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310U -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310U
CN217396310U CN202123336982.6U CN202123336982U CN217396310U CN 217396310 U CN217396310 U CN 217396310U CN 202123336982 U CN202123336982 U CN 202123336982U CN 217396310 U CN217396310 U CN 217396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witch
seat
controller
seat body
swi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36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华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36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用于安装在底座平台上,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本体、控制器和设置在座椅本体表面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座椅本体电连接,座椅本体与底座平台之间活动连接;控制开关的一端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以使控制器根据控制开关的摆动位置驱动座椅本体相对于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相比于传统的需要多开关分别控制,实现了模糊化地控制座椅,可准确地调整到所想要达到的最佳舒适度的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体验。

Description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车辆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座椅也越来越豪华,并且为了适应乘客的使用需求,座椅的调整灵活度也越来越高,例如可以对座椅的前后移动位置或者靠背的倾斜幅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座椅的调节方式越来越多,导致座椅的调节开关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针对不同的座椅调节方向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调节开关或驱动组件来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乘客需要同时对多个开关进行不断的调整,很难准确地调整到所想要达到的最佳位置,操作繁琐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用于安装在底座平台上,所述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本体、控制器和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表面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座椅本体电连接,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底座平台之间活动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开关的摆动位置驱动所述座椅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
可选地,所述座椅本体的表面具有安装槽,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形成控制端并伸出至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形成连接端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电连接;
所述控制端可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摆动部和底座部,所述底座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底座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相配合的容置孔,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触点,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触点,以使所述摆动部的一端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相接触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调节组件,所有所述调节组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座椅底面和所述底座平台;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调节组件电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与所述座椅底面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的位置可调,以使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调节组件,使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点的数量与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触点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每个对应的所述调节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摆动部与其中一个所述触点接触时,所述控制器对应的所述调节组件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摆动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球,所述接触球位于所述容置孔内,并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相匹配;
所述容置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接触球的球直径方向的截面面积。
可选地,所述摆动部包括摆杆和柔性包覆件,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贴合,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底座部,所述柔性包覆件套设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座椅本体包括靠背部和坐垫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坐垫部上。
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所述底座平台为所述车辆内部的地板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通过在座椅本体上设置一个集成的控制开关,并通过控制器实现控制开关和座椅本体之间的连通效果,从而使使用者在摆动控制开关时,通过控制器的连通使对控制开关的摆动转换为对座椅本体的控制,实现了使座椅本体根据控制开关的摆动位置相对于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该种调节模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多开关分别控制,实现了模糊化地控制座椅,可使乘客主观控制座椅来准确地调整到所想要达到的最佳舒适度的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设置有控制开关的座椅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座椅本体;10、水平方向;11、靠背部;12、坐垫部;13、扶手部;14、安装槽;15、调节组件;2、控制开关;21、摆动部;211、摆杆;212、柔性包覆件;22、底座部;23、容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对于目前座椅的调节方式,由于可调维度的越来越多,导致座椅的调节开关也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例如在对座椅的前后移动位置或者靠背的倾斜幅度等方面进行调整时,不同的座椅调节方向需要使用不同的调节开关或驱动组件来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并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乘客并不能准确地定位到所想要达到的最佳位置,导致需要同时对多个开关进行不断调整,费时费力。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通过设置一个控制开关,并配合座椅本体与底座平台之间的活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控制器接收控制开关的信号来对座椅本体进行调节,实现了准确对座椅进行多方向倾斜调节的同时,简化了座椅开关。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用于安装在底座平台上,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本体1、控制器和设置在座椅本体1表面的控制开关2,控制开关2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座椅本体1电连接,座椅本体1能够与底座平台之间活动连接;控制开关2的一端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以使控制器根据控制开关2的摆动位置驱动座椅本体1相对于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
