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931U - 动力电池盖板 - Google Patents

动力电池盖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931U
CN217426931U CN202221433378.7U CN202221433378U CN217426931U CN 217426931 U CN217426931 U CN 217426931U CN 202221433378 U CN202221433378 U CN 202221433378U CN 217426931 U CN217426931 U CN 21742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utmost point
ring
point post
injection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33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秋文
陆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Ningde Changy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bi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Ningde Changy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bi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Ningde Changyi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bi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33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安装槽及第二极柱安装槽、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一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外的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二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外的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上述动力电池盖板使极柱和极柱压环注塑件分体式设置,在注塑成型时,只需将极柱压环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极柱压环注塑件即可,解决多个部件注塑时的相对位置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短路、绝缘电阻过低的问题,提高注塑效率。

Description

动力电池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至图3,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110、形成于盖板本体110上的防爆片安装孔111、形成于盖板本体110上的两个极柱安装槽112、焊接于所述防爆片安装孔111中的防爆片120、置于两个极柱安装槽112内的两个密封圈(图未示出)、焊接于两个极柱安装槽112内的两个极柱注塑组件140,所述极柱安装槽112内形成有第一通孔113,所述密封圈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处。所述盖板本体110下表面覆有下绝缘件150,所述下绝缘件150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113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通孔151,所述下绝缘件150的下表面对应于两个极柱的位置处形成有两个软连接件160,所述两个软连接件160具有向上穿过第二通孔151及第一通孔113后与两个极柱注塑组件140电性连接的凸连接件161。传统的动力电池盖板具有以下缺陷:一、极柱注塑组件140由极柱141、极柱压环142和注塑件143一体注塑成型,即将极柱141和极柱压环142一并放入注塑模具内注入塑胶成型,在将所述极柱141和极柱压环142同时放入注塑模具内时,由于所述极柱141与极柱压环142的相对位置的不确定性,易造成所述极柱141和极柱压环142短路或距离太近,绝缘电阻过低;另外,在软连接件160与所述极柱141焊接时,由于极柱141与注塑件143一体成型,导致极柱141热涨而胀裂注塑件143。二、极柱注塑组件140的注塑件143全包于所述极柱压环142的外侧面,仅留出极柱压环142的环形下边缘部分(见图2),导致在焊接极柱注塑组件140时(极柱压环142的下边缘与极柱安装槽112之间焊接形成一圈焊接缝),所述注塑件143的下边缘易被烧伤。三、极柱压环142的侧壁呈弧形折弯结构,成型难度较高。四、当极柱注塑组件140置于所述极柱安装槽112内后,极柱141的下表面高于盖板本体110的下表面,造成软连接件160需设计较高的凸连接件161才能与所述极柱141的下表面连接,在叠放软连接件160时,相邻两软连接件160的凸连接件161易粘接在一起(见图3),在机械手取料上料时,易一次性抓取多个软连接件160。五、极柱注塑组件140焊接时,盖板本体110与极柱压环142之间的间隙导致密封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注塑成型、便于组装且结构简单巧妙的动力电池盖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安装槽及第二极柱安装槽、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极柱组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一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外的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二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外的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包括第一极柱压环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压环外的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极柱压环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上方的第一顶环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顶环部外周的第一侧环部以及自所述第一侧环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边缘;
所述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包括第二极柱压环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外的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上方的第二顶环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的第二侧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环部自所述第一顶环部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侧环部自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注塑件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一顶环部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一顶环包覆部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一侧环包覆部,所述第一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的外周面的部分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侧环部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注塑件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二顶环部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二顶环包覆部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二侧环包覆部,所述第二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外周面的部分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环部及其第一顶环包覆部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一极柱上的第一压持部,所述第一侧环部及其第一侧环包覆部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外周的第一环部;所述第二顶环部及其第二顶环包覆部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二极柱上的第二压持部,所述第二侧环部及其第二侧环包覆部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外周的第二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柱形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上表面的第一上台阶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外周的第一下台阶,所述第一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一下台阶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一上台阶的台面平齐;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柱形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上表面的第二上台阶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的第二下台阶,所述第二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二下台阶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二上台阶的台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盖板本体相适配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电性连接的第一软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电性连接的第二软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二穿孔;所述绝缘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穿孔,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穿孔;
