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55539U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55539U
CN217455539U CN202221722913.0U CN202221722913U CN217455539U CN 217455539 U CN217455539 U CN 217455539U CN 202221722913 U CN202221722913 U CN 202221722913U CN 217455539 U CN217455539 U CN 217455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neumatic tire
reference surface
gaps
ridg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29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山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55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55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1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侧面(10)设置有装饰区域(11),在装饰区域设置有第1基准面(21)以及从第1基准面突出的多个突起(30),其特征在于,突起(30)具有:棱线(31),该棱线沿着第1方向延伸;以及斜面(32),该斜面在以棱线为中心的第2方向的两侧,从棱线(31)至第1基准面(21)相对于第1基准面倾斜并且扩展,棱线的长度比突起在第2方向上的长度短,形成有多个突起列(23),突起列由多个突起在第2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在相邻接的突起列(23)中,突起的位置在第2方向上错开。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是在突起与突起之间设置有间隙的非接触配置方向。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本申请是以日本特许申请2021-170758(申请日:2021年10月19日)为基础,要求该日本特许申请2021-170758的优先权。本申请包含了日本特许申请2021-170758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描述的那样,已知有在胎侧面设置有图案的充气轮胎。以往的图案大多是呈直线状延伸的多个凸条以等间隔排列而成的。这样的图案能够提高胎侧面的设计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7570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不过,漂亮的图案虽然被频繁地提出来,但还没怎么被提出过产生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那样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的充气轮胎。
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在胎侧面设置有装饰区域,在所述装饰区域设置有第1基准面以及从所述第1基准面突出的多个突起,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具有:棱线,该棱线沿着第1方向延伸;以及斜面,该斜面在以所述棱线为中心的第2方向的两侧,从所述棱线至所述第1基准面相对于所述第1基准面倾斜并且扩展,所述棱线的长度比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长度短,形成有多个突起列,所述突起列由多个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在相邻接的所述突起列中,所述突起的位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错开。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是在所述突起与所述突起之间设置有间隙的非接触配置方向。
根据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通过光在所述斜面与所述间隙的反射而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充气轮胎的轴向的半截面图。
图2是从轮胎轴向观察胎侧面的装饰区域的图。
图3是图案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图案的轮胎周向上的截面图。
图5是从与第1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图案的图。
图6是从与第1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变更例的图案的图。而且是有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的情况下的图。
图7是从与第1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变更例的图案を图。而且是有长度不同的3种间隙的情况下的图。
图8是变更例的突起的立体图。表示棱线的两端的高度不同的例示图。
图9是变更例的图案的轮胎周向的截面图。表示突起的棱线比第2基准面还低的例示图。
图10是变更例的图案的轮胎周向的截面图。表示第1基准面比第2基准面还高的例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C…中心线;1…充气轮胎;2…胎体帘布;2a…折返部分;2b…翻卷端;3…橡胶胎圈包布;4…带束层;5…带束加强层;6…胎面胶;7…胎侧胶;8…轮辋线;9…胎圈部;10…胎侧面;11…装饰区域;12…内径侧线,13…外径侧线;14…图案;15…标记;16…文字;17…轮廓;21…第1基准面;22…第2基准面;23…突起列;24…间隙(第2方向);25…间隙(第1方向);30…突起;31…棱线;32…斜面;33…侧面;34…第2方向端;35…交线;36…交线;123…突起列;124a…长的间隙;124b…短的间隙;223…突起列;224a…长的间隙;224b…中间长度的间隙;224c…短的间隙;330…突起;331…棱线;331a…端;331b…端;332…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截面结构。另外,图1所示的只是轮胎轴向的一半,实际的充气轮胎1相对于中心线C大体呈左右对称。另外,图1中箭头A表示轮胎轴向,图1以及图2中箭头B表示轮胎径向。
