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3035U - 液压悬置 - Google Patents

液压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3035U
CN217463035U CN202220734776.6U CN202220734776U CN217463035U CN 217463035 U CN217463035 U CN 217463035U CN 202220734776 U CN202220734776 U CN 202220734776U CN 217463035 U CN217463035 U CN 217463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hydraulic
semi
ho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347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聪
祁建德
孙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347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3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3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3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减震主体,其和汽车的电机或变速器连接,所述减震主体的下部具有向其上方延伸的开放空腔;液压机构,其和所述减震主体的下部连接,用于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且所述液压机构具有连通的第一惯性通道和第二惯性通道,用于增加液压悬置阻尼,所述第一惯性通道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套装于所述液压机构的外部,并和所述减震主体的下端连接。通过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能有效提升强度与刚度,提升液压悬置NVH性能,通过设置第一惯性通道和第二惯性通道能有效减小悬置体积,较小的体积便于整车布置,同时可有效的增加液压悬置阻尼。

Description

液压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液压悬置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现有混合动力电机侧悬置或传统动力变速器侧悬置均可采用液压悬置,以提高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时的平顺性。
现有的液压悬置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橡胶及液压机构,二是:连接电机或变速器的托臂,三是:连接车身的悬置支架。其中,连接车身的悬置支架通常有三个安装点,其中两个一般固定在车身大梁或大梁上方的支架上,另外一个安装点通常固定在轮罩上,该连接车身的悬置支架包括分体构成并连接的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且该车身的悬置支架为开放式结构,因此其整体刚度不足。同时液压机构只有一个惯性通道,造成液压悬置阻尼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压悬置,包括:减震主体,其和汽车的电机或变速器连接,所述减震主体的下部具有向其上方延伸的开放空腔;液压机构,其和所述减震主体的下部连接,用于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且所述液压机构具有连通的第一惯性通道和第二惯性通道,用于增加液压悬置阻尼,所述第一惯性通道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套装于所述液压机构的外部,并和所述减震主体的下端连接。
本申请的液压悬置包括减震主体、液压机构和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其中,减震主体和汽车的电机或变速器连接,减震主体的下部具有向其上方延伸的开放空腔,液压机构和减震主体的下部连接,用于和开放空腔连通,在液压机构加工有连通的第一惯性通道和第二惯性通道,第一惯性通道和开放空腔连通,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套装于液压机构的外部,并和减震主体的下端连接。通过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能有效提升强度与刚度提升悬置NVH性能,通过设置第一惯性通道和第二惯性通道能有效减小悬置体积,较小的体积便于整车布置,同时可有效的增加液压悬置阻尼。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主体包括:托臂;托臂卡套,连接于所述托臂的一侧外壁和上表面;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的上部和所述托臂的一侧下部连接,且所述橡胶主簧和所述托臂卡套同侧设置,所述橡胶主簧的内部为所述开放空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橡胶主簧的中部具有环形的凸沿;所述橡胶主簧的上端至所述凸沿的上方的直径逐渐加大,所述凸沿的下方至所述托臂的下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机构包括:主簧支架,其套装于所述橡胶主簧的下部外侧,且所述主簧支架的上端和所述凸沿相抵;惯性通道壳体,其连接于所述主簧支架的下端,所述惯性通道壳体包括筒体、环形边和环形凸起,所述筒体的内中部为空腔,且所述筒体的下端内侧加工有向所述空腔延伸的所述环形边,所述环形边的上部内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边和所述筒体的之间围成一个环形的所述第二惯性通道;底膜,安装于所述空腔的下部,并和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边连接,用于将所述空腔封堵;下流道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惯性通道的上部,所述下流道板的上部具有第一环形凹槽;上流道板,设置于所述下流道板的上部,所述上流道板的下部具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上部具有开口槽,用于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压合,形成所述第一惯性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液压机构还包括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第一通孔,垂直开于所述环形边的一侧,并和所述第二惯性通道连通;第二通孔,垂直开于所述下流道板的一侧,并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连通;密封钢珠,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惯性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惯性通道、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惯性通道和所述开放空腔连通,用于加阻尼液。