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460U - 一种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460U
CN217435460U CN202220862467.7U CN202220862467U CN217435460U CN 217435460 U CN217435460 U CN 217435460U CN 202220862467 U CN202220862467 U CN 202220862467U CN 217435460 U CN217435460 U CN 217435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hole
air supp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24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ol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624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装置,设置于汽车内,送风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鼓风机和控制板;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形成机芯壳,机芯壳内形成有安装腔,鼓风机和控制板均固定于安装腔内,且鼓风机与控制板电连接;机芯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顶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机芯壳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通孔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机芯壳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汽车的顶部,当后排乘客有闷热感觉时,通过控制板控制机芯壳内的鼓风机打开,此时车内的空气由第一通孔进入鼓风机的进风口,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孔,将风吹向后排乘客,降低后排乘客的闷热感。

Description

一种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配置汽车空调系统是为了满足乘客乘坐舒适的要求,现有的汽车上配置的汽车空调系统大都为前置式,其具有布置在仪表台上的吹风口,当空调开启时,后排乘客并不能立即享受到空调系统开启带来的冷风,只能通过车内温度的缓慢下降来降低闷热感觉,因此导致使用者抱怨空调系统效果差,影响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品牌口碑。目前在高级车或豪华车上配备有双驱或四驱汽车空调系统,空调开启时,后排乘客可以立即感受到汽车空调带来的舒适,但其结构和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以解决汽车后排乘客无法立即享受到空调系统开启带来的冷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风装置,设置于汽车内,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鼓风机和控制板;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连接形成机芯壳,所述机芯壳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鼓风机和所述控制板均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鼓风机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汽车顶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机芯壳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格栅,所述第一格栅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处。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所述第一格栅的栅条与所述第二格栅的栅条垂直。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发生器和释放刷头,所述发生器和所述释放刷头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发生器分别与所述释放刷头和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且所述释放刷头的发射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生器为等离子发生器,且所述等离子发生器通过驱动板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检测组件,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屏;
所述空气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信息显示屏和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香氛组件。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制热组件,所述制热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送风装置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风装置,设置于汽车内,送风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鼓风机和控制板;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形成机芯壳,机芯壳内形成有安装腔,鼓风机和控制板均固定于安装腔内,且鼓风机与控制板电连接;机芯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顶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机芯壳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鼓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通孔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机芯壳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汽车的顶部,当后排乘客有闷热感觉时,通过控制板控制机芯壳内的鼓风机打开,此时车内的空气由第一通孔进入鼓风机的进风口,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孔,将风吹向后排乘客,降低后排乘客的闷热感,满足通风需求,改善车内空气流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同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位于汽车顶部不占用过多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仰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俯侧视图。
图标:1-上壳体;2-下壳体;3-鼓风机;4-控制板;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一格栅;8-第二格栅;9-释放刷头;10-等离子发生器;11-驱动板;12-电源开关;13-USB接口;14-固定孔;15-卡筋;16-限位凸点;17-前面板;18-调节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设置于汽车内,送风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鼓风机3和控制板4;
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形成机芯壳,机芯壳内形成有安装腔,鼓风机3和控制板4均固定于安装腔内,且鼓风机3与控制板4电连接;
机芯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顶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机芯壳开设有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5与鼓风机3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通孔6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连通。
机芯壳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在汽车的顶部,当后排乘客有闷热感觉时,通过控制板4控制机芯壳内的鼓风机3打开,此时车内的空气由第一通孔5进入鼓风机3的进风口,鼓风机3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通孔6,将风吹向后排乘客,降低后排乘客的闷热感,满足通风需求,改善车内空气流动,提升乘坐舒适性,同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位于汽车顶部不占用过多空间。
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开设有固定孔14,下壳体2朝向上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孔柱,螺栓穿过固定孔14与孔柱连接,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实现固定;上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卡筋15,汽车的顶部设置支架,上壳体1通过卡筋15固定在支架上,使整个机芯壳固定在汽车的顶部;同时上壳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多个限位凸点16,方便上壳体1通过卡筋15与支架固定,如此,整体结构简单,固定牢固,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同时送风装置可分布式独立布置,安装、适用不受限。
本实施例中,机芯壳整体呈方形,但不仅局限于此,也可是圆形、流线形或三角形,只要满足需求即可。
具体的,机芯壳内设置有两个鼓风机3,机芯壳开设有两个与两个鼓风机3的出风口分别对应的第二通孔6,还开设有多个与两个鼓风机3的进风口对应的第一通孔5,其中,第一通孔5位于机芯壳的下端,机芯壳形成有前面板17,第二通孔6位于机芯壳的前面板17,如此,有效提高了出风效果,进一步提高乘客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格栅7,第一格栅7设置于第二通孔6处。通过第一格栅7调整出风方向,提升乘客体现。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格栅8,第二格栅8设置于安装腔内,且与第二通孔6对应;第一格栅7的栅条与第二格栅8的栅条垂直。