在充气轮胎1中,在轮胎轴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9。胎圈部9包括:由卷绕成圆形的钢线构成的胎圈芯、以及在胎圈芯的径向外侧设置的橡胶制的胎圈外护胶。
1个或者2个胎体帘布2架设在轮胎轴向两侧的胎圈部9。胎体帘布2是将与轮胎周向相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帘布帘线利用橡胶进行被覆而成的片状的部件。胎体帘布2在轮胎轴向两侧的胎圈部9之间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形状,而且,胎体帘布2是在胎圈部9周围从轮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进行折返而翻卷,来包裹胎圈部9。另外,在胎体帘布2的折返部分2a的轮胎轴向外侧的部位设置有橡胶胎圈包布3。
另外,在胎体帘布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1个或者多个带束层4,在带束层4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带束加强层5。带束层4是将钢丝制的多个帘线利用橡胶进行被覆而成的部件。带束加强层5是将有机纤维制的多个帘线利用橡胶进行被覆而成的部件。在带束加强层5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6。在胎面胶6设置有多个沟而形成出胎面图案。
另外,在胎体帘布2的轮胎轴向两侧设置有胎侧胶7。胎面胶6与胎侧胶7虽然在支承部(buttress)重叠,但胎面胶6与胎侧胶7的任何一方也可以与轮胎表面侧重叠。胎侧胶7的轮胎径向内侧的部分延伸到接近于胎圈部9的位置,且包裹橡胶胎圈包布3的一部分。
在胎侧胶7与橡胶胎圈包布3之间的轮胎表面上的边界形成有高度1mm左右的小突起亦即轮辋线8。轮辋线8在轮胎周向上环绕1周。另外,也可以替换轮辋线8,在与轮辋线8相同的部位设置有:截面呈大致三角形地突出的轮辋保护部。在轮胎径向上,将从轮辋线8或者轮辋保护部至胎面端为止的范围作为胎侧面10。在此,所谓的胎面端是指:充气轮胎1与路面接触时的胎面胶6的接地面的轮胎轴向端。
另外,在胎体帘布2的内侧粘贴有:由空气透过性较低的橡胶构成的片状的内衬。除了这些部件之外,根据轮胎功能上的需要,还设置有带束层下衬垫、胎圈包布(chafer)等部件。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轮胎轴向两侧的胎侧面10的至少一方设置有装饰区域11。装饰区域11是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环形。装饰区域11是被小径圆形的内径侧线12和大径圆形的外径侧线13夹着且具有固定宽度的区域。内径侧线12以及外径侧线13既可以是利用凹、凸或者阶梯差而形成在轮胎表面的线,也可以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假想的线。
装饰区域11的轮胎径向的部位既可以是:比充气轮胎1的最大宽度的位置还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部位,也可以是包含充气轮胎1的最大宽度的位置在内的部位。在此,所谓的充气轮胎1的最大宽度的位置是指:从轮胎轴向一方的胎侧面10的表面起至轮胎轴向另一方的胎侧面10的表面为止的轮胎轴向的长度最长的位置。
另外,图1中,装饰区域11是以包含胎面胶6与胎侧胶7之间的界面出现在轮胎表面的部位在内的形式来设置的。这样,装饰区域11也可以是以包含在胎侧面10的表面容易出现阶梯差的部位在内的形式来设置的。所谓的在胎侧面10的表面容易出现阶梯差的部位有代表性地是指:轮胎构成部件的端部的部位。作为这样有代表性的部位,除了如上所述那样胎面胶6与胎侧胶7之间的界面出现在轮胎表面的部位之外,例如,还有胎体帘布2的翻卷端2b(胎体帘布2的折返部分2a的端部)的轮胎轴向的部位等。
如图2所示,在圆环状的装饰区域11的相对置的2处位置设置有标记15。标记15是由多个文字16在轮胎周向上排列而形成的。通过这些多个文字16,显示出:制造厂商名、商品名、品牌等的任何一个。通过凹或者凸的线而被修边来形成各个文字16。
另外,在被2个标记15夹着的部位设置有图案14。图案14由规定的图形构成。如图4所示,当将图案14的周围的轮胎表面作为第2基准面22时,图案14设置在相对于第2基准面22而凹陷的第1基准面21。通过第1基准面21与第2基准面22之间的阶梯差来形成图案14的轮廓17。
在形成图案14的轮廓17的内侧设置有:从第1基准面21突出出来的多个突起30。如图3~图5所示,通过棱线31、2个斜面32以及2个侧面33来形成突起30,其中,所述棱线31沿着第1方向延伸,所述2个斜面32从棱线31向第2方向的两侧扩展,所述2个侧面33从棱线31的延长方向的两端与第1基准面21垂直地下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与第2方向正交。图3以及图5中分别用箭头C表示第1方向,用箭头D表示第2方向。另外,图5中,每一个突起30用实线被修边而描画,棱线31用虚线描画。
棱线31是沿着第1方向C延伸的直线。棱线31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为恒定。由此,棱线31的两端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相同。棱线31在突起30之中是从第1基准面21突出最高的部分,如图4所示,位于比第2基准面22高的位置。
斜面32从棱线31至第1基准面21相对于第1基准面21倾斜并且延伸。棱线31的两侧的2个斜面32相对于与第1基准面21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4)是相同的。所以,突起30从第1方向C观察时呈现为等腰三角形。2个斜面32的张开角度(亦即2×θ)优选为30°以上且1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以上且150°以下。
斜面32是以棱线31为一边的长方形。与斜面32中的棱线31相对置的线是斜面32与第1基准面21相交的交线。斜面32与第1基准面21相交的交线是突起30的第2方向端34。
