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022U - 一种移动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20022U CN212720022U CN202021679215.8U CN202021679215U CN212720022U CN 212720022 U CN212720022 U CN 212720022U CN 202021679215 U CN202021679215 U CN 202021679215U CN 212720022 U CN212720022 U CN 2127200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ommodating chamber
- evaporator
- plate
- fan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系统;壳体内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容纳腔室、第二容纳腔室和第三容纳腔室;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和节流装置设于第一容纳腔室;第一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壳体第一侧壁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后壁的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连接在第一出风口上,冷凝器靠近第一进风口设置;第一蒸发器、蓄冷器和动力装置设于第二容纳腔室;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设于第三容纳腔室;第三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壳体第二侧壁的第二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前壁的第二出风口,第二风机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蒸发器靠近第二进风口设置。该移动空调能够减少排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背景技术
移动空调,即可以随意移动的空调。移动空调内一般含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没有外机,无需安装,能够移动到房屋内不同位置制冷,使用灵活性高,节省成本。
现有的一种移动空调设有向外延伸的排热管,用于将工作时冷凝器和压缩机会放出的大量热量排出室内。这种移动空调由于带有排热管,使得移动空调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美观,且每次移动后都需要重新将排热管的出气口移至室外,使用很不方便。
为解决排气管问题,现有的另一种移动空调采用蓄冷方式进行制冷,不需要排热管,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这种蓄冷式的移动空调一般具有两个循环系统,在不使用空调或用电低峰期时,第一个循环系统对蓄冷物质进行降温,从而将冷能预先储存起来,第一个循环系统功率较小,此时移动空调散出的热量缓慢地转移到室内,室内与室外热交换从而将热量散到室外环境,使室内不至于积集大量热量而导致温度过高,该过程类似于冰箱的工作原理。在需要使用空调或用电高峰期的时候,可以将蓄冷物质通过另一个循环系统对室内环境进行制冷,在制冷时可以不需要用到第一个循环系统,基本上没有热量排出,而且在用电高峰期时可以节省用电量。或者在对室内制冷时,也可以同时启动第一个循环系统,第一个循环系统功率较小,也可以缓慢地继续对蓄冷物质进行降温,不至于散发出大量热量,且第一个循环系统排出的热空气上升,第二个循环系统吹出的冷空气占据室内地面以上的大部分空间,不会影响制冷效果。
然而,目前的蓄冷式移动空调的制冷和排热方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便捷地补充或更换蓄冷物质也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空调,该移动空调蓄冷时将热量排出,减少在对室内制冷时排出的热量,制冷进风口、出风口和排热进风口、出风口分别对应地相反设置,减少了排热对制冷的影响,且在移动空调的内部隔开排热部分和制冷部分,避免相互影响。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制冷系统;壳体内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容纳腔室、第二容纳腔室和第三容纳腔室;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蓄冷器、动力装置、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和节流装置设于第一容纳腔室;压缩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器与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节流装置与冷凝器连接;第一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壳体第一侧壁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后壁的第一出风口,第一风机连接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中的一个上,冷凝器靠近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第一蒸发器、蓄冷器和动力装置设于第二容纳腔室;第一蒸发器第一端与节流装置连接,第一蒸发器第二端与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蓄冷器内设有蓄冷物质,第一蒸发器设于蓄冷器内与蓄冷物质接触;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设于第三容纳腔室;第二蒸发器第一端通过动力装置连接蓄冷物质,第二蒸发器第二端通向蓄冷器内;第三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壳体第二侧壁的第二进风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前壁的第二出风口,第二风机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二蒸发器靠近第二进风口或第二出风口设置。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蓄冷器一侧设有沿蓄冷器高度方向延伸的液位计,液位计底端与蓄冷器底部连通;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或后壁上设有与液位计配合的开口。优选地,开口设置在后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蓄冷器底端连接有排放管,液位计底端与排放管连接;排放管末端设有开关阀,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或后壁上设有可打开的侧盖,侧盖通向开关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蓄冷器上端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末端延伸到侧盖内侧。优选地,侧盖设置在后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蓄冷器上方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或后壁上设有可从壁面向外打开的漏斗,漏斗底端通向蓄冷器内。