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第一极柱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向下凸设有第一下凸部,当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一下凸部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一穿孔及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第二极柱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向下凸设有第二下凸部,当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二下凸部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二穿孔及第四穿孔;
所述第一软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下凸部焊接以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以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软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一下凸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下凸部焊接的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高度;所述第二软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凸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的第二上凸部,所述第二上凸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及第二极柱组件均采用超声波焊接于所述盖板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盖板,使极柱和极柱压环注塑件分体式设置,在注塑成型时,只需将极柱压环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极柱压环注塑件即可,解决多个部件注塑时的相对位置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极柱和极柱压环短路、绝缘电阻过低的问题,提高注塑效率、降低注塑成本,提高压环注塑件注良品率;另外,由于所述极柱与所述极柱压环注塑件采用分体结构,极柱与注塑件具有一定缝隙,因此在软连接件与极柱焊接时,即使极柱热涨亦不会胀裂注塑件。将传统的全包结构注塑件更改为半包结构,提高外包覆层的下端边缘高度,防止焊接时烧伤注塑件。极柱压环呈倾斜状结构,便于冲压成型,更有利于注塑绝缘工艺。极柱下端新增下凸部,其下凸高度根据软连接件叠放在一起时不产生粘接而定,解决软连接件粘接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在技术中动力电池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极柱注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软连接件层叠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爆炸图。
图6是图4中盖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极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软连接件的层叠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200、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200上的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及第二极柱安装槽220、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的第一密封圈310及第一极柱组件400以及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的第二密封圈320及第二极柱组件500,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下表面形成有形状与所述盖板本体200形状相适配的绝缘件600,所述绝缘件600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电性连接的第一软连接件710以及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电性连接的第二软连接件720。
请参阅图6,所述盖板本体200呈块状结构,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第一端位置处,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第二端位置处。所述盖板本体200上位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及第二极柱安装槽220之间的部分形成有防爆片安装孔230,防爆片240焊接于所述防爆片安装孔230内。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及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均为下沉式安装槽,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一穿孔211,所述第一穿孔211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同轴设置,当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后,通过所述第一穿孔211与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211的周缘位置处向上凸伸出第一凸环212,所述第一凸环212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穿孔211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一凸环21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位于所述第一凸环212外周的部分形成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为两级台阶槽,靠近所述第一凸环212的第一级台阶槽213的台面低于远离所述第一凸环212的第二级台阶槽214的台面,所述第二级台阶槽214的台面低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二穿孔221,所述第二穿孔221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同轴设置,当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后,通过所述第二穿孔221与所述第二软连接件72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221的周缘位置处向上凸伸出第二凸环222,所述第二凸环222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穿孔221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二凸环22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位于所述第二凸环222外周的部分形成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为两级台阶槽,靠近所述第二凸环222的第三级台阶槽223的台面低于远离所述第二凸环222的第四级台阶槽224的台面,所述第四级台阶槽224的台面低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上表面。
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绝缘件600呈形状与所述盖板本体200形状相适配的块状结构,所述绝缘件600通过注胶等方式与所述盖板本体200连接以覆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下表面。所述绝缘件600上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211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穿孔601,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221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穿孔602。所述第三穿孔601用于与所述第一穿孔211配合,以当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安装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时,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能够透过所述第一穿孔211及第三穿孔601与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穿孔602用于与所述第二穿孔221配合,以当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安装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能够透过所述第二穿孔221及第四穿孔602与所述第二软连接件720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7及图8,所述第一密封圈310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穿孔211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圈310具有第一环形内壁311、形成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311外侧的第一环形外壁3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内壁311与所述第一环形外壁312之间的第一环形连接部313,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313的下表面、第一环形内壁311以及第一环形外壁312围合形成槽口向下的第一环形凹槽314,所述第一环形凹槽314与所述第一凸环212凹凸配合。当将所述第一密封圈310置于所述第一穿孔211处时,所述第一环形内壁311位于所述第一穿孔211内,所述第一环形外壁312位于所述第一凸环212的外侧,所述第一环形连接部313位于所述第一凸环212的上表面处。
