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2334U -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2334U
CN217432334U CN202220343728.4U CN202220343728U CN217432334U CN 217432334 U CN217432334 U CN 217432334U CN 202220343728 U CN202220343728 U CN 202220343728U CN 217432334 U CN217432334 U CN 21743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tool
ray detection
jig
det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437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桔
刘永杰
黄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Unicom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Unico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Unicom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Unicom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437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2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2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其包括依次对接的上料装置、扫码装置、检测装置、下料装置和治具回流输送线,治具回流输送线的下游端与上料装置的上游端对接,检测装置能够对治具内的产品进行X射线检测,治具回流输送线能够运送治具,扫码装置能够对产品进行扫码识别。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在上料装置处将产品放置到治具上,产品随治具运送至扫码装置处进行扫码识别,然后进入检测装置中进行X射线检测,产品的检测结果与扫码信息一一对应。然后产品随治具运送至下料装置处,工作人员或机械臂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分流复检,治具流入治具回流输送线,并随之运输至上料装置处,以备后续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量日趋上升。针对上述产品,常规的质量检测手段只能检测其外观与性能,并不对其内部缺陷和隐患进行检测,当性能出现问题时,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是产品内部缺少元件或装配不到位造成的,继而影响产品质检效率以及产品的稳定性。
因此,亟需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能够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检测,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依次对接的上料装置、扫码装置、检测装置、下料装置和治具回流输送线,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的下游端与所述上料装置的上游端对接,所述检测装置能够对治具内的产品进行X射线检测,治具回流输送线能够运送所述治具,所述扫码装置能够对所述产品进行扫码识别。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移动底板和两条移动滑轨,两条所述移动滑轨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一方向,移动底板可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移动滑轨上。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射线源和图像接收器,所述射线源和所述图像接收器均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射线源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的上方,所述图像接收器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的下方。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射线源包括屏蔽室和发射源件,所述发射源件设置在所述屏蔽室内,所述屏蔽室朝向所述移动底板处设置有开关门。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移动底板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连接的两个调节底板,两个所述调节底板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两条传送带,两条所述传送带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底板上,两条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均为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两个夹紧件,两个所述夹紧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底板上,所述夹紧件用于夹紧所述治具。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屏蔽壳,所述屏蔽壳罩设在所述检测装置其他元件的外部。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壳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均具有打开关闭两种状态,所述传送带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扫码装置对接,所述传送带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敞口与所述下料装置对接。
作为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包括可伸缩驳接段,所述可伸缩驳接段能够收缩,以使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依次对接的上料装置、扫码装置、检测装置、下料装置和治具回流输送线,治具回流输送线的下游端与上料装置的上游端对接,检测装置能够对治具内的产品进行X射线检测,治具回流输送线能够运送治具,扫码装置能够对产品进行扫码识别。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在上料装置处将产品放置到治具上,产品随治具运送至扫码装置处进行扫码识别,然后进入检测装置中进行X射线检测,产品的检测结果与扫码信息一一对应。然后产品随治具运送至下料装置处,工作人员或机械臂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分流复检,治具流入治具回流输送线,并随之运输至上料装置处,以备后续使用。该X射线检测系统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内部质量检测,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质检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检测系统(含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检测系统(不含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X射线检测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
1、上料装置;2、扫码装置;
3、检测装置;31、移动底板;32、移动滑轨;33、射线源;331、屏蔽室;34、图像接收器;35、调节底板;36、传送带;37、夹紧件;38、屏蔽壳;381、第二敞口;39、阻挡件;
4、下料装置;
5、治具回流输送线;51、可伸缩驳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量日趋上升。针对上述产品,常规的质量检测手段只能检测其外观与性能,并不对其内部进行检测,即无法及时发现产品内部缺少元件或装配不到位等问题,继而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1-图3所示,该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依次对接的上料装置1、扫码装置2、检测装置3、下料装置4和治具回流输送线5,治具回流输送线5的下游端与上料装置1的上游端对接,检测装置3能够对治具内的产品进行X射线检测,治具回流输送线5能够运送治具,扫码装置2能够对产品进行扫码识别。
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在上料装置1处将产品放置到治具上,产品随治具运送至扫码装置2处进行扫码识别,然后进入检测装置3中进行X射线检测,产品的检测结果与扫码信息一一对应。然后产品随治具运送至下料装置4处,工作人员或机械臂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进行分流复检,治具流入治具回流输送线5,并随之运输至上料装置1处,以备后续使用。
