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640U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02640U CN217402640U CN202221148980.6U CN202221148980U CN217402640U CN 217402640 U CN217402640 U CN 217402640U CN 202221148980 U CN202221148980 U CN 202221148980U CN 217402640 U CN217402640 U CN 2174026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mounting groove
- assembly
- wind wheel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机组件和集成灶,烟机组件包括:壳体,包括腔体;电机,设于腔体内;风轮,与电机连接;隔水部,设于壳体和/或风轮,用于阻挡液体流向电机。通过设置隔水部,可以阻隔流向电机的水和油脂,从而降低电机被水和油脂侵蚀的可能性,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电机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烟机组件结构,提升烟机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烟机组件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抽油烟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有一小部分夹杂油脂和水汽的油烟进入到风轮内,并被转动的风轮甩入蜗壳。在重力作用下,油脂和水汽会流动至风机的驱动电机上。以至于抽油烟设备存在驱动电机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烟机组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烟机组件,烟机组件包括:壳体,包括腔体;电机,设于腔体内;风轮,与电机连接;隔水部,设于壳体和/或风轮,用于阻挡液体流向电机。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烟机组件,烟机组件属于排烟灶上的动力结构,具体烟机组件能够抽吸油烟,并将抽入的油烟通过烟道排放至指定区域。
烟机组件包括壳体、电机和风轮。壳体为烟机组件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烟机组件上的其他工作结构。壳体内部形成有腔体,且壳体上设置有连通腔体和壳体外部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安装在腔体内,且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风轮连接,电机用于驱动风轮转动,以通过风轮将油烟由进风口抽入壳体,并在加压加速后将油烟由出风口排出壳体,从而实现油烟的抽吸和集中排放。
在相关技术中,抽油烟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油烟处理结构无法完全处理水汽和油脂,仍会有一小部分夹杂油脂和水汽的油烟进入到风轮内,并被转动的风轮甩至蜗壳的内壁上。其后,此部分水和油脂会在重力作用下向蜗壳内部的电机结构流动,并堆积在电机结构上。以至于抽油烟设备存在电机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烟机组件还包括隔水部,隔水部设置在壳体和/或风轮上,设置在壳体上的隔水部位于腔体的内壁上,工作过程中,被涡轮甩在腔体内壁上的水和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沿腔体的内壁自上而下流动,水和油脂在接触到隔水部时被隔水部阻挡,以阻止液体和油脂继续向电机所在区域流动,以避免液体和油脂堆积在电机上。设置在风轮上的隔水部位于风轮的外表面上,进入风轮的水汽和油脂部分凝结在风轮外表面上,此部分水和油脂在重力作用下向电机所在区域流动,当接触到隔水部时被隔水部阻挡,以阻止水和油脂接触电机。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隔水部,可以阻隔流向电机的水和油脂,从而降低电机被水和油脂侵蚀的可能性,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电机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烟机组件结构,提升烟机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烟机组件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烟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腔体的底面设有安装槽,电机设于安装槽内;隔水部位于安装槽外,用于阻止液体流入安装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电机的安装位置作出限定。具体地,腔体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和腔体连通,且安装槽的形状与电机的外轮廓形状适配。至少部分电机嵌设在安装槽内,以通过安装槽将电机准确定位在壳体上。在此基础上,隔水部位于安装槽外,用于阻挡水和油脂经由壳体内表面以及风轮外表面流入安装槽。从而通过隔水部保持安装槽的清洁度和干燥度,避免电机被大量流入安装槽的水和油脂侵蚀损毁,进而提升电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水部包括:第一凸筋,设于腔体底面上,环绕安装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隔水部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隔水部包括第一凸筋,第一凸筋设置在腔体的底面上,位于安装槽开口的周侧。且第一凸筋呈环状,第一凸筋环绕安装槽的开口设置。其中,第一凸筋用于阻挡沿壳体的内表面,即腔体的内壁流动的水和油脂,具体水和油脂在接触到第一凸筋后,被第一凸筋所阻挡,以阻止水和油脂继续向安装槽的开口流动,从而解决被风轮甩在壳体上的水和液体易侵蚀电机的技术问题。