具体的,第一格栅7的栅条横向设置,第二格栅8的栅条竖向设置,且第二格栅8位于第一格栅7与鼓风机3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二格栅8能够进一步调整出风方向,同时第二格栅8设置有调节柄18,调节柄18用于调节第二格栅8以改变出风方向。
其中,第一格栅7和/或第二格栅8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也可以在第一格栅7和/或第二格栅8上设置调节器,调节器与控制板4电连接,如此,实现自动调节,调节方便,节省人力。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发生器和释放刷头9,发生器和释放刷头9均设置于安装腔内;发生器分别与释放刷头9和控制板4电连接,且释放刷头9的发射方向与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同。
发生器和释放刷头9用于净化空气,其中,发生器可以是负离子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10中的一种或以上的组合;与负离子发生器相连的释放刷头9释放负离子,与臭氧发生器相连的释放刷头9可释放臭氧,利用负离子或臭氧对鼓风机3吹出的风进行有害物质的净化,防止吹出的风对人体造成损害。
本实施例优选的,发生器为等离子发生器10,且等离子发生器10通过驱动板11电连接于控制板4。等离子发生器10在产生正离子与负离子时进行正负电荷中和的瞬间产生巨大能量释放,让空气中细菌结构的改变或能量的转换,从而导致细菌死亡,达到杀菌的效果,杀菌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芯壳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2,电源开关12与控制板4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源开关12设置在机芯壳的前面板17,且位于两个第二通孔6之间,结构美观,同时通过手动操作电源开关12实现送风装置的启闭,操作方便。但不仅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机芯壳内设置无线传输模块,通过遥控器或APP与无线传输模块配合控制送风装置的启闭。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芯壳上设置有USB接口13,USB接口13与控制板4电连接;
和/或,机芯壳上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与控制板4电连接。
本实施例优选的,在机芯壳的前面板17设置两个USB接口13,且分别位于电源开关12与两个第二通孔6之间,结构对称美观,同时实现充电功能;另外在机芯壳的下端设置照明灯,提供照明功能,但不仅局限于照明灯,也可以是氛围灯,提高送风装置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检测组件,机芯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屏;空气检测组件分别与信息显示屏和控制板4电连接,如此,空气检测组件检测的空气信息实时在信息显示屏上呈现,方便了解车内空气情况,提升使用体验,人机交互方式多样性,更加便捷、自由。
本实施例中,空气检测组件可以是用于检测车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是用于检测车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可以是PM2.5检测器、也可以是T-VOC检测器,还可以是CO2含量检测器,另外空气检测组件也可以是上述的任意组合,只要满足检测需求即可。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空气过滤组件与控制板4电连接,通过空气过滤组件过滤车内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提升了乘客的舒适度;和/或,机芯壳内设置有香氛组件,香氛组件包括容器和设置在容器内的香氛,容器固定在机芯壳内,且容器的出口对应第二通孔6,使香氛通过第二通孔6排出,改变车内气味,同时在鼓风机3开启时,还能够提高香氛扩散速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机芯壳内设置有制冷组件,制冷组件与控制板4电连接,制冷组件将冷气通过第二通孔6排出,加速车内温度的下降,降低乘客的闷热感,同时在鼓风机3开启时,还能加速冷气吹出,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
和/或,机芯壳内设置有制热组件,制热组件与控制板4电连接,制热组件将热气通过第二通孔6排出,加速车内温度的上升,降低乘客的寒冷感,同时在鼓风机3开启时,还能加速热气吹出,进一步提高升温效果。
本实施例优选的,机芯壳内设置有微型换热器、半导体制冷制热器、磁制冷制热器或辐射制热制冷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如此,使送风装置具有制热制冷功能,提高使用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设置于汽车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鼓风机(3)和控制板(4);
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连接形成机芯壳,所述机芯壳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鼓风机(3)和所述控制板(4)均固定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鼓风机(3)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汽车顶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机芯壳开设有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与所述鼓风机(3)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6)与所述鼓风机(3)的出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格栅(7),所述第一格栅(7)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6)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格栅(8),所述第二格栅(8)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二通孔(6)对应;
所述第一格栅(7)的栅条与所述第二格栅(8)的栅条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生器和释放刷头(9),所述发生器和所述释放刷头(9)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发生器分别与所述释放刷头(9)和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且所述释放刷头(9)的发射方向与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6)之间的气流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为等离子发生器(10),且所述等离子发生器(10)通过驱动板(11)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板(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2),所述电源开关(12)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USB接口(13),所述USB接口(13)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检测组件,所述机芯壳上设置有信息显示屏;
所述空气检测组件分别与所述信息显示屏和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所述空气过滤组件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香氛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制冷组件,所述制冷组件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和/或,所述机芯壳内设置有制热组件,所述制热组件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CN202220862467.7U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送风装置 Active CN217435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2467.7U CN21743546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2467.7U CN21743546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460U true CN217435460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2467.7U Active CN217435460U (zh) 2022-04-14 2022-04-14 一种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4047A (zh) 空调器
CN108656903A (zh) 一种车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598373B (zh) 车内空气温湿度调节及净化系统
CN109751664A (zh) 空调器
CN217435460U (zh) 一种送风装置
CN202521735U (zh) 香氛空调器
CN207881086U (zh) 混风式新风净化系统
CN204956008U (zh) 带有离子发生器的汽车空调
CN201553001U (zh) 车载空气净化机
CN217649253U (zh) 一种具有香氛装置的havc及车辆
CN215751822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空气净化器结构
CN212737688U (zh) 一种车用多功能一体机
CN213262068U (zh) 通风座椅和车辆
CN202195543U (zh) 一种车用空气调节系统
CN206217554U (zh) 一种可产生空气负离子的车载空调机
CN202782590U (zh) 一种兼具空气净化功能的客车用空调系统
CN205588934U (zh) 空调系统
CN20172431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765613U (zh) 车用空气净化及降温系统
CN109866662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排异味装置
CN215513166U (zh) 一种车载消毒盒
CN109835145A (zh) 一种车载吸顶空气净化器
CN215062601U (zh) 一种新型加湿器
CN207106101U (zh) 一种高效节能智能化汽车空调
JP3236848U (ja) エアコン付きの高齢者向け電動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