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5185U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65185U CN217465185U CN202221027072.1U CN202221027072U CN217465185U CN 217465185 U CN217465185 U CN 217465185U CN 202221027072 U CN202221027072 U CN 202221027072U CN 217465185 U CN217465185 U CN 2174651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chamber
- heat
- interface
- heat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其提供了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其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热通道和外风机、以及与烘干室连通的热风循环通道和内风机;热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于热风循环通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三换热器设于排热通道内;热交换器,其热风通道连通热风循环通道和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其冷风通道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和第一换热器的进风侧;辅助风机,用于驱使由热风循环通道内的部分空气进入热交换器。上述烘干装置,其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排热通道,在需要稳温时,可将烘干室内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烘干机分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产品。
参见图1,烘干机采用的开式循环热泵系统,其原理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00出来后,经过第一换热器200放热,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流经第二换热器300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器后,流回压缩机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外界空气流经第一换热器,由于第一换热器表面温度很高,会产生热量传递,将空气加热,进入烘干室400内,升温后空气经过待烘干的物料时,会使物料内的液态水蒸发气化挥发出来,烘干室的空气由上至下流动,温度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增加,烘干室内高含湿量空气排到外界环境中,如此不断循环,物料中水分逐渐降低,完成烘干。
参见图2,烘干机采用的闭式循环热泵系统,其原理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100出来后,经过第一换热器200放热,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经过节流装置,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流经第二换热器300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器后,流回压缩机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烘干室的内部空气从烘干室400的出口进入回热器,由于其温度高于回热器500,会产生热量传递,回热器会被加热,然后会经过表面温度很低的第二换热器,其被冷却,水蒸气变成冷凝水,再次经过回热器后被加热,然后经过第一换热器被加热后,进入烘干室内。
上述两种方式,开式循环系统在外环境温度较高时节能,但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难以正常工作。闭式循环系统的运行不受室外环境温度影响,烤房内湿度较低时工作效率很低,并且烤房内温度会持续上升,不适合烘干过程中需要稳温的物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热泵烘干设备的开式循环方式和闭式循环方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排热通道,在需要稳温时,可将烘干室内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中,大大拓宽了产品烘干物料的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其与热泵烤房的烘干室连接,包括:
外壳,其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热通道和位于排热通道的外风机、以及与烘干室连通的热风循环通道和位于热风循环通道的内风机;
热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热风循环通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三换热器设于排热通道内;
热交换器,其具有交错设置的热风通道和冷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风循环通道和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和第一换热器的进风侧;
辅助风机,用于驱使由热风循环通道内的部分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阀具有D接口、E接口、C接口和S接口;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C接口、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四通阀的E接口、S接口时,所述外风机、内风机运行;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时,所述内风机、辅助风机运行;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时,所述内风机、辅助风机、外风机运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所述第一分腔室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风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分腔室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风通道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侧,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顶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中间位置抵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侧面、第二腔室的两侧壁以及热交换器的底部两侧分别限定出所述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风通道的入口上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风机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风通道的出口或热风通道的入口处;或者所述辅助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风机至少设置有两档风速;所述内风机设置为最低档风速时,所述辅助风机、外风机、压缩机运行,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热泵烘干设备还设置有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连接,用于排出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烤房,包括烘干室和上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泵烤房还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进口与所述热风循环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室的出口与所述烘干室的进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热泵烘干设备,三种运行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切换,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排热通道,在需要稳温时,可将烘干室内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中,大大拓宽了产品烘干物料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热泵烘干设备的开式循环热泵烘干原理图;