其中,第一凸筋一体成形于壳体上,具体可采用注塑成形工艺。通过设置一体式的壳体和第一凸筋,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机组件的工艺复杂度,有利于压缩烟机组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第一凸筋和壳体之间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水和油脂经由结构缝隙流入安装槽,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阻隔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水部还包括:第二凸筋,设于风轮的第一端面上,环绕安装槽,第一端面朝向安装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水部还包括第二凸筋,第二凸筋设置在风轮上,具体位于风轮的第一端面上,其中风轮的第一端面朝向安装槽,电机上的动力输出轴由第一端面插入风轮,以驱动风轮转动。其中,第二凸筋同样呈环状,具体在安装槽的周侧环绕安装槽设置。工作过程中,进入风轮的水汽和油脂部分被转动的风轮甩出,其余部分水和油脂会凝结在风轮的外轮廓上,此部分水和油脂同样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安装槽所在方向流动,当水和液体流动至第一端面,则有可能直接滴落至安装槽中。对此,通过设置第二凸筋,可以在第一端面上阻挡水和油脂朝安装槽的上方空间流动,使水和油脂堆积在第二凸筋上,或滴落至安装槽周侧的壳体上,从而解决风轮上的水和油脂易进入安装槽侵蚀电机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隔水部结构,提升烟机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凸筋一体成形于风轮上,具体可采用注塑成形工艺。通过设置一体式的风轮和第二凸筋,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机组件的工艺复杂度,有利于压缩烟机组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第二凸筋和风轮之间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水和油脂经由结构缝隙流入安装槽,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阻隔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高度需大于等于0.5mm,通过限定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高度大于等于0.5mm,可以保证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对液体的阻挡效果,避免水和油脂直接跨过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具体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高度可根据壳体的整体尺寸和内部结构布局作出调整,可选范围在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水部还包括:凹槽,设于腔体的底面,环绕安装槽,且与第二凸筋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隔水部还包括配合第二凸筋设置的凹槽。具体地,凹槽设置在腔体的底面上,且在烟机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凸筋和凹槽相对设置,即凹槽呈环状,且环绕设置在安装槽的周侧。
通过设置凹槽,可以收集被第二凸筋所阻挡的水和油脂,具体水和油脂在第二凸筋外侧堆积过多,则会滴落至凹槽中。从而一方面通过凹槽存储水和油脂,避免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流入安装槽,另一方面具备一定深度的凹槽可以降飞溅起的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进入安装槽。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阻隔效果,有效保护电机的技术效果。
其中,壳体上还设置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的一端与凹槽连通,另一端与壳体外部空间连通。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阀体或密封塞实现排液通道的通断控制。对此,用户可通过控制阀体开启或拔出密封塞将凹槽以及壳体底部堆积的水和油脂排出至壳体外,以避免过度堆积的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进而实现提升烟机组件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烟机组件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垂直于风轮的转轴的方向上,第一凸筋位于安装槽和第二凸筋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的位置关系作出限定。具体地,在垂直于风轮的转轴的方向,即烟机组件的横向方向上,第一凸筋位于安装槽和第二凸筋之间。可以理解地,第一凸筋靠近安装槽的开口,第二凸筋环绕设置在第一凸筋外周侧。
通过将第二凸筋设置在第一凸筋的外周侧,使得被第二凸筋所阻挡的水和液体可以滴落在第一凸筋外侧,从而使第一凸筋可以阻挡此部分滴落下来的水和液体,避免风轮上的水和液体流入安装槽。同时,第一凸筋还可以起到阻挡飞溅起的水和油脂的作用。进而实现优化隔水部结构布局,提升隔水部阻隔有效性,提升烟机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第一端面朝远离安装槽的方向凹陷。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端面的形状作出限定。具体地,至少部分第一端面朝远离安装槽的方向凹陷。工作过程中,部分水和油脂可能通过风轮上的轴孔流动至风轮的第一端面,轴孔位于第一端面的中心区域。对此,通过设置内凹的第一端面,使第一端面具备导流作用,具体可以将第一端面中心区域的水和油脂依靠重力引导至第一端面的边缘区域,使此部分水和油脂由靠近第二凸筋的边缘区域滴落至第一凸筋外周侧。从而避免第一端面上的水和油脂直接滴入安装槽。