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9250U -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9250U
CN217429250U CN202220833232.5U CN202220833232U CN217429250U CN 217429250 U CN217429250 U CN 217429250U CN 202220833232 U CN202220833232 U CN 202220833232U CN 217429250 U CN217429250 U CN 217429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orous
sealing element
sealing
nebu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332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烨
肖卫军
石幸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332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9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9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9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有储液腔;多孔导液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其中所述远端相对所述近端远离所述储液腔设置;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呈管状的支架,具有容置腔,所述多孔导液体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液孔,用于引导所述液体基质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从而被所述多孔导液体吸收;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处的外侧表面,用于为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提供密封以及支撑作用,所述密封组件的另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外周表面并且避开所述导液孔。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雾化器的核心组件为雾化组件,其主要通过雾化组件将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存在有一类大致呈管状的雾化组件,主要包括陶瓷加热体,陶瓷加热体包括陶瓷导液体以及固定在陶瓷导液体上的加热元件;现有技术中,这类陶瓷加热体通常需要借助上下套筒结构用于固定陶瓷导液体,并且在陶瓷导液体的外周面上需要人工缠绕纤维棉,用于吸收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上述雾化组件结构复杂,导致雾化组件的整体的成本较高,且组装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雾化器的管状的雾化组件的结构复杂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多孔导液体,构造成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多孔导液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呈管状的支架,具有容置腔,所述多孔导液体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在所述支架的管壁上设置有导液孔,用于引导所述液体基质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从而被所述多孔导液体吸收;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的端面,用于为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提供密封以及支撑,所述密封组件的另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外周表面并且避开所述导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邻近其远端处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构造成是透气的并且能够保持液体从而防止液体直接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采用纤维棉制备而成,所述第二密封元件采用硅胶制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以及筒状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筒状部之间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多孔导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状部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承接冷凝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状部大致呈锥台形,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与所述支架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气腔,外部气流经所述导气腔进入所述通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第三密封元件包围所述多孔导液体的邻近其近端处的外周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导液体的外侧表面未被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第三密封元件环绕的部分与所述支架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形成导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能够经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导液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内腔构造成出气通道,所述第三密封