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3712U - 一种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3712U
CN217423712U CN202221073016.1U CN202221073016U CN217423712U CN 217423712 U CN217423712 U CN 217423712U CN 202221073016 U CN202221073016 U CN 202221073016U CN 217423712 U CN217423712 U CN 217423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zing
chamber
dew
section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30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志建
孙彬
高新宁
季秀鹏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30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3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3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3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压缩机、干燥过滤器和冷凝器;箱体内限定有冷冻腔室、冷藏腔室和变温腔室,变温腔室设置于冷藏腔室内;压缩机与干燥过滤器之间的冷凝器依次划分为冷冻侧冷凝段、冷冻除露段、冷藏侧冷凝段以及冷藏除露段;冷冻侧冷凝段布置于冷冻腔室的侧向,冷冻除露段布置于冷冻腔室的前向,冷藏侧冷凝段布置于冷藏腔室的侧向,冷藏除露段布置于冷藏腔室的前向。本申请将压缩机与干燥过滤器之间的管路划分,使制冷剂的流向依次为冷冻侧冷凝段、冷冻除露段、冷藏侧冷凝段和冷藏除露段,从而解决冷冻、冷藏及变温室的凝露问题,且不会将过多的热量传入冰箱内部,有助于节约冰箱的制冷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对开门冰箱以其外观豪华,容积率大的特点,市场容量越来越高。
目前,主流的对开门冰箱外观面的防凝露,主要依靠设置在冰箱的前梁及竖梁内的除露管来解决。对开门冰箱的制冷剂走向一般是先走冷凝器再到除露管,这样的制冷剂走向的就是将除露管置于冷凝器整体的后半部分,利用制冷剂稍高的温度来加热除露。这样的除露管走向形式,因为制冷剂已处冷凝器末端,热量不足,防凝露效果并不佳。
另外的除露管走向形式,是先走除露管再到冷凝器。因为制冷剂R600a的特性,到除露管时温度会比较高,用于除露效果明显,但同时会导致用户体验差(烫手),热量进入冰箱室内引起能耗高、不停机、噪音大等问题。
随着对开门冰箱产品的功能升级,除了冷藏和冷冻的基本功能外,还设计有变温功能,变温室可设置于冷藏室内,变温室的变温温度可从0℃达到-6℃甚至更低,依靠现有技术的除露管布局方式已不足以保证冰箱外观面的防凝露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对于冷藏室内设置有变温室的冰箱,现有技术的除露管布局方式不足以保证冰箱外观面防凝露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冷冻腔室、冷藏腔室和变温腔室,所述变温腔室设置于所述冷藏腔室内;
压缩机,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干燥过滤器,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冷凝器,其内部充有制冷剂;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进口相连通;
所述冷凝器沿其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划分为冷冻侧冷凝段、冷冻除露段、冷藏侧冷凝段以及冷藏除露段;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向,所述冷冻除露段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前向,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向,所述冷藏除露段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前向。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腔室与所述冷藏腔室横向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冻腔室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所述冷藏腔室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侧;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面之间,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二侧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面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腔室具有第一前向开口,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一侧的角点记为第一起始点;
所述冷冻除露段从所述第一起始点绕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冻除露段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起始点流过所述冷冻腔室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冻腔室靠近所述冷藏腔室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冻腔室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冻腔室远离所述冷藏腔室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腔室具有第二前向开口,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侧的角点记为第二起始点;
所述冷藏除露段从所述第二起始点绕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藏除露段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二起始点流过所述冷藏腔室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藏腔室靠近所述冷冻腔室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藏腔室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藏腔室远离所述冷冻腔室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弯绕成连续的S形均匀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向。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弯绕成连续的S形均匀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向。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包括外壳、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
所述第一内胆与所述第二内胆横向并列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所述第一内胆的内部形成所述冷冻腔室,并在前向形成所述第一前向开口;所述第二内胆的内部形成所述冷藏腔室以及所述变温腔室,并在前向形成所述第二前向开口;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压缩机室,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室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胆的第一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胆槽,所述第一胆槽设置有第一前向槽口,所述冷冻除露段嵌设于所述第一胆槽中;