侧面33是以棱线31的端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面。侧面33与斜面32相交的交线35(参照图3)是所述等腰三角形的2个等边,侧面33与第1基准面21相交的交线36是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棱线31的长度比突起30的第2方向D的长度短。不过,突起30的第2方向D的长度优选为棱线31的长度的3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倍以下。在此,突起30的第2方向D的长度也是侧面33与第1基准面21相交的交线36的长度。棱线31的长度例如为0.8mm以上且1.2mm以下。另外,突起30的高度(亦即,从第1基准面21至棱线31为止的与第1基准面21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0.1mm以上且1.5mm以下。
在图案14的轮廓17的内侧,排列有多个(例如50个以上)这样的突起30。这些突起30配置成:第1方向C为轮胎径向,第2方向D为轮胎周向。
多个突起30沿着第2方向D亦即轮胎周向排列而形成突起列23。在突起列23中,在相邻接的突起30之间设置有间隙24。由此,在突起列23中,突起30与间隙24交替地配置。第2方向D由于是夹着间隙24而使得突起30以彼此不接触的形式来进行配置的方向,因此为非接触配置方向。另外,在间隙24,第1基准面21露出于轮胎表面。
所有突起列23中的所有间隙24在第2方向D上的长度是相同的。由此,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以等间隔配置。间隙24在第2方向D上的长度L2(参照图5)优选为: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的长度的3/4以下。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图案14,平行地并排设置有多个突起列23。如图5所示,在相邻接的突起列23之间设置有间隙25。由此,在第1方向C上突起列23与间隙25交替地配置。第1方向C由于是夹着间隙25而使得突起30以彼此不接触的形式来进行配置的方向,因此为非接触配置方向。另外,在间隙25,第1基准面21露出于轮胎表面。间隙25在第1方向C上的长度L1(参照图5)优选为突起30在第1方向C上的长度的3/4以下。
作为相邻接的突起列23间的关系,一方的突起列23相对于另一方的突起列23而在第2方向D上错开。由此,在相邻接的2个突起列23之间,突起30及其棱线31的位置在第2方向D上错开。错开的距离为突起列23的半个间距(亦即1个间距的一半)。在此,突起列23的1个间距是1个突起30与和其相邻的1个间隙24在第2方向D上的长度。在所有的相邻接的突起列23之间,在第2方向D上错开的距离相同。这样,由于突起列23错开,如图5所示,在第1方向C上,突起30的棱线31、与第2方向D上的间隙24交替地配置。
在充气轮胎1的硫化成型时,可以通过模具而形成突起30。在硫化成型所使用的模具的成型面形成有:与突起30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凸。这样的凹凸可以通过切削加工或者激光加工来形成。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设置在装饰区域11的突起30具有:沿着第1方向C延伸的棱线31、以及在棱线31的第2方向两侧从棱线31至第1基准面21倾斜并且扩展的斜面32。在此,棱线31的长度比突起30的第2方向D上的长度短。而且,形成有多个突起列23,突起列23由多个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排列而形成,在相邻接的突起列23中,棱线31的位置在第2方向D上错开。此外,第1方向C以及第2方向D这双方为非接触配置方向,在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设置有:非接触配置方向上的间隙24、25。
根据该构成,设置有面积较小的多个斜面32,光能够在每一个斜面32反射。这样,由于光在多个斜面32反射,因此,装饰区域11的图案14看起来发亮,并且看起来有立体感。据此,装饰区域11的图案14在可视性方面呈现优异,且具有美感。另外,当人们从夹着棱线31的2个斜面32的一方观看突起30时,该一方的斜面32会看起来发亮,而另一方的斜面32看起来暗淡。而且,由于在图案14中有多个突起30,因此,在图案14之中能够看出明暗构成的细微图案,图案14呈现出美感。这样,通过光在多个斜面32的反射而产生出新的视觉效果。
另外,在进行充气轮胎1的充气时,有时会在胎侧面10产生出: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筋状的凹部。然而,通过在装饰区域11的图案14设置多个突起30,这样的凹部显得不够醒目。
由于这样的凹部在充气轮胎1的比最大宽度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较醒目,因此,只要装饰区域11配置在比所述的最大宽度的位置更靠向轮胎径向外侧的位置,就会显著地呈现出:让凹部变得不够醒目的效果。另外,只要将装饰区域11设置在轮胎构成部件的端部的部位,就能够获得:使因为该端部而出现在胎侧面10表面的阶梯差变得不醒目的效果。
此外,在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存在有间隙24、25也能产生新的视觉效果。例如,当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的第2方向D上的间隙24处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时,突起30的斜面32的较深部分(接近于第1基准面21的部分)处的反射光就会难以进入到人的眼睛。由此,当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的第2方向D上的间隙24看起来明亮之时,斜面32的较深部分就会看起来暗淡。这样,因为存在有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的第2方向D上的间隙24,所以会产生出:看起来明亮的部分与看起来暗淡的部分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出新的视觉效果。另外,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的第1方向C上的间隙25也会根据观看的角度不同,而比周围看起来明亮或者看起来暗淡,从而产生出新的视觉效果。
