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0523U -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0523U
CN219840523U CN202320883062.6U CN202320883062U CN219840523U CN 219840523 U CN219840523 U CN 219840523U CN 202320883062 U CN202320883062 U CN 202320883062U CN 219840523 U CN219840523 U CN 219840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iece
assembly
ball socket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830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润林
范劲林
卢衍超
邱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830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0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0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0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包括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所述电动杆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电动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采用双轴形式,在通电时通过电动杆运动带动支撑杆同时运动,在非通电时通过支撑杆运动带动电动杆组件同时运动,提高电动撑杆的运动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支撑杆和电动杆集成在一个撑杆结构中,节省布置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水平带来了较大的改善,最显著地,汽车也被广泛地纳入普通家庭,基于此,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当前车门开启个性化和时尚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蝴蝶门、剪刀门等不仅开启方式新颖时尚,可以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以以较小的开门宽度满足消费者上下车方便性的需求。
在蝴蝶门、剪刀门的开启方案中,采用布置一根电撑杆的方式则显得支撑力不足,而布置两根撑杆会比较浪费空间,在一些场景中甚至没有足够空间去布置两根撑杆。另外,在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尤其对于门盖偏重的情形,在门盖两侧各布置一根撑杆的方案可能无法满足力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可以提高电动撑杆的支撑性能,提高运动精度,减小占用面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撑杆,包括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
所述电动杆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电动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球窝及与所述第一球窝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球窝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侧的端盖和紧固件,所述端盖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端盖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紧固件固定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球窝及与所述第二球窝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球窝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动杆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件外部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卡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可选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上的套管组件。
可选地,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其中,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内部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第一弹簧和/或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上,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电动杆组件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其上设置有如以上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或者如以上所述的车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撑杆,通过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采用双轴形式,在通电时通过电动杆运动带动支撑杆同时运动,在非通电时通过支撑杆运动带动电动杆组件同时运动,提高电动撑杆的运动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支撑杆和电动杆集成在一个撑杆结构中,节省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撑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0、电动撑杆;
100、支撑杆组件;200、电动杆组件;
110、第一球窝;120、第二球窝;131、第一滑动件;132、第二滑动件;210、驱动件;220、传动件;230、驱动机构;
140、第一连接机构;150、第二连接机构;
1301、第一螺纹结构;1302、第二螺纹结构;
141、第一连接件;142、第一连接部;1401、端盖;1402、紧固件;151、第二连接件;152、第二连接部;
231、电机;232、阻尼器;233、轴承结构;2301、轴承座;2302、扣压结构;
160、内管;161、第一卡接部;162、第二卡接部;1601、第一卡合部;1602、第二卡合部;
300、套管组件;310、第一套管;320、第二套管;311、限位部;400、弹性组件;410、第一弹簧;4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详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撑杆1000,包括支撑杆组件100和电动杆组件200,其中,
所述支撑杆组件100包括第一滑动件131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3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132;
所述电动杆组件200包括驱动件210以及与所述驱动件210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电动撑杆1000的轴线方向的传动件220,所述驱动件210与所述第二滑动件132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220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31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撑杆1000,通过支撑杆组件100和电动杆组件200采用双轴形式,在通电时通过电动杆运动带动支撑杆同时运动,在非通电时通过支撑杆运动带动电动杆组件200同时运动,提高电动撑杆1000的运动稳定性、降低噪音、提高使用效果,通过将支撑杆和电动杆集成在一个撑杆结构中,节省布置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131为缸筒和活塞杆的一个,所述第二滑动件132为缸筒和活塞杆的另一个。缸筒、活塞杆的轴线与驱动件210、传动件220的轴线平行。本申请中电动撑杆1000的轴线方向与支撑杆组件100的轴线方向、电动杆组件200的轴线方向平行。
在本申请中以第一滑动件131为活塞杆、第二滑动件132为缸筒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缸筒的储气腔内可填充惰性气体或油气混合物,活塞杆可以在缸筒内做直线运动,滑动件采用活塞的方式可以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另外在应用时,活塞杆可对车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抵消部分门重,与本申请中在支撑杆组件100上套设的第一弹簧410可以起到气弹簧的作用,作用于弹簧压缩释放过程,可以提高电动撑杆1000的承载力、安全性、使用效果等。
所述电动杆组件200可以为驱动件210和传动件220沿直线方向相对运动的多种组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10可以为丝杠,所述传动件220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210配合的丝杠副,例如,螺母、导管等,本申请中以导管进行示意。通过传动件220与驱动件210的转动配合,并通过第一球窝110、支撑杆组件100对传动件220的限位,使得在驱动件210转动过程中传动件220可以沿轴线方向往复直线运动。在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可以适当地通过增设、减少或改变传动类零件,以增强电动撑杆1000的结构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杆组件200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驱动件210转动的驱动机构230,所述驱动机构230包括:
电机231,所述电机231与所述驱动件210固定连接;在应用时电机231的输出端可以通过联轴器、花键等方式与驱动件210的端部连接。
