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5826U -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5826U
CN217475826U CN202221006280.3U CN202221006280U CN217475826U CN 217475826 U CN217475826 U CN 217475826U CN 202221006280 U CN202221006280 U CN 202221006280U CN 217475826 U CN217475826 U CN 217475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oating mechanism
pipeline
bottom plate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62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智阳
周博
刘一村
潘良明
刘鑫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Farsoon High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Farsoo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Farsoon High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Farsoon High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62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5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5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5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底板、第一、第二浮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固定板,第一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第二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浮动机构上;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浮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之间,底板、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均设有通孔,以使第一管路依次贯穿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和第一通孔,第二管路通过第二通孔插入,以当第二固定板移动到第一移动板的对应位置时,驱动机构给第一固定板提供下压驱动力,第一固定板在第一、第二浮动机构的自由调节下,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对接时间,提高了对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路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也是得到了飞速发展,市面上的3D打印设备也是琳琅满目。目前的3D打印设备的管路对接一般依靠人工手动对接,例如,溢粉箱、送粉箱等与打印主体设备的管路对接,溢粉箱与筛粉装置的管路对接等等;然而,采用人工手动对接,不仅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而且需要消耗一定人工,从而给相关生产厂商未来产线自动化带来极大的不便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3D打印设备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极大地减小了操作人员的作业难度,从而有效提高了3D打印设备的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浮动机构上,且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浮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底板、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均设有通孔,以使第一管路依次贯穿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和第一通孔,第二管路通过第二通孔插入,以当第二固定板移动到第一移动板的对应位置时,驱动机构给第一固定板提供下压驱动力,第一固定板在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自由调节下,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第一移动板两侧的第二导轨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移动板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二导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管路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四个弹簧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四周分别通过四个弹簧机构与底板的四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弹簧机构包括支座、拉伸弹簧和固定端,所述支座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固定端设置于第二移动板上,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于支座与固定端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四个支座分别位于底板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支座为L形,具有长板和短板,所述短板一端固定于底板上,另一端连接于长板的一端,所述长板的一端连接于拉伸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气缸,所述两个气缸设置于第二移动板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用于与第二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一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喇叭状管套;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用于与第一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二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一喇叭状管套相匹配的第二喇叭状管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底板安装于固定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安装于移动设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设备主体为3D打印机或筛粉装置;所说移动设备为溢粉箱或送粉箱。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通过包括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浮动机构上,且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浮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底板、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均设有通孔,以使第一管路依次贯穿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和第一通孔,第二管路通过第二通孔插入,以当第二固定板移动到第一移动板的对应位置时,驱动机构给第一固定板提供下压驱动力,第一固定板在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自由调节下,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使得本实用新型极大地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对接时间,提高了对接效率,并且为产线自动化提供便利性,节约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路自动对接装置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结构图一;
图5为图1的局部结构图二。
图中部件标记如下:
1、底板,2、第一导轨,3、第一移动板,4、第二移动板,5、第一固定板,51、第一通孔,6、气缸,7、支座,8、拉伸弹簧,9、固定端,10、第二固定板,101、第二通孔,11、第二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底板1、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通孔51的第一固定板5以及具有第二通孔101的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1上,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浮动机构上,且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浮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5之间,所述底板1、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均设有通孔,以使第一管路依次贯穿底板1、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和第一通孔51,第二管路通过第二通孔101插入,以当第二固定板10移动到第一移动板3的对应位置时,驱动机构给第一固定板5提供下压驱动力,第一固定板5在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自由调节下,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
进一步参阅图4,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底板1两侧的第一导轨2和第一移动板3,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第一移动板3两侧的第二导轨11和第二移动板4,所述第一移动板3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一导轨2上,所述第二移动板4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二导轨11上。第一导轨2和第二导轨11采用轻载线轨即可满足对接区域负载要求,且两组导轨上下交错安装,使得第一移动板3和第二移动板4能够自由活动,从而保证左右与前后方向的自由度。
