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2005U -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2005U
CN217422005U CN202221216220.4U CN202221216220U CN217422005U CN 217422005 U CN217422005 U CN 217422005U CN 202221216220 U CN202221216220 U CN 202221216220U CN 217422005 U CN217422005 U CN 217422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decoupling
base
flow channel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162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162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2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2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2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包括流道板本体和解耦膜,流道板本体上形成有解耦通道,解耦膜位于解耦通道中,并与流道板本体相连,流道板本体上设有贯穿流道板本体设置的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第一流通口用于供阻尼液穿过流道板本体,第二流通口用于连通液压悬置的底座上的阻尼液流道。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避免因解耦膜撞击流道板本体和底座发生异响,可有效提升车辆的NVH性能及驾乘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流道板的液压悬置,以及设有该液压悬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车辆的舒适性,而发动机悬置作为衔接动力总成和车身的结构,主要用于支撑动力总成,以及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其对整车NVH性能起着较大的作用。
目前,在多数车型中,发动机悬置主要采用橡胶悬置或液压悬置。而且,在现有的液压悬置结构中,一般是将解耦膜设于两个流道板之间内,再通过铆接工艺将流道板本体固定在底座上。此种结构的解耦膜结构简单,开发成本较低,但当整车通过减速带、卵石路等路面时,由于悬置受力突然增大,解耦膜运动会撞击流道板和底座产生异响,从而影响了整车舒适性及驾驶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能够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避免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和底座撞击产生异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包括流道板本体和解耦膜,且所述流道板本体上形成有解耦通道;
所述解耦膜位于所述解耦通道中,并与所述流道板本体相连,且所述流道板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流道板本体设置的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
所述第一流通口用于供阻尼液穿过所述流道板本体,所述第二流通口用于连通液压悬置的底座上的阻尼液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通口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解耦通道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板本体上设有向所述解耦通道内凸出的凸出部,所述解耦膜与所述凸出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为沿所述解耦通道的周向设置的凸环。
进一步的,所述解耦膜的至少一侧覆盖有弹性吸振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吸振部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解耦膜与所述流道板本体硫化相连;
所述流道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和底座连接的连接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通过将解耦膜设于流道板本体的解耦通道中,并使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相连,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避免因解耦膜撞击流道板本体和底座而发生异响,从而可有效提升车辆的NVH性能及驾乘舒适性。
另外,将第一流通口设为多个,并沿解耦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可在动力总成高频运动时,提高阻尼液在液压悬置上下液室内的流动速度,从而可提高液压悬置的减振性能。通过在流道板本体上设置凸出部,并使解耦膜与凸出部相连,能够增加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可提高耐久性能。将凸出部设为沿解耦通道的周向设置的凸环,可使凸出部与解耦膜周向的各部分均连接,从而可提高凸出部与解耦膜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在解耦膜的至少一侧设置弹性吸振部,可在解耦膜受到较大冲击时,使弹性吸振部先吸收一部分冲击,从而可提升耐久性能,同时弹性吸振部也可吸收部分噪声。在弹性吸振部上设置多个凸起,可进一步提高弹性吸振部对冲击和噪声的吸收效果。将解耦膜与流道板本体硫化相连,可使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而在流道板本体上设置连接部,便于流道板本体与底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悬置,所述液压悬置中具有底座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本体通过与所述底座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的阻尼液流道沿所述解耦膜的周向设置,所述底座的与对应于所述解耦膜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穿所述底座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悬置,采用如上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冲击时,有效避免解耦膜因与流道板本体和底座碰撞而产生异响。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可使车辆在坑洼路况行驶时具有较好的驾驶品质和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流道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解耦膜与海绵的装配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液压悬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流道板本体、解耦膜及海绵和底座之间的装配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流道板本体;101、解耦通道;102、第一流通口;103、第二流通口;104、连接孔;105、凸环;
