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0891U -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0891U
CN217420891U CN202220682681.4U CN202220682681U CN217420891U CN 217420891 U CN217420891 U CN 217420891U CN 202220682681 U CN202220682681 U CN 202220682681U CN 217420891 U CN217420891 U CN 217420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bearing seat
bearing
nov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26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云飞
杨斌
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uak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26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0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0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0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剪刀门电撑杆,包括承座、驱动组件和丝杆组件;承座上连接有第一球窝;驱动组件连接在承座上,驱动组件包括一输出轴,输出轴伸入至承座内;丝杆组件包括丝杆和丝杆套管,丝杆套管与丝杆的滑块相连接,丝杆套管未与丝杆相连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二球窝;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丝杆伸入至承座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蜗轮,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一蜗杆,丝杆与输出轴之间依靠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实现传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和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依靠蜗轮蜗杆结构实现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之间的传动,这使得整个撑杆呈L形,汽车尾门电撑杆长度得以减小,使得其适用于应用了L形尾门的汽车和其他各种车型。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门撑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电撑杆主要用于汽车尾门的启闭,其一般包括一丝杆和驱动丝杆转动的电机,还具有内套管和外套管,电机和丝杆都位于外套管内,内套管连接在丝杆的滑块上,并能所滑块相对于外套管伸缩,从而实现将汽车侧门或尾门撑开;
但现有的汽车尾门电撑杆的电机都直接与丝杆相连从而带动其转动,如专利号为ZL 201810734894.5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撑杆机构的丝杆端部结构,包括丝杆、电机、轴承以及电机外管,所述电机与丝杆端部相连,电机通过轴承设在电机外管内,还包括定位卡片,所述轴承一侧设在电机外管内部的台阶上,电机外管上与轴承另一侧平齐处设有卡槽,定位卡片插入卡槽内对轴承另一侧定位。该汽车尾门撑杆机构的丝杆端部结构设计合理,轴承设在电机外管内通过卡片插入直接定位,无需铆接操作,连接方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连接失效风险”;
但如上述专利中所描述的结构,电机和丝杆是处于同一轴线上,这便会导致整个电撑杆的长度过长,进而使得能够适用的车型很少,特别是现在某些汽车采用L形尾门的尾门形式,该尾门形式上可用于安装电撑杆的空间更加有限,所以现有电撑杆根本无法应用于汽车L形尾门的启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尾门电撑杆电机与丝杆处于同一轴线导致电撑杆长度过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包括:
承座,其上连接有第一球窝;
驱动组件,其连接在所述的承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伸入至所述的承座内;
丝杆组件,其包括丝杆和丝杆套管,所述的丝杆套管与所述丝杆的滑块相连接,所述丝杆能够带动所述的丝杆套管实现伸缩,所述丝杆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的丝杆套管内,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承座内,并与所述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套管未与丝杆相连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二球窝;
所述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丝杆伸入至承座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蜗轮,所述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一蜗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的输出轴之间依靠蜗轮和蜗杆的配合实现传动。
进一步,所述丝杆伸入至承座内的一端上,还套设有一能够随丝杆一齐转动的蜗轮销,所述的蜗轮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蜗轮销上。
进一步,所述承座内设有一轴承,所述轴承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蜗杆上,所述蜗杆上还固定套设有一止动垫圈,所述止动垫圈贴合在所述轴承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上。
再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在带动蜗杆转动时,套设在蜗杆上的轴承会产生一朝所述驱动组件运动的趋势,所述止动垫圈能够阻止该运动趋势。
进一步,所述承座上凸设有一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位于所述承座与驱动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的加强筋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省料槽。
进一步,所述承座内还设置有一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套设在所述丝杆伸入至承座内的一端上。
再进一步,所述丝杆伸入至承座内,并依次穿过蜗轮销和阻尼器组件,所述丝杆上还开设有花键,而所述蜗轮销和阻尼器组件上开设有对应的花键孔,其通过花键配合实现与丝杆的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承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拉簧支架,所述丝杆套管与所述的第二球窝之间依靠第二拉簧支架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拉簧支架和第二拉簧支架之间设置有一拉簧。
进一步,所述第二拉簧支架内还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丝杆套管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上,所述连接杆上还凸设有一圈抵接筋,所述抵接筋将所述的第二拉簧支架抵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上。