元件的至少部分内壁面构造成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出气通道内的冷凝液流向所述多孔导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与所述多孔导液体之间设置有换气通道,用于引导外部气流进入所述储液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由多孔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换气通道由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内部的多孔结构界定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硬质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密封组件纵向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壳体内部设置了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的端面,所述密封组件的另一部分环绕在多孔导液体的远端处的外周表面,从而能够为多孔导液体的远端提供密封以及支撑作用,上述多孔导液体无需再借助于复杂的上下套筒结构进行固定,优化了雾化组件的结构设置,方便组装,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去除壳体后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去除支架后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密封元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密封元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水平、竖直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所述的“设置”、“设置于”、“设于”可以是直接设于,也可以是间接设于。
另外,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电源组件,在电源组件提供电力驱动的条件下,雾化器将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根据雾化器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的不同,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分为电子烟以及医疗器械装置。电子烟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尼古丁制剂、甘油、丙二醇、香精香料、风味组分等,用户吸食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主要满足对尼古丁或者风味组分的需求。作为医疗器械装置,其内部储存的液体基质包括活性功能组分、甘油、丙二醇等,用户吸食此类装置产生的气溶胶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类疾病,或者通过肺部吸食某种药用活性成分。本申请提供的相关实施方案都可以应用于上述两类装置中,在此不做限定。
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可以收容于一个壳体内部,形成一个体积较小的方便携带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200也可以配置为两个独立的组件,两个组件之间通过可分离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形成组合式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电源组件的壳体的一部分内腔界定形成接收腔,雾化器能够自电源组件的壳体的一端插入并且雾化器的至少一部分表面能够保持在接收腔的内部。两个组件之间可以通过磁力吸附或者卡扣连接的方式,使得两个组件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在另外的示例中,参考图1所示,在雾化器100的端部设置有螺纹套,在电源组件200的端部设置有螺纹槽,两个组件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在雾化器100的连接端部以及电源组件200的连接端部都设置有电连接组件,使得两个组件进行连接之后,两个组件之间的电路保持连通。关于电源组件200的内部结构,可以设置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形式,例如在其内部设置控制模块以及充电模块等,在本申请的实施方案部分不做具体说明。
现在以大致呈圆柱形的雾化器为例,对雾化器内部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雾化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内腔的一部分界定形成储液腔11,在壳体10的内部主要安装有雾化组件20以及其它的支撑和密封部件。在圆柱形的雾化器的内部一般配置管状的雾化组件20,并且雾化组件贯穿整个储液腔11设置,便于储液腔11内部的液体基质均匀地供给至雾化组件20内部的雾化芯组件。
参考图2和图3所示,雾化器的外壳包括两段,第一段为大致呈扁状的吸嘴,第二段为大致呈圆柱形的壳体10,吸嘴12密封连接在壳体10的一端。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用户在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过程中,用户的嘴部主要与吸嘴12接触,因而吸嘴优选采用食品级的塑胶材料制备,例如PPSU(聚亚苯基砜树脂),而壳体10优先采用透明的材料制备,例如玻璃,便于用户观察其内部的储液腔的液体余量。吸嘴12密封连接在壳体的一端,并且吸嘴12与壳体之间配置为不可拆卸式的连接结构,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将吸嘴12移除后向储液腔内部添加不同厂家生产的液体基质,从而不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健康使用。具体地,吸嘴12上设置有贯通的吸嘴口,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纵向延伸至吸嘴12的内腔中并与吸嘴口110进行流体连通。在吸嘴12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塞13,密封塞13的一部分设置在吸嘴12的内腔中,密封塞13的另一部分盖设在壳体10的一端,并且在密封塞13的外壁与吸嘴1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密封圈,在密封塞13的内壁与出气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渗漏的密封圈,进一步地,在密封塞13与壳体10之间设置有密封套,密封套套设在壳体10的端部以及密封塞13的外壁之间。