图2为现有热泵烘干设备的闭式循环热泵烘干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热泵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的升温方式的流程图;
图6为图5中热泵系统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的升温除湿方式的流程图;
图8为图7中热泵系统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的稳温除湿方式的流程图;
图10为图9中热泵系统的冷媒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第二进风口;102-第二出风口;2-压缩机;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6-节流装置;7-气液分离器;8-四通阀; 9-热交换器; 10-外风机;11-辅助风机;12-内风机;13-隔板;14-冷凝水收集装置;20-热泵烤房;21-烘干室;22-加热室;A-第一腔室;B-第二腔室;b1-第一分腔室;b2-第二分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3-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热泵烘干设备与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连接。本实施例的热泵烘干设备具有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热泵系统、热交换器9。
如图3和图4所示,外壳1的内腔分为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两个腔室。
第一腔室A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热通道和位于排热通道的外风机10、以及与烘干室21连通的热风循环通道和位于热风循环通道的内风机12。
第一腔室A的一侧设有外界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未示出)。外风机10设于第二出风口处,为气体流动提供动力,使外界空气由第一进风口沿排热通道,从第一出风口流出。
第一腔室A的另一侧设有烘干室2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1与烘干室21的出口连通,第二出风口102与烘干室21的进口连通。内风机12设于第二出风口102处,为气体流动提供动力,使烘干室21的空气由第二进风口101沿热风循环通道,从第二出风口102流出。
参见图,热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并构成供冷媒循环的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四通阀8、第二换热器4、节流装置6和第三换热器5。四通阀8具有D接口、C接口、E接口和S接口。
在压缩机2进气口端设计有气液分离器7,可以存储回到压缩机2冷媒中的液态部分,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2。
第一换热器3设于热风循环通道内,第二换热器4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三换热器5设于排热通道内。
热交换器9,其具有交错设置的热风通道和冷风通道两个空气通道,两个空气通道交错布置,通道之间有膜隔离,热量可以传递,空气不能流通。热交换器9可以为显热交换器9或全热交换器9。其中,热风通道连通热风循环通道和第二换热器4的进风侧,冷风通道连通第二换热器4的出风侧和第一换热器3的进风侧。
第一腔室A内设置有辅助风机11,辅助风机11用于驱使由热风循环通道内的部分空气进入热交换器9。
上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具有升温方式、升温除湿方式、稳温除湿方式三种运行方式。
升温方式,其过程的流程图如图5和图6所示。
热泵烘干设备运行升温方式时,所述外风机10、内风机12、压缩机2运行;控制四通阀8使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2、第一换热器3、四通阀8的D接口、C接口、第二换热器4、节流装置6、第三换热器5、四通阀8的E接口、S接口。
参见图6,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出来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放热,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四通阀8的D接口进入、从C接口流出,经过第二换热器4,再经过节流装置6,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流经第三换热器5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从四通阀8的E接口进入、从S接口流出,经过气液分离器7后,流回压缩机2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
由于外风机10的运行,外界环境的空气经过第一进风口会被吸入到烘干机的壳体内,流经第三换热器5,再通过第一出风口102被排到外界环境里,因为第三换热器5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低于外界环境空气温度,热传导作用下,外界空气中的热量会传递给冷媒。由于内风机12的运行,烘干室21压力上升,迫使其内部空气从烘干室21的出口、热泵烘干设备的第二进风口101进入热泵烘干设备的壳体的内部,流经第一换热器3,第一换热器3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很高,在热传导作用下,会加热流经第一换热器3外表面的空气,再经过内风机12吸引推送,经过热泵烘干设备的第二出风口102,回到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内,使烘干室21内温度上升。
升温除湿方式,其过程流程图如图7和图8所示。
热泵烘干设备运行升温除湿方式时,内风机12、辅助风机11、压缩机2运行;控制四通阀8使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四通阀8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5、节流装置6、第二换热器4、四通阀8的C接口、S接口。
参见图8,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出来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放热,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从四通阀8的D接口进入、从E接口流出,经过第三换热器5,再经过节流装置6,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流经第二换热器4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从四通阀8的C接口进入、从S接口流出,经过气液分离器7后,流回压缩机2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