另外,由于在突起30与突起30之间存在有间隙24、25,因此,相比于突起30彼此接触的情况,在突起30的端部难以产生龟裂。
另外,多个间隙24在第2方向D上的长度是相同的,多个间隙25在第1方向C上的长度也是相同的。即,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等间隔地配置,突起列23在第1方向C上等间隔地配置。由此,在图案14中就会产生出不断重复的明暗构成的层次感。
另外,由于针对于1条棱线31的2个斜面32相对于与第1基准面21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θ是相同的,因此,人们即便从突起30的2个斜面32的任何一侧观察图案14,都能够同样看到由光和影形成出的层次感。
另外,通过使得突起30的第2方向D为轮胎周向,能够在充气轮胎1旋转时产生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另外,第1基准面21相对于其周围的第2基准面22凹陷而变低,在该第1基准面21设置有突起30。然而,突起30的棱线31高于第2基准面22。根据该构成,光总是照到突起30的棱线31附近的部分,会产生出较强的反射,光不怎么照到突起30的第1基准面21附近的部分,只会产生较弱的反射。由此,突起30的棱线31附近的部分看起来明亮,突起30的第1基准面21附近的部分看起来暗淡,从而会产生出:其明暗的对比清晰明了的视觉效果。
另外,由于突起30的棱线31的两端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是相同的,因此,用于形成突起30的模具就能够容易制造。
另外,只要突起30的2个斜面32的张开角度为30°以上,在硫化成型时所使用的模具中的用于形成突起30的凹凸就不需要过深。由此,在硫化成型时,模具的所述凹凸中的空气流动呈现良好,模具内部难以产生空气滞留,从而充气轮胎1也就难以出现缺陷。只要突起30的2个斜面32的张开角度为90°以上,该效果就会变得更加显著。另外,如果2个斜面32的张开角度为150°以下,由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突起30的高度,所以,因为存在有突起30而带来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而已,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以上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以下,虽然是对多个变更例进行说明,但针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既可以适用多个变更例之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适用多个变更例之中的任意2个以上在无矛盾的范围内的组合。
<变更例1>
也可以是只有第1方向C以及第2方向D之中的一方为非接触配置方向(以突起30彼此不接触的形式配置的方向),而另一方则是突起30彼此接触地排列。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等间隔地排列来形成突起列,在第1方向C上相邻接的突起列彼此接触。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突起30在第2方向D上相互接触且排列,来形成突起列,该突起列在第1方向C上等间隔地排列。
<变更例2>
作为突起3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有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在非接触配置方向上,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交替地配置。
例如,图6是第2方向D为非接触配置方向的情况下的图。在图6中,多个突起30隔开间隙地在第2方向D上排列,来形成突起列12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第1方向C上,在突起列123之间没有间隙,突起列123彼此接触(其中,突起列123在第2方向D上相对于其相邻的突起列123而错开)。
作为第2方向D上的间隙,有长的间隙124a和短的间隙124b。而且,在第2方向D上,长的间隙124a和短的间隙124b交替地配置。通过这样的间隙124a、124b的配置,图案14中的明暗构成的层次感呈现出周期性。
另外,也有时在第2方向D上突起彼此接触,只有第1方向C为非接触配置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相邻接的突起列123之间的第1方向C的间隙,也可以设置有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在第1方向C上交替地配置。
另外,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这双方为非接触配置方向的情况下,既可以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这双方,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交替地配置,也可以只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之中的一方,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交替地配置,而在另一方,间隙的配置则是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其它变更例的配置。
<变更例3>
作为突起3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有长度不同的3种以上的间隙,在非接触配置方向上,间隙的长度渐渐地变化。
例如,图7是第2方向D为非接触配置方向的情况下的图。在图7中,多个突起30隔开间隙地在第2方向D上排列,来形成突起列22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第1方向C上,在突起列223之间没有间隙,突起列223彼此接触(其中,突起列223在第2方向D上相对于其相邻的突起列223而错开)。
作为第2方向D上的间隙,有长的间隙224a、中间长度的间隙224b、以及短的间隙224c。而且,在第2方向D上,长的间隙224a、中间长度的间隙224b、短的间隙224c依次配置。另外,上述3个间隙224a、224b、224c的配置在第2方向D上反复进行。通过这样的间隙224a、224b、224c的配置,图案14中的明暗构成的层次感具有较长的周期性。