在密封塞13内部容置有止动件15,止动件15设置在密封塞13与出气管之间,防止密封塞13相对出气管转动,从而导致吸嘴12相对出气管发生位置变化。在出气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止动件15上设置有倒扣结构,该倒扣结构跨过出气管上的卡扣侧壁并抵接在卡扣的底端面上。止动件1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缺口,当吸嘴12转动带动止动件15转动时,止动件15由于设置有若干缺口,止动件15产生周向的形变,因而止动件15与出气管的卡扣之间难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而对吸嘴12施加作用力,只能产生小角度的转动,因而吸嘴12与出气管之间无法断开连接,吸嘴12也就无法自壳体10的一端移除。
参考图4和图5所示,雾化组件20包括雾化芯组件以及支架23,支架23具有中空的腔体,雾化芯组件收容于支架23的内腔中。在优选的实施中,支架23具有足够的长度,出气通道14由支架23的一部分内腔界定形成。具体地,支架23沿其纵向包括至少两段,第一段231的内腔界定形成出气通道14,第二段232的一部分内腔构造成容置腔234,该容置腔234用于收容雾化芯组件,并且第一段231的内径以及外径均小于第二段232的内径以及外径。在支架23的第一段231和第二段232之间形成内台阶面以及外台阶面,雾化芯组件纵向抵接在该内台阶面上。在优选的实施中,支架23的第二段232延伸至壳体10的外部。在支架23的第二段232的外壁上设置有凸缘235,支架23的凸缘235抵接在壳体10的底端敞口上,在支架23的凸缘235与壳体10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防渗漏的密封圈。
在壳体10的下端连接有底座40,底座40的一部分构造成敞口的第一容纳腔41,用于承接雾化组件20的底端部分,支架23的底端纵向抵接在该第一容纳腔41的底壁上。底座40的另一部分构造成螺纹电极42,该螺纹电极42用于与电源组件连接。雾化芯组件上的导电引线221连接至螺纹电极42上。在底座40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进气口43,外部气流经该进气口43进入雾化组件的内腔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雾化组件20,其中位于支架23内腔中的雾化芯组件包括多孔导液体21以及结合在多孔导液体21上的加热元件22。多孔导液体21采用陶瓷材料制备,并且构造为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加热元件22优选采用具有优良的高电阻特性的材质制备,例如铁铬铝或者镍铬合金制备,在多孔导液体21注射成型的过程中,加热元件22与多孔导液体21相结合。加热元件22大致呈螺旋状沿支架23的纵向延伸,在加热元件22的两侧连接有电连接件,电连接件以导电引脚的形式自多孔导液体21的内部引出,电连接件位于多孔体外部的部分以导电引线221的形式保持纵向延伸,直至导电引线221连接至螺纹电极42上。
多孔导液体21包括纵向相对的近端211和远端212,其中多孔导液体21的近端211靠近储液腔11设置,多孔导液体21的远端212远离储液腔11设置。多孔导液体21依靠密封组件容置于支架23的容置腔234的内部。为了省去人工包棉的工序,多孔导液体21的外周不需要缠绕纤维棉。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多孔导液体21依靠密封组件30的密封以及支撑作用固定在支架23的容置腔234的内部,密封组件30包括第一密封元件31、第二密封元件32以及第三密封元件33,其中第一密封元件31环绕在多孔导液体21的远端212处的外侧表面,第二密封元件32包围第一密封元件31设置,并且第二密封元件32的至少一部分用于与多孔导液体21的远端212的端面以及第一密封元件31的底端接触,用于为第一密封元件31以及多孔导液体21提供纵向支撑。第三密封元件33包围多孔导液体21的近端211处的外表面设置。多孔导液体21的外侧表面未被第一密封元件31和第三密封元件33包围的部分与支架23内壁之间形成大致呈环形的导液腔24,在优选的实施中,加热元件22纵向延伸的范围在导液腔24纵向延伸的范围之内,在支架23的第二段232的上还设置有导液孔233,导液孔233周向布置在支架23的第二段232上,导液孔233的孔径大小不超过导液腔24的纵向长度,储液腔11内部的液体基质经导液孔233进入导液腔24。多孔导液体21的至少一部分外侧面被液体基质环绕,使得多孔导液体21能够充分依靠自身的毛细作用力将液体基质经其外侧表面传递给内侧表面进而提供给加热元件22。可理解的是,相对于在多孔导液体21的外周包裹纤维棉的结构,本申请提供的示例中,储液腔11内部的液体基质进入导液腔24,只依靠储液腔11与导液腔24之前的液位高低,而不是纤维棉自身的储液能力,因此在多孔导液体21的外周设置导液腔24,使得多孔导液体21处于相对稳定的供液环境,多孔导液体21的导液效率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毛细作用力,从而使得液体基质能够均匀地供给给加热元件22。
为了省去人工包棉这一工序,密封组件30尽可能不采用片状的纤维棉。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密封元件31和第二密封元件32选用不同的材料制备,并且第一密封元件31具有更大的形变能力,使得第一密封元件31能够紧密包裹在多孔导液体21的外周,防止液体基质自多孔导液体21与第一密封元件31之间的缝隙渗漏。具体地,第一密封元件31选用高分子纤维棉材料制备,具有足够的韧性,在优选的实施中,第一密封元件31设置为密封套的形式,其能直接套设在多孔导液体21的外周。同时,由于纤维棉本身的多孔结构,第一密封元件31能储存一部分的液体基质从而防止液体基质自多孔导液体21与第一密封元件31之间的连接缝隙处以及第一密封元件31和第二密封元件32之间的连接缝隙处泄漏。第二密封元件32采用硅胶材料制备,第二密封元件32设置在第一密封元件31以及容置腔234的内壁之间,在第二密封元件32的外侧表面上可设置多条密封凸筋,使得第二密封元件32过盈装配在容置腔234的内部,并且有效密封第二密封元件32与支架23之间的连接缝隙。进一步,第二密封元件32还用于支撑多孔导液体21以及第一密封元件31。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二密封元件32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321以及筒状部322,其中主体部321与筒状部322之间形成凸台324,其中第一密封元件31的第二部分的主体部321与凸台324界定形成敞口的第二容纳腔325,多孔导液体21套设第一密封元件31后能够收容在该第二容纳腔325的内部,同时多孔导液体21的底端以及第一密封元件31的底端纵向抵接在该凸台324上。第二密封元件32的主体部3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圈密封凸筋,第二密封元件32通过密封凸筋与支架23的内壁之间进行密封连接。第二密封元件32的筒状部322构造成锥台形,该筒状部322围合形成承接腔326,用于承接雾化腔内部产生的冷凝液。并且在筒状部322的侧壁上设置通气口323,该通气口323与雾化腔相连通。同时,该筒状部322由于构造为锥台形,该筒状部322的外壁未与支架23的内壁相接触,第二密封元件32的筒状部322与支架23的内壁之间界定形成导气腔327,外部气流经底座40的进气口43进入,经过支架23的敞口端,进而进入导气腔327,经通气口323进入雾化腔。