所述第二内胆的第二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胆槽,所述第二胆槽设置有第二前向槽口,所述冷藏除露段嵌设于所述第二胆槽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胆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冷冻除露段顶向所述第一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冻除露段与所述外壳接触;
所述第二胆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冷藏除露段顶向所述第二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藏除露段与所述外壳接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凸台,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胆槽及所述第二胆槽间隔布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冰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本申请中,将压缩机与干燥过滤器之间的管路充当冷凝器,根据所起的功能将管路划分为两个冷凝器部分和两个除露管部分,使制冷剂的流向依次为冷冻侧冷凝段、冷冻除露段、冷藏侧冷凝段和冷藏除露段,从而解决冷冻、冷藏及变温室的凝露问题,且不会将过多的热量传入冰箱内部,影响腔室的制冷性能,有助于节约冰箱的制冷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制冷剂温度与冷凝器长度的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冰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冰箱去掉外壳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冰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左侧);
图8是图6的冰箱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右侧);
图9是图3的冰箱内冷凝器的布置示意图(前视);
图10是图3的冰箱内冷凝器的布置示意图(后视);
图11是图6中B处放大图;
图12是图5中C处放大图;
图中,100、箱体;101、冷冻腔室;102、冷藏腔室;103、变温腔室;110、外壳;120、第一内胆;121、第一胆槽;130、第二内胆;131、第二胆槽;300、压缩机;400、冷凝器;410、冷冻侧冷凝段;420、冷冻除露段;430、冷藏侧冷凝段;440、冷藏除露段;500、干燥过滤器;600、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00、箱门和制冷循环系统。
所述箱体100内限定有冷冻腔室101、冷藏腔室102和变温腔室103,所述变温腔室103设置于所述冷藏腔室102内。
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100通过铰链组件形成可转动连接,用于开闭所述冷冻腔室101和所述冷藏腔室102。因本申请的改进之处不涉及箱门,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本申请的改进之处,在附图中已将箱门隐去。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一般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并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压缩机300、冷凝器400、干燥过滤器500、毛细管和蒸发器等部件结构,制冷剂在管路中流通。本申请中,将压缩机300与干燥过滤器500之间的一部分管路充当冷凝器400,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300的排气口相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300的排气口之间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接入其他功能管路),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二端与所述干燥过滤器500的进口相连通。
其中,将所述冷凝器400沿其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划分为冷冻侧冷凝段410、冷冻除露段420、冷藏侧冷凝段430以及冷藏除露段440。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410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101的侧向,所述冷冻除露段420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101的前向,所述冷藏侧冷凝段430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102的侧向,所述冷藏除露段440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102的前向。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400中的流向如图1箭头所示。
本申请中,根据所起的功能将所述冷凝器400划分为四部分,包括两个冷凝器部分和两个除露管部分,制冷剂在整个所述冷凝器400内的流向为:冷冻侧冷凝段410、冷冻除露段420、冷藏侧冷凝段430以及冷藏除露段440。
制冷剂一般采用R600a型号,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散热可分为两个阶段:显热段和潜热段。对于R600a制冷剂,其显热段较短,温度高,在冷凝器的起始段,温度下降很快,而在冷凝器的后续大部分长度,温度较低,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X轴表示冷凝器的长度L,Y轴表示制冷剂的温度。
制冷剂从所述压缩机300排出后,首先流向冷冻侧冷凝段410,此时是显热段,大部分热量在冷冻侧冷凝段410的起始段通过所述箱体100的侧板或底部冷风循环散掉,然后进入冷冻除露段420。由于冷冻腔室101与外界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大,因此制冷剂先流向冷冻除露段420,然后流向冷藏侧冷凝段430,最后流向冷藏除露段440。虽然到最后时的温度是冷凝器的最低温度,但其也比环境温度高6-8℃,用此温度给冷藏腔室102的四周包括变温腔室103的外围解热,足够解决变温腔室103及冷藏腔室102的凝露,且不会将过多的热量传入冰箱内部,影响腔室的制冷性能,有助于节约冰箱的制冷能耗。
以下,本申请提供一种优选的冰箱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3-12,冰箱主要包括箱体100、箱门和制冷循环系统。
所述箱体100包括外壳110、第一内胆120和第二内胆130。
所述第一内胆120与所述第二内胆130横向并列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10的内部,所述第一内胆120靠近所述箱体100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内胆130靠近所述箱体10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内胆120与所述第二内胆130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该缝隙处设置有中梁。并分别与所述外壳110之间形成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冰箱的其他部件及形成发泡保温层。所述第一内胆120的内部形成所述冷冻腔室101,并在前向形成第一前向开口;所述第二内胆130的内部形成冷藏腔室102以及变温腔室103,并在前向形成所述第二前向开口,所述变温腔室103设置于所述冷藏腔室102的内底部。所述冷冻腔室101的温度一般介于-18℃至-25℃,可以保持食物在冷冻状态;所述冷藏腔室102的温度一般介于2℃至8℃,可以保持食物在冷藏状态;所述变温腔室103的温度可调范围一般可介于0℃至-7℃甚至更低。所述外壳110的后底部设置有压缩机室104。
