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0282U -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0282U
CN217410282U CN202220678522.7U CN202220678522U CN217410282U CN 217410282 U CN217410282 U CN 217410282U CN 202220678522 U CN202220678522 U CN 202220678522U CN 217410282 U CN217410282 U CN 217410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ption
liquid
unit
stage
conden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85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宝汉
张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JP E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JP E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JP E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JP E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85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0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0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0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多个吸收单元和回收单元,多个吸收单元分级设置;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连接回收单元的排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回收单元的进液口,后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废气排放装置,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连接后续处理装置,后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VOCs吸收效率低以及吸收液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统称,多数具有毒性,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产生的废气中的VOCs含量越高,如果直接将废气排放到空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在废气排放前,需对废气中的VOCs进行处理,以降低VOCs对大气的危害。
目前VOCs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将废气送入一个吸收单元中,由吸收单元中的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然后将吸收完成后的废气排入后续的净化装置。但该方式中吸收液的吸收能力较低,不能连续处理废气中的VOCs,吸收效率较低。而且吸收液吸收饱和后直接排出,导致吸收液不能循环利用,造成吸收液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VOCs吸收效率低以及吸收液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吸收单元和回收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吸收单元分级设置;
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排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后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其中,所述回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吸收液从后往前依次通过各级吸收单元,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解吸回收吸收液;
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废气排放装置,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连接后续处理装置,后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其中,所述废气排放装置将废气送入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并从前往后依次经过各级吸收单元,各级吸收单元通过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将废气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
可选的,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和吸收循环泵,其中:
所述吸收塔底部为第一储液段,所述吸收塔顶部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排气口,所述吸收塔顶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储液段两侧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一储液段底部连接所述吸收循环泵的进液口,所述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所述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或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
可选的,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底部到吸收循环泵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用于向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补充水或吸收液中易挥发组分与水的混合液。
可选的,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液位计和所述吸收循环泵,其中:
所述液位计用于,检测对应第一储液段的液位高度,并将所述液位高度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液位高度与平均液位高度进行比较;当所述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前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或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当所述液位高度小于或等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