优选地,漏斗设置在后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动力装置为泵,动力装置连接在蓄冷器的一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节流装置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毛细管,冷凝器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冷凝管道,毛细管与冷凝管道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蓄冷器为保温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风机连接在第一出风口上,冷凝器靠近第一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二风机为叶轮式离心风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室中间;所述第二蒸发器靠近第二进风口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均设有格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底面安装有脚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包括支架以及在支架中由下往上设置的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顶板,底板与第一隔板之间、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第二隔板与顶板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纳腔室、第二容纳腔室和第三容纳腔室;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具有供管道穿过的缺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壳体还包括分别形成前壁、后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前端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侧板前端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在前板前侧两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第一蒸发器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蒸发管,蒸发管包括交错的横向蒸发管和纵向蒸发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采用蓄冷式制冷方式,不需要排气管,且排热不影响制冷功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空调设有蓄冷器,在不使用空调或用电低峰期时,通过制冷剂在第一蒸发器内循环蒸发,对蓄冷物质进行降温,从而将能量预先储存起来,该过程类似于冰箱的工作原理。此时在第一风机作用下,空气从第一侧壁吸入,并携带热量从移动空调的后壁排出,对冷凝器等进行降温,由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这一循环系统功率较低,蓄冷过程时向室内缓慢排热,室内有足够的时间向室外热传递将热量散发到室外环境中,室内不至于积聚过多热量。由于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后壁上,热空气从移动空调后方排出,此时即使室内有人,也不会将热空气吹向人所在方向。
在需要使用空调或用电高峰期的时候,通过蓄冷物质在第二蒸发器内循环蒸发进行制冷,此时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侧壁吸入,空气降温后从前壁吹出,能够实现很好的制冷效果。可以单独进行制冷,这样在制冷时就不需要用到压缩机和冷凝器,没有热量排出,而且在用电高峰期时可以节省用电量;或者制冷时可以同时启动压缩机和冷凝器工作,继续对蓄冷物质进行降温,此时制冷出风口向前吹出冷风,排热出风口向后排出热风,两者分隔开,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能够在室内地板以上的人活动空间内提供足够的冷空气,减少了排热对制冷的影响。排热和制冷的进风口也相反设置,能够减少相互影响。
此外,移动空调内部用于排热的第一容纳腔室和用于制冷的第三容纳腔室中间间隔有第二容纳腔室,减少第一容纳腔室的热量对第三容纳腔室制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移动空调实施例制冷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制冷系统200。壳体100内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容纳腔室101、第二容纳腔室102和第三容纳腔室103。具体地,壳体100包括由四个支撑柱组成的支架104,以及在支架104中由下往上设置的底板105、第一隔板106、第二隔板107和顶板108,底板105与第一隔板106之间、第一隔板106与第二隔板107之间、第二隔板107与顶板108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容纳腔室101、第二容纳腔室102和第三容纳腔室103,第一隔板106和第二隔板108分别具有缺口109。壳体100还包括分别形成前壁、后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前板110、后板111、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前板110与后板111相对,第一侧板112和第二侧板113相对,前板110、第一侧板112、后板111、第二侧板113依次连接并闭合形成长方体形的外壳。第一侧板112前端设有第一弯折部114,第二侧板113前端设有第二弯折部115,第一弯折部114与第二弯折部115分别卡在前板110前侧两端,提高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与前板110连接的密闭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室101、第二容纳腔室102和第三容纳腔室103也可以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只要第二容纳腔室102隔开第一容纳腔室101和第三容纳腔室103即可。采用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方式布置能够节省空间。
制冷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01、冷凝器202、第一风机203、节流装置204、第一蒸发器205、蓄冷器206、动力装置207、第二蒸发器208和第二风机209。
压缩机201、冷凝器202、第一风机203和节流装置204设于第一容纳腔室101,压缩机201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器202与压缩机201的出气口连接,例如通过铜管连接。节流装置204与冷凝器202连接,第一容纳腔室101包括设置在壳体100第一侧壁的第一进风口116以及设置在壳体100后壁的第一出风口117,第一风机203连接在第一出风口117上,冷凝器202靠近第一进风口116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风机203连接在第一进风口116上,冷凝器202靠近第一出风口117设置。第一风机203用于带动空气流动,带走冷凝器202和压缩机201放出的热量,并从移动空调后壁排出。
第一蒸发器205、蓄冷器206和动力装置207设于第二容纳腔室102。第一蒸发器205第一端与节流装置204连接,第一蒸发器205第二端与压缩机201的进气口连接,连接所用的管道穿过缺口109,实现在第一容纳腔室101和第二容纳腔室102之间物质输送。蓄冷器206内设有蓄冷物质210,第一蒸发器205设于蓄冷器206内与蓄冷物质210接触。压缩机201、冷凝器202、节流装置204、第一蒸发器205依次连接形成闭合的循环系统,吸收热量后的汽化制冷剂经压缩机201压缩后形成高压高温蒸汽,高压高温蒸汽经冷凝器202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节流装置204形成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制冷剂再次进入第一蒸发器205吸热汽化,使得蓄冷物质210降温。优选地,蓄冷器206为保温箱,减少冷能散失,并且避免第一容纳腔室101的热量影响蓄冷物质210。蓄冷物质210可以是水,水冷却后可以部分结冰,形成冰水混合物。