进而强化安装槽的隔水效果,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凹陷的第一端面可以为电机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有利于提升壳体内部结构紧凑度,为烟机组件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轮的高度大于等于3mm;第一端面凹陷的深度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风轮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为保证风轮对油烟抽吸的能力,风轮的高度需大于等于3mm。在此基础上,对第一端面的凹陷深度a作出限定,第一端面的凹陷深度即凹陷区域在风轮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其中,凹陷深度需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风轮高度的三分之二。通过限定凹陷深度大于等于2mm,可以保证第一端面导流的可靠性,确保第一端面可以将中心区域的水和油脂引导至边缘区域。通过限定凹陷深度小于等于风轮高度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大的凹陷影响风轮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大的凹陷影响风轮的对油烟的抽吸能力。进而实现优化风轮结构,提升安装槽隔水效果,提升烟机组件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排水孔,排水孔与安装槽连通,且位于安装槽底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还形成有排水孔,排水孔的第一端连通安装槽,第二端与壳体外部空间连通。在意外情况下,可能会有大量液体灌入烟机组件,例如用户误将液体直接倾倒至油烟抽吸口,或干燥结构失效,此时隔水部无法有效阻隔大量液体,以至于超出隔水部阻隔能力的液体会流入安装槽。对此,通过设置排水孔可以使此部分液体经由排水孔导出至壳体外,以避免堆积在安装槽内的液体侵蚀、损毁电机。
具体地,可在安装槽内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槽内是否存在液体,当检测出由液体滴入安装槽内部时,控制器发出警报,以提醒用户及时关闭烟机组件,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其后,用户可等待排水孔将误入的液体排出安装槽。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排水孔,使用户可以在不拆解烟机组件的情况下排出水和油脂,从而降低了烟机组件的维护难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安装槽的底面由边缘向排水孔倾斜,倾斜角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
在该技术方案中,安装槽的底面朝中心区域下凹,排水孔设置在该中心区域。即安装槽的底面由边缘区域朝排水孔下倾。通过设置向排水孔下倾的底面,使安装槽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排水孔,避免液体堆积在安装槽内。从而提升排水孔的排水效果,保证安装槽的干燥度。
在此基础上,安装槽底面下倾的角度b需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通过限定下倾角度大于等于5°,可以保证液体导流可靠性,避免液体因下倾角度过小而驻停在安装槽底面。通过限定下倾角度小于等于30°可以在保证导流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下倾底面占用过多空间,为烟机组件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安装槽设于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扣合于第一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电机下插在安装槽内,风轮安装在电机上方。第二壳体扣合在第一壳体上方,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合出腔体,以通过腔体容纳风轮。其中,进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周侧,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而成。
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在电机和风路出现故障时,用户可通过拆解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成电机和风轮的维修或更换,从而降低烟机组件的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为蜗壳。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为蜗壳,蜗壳、风轮和电机组成离心风机。
离心风机能够对被抽入至腔体内部的油烟进行加压加速,一方面使油烟可以被快速排入与出风口对接的烟道内,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油烟的抽吸效果,从而使烟机组件可以满足大量油烟的抽吸需求。同时,离心风机具备上下端抽气,周侧排气的特点,平放的离心风机可以合理利用横向空间,相较于轴流风机等风机类型来说,选择离心风机有利于压缩抽油烟设备的厚度,从而为布置抽油烟设备提供便利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加热组件,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烟机组件,与加热组件连接,风道与进风口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安装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烟机组件的集成灶,因此该集成灶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烟机组件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烟机组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集成灶为内循环式的集成灶,该集成灶能够将烹饪所产生的油烟集中抽取至集成灶内部,并在集成灶内部完成油脂过滤、异味过滤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以实现油烟的内循环,免去设置复杂的外排风结构。