可选的,所述回收单元包括解吸塔、解吸循环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冷凝器,其中:
所述解吸塔底部为第二储液段,所述第二储液段底部连接所述解吸循环泵的进液口,所述解吸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液口,所述解吸塔上方设置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喷头,所述解吸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源进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源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源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源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段的第一侧。
可选的,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时,控制所述解吸循环泵将从所述解吸塔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当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未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时,控制所述解吸循环泵将从所述解吸塔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第一热交换器。
可选的,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油水分离罐和真空泵,其中:
所述解吸塔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罐的进液口,所述油水分离罐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段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
可选的,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和VOCs收集罐,其中:
所述油水分离罐的排油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所述第三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四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
可选的,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包括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到第一喷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四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射流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吸收单元分级设置,将吸收液从后级吸收单元往前级吸收单元输送,将废气从前级吸收单元往后级吸收单元输送,延长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时间,且越靠近后级吸收液越纯净吸收能力越强,提高了吸收液对VOCs的吸收量,提高了对VOCs的吸收效率和吸收效果。通过第一级吸收单元将饱和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通过回收单元对饱和吸收液进行解吸得到纯净吸收液,并将纯净吸收液送入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实现了吸收液的循环回收利用,避免吸收液的浪费。各级吸收单元和回收单元可实现持续工作,整个废气净化系统具有运行维护成本低和再生能耗低的优势,便于工业化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级吸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废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吸收单元;11、第一吸收单元;12、第二吸收单元;13、第三吸收单元;14、第一吸收循环泵;15、第二吸收循环泵;16、第三吸收循环泵;17、第一储液段;18、第一喷头;19、补液口;20、回收单元;21、第一冷凝器;22、第二热交换器;23、第一热交换器;24、解吸循环泵;25、解吸塔;26、油水分离罐;27、真空泵;28、第二冷凝器;29、第四冷凝器;30、第三冷凝器;31、VOCs收集罐;32、第二喷头;33、第二储液段;41、送风机;51、第一吸收塔;52、第二吸收塔;53、第三吸收塔;54、射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其应用于废气净化系统中,旨意在于通过废气净化装置中的各级吸收单元逐级吸收废气中的VOCs,并通过回收单元20解吸回收饱和吸收液,以解决吸收液吸收能力低以及不能循环利用的问题。
在该实施例中,该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吸收单元10和回收单元20,多个吸收单元10分级设置。吸收单元10的数量可以为3~5个,参考图1,本实施例以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三个吸收单元10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吸收单元11为第一级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13为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12为第一级吸收单元的后级吸收单元,也即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前级吸收单元。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连接回收单元20的排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回收单元20的进液口,后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废气排放装置,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连接后续处理装置,后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回收单元20将吸收液送入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吸收液从后往前依次通过各级吸收单元,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20,回收单元20解吸回收吸收液。废气排放装置将废气送入第一级吸收单元,并从前往后依次经过各级吸收单元,各级吸收单元通过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将废气送入后续处理装置。其中,废气排气装置是指生产环节排放废气的装置,后续处理装置是指处理废气中非VOCs的成分的装置。示例性的,废气排气装置将废气送入第一吸收单元11,由第一吸收单元11对其进行吸收净化后,送入第二吸收单元12进行进一步吸收净化,再送入第三吸收单元13进行最后一步吸收净化,处理后的废气送入后续处理装置。第一吸收单元11中吸收液对废气吸收净化后达到饱和,第一吸收单元11将饱和吸收液输送至回收单元20,第二吸收单元12将自身的吸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单元11,以及第三吸收单元13将自身的吸收液输送至第二吸收单元12,回收单元20将解吸完成的纯净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单元13。可理解的,在某一吸收单元的吸收液流动后,相应其他吸收单元或回收单元20的吸收液也要随着流动,保证吸收液在各个吸收单元中平均分配,以及保证吸收单元中实时保留有吸收液对废气进行净化吸收。