第二蒸发器208和第二风机209设于第三容纳腔室103。第二蒸发器208第一端通过动力装置207连接蓄冷物质210,动力装置207用于提供动力将蓄冷物质210输送到第二蒸发器208。具体地,动力装置207为泵,动力装置207连接在蓄冷器206的一侧,动力装置207不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室103内,避免动力装置207散发热量影响制冷。第二蒸发器208第二端通向蓄冷器206内。连接第二蒸发器208的管道穿过第二隔板107的缺口109,实现第二容纳腔室102和第三容纳腔室103之间的物质传输。第三容纳腔室103包括设置在壳体100第二侧壁的第二进风口118以及设置在壳体100前壁的第二出风口119,第二风机209连通第二进风口118和第二出风口119,第二蒸发器208靠近第二进风口118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蒸发器208也可以靠近第二出风口119设置。第二风机209用于将经第二蒸发器208冷却的空气从前壁吹出,与排热方向相反,避免排热影响制冷出风。第二进风口118与第一进风口116方向相反,避免第一进风口116靠近第二进风口118,例如,由于第一进风口116靠近第一出风口117,容易吸入第一出风口117送出的热风,如果第二进风口118靠近第一进风口116,则第二进风口118也容易吸入热风进而影响制冷效果。第二风机209为叶轮式离心风机,第二风机209设置在第三容纳腔室103中间,第二风机209周围设有分别连接第二进风口118和第二出风口119的两个导向壳以及连接两个导向壳的弧形罩壳。
第二风机209由电机带动转动,电机可以支撑在第二隔板107上。
优选地,蓄冷器206靠近后壁的一侧设有沿蓄冷器206高度方向延伸的液位计211,液位计211底端与蓄冷器206底部连通。后壁上设有与液位计211配合的开口120,开口120用于在外部看见液位计211,从而了解蓄冷器206内蓄冷物质208的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液位计211也可以靠近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设置,并将开口相应地设置在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开口120设置在背后则不影响移动空调前方和两侧的外观。
优选地,蓄冷器206底端连接有排放管212,液位计211底端与排放管212连接,排放管212用于在需要更换或排出蓄冷物质210时排出蓄冷器206内的蓄冷物质210,而无需拆开外壳,排出方便。排放管212末端设有开关阀213,后壁上设有可打开的侧盖121,侧盖121通向开关阀21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侧盖12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侧盖121设置在后壁上则不影响移动空调前方和两侧的外观。
优选地,蓄冷器206上端连接有溢流管214,溢流管214末端延伸到侧盖121内侧。在添加蓄冷物质210时,溢流管214用于将多余的蓄冷物质210排出,避免过量。
优选地,在蓄冷器206上方的后壁上设有漏斗215,漏斗215底端通向蓄冷器206内。漏斗215能够从后壁的壁面向外打开,从而能够便捷地向蓄冷器206内添加蓄冷物质210。漏斗215在不使用时能够收合到与后壁的壁面齐平。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漏斗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优选地,漏斗215、排放管212、溢流管214、液位计211均设置在同一壁例如后壁上,便于操作,例如通过漏斗215添加蓄冷物质210时,能够及时通过液位计211观察液位,及时通过器皿接收从溢流管214流出的多余蓄冷物质210。
优选地,节流装置204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毛细管,冷凝器202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冷凝管道,毛细管与冷凝管道交错设置,使得毛细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凝管道附近的温度,助于散热。
优选地,第一蒸发器205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蒸发管,蒸发管包括交错的横向蒸发管和纵向蒸发管,增大第一蒸发器205与蓄冷物质210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第二蒸发器206也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蒸发管,形成蛇形,提高热交换效率。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116、第一出风口117、第二进风口118、第二出风口119均设有格栅,第一进风口116和第一出风口117的格栅可以在后板111、第一侧板112直接形成,第二进风口118和第二出风口119的格栅可以由格栅板嵌入或卡入第二侧板113和前板110而形成。
优选地,壳体100底面安装有脚轮126,便于移动空调的移动。
优选地,前壁上设有控制面板127,控制面板127用于接收外部的操作指令并控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循环系统以及第一风机工作,控制蓄冷物质-动力装置-第二蒸发器循环系统和第二风机工作。
优选地,蓄冷器206内可以设有用于检测蓄冷物质210温度的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内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蓄冷物质210的温度达到预定的低温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停止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循环系统工作。
优选地,移动空调还可以设有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室温检测装置,室温检测装置检测到室温到达或低于预设室温时控制蓄冷物质-动力装置-第二蒸发器循环系统停止工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容纳腔室、第二容纳腔室和第三容纳腔室;
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风机、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蓄冷器、动力装置、第二蒸发器和第二风机;
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所述压缩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一侧壁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后壁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中的一个上,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
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蓄冷器和所述动力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气口连接;所述蓄冷器内设有蓄冷物质,所述第一蒸发器设于所述蓄冷器内与所述蓄冷物质接触;
