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71121U - 一种液压悬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悬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371121U
CN211371121U CN201921625235.4U CN201921625235U CN211371121U CN 211371121 U CN211371121 U CN 211371121U CN 201921625235 U CN201921625235 U CN 201921625235U CN 211371121 U CN211371121 U CN 2113711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runner
skeleton
framework
main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52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锦庭
原丰勇
刘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52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3711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3711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3711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悬置,包括上支架、橡胶主簧、托臂、骨架、底座和皮碗,所述橡胶主簧设有安装托臂的管状腔,所述上支架设有容纳腔,所述橡胶主簧、骨架、底座及皮碗依次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橡胶主簧上设有上液室,所述骨架上设有骨架流道,所述底座上设有底座流道,所述底座与皮碗之间设有下液室,所述上液室、骨架流道、底座流道和下液室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在骨架上增加了骨架流道,增加了液体的流动的长度路径,在不增加现有的液压悬置的零件的尺寸的基础上实现提高阻尼的效果,避免了增加液压悬置零件尺寸引起的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整车布置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悬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车辆悬置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悬置。
背景技术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通常包括悬置、抗扭拉杆、阻尼元件及相关联的支架等。悬置系统主要功能如下:支撑动力总成并确定动力总成位置;控制动力总成运动;隔离动力总成振动;作为一个额外的吸震器衰减路面不平引起的悬架传向车身的振动;承受动力总成输出扭矩及动载荷等。
为实现上述功能,悬置一端通过外支架与车身或副车架连接,一端通过托臂与动力总成连接,托臂与外支架间通过橡胶主簧弹性连接。理想的悬置,当低频大振幅振动时,为了尽快衰减由于发动机自身或路面的激励而引起的发动机振动,悬置应该具有大阻尼特性;当高频小振幅振动时,为了减少发动机的激励传递到车架或者车身的振动,悬置应该具有小刚度小阻尼特性。
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悬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支架1、橡胶主簧2、托臂、骨架4、流道盖板5、底座6和皮碗7,其中橡胶主簧2和流道盖板形成上液室10,底座6和皮碗7之间形成下液室11,流道盖板5上设置有流道盖板口9,底座6上设有底座流道13,底座流道13的两端分别有与流道盖板口9连通的流道口,动力总成往下运动时,橡胶主簧2往下运动,上液室10空间减小,上液室10的液体通过流道盖板口底座流道13,通过底座流道13的出口进入下液室11。动力总成往上运动时,橡胶主簧2往上运动,上液室10空间减小,形成负压,下液室11液体通过底座流道13以及流道盖板口9进入上液室10。这样液体在流道内来回运动,通过惯性和粘滞特性产生阻尼效果以衰减动力总成震动。但是在汽车经过颠簸路面和深坑时,动力总成震动较大,需要大的阻尼来衰减振动,采用的方法是在现有的液压悬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底座流道截面积来加大阻尼,但是由于现有的液压悬置的底座的尺寸有限,若要增加底座流道的截面积则相应的需要增加底座的尺寸,这样增加了液压悬置的成本,且不利于整车的结构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悬置,能够在现有的液压悬置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液压悬置的阻尼力,不需要增大底座的尺寸以及不需要增加液压悬置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悬置,包括上支架、橡胶主簧、骨架、底座和皮碗,所述上支架设有容纳腔,所述橡胶主簧、骨架、底座及皮碗依次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橡胶主簧上设有上液室,所述骨架上设有骨架流道,所述底座上设有底座流道,所述底座与皮碗之间设有下液室,所述上液室、骨架流道、底座流道和下液室依次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橡胶主簧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部,所述骨架罩设在所述橡胶主簧的下部且所述骨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匹配,所述底座设于所述骨架下部且与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皮碗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骨架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骨架底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流道盖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流道盖板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骨架流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骨架的边缘呈条状延伸设置,所述骨架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骨架流道入口和骨架流道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为与所述骨架边缘形状匹配的封闭的圆环