阻尼器232,所述阻尼器232套设在所述驱动件210;
轴承结构233,所述轴承结构233包括与所述驱动件210可转动连接的轴承以及套设在所述轴承上的轴承座2301。特别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将轴承与驱动件210的配合部分的驱动件210设计为光杠。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阻尼器232设置位于电机231和轴承结构233之间,驱动件210穿设于阻尼器232并且从阻尼器232伸出而连接于电机231。驱动件210转动时,阻尼器232的设置能够提供用于支撑车门的运动阻尼,从而可以优化车门的电动撑杆1000的性能,以在车门开启时能够进行全角度的悬停。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232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轴承结构233设置在所述阻尼器232在远离所述电机231的一侧,所述阻尼器232通过扣压结构2302与所述轴承座2301可拆卸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2301与内管160固定连接,通过轴承座2301与阻尼器232固定连接,实现限制阻尼器232相对于内管160、外管、支撑杆组件100等相对运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阻尼器232还可以设置在轴承结构233远离电机231的一侧,以实现阻尼效果,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示例性地,该扣压结构2302包括相互配合的凸起和凹槽,凸起和凹槽中的一者设置于阻尼器232,凸起和凹槽中的另一者设置于轴承座2301。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示例了扣压结构2302包括在轴承座2301上设置凹槽。在应用时,可以设计扣压结构23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扣压结构2302绕连接套的轴线等间隔设置,以保证连接套和端盖1401之间连接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申请对于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连接套和端盖1401上均设置有同等规格的孔,然后采用螺纹连接,和/或,卡箍连接。
在本申请中电动撑杆1000包括第一连接机构140和第二连接机构150,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40包括第一球窝110及与所述第一球窝110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41,所述第一连接件141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31和所述传动件22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150包括第二球窝120及与所述第二球窝12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151,所述第二连接件151与所述第二滑动件132和所述驱动件210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球窝110和第二球窝120中的一个与车门连接,所述第一球窝110和第二球窝120中的另一个与车身连接。
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机构140包括第一连接部142和第一连接件141,所述第一滑动件1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41与所述第一球窝110可拆卸连接,所述传动件22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一球窝110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42包括端盖1401和紧固件1402,所述端盖1401与所述传动件220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1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滑动件13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1301,所述第一螺纹结构130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球窝110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140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紧固件1402可拆卸连接。其中,端盖1401与传动件2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球窝110与支撑杆组件100、电动杆组件200的联动。
如图5-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机构150包括第二连接件151和第二连接部152,所述第二滑动件13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151与所述第二球窝120可拆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3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第二球窝120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151与所述第二球窝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132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1302,所述第二连接件15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纹结构1302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球窝120可拆卸连接。进而实现第二球窝120与支撑杆组件100、电动杆组件200的联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球窝110与第一连接件141、第二球窝120与第二连接件151可以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从而可以减少电动撑杆1000的零件数量,便于装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分体式的第一连接件141和第一球窝110、一体式的第二连接件141和第二球窝120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连接方式。
本申请在所述电动杆组件200与所述第二球窝120的连接方面,如图7-8所示,所述电动杆组件200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机构230外部的内管160,所述电动杆组件200通过内管16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可拆卸连接,所述内管160套设在所述驱动机构230的外部,所述内管16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机构230外壳卡接的第一卡接部161,所述内管16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52卡接的第二卡接部162。对应的,在本申请中以内管160的一端与轴承座2301卡接为例,其中,轴承座230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161配合的第一卡合部1601,第二连接部152上设置有与第二卡接部162配合的第二卡合部1602,通过卡接的方式可以方便安装与拆卸,方便维修等。
另外,如图9所示,所述电动撑杆1000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100和电动杆组件200上的套管组件3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组件300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套管310和第二套管320,其中,所述第一套管310与所述第一滑动件131和所述传动件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320与所述第二滑动件132和所述驱动件210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套管31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41配合的限位部311,所述第一连接部14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311远离所述第二球窝120的一侧;所述第二套管3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51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套管320为两端开放的结构,在靠近第二球窝12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51固定连接,实现密封。第一套管310为一端开放结构,在靠近第一球窝11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311,其中限位部311上设置有用于第一滑动件131穿过的通孔以及用于传动件220(及其上的端盖1401)穿过的通孔。
如图10所示,所述套管组件300内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300内部的弹性组件400,所述弹性组件40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310和第二套管320之间的第一弹簧410和/或第二弹簧420,所述第一弹簧410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100上,所述第二弹簧420套设在所述电动杆组件200上。
在设置时,所述第一弹簧410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20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2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230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簧410和第二弹簧420抵接于套管组件300内的任意结构部分,以能够实现电动撑杆1000正常运行的任意结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连接和安装。第一弹簧410和第二弹簧420可以选择设置其中一个或两个,在应用时根据需要进行设置,通过调整弹簧的弹力值,以获得更大输出力,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
