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0238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0238U
CN217470238U CN202220781853.3U CN202220781853U CN217470238U CN 217470238 U CN217470238 U CN 217470238U CN 202220781853 U CN202220781853 U CN 202220781853U CN 217470238 U CN217470238 U CN 217470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hole
area
circuit board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18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世文
吴海全
张华坤
杨卉
谢光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Deqing G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Deqing G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Deqing G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Deqing G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18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0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0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0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耳机和/或蓝牙耳机,耳机包括:机壳,机壳设有内腔、以及与内腔连通的咪孔;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内腔的内部,并使内腔至少分隔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电路板靠近咪孔的一侧,第二区域位于电路板远离咪孔的一侧,电路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通孔;咪套,咪套设置于第一区域,咪套设有声音通道,声音通道的进口与咪孔连通,声音通道的出口与通孔相对设置;以及咪头,咪头设置于第二区域,咪头与通孔相对设置。上述的耳机能够解决传统的耳机不能合理利用耳机的内部空间而显得臃肿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戴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的发展,无线耳机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无线耳机的种类主要包括有头戴式无线耳机以及入耳式无线耳机。
对于入耳式无线耳机来说,传统的无线耳机大多显得臃肿,主要原因之一是咪套以及咪头的设计不太合理,咪套以及咪头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不能合理利用耳机的内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用以解决传统的耳机不能合理利用耳机的内部空间而显得臃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咪孔;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部,并使所述内腔至少分隔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咪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咪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通孔;咪套,所述咪套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咪套设有声音通道,所述声音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咪孔连通,所述声音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以及咪头,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咪头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的耳机中,咪孔用于使外界的声音传递至耳机内,咪套形成的声音通道起到传输声音的作用,当外界的声音通过咪孔进入后,可以再通过声音通道传向通孔,然后被咪头接收。另外,在上述的耳机中,电路板设置在机壳的内腔的内部,并至少将内腔分隔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通过将咪套以及咪头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可以充分利用机壳的内部空间。相较于传统的耳机中,为了满足咪头和咪套同时设置在机壳的第一区域,致使第一区域需要设计成更大的空间,而使得耳机显得臃肿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咪套以及咪头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可以不需要将第一区域的空间设计得更大,能够在局限的空间内实现咪套以及咪头的安装,保证耳机更加精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咪套与所述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声音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咪孔开设于所述机壳的尾端,且所述咪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咪孔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角度在80°-100°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角度为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咪套位于所述咪孔靠近所述机壳的头端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咪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内部,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机壳本体,并封盖所述电路板,所述咪孔开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咪套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咪套的侧壁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台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咪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围绕所述声音通道的出口设置,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电路板密封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耳机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抵持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咪套之间,且所述防护网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声音通道之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图形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耳机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耳机;
100、机壳;101、内腔;1011、第一区域;1012、第二区域;102、咪孔;110、机壳本体;120、盖板;121、安装槽;122、凸台;
200、电路板;210、通孔;
300、咪套;310、声音通道;311、第一通道;312、第二通道;320、定位部;330、密封环;
400、咪头;
500、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10,包括机壳100、电路板200、咪套300以及咪头400。
如图2、图3所示,机壳100设有内腔101、及与内腔101连通的咪孔102。
具体地,机壳100为中空结构,机壳100的内部设有内腔101,机壳100的壳身设有咪孔102,咪孔102与内腔101连通。内腔101用于安装耳机10的各类部件,咪孔102用于使外界的声音传递至耳机10内。
电路板200设置于内腔101的内部,并使内腔101至少分隔出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第一区域1011位于电路板200靠近咪孔102的一侧,第二区域1012位于电路板200远离咪孔102的一侧,电路板200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区域1011与第二区域1012的通孔210。
咪套300设置于第一区域1011内,咪套300设有声音通道310,声音通道310的进口与咪孔102连通,声音通道310的出口与通孔210相对设置。
具体地,咪套300设置于第一区域1011内,咪套300形成的声音通道310起到传输声音的作用,当外界的声音通过咪孔102进入后,可以再通过声音通道310传向通孔210。
咪头400设置于第二区域1012,咪头400与通孔210相对设置。
具体地,咪头400固定设置在电路板200上,并位于第二区域1012,咪头400与通孔210的其中一端相对设置,通孔210的另一端与与声音通道310的出口相对设置。外界的声音在通过咪孔102后,会再依次通过声音通道310以及通孔210被咪头400接收。
更具体地,咪头400与电路板200电性连接。咪头400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成电信号,然后传递给电路板200。
其中,外界的声音包括用户在戴上耳机10时说话所发出的声音。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的耳机10中,电路板200设置在机壳100的内腔101的内部,并至少将内腔101分隔出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通过将咪套300以及咪头400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可以充分利用机壳100的内部空间。相较于传统的耳机10中,为了满足咪头400和咪套300同时设置在机壳100的第一区域1011,致使第一区域1011需要设计成更大的空间,而使得耳机10显得臃肿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咪套300以及咪头400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可以不需要将第一区域1011的空间设计得更大,能够在局限的空间内实现咪套300以及咪头400的安装,保证耳机10更加精美。