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流道盖板的底部与第三凹槽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底座流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橡胶主簧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座部,所述管状腔设在连接部上,所述上液室设在座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座部一侧设有与所述上液室连通的上液室出口,所述上液室出口与所述骨架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流道盖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骨架流道和底座流道的流道盖板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骨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橡胶主簧的座部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橡胶主簧与橡胶骨架硫化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支架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插轴,所述底座边缘设有与所述插轴匹配插接的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在橡胶主簧上具有上液室,骨架上设有骨架流道,底座上设有底座流道,底座与皮碗之间具有下液室,液压系统的液体依次沿着上液室、骨架流道、底座流道及下液室的顺序流动或者反方向的流动,相比较现有技术本申请增加了骨架流道,增加了液体的流动的长度路径,在不增加现有技术中液压悬置的零件的尺寸的基础上实现增加提高阻尼型的效果,避免了增加液压悬置零件尺寸引起的成本的增加以及对整车布置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的骨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悬置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支架;110、容纳腔;2、橡胶主簧;21、管状腔;22、连接部;23、座部;24、上液室出口;3、托臂;4、骨架;41、骨架流道;42、第一凹槽;43、第二凹槽;5、流道盖板;6、底座;7、皮碗;8、皮碗盖板;9、流道盖板口;10、上液室;11、下液室;13、底座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架摆臂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6所示,包括上支架1、橡胶主簧2、托臂3、骨架4、底座6和皮碗7,其中上支架1上具有一个容纳腔110,本申请中具体的上支架1包括一体成型的多个弯曲的折弯形状的支架部,容纳腔110为多个支架部形成的腔体;橡胶主簧2的上部设有管状腔21,托臂3的一端过盈插装在管状腔21内,橡胶主簧2的下部设有下液室11;
上支架1的容纳腔110开口向下,容纳腔110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橡胶主簧2、骨架4、底座6和皮碗7,骨架4罩设在橡胶主簧2的下部且骨架4的外周面与容纳腔110的内壁匹配;底座6设于骨架4下部且与支架1的底部连接,皮碗7设于底座6的底部,同时骨架4上设有骨架流道41,底座6上设有底座流道13,底座6与皮碗7之间设有下液室11,上液室10、骨架流道41、底座流道13和下液室11依次连通,这样在液压悬置承受车架的震动时,液压悬置内的液体依次沿着上液室10、骨架流道41、底座流道13及下液室11的顺序流动或者反方向的流动,能够为汽车副车架的震动提供阻尼作用,且相比较现有技术中液体从上液室10直接流动到底座流道13内,本申请的液体从上液室10流出之后经过骨架流道41的阻尼作用再流动至底座流道13时能够显著的提高液压悬置的阻尼效果,且不需要增加上液室10或底座流道13或下液室11的流道截面积,不影响汽车的整车布置。
其中,如图3所示,骨架流道41具体为设置在骨架4的底部的一个第一凹槽42,在骨架4与底座6之间安装有流道盖板5,流道盖板5与骨架4密封连接,具体的连接可以为硫化连接或粘接,流道盖板5密封第一凹槽42形成上述的骨架流道41,且骨架4预留与上液室10连通的骨架流道41的入口,流道盖板5上设有与底座流道13连通的流道盖板口9,这样自上液室10流出的液体能够从骨架流道41的入口流入骨架流道41内,增加了液压悬置的液体的流动的长度,用于增加减震的阻尼效果。
进一步,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骨架流道41为条状,即第一凹槽42的形状为条状,其沿着骨架4的底部边缘延伸,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第一凹槽42的长度,以增加骨架流道41的长度,用以增加对液体的阻尼作用。具体的,如图4所示,骨架4为长方体形状,骨架流道41自骨架的底部的第一端沿骨架4边缘延伸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骨架流道41的入口与骨架流道41的出口相对设置,第一凹槽42的两端未封闭。
其中,在本申请的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2可以设置为环状的封闭的凹槽,这样利用流道盖板5能够形成封闭的骨架流道41,能够进一步的增加骨架流道41对液体的阻尼力,进一步提高液压悬置的阻尼效果。
参照图1至图7,本申请中的橡胶主簧2具体包括上下一体成型的连接部22和座部23,连接部22用于与上支架1的容纳腔110匹配连接,且管状腔21位于连接部22上且管状腔21的水平方向延伸。座部23用于与骨架4连接,骨架4上设有向下凹的第二凹槽43,座部设在第二凹槽43内,且座部23与第二凹槽43硫化固定连接。
其中,上支架1的边缘一体成型设有插轴12,底座6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插轴12匹配插接的插孔,插轴12插接在插孔中,且同时利用铆钉将上支架1与底座6密封固定,这样将橡胶主簧2以及流道盖板5密封于容纳腔110内。底座6的底部设有呈环状的卡槽,皮碗7的边缘具有与卡槽匹配插接的凸起,凸起与皮碗7一体成型,凸起与卡槽过盈插接以固定皮碗7与底座6。
具体的,本申请中包括上液室10、骨架流道41、底座流道13和下液室11,其中如图3所示,橡胶主簧2的一侧设有上液室出口24,与上液室出口24相对应位置的骨架上具有连通骨架流道41的开口;骨架流道41由骨架4上的第一凹槽42与流道盖板5形成,底座流道13由底座6上的呈环状的第三凹槽与流道盖板5形成(图未画出),下液室11由底座底部与皮碗7的间隙形成。皮碗7的底部还安装有皮碗盖板8,用以固定皮碗7且增加皮碗7的强度。