2、海绵;201、凸起;
3、解耦膜;
4、底座;401、阻尼液流道;402、连接柱;403、安装柱;
5、主簧;6、皮碗;
A、上液室;B、下液室。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包括流道板本体1和解耦膜3。
其中,流道板本体1上形成有解耦通道101,解耦膜3位于解耦通道101中,并与流道板本体1相连。并且,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贯穿流道板本体1设置的第一流通口102和第二流通口103。第一流通口102用于供阻尼液穿过流道板本体1,第二流通口103用于连通液压悬置的底座4上的阻尼液流道401。
本实施例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通过将解耦膜3设于流道板本体1的解耦通道101中,并使解耦膜3与流道板本体1相连,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避免因解耦膜3撞击流道板本体1和底座4而发生异响,从而可有效提升车辆的NVH性能及驾乘舒适性。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此时,作为优选实施形式,本实施例的流道板本体1与解耦膜3之间硫化相连,以使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而且,可以理解的是,流道板本体1与解耦膜3之间除了硫化相连,也可通过胶体粘接相连,并且,在采用胶体粘连时,应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流道板本体1整体上为矩形,解耦通道101大致位于流道板本体1的中部,第一流通口102相邻于解耦通道101设置,而第二流通口103位于流道板本体1的一个尖角处。仍由图1中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解耦通道101为长条形,其具有平行布置的两个直边,以及相对布置的两个弧形边。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流道板本体1及解耦通道101的形状不限于图3中示出的形状,其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为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第一流通口102为多个,且围绕解耦通道101间隔设置,如此可提高阻尼液在高频低振幅工况下的流动均匀性。其中,由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流通口102为围绕解耦通道101设置的一圈,并具体为间隔设置的四个,且各第一流通口102与其所对应的解耦通道101的边缘随形设置。
在此,值得提及的是,第一流通口102不限于围绕解耦通道101设置的一圈,其还可以设置两圈、三圈等多圈。另外,各圈的第一流通口102也不限于四个,其也可根据设计需求相应增减第一流通口102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流道板本体1与解耦膜3之间的连接效果,在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向解耦通道101内凸出的凸出部,解耦膜3与凸出部相连,如此可增加解耦膜3与流道板本体1之间的连接面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凸出部为沿解耦通道101周向设置的凸环105。这样设计,不仅便于加工制造,同时可使凸出部与解耦膜3周向的各部分均连接,从而可提高凸出部与解耦膜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为便于流道板本体1与底座4相连,在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连接部,且由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具体为设于流道板本体1上的连接孔104。并且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连接孔104为间隔设置的三个,且各连接孔104分别分布于流道板本体1的尖角处。当然,连接孔104除了为间隔设置的三个,亦可设为两个、四个等其他数量。
与现有液压悬置中的解耦膜结构相同的,本实施例的解耦膜3同样是由橡胶制成的。如图4中所示,解耦膜3与上述解耦通道101随形设置,并且为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在解耦膜3的两侧也均覆盖有弹性吸振部。而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弹性吸振部具体采用海绵2。海绵2可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至解耦膜3上,并且通过设置海绵2,可在解耦膜3受到较大冲击时,使得海绵2先吸收一部分冲击,以提升解耦膜3的耐久性能,同时,海绵2也可吸收部分噪声。
需要指出的是,弹性吸振部除了采用海绵2,也可采用弹性泡沫。另外,除了两侧均设置弹性吸振部,当然仅在解耦膜3的一侧设置弹性吸振部也是可行的。同时,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海绵2上也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201,通过各凸起201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海绵2对冲击和噪声的吸收效果。
由图4结合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凸起201为多个,且沿解耦膜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凸起201由解耦膜3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如图4中所示的在海绵2的两侧均设置凸起201,当然也可仅在其一侧设置。另外,各凸起201的布置方式除了如图4中所示,当然使得各凸起201采用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设置形式,也是可以的。
本实施例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外力时,有效避免因解耦膜3撞击流道板本体1和底座4而发生异响,从而可有效提升车辆的NVH性能及驾乘舒适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液压悬置,如图5中所示,其具有底座4,以及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并且该流道板本体1通过连接部与底座4相连。另外,与现有技术类似,如图5中所示,液压悬置还具有主簧5及支架和皮碗6,其中,流道板与主簧5及底座4围构形成上液室A,而皮碗6与底座4及流道板围构形成下液室B。具体实施时,主簧5及支架的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即可,本文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的液压悬置的底座4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6中所示,对应于上述连接孔104,在底座4的顶部设有间隔设置的三个连接柱402,由图7中所示,底座4与流道板本体1即通过该连接柱402铆接于一起。另外,如图6中所示,底座4上的阻尼液流道401沿解耦膜3的周向设置,且该阻尼液流道401的一端与上述第二流通口103连通,另一端与下液室B连通。