该X射线检测系统实现了产品的自动化内部质量检测,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质检效率,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在上料装置1处将产品放置到治具上,优选地,在上料装置1处设置有第一传感器,该X射线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传感器通讯连接,控制器还与各个装置上的运输元件均通讯连接,以控制各个装置处运输元件的运行和停止。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治具时,即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上料装置1处的运输元件停止,以便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将产品放置到治具上。放置完毕后,上料装置1处还设置有第二传感器,以检测产品是否放置完毕,同样地,第二传感器也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便控制器得到运输信号后控制上料装置1处的运输元件运行。
同样地,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在下料装置4处将产品从治具上取下,优选地,在下料装置4处设置有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便控制器控制上料装置1处的运输元件运行或停止。
如图4-图5所示,为了保证检测装置3能够与上游的扫码装置2和下游的下料装置4对接,优选地,检测装置3包括移动底板31和两条移动滑轨32。两条移动滑轨32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为产品的运输方向,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移动底板31可滑动设置于两个移动滑轨32上,优选地,移动滑轨32的两端分别对应扫码装置2和下料装置4。可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丝杆丝母结构,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母在第一丝杆上移动,以带动移动底板31沿第一方向移动。
为了实现X射线检测,优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射线源33设置在移动底板31的上方,图像接收器34设置在移动底板31的下方,移动底板31为框型,中部设置有大面积的镂空,以防止移动底板31对X射线造成遮挡。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均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也为水平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治具上放置有多列手机,每列手机是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列手机沿第二方向平行设置。在检测开始时,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同步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以对应第一列手机,移动底板31在移动滑轨32上滑动,以完成第一列手机的扫描。然后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同步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以对应第二列手机,移动底板31在移动滑轨32上滑动,以完成第二列手机的扫描。依此类推,以完成多列手机的扫描。
为了保证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移动的稳定性,可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气缸或直线电机驱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移动,射线源33连接于第一滑块。同样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气缸或直线电机驱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滑轨上移动,图像接收器34连接于第二滑块。
射线源33的发射源件的每一次开启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为了节省等待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发射源件在工作阶段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具体地,射线源33包括屏蔽室331和发射源件,发射源件设置在屏蔽室331内,屏蔽室331朝向移动底板31处设置有开关门。即通过控制开关门以控制射线是否射出屏蔽室331。优选地,驱动开关门动作的驱动件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保证治具到位后射线及时射出以进行扫描,同时在完成扫描后开关门关闭以及时切断射线。
为了使检测装置3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治具和产品,优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与移动底板31分别沿第二方向可滑动连接的两个调节底板35,两个调节底板35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可选地,两个调节底板35分别与移动底板31的两个边框可滑动连接,即移动底板31的两个边框的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且第三滑轨和第四滑轨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二方向。两个调节底板35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其中,第三滑块可滑动设置于第三滑轨上,第四滑块可滑动设置于第四滑轨上。
可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丝母结构,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母在第二丝杆上移动,第二丝杆与一个调节底板35可转动连接,第二丝母与另一个调节底板35连接,即可实现两个调节底板35的相对靠近或远离。
为了方便治具被运送至调节底板35上,优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两条传送带36,两条传送带36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底板35上,两条传送带36的传送方向均为第一方向。
当治具在传送带36上运输时,为了使治具在待检位置处暂停,优选地,调节底板35上设置有阻挡件39,阻挡件39用于阻挡治具沿第一方向的进一步移动。优选地,气缸或直线电机驱动阻挡件39沿第二方向伸出或还原,且气缸或直线电机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实现阻挡件39的自动化动作。
当治具被运送至调节底板35的待检位置时,需要对治具进行固定,以保证后续检测过程的扫描图像更加清晰,优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两个夹紧件37,两个夹紧件37分别设置在两个调节底板35上,夹紧件37用于夹紧治具。
为了防止X射线对工作人员造成损害,优选地,检测装置3还包括屏蔽壳38,屏蔽壳38罩设在检测装置3其他元件的外部。屏蔽壳38选用含铅的材质,以保证对X射线的屏蔽作用。
优选地,屏蔽壳38上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381,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381均具有打开关闭两种状态,传送带36能够通过第一敞口与扫码装置2对接,传送带36还能够通过第二敞口381与下料装置4对接。可选地,第一敞口处设置有进口门,气缸或直线电机驱动进口门的移动,以阻挡或开启第一敞口。同理,第二敞口381处设置有出口门,气缸或直线电机驱动出口门的移动,以阻挡或开启第二敞口381。
由于该X射线检测系统的各个组件共同围设成一个封闭的环形,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进入环形的中部,对组件进行检修,优选地,治具回流输送线5包括可伸缩驳接段51,可伸缩驳接段51能够收缩,以使治具回流输送线5断开。该可伸缩驳接段51能够移动至相邻治具回流输送线5的上方、下方或一侧,即可在环形系统中形成一个缺口,便于工作人员的进出。可选地,该可伸缩驳接段51的驱动件同样与控制器通讯连接,工作人员可对控制器进行指令输入,以实现可伸缩驳接段51的开启和恢复。
该X射线检测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多个空的治具在治具回流输送线5上陆续运输至上料装置1,第一传感器感应到空的治具时,即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上料装置1处的运输元件停止,以便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将产品放置到空的治具上。放置完毕后,上料装置1处的第二传感器检测产品是否放置完毕,第二传感器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便控制器得到运输信号后控制上料装置1处的运输元件运行。