所述第二密封圈320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穿孔221相适配,所述第二密封圈320具有第二环形内壁、形成于所述第二环形内壁外侧的第二环形外壁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环形内壁与所述第二环形外壁之间的第二环形连接部,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的下表面、第二环形内壁以及第二环形外壁围合形成槽口向下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凸环222凹凸配合。当将所述第二密封圈320置于所述第二穿孔221处时,所述第二环形内壁位于所述第二穿孔221内,所述第二环形外壁位于所述第二凸环222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凸环222的上表面处。
请继续参阅图5、图8及图9,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及第二极柱组件500均采用焊接方式焊接于所述对应的极柱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包括分体式的第一极柱410和设于所述第一极柱410外的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包括分体式的第二极柱510和设于所述第二极柱510外的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520。
所述第一极柱410包括第一柱形主体411、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上表面的第一上台阶412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外周的第一下台阶413,所述第一上台阶412的台面(踏面)低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的上表面,所述第一下台阶413的台面低于所述第一上台阶412的台面。所述第一下台阶413的外立面(踢面)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槽414,所述第一限位槽414沿径向向外贯通所述第一下台阶413。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的下端凸于所述第一下台阶413的下表面以形成向下凸设的第一下凸部415,当所述第一极柱组件400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时,所述第一下凸部415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一穿孔211及第三穿孔601以与所述绝缘件600下的第一软连接件7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下凸部415的下凸面与所述绝缘件600的下表面的高度相适配。
所述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包括第一极柱压环421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压环421外的第一注塑件422。所述第一极柱压环421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410上方的第一顶环部421a、形成于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外周的第一侧环部421b以及自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边缘421c,所述第一环形边缘421c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焊接以形成一圈焊接缝,所述第一环形边缘421c优选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内。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孔421d,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且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位于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14的位置处。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自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且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内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限位槽421e,所述第二限位槽421e为槽口向中心方向的U形槽,且所述第二限位槽421e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连通,下端贯通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下端。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采用向外下方倾斜状结构而非传统的弯弧形状,便于冲压成型,提高冲压效率,提高产品良品率,并且,斜面相较于弧面更有利于注塑成型,提高注塑效率。
所述第一注塑件422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一顶环包覆部4221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一侧环包覆部4222。所述第一顶环包覆部4221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一限位凸柱4223,所述第一限位凸柱4223穿入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中以与所述第一限位孔421d限位配合。所述第一侧环包覆部4222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内周面的部分称之为第一内包覆层4222a,所述第一内包覆层4222a位于所述第一极柱410与所述第一极柱压环421之间。所述第一侧环包覆部4222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外周面的部分称之为第一外包覆层4222b,所述第一外包覆层4222b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下端面。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包覆层4222b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的上段部分,约占第一侧环部421b高度的1/3。所述第一内包覆层4222a的外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21e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二限位凸柱4224,所述第二限位凸柱4224穿入所述第二限位槽421e中以与所述第二限位槽421e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凸柱4224与所述第一限位凸柱4223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内包覆层4222a的内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限位槽414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限位凸柱4225,所述第三限位凸柱4225穿入所述第一限位槽414中以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14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顶环部421a及其第一顶环包覆部4221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一极柱410上的第一压持部,所述第一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一下台阶413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一上台阶412的台面平齐,使得所述第一压持部的顶面略低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411的顶面。所述第一侧环部421b及其第一侧环包覆部4222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一极柱410外周的第一环部。
所述第二极柱510结构与第一极柱410结构相同或相似,包括第二柱形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上表面的第二上台阶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的第二下台阶,所述第二上台阶的台面(踏面)低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下台阶的台面低于所述第二上台阶的台面。所述第二下台阶的外立面(踢面)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沿径向向外贯通所述第二下台阶。所述第二柱形主体的下端凸于所述第二下台阶的下表面以形成向下凸设的第二下凸部,当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时,所述第二下凸部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二穿孔221及第四穿孔602以与所述绝缘件600下的第二软连接件72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下凸部的下凸面与所述绝缘件600的下表面的高度相适配。