此外,基于实施例一中对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的介绍,本实施例的底座4无需设置放置解耦膜3的空间,因此如图6中所示,底座4的与解耦膜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穿底座4的通孔。如此设置,可简化底座4的结构,并可降低重量和开发成本。同时,为便于底座4和支架之间的连接,在底座4的两侧分别设有外伸布置的安装板,并于各安装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柱403,底座4即通过该安装柱403与支架铆接于一起。
本实施例的液压悬置,通过采用实施例一中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可在液压悬置受到较大冲击时,有效避免解耦膜3因与流道板本体1和底座4碰撞产生异响,以可提升整车NVH性能。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
本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可使车辆在坑洼路况行驶时具有较好的驾驶品质和乘坐舒适性,而有着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流道板本体(1)和解耦膜(3),且所述流道板本体(1)上形成有解耦通道(101);
所述解耦膜(3)位于所述解耦通道(101)中,并与所述流道板本体(1)相连,且所述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贯穿所述流道板本体(1)设置的第一流通口(102)和第二流通口(103);
所述第一流通口(102)用于供阻尼液穿过所述流道板本体(1),所述第二流通口(103)用于连通液压悬置的底座(4)上的阻尼液流道(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通口(102)为多个,且围绕所述解耦通道(101)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向所述解耦通道(101)内凸出的凸出部,所述解耦膜(3)与所述凸出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为沿所述解耦通道(101)的周向设置的凸环(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耦膜(3)的至少一侧覆盖有弹性吸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吸振部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多个凸起(20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耦膜(3)与所述流道板本体(1)硫化相连;
所述流道板本体(1)上设有用于和底座(4)连接的连接部。
8.一种液压悬置,其特在于:
所述液压悬置中具有底座(4),以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所述流道板本体(1)与所述底座(4)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4)上的阻尼液流道(401)沿所述解耦膜(3)的周向设置,所述底座(4)的与所述解耦膜(3)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穿所述底座(4)的通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设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压悬置。
CN202221216220.4U 2022-05-18 2022-05-18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Active CN217422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6220.4U CN21742200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16220.4U CN21742200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2005U true CN217422005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7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16220.4U Active CN217422005U (zh) 2022-05-18 2022-05-18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2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94433A (en)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CN102588502B (zh)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
CN202402554U (zh)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
CN103671688B (zh) 一种双液室液阻悬置
JPH0262737B2 (zh)
CN201288786Y (zh) 汽车用发动机液压悬置
CN217422005U (zh) 用于液压悬置的流道板及液压悬置与车辆
CN103671686B (zh) 一种具有等效机械结构的被动液阻悬置
CN110778631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橡胶悬置
CN220354369U (zh) 液压悬置和车辆
CN213270841U (zh) 一种液压悬置及汽车
CN214215408U (zh) 悬架用限位缓冲块和车辆
CN210050252U (zh) 一种解决汽车轮胎声腔模态问题的吸振器
CN209909065U (zh) 一种液压悬置流道结构
CN219345361U (zh) 液压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与车辆
CN111677804A (zh) 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03272590U (zh) 汽车减震器顶胶装置
CN214084419U (zh) 方向盘及汽车
CN218644718U (zh) 车辆的悬置以及车辆
CN216045188U (zh) 缓冲块、悬架及汽车
CN217073992U (zh) 一种减振车门及车辆
CN213064437U (zh) 一种金属橡胶减震器
CN221049464U (zh) 悬置结构及车辆
CN215733846U (zh) 电机悬置
CN215673344U (zh) 一种半浮动式解耦膜及液压悬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