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100通过铰链组件形成可转动连接,用于开闭所述冷冻腔室101和所述冷藏腔室102。因本申请的改进之处不涉及箱门,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示本申请的改进之处,在附图中已将箱门隐去。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一般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并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压缩机300、冷凝器400、干燥过滤器500、毛细管和蒸发器等部件结构,制冷剂在管路中流通。压缩机300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室104内。本实施例中,压缩机300与干燥过滤器500之间的一部分管路充当冷凝器400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300的排气口相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300的排气口之间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接入其他功能管路),所述冷凝器400的第二端与所述干燥过滤器500的进口相连通。
其中,将所述冷凝器400沿其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划分为冷冻侧冷凝段410、冷冻除露段420、冷藏侧冷凝段430以及冷藏除露段440。
参见图6-8,所述冷冻侧冷凝段410布置于所述箱体100的第一侧与所述冷冻腔室101的侧面之间,所述冷藏侧冷凝段430布置于所述箱体100的第二侧与所述冷藏腔室102的侧面之间。
参见图9-10,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100的第一侧的角点记为第一起始点M1,所述冷冻除露段420从所述第一起始点M1绕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冻除露段420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起始点M1流过所述冷冻腔室101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冻腔室101靠近所述冷藏腔室102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冻腔室101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冻腔室101远离所述冷藏腔室102的一侧。
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100的第二侧的角点记为第二起始点M2,所述冷藏除露段440从所述第二起始点M2绕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藏除露段440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二起始点M2流过所述冷藏腔室102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藏腔室102靠近所述冷冻腔室101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藏腔室102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藏腔室102远离所述冷冻腔室101的一侧。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410弯绕成连续的S形,使所述冷冻侧冷凝段410均匀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101的侧向。所述冷藏侧冷凝段430弯绕成连续的S形,使所述冷藏侧冷凝段430均匀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102的侧向。上述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400中的流向如图1箭头所示。
参见图11-12,所述第一内胆120的第一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胆槽121,所述第一胆槽121设置有第一前向槽口,所述冷冻除露段420嵌设于所述第一胆槽121中,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胆槽12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600,所述限位件600用于将所述冷冻除露段420顶向所述第一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冻除露段420与所述外壳110接触,优化防凝露效果。优选的,所述限位件600为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第一胆槽121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限位件600的间距的设定以能保证所述冷冻除露段420与所述外壳110紧密接触,同时不影响现场装配效率为准。
同理的,所述第二内胆130的第二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胆槽131,所述第二胆槽131设置有第二前向槽口,所述冷藏除露段440嵌设于所述第二胆槽131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胆槽13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600,所述限位件600用于将所述冷藏除露段440顶向所述第二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藏除露段440与所述外壳接触。优选的,所述限位件600为凸台,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二胆槽间隔布置有多个,所述限位件600的间距的设定以能保证所述冷藏除露段440与所述外壳110紧密接触,同时不影响现场装配效率为准。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和蒸发过程。具体的,压缩过程为:插上电冰箱电源线后,在冰箱有制冷需求的情况下,所述压缩机300开始工作,来自所述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被所述压缩机300吸入,在所述压缩机300汽缸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后排出到冷凝器400中。冷凝过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400散热,温度不断下降,逐渐被冷却为常温、高压的饱和蒸气,并进一步冷却为饱和液体,温度不再下降,制冷剂在整个冷凝过程中的压力几乎不变。节流过程为:经冷凝后的制冷剂饱和液体经干燥过滤器500滤除水分和杂质后流入毛细管,通过所述毛细管进行节流降压,制冷剂变为常温、低压的湿蒸气。蒸发过程为:常温、低压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内,开始吸收热量进行汽化,降低了所述蒸发器及其周围的温度,使所述制冷腔室实现制冷,而且使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从所述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再次回到所述压缩机300中,重复以上过程,通过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进行能量转换,将电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箱外的空气中,从而实现冰箱的制冷循环。当所述蒸发器设于制冷腔室的腔壁上时,即为直冷冰箱;当所述蒸发器设于冰箱的风道内时,即为风冷冰箱。上述关于冰箱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设置及运行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不再赘述。本申请中所示的冰箱为风冷冰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冷冻腔室、冷藏腔室和变温腔室,所述变温腔室设置于所述冷藏腔室内;
压缩机,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干燥过滤器,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冷凝器,其内部充有制冷剂;所述冷凝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其第二端与所述干燥过滤器的进口相连通;