在该实施例中,回收单元20接收到第一吸收单元11输送的饱和吸收液后,通过内部的高温真空环境对饱和吸收液进行解吸,得到纯净吸收液,并将纯净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单元13,实现了对吸收液的循环利用。由于第三吸收单元13中的废气已经过前两级吸收单元的净化处理,此时废气中的VOCs含量较低,通过吸收能力最强的纯净吸收液对VOCs含量较低的废气进行吸收净化,变相提高了吸收液的吸收能力,保证对VOCs的吸收效率和吸收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吸收液的成分为纯的高沸点低挥发性有机溶剂配置的乳化液,配置的乳化液质量占比为表面活性剂2%~15%、助表面活性剂1%~10%和水10%~30%,其余为高沸点低挥发性有机溶剂。高沸点低挥发性有机溶剂包括生物柴油、洗油和白油等。表面活性剂包括Tween系列与Span系列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助表面活性剂包括正丁醇,异戊醇,甘油等。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吸收单元10包括吸收塔和吸收循环泵。参考图2,第一吸收单元11包括第一吸收塔51和第一吸收循环泵14,第二吸收单元12包括第二吸收塔52和第二吸收循环泵15,第三吸收单元13包括第三吸收塔53和第三吸收循环泵16。每个吸收塔底部为第一储液段17,吸收塔顶部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排气口,吸收塔顶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喷头18,第一储液段17两侧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进气口和进液口,第一储液段17底部连接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的进液口,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18,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或回收单元20的进液口。需说明的,当吸收单元为第一级吸收单元时,对应的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回收单元20。参考图2,第一吸收循环泵14的排液口连接回收单元20的进液口,以通过第一吸收循环泵14将第一吸收塔51中的饱和吸收液输送至回收单元20进行解吸回收。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废气从前往后依次经过各个吸收单元,并被各个吸收单元进行吸收净化的过程为:通过送风机41将废气排放装置送入第一吸收塔51底部,第一吸收循环泵14从第一吸收塔51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还未饱和的吸收液,并将该吸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塔51的第一喷头18,第一喷头18喷淋吸收液,自上而下喷淋的吸收液与自下而上流动的废气逆流接触,废气中的VOCs溶解在吸收液后,得到含有VOCs的吸收液,吸收液落入第一吸收塔51的第一储液段17。由于废气优先与第一吸收塔51中的吸收液接触,第一吸收塔51起到主要吸收作用。被吸收后的废气从第一吸收塔51顶部排出并进入第二吸收塔52底部,第二吸收塔52循环泵从第二吸收塔52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还未饱和的吸收液,并将该吸收液输送至第二吸收塔52的第一喷头18,第一喷头18喷淋吸收液,自上而下喷淋的吸收液与自下而上流动的废气逆流接触,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后落入第二吸收塔52的第一储液段17。被吸收后的废气从第二吸收塔52顶部排出并进入第三吸收塔53底部,第三吸收塔53循环泵从第三吸收塔53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纯净吸收液或还未饱和的吸收液,并将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塔53的第一喷头18,第一喷头18喷淋吸收液,自上而下喷淋的吸收液与自下而上流动的废气逆流接触,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后落入第三吸收塔53的第一储液段17。被吸收后的废气从第三吸收塔53顶部排出并进入后续处理装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吸收塔53顶部设置有除雾器,通过除雾器除去第三吸收塔53排出的废气中携带的水分和吸收液。总体来说,废气在吸收塔中停留的总时间为Cs5~25s,废气与吸收液接触时间长,废气中丙酮、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等VOCs去除率达到90%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吸收液从后往前依次经过各个吸收单元的过程为:第一吸收塔51的第一储液段17中的吸收液吸收饱和后,第一吸收循环泵14从第一储液段17抽取饱和吸收液,并将饱和吸收液输送至回收单元20。第二吸收循环泵15从第二吸收塔52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未饱和吸收液,并将该吸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塔51的第一储液段17,以及时补充第一吸收塔51中的吸收液。第三吸收循环泵16从第三吸收塔53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未饱和吸收液,并将该吸收液输送至第二吸收塔52的第一储液段17,以及时补充第二吸收塔52中的吸收液。回收单元20将解吸完成的纯净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塔53的第一储液段17,以及时补充第三吸收塔53中的吸收液,并对第一吸收循环泵14输送的饱和吸收液进行解吸处理。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描述的第一吸收塔51的吸收液饱和后触发的吸收液流动过程,但除该流程过程以外,吸收液的流动过程还可以是回收单元20解吸出纯净吸收液后触发的,即回收单元20先将纯净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塔53后,第三吸收塔53将吸收液输送至第二吸收塔52,第二吸收塔52将吸收液输送至第一吸收塔51,第一吸收塔51将饱和吸收液输送至回收单元20。无论是何种流动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各级吸收塔和循环泵的连接结构都能保证吸收液的正常流动,以使吸收液平均分配给各个吸收单元,整个系统的吸收稳定性高。
