二管,垂直于泵体组件20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第一吸气口223与第二吸气口224不重合。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吸气腔21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吸气口223的位置更加灵活的选取设置,而另一个吸气口也即第二吸气口224的位置可以设置于吸气腔21内而设置于与分液器10位置相邻近的位置,由于第一吸气口223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调整,第二吸气口224的位置可以相对固定。
具体而言,第一隔板221朝向第二隔板222的一侧具有第一环槽,第二隔板222朝向第一隔板221的一侧具有第二环槽,在第一隔板221与第二隔板222扣合后,第一环槽与第二环槽相互扣合形成吸气腔21,使吸气腔21的容积较大且每个隔板的板厚无需过大,结构简单、紧凑。
具体而言,针对温度场分布:由于压缩机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设在压缩机的两边,随着冷媒的压缩,压缩机的压缩腔的冷媒的温度明显高于压缩机的吸气腔,此时与压缩机排气口相连的零件的温度会明显的升高,而吸气侧的零件的温度明显偏低,长期使压缩机的排气侧的局部温度偏高,会由于温度场的分布不均导致零件的热变形不一样,从而导致压缩机局部摩擦耗工增加,同时也是零件的磨损增加,使压缩机的可靠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而改变上下气缸(对应于两个压缩部)进气口(也即前述的第一吸气口223及第二吸气口224)的位置,会使排气口(也即前述的第一排气口及第二排气口)存在一定的相位差,使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合理,从而减小由于局部的温度场温度偏高而导致局部变形较为严重,导致压缩机的变形严重从而对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针对流场分布:通过改变气缸进气口的位置,相应的压缩机的排气口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存在最优的排气口位置使压缩机的排气压力波动最小(其优选过程可以通过相应的试验获取,本实用新型不做赘述)。结合参见图3及图4中泵体组件20上下气缸的排气口的位置相同,结合参见图3及图5中泵体组件20上下气缸的排气口的相差为20°、结合参见图3及图6中泵体组件20上下气缸的吸气口的角度为180°,排气口的位置的不同使压缩机内部的流场更加稳定,波动更加小,而不至于波动太大导致压缩机的整体运行不稳和噪音偏大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的分液器(10)与泵体组件(20),所述泵体组件(20)包括至少两个压缩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压缩部之间具有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内具有成环形的吸气腔(21),所述分液器(10)的出气口与所述吸气腔(21)连通,经由所述分液器(10)进入所述吸气腔(21)的气流能够被可控地引导进入至少一个所述压缩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221)及第二隔板(222),其中,所述第一隔板(221)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223),所述第二隔板(222)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另一个连通的第二吸气口(224),垂直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223)与所述第二吸气口(224)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缩部分别为第一压缩部及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一吸气口(223)对应于所述第一压缩部,所述第二吸气口(224)对应于所述第二压缩部,所述第一压缩部具有第一排气口(229)、第一滑片(225),所述第二压缩部具有第二排气口(230)、第二滑片(226),所述第一排气口(229)与所述第一吸气口(223)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滑片(225)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第一滑片(225)设置,所述第二排气口(230)与所述第二吸气口(224)分别处于所述第二滑片(226)的两侧且临近所述第二滑片(226)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223)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排气口(229)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吸气口(224)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三连线,所述第二排气口(230)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第四连线,所述第三连线与所述第四连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分液器(10)的几何中心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为中心分区线,所述第一吸气口(223)与所述第二吸气口(224)分别处于所述中心分区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隔板(221)及第二隔板(222),其中,所述第一隔板(221)、第二隔板(222)中的一个上构造有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一个连通的第一吸气口(223),所述分液器(10)具有与所述吸气腔(21)连通的第一管以及与两个所述压缩部中的另一个具有的第二吸气口(224)连通的第二管,垂直于所述泵体组件(20)的轴线的一平面为投影径向平面,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上投影,所述第一吸气口(223)与所述第二吸气口(224)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21)朝向所述第二隔板(222)的一侧具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二隔板(222)朝向所述第一隔板(221)的一侧具有第二环槽,在所述第一隔板(221)与所述第二隔板(222)扣合后,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第二环槽相互扣合形成所述吸气腔(2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腔(21)在所述投影径向平面的投影为圆环形。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CN202221370080.6U 2022-06-02 2022-06-02 压缩机、空调器 Active CN217481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0080.6U CN217481534U (zh) 2022-06-02 2022-06-02 压缩机、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0080.6U CN217481534U (zh) 2022-06-02 2022-06-02 压缩机、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1534U true CN21748153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0080.6U Active CN217481534U (zh) 2022-06-02 2022-06-02 压缩机、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1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027825A1 (zh) 多级离心压缩机及空调机组
CN217481534U (zh) 压缩机、空调器
CN113638883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109058106A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双温度空调系统
CN113279965B (zh) 卧式压缩机
CN219795566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04251211B (zh) 压缩机
CN112253461B (zh) 压缩机、空调器及热水器
CN218722426U (zh) 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007025B (zh) 分液器、压缩机、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62865U (zh) 法兰、泵体组件、压缩机、空调器
CN111005870A (zh) 双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6278509U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985383A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21033119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6221119A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2993634U (zh) 压缩机系统
CN220227198U (zh) 压缩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WO2023246196A1 (zh) 电动压缩机、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11343353U (zh) 双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8971427U (zh) 中间板结构及旋转式压缩机
WO2024071551A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215370184U (zh) 一种双泵腔往复泵
CN113757116B (zh) 一种气缸组件、压缩装置及旋转式压缩机
CN217380891U (zh) 一种气缸及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