所述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二风机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室;所述第二蒸发器第一端通过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蓄冷物质,所述第二蒸发器第二端通向所述蓄冷器内;所述第三容纳腔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第二侧壁的第二进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前壁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机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或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器一侧设有沿所述蓄冷器高度方向延伸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底端与所述蓄冷器底部连通;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后壁上设有与所述液位计配合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器底端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液位计底端与所述排放管连接;
所述排放管末端设有开关阀,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后壁上设有可打开的侧盖,所述侧盖通向所述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器上端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末端延伸到所述侧盖内侧;所述侧盖设置在所述后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蓄冷器上方的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后壁上设有可从壁面向外打开的漏斗,所述漏斗底端通向所述蓄冷器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装置为泵,所述动力装置连接在所述蓄冷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毛细管,所述冷凝器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冷凝管道,所述毛细管与所述冷凝管道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冷器为保温箱;
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出风口上,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
所述第二风机为叶轮式离心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室中间;所述第二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设有格栅;
所述壳体底面安装有脚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支架以及在支架中由下往上设置的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顶板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和所述第三容纳腔室;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具有供管道穿过的缺口;
所述壳体还包括分别形成前壁、后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的前板、后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前端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板前端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分别卡在所述前板前侧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首尾连接的多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包括交错的横向蒸发管和纵向蒸发管;
所述前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79215.8U CN212720022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移动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79215.8U CN212720022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移动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20022U true CN212720022U (zh) | 2021-03-16 |
Family
ID=7492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79215.8U Active CN212720022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一种移动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200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183A (zh) * | 2022-05-30 | 2022-08-23 | 皇甫安 | 一种节能移动式空调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21679215.8U patent/CN21272002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183A (zh) * | 2022-05-30 | 2022-08-23 | 皇甫安 | 一种节能移动式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126293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shelter with emergency cooling and air distribution assembly | |
WO2020147168A1 (zh) | 移动空调及其制冷方法 | |
CN212720022U (zh) | 一种移动空调 | |
CN209944646U (zh) | 空调器 | |
CN212319975U (zh) | 一种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及制冷系统 | |
CN211060479U (zh) | 一种送风式空气源热泵制冷一体机 | |
CN217584935U (zh) | 制冷装置及供冷系统 | |
CN114659322B (zh) | 风冷冰箱 | |
CN110553384A (zh) | 空调器及其冷凝水处理系统 | |
CN214665457U (zh) | 一种控温控湿设备 | |
CN209944647U (zh) | 空调器 | |
CN209893754U (zh) | 冰箱 | |
CN101726150A (zh) | 一种高效冷冻冷藏系统 | |
CN218672422U (zh) | 一种移动式空调器 | |
CN219222656U (zh) | 室内机及空调 | |
CN221570856U (zh) | 冰箱 | |
CN221349496U (zh) | 冰箱 | |
CN113074479B (zh) | 制冷装置 | |
CN221858708U (zh) | 移动式空调器 | |
CN221570881U (zh) | 冰箱 | |
CN219346786U (zh) | 一种抑制结霜的热水机组 | |
CN218821173U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215765514U (zh) | 一种自然冷空调 | |
CN219775980U (zh) | 一种高效节能空调机 | |
CN212205227U (zh) | 移动式冷藏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