所述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520结构与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相同或相似,包括第二极柱压环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外的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510上方的第二顶环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的第二侧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边缘,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焊接以形成一圈焊接缝,所述第二环形边缘优选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220内。所述第二顶环部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沿垂直方向贯通所述第二顶环部,且所述第二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二顶环部上对应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位置处。所述第二侧环部自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且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内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为槽口向中心方向的U形槽,且所述第四限位槽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孔连通,下端贯通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所述第二侧环部采用向外下方倾斜状结构,而非传统的弯弧形状,便于冲压成型,提高冲压效率,提高产品良品率,并且,斜面相较于弧面更有利于注塑成型,提高注塑效率。
所述第二注塑件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二顶环部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二顶环包覆部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二侧环包覆部。所述第二顶环包覆部对应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限位凸柱,所述第四限位凸柱穿入所述第二限位孔中以与所述第二限位孔限位配合。所述第二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内周面的部分称之为第二内包覆层,所述第二内包覆层位于所述第二极柱510与所述第二极柱压环之间。所述第二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外周面的部分称之为第二外包覆层,所述第二外包覆层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面。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包覆层的下端面位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上段部分,约占第二侧环部高度的1/3。所述第二内包覆层的外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四限位槽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五限位凸柱,所述第五限位凸柱穿入所述第四限位槽中以与所述第四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第五限位凸柱与所述第四限位凸柱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内包覆层的内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位置处形成第六限位凸柱,所述第六限位凸柱穿入所述第三限位槽中以与所述第三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顶环部及其第二顶环包覆部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二极柱510上的第二压持部,所述第二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二下台阶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二上台阶的台面平齐,使得所述第二压持部的顶面略低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的顶面。所述第二侧环部及其第二侧环包覆部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二极柱510外周的第二环部。
请继续参阅图5、图8及图10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与所述第一下凸部415焊接以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包括第一连接片71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片711上对应于所述第一下凸部415的位置处的第一上凸部712,所述第一上凸部712与所述第一下凸部415焊接,所述第一上凸部712的凸出高度(即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片711的高度(厚度)。所述第二软连接件720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以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50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件720包括第二连接片721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片721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凸部的位置处的第二上凸部722,所述第二上凸部722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所述第二上凸部722的凸出高度(即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片721的高度(厚度)。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盖板在焊接组装时,首先,将防爆片240焊接于所述防爆片安装孔230位置处;其次,将第一密封圈310及第二密封圈320分别置于所述第一穿孔211及第二穿孔221位置处;再次,将第一极柱410及第二极柱510分别装入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及第二极柱安装槽220中;又次,将所述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及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520分别装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210及第二极柱安装槽220中,其中,使所述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的第三限位凸柱4225与所述第一极柱410的第一限位槽414凹凸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520的第六限位凸柱与所述第二极柱510的第二限位槽421e凹凸限位配合,本步骤中,也可先将第一极柱410与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420组装后装入第一极柱安装槽210中,将所述第二极柱510与所述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520组装后装入第二极柱安装槽220中;又次,将绝缘件600装于所述盖板本体200的下表面;最后,将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和第二软连接件720分别置于所述绝缘件600下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极柱410和第二极柱510的位置处,使所述第一软连接件710的第一上凸部712和第二软连接件720的第二上凸部722分别与所述第一下凸部415和第二下凸部焊接。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盖板,使极柱和极柱压环注塑件分体式设置,在注塑成型时,只需将极柱压环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塑成型极柱压环注塑件即可,解决多个部件注塑时的相对位置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极柱和极柱压环短路、绝缘电阻过低的问题,提高注塑效率、降低注塑成本,提高压环注塑件注良品率;另外,由于所述极柱与所述极柱压环注塑件采用分体结构,极柱与注塑件具有一定缝隙,因此在软连接件与极柱焊接时,即使极柱热涨亦不会胀裂注塑件。将传统的全包结构注塑件(即外包覆层全包于极柱压环的外侧,外包覆层的下端高度与极柱压环下端一致)更改为半包结构,提高外包覆层的下端边缘高度,防止焊接时烧伤注塑件。极柱压环呈倾斜状结构,便于冲压成型,更有利于注塑绝缘工艺。极柱下端新增下凸部,其下凸高度根据软连接件叠放在一起时不产生粘接而定,也即,所述下凸部的下凸高度取决于软连接件叠放在一起时是否产生粘接,而软连接件不产生粘接的前提条件为软连接件的上凸部的厚度小于连接片的厚度。极柱与盖板本体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能够避免极柱压环与盖板本体之间的气密不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包括盖板本体、形成于所述盖板本体上的第一极柱安装槽及第二极柱安装槽、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一密封圈及第一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的第二密封圈及第二极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一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外的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组件包括分体式的第二极柱和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外的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压环注塑件包括第一极柱压环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压环外的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极柱压环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极柱上方的第一顶环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顶环部外周的第一侧环部以及自所述第一侧环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环形边缘;