其中,控制器可以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内部,作为对座椅本体1进行控制的具有处理和执行能力的独立的机构,由于其设置在座椅内部,且主要起信号处理作用,因此图中未示出。对应地,控制开关2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方便乘客在乘坐时对座椅角度进行调整,具体可以在座椅本体1的任何位置处。另外,此处所指的多维度,即指座椅本体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为任意方向,倾斜幅度为能够在活动空间内实现任意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底座平台的表面延伸方向则对应为水平方向。
上述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可以应用在车辆上,因此底座平台则可以作为车辆内部的地板面,另外,上述可调节的座椅组件也可以作为室内空间,例如家庭或者影院中使用的座椅结构,甚至在其他交通工具中也可以应用上述控制开关来对座椅本体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以车辆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该控制开关仅能够应用于车辆中。
在上述基础上,控制器也可以与车辆的控制系统集成,通过车辆整体的控制系统来联动控制开关2和座椅,从而实现对座椅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可以使控制开关2不必设置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将其集成在车辆的主控面板上即可。
另外,控制开关2的一端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具体是指控制开关2的一端能够绕一旋转点进行万向旋转,即360°方向的偏转摆动。例如,摆动方向为前方则为将控制开关2的一端向前方推动,使控制开关2整体在前进方向和竖直方向形成的平面上产生角度的偏转。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以及“前”、“后”、“左”、“右”的方向,具体是以车辆的整体结构构造所形成的方向为参照基准,其中,前方指车辆的行进方向,控制开关2的初始位置位于竖直方向,其在水平方向上的摆动即为绕该竖向方向进行的各个方向的摆动。当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应用在除了车辆外的其他承载空间上时,则可以根据使用习惯或需求灵活调整方向。
具体实现时,通过摆动控制开关2,触发控制器接收到控制开关2的摆动位置的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该信号后,生成驱动执行指令并将驱动执行指令发送至座椅本体1上,座椅本体1在接收到该指令后,进行相对于底座平台的移动,由于座椅本体1与底座平台之间为活动连接,因此座椅本体1能够改变相对于底座平台的位置,从而实现了对座椅本体1的方向的调节。
本公开提供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通过在座椅本体1上设置一个集成的控制开关2,并通过控制器实现控制开关2和座椅本体1之间的连通效果,从而使使用者在摆动控制开关2时,通过控制器的连通使对控制开关2的摆动转换为对座椅本体1的控制,实现了使座椅本体1根据控制开关2的摆动位置相对于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该种调节模式相比于传统的需要多开关分别控制,实现了模糊化地控制座椅,可使乘客主观控制座椅来准确地调整到所想要达到的最佳舒适度的位置,操作简单便捷,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体验。
进一步地,座椅本体1包括有靠背部11和坐垫部12,控制开关2可以设置在坐垫部12上。具体地,坐垫部12的至少一侧还具有扶手部13,控制开关2还可以设置在扶手部13上,方便乘客在乘坐时胳膊搭置在扶手部13的表面,方便轻松对控制开关2进行调节。当然,也可以将该控制开关2挪动到任何位置,例如当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应用在车辆的后排座椅时,控制开关2则可以设置在前排座椅的靠背背侧,方便后排乘客进行调节。
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控制开关2与座椅本体1之间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安装槽14,控制开关2的一端形成控制端并伸出至安装槽14外,控制开关2的另一端形成连接端并位于安装槽14内;控制开关2的控制端可相对于连接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通过该种设置方式,方便使用者对控制开关2进行把持操作,且能够同步参照座椅的方向,调节效果更加直观。
控制开关2包括有摆动部21和底座部22,底座部22位于安装槽14内;底座部22上设置有与摆动部21的另一端相配合的容置孔23,摆动部21的另一端与容置孔23的内表面贴合。由于该控制开关2是通过摆动作用来实现对座椅本体1的调节的,因此,通过在底座部22上设置安装槽14,使控制开关2的一端与安装槽14相匹配,则能够使两者之间进行平滑的旋转移动,并且为后续的接触点的设置也提供方便。
在上述结构设置的基础上,使容置孔2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触点,摆动部21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触点,以使摆动部21的一端在摆动过程中,控制开关2与控制器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接触实现电连接。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接触来实现控制器获取信号,从而触发控制器对座椅的方向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容置孔23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各设置一个第一触点,同时在摆动部21的前后左右表面各设置一个第二触点,当摆动部21向前摆动一定角度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相互接触,从而触发控制器的其中一个电路连通,使其能够接收到连通信号,该连通信号即对应某一方向的调节信号,使控制器驱动座椅本体1进行旋转调节。当然,也可以将第二触点设置为环形,使该环形接触面位于摆动部21的另一端表面,以使摆动部21在任意方向摆动一定角度时,就可以对应该方向上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触,实现信号连通。
摆动部21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球,接触球位于容置孔23内,并与容置孔23的内表面相匹配;容置孔23的开口面积小于接触球的球直径方向的截面面积。将容置孔23的开口面积设置成小于接触球的球直径方向的截面面积,是为了使摆动部21的一端位于该容置孔23内时,整个控制开关2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摆动部21与底座部22之间的相互脱离,导致开关结构无法继续使用。
具体在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进行预安装时,可使底座部22为可拆卸式的组装结构,通过将接触球放置在容置孔23内后再将整个底座部22进行组装固定,从而使接触球位于容置孔23内且不会出现脱离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接触球的结构设置而采用其他可以进行相互限位的结构,例如容置孔23的内壁面为弧形面,摆动部21的一端设置为与该弧形面配合的弧形端部。
摆动部21包括摆杆211和柔性包覆件212,摆杆211的一端与容置孔23的内表面贴合,摆杆211的另一端伸出底座部22,柔性包覆件212套设于摆杆211的另一端。设置柔性包覆件212的作用是提升用户使用的手感,且提供较大的摩擦作用力,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摆动操作。柔性包覆件212具体可使用硅胶套件,使其套设在摆杆211的另一端上,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柔性件来实现上述效果。
另外,还可在摆动部21和底座部22之间设置回弹组件,在对摆动部21进行摆动移动后,摆动部21能够通过回弹组件提供的复位作用力重新自发弹回至初始位置。回弹组件可采用设置在底座部22和摆动部21之间的弹簧,或者设置在安装槽14和摆动部21之间的弹簧来实现上述效果。
对于座椅本体1的调节方式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使座椅本体1包括座椅调节装置,座椅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调节组件15,所有调节组件15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座椅底面和底座平台;控制器与调节组件15电连接,调节组件15的与座椅底面的连接端相对于底座平台的位置可调,以使控制器驱动调节组件15,使座椅相对于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通过调节组件15调节其与座椅本体1的连接点的位置来实现对座椅整体倾斜方向的改变,能够在保证支撑效果的基础上实现调节驱动,结构设置简单,驱动也更为直接。