集成灶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为集成灶的主体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集成灶上的其他结构。加热组件顶部能够为用户提供烹饪操作台面,用于盛放食材的容器放置在加热组件上方,以通过加热组件承托和加热容器。从而使在加热组件上烹制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成品食物。
加热组件内部形成有风道,风道的第一端与加热组件上方空间连通,在烹制食物的过程中,油烟集中产生在加热组件上方,该风道可供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流入集成灶。壳体与加热组件连接,风道的第二端与壳体上的进风口连通。风机设置在腔体中,风机能够通过腔体和风道抽取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具体地,开启风机后,风机将风道内的气体经由腔体抽入至风机内,以在风道区域形成负压环境,在该负压环境作用下,加热组件上方的油烟被压入至风道内,以完成油烟的抽吸,避免油烟扩散至室内环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分离组件,设于风道,用于过滤油烟。
在该技术方案中,集成灶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置在风道内。工作过程中,流入风道的油烟先流入过滤组件中,过滤组件将油烟中的油脂由空气中分离,以阻止油脂继续随同空气流入烟机。通过设置该过滤组件,可以避免油烟中的油脂附着在集成灶内部工作结构上,从而一方面防止油脂堵塞风道和过滤件,另一方面避免被抽入至风机中的油脂损坏风机。再一方面免去频繁清洗集成灶内部油脂的需求。从而解决风机易被油污损坏、吸入油污增加集成灶内部清洁负担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烟道组件,与烟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集成灶还包括烟道组件。烟道组件包括一个烟道接头和至少一个排烟管道。当排烟管道为多个时,多个排烟管道串接,烟道接头的第一端与外壳上的出风口对接,烟道接头的第二端与排烟管道的管口对接。通过设置烟道组件,使经过油脂分离以及异味过滤的油烟可以通过烟道组件排放至指定区域。具体可以设置纵向延伸的烟道组件,从而使过滤后的空气贴近地面排放,以降低排出气体干扰用户的可能性。进而提升集成灶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烟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烟机组件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烟机组件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烟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烟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烟机组件,110壳体,112腔体,114安装槽,116排水孔,118第一壳体,119第二壳体,120电机,130风轮,132第一端面,140隔水部,142第一凸筋,144第二凸筋,146凹槽,200集成灶,210加热组件,212风道,220过滤组件,230烟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烟机组件100,烟机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包括腔体112;电机120,设于腔体112内;风轮130,与电机120连接;隔水部140,设于壳体110和/或风轮130,用于阻挡液体流向电机120。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烟机组件100,烟机组件100属于排烟灶上的动力结构,具体烟机组件100能够抽吸油烟,并将抽入的油烟通过烟道排放至指定区域。
烟机组件100包括壳体110、电机120和风轮130。壳体110为烟机组件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烟机组件100上的其他工作结构。壳体110内部形成有腔体112,且壳体110上设置有连通腔体112和壳体110外部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120安装在腔体112内,且电机120的动力输出端与风轮130连接,电机120用于驱动风轮130转动,以通过风轮130将油烟由进风口抽入壳体110,并在加压加速后将油烟由出风口排出壳体110,从而实现油烟的抽吸和集中排放。
在相关技术中,抽油烟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油烟处理结构无法完全处理水汽和油脂,仍会有一小部分夹杂油脂和水汽的油烟进入到风轮130内,并被转动的风轮130甩至蜗壳的内壁上。其后,此部分水和油脂会在重力作用下向蜗壳内部的电机120结构流动,并堆积在电机120结构上。以至于抽油烟设备存在电机120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实施例中,烟机组件100还包括隔水部140,隔水部140设置在壳体110和/或风轮130上,设置在壳体110上的隔水部140位于腔体112的内壁上,工作过程中,被涡轮甩在腔体112内壁上的水和油脂在重力作用下沿腔体112的内壁自上而下流动,水和油脂在接触到隔水部140时被隔水部140阻挡,以阻止液体和油脂继续向电机120所在区域流动,以避免液体和油脂堆积在电机120上。设置在风轮130上的隔水部140位于风轮130的外表面上,进入风轮130的水汽和油脂部分凝结在风轮130外表面上,此部分水和油脂在重力作用下向电机120所在区域流动,当接触到隔水部140时被隔水部140阻挡,以阻止水和油脂接触电机120。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隔水部140,可以阻隔流向电机120的水和油脂,从而降低电机120被水和油脂侵蚀的可能性,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电机120易锈蚀、易漏电、故障率高、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烟机组件100结构,提升烟机组件100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烟机组件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腔体112的底面设有安装槽114,电机120设于安装槽114内;隔水部140位于安装槽114外,用于阻止液体流入安装槽114。
