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501U -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501U
CN217435501U CN202220448260.5U CN202220448260U CN217435501U CN 217435501 U CN217435501 U CN 217435501U CN 202220448260 U CN202220448260 U CN 202220448260U CN 217435501 U CN217435501 U CN 217435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double
rear end
shell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82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本超
颜宇杰
罗平亮
张臻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gqu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gqu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gqu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gqu Shangha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826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双电机控制器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双电机壳体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双电机后端盖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双电机壳体前端设有耦合器,双电机壳体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中空平行螺旋水道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双电机壳体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双电机壳体进水口上端设有橡胶钢套,双电机控制器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旋变低压接插件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高压六相铜排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成化程度高,保证生产装配流程简化,整车布置空间需求小,省去了模块之间高压线束及水管的连接,降低了零部件种类及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及充电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兼顾了燃油汽车长续航和纯电汽车低能耗的优点,成为用户更优的选择,混合动力汽车按照动力输出形式的不同又分为串联式、并联式以及混联式,这其中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又称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发动机和电动机串联在一条动力传输路径上,串联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与驱动汽车的工作,它只能通过带动发电机为电动机提供电能;
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中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增速器的布置,布置方案多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器、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增速器等各个模块分别连接到一起,该方式即增加了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又导致新能源汽车整车布置空间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所述双电机壳体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所述双电机壳体前端设有耦合器,所述双电机壳体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内设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发电机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和发电机输出轴,所述双电机壳体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上端设有橡胶钢套,所述双电机后端盖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所述唇形密封圈一侧设有A导向槽,所述耦合器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所述旋变低压接插件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所述高压六相铜排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前端均设有油封,所述油封与所述耦合器法兰面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钢套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唇形密封圈下端设有与所述高压六相铜排相匹配连接的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所述唇形密封圈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和所述双电机壳体上端还设有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多个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下端安装面匹配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为一体成型体,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发电机套装连接,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上端与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电机后端盖盖板、所述双电机后端盖和所述双电机壳体之间设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安装简单、集成化程度高,保证了生产装配流程简化、整车布置空间需求小,并且省去了模块之间高压线束及水管的连接,降低了零部件的种类及总成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机控制器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双电机控制器,2-双电机后端盖盖板,3-双电机后端盖,4-双电机壳体,5-耦合器,6-中空平行螺旋水道,7-油封,8-驱动电机,9-发电机,10-橡胶钢套,11-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12-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3-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4-唇形密封圈,15-A导向槽,16-B导向槽,17-旋变低压接插件,18-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9-驱动电机输出轴,20-发电机输出轴,21-高压六相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1,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4,双电机壳体4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3,双电机后端盖3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双电机壳体4前端设有耦合器5,双电机壳体4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内设有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双电机壳体4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上端设有橡胶钢套10,双电机后端盖3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14,唇形密封圈14一侧设有A导向槽15,耦合器5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16,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17,旋变低压接插件17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21,高压六相铜排21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
优选的,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前端均设有油封7,油封7与耦合器5法兰面密封连接。
优选的,橡胶钢套10上下两端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过盈配合。
优选的,唇形密封圈14下端设有与高压六相铜排21相匹配连接的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11,唇形密封圈14上下两端分别与双电机控制器1、双电机后端盖3密封连接。
优选的,双电机后端盖3和双电机壳体4上端还设有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与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安装面匹配连接。
优选的,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为一体成型体,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与驱动电机8、发电机9套装连接,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上端与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相连接。
优选的,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双电机后端盖3和双电机壳体4之间设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
双电机壳体内部中空螺旋平行水道一体成型,省去了内外壳体的热套工序,提高了生产的一致性及生产节拍;
A导向槽与B导向槽保证了双电机控制器合装的准确性及装配效率;
橡胶钢套省去了成型水管,实现水道之间的快速连接速且减小了整车布置的需求空间;
唇形密封圈可以同时实现轴向密封与径向密封,且相较于纯电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振动等级要求更高,唇形密封圈的密封可靠性可以满足发动机振动等级要求;
六相铜排与旋变低压接插件为注塑一体,相较于高、低压线束之间无固定连接、插拔,保证了线束接插的准确性、快速性、可靠性;
双电机控制器固定安装点为倾斜布置,保证了增程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外观的整体性以及紧凑型布置原则,减小了外包络占用空间;
双电机壳体一体成型,避免了独立电机并联布置,在整车不同工况下不同程度的碰撞磨损;
油封的匹配可以保证增程混合动力电驱系统独立密封;
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避免了定子引出线绝缘层与金属壳体之间磨损,保证了定子引出线的出线方向及与六相铜排的固定件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性的保护范围之内的实用新型内容。

Claims (7)

1.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包括双电机控制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设有双电机壳体(4),所述双电机壳体(4)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3),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后端设有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所述双电机壳体(4)前端设有耦合器(5),所述双电机壳体(4)内设有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内设有驱动电机(8)和发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8)和所述发电机(9)前端分别设有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发电机输出轴(20),所述双电机壳体(4)上端设有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上端设有橡胶钢套(10),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上端设有唇形密封圈(14),所述唇形密封圈(14)一侧设有A导向槽(15),所述耦合器(5)法兰面上端设有B导向槽(16),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面设有旋变低压接插件(17),所述旋变低压接插件(17)下端设有高压六相铜排(21),所述高压六相铜排(21)一侧设有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19)和所述发电机输出轴(20)前端均设有油封(7),所述油封(7)与所述耦合器(5)法兰面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钢套(10)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出水口(18)、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唇形密封圈(14)下端设有与所述高压六相铜排(21)相匹配连接的六相引出线导向塑料件(11),所述唇形密封圈(14)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和所述双电机壳体(4)上端还设有多个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多个所述双电机控制器安装点(13)与所述双电机控制器(1)下端安装面匹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为一体成型体,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与所述驱动电机(8)、所述发电机(9)套装连接,所述中空平行螺旋水道(6)上端与所述双电机壳体进水口(1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机后端盖盖板(2)、所述双电机后端盖(3)和所述双电机壳体(4)之间设有多个与之固定连接的六角螺丝。
CN202220448260.5U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Active CN217435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8260.5U CN217435501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8260.5U CN217435501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501U true CN217435501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3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8260.5U Active CN217435501U (zh) 2022-03-03 2022-03-03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702A (zh) 一种车辆及其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
CN109353201A (zh)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1976469B (zh) 一种液冷型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及叉车
CN217435501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电驱系统共壳体结构
CN111976470B (zh) 一种液冷型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0558578C (zh) 车用风能转化装置
CN211377817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机控制器集成结构
CN111391646A (zh)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108482172B (zh) 一种三合一车载dcdc集成电源
CN210957122U (zh)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CN115664115A (zh) 一种电驱的油冷系统结构、电驱总成装置及汽车
CN210566887U (zh) 液压电力两用万向连接器
CN215498609U (zh) 一种电机腔与接线盒腔隔离的增程器结构
CN208718931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的电机端子盒结构
CN208134104U (zh) 一种靠涡轮转速驱动发电的风力发电机及汽车
CN204109777U (zh) 混合动力车辆用电驱动装置
CN219535750U (zh) 通用型发电机
CN21581771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三相连接密封组件
CN219643716U (zh)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05779367U (zh)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切换电动油泵
CN208827569U (zh) 用于汽车的电驱动装置
CN218386068U (zh) 一种集成磁环的高压连接器
CN212950099U (zh) 一种集成电机、电控和变速箱的电驱
CN109560670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CN211809096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用驱动、发电系统集成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