优选地,为了对第一移动板3和第二移动板4的移动进行限位,所述管路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四个弹簧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板4的四周分别通过四个弹簧机构与底板1的四周相连接。进一步参阅图4,所述弹簧机构包括支座7、拉伸弹簧8和固定端9,所述支座7设置于底板1上,所述固定端9设置于第二移动板4上,所述拉伸弹簧8设置于支座7与固定端9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四个支座7分别位于底板1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这样在拉伸弹簧8自动复位后,能够保证静止状态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10的位置为相对静止居中状态。
在一具体实施中,所述支座7为L形,具有长板和短板,所述短板一端固定于底板1上,另一端连接于长板的一端,所述长板的一端连接于拉伸弹簧8。
在另一具体实施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气缸6,所述两个气缸6设置于第二移动板4的两侧,具体地,可先在第二移动板4上开设有通孔,气缸6插入并固定于第二移动板4上。在此需说明的是,所述驱动件机构还可以为现有技术其它具有驱动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一一例举,例如电机等等。而且,所述气缸6的数量还可以为其它参数,例如四个,在此对其数量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在找正过程中的套合,从而降低加工与装配时的精度要求,所述第一固定板5上用于与第二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一通孔51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喇叭状管套;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上用于与第一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二通孔101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一喇叭状管套相匹配的第二喇叭状管套,具体参见图1。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底板1安装于固定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板10安装于移动设备上,即固定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管路处于静止状态,通过移动机构(例如运载机器人)将第二固定板10移动于第一固定板5下面的对应位置,以准备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对接。在增材制造设备领域中,所述固定设备主体一般为3D打印机或筛粉装置;所说移动设备一般为溢粉箱或送粉箱。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还可以实现其它两个设备之间管路的对接,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的第一固定板5以上为浮动结构部分,通过底板1安装在固定设备本体(如3D打印机、筛粉装置等)需要对接管路位置处,然后将固定设备本体的管路连接在第一固定板5的第一通孔51(如图5所示位置),另外移动设备的管路安装在第二固定板10的第二通孔101(如图5所示位置),移动设备(如溢粉箱、送粉箱等)会根据实际工况自由移动,自由移动的驱动源可为运载机器人,当移动设备的第二固定板10移动至第一固定板5的对接处后,因为运载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后,会存在位置定位误差,所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接头对接处需要自动找正定位,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的主要作用,因为本申请的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前后左右为自由浮动结构,在允许位置精度误差范围内根据移动设备的第二管路实际位置,自动调整第一固定板5的第一通孔51的接口处位置,当调整到最佳位置后,气缸6会推动第一固定板5下压,与第二固定板10的接口处贴合密闭,以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修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修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具有第二通孔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底板上,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浮动机构上,且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浮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之间,所述底板、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均设有通孔,以使第一管路依次贯穿底板、第一浮动机构、第二浮动机构和第一通孔,第二管路通过第二通孔插入,以当第二固定板移动到第一移动板的对应位置时,驱动机构给第一固定板提供下压驱动力,第一固定板在第一浮动机构和第二浮动机构的自由调节下,实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的准确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浮动机构包括两根并行设置在第一移动板两侧的第二导轨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移动板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根第二导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四个弹簧机构,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四周分别通过四个弹簧机构与底板的四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机构包括支座、拉伸弹簧和固定端,所述支座设置于底板上,所述固定端设置于第二移动板上,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于支座与固定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支座分别位于底板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L形,具有长板和短板,所述短板一端固定于底板上,另一端连接于长板的一端,所述长板的一端连接于拉伸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气缸,所述两个气缸设置于第二移动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用于与第二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一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喇叭状管套;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用于与第一管路对接的一侧于第二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与第一喇叭状管套相匹配的第二喇叭状管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安装于固定设备本体上,所述第二固定板安装于移动设备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自动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设备主体为3D打印机或筛粉装置;所说移动设备为溢粉箱或送粉箱。
CN202221006280.3U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Active CN217475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6280.3U CN21747582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6280.3U CN21747582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5826U true CN217475826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6280.3U Active CN217475826U (zh) 2022-04-28 2022-04-28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5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4627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双机械手系统
CN205450411U (zh) 一种手机镜头组装设备
CN109866019B (zh) 手机无线耳机充电盒组装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07127638U (zh) 一种直线导轨磨床用自动定位机构
CN105070595A (zh) 一种继电器参数自动调整装置
CN217475826U (zh) 一种管路自动对接装置
CN208028083U (zh) 太阳能电池片裂片装置及太阳能电池片分割系统
CN207026821U (zh) 一种支架焊接夹具
CN109175979A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工厂自动化的浮动装配系统
CN208157558U (zh) 一种接触式双电芯二次定位机构
CN211824959U (zh) 用于组装Φ1m量级风洞喷管段的装置
CN212607573U (zh) 一种多工位转换的转盘机构
CN213325535U (zh) 一种夹爪装置
CN210593941U (zh) 一种治具回流设备
CN114193052A (zh)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生产线
CN208992136U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工厂自动化的浮动装配系统
CN209175256U (zh) 一种数控冲压和激光切割复合机
CN209021321U (zh) 一种自动切管设备
CN219026744U (zh) 安装于立式车磨一体机的自动夹具
CN221088192U (zh) 复合机床下料装置
CN219053476U (zh) 转子夹持机构及转子搬运机器人
CN215755204U (zh) 一种玻璃移载机用定位组件
CN214264570U (zh) 一种螺杆分段对接装置
CN210323660U (zh) 一种液晶模组tp片组装夹具
CN216543000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芯体的装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