产品随治具运送至扫码装置2处进行扫码识别,然后进入检测装置3中进行X射线检测,产品的检测结果与扫码信息一一对应。具体地,产品经过扫码后,控制器控制第一敞口处的进口门开启,同时移动底板31移动至第一敞口处,调节底板35已调节为合适的宽度,传送带36将运载有产品的治具运输至调节底板35的待检位置,夹紧件37对治具进行夹紧固定。阻挡件39可适时对治具进行阻挡,以保证治具沿第一方向准确位于待检位置。移动底板31脱离第一敞口,进口门关闭,移动底板31进一步移动至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
检测开始,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同步移动至第一检测位置,以对应第一列手机,屏蔽室331的开关门打开,移动底板31在移动滑轨32上滑动,以完成第一列手机的扫描。然后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同步移动至第二检测位置,以对应第二列手机,移动底板31在移动滑轨32上滑动,以完成第二列手机的扫描。依此类推,以完成多列手机的扫描。
一个治具上的多列手机检测结束,控制器控制第二敞口381处的出口门开启,移动底板31移动至第二敞口381处,传送带36运输治具至下料装置4处。第三传感器感应到治具时,即可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下料装置4处的运输元件停止,以便工作人员或机械臂将产品从治具上取下来。下料装置4处的第四传感器检测产品是否均已取下,第四传感器也与控制器通讯连接,以便控制器得到运输信号后控制下料装置4处的运输元件运行。下料装置4将空的治具运输至治具回流输送线5,该空的治具再随治具回流输送线5运输至上料装置1处,以备后续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对接的上料装置(1)、扫码装置(2)、检测装置(3)、下料装置(4)和治具回流输送线(5),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5)的下游端与所述上料装置(1)的上游端对接,所述检测装置(3)能够对治具内的产品进行X射线检测,治具回流输送线(5)能够运送所述治具,所述扫码装置(2)能够对所述产品进行扫码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移动底板(31)和两条移动滑轨(32),两条所述移动滑轨(32)的长度方向均为第一方向,移动底板(31)可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移动滑轨(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射线源(33)和图像接收器(34),所述射线源(33)和所述图像接收器(34)均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射线源(33)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31)的上方,所述图像接收器(34)设置在所述移动底板(31)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源(33)包括屏蔽室(331)和发射源件,所述发射源件设置在所述屏蔽室(331)内,所述屏蔽室(331)朝向所述移动底板(31)处设置有开关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与所述移动底板(31)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滑动连接的两个调节底板(35),两个所述调节底板(35)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两条传送带(36),两条所述传送带(36)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底板(35)上,两条所述传送带(36)的传送方向均为所述第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两个夹紧件(37),两个所述夹紧件(37)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调节底板(35)上,所述夹紧件(37)用于夹紧所述治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屏蔽壳(38),所述屏蔽壳(38)罩设在所述检测装置(3)其他元件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38)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381),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第二敞口(381)均具有打开关闭两种状态,所述传送带(3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敞口与所述扫码装置(2)对接,所述传送带(36)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敞口(381)与所述下料装置(4)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5)包括可伸缩驳接段(51),所述可伸缩驳接段(51)能够收缩,以使所述治具回流输送线(5)断开。
CN202220343728.4U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Active CN21743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728.4U CN217432334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43728.4U CN217432334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2334U true CN217432334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3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43728.4U Active CN217432334U (zh) 2022-02-21 2022-02-21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2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301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苏州思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回流组件和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50301A (zh) * 2024-01-11 2024-02-13 苏州思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回流组件和检测设备
CN117550301B (zh) * 2024-01-11 2024-05-07 苏州思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回流组件和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3155A (zh) 一种全自动lcm缺陷智能检测设备
CN108355921A (zh) 一种点胶检测一体机及其点胶检测方法
CN217432334U (zh) 一种x射线检测系统
CN109677867B (zh) 用于驱动轴扣环组装防错的分选装置
CN111146491A (zh) 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及动力电池外观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3245242A (zh) 一种载玻片缺陷检测分拣系统
CN207379951U (zh) 一种全自动lcm缺陷智能检测设备
CN108982519B (zh) 玻璃舌片焊接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5266775A (zh) 一种在线式x射线成品整机自动检查设备及检查方法
CN110744197A (zh) 焊接设备
CN211756936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测量设备
CN112461854A (zh) 一种智能优化盖板终检aoi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85196A (zh) 一种液晶面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9761023B (zh) 一种散料输送设备智能运维巡检方法及装置
CN218610479U (zh) 一种自动aoi检测机
CN215542830U (zh) 柔性屏双面3d检测设备
CN114858555A (zh) 混凝土试块全自动智能养护及强度检测系统
CN209006049U (zh) 一种点胶检测一体机
CN211350854U (zh) 一种位置调整装置及动力电池外观自动化检测设备
CN209946035U (zh) 一种全自动双通道外观检查机
CN113414122A (zh) 柔性屏双面3d检测设备
CN110849880A (zh) 用于显示面板的外观检查装置
CN112798618A (zh) 线路板检测装置
CN112657851A (zh) 一种外观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2300270U (zh) 平面玻璃自动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