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3716U -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3716U
CN219643716U CN202223161116.2U CN202223161116U CN219643716U CN 219643716 U CN219643716 U CN 219643716U CN 202223161116 U CN202223161116 U CN 202223161116U CN 219643716 U CN219643716 U CN 219643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end
sealing ring
motor
connection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11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铭
赵彦宏
张辉
姚宝塔
连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11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3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该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三相线模组、第二三相线模组和集成接线座,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一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二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集成接线座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该电连接组件的集成度高,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纵置双油冷电机主要为两个定子同轴布置的双电机结构,两个转子的轴可以做成同轴形式,形成合力输出;也可以把其中一个转子的轴做成空心轴,另一个转子的轴穿过其中,形成双输出电机,若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会对混动结构有局限性。
而且该纵置双电机结构中将两套定子布置在同一机壳内,接线端从机壳两侧出三相线连接到控制器中,使得导电引出线结构复杂,集成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电机结构的导电引出线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相线模组、第二三相线模组和集成接线座,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一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二电机的接线端连接;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集成接线座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通过第一三相线模组与第一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与第二电机的接线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连接到集成接线座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连接到集成接线座的第二连接端,通过集成接线座将两电机与控制器相连,实现双电机的集成出线,避免了双电机外部多余的高压连接线束,减少了线路损耗,为整车布置节约了空间,也提高了双电机结构的电气安全性能。该电连接组件的集成度高,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控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接线座,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转接接线座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接接线座包括转接铜排组以及包塑件,所述包塑件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包塑件包括第一转接部、第二转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之间的折弯部,所述让位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转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包塑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之间的加强筋。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机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机、第二壳体、第二电机以及上述的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
所述集成接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电机结构,两个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两个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上,在连接两壳体的同时,两电机间通过电连接组件进行导电连接,实现对布置在两个壳体上的电机的集成出线,避免了两个壳体上双电机外部多余的高压连接线束,减少了线路损耗,为整车布置节约了空间,也提高了整车的电气安全性能。该双电机结构的集成度高,结构简单。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以及集成接线窗口,所述集成接线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并露出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伸出至所述集成接线窗口;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控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的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由所述第一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连接端由所述第二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壁相抵,所述第三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相抵;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为发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为驱动电机;
所述双电机结构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
可选地,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接线座,所述转接接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转接接线座包括转接铜排组以及包塑件,所述包塑件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转接接线窗口,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露出于所述转接接线窗口,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伸出至所述转接接线窗口。
可选地,所述转接接线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包塑件上的安装支脚,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点位,所述安装支脚安装在所述安装点位上。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其包括上述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上述的双电机结构。
最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上述的双电机结构,或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集成接线座处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集成接线座、转接接线座、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转接接线座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集成接线座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转接接线座与第二电机及第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三相线模组;11、第一三相线;12、第一三相线端子;
2、第二三相线模组;21、第二三相线;22、第二三相线端子;
3、集成接线座;31、第一连接端;32、第二连接端;33、第一电控连接端;34、第二电控连接端;35、第一密封圈;36、第二密封圈;37、第三密封圈;38、第四密封圈;
4、转接接线座;41、转接铜排组;42、包塑件;421、第一转接部;422、第二转接部;423、折弯部;424、加强筋;43、安装支脚;43a、第一支脚;43b、第二支脚;43c、第三支脚;
5、第一壳体;51、转接接线窗口;
6、第一电机;61、第一定子铁芯;62、第一定子线包;
7、第二壳体;71、安装槽;72、集成接线窗口;
8、第二电机;81、第二定子铁芯;82、第二定子线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结构,包括第一电机机构、第二电机机构、以及电连接组件,所述发电机机构包括第一壳体5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5内的第一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机构包括第二壳体7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7内的第二电机8,所述第一壳体5与所述第二壳体7相接。
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三相线模组1、第二三相线模组2和集成接线座3,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用于与第一电机6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用于与第二电机8的接线端连接。
所述集成接线座3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7上,所述集成接线座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31以及第二连接端32,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电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电连接,所述集成接线座3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结构,两个电机(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8)分别安装在两个壳体(第一壳体5及第二壳体7)上,在连接两壳体的同时,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第一电机6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与第二电机8的接线端连接,并使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连接到集成接线座3的第一连接端31,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连接到集成接线座3的第二连接端32,通过集成接线座3将两电机与控制器相连,实现对布置在两个壳体上的电机的集成出线,避免了两个壳体上的双电机外部多余的高压连接线束,减少了线路损耗,为整车布置节约了空间,也提高了整车的电气安全性能。该双电机结构的集成度高,结构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6为发电机,所述第二电机8为驱动电机,以形成纵置的双电机机构,该双电机机构可满足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纵向布置方案的要求。此时,所述双电机结构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电机6进行发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电机6具有第一定子铁芯61以及第一定子线包62,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包括第一三相线11以及第一三相线端子12,所述第一三相线11与第一定子线包62相接,所述第一三相线端子12与所述第一三相线11相接,以形成所述第一电机机构的内部结构。
所述第二电机8具有第二定子铁芯81以及第二定子线包82,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包括第二三相线21以及第二三相线端子22,所述第二三相线21与第二定子线包82相接,所述第二三相线端子22与所述第二三相线21相接,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机机构的内部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集成接线座3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控连接端33以及第二电控连接端34,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33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34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33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34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通过对集成接线座3的结构进行设计,以对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8与控制机构的连接进行汇集,集成度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安装槽71以及集成接线窗口72,所述集成接线座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71上,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伸出于所述安装槽71的槽底并露出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伸出至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通过设置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可便于对各连接端进行连接。具体地,可通过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还可通过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连接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若在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所述集成接线座3之间设置转接接线座4,则可通过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连接转接接线座4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