在该实施例中,对电机120的安装位置作出限定。具体地,腔体112的底面设置有安装槽114,安装槽114和腔体112连通,且安装槽114的形状与电机120的外轮廓形状适配。至少部分电机120嵌设在安装槽114内,以通过安装槽114将电机120准确定位在壳体110上。在此基础上,隔水部140位于安装槽114外,用于阻挡水和油脂经由壳体110内表面以及风轮130外表面流入安装槽114。从而通过隔水部140保持安装槽114的清洁度和干燥度,避免电机120被大量流入安装槽114的水和油脂侵蚀损毁,进而提升电机12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电机120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隔水部140包括:第一凸筋142,设于腔体112底面上,环绕安装槽114。
在该实施例中,对隔水部14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隔水部140包括第一凸筋142,第一凸筋142设置在腔体112的底面上,位于安装槽114开口的周侧。且第一凸筋142呈环状,第一凸筋142环绕安装槽114的开口设置。其中,第一凸筋142用于阻挡沿壳体110的内表面,即腔体112的内壁流动的水和油脂,具体水和油脂在接触到第一凸筋142后,被第一凸筋142所阻挡,以阻止水和油脂继续向安装槽114的开口流动,从而解决被风轮130甩在壳体110上的水和液体易侵蚀电机120的技术问题。
其中,第一凸筋142一体成形于壳体110上,具体可采用注塑成形工艺。通过设置一体式的壳体110和第一凸筋142,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机组件100的工艺复杂度,有利于压缩烟机组件100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第一凸筋142和壳体110之间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水和油脂经由结构缝隙流入安装槽114,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140阻隔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隔水部140还包括:第二凸筋144,设于风轮130的第一端面132上,环绕安装槽114,第一端面132朝向安装槽114。
在该实施例中,隔水部140还包括第二凸筋144,第二凸筋144设置在风轮130上,具体位于风轮130的第一端面132上,其中风轮130的第一端面132朝向安装槽114,电机120上的动力输出轴由第一端面132插入风轮130,以驱动风轮130转动。其中,第二凸筋144同样呈环状,具体在安装槽114的周侧环绕安装槽114设置。工作过程中,进入风轮130的水汽和油脂部分被转动的风轮130甩出,其余部分水和油脂会凝结在风轮130的外轮廓上,此部分水和油脂同样会在重力作用下向安装槽114所在方向流动,当水和液体流动至第一端面132,则有可能直接滴落至安装槽114中。对此,通过设置第二凸筋144,可以在第一端面132上阻挡水和油脂朝安装槽114的上方空间流动,使水和油脂堆积在第二凸筋144上,或滴落至安装槽114周侧的壳体110上,从而解决风轮130上的水和油脂易进入安装槽114侵蚀电机120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隔水部140结构,提升烟机组件100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电机120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凸筋144一体成形于风轮130上,具体可采用注塑成形工艺。通过设置一体式的风轮130和第二凸筋144,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机组件100的工艺复杂度,有利于压缩烟机组件100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一体式的第二凸筋144和风轮130之间不存在结构缝隙,可以避免水和油脂经由结构缝隙流入安装槽114,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140阻隔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的高度需大于等于0.5mm,通过限定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的高度大于等于0.5mm,可以保证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对液体的阻挡效果,避免水和油脂直接跨过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具体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的高度可根据壳体110的整体尺寸和内部结构布局作出调整,可选范围在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3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隔水部140还包括:凹槽146,设于腔体112的底面,环绕安装槽114,且与第二凸筋144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隔水部140还包括配合第二凸筋144设置的凹槽146。具体地,凹槽146设置在腔体112的底面上,且在烟机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凸筋144和凹槽146相对设置,即凹槽146呈环状,且环绕设置在安装槽114的周侧。
通过设置凹槽146,可以收集被第二凸筋144所阻挡的水和油脂,具体水和油脂在第二凸筋144外侧堆积过多,则会滴落至凹槽146中。从而一方面通过凹槽146存储水和油脂,避免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142流入安装槽114,另一方面具备一定深度的凹槽146可以降飞溅起的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142进入安装槽114。进而实现提升隔水部140阻隔效果,有效保护电机120的技术效果。