本申请的液压悬置受到向下的震动压力时,悬置往下运动,液体流动轨迹为:上液室10-上液室出口24-骨架流道41-流道盖板口9-底座流道13-下液室11。若悬置往上运动时,液体运动轨迹方向相反。相比传统的液压悬置,液体的运动轨迹多了骨架流道41,因此悬置阻尼性能更佳,并且不增加现有的液压悬置的零件尺寸以及液压悬置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橡胶主簧、骨架、底座和皮碗,所述上支架设有容纳腔,所述橡胶主簧、骨架、底座及皮碗依次连接且作为一个整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橡胶主簧上设有上液室,所述骨架上设有骨架流道,所述底座上设有底座流道,所述底座与皮碗之间设有下液室,所述上液室、骨架流道、底座流道和下液室依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上部,所述骨架罩设在所述橡胶主簧的下部且所述骨架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匹配,所述底座设于所述骨架下部且与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皮碗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的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骨架的底部与底座之间设有流道盖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流道盖板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骨架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骨架的边缘呈条状延伸设置,所述骨架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骨架流道入口和骨架流道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与所述骨架边缘形状匹配的封闭的圆环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流道盖板的底部与第三凹槽密封连接以形成所述底座流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座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管状腔,所述上液室设在座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上液室连通的上液室出口,所述上液室出口与所述骨架流道的入口连通;所述流道盖板上设有连通所述骨架流道和底座流道的流道盖板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橡胶主簧的座部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橡胶主簧与橡胶骨架硫化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插轴,所述底座的边缘设有与所述插轴匹配插接的插孔。
CN201921625235.4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液压悬置 Active CN2113711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235.4U CN211371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液压悬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235.4U CN211371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液压悬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371121U true CN211371121U (zh) 2020-08-28

Family

ID=7215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5235.4U Active CN211371121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液压悬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3711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6682A (zh) * 2020-12-19 2021-03-30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液压悬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76682A (zh) * 2020-12-19 2021-03-30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液压悬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09035B1 (ko) 부시형 유체봉입식 고무 마운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16393B1 (ko) 차량용 엔진 마운트
US7389976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KR20200002086A (ko) 자동차용 엔진 마운트
CN211371121U (zh) 一种液压悬置
US6409158B1 (en) Liquid-filled type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US5979883A (en) Liquid enclosing type vibration isolating mount
EP1447591B1 (fr)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KR20010047721A (ko) 차량의 리어 서스펜션 장착 브라켓트
JP2001354166A (ja) 運転者キャビンを車両フレームに取り付けるマウント
US20230011251A1 (en) Suspension for vehicle
CN102207165B (zh) 一种电控液压悬置
CN216969320U (zh) 液压悬置及车辆
CN216331421U (zh) 一种汽车左悬置
CN112555333A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
CN220320189U (zh) 悬置结构及车辆
KR200425199Y1 (ko) 부시형 유체봉입식 고무 마운트
CN216153551U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减振装置及汽车
CN217574841U (zh) 动力总成悬置及汽车
CN217977173U (zh) 一种可承受大偏摆载荷的控制臂液压衬套
CN216519371U (zh) 流道组件及液压悬置
KR20050097689A (ko) 자동차의 엔진 마운팅 시스템
CN217574842U (zh) 防脱卡扣及动力总成悬置和汽车
CN212407426U (zh) 发动机悬置
CN211715644U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液压衬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