在一实施例中,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每个吸收单元包括液位计,液位计设置在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17,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液位计和吸收循环泵。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控制单元控制吸收液的流动方向,实现吸收液平均分配给各个吸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液位计用于,检测对应第一储液段17的液位高度,并将液位高度发送至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液位高度与平均液位高度进行比较;当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前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或回收单元20的进液口;当液位高度小于或等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17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18。示例性的,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各个液位计发送的液位高度,并计算平均液位高度。将平均液位高度分别与第一吸收单元11、第二吸收单元12和第三吸收单元13的液位高度进行比较。如果第三吸收单元13的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表明第一吸收单元11和/或第二吸收单元12的液位高度小于平均液位高度,即第一吸收单元11和/或第二吸收单元12缺少吸收液,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吸收循环泵16连接第二吸收塔52的管道上的阀门打开,控制第三吸收循环泵16连接第三吸收塔53的管道上的阀门关闭,以通过第三吸收循环泵16并从第三吸收塔53中抽取吸收液输送至第二吸收塔52中。而如果第三吸收单元13的液位高度小于平均液位高度,表明第一吸收单元11和/或第二吸收单元12的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即第一吸收单元11和/或第二吸收单元12的液位高度的吸收液充足,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三吸收循环泵16连接第二吸收塔52的管道上的阀门闭合,控制第三吸收循环泵16连接第三吸收塔53的管道上的阀门打开,以通过第三吸收循环泵16从第三吸收塔53中抽取吸收液输送至第一喷头18以进行吸收液喷淋。第二吸收单元12与第三吸收单元13同理。而如果第一吸收单元11的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则表明第一吸收单元11的液位过高,需要排放部分吸收液至回收单元20。第一吸收单元11的液位高度低于平均液位高度时同理于第三吸收单元13。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塔51中的吸收液在第二吸收塔52和第三吸收塔53中已用于吸收废气,因此第一吸收塔51中的吸收液的吸收能力不强,大约使用一段时间后即会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吸收VOCs。因此第一控制单元可监控第一吸收塔51中吸收液的吸收时间,在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第一吸收循环泵14将第一吸收塔51中的吸收液输送至回收单元20。此时第一吸收塔51中的液位高度降低,第二吸收塔52的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则向第一吸收塔51输送吸收液,以及时向第一吸收塔51补充吸收液。同样的,第三吸收塔53的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则向第二吸收塔52输送吸收液,以及时向第二吸收塔52补充吸收液。回收单元20接收到第一吸收塔51输送的饱和吸收液,并将解吸完成的纯净吸收液输送至第三吸收液,以及时向第三吸收液补充吸收液,实现了各个吸收塔的吸收液平衡。
在一实施例中,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底部到吸收循环泵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补液口19,补液口19用于向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补充水或吸收液中易挥发组分与水的混合液。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由于回收单元20在回收吸收液时,吸收液中的水分或易挥发组分因高温汽化,导致回收单元20输送给第三吸收塔53的吸收液中的水分或易挥发组分减少,影响吸收液的吸收能力,导致VOCs的吸收效果降低。因此在第三吸收塔53与第三吸收循环泵16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开设补液口19,补液口19可设置有阀门,在每次回收单元20向第三吸收塔53输送纯净吸收液后,通过补液口19向第三吸收塔53输送水或吸收液中易挥发组分与水的混合液。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回收单元20包括解吸塔25、解吸循环泵24、第一热交换器23、第二热交换器22和第一冷凝器21。解吸塔25底部为第二储液段33,第二储液段33底部连接解吸循环泵24的进液口,解吸循环泵24的排液口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3的进液口,解吸塔25上方设置有第二喷头32,第一热交换器23的排液口连接第二喷头32,解吸循环泵24的排液口连接第二热交换器22的热源进液口,第二热交换器22的热源排液口连接第一冷凝器21的进液口,第一冷凝器21的排液口连接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第二热交换器22的冷源进液口连接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第二热交换器22的冷源排液口连接第二储液段33的第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废气净化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20时,控制解吸循环泵24将从解吸塔25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第二热交换器22;当第一级吸收单元未将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20时,控制解吸循环泵24将从解吸塔25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第一热交换器23。