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流道板和所述上流道板通过卡接结构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半环形凹槽,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的上部一侧;第一半环形凸起,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的上部另一侧,并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凹槽连接,形成第一圆环;第二半环形凹槽,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的下部一侧,并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凸起压合;第二半环形凸起,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的下部另一侧,并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凹槽连接,形成第二圆环,且所述第二半环形凸起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凹槽压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膜腔:第一圆形凹槽,其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的上面中部;第二圆形凹槽,其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的下面中部,并和所述第一圆形凹槽压合,形成所述膜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膜腔的内部设有解耦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包括:拱形件,所述拱形件的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一凸起块,所述拱形件的另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二凸起块,且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相对设置;环形件,其一体构造于所述拱形件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的下方,且所述环形件的上沿和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的下边形成装配槽,用于和所述减震主体卡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拱形件的一侧下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延伸块,且所述第一延伸块具有垂直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拱形件的另一侧下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延伸块,且所述第二延伸块具有垂直的第二连接通孔,且所述第一延伸块和所述第二延伸块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对称;所述拱形件上部一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片,且所述凸片具有第三连接通孔。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液压悬置的液压机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图2所示液压机构的惯性通道壳体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液压机构的液压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图2所示液压机构的下流道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是图2所示液压机构的上流道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液压机构的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中标记:
1、减震主体;1-1、开放空腔;1-2、托臂;1-3、托臂卡套;1-4、橡胶主簧;1-5、凸沿;
2、液压机构;2-1、第一惯性通道;2-2、第二惯性通道;2-3、主簧支架;2-4、惯性通道壳体;2-5、筒体;2-6、环形边;2-7、环形凸起;2-8、空腔;2-9、底膜;2-10、下流道板;2-11、第一环形凹槽;2-12、上流道板;2-13、第二环形凹槽;2-14、第一通孔;2-15、第二通孔;2-16、第一半环形凹槽;2-17、第一半环形凸起;2-18、第二半环形凹槽;2-19、第二半环形凸起;2-20、第一圆形凹槽;2-21、第二圆形凹槽;2-22、膜腔;2-23、解耦膜;2-24、密封钢珠;
3、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1、拱形件;3-2、第一凸起块;3-3、第二凸起块;3-4、环形件;3-5、装配槽;3-6、第一延伸块;3-7、第一连接通孔;3-8、第二延伸块;3-9、第二连接通孔;3-10、凸片;3-11、第三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液压悬置一般性地可包括减震主体1、液压机构2和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
在本实施例中,减震主体1和汽车的电机或变速器连接,该减震主体1的下部具有向其上方延伸的开放空腔1-1,用于装阻尼液,增加液压悬置阻尼。液压机构2和减震主体1的下部通过硫化工艺硫化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用于和开放空腔1-1连通,且该液压机构2具有连通的第一惯性通道2-1和第二惯性通道2-2,用于装阻尼液,增加液压悬置阻尼,第一惯性通道2-1和开放空腔1-1连通。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套装于液压机构2的外部,并和减震主体1的下端连接。
通过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能有效提升强度与刚度提升悬置NVH性能,通过设置第一惯性通道2-1和第二惯性通道2-2能有效减小悬置体积,较小的体积便于整车布置,同时可有效的增加液压悬置阻尼。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减震主体1一般可包括托臂1-2、托臂卡套1-3、橡胶主簧1-4和凸沿1-5。