所述冷凝器沿其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划分为冷冻侧冷凝段、冷冻除露段、冷藏侧冷凝段以及冷藏除露段;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向,所述冷冻除露段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前向,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向,所述冷藏除露段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前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腔室与所述冷藏腔室横向并列地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冻腔室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一侧,所述冷藏腔室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侧;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面之间,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布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二侧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腔室具有第一前向开口,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一侧的角点记为第一起始点;
所述冷冻除露段从所述第一起始点绕所述第一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冻除露段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一起始点流过所述冷冻腔室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冻腔室靠近所述冷藏腔室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冻腔室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冻腔室远离所述冷藏腔室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腔室具有第二前向开口,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底部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侧的角点记为第二起始点;
所述冷藏除露段从所述第二起始点绕所述第二前向开口的轮廓边缘一圈布置,所述冷藏除露段内的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第二起始点流过所述冷藏腔室的底部后向上流动,流过所述冷藏腔室靠近所述冷冻腔室的一侧,再流过所述冷藏腔室的顶部,最后流过所述冷藏腔室远离所述冷冻腔室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侧冷凝段弯绕成连续的S形均匀布置于所述冷冻腔室的侧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侧冷凝段弯绕成连续的S形均匀布置于所述冷藏腔室的侧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外壳、第一内胆和第二内胆;
所述第一内胆与所述第二内胆横向并列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安装空间;
所述第一内胆的内部形成所述冷冻腔室,并在前向形成所述第一前向开口;所述第二内胆的内部形成所述冷藏腔室以及所述变温腔室,并在前向形成所述第二前向开口;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压缩机室,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压缩机室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胆的第一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一胆槽,所述第一胆槽设置有第一前向槽口,所述冷冻除露段嵌设于所述第一胆槽中;
所述第二内胆的第二前向开口的边缘设置有第二胆槽,所述第二胆槽设置有第二前向槽口,所述冷藏除露段嵌设于所述第二胆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胆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冷冻除露段顶向所述第一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冻除露段与所述外壳接触;
所述第二胆槽的内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冷藏除露段顶向所述第二前向槽口,以使所述冷藏除露段与所述外壳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件为凸台,所述限位件沿所述第一胆槽及所述第二胆槽间隔布置有多个。
CN202221073016.1U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冰箱 Active CN217423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3016.1U CN21742371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3016.1U CN21742371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3712U true CN21742371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5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3016.1U Active CN217423712U (zh) 2022-05-06 2022-05-06 一种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37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3238A (zh) * 2022-09-16 2022-12-13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除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冰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3238A (zh) * 2022-09-16 2022-12-13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除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冰箱
CN115463238B (zh) * 2022-09-16 2023-10-13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除臭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23712U (zh) 一种冰箱
WO2023020171A1 (zh) 制冷设备
CN102997558B (zh) 冰箱
CN113237272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104729191A (zh) 一种风冷冰箱
CN206546057U (zh) 冰箱
CN115111868A (zh) 冰箱
CN209894000U (zh) 一种冷冻机余热利用装置
JP5985942B2 (ja) 冷却庫
CN2367983Y (zh) 变容冰箱
CN218495509U (zh) 一种冰箱
CN201653035U (zh) 一种对开门冰箱
CN111811184A (zh) 立式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KR19990019526A (ko) 축냉실을 갖는 냉장고
CN218065446U (zh) 冰箱
CN208254054U (zh) 一种新型制冷系统
CN217483068U (zh) 一种冰箱
CN217083035U (zh) 一种冰箱
CN220471938U (zh) 带除湿热管蒸发器
CN209068820U (zh) 一种自动化霜式集装箱冷冻机
CN217465050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蒸发皿和制冷设备
CN219868659U (zh) 冰箱
CN108955032A (zh) 一种低温速冻冷柜
CN220582866U (zh) 一种冰箱
CN220103506U (zh) 一种制冷系统顶置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