如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地,咪孔102开设于机壳100的尾端。当用户戴上耳机10时,机壳100的头端靠近用户的耳朵,而机壳100的尾端则靠近用户的嘴巴,通过将咪孔102设置在机壳100的尾端,用户发出的声音能够更准确的通过咪孔102传递至咪头400,同时,由于咪孔102更靠近用户的嘴巴,用户发出的声音在传递较短的距离后就能够进入咪孔102内,能够降低外界的噪音影响。
进一步地,咪套300与电路板200沿第一方向排布,声音通道3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31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312,第一通道311的出口与通孔210对准,咪孔102沿第二方向延伸,咪孔102与第二通道312的进口对准;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更进一步地,咪套300位于咪孔102靠近机壳100的头端的一侧,咪套300的第二通道312与咪孔102对准并连通。
具体地,声音通道310的第一通道311与第二通道312连通,通过使得第一通道31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使得第二通道312沿第二方向延伸,如此,能够利用声音通道310将咪孔102与通孔210连通,以使从咪孔102进入的声音传递给咪头400。
可选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角度在80°-100°之间。
具体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角度为90°。
更具体地,第一方向指耳机10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指耳机10的长度方向。
如图3、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壳100包括机壳本体110以及盖板120,电路板200设置于机壳本体110的内部,盖板120盖设于机壳本体110,并封盖电路板200,咪孔102开设于盖板120上,盖板120的内侧设有安装槽121,咪套300设置于安装槽121内。
如此,在组装耳机10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电路板200组装在机壳本体110的内部,并将咪套300安装至盖板120的安装槽121内,在将盖板120盖设于机壳本体110后,即可使得咪套300安装到位,组装方便。
进一步地,盖板120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122,凸台122形成有安装槽121,咪套300的侧壁设有定位部320,定位部320与凸台122相抵。如此,在将咪套300安装至安装槽121的过程中,当定位部320与凸台122相抵时,即可说明咪套300安装到位。
进一步地,咪套300设有密封环330,密封环330围绕声音通道310的出口设置,密封环330与电路板200密封配合。如此,当声音从声音通道310的出口出来时,可以无损地进入至通孔210内,提高咪头400的声音接收效果。
具体地,密封环330设置于咪套300靠近电路板200的一侧,密封环330与电路板200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耳机10还包括防护网500,防护网500抵持在电路板200与咪套300之间,且防护网500位于通孔210与声音通道310之间。防护网500可以起到防尘作用,避免外界的污染物污染咪头400。
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的耳机10中,咪孔102用于使外界的声音传递至耳机10内,咪套300形成的声音通道310起到传输声音的作用,当外界的声音通过咪孔102进入后,可以再通过声音通道310传向通孔210,然后被咪头400接收。另外,在上述的耳机10中,电路板200设置在机壳100的内腔101的内部,并至少将内腔101分隔出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通过将咪套300以及咪头400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可以充分利用机壳100的内部空间。相较于传统的耳机10中,为了满足咪头400和咪套300同时设置在机壳100的第一区域1011,致使第一区域1011需要设计成更大的空间,而使得耳机10显得臃肿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咪套300以及咪头400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1011以及第二区域1012,可以不需要将第一区域1011的空间设计得更大,能够在局限的空间内实现咪套300以及咪头400的安装,保证耳机10更加精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咪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部,并使所述内腔至少分隔出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咪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咪孔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通孔;
咪套,所述咪套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咪套设有声音通道,所述声音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咪孔连通,所述声音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以及
咪头,所述咪头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咪头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套与所述电路板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声音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通孔对准,所述咪孔开设于所述机壳的尾端,且所述咪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咪孔与所述第二通道的进口对准;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角度在80°-10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的角度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套位于所述咪孔靠近所述机壳的头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头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以及盖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内部,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机壳本体,并封盖所述电路板,所述咪孔开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盖板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咪套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形成有所述安装槽,所述咪套的侧壁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凸台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围绕所述声音通道的出口设置,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电路板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网,所述防护网抵持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咪套之间,且所述防护网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声音通道之间。
CN202220781853.3U 2022-04-06 2022-04-06 耳机 Active CN217470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1853.3U CN217470238U (zh) 2022-04-06 2022-04-06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1853.3U CN217470238U (zh) 2022-04-06 2022-04-06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0238U true CN217470238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1853.3U Active CN217470238U (zh) 2022-04-06 2022-04-06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0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5677B1 (en) Improved wind noise reduction barrier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WO2021196253A1 (zh) 头戴式耳机调音结构及耳壳组件
CN217470238U (zh) 耳机
CN219514198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麦杆的蓝牙耳机
CN208707889U (zh) 蓝牙耳机的双麦固定结构
CN212064325U (zh) 蓝牙耳机的防水结构
CN210609653U (zh) 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
CN218473335U (zh) 耳机发声模块以及头戴式耳机
CN211152172U (zh) 蓝牙耳机
EP3376775A1 (en) Headphones
CN219514214U (zh) Tws耳机
CN208783051U (zh) 一种反馈式降噪入耳式耳机
CN219018984U (zh) 耳机发声模块以及头戴式耳机
CN216852022U (zh) 电子设备
CN221043173U (zh) 发声单元和头戴式耳机
CN216146434U (zh) 一种用于骨传导耳机的防漏音结构
CN209659547U (zh) 降噪耳机
CN206908788U (zh) 耳机线控装置
CN214708021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9577218U (zh) 一种降风噪的麦克风
CN216852276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20823262U (zh) 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20511237U (zh) 防风噪组件及具有该防风噪组件的耳机
CN218103420U (zh) 拾音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