在本实施例中,托臂卡套1-3和托臂1-2的一侧外壁和上表面通过硫化工艺硫化到一起,托臂1-2压入托臂卡套1-3内形成过盈配合。橡胶主簧1-4的上部和托臂1-2的一侧下部通过硫化工艺硫化到一起,且橡胶主簧1-4和托臂卡套1-3同侧设置,使结构紧凑,该橡胶主簧1-4的内部为开放空腔1-1,用于装阻尼液,增加液压悬置的阻尼。
进一步地,托臂卡套1-3和托臂1-2均为现有的。
可选地,橡胶主簧1-4的中部具有环形的凸沿1-5,用于和主簧支架2-3连接,进而限位主簧支架2-3,使得二者连接更加牢固。橡胶主簧1-4的上端至凸沿1-5的上方的直径逐渐加大,凸沿1-5的下方至托臂1-2的下端的直径逐渐减小,减少占用空间,结构紧凑。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液压机构2一般可包括主簧支架2-3、惯性通道壳体2-4、筒体2-5、环形边2-6、环形凸起2-7、空腔2-8、底膜2-9、下流道板2-10、第一环形凹槽2-11、上流道板2-12和第二环形凹槽2-13。
在本实施例中,主簧支架2-3套装于橡胶主簧1-4的下部外侧,且主簧支架2-3的上端和凸沿1-5相抵,二者更加牢固。惯性通道壳体2-4连接于主簧支架2-3的下端,其中,该惯性通道壳体2-4一般可包括筒体2-5、环形边2-6和环形凸起2-7。其中,筒体2-5的内中部为空腔2-8,用于安装下流道板2-10和上流道板2-12,以及给解耦膜2-23提供空间。该筒体2-5的下端内侧加工有向空腔2-8延伸的环形边2-6,该环形边2-6的上部内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环形凸起2-7,环形凸起2-7、环形边2-6和筒体2-5的之间围成一个环形的第二惯性通道2-2,用于减小悬置的体积,较小的体积便于整车布置,同时可有效的增加液压悬置的阻尼。
在本实施例中,底膜2-9位于空腔2-8的下部,并和环形凸起2-7、环形边2-6通过硫化工艺硫化到一起,用于将空腔2-8封堵。下流道板2-10设置于第二惯性通道2-2的上部,该下流道板2-10的上部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1。上流道板2-12设置于下流道板2-10的上部,该上流道板2-12的下部具有第二环形凹槽2-13,第二环形凹槽2-13的上部具有开口槽,用于和开放空腔1-1连通,第二环形凹槽2-13和第一环形凹槽2-11压合,形成第一惯性通道2-1,并在该第一惯性通道2-1的内部加装阻尼液,可有效的增加液压悬置的阻尼。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液压机构2还包括连通结构,连通结构一般可包括第一通孔2-14、第二通孔2-15和密封钢珠2-24。
在本实施中,第一通孔2-14垂直开于环形边2-6的一侧,并和第二惯性通道2-2连通,第二通孔2-15垂直开于下流道板2-10的一侧,并和第一环形凹槽2-11连通,密封钢珠2-24安装于第二惯性通道2-2,用于密封。
通过第一通孔2-14、第二惯性通道2-2、第二通孔2-15、第一惯性通道2-1和开放空腔1-1连通,用于加阻尼液,以提高阻尼效果。
可选地,第一通孔2-14和第二通孔2-15的直径可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一通孔2-14的直径和密封钢珠2-24的直径适配。
实施例5: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下流道板2-10和上流道板2-1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该卡接结构一般性可包括第一半环形凹槽2-16、第一半环形凸起2-17、第二半环形凹槽2-18和第二半环形凸起2-1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形凹槽2-16一体构造于下流道板2-10的上部一侧。第一半环形凸起2-17一体构造于下流道板2-10的上部另一侧,并和第一半环形凹槽2-16连接,且第一半环形凹槽2-16和第一半环形凸起2-17形成一侧半圆是凹槽,一侧半圆是凸起的第一圆环。第二半环形凹槽2-18一体构造于上流道板2-12的下部一侧,第二半环形凸起2-19一体构造于上流道板2-12的下部另一侧,并和第二半环形凹槽2-18连接,且第二半环形凹槽2-18和第二半环形凸起2-19形成一侧半圆是凹槽,一侧半圆是凸起的第二圆环形。
进一步地,第二半环形凹槽2-18和第一半环形凸起2-17相对应压合,第二半环形凸起2-19和第一半环形凹槽2-16相对应压合,使得下流道板2-10和上流道板2-12连接,连接更加稳固。
其中,上流道板2-12和下流道板2-10的中部均加工有多个通孔,用于阻尼液流通。
实施例6: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还包括膜腔2-22和解耦膜2-23。
具体地,第一圆形凹槽2-20一体构造于下流道板2-10的上面中部,第二圆形凹槽2-21一体构造于上流道板2-12的下面中部,并和第一圆形凹槽2-20压合形成膜腔2-22,膜腔2-22的内部设有解耦膜2-23。
其中,第一圆形凹槽2-20和第二圆形凹槽2-21的尺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圆形凹槽2-20将下流道板2-10的中部多个通孔包围,第二圆形凹槽2-21将上流道板2-12的中部多个通孔包围,结构紧凑合理。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一般性可包括拱形件3-1、第一凸起块3-2、第二凸起块3-3、环形件3-4和装配槽3-5。
在本实施例中,拱形件3-1的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一凸起块3-2,拱形件3-1的另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二凸起块3-3,且第一凸起块3-2和第二凸起块3-3相对设置,结构紧凑,用于限制主簧支架2-3,使其固定。环形件3-4一体构造于拱形件3-1的内部,并位于第一凸起块3-2和第二凸起块3-3的下方,且环形件3-4的上沿和第一凸起块3-2和第二凸起块3-3的下边形成装配槽3-5,用于和减震主体1的主簧支架2-3卡接。该环形件3-4为封闭结构可固定液压机构。
通过装配槽3-5将主簧支架2-3卡接使得减震主体1和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紧固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主簧支架2-3压入装配槽3-5内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将减振主体1固定于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上。
可选地,在拱形件3-1的上面两侧对称设有凸沿,用于增加强度。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述任一实施限定的特征和进一步地,以及可选地。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还包括第一延伸块3-6、第一连接通孔3-7、第二延伸块3-8、第二连接通孔3-9、凸片3-10和第三连接通孔3-11。
