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57122U -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57122U
CN210957122U CN201922193012.1U CN201922193012U CN210957122U CN 210957122 U CN210957122 U CN 210957122U CN 201922193012 U CN201922193012 U CN 201922193012U CN 210957122 U CN210957122 U CN 210957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hell
wiring
hole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30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敬辉
羽永龙
杨军
田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npai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npai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npai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npai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30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57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57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57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采用中间为中空结构的连接器外壳,在连接器外壳下端、侧壁和上端均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在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连接器外壳下端与控制器外壳固定连接,连接器外壳下端通孔与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连通;通过三侧面设置通孔的连接器外壳结构,实现待接线缆与连接器内壁接线柱的快速连接,在连接器外壳侧壁通孔外侧设有连接柱,通过屏蔽套、扣盖、挡圈和径向密封圈实现待接线缆与连接器外壳的密封,在连接器外壳上端设置通孔便于接线,本申请采用外置接线结构,减小了连接器内部接线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连接器整体体积,接线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器接线,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电动车因其不燃烧汽油产生动力,具有环保、污染小的特点,在旅游景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地方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电动车设有一个交流控制器,用于将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源并驱动电机转动。
目前业界常用的电气连接器主要由控制器外壳本体、内部导电体、防水密封件、屏蔽部件等组成。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是连接汽车动力的关键性因素。它将动力电池包的电能有效安全的导入,通过电机控制器逆变后有效安全的导出,使的电机获得优质的电流和电压,使得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满足整车的要求。
而目前业界所用的连接器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接线方式和安装方式导致电机或电机控制器等使用传统连接器的系统部件需要预留专门的接线腔,不利于系统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
现有主流电连接器结构复杂,安装工艺要求高,目前连接器主要采用穿墙式接线。即电机控制器或电机内部要经过导电铜排转接到接线腔位置,然后再经过和外部电缆的压接成型,外部线缆压接时,需要将控制器或电机上的接线腔盖打开来进行操作。在汽车生产线或用户现场维护过程中,接线腔盖的打开及重新封盖都需要谨慎操作,因为涉及到防水效果。从结构模具的可行性和防水结构的可行性都非常的复杂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生产、维护现场的接线操作,降低防水失效的概率;简化产品内部导电体的结构,提高系统功率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包括控制器外壳、连接器外壳和屏蔽套,连接器外壳中间为中空结构,连接器外壳下端、侧壁和上端均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连接器外壳下端与控制器外壳固定连接,连接器外壳下端通孔与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连通;连接器外壳侧壁通孔外侧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外侧设有扣盖,屏蔽套设置于连接柱内,屏蔽套端部与扣盖之间依次设有挡圈和径向密封圈;待接线缆置于连接器外壳侧壁通孔内,屏蔽套、扣盖、挡圈和径向密封圈均套设于待接线缆上,连接器外壳上端通孔处设有密封闷盖。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下端与控制器外壳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器外壳上预设螺母孔,连接器外壳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器外壳与控制器外壳上的螺母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螺钉与连接器外壳之间设有垫圈。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与控制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与密封闷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闷盖与连接器外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采用中间为中空结构的连接器外壳,在连接器外壳下端、侧壁和上端均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在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连接器外壳下端与控制器外壳固定连接,连接器外壳下端通孔与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连通;通过三侧面设置通孔的连接器外壳结构,实现待接线缆与连接器内壁接线柱的快速连接,在连接器外壳侧壁通孔外侧设有连接柱,通过屏蔽套、扣盖、挡圈和径向密封圈实现待接线缆与连接器外壳的密封,在连接器外壳上端设置通孔便于接线,本申请采用外置接线结构,减小了连接器内部接线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连接器整体体积,同时连接器外壳三个通孔结构均自密封,密封性好,降低防水失效的概率,结构简单,简化产品内部导电体的结构,提高系统功率密度,有利于接线。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下端与控制器外壳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器外壳上预设螺母孔,连接器外壳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器外壳与控制器外壳上的螺母孔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螺钉与连接器外壳之间设有垫圈。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与控制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连接器外壳与密封闷盖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闷盖与连接器外壳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其中,1、密封闷盖;2、密封圈;3、连接器外壳;4、密封垫;5、螺母孔;6、螺钉;7、垫圈;8、屏蔽套;9、挡圈;10、径向密封圈;11、扣盖;12、待接线缆;13、控制器外壳;14、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包括控制器外壳13、连接器外壳3和屏蔽套8,连接器外壳3中间为中空结构,连接器外壳3下端、侧壁和上端均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控制器外壳13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13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14,连接器外壳3下端与控制器外壳固定连接,连接器外壳3下端通孔与控制器外壳13上预留接线孔连通;连接器外壳3侧壁通孔外侧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外侧设有扣盖11,屏蔽套8设置于连接柱内,屏蔽套8端部与扣盖11之间依次设有挡圈9和径向密封圈10;待接线缆12置于连接器外壳3侧壁通孔内,屏蔽套8、扣盖11、挡圈9和径向密封圈10均套设于待接线缆12上,连接器外壳3上端通孔处设有密封闷盖1。