由于内风机12的运行,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压力上升,迫使其内部空气从烘干室21的出口和第一腔室的第二进风口101进入热泵烘干设备的第一腔室。
由于内风机12和辅助风机11同时运行,从热泵烤房20的出口进入第一腔室的空气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直接流经第一换热器3,第二部分先由热交换器9的热风通道经过热交换器9,由于其温度高于热交换器9,会产生热量传递,热交换器9被加热,第二部分空气被冷却。
第二部分空气继续前行,进入第二腔室,会经过第二换热器4,由于此时第二换热器4内流经的冷媒温度很低,其外表面会将第二部分空气冷却。由于空气湿度很大,冷却后极易达到水蒸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吸附在第二换热器4外表面上,冷凝水可排到外界环境中。
第二部分空气继续进行,会再次由热交换器9的冷风通道穿过热交换器9,进行加热。第二部分空气从热交换器9出来后,也最终到达第一换热器3。由于第一换热器3内流经的冷媒温度很高,热传导后第一换热器3外表面温度很高,第一、二部分空气均被加热升温,再经过内风机12吸引推送,经过第一腔室A的出风口、烘干室21的进口,回到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内,升温后空气经过待烘干的物料时,会使物料内的液态水蒸发气化挥发出来,再次进入烘干机的内部,部分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再排到室外环境中,重复循环。
内风机12、压缩机2和辅助风机11运行,每小时至少消耗几千瓦电能,这些电能转化成热能,由于此时烤房和烘干机与外界环境没有热量交换,烤房内的温度会逐渐上升。
稳温除湿方式,其过程的流程图如图9和图10所示。
热泵烘干设备运行升温除湿方式时,外风机10、内风机12、辅助风机11、压缩机2运行;控制四通阀8使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3、四通阀8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5、节流装置6、第二换热器4、四通阀8的C接口、S接口。
参见图10,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出来后,经过第一换热器3部分放热(此时内风机12低速运行),从四通阀8的D接口进入、从E接口流出,经过第三换热器5继续放热(外风机10运行),变成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再经过节流装置6,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再流经第二换热器4吸热,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再从四通阀8的C接口进入、从S接口流出,经过气液分离器7后,流回压缩机2进行压缩,进入下一个循环。
由于外风机10的运行,外界环境的空气会被吸入到烘干机的外壳1内,流经第三换热器5,再被排到外界环境里,即外界空气经排热通道排出,因为第三换热器5内部流经的冷媒温度高于外界环境空气温度,热传导作用下,冷媒里的热量会传递给外界空气。
由于内风机12的运行,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压力上升,迫使其内部空气从烘干室21的出口、第二进风口101进入烘干机的外壳1的内部。由于内风机12和辅助风机11同时运行,从第二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被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直接流经第一换热器3,第二部分先由热交换器9的热风通道经过热交换器9,由于其温度高于热交换器9,会产生热量传递,热交换器9被加热,第二部分空气被冷却。
第二部分空气继续前行,进入第二腔室,会经过第二换热器4,由于此时第二换热器4内流经的冷媒温度很低,其外表面会将第二部分空气冷却。由于空气湿度很大,冷却后极易达到水蒸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吸附在第二换热器4外表面上,冷凝水可排到外界环境中。
第二部分空气继续进行,会再次由热交换器9的冷风通道穿过热交换器9,进行加热。第二部分空气从热交换器9出来后,也最终到达第一换热器3。由于第一换热器3内流经的冷媒温度很高,热传导后第一换热器3外表面温度很高,第一、二部分空气均被加热升温,再经过内风机12吸引推送,经过第一腔室的出风口、烘干室21的进口,回到热泵烤房20的烘干室21内,升温后空气经过待烘干的物料时,会使物料内的液态水蒸发气化挥发出来,再次进入烘干机的内部,部分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再排到室外环境中,重复循环。
由于第三换热器5向外界空气的散热作用,压缩机2、内风机12、辅助风机11运行中电能转化的热能可以被运送到外界空气中,烤房内温度可以维持不上升。
上述热泵烘干设备,三种运行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切换,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设置排热通道,在需要稳温时,可将烘干室21内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室外环境中,大大拓宽了产品烘干物料的范围。
第二换热器4将第二腔室B分隔为第一分腔室b1和第二分腔室b2,第一分腔室b1与热交换器9的热风通道的出口连通,第二分腔室b2与热交换器9的冷风通道的入口连通。
第二换热器4竖向设置于第二腔室B内,热交换器9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上侧,第一换热器3设置于第二换热器4的上方。
第二换热器4的顶端与热交换器9的底部中间位置抵接,以将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间隔开,即第二换热器4的两侧面、第二腔室B的两侧壁以及热交换器9的底部两侧分别限定出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
热交换器9的顶部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水平设置于热交换器9的热风通道的入口上侧。当辅助风机11运行时,由第二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可在隔板13的下方处被吸入热交换器9中。
辅助风机11设置在热交换器9的冷风出口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辅助风机11也可设置于热交换器9的热风通道的入口处或第二腔室内。
第二换热器4和热交换器9下方设置有冷凝水收集装置,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在除湿过程中第二换热器4和热交换器9产生的冷凝水。热泵烘干设备还设置有排出装置,排出装置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连接,用于排出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排出装置可以为排水管,排水管与冷凝水收集装置连通,排水管的末端伸出热泵烘干设备的外壳1。排出装置还可包括排水泵,加快排水。
本实施例中的内风机12至少设置有两档风速。在稳温除湿方式中,由于排风通道和热风循环通道均位于第一腔室内,内风机12保持低速运行,可防止位于排风通道的空气被直接吸入烘干室内。同时,也可以保证辅助风机开启后,使热风循环通道内的部分空气被吸入热交换器9内。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热泵烤房20,热泵烤房20包括烘干室21和加热室22。
加热室22位于热泵烘干设备的第一腔室A顶部,与第一腔室A的第二出风口102连通。加热室22的出口与烘干室21的进口连通。即加热室22用于连通烘干室21和热泵烘干设备。由于烘干室21的进口设置于热泵烤房20的顶部,设置加热室22,热泵烘干设备可直接与加热室22对接,热泵烘干设备无需设置较高的高度,可减小热泵烘干设备的体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烘干设备,与热泵烤房的烘干室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热通道和位于排热通道的外风机、以及与烘干室连通的热风循环通道和位于热风循环通道的内风机;