进一步,所述承座上开设有一圈连接槽,所述第一球窝下侧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贴合在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承座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后盖,所述后盖将第一球窝压合在所述的承座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槽内开设有第一齿纹,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齿纹,所述连接部可转动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槽内,并使第一齿纹和第二齿纹相啮合。
再进一步,当第一球窝连接在车体上时,可以通过转动承座来调节第一球窝和承座之间的相对角度。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所述承座下方开设有一电机槽,所述电机穿设在所述的电机槽内,且所述电机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有一电机盖,所述电机上还电连有一电线,所述电线穿过电机盖延伸至所述承座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启闭方式:电机启动带动蜗杆转动,蜗轮随之带着丝杆一起转动,丝杆的滑块沿着丝杆移动,从而带动丝杆套管伸长,而丝杆套管又通过第二球窝连接在车门上,便能够顶动车门使其打开;
而当在启闭过程中电机意外断电,由于蜗杆传动具有自锁功能,并且增设了阻尼器组件,从而保证断电时丝杆不会在车门压力下自主旋转,实现车门的悬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驱动组件和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依靠蜗轮蜗杆结构实现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之间的传动,这使得整个撑杆呈L形,相对于原有的汽车尾门电撑杆长度得以减小,使得其适用于应用了L形尾门的汽车和其他各种车型;
2、在承座上还凸设有一加强筋,由于驱动组件和丝杆组件相互垂直,这也导致当驱动组件驱动丝杆组件的过程中,承座会承受一较大的作用力,而加强筋则能起到加固作用,防止承座因承受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痕;
3、驱动组件输出轴与丝杆之间依靠蜗杆传动,其传动比较大且结构相对紧凑,所以能够在不增加撑杆体积的情况下,从而实现车门在电机断电情况下的悬停功能;
4、第一球窝相对于承座可转动连接,并且连接处设有齿纹结构,能够实现承座和第一球窝之间的角度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适配于各种车型,且使得撑杆的安装也变得更简单快捷;
5、电机放置在承座的电机槽上,当电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将电机盖打开,将电机从电机槽内取出进行维修或更换,无需将撑杆拆下,使得本撑杆的维修也变得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和第一球窝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承座和第一球窝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
结合图1至6所示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包括承座1、驱动组件和丝杆组件;所述承座1上连接有第一球窝2;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在所述的承座1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输出轴3,所述输出轴3伸入至所述的承座1内;所述丝杆组件包括丝杆4和丝杆套管5,所述的丝杆套管5与所述丝杆4的滑块相连接,所述丝杆4能够带动所述的丝杆套管5实现伸缩,所述丝杆4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的丝杆套管5内,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承座1内,并与所述的输出轴3传动连接,所述丝杆套管5未与丝杆4相连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二球窝6;所述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蜗轮7,所述输出轴3上固定套设有一蜗杆8,所述丝杆4与所述的输出轴3之间依靠蜗轮7和蜗杆8的配合实现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还套设有一能够随丝杆4一齐转动的蜗轮销9,所述的蜗轮7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蜗轮销9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内设有一轴承10,所述轴承10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蜗杆8上,所述蜗杆8上还固定套设有一止动垫圈11,所述止动垫圈11贴合在所述轴承10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在带动蜗杆8转动时,套设在蜗杆8上的轴承10会产生一朝所述驱动组件运动的趋势,所述止动垫圈11能够阻止该运动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上凸设有一加强筋12,所述的加强筋12位于所述承座1与驱动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的加强筋12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省料槽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内还设置有一阻尼器组件14,所述阻尼器组件14套设在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并依次穿过蜗轮销9和阻尼器组件14,所述丝杆4上还开设有花键,而所述蜗轮销9和阻尼器组件14上开设有对应的花键孔,其通过花键配合实现与丝杆4的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拉簧支架15,所述丝杆套管5与所述的第二球窝6之间依靠第二拉簧支架16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拉簧支架15和第二拉簧支架16之间设置有一拉簧1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拉簧支架16内还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丝杆套管5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6上,所述连接杆18上还凸设有一圈抵接筋19,所述抵接筋19将所述的第二拉簧支架16抵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6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座1上开设有一圈连接槽20,所述第一球窝2下侧具有一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贴合在所述连接槽20内,所述承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后盖22,所述后盖22将第一球窝2压合在所述的承座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20内开设有第一齿纹23,所述连接部21上开设有第二齿纹24,所述连接部21可转动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槽20内,并使第一齿纹23和第二齿纹24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球窝2连接在车体上时,可以通过转动承座1来调节第一球窝2和承座1之间的相对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25,所述承座1下方开设有一电机槽26,所述电机25穿设在所述的电机槽26内,且所述电机槽26的槽口固定连接有一电机盖27,所述电机25上还电连有一电线28,所述电线28穿过电机盖27延伸至所述承座1的外侧。