进一步地,通过使第一触点的数量与调节组件15的数量相对应,每个第一触点通过控制器与每个对应的调节组件15电连接,以使摆动部21与其中一个触点接触时,控制器对应的调节组件15进行调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设置于车辆本体内部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可以是车辆前部座椅,也可以是车辆的后部座椅,底座平台则为车辆内部的地板面。
该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包括有座椅本体1,座椅本体1与车辆的地板面之间转动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操作座椅本体1表面上设置的控制开关2来调节座椅本体1的角度,以实现对座椅的各个方向上的调节。
本实施例中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的具体结构和实现原理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可以是乘用车,也可以是商用车等,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可调节的座椅组件的车辆均属于本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用于安装在底座平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包括座椅本体、控制器和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表面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座椅本体电连接,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底座平台之间活动连接;
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开关的摆动位置驱动所述座椅本体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表面具有安装槽,所述控制开关的一端形成控制端并伸出至所述安装槽外,所述控制开关的另一端形成连接端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电连接;
所述控制端可相对于所述连接端在水平方向上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摆动部和底座部,所述底座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底座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相配合的容置孔,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触点,所述摆动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触点,以使所述摆动部的一端在摆动过程中,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相接触实现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椅调节装置,所述座椅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调节组件,所有所述调节组件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座椅底面和所述底座平台;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调节组件电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与所述座椅底面的连接端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的位置可调,以使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调节组件,使所述座椅相对于所述底座平台进行多维度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的数量与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相对应,每个所述第一触点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每个对应的所述调节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摆动部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触点接触时,所述控制器对应的所述调节组件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球,所述接触球位于所述容置孔内,并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相匹配;
所述容置孔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接触球的球直径方向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包括摆杆和柔性包覆件,所述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容置孔的内表面贴合,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底座部,所述柔性包覆件套设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包括靠背部和坐垫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坐垫部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座椅组件,所述底座平台为所述车辆内部的地板面。
CN202123336982.6U 2021-12-27 2021-12-27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7396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6982.6U CN217396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36982.6U CN217396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310U true CN217396310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36982.6U Active CN217396310U (zh) 2021-12-27 2021-12-27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4310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扶手和包括这种扶手的车辆座椅
KR101725414B1 (ko) 차량 시트용 레그 레스트 장치
US10513210B2 (en) Retractable seat control interface assembly and vehicle seat with retractable seat control interface
KR20180108955A (ko) 차량의 시트 위치 조절 장치
JP2004527278A (ja) カム駆動される自動位置調節ヘッドレストを有する車両用シート組立体
JP2010285148A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介して車両機能を制御する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KR20190066673A (ko) 차량용 릴렉스 시트
JP2017202818A (ja) レッグレストの構造
US20160052436A1 (en) Lumber support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230041032A1 (en) Seat for a vehicles
KR101881272B1 (ko) 고감성 프리미엄 자동차 시트
CN101542665B (zh) 车辆用座椅的电动操作装置
JPH03178839A (ja) 作動装置を介して調整可能な車両用シートの遠隔制御のためのスイッチグループ
EP2735469A1 (en) Vehicle seat part selection arrangement
KR20210072925A (ko)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위치 조절 장치
KR20230020154A (ko) 자동차용 시트
CN211567732U (zh) 一种便于后排进出且靠背可放平的汽车座椅
CN217396310U (zh) 可调节的座椅组件及车辆
JP2002144937A (ja) 自動車用パワーシートスイッチ装置
US10899254B2 (en) Articulating flexmat seat suspension
KR101440147B1 (ko) 차량의 시트 사이드 볼스터 장치
KR101809620B1 (ko) 고감성 프리미엄 자동차 시트
JP2023160908A (ja) シートシステム
KR102141904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각도 조절 장치
KR102563449B1 (ko) 수평 유지 암레스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