示例性的,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吸收循环泵14连接回收单元20的管道上的阀门打开后,通知第二控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11将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解吸循环泵24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3的管道上的阀门闭合,控制解吸循环泵24连接第二热交换器22的管道上的阀门打开,以使解吸循环泵24从解吸塔25底部抽取纯净吸收液并输送至第二热交换器22。由于解吸完成的纯净吸收液温度较高,而吸收塔内的吸收液为正常温度,饱和吸收液为正常温度,解吸所需的温度较高,因此将纯净吸收液作为第二热交换器22的热源,将第一吸收循环泵14输送的饱和吸收液作为第二热交换器22的冷源,实现纯净吸收液和饱和吸收液的换热升温,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降温后的纯净吸收液通过第一冷凝器21,在第一冷凝器21的冷却水作用下进一步降温,然后进入到第三吸收塔53中。升温后的饱和吸收液进入解吸塔25后,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吸收循环泵14连接回收单元20的管道上的阀门闭合,并通知第二控制单元第一吸收单元11未将吸收液送入回收单元20,第二控制单元控制解吸循环泵24连接第一热交换器23的管道上的阀门打开,控制解吸循环泵24连接第二热交换器22的管道上的阀门闭合,以使解吸循环泵24从解吸塔25底部抽取含有VOCs的吸收液并输送至第二热交换器22。含有VOCs的吸收液进入第二热交换器22,在第二热交换器22的热源作用下升温,第二热交换器22的加热温度为110℃~200℃。加热后的含有VOCs的吸收液输送至解吸塔25顶部自上而下喷淋,在解吸塔25内部的高温以及负压条件下精馏解吸,在由第二热交换器22进行多次加热后解吸完成形成纯净吸收液并保存在第二储液段33中。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回收单元20还包括第二冷凝器28、油水分离罐26和真空泵27。解吸塔25顶部连接第二冷凝器28的进气口,第二冷凝器28的排液口连接油水分离罐26的进液口,油水分离罐26的排水口连接第二储液段33的第二侧,第二冷凝器28的排气口连接真空泵27的进气口。在本实施例中,当吸收液在解吸塔25中进行高温解吸时,会释放出在吸收塔中吸收的VOCs,VOCs水蒸汽形成的混合气体被真空泵27从解吸塔25顶部抽出,保证解吸塔25内部的负压,当解吸塔25内部为负压状态时,有利于吸收液中VOCs的解吸和水的挥发,吸收液中水和多种VOCs都能形成共沸点,降低了解吸所需能量并加快了解吸过程。混合气体进入第二冷凝器28中,在第二冷凝器28的冷却水作用下降温,混合气体部分液化成油水混合液体,油性液体为液态VOCs,并流入油水分离罐26中,其余未液化的混合气体在真空泵27的作用下排出。油水分离罐26将油水混合液体静置分离,并将分离出的水送入解吸塔25。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3,回收单元20还包括第三冷凝器30、第四冷凝器29和VOCs收集罐31。油水分离罐26的排油口连接VOCs收集罐31,真空泵27的排气口连接第三冷凝器30的进气口,第三冷凝器30的排液口连接VOCs收集罐31,第三冷凝器30的排气口连接第四冷凝器29的进气口,第四冷凝器29的排液口连接VOCs收集罐31。在本实施例中,将油水分离罐26中的液态VOCs送入VOCs收集罐31,真空泵27将其余未液化的混合气体送入第三冷凝器30,在第三冷凝器30和第四冷凝器29的多级冷凝作用下,形成的液体送入VOCs收集罐31,实现了对VOCs的回收处理,被VOCs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级吸收单元包括射流器,射流器54设置在第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到第一喷头18的连接管道上,第四冷凝器29的排气口连接射流器54。示例性的,在经过第三冷凝器30和第四冷凝器29后,还未液化的混合气体送入射流器54中,以通过第一吸收塔51的吸收液吸收混合气体中的VOCs,实现了对VOCs的充分吸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废气净化系统,该废气净化系统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可通过该废气净化装置有效净化废气中VOCs气体并循环利用吸收液,以低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废气净化,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吸收单元和回收单元,其中:
所述多个吸收单元分级设置;
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排液口,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后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其中,所述回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吸收液从后往前依次通过各级吸收单元,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解吸回收吸收液;
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废气排放装置,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连接后续处理装置,后级吸收单元的进气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排气口;其中,所述废气排放装置将废气送入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并从前往后依次经过各级吸收单元,各级吸收单元通过吸收液吸收废气中的VOCs,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将废气送入所述后续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包括吸收塔和吸收循环泵,其中:
所述吸收塔底部为第一储液段,所述吸收塔顶部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排气口,所述吸收塔顶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储液段两侧设置有对应吸收单元的进气口和进液口,所述第一储液段底部连接所述吸收循环泵的进液口,所述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所述吸收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前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或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每个所述吸收单元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对应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液位计和所述吸收循环泵,其中:
所述液位计用于,检测对应第一储液段的液位高度,并将所述液位高度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液位高度与平均液位高度进行比较;当所述液位高度大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前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或所述回收单元的进液口;当所述液位高度小于或等于平均液位高度,控制对应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将从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储液段抽取到的吸收液输送至所述吸收单元的第一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塔底部到吸收循环泵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用于向所述最后一级吸收单元补充水或吸收液中易挥发组分与水的混合液。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包括解吸塔、解吸循环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冷凝器,其中:
所述解吸塔底部为第二储液段,所述第二储液段底部连接所述解吸循环泵的进液口,所述解吸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液口,所述解吸塔上方设置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喷头,所述解吸循环泵的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源进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热源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最后一级吸收单元的进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源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排液口,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源排液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段的第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时,控制所述解吸循环泵将从所述解吸塔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当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未将吸收液送入所述回收单元时,控制所述解吸循环泵将从所述解吸塔底部抽取到的吸收液送入第一热交换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二冷凝器、油水分离罐和真空泵,其中:
所述解吸塔顶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罐的进液口,所述油水分离罐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段的第二侧,所述第二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三冷凝器、第四冷凝器和VOCs收集罐,其中:
所述油水分离罐的排油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所述真空泵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三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所述第三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四冷凝器的排液口连接所述VOCs收集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包括射流器,所述射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级吸收单元的吸收循环泵到第一喷头的连接管道上,所述第四冷凝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射流器。
10.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气净化装置。
CN202220678522.7U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7410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522.7U CN21741028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522.7U CN21741028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0282U true CN217410282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1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8522.7U Active CN217410282U (zh) 2022-03-24 2022-03-24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02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8118A (zh) * 2023-04-10 2023-05-09 佛山市大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8118A (zh) * 2023-04-10 2023-05-09 佛山市大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60412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108014578B (zh) 低温喷淋净化燃煤烟气中细颗粒与可凝结颗粒的方法及装置
CN217410282U (zh) 一种吸收液循环回收的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CN107754568B (zh) 一种低能耗烟气捕集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及气体回收工艺
CN115845556A (zh) 一种二氯甲烷尾气回收处理系统及回收处理方法
CN111715030A (zh) 流化床废气零排放系统
CN109078459A (zh) 一种吸收-吸附-解吸循环资源化回收挥发性有机气体的装置及技术
CN204619569U (zh) 一种环氧氯丙烷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处理系统
CN208449008U (zh) 一种组合式有机废气净化及回收装置
CN209049172U (zh) 一种工业废气处理系统
CN205925337U (zh) 一种二级吸附回收系统
CN108854466B (zh) 一种二氯甲烷废气的净化回收系统
KR101899600B1 (ko) 이산화 탄소 처리장치
CN205323494U (zh) 一种有机废气溶剂吸收回收净化系统
CN212651564U (zh) 一种化工厂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1537120U (zh) 一种采用热氮脱附的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及系统
CN104289072A (zh) 苯类挥发性气体的复叠回收装置和方法
CN207786202U (zh) 低温喷淋净化燃煤烟气中细颗粒与可凝结颗粒的装置
CN215962860U (zh) 一种油气处理系统
CN205774203U (zh) 一种聚氨酯合成革废气中有机物回收装置
CN109912376A (zh) 一种含VOCs尾气的环保回收分离工艺及装置
CN212236708U (zh) 一种处理污泥好氧发酵废气的系统
CN109364695A (zh) 一种回收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吸收剂及其应用
CN115445423A (zh) 氨法脱碳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210613291U (zh) 废气处理环保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