本实施例的启闭方式:电机25启动带动蜗杆8转动,蜗轮7随之带着丝杆4一起转动,丝杆4的滑块沿着丝杆4移动,从而带动丝杆套管5伸长,而丝杆套管5又通过第二球窝6连接在车门上,便能够顶动车门使其打开;
而当在启闭过程中电机25意外断电,由于蜗杆8传动具有自锁功能,并且增设了阻尼器组件14,从而保证断电时丝杆4不会在车门压力下自主旋转,实现车门的悬停。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相互垂直,从而缩小了电撑杆的整体长度,使得更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且丝杆组件和驱动组件之间依靠蜗杆传动,能够更好地实现车门悬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包括:
承座(1),其上连接有第一球窝(2);
驱动组件,其连接在所述的承座(1)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输出轴(3),所述输出轴(3)伸入至所述的承座(1)内;
丝杆组件,其包括丝杆(4)和丝杆套管(5),所述的丝杆套管(5)与所述丝杆(4)的滑块相连接,所述丝杆(4)能够带动所述的丝杆套管(5)实现伸缩,所述丝杆(4)的其中一端位于所述的丝杆套管(5)内,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的承座(1)内,并与所述的输出轴(3)传动连接,所述丝杆套管(5)未与丝杆(4)相连的一端上连接有第二球窝(6);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与丝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蜗轮(7),所述输出轴(3)上固定套设有一蜗杆(8),所述丝杆(4)与所述的输出轴(3)之间依靠蜗轮(7)和蜗杆(8)的配合实现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还套设有一能够随丝杆(4)一齐转动的蜗轮销(9),所述的蜗轮(7)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蜗轮销(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内设有一轴承(10),所述轴承(10)内圈固定套设在所述的蜗杆(8)上,所述蜗杆(8)上还固定套设有一止动垫圈(11),所述止动垫圈(11)贴合在所述轴承(10)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上凸设有一加强筋(12),所述的加强筋(12)位于所述承座(1)与驱动组件的连接处,所述的加强筋(12)上还开设有若干个省料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内还设置有一阻尼器组件(14),所述阻尼器组件(14)套设在所述丝杆(4)伸入至承座(1)内的一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拉簧支架(15),所述丝杆套管(5)与所述的第二球窝(6)之间依靠第二拉簧支架(16)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拉簧支架(15)和第二拉簧支架(16)之间设置有一拉簧(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簧支架(16)内还设置有连接杆(18),所述连接杆(18)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丝杆套管(5)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6)上,所述连接杆(18)上还凸设有一圈抵接筋(19),所述抵接筋(19)将所述的第二拉簧支架(16)抵接在所述的第二球窝(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上开设有一圈连接槽(20),所述第一球窝(2)下侧具有一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贴合在所述连接槽(20)内,所述承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后盖(22),所述后盖(22)将第一球窝(2)压合在所述的承座(1)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20)内开设有第一齿纹(23),所述连接部(21)上开设有第二齿纹(24),所述连接部(21)可转动贴合在所述的连接槽(20)内,并使第一齿纹(23)和第二齿纹(24)相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电机(25),所述承座(1)下方开设有一电机槽(26),所述电机(25)穿设在所述的电机槽(26)内,且所述电机槽(26)的槽口固定连接有一电机盖(27),所述电机(25)上还电连有一电线(28),所述电线(28)穿过电机盖(27)延伸至所述承座(1)的外侧。
CN202220682681.4U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Active CN217420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681.4U CN217420891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2681.4U CN217420891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0891U true CN217420891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2681.4U Active CN217420891U (zh) 2022-03-25 2022-03-25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0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06350Y (zh) 汽车后尾门的电动启闭机构
CN217420891U (zh) 一种新型l形尾门电动撑杆
US20040237409A1 (en) Window regulator for motor vehicles
CN211229966U (zh) 塞拉门稳定装置、塞拉门系统以及机动车
CN114291170A (zh) 一种具有间隙调节机构的电动尾翼
CN114718410A (zh) 一种新型汽车电动侧开门驱动器
EP0508806A1 (en) Door hinge
CN107893588A (zh) 一种平出式的隐藏式外拉手
CN106068195A (zh) 前后对开式车门及具有该车门的电动汽车
CN210343070U (zh) 一种电动举升杆及一种汽车
CN211549302U (zh) 带排水功能的汽车尾门电动撑杆
CN211818889U (zh) 一种电动控制支撑杆及采用该电动控制支撑杆的车辆
CN211008149U (zh) 一种用于门扇的动力系统及轿厢
CN210526251U (zh) 一种玻璃与金属网板交替切换遮挡在车窗上的车窗装置
CN219197057U (zh) 一种简易的汽车尾门驱动器结构
CN216811327U (zh) 一种电动开启手套箱解锁结构
CN211918309U (zh) 一种汽车平衡杆
CN214498746U (zh) 一种开关门驱动装置
CN111731081A (zh) 一种玻璃与金属网板交替切换遮挡在车窗上的车窗装置
CN209556722U (zh) 一种汽车尾门撑杆总成
CN219864637U (zh) 一种电动举升杆
CN220747984U (zh) 轿车行李厢门电动开闭机构总成
CN220378067U (zh) 一种电动隐藏门把手结构
CN215369265U (zh) 一种汽车尾门锁执行器及一种汽车尾门锁
CN219840523U (zh)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