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4650U -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4650U
CN217394650U CN202221147960.7U CN202221147960U CN217394650U CN 217394650 U CN217394650 U CN 217394650U CN 202221147960 U CN202221147960 U CN 202221147960U CN 217394650 U CN217394650 U CN 217394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bearing
sliding
seat
outer sleeve
bearing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79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光
马瑞
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Derui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Derui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Derui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Derui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79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4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4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4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精研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包括机箱;第一运输带、第二运输带可转动地相对设置在机箱内,转动座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运输带第二端之间的机箱内;夹持机构设置在转动座上;打磨机构设置在夹持机构上方;第一滑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转动座前方的第一滑轨上,第一滑动座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两个第二滑轨平行设置在第一滑动座上,并与第一滑轨相垂直;两个第二滑动座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两个第二滑轨上,两个第二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爪、第二气爪,气爪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手。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夹持轮毂轴承外套不易松动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精研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背景技术
超精研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轴承行业的专用生产设备,超精研机是以较低的压力,把油石压向旋转中的轮毂轴承外套上,油石做较高频率的振动。超精研机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加工过程中,通常需人工将轮毂轴承外套放置在夹持设备中,进而对轮毂轴承外套精研,轮毂轴承外套精研完成后,需人工将轮毂轴承外套从夹持设备中拿出后送至下一工序,这种方式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并且,传统的夹持设备对轮毂轴承外套夹持过程中极易松动,导致定位不准确,影响精研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转运轮毂轴承外套人工劳动强度大,以及夹持轮毂轴承外套易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包括:
机箱;
第一运输带、第二运输带,可转动地相对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其第一端分别伸出机箱两侧;
转动座,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运输带第二端之间的机箱内;
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用于夹持轮毂轴承外套;
打磨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上方,其上设置有油石,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
第一滑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前方的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与与所述运输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座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
两个第二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并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垂直;和
两个第二滑动座,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上,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爪、第二气爪,所述气爪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机箱底部,其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蜗杆;和
蜗轮,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并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底盘,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其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和
多个卡爪,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可开合的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孔圆周方向上的所述底盘表面设置的多个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下方与所述转动座之间的所述底盘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滑槽底面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与多个所述滑槽内的所述卡爪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孔同轴心设置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转动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螺纹分别与每个所述卡爪下表面设置的卡齿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打磨机构包括:
平移座,在平移机构的驱动下,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后方,且所述平移座移动方向与所述运输带相平行;
升降板,在平移座上设置的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平移座上方;和
油石组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
第一螺杆,在第三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第一侧的机箱内,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平移座螺纹连接并贯穿;和
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一螺杆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平移座滑动连接并贯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第二螺杆,在第四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垂直设置在所述平移座上,其与所述升降板螺纹连接并贯穿;和
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二螺杆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并贯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石组件包括:
第五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下方;和
连接块,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油石的通槽,所述通槽一侧的连接块上设置有固定油石的限位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连杆,设置在所述两个滑动座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座相连接;和
第二气缸,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杆中部相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通过两个运输带可将轮毂轴承外套送进机箱和送出机箱,利用夹持机构可将轮毂轴承外套牢牢的夹持,使轮毂轴承外套不易松动,精研完成后,两个气爪通过夹手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转运,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广价值极高。
上述技术进步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滑动座横向移动至合适位置,两个第二滑动座在驱动件驱动下,分别水平移动至第一运输带和夹持机构处,两个第二滑动座上的两个气爪驱动夹手夹紧轮毂轴承外套,将精研后的轮毂轴承外套运送至第二输送带上的同时,将未精研的轮毂轴承外套转运至夹持机构上,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组件驱动多个卡爪,在底盘表面上的多个滑槽内移动,直至移动至夹紧轮毂轴承外套,多个卡爪同时移动夹紧轮毂轴承外套,可保证定位准确,使轮毂轴承外套不松动,减少对轮毂轴承外套精研效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的夹持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的转动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的打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箱,11-第一运输带,12-第二运输带,13-转动座,20-驱动组件,21-第一电机,22-蜗杆,23-蜗轮,30-夹持机构,31-底盘,311-定位孔,32-卡爪,321-卡齿,33-滑槽,34-转动盘,341-平面螺纹,35-第二电机,40-打磨机构,41-平移座,42-第一螺杆,43-第三电机,44-第一光轴,45-升降板,46-第二螺杆,47-第二光轴,48-第四电机,49-第五电机,491-连接块,492-通槽,493-限位钉,50-第一滑动座,51-第一气缸,52-第一滑轨,53-第二滑轨,54-第二滑动座,55-第一气爪,56-第二气爪,57-夹手,60-驱动件,61-连杆,62-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结合说明书附图1-5可知,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部件:机箱10、运输带、转动座13、夹持机构30、打磨机构40、第一滑动座50、第二滑轨53、第二滑动座54。
本实用新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1-5可知,第一运输带11、第二运输带12可转动地相对设置在机箱10内,其第一端分别伸出机箱10两侧;转动座13在驱动组件20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运输带第二端之间的机箱10内;夹持机构30设置在转动座13上,用于夹持轮毂轴承外套;打磨机构40设置在夹持机构30上方,其上设置有油石,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第一滑动座50可滑动地设置在转动座13前方的第一滑轨52上,第一滑轨52与与运输带平行设置,第一滑动座50在第一气缸51的驱动下进行移动;两个第二滑轨53平行设置在第一滑动座50上,并与第一滑轨52相垂直;两个第二滑动座54在驱动件60的驱动下,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两个第二滑轨53上,两个第二滑动座5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爪55、第二气爪56,气爪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手57。
工作时,将轮毂轴承外套放置在第一运输带11上,第一运输带11将轮毂轴承外套运送至第一运输带11末端,驱动件60驱动两个第二滑动座54在第二滑轨53上向轮毂轴承外套方向前进,第一气爪55驱动两个夹手57夹持轮毂轴承外套的同时,第二气爪56驱动两个夹手57将夹持机构30上打磨完成的轮毂轴承外套取出,两个气爪夹持完成后,第一气缸51驱动第一滑动座50在第一滑轨52上向第二运输带12方向移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第一气爪55驱动两个夹手57将轮毂轴承外套放置在夹持机构30上,并通过夹持机构30夹紧轮毂轴承外套,打磨机构40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打磨的同时,第二气爪56驱动两个夹手57将打磨后的轮毂轴承外套放置在第二运输带12上,第二运输带12将轮毂轴承外套运送出机箱10,可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使被夹持的轮毂轴承外套不易松动,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两个夹手57相对一侧设置有凸起,可有效夹紧轮毂轴承外套,防止轮毂轴承外套滑脱。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2可知,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电机21设置在机箱10底部,其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蜗杆22;蜗轮23设置在转动座13上,并与蜗杆22相啮合。第一电机21驱动蜗杆22转动,蜗杆22带动蜗轮23转动,蜗轮23带动转动座13转动,可方便打磨轮毂轴承外套,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2-3可知,夹持机构30包括底盘31设置在转动座13上,其中部设置有定位孔311;多个卡爪32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可开合的均匀分布在定位孔311圆周方向上的底盘31表面设置的多个滑槽33内。传动组件驱动多个卡爪32在多个滑槽33内同步前进直至夹持住定位孔311内的轮毂轴承外套,使定位孔311轴心位置与轮毂轴承外套轴心位置重合,提高定位准确率,且不易松动。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2-3可知,滑槽33下方与转动座13之间的底盘31内设置有空腔,滑槽33底面与空腔相连通,传动组件设置在空腔内,并与多个滑槽33内的卡爪32相连接。传动组件驱动卡爪32在滑槽33内移动。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2-3可知,传动组件包括与定位孔311同轴心设置的转动盘34,转动盘34在第二电机35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空腔内,转动盘34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螺纹341分别与每个卡爪32下表面设置的卡齿321相适配。第二电机35驱动转动盘34转动,转动盘34带动卡爪32在滑槽33内同步移动,使卡爪32可同时夹紧轮毂轴承外套,将轮毂轴承外套定位至转动盘34轴心位置,可使油石组件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打磨时,避免出现打磨不充分的现象。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4可知,打磨机构40包括平移座41在平移机构的驱动下,可移动地设置在转动座13后方,且平移座41移动方向与运输带相平行;升降板45在平移座41上设置的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可升降的设置在平移座41上方;油石组件设置在升降板45上,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平移机构带动平移座41移动至合适位置,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板45将油石组件升降至轮毂轴承外套处,进而油石组件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打磨,可灵活调节油石组件的位置,有效适应不同的轮毂轴承外套。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4可知,平移机构包括第一螺杆42在第三电机43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转动座13第一侧的机箱10内,第一螺杆42与平移座41螺纹连接并贯穿;第一光轴44与第一螺杆42平行设置,并与平移座41滑动连接并贯穿。第三电机43驱动第一螺杆42转动,第一螺杆42带动平移座41与第一运输带11平行方向移动,第一光轴44可保持平移座41平衡,可有效调节平移座41的位置,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4可知,升降机构包括第二螺杆46在第四电机48的驱动下,可转动地垂直设置在平移座41上,其与升降板45螺纹连接并贯穿;第二光轴47与第二螺杆46平行设置,并与升降板45滑动连接并贯穿。第四电机48驱动第二螺杆46转动,第二螺杆46带动升降板45升降,第二光轴47可保持升降板45在升降过程中的平衡,可有效调节升降板45及油石组件的生煎昂的位置,灵活性更强。