弹簧可以防止支撑杆组件100、电动杆组件200发生错位、扭曲,从而能够避免异响的产生,有益于提高整个电动撑杆1000的性能。另外,第一弹簧410套设在支撑杆组件100上,可以实现气弹簧,能够使得电动撑杆1000在处于压缩状态下持续保持一定压力,可以实现将车门重量的力大部分由气弹簧承载,电机只需提供很小一部分力值,即可驱动门盖开闭;还有助于保持电动撑杆1000处于伸出状态,辅助弹簧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和滑动机构130内部所产生的阻力一起用于平衡车门的重力,提高电动撑杆1000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动撑杆1000的具体工作原理:
在电机231通电情况下,电机231输出扭矩带动驱动件210产生回转运动,驱动件210与传动件220配合实现传动件220在轴向方向伸缩运动;传动件220通过第一连接件141带动第一球窝110、第一滑动件131在轴线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电动撑杆1000的发生轴向伸缩运动,实现车门开闭。在电动开启车门时,电机231带动驱动件210旋转,并转换为传动件220带动第一球窝110和第一滑动件131向远离第二球窝120方向运动,第一弹簧410、第二弹簧420同时推动限位部311并带动第一套管310同时向相对于远离第二套管320方向运动。在电动关闭车门时,电机231带动驱动件210反向旋转,并实现传动件220、第一球窝110、第一滑动件131的反向运动,第一球窝110带动第一连接件141推动限位部311并带动第一套管310同时反向运动,并压缩第一弹簧410和第二弹簧420。在非通电情况下,向第一球窝110(或第二球窝120)施加外力,在克服第一弹簧410、第二弹簧420、滑动机构130的气压阻力以及内部的摩擦阻力后,促使第一滑动件131和第二滑动件132发生轴向伸缩运动,通过第一连接件141带动传动件220发生轴向伸缩运动;驱动件210与传动件220配合实现驱动件210的回转运动,继而通过驱动件210与电机231的连接带动电机231在内管160内部发生旋转,实现车门开闭。在手动开启车门时,车门带动第一球窝110和第一滑动件131向远离第二球窝120方向运动,第一球窝110带动第一连接件141和传动件220运动,进而带动驱动件210、电机231转动,第一弹簧410、第二弹簧420同时推动第一套管310运动,实现省力效果。在手动关闭车门时,车门带动第一球窝110和第一滑动件131向靠近第二球窝120方向运动,第一球窝110带动第一连接件141和传动件220运动,进而带动驱动件210、电机231转动,第一球窝110带动第一连接件141推动限位部311并带动第一套管310同时反向运动,并压缩第一弹簧410和第二弹簧420。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门,如图11所示,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1000。其中,所述第一球窝110可以与车门2000连接,第二球窝120可以与车身3000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球窝110可以与车身3000连接,第二球窝120可以与车门2000连接,在具体应用时根据应用场景等进行确定,通过电动杆组件200带动支撑杆组件100沿轴线方向运动实现带动车门2000运动,实现车门2000的自动开闭。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或如上所述的车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动撑杆1000可以应用于车辆上的多个不同位置,例如,车门、车盖、尾门、后后备箱盖等活动部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件;
所述电动杆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与所述驱动件转动连接且可沿所述电动撑杆的轴线方向运动的传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球窝及与所述第一球窝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一螺纹结构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球窝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侧的端盖和紧固件,所述端盖与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端盖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紧固件固定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球窝及与所述第二球窝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滑动件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球窝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杆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驱动件外部的内管,所述内管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件卡接的第一卡接部,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和电动杆组件上的套管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组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其中,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滑动件和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撑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内部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第一弹簧和/或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杆组件上,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电动杆组件上。
11.一种车门,其特征在于,其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电动撑杆或者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门。
CN202320883062.6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Active CN219840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3062.6U CN219840523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83062.6U CN219840523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0523U true CN219840523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5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83062.6U Active CN219840523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0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97902A1 (zh) 智能电动驱动气缸装置
US9776483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with motor-gearbox assembly having dual stage planetary gearbox
US7566092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US7234757B2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US20160312514A1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with electromechanical brake and method of allowing and preventing movement of a closure member of a vehicle
CN110017078B (zh) 具有带附加摩擦控制的动力致动器的机电撑杆
US20090200830A1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CN105209328A (zh) 具有摩擦装置的闭合面板平衡机构
CN110056282B (zh) 包括具有一体式挠性联接件的行星齿轮组的机电撑杆
CN203285212U (zh) 一种铰链装置及具有该铰链装置的汽车行李箱
US11136811B2 (en)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thin wall tube
CN111749568B (zh) 带摩擦的平衡机构
CN219840523U (zh) 一种电动撑杆、车门及车辆
CN215056470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汽车尾门撑杆
CN112211519A (zh) 具有螺纹式连接的闭合面板平衡机构
CN114043854A (zh) 车窗结构
CN107386863B (zh) 一种用于汽车侧门或后背门的轴向驱动执行器
US20200123830A1 (en) Self regulating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 with friction
CN211549303U (zh) 驱动机构与翻转装置
CN211623059U (zh) 一种双向传动式支撑装置
EP1826047A2 (en) Electromechanical strut
CN111305687A (zh) 一种双向传动式支撑装置
CN218581420U (zh) 剪刀门驱动机构及车辆
CN212317736U (zh) 一种车用后背门控制模块
CN215369339U (zh) 撑杆机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