在本实施例中,拱形件3-1的一侧下部加工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延伸块3-6,在该第一延伸块3-6加工有垂直的第一连接通孔3-7用于和车身通过螺栓连接。拱形件3-1的另一侧下部加工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延伸块3-8,在第二延伸块3-8加工有垂直的第二连接通孔3-9用于和车身通过螺栓连接,且第一延伸块3-6和第二延伸块3-8对称设置以配合其他结构,进而第一连接通孔3-7和第二连接通孔3-9对称。拱形件3-1上部一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片3-10,且凸片3-10具有第三连接通孔3-11,用于和车身通过螺栓连接。
本申请液压悬置的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为一体铸造而成,该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包含第一连接通孔3-7、第二连接通孔3-9和第三连接通孔3-11,其中,第一连接通孔3-7和第二连接通孔3-9与车身大梁连接,第三连接通孔3-11与车身轮罩连接,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与液压机构2的环形件3-4连接,该环形件3-4为封闭结构,固定效果更好。环形件3-4与拱形件3-1一体铸造而成,提升了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的整体强度、刚度从而提升NVH性能,更好地隔离动力总成的振动向车身的传递。
以及、第一惯性通道2-1和第二惯性通道2-2使流道变长,阻尼液流经更长的惯性通道产生更大的阻尼从而提升悬置的阻尼,较高的阻尼能更好地吸收路面冲击振动,提升车辆行驶舒适性。
通过设置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和第一惯性通道2-1和第二惯性通道2-2使得本液压悬置的整体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以满足较小的布置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减震主体(1),其和汽车的电机或变速器连接,所述减震主体(1)的下部具有向其上方延伸的开放空腔(1-1);
液压机构(2),其和所述减震主体(1)的下部连接,用于和所述开放空腔(1-1)连通,且所述液压机构(2)具有连通的第一惯性通道(2-1)和第二惯性通道(2-2),用于增加液压悬置阻尼,所述第一惯性通道(2-1)和所述开放空腔(1-1)连通;
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套装于所述液压机构(2)的外部,并和所述减震主体(1)的下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主体(1)包括:
托臂(1-2);
托臂卡套(1-3),连接于所述托臂(1-2)的一侧外壁和上表面;
橡胶主簧(1-4),所述橡胶主簧(1-4)的上部和所述托臂(1-2)的一侧下部连接,且所述橡胶主簧(1-4)和所述托臂卡套(1-3)同侧设置,所述橡胶主簧(1-4)的内部为所述开放空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主簧(1-4)的中部具有环形的凸沿(1-5);
所述橡胶主簧(1-4)的上端至所述凸沿(1-5)的上方的直径逐渐加大,所述凸沿(1-5)的下方至所述托臂(1-2)的下端的直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机构(2)包括:
主簧支架(2-3),其套装于所述橡胶主簧(1-4)的下部外侧,且所述主簧支架(2-3)的上端和所述凸沿(1-5)相抵;
惯性通道壳体(2-4),其连接于所述主簧支架(2-3)的下端,所述惯性通道壳体(2-4)包括筒体(2-5)、环形边(2-6)和环形凸起(2-7),所述筒体(2-5)的内中部为空腔(2-8),且所述筒体(2-5)的下端内侧加工有向所述空腔(2-8)延伸的所述环形边(2-6),所述环形边(2-6)的上部内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所述环形凸起(2-7),所述环形凸起(2-7)、所述环形边(2-6)和所述筒体(2-5)的之间围成一个环形的所述第二惯性通道(2-2);
底膜(2-9),安装于所述空腔(2-8)的下部,并和所述环形凸起(2-7)、所述环形边(2-6)连接,用于将所述空腔(2-8)封堵;
下流道板(2-10),设置于所述第二惯性通道(2-2)的上部,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上部具有第一环形凹槽(2-11);
上流道板(2-12),设置于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上部,所述上流道板(2-12)的下部具有第二环形凹槽(2-13),所述第二环形凹槽(2-13)的上部具有开口槽,用于和所述开放空腔(1-1)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凹槽(2-13)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1)压合,形成所述第一惯性通道(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机构(2)还包括连通结构,所述连通结构包括:
第一通孔(2-14),垂直开于所述环形边(2-6)的一侧,并和所述第二惯性通道(2-2)连通;
第二通孔(2-15),垂直开于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一侧,并和所述第一环形凹槽(2-11)连通;
密封钢珠(2-24),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惯性通道(2-2);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14)、所述第二惯性通道(2-2)、所述第二通孔(2-15)、所述第一惯性通道(2-1)和所述开放空腔(1-1)连通,用于加阻尼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流道板(2-10)和所述上流道板(2-12)通过卡接结构连接;
所述卡接结构包括:
第一半环形凹槽(2-16),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上部一侧;
第一半环形凸起(2-17),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上部另一侧,并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凹槽(2-16)连接,形成第一圆环;
第二半环形凹槽(2-18),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2-12)的下部一侧,并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凸起(2-17)压合;