加热元件22两端连接的导电引线221需要穿过第二密封元件32与底座40上的螺纹电极42的内外电极环进行电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中,在第二密封元件32的筒状部322的两侧设置两个通气口323,加热元件22两端连接的两根导电引线221可以分别自两个通气口323引出,从而与螺纹电极42的内外电极环进行连接。
在其它可选择的示例中,第一密封元件31以及第二密封元件32可以均选用硅胶材料制备,通过优化结构设置,第一密封元件31和第二密封元件32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的密封组件30,该密封组件30的一部分环绕设置在多孔导液体21的远端212处的外侧表面,该密封组件30的一部分抵接在多孔导液体21的远端212的端面,使得密封组件30能够在密封多孔导液体21的外侧表面同时为多孔导液体21提供纵向的支撑。
由于第一密封元件31以及第二密封元件32均采用柔性材料制备而成,并且第二密封元件32的筒状部322与支架23的内壁之间并未抵接,因此在支架23的底端处设置环形支撑件34,该支撑件34采用硬质塑胶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备而成,该支撑件34铆接在支架23的内壁上,同时该支撑件34的顶端面抵接在第二密封元件32的凸台324的下端,用于为第二密封元件32提供纵向的支撑。
第三密封元件33主要用于密封多孔导液体21的近端211处的外侧表面以及顶面。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示例中,第三密封元件33采用硅胶材料制备而成,第三密封元件33大致呈套状,其外顶面抵接在支架23的内凸缘上,其外侧面抵接在支架23的内壁上,其内侧壁环绕多孔导液体21设置,同时第三密封元件33的内顶面覆盖多孔导液体21的顶端面。第三密封元件33基本密封多孔导液体21与支架23之间的各个连接处,第三密封元件33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多条密封凸筋,用于增强其密封作用。在优选的实施中,第三密封元件33的外顶面与外顶面之间通过斜面331进行连接,出气通道14内壁上的冷凝液可以经该斜面331导入多孔导液体21上,从而促进冷凝液的回流,减少冷凝液通过出气通道14进入吸嘴口110,被用户吸食。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上述雾化组件的组装方法,在雾化芯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上第一密封元件31、第二密封元件32以及第三密封元件33形成组件1,将组件1固定在支架23的容置腔234中形成组件2,在组件2的外周组装好壳体10以及底座40。可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密封元件31、第二密封元件32以及第三密封元件33的组装均不需要进行人工包棉工艺,因而雾化组件的整体组装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雾化芯组件依靠密封组件30进行密封和支撑,密封组件30的成本相对较低,因而有利于降低雾化组件的整体制造成本。
为了避免储液腔11内部由于液体基质消耗从而形成负压,在第一密封元件31或者第三密封元件33与多孔导液体21之间可以设置换气通道,外部气流经换气通道进入储液腔11,从而维持储液腔11内部的压力环境。在其中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密封元件31采用高分子纤维棉材料制备,其内部具有多孔结构,气流可以经其多孔结构导入,并穿透第一密封元件31从而导入储液腔11。具体地,第二密封元件32上的凸台324被其两侧的通气口323间断,因此气流可以经两侧的通气口323直接进入第一密封元件31内部,第一密封元件31的顶端面靠近支架23的导液孔233,因而自第一密封元件31的顶端面逸出的气流可经导液孔233进入储液腔11。为了增强第一密封元件31的换气能力,也可以在第一密封元件31上配置独立的换气通孔,以促进气流穿过第一密封元件31。在其它可选择的示例中,换气通道可以设置在第三密封元件33上。第三密封元件33同样可以采用多孔材料制备,例如纤维棉,出气通道14内部的气流经第三密封元件33界定形成的换气通道,从而进入储液腔11。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多孔导液体仅在其端部设置密封组件30,通过密封组件30为多孔导液体21提供端部密封,同时密封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为多孔导液体21提供纵向支撑,使得多孔导液体21能够密封固定在壳体10的内部,且密封组件30优选采用硅胶或者一体成型的高分子纤维棉材料制备,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方便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形成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液体基质;
多孔导液体,构造成具有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多孔导液体具有纵向相对的近端和远端;
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多孔导液体上,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
呈管状的支架,具有容置腔,所述多孔导液体收容在所述容置腔中,在所述支架的管壁上设置有导液孔,用于引导所述液体基质进入所述容置腔内从而被所述多孔导液体吸收;和