热泵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和第三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设于热风循环通道内,第二换热器设于第二腔室内,第三换热器设于排热通道内;
热交换器,其具有交错设置的热风通道和冷风通道,所述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风循环通道和第二换热器的进风侧,所述冷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风侧和第一换热器的进风侧;
辅助风机,用于驱使由热风循环通道内的部分空气进入所述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通阀具有D接口、E接口、C接口和S接口;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C接口、第二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三换热器、四通阀的E接口、S接口时,所述外风机、内风机运行;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时,所述内风机、辅助风机运行;
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时,所述内风机、辅助风机、外风机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所述第一分腔室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风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分腔室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风通道的入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侧,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方;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顶端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中间位置抵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两侧面、第二腔室的两侧壁以及热交换器的底部两侧分别限定出所述第一分腔室和第二分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顶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水平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风通道的入口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机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冷风通道的出口或热风通道的入口处;或者所述辅助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风机至少设置有两档风速;所述内风机设置为最低档风速时,所述辅助风机、外风机、压缩机运行,冷媒依次流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D接口、E接口、第三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阀的C接口、S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所述热交换器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收集装置,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或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热泵烘干设备还设置有排出装置,所述排出装置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连接,用于排出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
9.一种热泵烤房,包括烘干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热泵烘干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烤房还包括加热室,所述加热室的进口与所述热风循环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加热室的出口与所述烘干室的进口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27072.1U CN21746518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27072.1U CN21746518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65185U true CN217465185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73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27072.1U Active CN217465185U (zh) | 2022-04-28 | 2022-04-28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65185U (zh) |
-
2022
- 2022-04-28 CN CN202221027072.1U patent/CN2174651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6576A (zh) | 热泵循环介质除湿烤房 | |
CN100419340C (zh) | 排风潜能回收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 |
CN108119968A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机柜 | |
CN217465307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 | |
CN211650466U (zh) | 冷凝水再利用的节能新风空调 | |
CN217465185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11476637U (zh) | 能量回收型高温热泵烘干机 | |
CN217465306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17504179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17504180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01488479U (zh) | 热泵循环介质除湿烤房 | |
CN217504288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06051827U (zh) | 一种污泥干化双系统除湿机 | |
KR200453902Y1 (ko) | 냉. 온풍 교차건조기 | |
CN212720022U (zh) | 一种移动空调 | |
CN113932592A (zh) | 具有能量回收功能的烘干系统及生产线 | |
CN107034645A (zh) | 烘干系统及干燥装置 | |
CN216953975U (zh) | 梯形自预热循环式热泵热风干燥机组 | |
CN215373421U (zh) | 一种整体闭环压风式烘房 | |
CN221036673U (zh) | 一种热泵烘干设备及热泵烤房 | |
CN221898107U (zh) | 真空干燥系统 | |
CN218120388U (zh) | 烘干机 | |
CN219829414U (zh) | 一种排湿废热利用的箱式烘干机 | |
CN218973136U (zh) | 一种排潮风余热利用挂面烘干系统 | |
CN205373278U (zh) | 一种二级回流式空气能烘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