若进行另种表述,作为相邻接的突起30之间的间隙,存在有短的间隙、中间的间隙以及长的间隙。在此,当将短的间隙的第2方向D上的长度设为LA,将中间的间隙的第2方向D上的长度设为LB,将长的间隙的第2方向D上的长度设为LC时,LA<LB<LC的关系成立。而且,朝着第2方向D上的任何一方,短的间隙、中间的间隙、长的间隙依次排列。另外,短的间隙、中间的间隙、长的间隙依次在第2方向D上反复排列。
相邻接的突起30之间的间隙的长度也可以多于3种。例如,作为中间的间隙的第2方向D上的长度,也可以具有LB1、LB2…等多个长度,LA<LB1<LB2<…<LC的关系成立。
另外,有时在第2方向D上,突起彼此接触,只有第1方向C为非接触配置方向。这种情况下,作为相邻接的突起列223之间的第1方向C上的间隙,也可以设置有长的间隙、中间的长度的间隙以及短的间隙,间隙的长度在第1方向C上渐渐地变化。
另外,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这双方为非接触配置方向的情况下,既可以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这双方,间隙的长度渐渐地变化,也可以只在第1方向C和第2方向D之中的一方,间隙的长度渐渐地变化,而在另一方,间隙的配置则是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其它变更例的配置。
<变更例4>
突起30的配置方向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向。例如,棱线31的延伸方向亦即第1方向C可以是轮胎周向,与该第1方向C正交的第2方向D可以是轮胎径向。通过以第1方向C为轮胎周向的方式配置突起30,图案14的外观就会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形不相同。
另外,在图案14之中,也可以形成出:第1方向C为轮胎径向的突起30聚集的区域、以及、第1方向C为轮胎周向的突起30聚集的区域。另外,在图案14中,第1方向C为轮胎径向的突起30、与第1方向C为轮胎周向的突起30也可以混合存在。
<变更例5>
如图8所示,突起330的棱线331的2个端331a、331b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也可以不相同。这样的突起130优选配置成:棱线331的延伸方向亦即第1方向C为轮胎径向。在该优选配置中,较高的端331a与较低的端331b的任意一方可以为轮胎径向内侧,而任意一方也可以为轮胎径向外侧。
棱线331的两侧的2个斜面332相对于与第1基准面21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是相同的。另外,图8的情况下,关于突起330的2个斜面332的张开角度,较高的端331a这一方的张开角度与较低的端331b这一方的张开角度不相同,以较高的端331a为顶点的张开角度大于:以较低的端331b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作为具体数值,优选为,以较高的端331a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为40°以上且160°以下,以较低的端331b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为30°以上且150°以下。
另外,与上述相反地,以较高的端331a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也可以小于:以较低的端331b为顶点的张开角度。另外,以较高的端331a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与以较低的端331b为顶点的张开角度也可以相同。
如该变更例所述,通过使得棱线331的2个端331a、331b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不相同,图案14会呈现出: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棱线331的两端距第1基准面21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不相同的美丽外观。
<变更例6>
如图9所示,在第1基准面21相对于其周围的第2基准面22而凹陷的情况下,处于突起30的最高位置的棱线31也可以位于:比第2基准面22还低的位置。在该变更例的情况下,由于突起30被第2基准面22保护着,因此,能够防止突起30的破损。
<变更例7>
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第1基准面21相对于其周围的第2基准面22而凸起,在该第1基准面21设置突起30。在该变更例的情况下,光总是照到突起30的斜面32,因此,突起30看起来更加耀眼。
<变更例8>
设置在装饰区域11的图案并非限定于图2所示的图案。另外,可以替换图案14而设置有标志(例如由文字、记号、或者图形构成)等,在该标志等的轮廓的内侧设置多个突起30。
另外,也可以在图案14的轮廓17(或者标志等的轮廓)的内侧没有突起30,而在轮廓的外侧设置多个突起30。这种情况下,在设置有多个突起30的区域中,作为没有突起30的区域,设置图案14(或者标志等)。
<变更例9>
相邻接的突起列23在第2方向D上的错开的距离并非限定于突起列23的一半间距,也可以是2/3间距等。
<变更例10>
1个突起30的2个斜面32相对于与第1基准面21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θ也可以是不相同的。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侧面设置有装饰区域,在所述装饰区域设置有第1基准面以及从所述第1基准面突出的多个突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具有:棱线,该棱线沿着第1方向延伸;以及斜面,该斜面在以所述棱线为中心的第2方向的两侧,从所述棱线至所述第1基准面相对于所述第1基准面倾斜并且扩展,
所述棱线的长度比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长度短,
形成有多个突起列,所述突起列由多个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在相邻接的所述突起列中,所述突起的位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错开,