其中,壳体110上还设置有排液通道,排液通道的一端与凹槽146连通,另一端与壳体110外部空间连通。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阀体或密封塞实现排液通道的通断控制。对此,用户可通过控制阀体开启或拔出密封塞将凹槽146以及壳体110底部堆积的水和油脂排出至壳体110外,以避免过度堆积的水和油脂跨过第一凸筋142。进而实现提升烟机组件100实用性和可靠性,降低烟机组件100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风轮130的转轴的方向上,第一凸筋142位于安装槽114和第二凸筋14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凸筋142和第二凸筋144的位置关系作出限定。具体地,在垂直于风轮130的转轴的方向,即烟机组件100的横向方向上,第一凸筋142位于安装槽114和第二凸筋144之间。可以理解地,第一凸筋142靠近安装槽114的开口,第二凸筋144环绕设置在第一凸筋142外周侧。
通过将第二凸筋144设置在第一凸筋142的外周侧,使得被第二凸筋144所阻挡的水和液体可以滴落在第一凸筋142外侧,从而使第一凸筋142可以阻挡此部分滴落下来的水和液体,避免风轮130上的水和液体流入安装槽114。同时,第一凸筋142还可以起到阻挡飞溅起的水和油脂的作用。进而实现优化隔水部140结构布局,提升隔水部140阻隔有效性,提升烟机组件100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2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端面132朝远离安装槽114的方向凹陷。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端面132的形状作出限定。具体地,至少部分第一端面132朝远离安装槽114的方向凹陷。工作过程中,部分水和油脂可能通过风轮130上的轴孔流动至风轮130的第一端面132,轴孔位于第一端面132的中心区域。对此,通过设置内凹的第一端面132,使第一端面132具备导流作用,具体可以将第一端面132中心区域的水和油脂依靠重力引导至第一端面132的边缘区域,使此部分水和油脂由靠近第二凸筋144的边缘区域滴落至第一凸筋142外周侧。从而避免第一端面132上的水和油脂直接滴入安装槽114。进而强化安装槽114的隔水效果,延长电机120的使用寿命。同时,凹陷的第一端面132可以为电机120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有利于提升壳体110内部结构紧凑度,为烟机组件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风轮130的高度大于等于3mm;第一端面132凹陷的深度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风轮130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为保证风轮130对油烟抽吸的能力,风轮130的高度需大于等于3mm。在此基础上,对第一端面132的凹陷深度a作出限定,第一端面132的凹陷深度即凹陷区域在风轮130高度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其中,凹陷深度需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风轮130高度的三分之二。通过限定凹陷深度大于等于2mm,可以保证第一端面132导流的可靠性,确保第一端面132可以将中心区域的水和油脂引导至边缘区域。通过限定凹陷深度小于等于风轮130高度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大的凹陷影响风轮130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大的凹陷影响风轮130的对油烟的抽吸能力。进而实现优化风轮130结构,提升安装槽114隔水效果,提升烟机组件100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括排水孔116,排水孔116与安装槽114连通,且位于安装槽114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还形成有排水孔116,排水孔116的第一端连通安装槽114,第二端与壳体110外部空间连通。在意外情况下,可能会有大量液体灌入烟机组件100,例如用户误将液体直接倾倒至油烟抽吸口,或干燥结构失效,此时隔水部140无法有效阻隔大量液体,以至于超出隔水部140阻隔能力的液体会流入安装槽114。对此,通过设置排水孔116可以使此部分液体经由排水孔116导出至壳体110外,以避免堆积在安装槽114内的液体侵蚀、损毁电机120。
具体地,可在安装槽114内设置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槽114内是否存在液体,当检测出由液体滴入安装槽114内部时,控制器发出警报,以提醒用户及时关闭烟机组件100,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其后,用户可等待排水孔116将误入的液体排出安装槽114。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排水孔116,使用户可以在不拆解烟机组件100的情况下排出水和油脂,从而降低了烟机组件100的维护难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14的底面由边缘向排水孔116倾斜,倾斜角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
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槽114的底面朝中心区域下凹,排水孔116设置在该中心区域。即安装槽114的底面由边缘区域朝排水孔116下倾。通过设置向排水孔116下倾的底面,使安装槽114内的液体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排水孔116,避免液体堆积在安装槽114内。从而提升排水孔116的排水效果,保证安装槽114的干燥度。