第二半环形凸起(2-19),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2-12)的下部另一侧,并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凹槽(2-18)连接,形成第二圆环,且所述第二半环形凸起(2-19)和所述第一半环形凹槽(2-16)压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膜腔(2-22):
第一圆形凹槽(2-20),其构造于所述下流道板(2-10)的上面中部;
第二圆形凹槽(2-21),其构造于所述上流道板(2-12)的下面中部,并和所述第一圆形凹槽(2-20)压合,形成所述膜腔(2-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腔(2-22)的内部设有解耦膜(2-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体式车身侧悬置支架(3)包括:
拱形件(3-1),所述拱形件(3-1)的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一凸起块(3-2),所述拱形件(3-1)的另一侧内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第二凸起块(3-3),且所述第一凸起块(3-2)和所述第二凸起块(3-3)相对设置;
环形件(3-4),其一体构造于所述拱形件(3-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块(3-2)和所述第二凸起块(3-3)的下方,且所述环形件(3-4)的上沿和所述第一凸起块(3-2)和所述第二凸起块(3-3)的下边形成装配槽(3-5),用于和所述减震主体(1)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拱形件(3-1)的一侧下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一延伸块(3-6),且所述第一延伸块(3-6)具有垂直的第一连接通孔(3-7);
所述拱形件(3-1)的另一侧下部具有向外侧凸出的第二延伸块(3-8),且所述第二延伸块(3-8)具有垂直的第二连接通孔(3-9),且所述第一延伸块(3-6)和所述第二延伸块(3-8)对称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7)和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9)对称;
所述拱形件(3-1)上部一侧设有向外侧延伸的凸片(3-10),且所述凸片(3-10)具有第三连接通孔(3-11)。
CN202220734776.6U 2022-03-31 2022-03-31 液压悬置 Active CN217463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4776.6U CN217463035U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压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34776.6U CN217463035U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压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3035U true CN217463035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34776.6U Active CN217463035U (zh) 2022-03-31 2022-03-31 液压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30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91A (zh) * 2022-03-31 2022-06-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悬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8791A (zh) * 2022-03-31 2022-06-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悬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0655Y (zh) 活动解耦膜式防撞液压阻尼悬置
CN217463035U (zh) 液压悬置
JPH0227513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用アッパサポート
CN107878176B (zh)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CN212657167U (zh) 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
CN213291973U (zh) 液压悬置用解耦装置及液压悬置总成
CN114658791A (zh) 液压悬置
CN212131175U (zh) 发动机悬置
KR20120015196A (ko) 서스펜션용 부시
CN210082868U (zh) 稳定杆固定装置、稳定杆总成以及车辆
CN204249777U (zh) 一种乘用车底盘悬架系统及其扭力梁总成
CN210050252U (zh) 一种解决汽车轮胎声腔模态问题的吸振器
JP4000277B2 (ja) リムホイール用の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構成部材、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付きリムホイール、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ヘルムホルツ共鳴吸音器付きリム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リム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CN205601605U (zh) 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
CN211371121U (zh) 一种液压悬置
CN21013299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
CN210126427U (zh) 一种新型汽车液压悬置总成
CN218084985U (zh) 汽车悬架、减震器组件及减震器支架
CN212407426U (zh) 发动机悬置
CN215360828U (zh) 车辆的扭力梁以及车辆
CN220129933U (zh) 悬置结构及装配有该悬置结构的电动车
CN215831027U (zh) 车用液压衬套
CN213734577U (zh) 一种带骨架凸条的液压皮碗
CN219692118U (zh) 减振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685142U (zh) 具备加强筋的矿车用平衡轴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