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33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34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71的开口,以便于连接控制机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集成接线座3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5,所述第一密封圈35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第二连接端32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35与所述安装槽71的槽壁相抵,以实现所述集成接线座3与所述第二壳体7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71的槽底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72的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连接端31由所述第一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71的槽底,所述第二连接端32由所述第二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71的槽底。
所述集成接线座3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6以及第三密封圈37,所述第二密封圈36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31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36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壁相抵,所述第三密封圈37环绕所述第二连接端32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37与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相抵,以进一步实现所述集成接线座3与所述第二壳体7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35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36朝向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33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37朝向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34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集成接线座3上还可设置有第四密封圈38,通过设置所述第四密封圈38,以实现所述集成接线座3与控制器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接线座4,所述转接接线座4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7上,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及所述第一连接端31分别与所述转接接线座4电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转接接线座4,可使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之间的接线更加简化,同时使内部接线更加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转接接线座4包括转接铜排组41以及包塑件42,所述包塑件42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接铜排组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31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组4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电连接。
通过将转接铜排组41包塑,可减小铜排与铜排之间及铜排与壳体之间电气绝缘所需要的距离,减少转接铜排占用的空间,并加强铜排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包塑件42包括第一转接部421、第二转接部42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421与所述第二转接部422之间的折弯部423,所述让位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转接部421、所述折弯部423与所述第二转接部422设置。通过设置所述折弯部423,可以更好地适配壳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包塑件4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421、所述折弯部423与所述第二转接部422之间的加强筋424,以增加所述包塑件42的强度,防止弯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5上设置有转接接线窗口51,所述转接铜排组41的第二端露出于所述转接接线窗口51,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伸出至所述转接接线窗口51。
通过设置所述转接接线窗口51,以便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1与所述转接铜排组41相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6所示,所述转接接线座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包塑件42上的安装支脚43,所述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安装点位,所述安装支脚43安装在所述安装点位上,实现所述转接接线座4在所述第二壳体7上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脚43可设置有多个,以增强所述转接接线座4与所述第二壳体7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脚43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安装支脚43分别标记为第一支脚43a、第二支脚43b以及第三支脚43c。所述第二壳体7上对应设置三个安装点位,通过对三个所述安装支脚43的安装,以保证所述转接接线座4与所述第二壳体7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机结构(以第一电机6为发电机,第二电机8为驱动电机为例,进行说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方面,控制器可通过动力电池提供电能,控制机构通过所述集成接线座3将电能传递给所述第二电机8进行驱动。另一方面,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6发电,所述第一电机6经所述转接接线座4及所述集成接线座3将电能传递给控制机构,控制器可为动力电池充电或可将电能传递给第二电机8进行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双电机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双电机结构,或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相线模组、第二三相线模组和集成接线座,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一电机的接线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用于与第二电机的接线端连接;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集成接线座用于与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控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接线座,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与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转接接线座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接线座包括转接铜排组以及包塑件,所述包塑件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件包括第一转接部、第二转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之间的折弯部,所述让位孔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转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转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部之间的加强筋。
8.一种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一电机、第二壳体、第二电机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
所述集成接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槽以及集成接线窗口,所述集成接线座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并露出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所述第二三相线模组伸出至所述集成接线窗口;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控连接端以及第二电控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及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相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集成接线窗口的第一过孔以及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由所述第一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连接端由所述第二过孔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所述集成接线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过孔的孔壁相抵,所述第三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过孔的孔壁相抵;
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一电控连接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三密封圈朝向所述第二电控连接端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为发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为驱动电机;
所述双电机结构还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进行发电。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转接接线座,所述转接接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所述转接接线座包括转接铜排组以及包塑件,所述包塑件上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转接接线窗口,所述转接铜排组的第二端露出于所述转接接线窗口,所述第一三相线模组伸出至所述转接接线窗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接线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包塑件上的安装支脚,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点位,所述安装支脚安装在所述安装点位上。
16.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权利要求8-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机结构。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组件,或包括权利要求8-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机结构,或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2223161116.2U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9643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1116.2U CN219643716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1116.2U CN219643716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3716U true CN219643716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1116.2U Active CN219643716U (zh) 2022-11-28 2022-11-28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37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3201B (zh) 一种集成化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WO2016110519A1 (en) Integrated electric drive system
CN106787467A (zh) 一种电动车电驱动系统
CN219643716U (zh) 用于双电机的电连接组件、双电机结构、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248782B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系统和电动汽车
KR102182647B1 (ko) 전기 자동차용 일체형 전기 동력 시스템
CN211295436U (zh) 三相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344964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CN210000169U (zh) 集成控制装置及电动车
CN111952738A (zh) 一种用于电机控制器上带有辅助散热功能的交流连接铜排
CN110682800B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3472126A (zh) 双电机组件及车辆
CN113541426A (zh) 一种双电机电控二合一驱动系统
CN209180041U (zh) 电子水泵
CN112060951A (zh) 一种具有高防护性能的小功率非车载充电机
CN109560670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水冷电机系统
CN219535750U (zh) 通用型发电机
CN112874322A (zh) 电驱动系统
CN220710712U (zh) 一种三相密封连接组件及包含其的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
CN21581771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三相连接密封组件
CN113328580A (zh) 一种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总成
CN216490057U (zh) 电机接线盒
CN216122052U (zh) 一种旋变后置一体式转子多环形冷却水道增程器
CN214564660U (zh) 电驱动系统
CN215498609U (zh) 一种电机腔与接线盒腔隔离的增程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