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的端面,用于为所述多孔导液体的远端提供支撑,所述密封组件的另一部分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外周表面并且避开所述导液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第二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环绕在所述多孔导液体的邻近其远端处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构造成是透气的并且能够保持液体从而防止液体直接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和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采用纤维棉制备而成,所述第二密封元件采用硅胶制备而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以及筒状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筒状部之间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多孔导液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围合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用于承接冷凝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的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部大致呈锥台形,所述筒状部的外壁与所述支架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气腔,外部气流经所述导气腔进入所述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第三密封元件包围所述多孔导液体的邻近其近端处的外周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导液体的外侧表面未被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第三密封件环绕的部分与所述支架的内壁面之间限定形成导液腔,所述储液腔内部的液体基质能够经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导液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至少部分内腔构造成出气通道,所述第三密封元件的至少部分壁面构造成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出气通道内的冷凝液流向所述多孔导液体。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与所述多孔导液体之间设置有换气通道,用于引导外部气流进入所述储液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由多孔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换气通道由所述第一密封元件内部的多孔结构界定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腔的内部还设置有硬质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密封组件纵向抵接。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为所述雾化器提供电力驱动的电源组件。
CN202220833232.5U 2022-04-12 2022-04-12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7429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3232.5U CN217429250U (zh) 2022-04-12 2022-04-12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33232.5U CN217429250U (zh) 2022-04-12 2022-04-12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9250U true CN217429250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33232.5U Active CN217429250U (zh) 2022-04-12 2022-04-12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9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6614A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38198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772996A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4807104U (zh) 精油仓及雾化器
CN21254554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742925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439878A (zh) 电子雾化组件
CN218354598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735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854366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路结构
CN218354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0558615A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835459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088422U (zh) 雾化器
CN217446666U (zh) 陶瓷加热体、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737203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99953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354582U (zh) 超声雾化模组、超声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397864A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737218U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82173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09900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CN220458603U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及用于雾化器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