在此基础上,安装槽114底面下倾的角度b需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通过限定下倾角度大于等于5°,可以保证液体导流可靠性,避免液体因下倾角度过小而驻停在安装槽114底面。通过限定下倾角度小于等于30°可以在保证导流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下倾底面占用过多空间,为烟机组件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
实施例五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8,安装槽114设于第一壳体118内;第二壳体119,扣合于第一壳体118上。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10的结构作出说明。具体地,壳体110包括第一壳体118和第二壳体119,安装槽1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8上,电机120下插在安装槽114内,风轮130安装在电机120上方。第二壳体119扣合在第一壳体118上方,第一壳体118和第二壳体119共同围合出腔体112,以通过腔体112容纳风轮130。其中,进风口设置在第二壳体119上,出风口设置在壳体110周侧,由第一壳体118和第二壳体119围合而成。
其中,第一壳体118和第二壳体119可拆卸连接,在电机120和风路出现故障时,用户可通过拆解第一壳体118和第二壳体119完成电机120和风轮130的维修或更换,从而降低烟机组件100的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壳体110为蜗壳。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0为蜗壳,蜗壳、风轮130和电机120组成离心风机。
离心风机能够对被抽入至腔体112内部的油烟进行加压加速,一方面使油烟可以被快速排入与出风口对接的烟道内,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油烟的抽吸效果,从而使烟机组件100可以满足大量油烟的抽吸需求。同时,离心风机具备上下端抽气,周侧排气的特点,平放的离心风机可以合理利用横向空间,相较于轴流风机等风机类型来说,选择离心风机有利于压缩抽油烟设备的厚度,从而为布置抽油烟设备提供便利条件。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灶200,集成灶200包括:加热组件210,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212;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烟机组件100,与加热组件210连接,风道212与进风口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烟机组件100的集成灶200,因此该集成灶200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烟机组件100所具备的优点。能够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烟机组件100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此基础上,集成灶200为内循环式的集成灶200,该集成灶200能够将烹饪所产生的油烟集中抽取至集成灶200内部,并在集成灶200内部完成油脂过滤、异味过滤后回排至用户所处的室内环境中,以实现油烟的内循环,免去设置复杂的外排风结构。
集成灶200包括加热组件210。加热组件210为集成灶200的主体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集成灶200上的其他结构。加热组件210顶部能够为用户提供烹饪操作台面,用于盛放食材的容器放置在加热组件210上方,以通过加热组件210承托和加热容器。从而使在加热组件210上烹制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成品食物。
加热组件210内部形成有风道212,风道212的第一端与加热组件210上方空间连通,在烹制食物的过程中,油烟集中产生在加热组件210上方,该风道212可供加热组件210上方的油烟流入集成灶200。壳体110与加热组件210连接,风道212的第二端与壳体110上的进风口连通。风机设置在腔体112中,风机能够通过腔体112和风道212抽取加热组件210上方的油烟。具体地,开启风机后,风机将风道212内的气体经由腔体112抽入至风机内,以在风道212区域形成负压环境,在该负压环境作用下,加热组件210上方的油烟被压入至风道212内,以完成油烟的抽吸,避免油烟扩散至室内环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分离组件,设于风道212,用于过滤油烟。
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灶200上还设置有过滤组件220,过滤组件220设置在风道212内。工作过程中,流入风道212的油烟先流入过滤组件220中,过滤组件220将油烟中的油脂由空气中分离,以阻止油脂继续随同空气流入烟机。通过设置该过滤组件220,可以避免油烟中的油脂附着在集成灶200内部工作结构上,从而一方面防止油脂堵塞风道212和过滤件,另一方面避免被抽入至风机中的油脂损坏风机。再一方面免去频繁清洗集成灶200内部油脂的需求。从而解决风机易被油污损坏、吸入油污增加集成灶200内部清洁负担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烟道组件230,与烟机组件100的出风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灶200还包括烟道组件230。烟道组件230包括一个烟道接头和至少一个排烟管道。当排烟管道为多个时,多个排烟管道串接,烟道接头的第一端与外壳上的出风口对接,烟道接头的第二端与排烟管道的管口对接。通过设置烟道组件230,使经过油脂分离以及异味过滤的油烟可以通过烟道组件230排放至指定区域。具体可以设置纵向延伸的烟道组件230,从而使过滤后的空气贴近地面排放,以降低排出气体干扰用户的可能性。进而提升集成灶2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优化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腔体;
电机,设于所述腔体内;
风轮,与所述电机连接;