连接器外壳3下端与控制器外壳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通过螺钉连接,控制器外壳上预设螺母孔5,连接器外壳3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器外壳3与控制器外壳上的螺母孔5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螺钉6与连接器外壳3之间设有垫圈7;连接器外壳3与控制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垫4;连接器外壳3和有密封垫4配套使用,实现连接器外壳3和控制器外壳之间的密封防水;
连接器外壳3与密封闷盖1之间设有密封圈2;密封闷盖1与连接器外壳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确保密封性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步骤作进一步说明:
使用时,在控制器外壳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将连接器外壳3固定于控制器外壳设有预留接线孔上端,将屏蔽套8、挡圈9、径向密封圈10和扣盖11依次套设于待接线缆12上,打开连接器外壳3上端的密封闷盖1,将待接线缆12接线端伸入连接器外壳3侧壁通孔,通过连接器外壳3上端通孔观察使待接线缆12接线端对准控制器外壳的接线柱,通过螺钉将待接线缆12接线端与接线柱固定连接,然后通过扣盖11与连接器外壳3侧壁连接柱连接,实现待接线缆12与连接器外壳3的密封;最后通过密封闷盖1将连接器外壳3上端通孔密封,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三侧面设置通孔的连接器外壳3结构,实现待接线缆12与连接器内壁接线柱的快速连接,减小连接器内部接线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小连接器整体体积,同时连接器外壳3三个通孔结构均自密封,密封性好,结构简单,有利于接线。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外壳(13)、连接器外壳(3)和屏蔽套(8),连接器外壳(3)中间为中空结构,连接器外壳(3)下端、侧壁和上端均设有与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控制器外壳(13)上预留接线孔,控制器外壳(13)内位于预留接线孔处设置接线柱(14),连接器外壳(3)下端与控制器外壳(13)固定连接,连接器外壳(3)下端通孔与控制器外壳(13)上预留接线孔连通;连接器外壳(3)侧壁通孔外侧设有连接柱,连接柱外侧设有扣盖(11),屏蔽套(8)设置于连接柱内,屏蔽套(8)端部与扣盖(11)之间依次设有挡圈(9)和径向密封圈(10);待接线缆(12)置于连接器外壳(3)侧壁通孔内,屏蔽套(8)、扣盖(11)、挡圈(9)和径向密封圈(10)均套设于待接线缆(12)上,连接器外壳(3)上端通孔处设有密封闷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外壳(3)下端与控制器外壳(13)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外壳上预设螺母孔(5),连接器外壳(3)上设置连接孔,连接器外壳(3)与控制器外壳(13)上的螺母孔(5)通过螺钉(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螺钉(6)与连接器外壳(3)之间设有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外壳(3)与控制器外壳(13)之间设有密封垫(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外壳(3)与密封闷盖(1)之间设有密封圈(2);密封闷盖(1)与连接器外壳(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CN201922193012.1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Active CN210957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012.1U CN21095712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3012.1U CN21095712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57122U true CN210957122U (zh) 2020-07-07

Family

ID=71383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3012.1U Active CN210957122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571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119A (zh) * 2021-09-01 2022-01-14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输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9119A (zh) * 2021-09-01 2022-01-14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输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04097U (zh) 一种防水型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N103427259A (zh) 高压电气用电连接器
CN210957122U (zh)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CN20677475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枪
CN210607852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转换器线束防水结构
CN206490236U (zh) 一种防水式快速接线电动车控制器
CN204793290U (zh) 一种新型接线结构的管灯
CN104241943A (zh) 乘用车类换电型电动车用电连接器
CN214625264U (zh) 一种防水性能高的电池模组钣金箱体
CN204088251U (zh) 一种防水熔断器装置
CN20615535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动力线束防水护套
CN104682862A (zh) 串联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5544169U (zh) 方便现场安装结构简单高强度防水接头
CN114744560A (zh) 一种自锁一体式汽车线束管夹及其使用方法
CN218182558U (zh) 一种防水电动车电源接口
CN203151023U (zh) 一种多功能防水接线盒
CN203166127U (zh) 电动车电池连接导线
CN203522632U (zh) 一种防水接线盒
CN206135142U (zh) 一种能源汽车高压盒内低压线束
CN206620000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出线结构
CN21095822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结构
CN214044136U (zh) 车载防水备用电源连接器
CN216751285U (zh) 双蓄电池的汽车供电装置
CN202798483U (zh) 光伏微型逆变器
CN216624440U (zh) 一种电池箱体的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