所述第二极柱压环注塑件包括第二极柱压环以及注塑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外的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极柱压环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极柱上方的第二顶环部、形成于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的第二侧环部以及自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环形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环部自所述第一顶环部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侧环部自所述第二顶环部外周向外下方倾斜延伸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一顶环部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一顶环包覆部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一侧环包覆部,所述第一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一侧环部外周面的部分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一侧环部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注塑件具有包覆于所述第二顶环部的下表面、内周面及上表面上的第二顶环包覆部以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内周面及外周面上的第二侧环包覆部,所述第二侧环包覆部上包覆于所述第二侧环部外周面的部分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第二侧环部的下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环部及其第一顶环包覆部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一极柱上的第一压持部,所述第一侧环部及其第一侧环包覆部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一极柱外周的第一环部;所述第二顶环部及其第二顶环包覆部形成压持于所述第二极柱上的第二压持部,所述第二侧环部及其第二侧环包覆部形成环设于所述第二极柱外周的第二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包括第一柱形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上表面的第一上台阶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柱形主体外周的第一下台阶,所述第一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一下台阶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一上台阶的台面平齐;所述第二极柱包括第二柱形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且低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上表面的第二上台阶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柱形主体外周的第二下台阶,所述第二压持部压持于所述第二下台阶的台面且与所述第二上台阶的台面平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盖板本体相适配的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电性连接的第一软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电性连接的第二软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形成有贯通槽底的第二穿孔;所述绝缘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穿孔,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四穿孔;
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的第一极柱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向下凸设有第一下凸部,当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一极柱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一下凸部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一穿孔及第三穿孔;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的第二极柱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二穿孔的位置处向下凸设有第二下凸部,当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置于所述第二极柱安装槽内时,所述第二下凸部依次向下穿越所述第二穿孔及第四穿孔;
所述第一软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下凸部焊接以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软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以与所述第二极柱组件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一下凸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一下凸部焊接的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上凸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高度;所述第二软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片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对应于所述第二下凸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第二下凸部焊接的第二上凸部,所述第二上凸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柱组件及第二极柱组件均采用超声波焊接于所述盖板本体上。
CN202221433378.7U 2022-06-09 2022-06-09 动力电池盖板 Active CN21742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3378.7U CN21742693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动力电池盖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3378.7U CN21742693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动力电池盖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931U true CN217426931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0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3378.7U Active CN21742693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动力电池盖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491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4491A (zh) * 2023-12-07 2024-01-09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374491B (zh) * 2023-12-07 2024-02-20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26931U (zh) 动力电池盖板
CN111081913B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4625197U (zh) 电池盖板及动力电池
CN217468605U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安全顶盖
CN110635071A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池盖帽
CN111900277A (zh) 新型动力电池盖板装配构造
CN114865179A (zh) 一体式极柱、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3131054A (zh)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封装结构、顶盖、动力电池
CN216850106U (zh) 一种顶盖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5896541U (zh) 一种纽扣电池及其电子产品
CN214672780U (zh) 圆柱型锂电池的封口结构及圆柱型锂电池
CN102412413B (zh) 锂电池及其盖板、电芯、保护线路板和装配方法
CN212161873U (zh) 一种复合铆环、电池盖板及电池
CN116505209B (zh) 极柱组件、电池、电池端盖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11467B (zh) 铆接极柱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池顶盖组件
CN115320007B (zh) 注塑极柱成型方法以及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17589182U (zh) 方形电池顶盖密封结构
CN216145698U (zh) 电池壳体及纽扣电池
CN211858694U (zh) 一种高密封性汽车动力电池盖板
CN210576041U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及动力电池
CN113328213A (zh) 圆柱型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CN210073928U (zh) 圆柱形电池及其电池盖帽
CN218299990U (zh) 盖板组件及电芯
CN220934239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及动力电池
CN220821855U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