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是在所述突起与所述突起之间设置有间隙的非接触配置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突起在所述非接触配置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间隙,有长的间隙和短的间隙,在所述非接触配置方向上,所述长的间隙和所述短的间隙交替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间隙,有长度不同的3种以上的间隙,在所述非接触配置方向上,所述间隙的长度渐渐地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这双方是在相邻接的所述突起之间设置有间隙的非接触配置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针对于1条所述棱线的2个所述斜面相对于与所述第1基准面垂直的方向而言的倾斜角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方向为轮胎周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方向为轮胎径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基准面相对于其周围的第2基准面凹陷而变低,
所述棱线高于所述第2基准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线的两端距所述第1基准面的高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线的两端距所述第1基准面的高度不同。
CN202221722913.0U 2021-10-19 2022-07-06 充气轮胎 Active CN2174555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0758 2021-10-19
JP2021170758A JP7508432B2 (ja) 2021-10-19 2021-10-1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55539U true CN21745553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2913.0U Active CN217455539U (zh) 2021-10-19 2022-07-06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508432B2 (zh)
CN (1) CN217455539U (zh)
DE (1) DE10202211954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3372B2 (ja) 2001-12-10 2007-04-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58404B2 (ja) 2009-11-19 2013-12-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07324B1 (fr) 2013-06-20 2015-07-17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 marquage a fort contraste
JP7259509B2 (ja) 2019-04-22 2023-04-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209302B2 (ja) 2020-04-14 2023-01-20 PaylessGate株式会社 被認証装置、認証装置、認証要求表示方法、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9547A1 (de) 2023-04-20
JP7508432B2 (ja) 2024-07-01
JP2023061018A (ja)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07446A (en) Tire sidewall mosaic design patterns
US20060254689A1 (en)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light reflective properties of tire sidewalls
EP3698988B1 (en) Tire
JPH0911713A (ja) タイヤ
JP201312923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16992A1 (ja) タイヤ
JP45024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17455539U (zh) 充气轮胎
CN217455540U (zh) 充气轮胎
EP4180245A1 (en) Tire
CN217455538U (zh) 充气轮胎
US11633991B2 (en) Tire provided with a texture on a sidewall
US20230067051A1 (en) Pneumatic tire
JP74198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6102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6587774A (zh) 充气轮胎
JP6947696B2 (ja) タイヤ
CN116587775A (zh) 充气轮胎
JP2005053248A (ja) タイヤ
JP202303282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4140781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2303282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328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2303282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5674958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