本实施例中,结合说明书附图4可知,油石组件包括第五电机49设置在升降板45下方;连接块491第一端与第五电机49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油石的通槽492,通槽492一侧的连接块491上设置有固定油石的限位钉493。第五电机49带动连接块491摆动,连接块491带动油石摆动,油石可对轮毂轴承外套进行打磨,限位钉493抵顶至油石上,可使油石可拆卸的固定在通槽492内,方便使用。
具体的,第五电机49的动力输出端与水平面相垂直,连接块491分为连接部和夹石部,连接部和夹石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合说明书附图5可知,驱动件60包括连杆61设置在两个滑动座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座54相连接,第二气缸62活塞杆与连杆61中部相连接。第二气缸62驱动连杆61前后移动,可带动两个第二滑动座54同步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箱;
第一运输带、第二运输带,可转动地相对设置在所述机箱内,其第一端分别伸出机箱两侧;
转动座,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运输带第二端之间的机箱内;
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用于夹持轮毂轴承外套;
打磨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上方,其上设置有油石,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
第一滑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前方的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运输带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动座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进行移动;
两个第二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座上,并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垂直;和
两个第二滑动座,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分别可移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上,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爪、第二气爪,所述气爪上均相对设置有两个夹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机箱底部,其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蜗杆;和
蜗轮,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并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底盘,设置在所述转动座上,其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和
多个卡爪,在传动组件的驱动下,可开合的均匀分布在所述定位孔圆周方向上的所述底盘表面设置的多个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下方与所述转动座之间的所述底盘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滑槽底面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并与多个所述滑槽内的所述卡爪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定位孔同轴心设置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在第二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转动盘的上表面设置有平面螺纹分别与每个所述卡爪下表面设置的卡齿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磨机构包括:
平移座,在平移机构的驱动下,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后方,且所述平移座移动方向与所述运输带相平行;
升降板,在平移座上设置的升降机构的带动下,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平移座上方;和
油石组件,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用于打磨轮毂轴承外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
第一螺杆,在第三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座第一侧的机箱内,所述第一螺杆与所述平移座螺纹连接并贯穿;和
第一光轴,与所述第一螺杆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平移座滑动连接并贯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第二螺杆,在第四电机的驱动下,可转动地垂直设置在所述平移座上,其与所述升降板螺纹连接并贯穿;和
第二光轴,与所述第二螺杆平行设置,并与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并贯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石组件包括:
第五电机,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下方;和
连接块,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机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油石的通槽,所述通槽一侧的连接块上设置有固定油石的限位钉。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包括:
连杆,设置在所述两个滑动座之间,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座相连接;和
第二气缸,其活塞杆与所述连杆中部相连接。
CN202221147960.7U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Active CN217394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7960.7U CN21739465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7960.7U CN21739465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4650U true CN217394650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7960.7U Active CN217394650U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4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31143U (zh) 一种管材内外壁抛光装置
CN114029808B (zh) 一种轮毂抛光装置
CN102463517A (zh) 汽车制动盘打磨装置及方法
CN203863467U (zh) 铁锅抛磨组合机床
CN115609458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材抛光装置
CN217394650U (zh) 一种全自动轮毂轴承外套用超精研机
CN208262528U (zh) 一种圆盘抛光机
CN212471980U (zh) 一种单硅晶棒切磨一体机
CN211363007U (zh) 一种单晶硅棒生产截断装置
CN205087458U (zh) 一种地板实木芯板打磨装置用输送机构
CN209095237U (zh) 一种滑板支架打磨设备
CN214162347U (zh)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圆管口打磨装置
CN213828296U (zh) 一种玻璃双边直线磨边机
CN214978203U (zh) 一种倒角工装
CN211867258U (zh) 一种生产冶金机械备件用卧式铣镗床
CN209717245U (zh) 一种磨削大棱边的半圆磨边机
CN220446104U (zh) 一种五金板材打磨抛光设备
CN215659678U (zh) 生产模具件的全自动平面磨床送料机构
CN217619685U (zh) 一种高精度的零件加工用磨床
CN211053433U (zh) 一种用于磨床的基座上下料机构
CN213889440U (zh) 一种自动磨床
CN210588564U (zh) 多角度玻璃磨边装置
CN213765303U (zh) 一种精准高效的自动打磨机
CN212420687U (zh) 一种h型钢坡口面打磨设备
CN215092579U (zh) 一种键合金丝生产用具有防脱轮机构的去毛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