隔水部,设于所述壳体和/或所述风轮,用于阻挡液体流向所述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体的底面设有安装槽,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隔水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外,用于阻止所述液体流入所述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部包括:
第一凸筋,设于所述腔体底面上,环绕所述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部还包括:
第二凸筋,设于所述风轮的第一端面上,环绕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部还包括:
凹槽,设于所述腔体的底面,环绕所述安装槽,且与所述第二凸筋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风轮的转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凸筋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凸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面朝远离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轮的高度大于等于3mm;
所述第一端面凹陷的深度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所述风轮的高度的三分之二。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安装槽连通,且位于所述安装槽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由边缘向所述排水孔倾斜,倾斜角度的范围为:大于等于5°,且小于等于30°。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第二壳体,扣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蜗壳。
13.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用于承托和加热容器,包括风道;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烟机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风道抽取油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过滤所述油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烟道组件,与所述烟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48980.6U CN21740264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48980.6U CN21740264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02640U true CN217402640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4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48980.6U Active CN21740264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026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55614A1 (zh) * | 2022-09-15 | 2024-03-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
2022
- 2022-05-13 CN CN202221148980.6U patent/CN2174026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55614A1 (zh) * | 2022-09-15 | 2024-03-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402640U (zh) | 烟机组件和集成灶 | |
CN217817173U (zh) |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 |
CN105757755B (zh) | 顶吸式抽油烟机 | |
CN217873331U (zh) | 一种具有错列叶片的后向离心风机 | |
CN115127164A (zh) | 烟机结构、空调烟机及清洗方法 | |
CN214039623U (zh) | 一种黄磷炉渣水淬水蒸气收集排放系统 | |
CN209819641U (zh) | 一种接油装置及电烤炉 | |
CN110822459B (zh) | 烟囱组件及壁挂炉 | |
CN210033832U (zh) | 一种改进的旋片式真空泵 | |
CN201407720Y (zh) | 一种排气增效器 | |
CN102218251B (zh) | 直排式吸油雾装置 | |
CN220551312U (zh) |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及吸油烟机 | |
CN219346592U (zh) | 集成灶 | |
CN217844051U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CN205783159U (zh) | 顶吸式抽油烟机 | |
CN218167391U (zh) | 复合型加速度离心分离器 | |
CN214501334U (zh) | 过滤装置及包含该过滤装置的吸油烟机、集成灶 | |
CN216691604U (zh) | 油烟机风机、油烟机及集成灶 | |
CN209724662U (zh) | 一种旋片式真空泵 | |
CN211781343U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CN217473003U (zh) | 分离组件和集成灶 | |
CN218474494U (zh) | 一种环保型低耗能无烟烤箱 | |
CN213119244U (zh) | 一种嵌入式烟灶一体机 | |
CN216814285U (zh) | 油烟分离装置及吸油烟机 | |
CN108895031B (zh) | 增压装置、风机及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