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9932U -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9932U
CN217369932U CN202121223219.XU CN202121223219U CN217369932U CN 217369932 U CN217369932 U CN 217369932U CN 202121223219 U CN202121223219 U CN 202121223219U CN 217369932 U CN217369932 U CN 217369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copper bar
limiting plate
fixing
stiff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32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伟生
李耀东
桂林松
孙清华
席海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lee Nanjing Refrige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hlee Nanjing Refrige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lee Nanjing Refrige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chlee Nanjing Refrigera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32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9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9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9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折弯模具,包括固定端模具以及与所述固定端模具距离可调的限位机构,所述固定端模具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二固定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的用于位置识别的限位开关。本实用新型的铜排折弯系统,克服了传统的铜排加工角度是人工刻度,控制精度非常差且一致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任意角度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铜排折弯系统。
背景技术
大功率设备控制柜总电流比较大,使用电线,要求使用的线径比较粗,制作成型困难且不利于批量生产,此时电气设备之间就适合采用铜排连接,铜排可以有效的节省电控柜内部的布线空间,易于成型和批量生产。不同的设备所使用的铜排规格尺寸以及开孔尺寸等需要通过二次加工批量获得。传统的冲压设备往往都是采用液压为动力源来驱动设备的动作,但是现在的折弯系统需要对移动的距离进行精确控制,传统的液压缸在精确控制的应用中适用性较差,难以精确性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排折弯系统,可得到重复高精度符合要求的铜排。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包括固定端模具以及与所述固定端模具距离可调的限位机构,所述固定端模具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二固定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板上的用于位置识别的限位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为竖向延伸的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第二固定端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为竖向延伸的圆柱或者方柱,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可围绕固定端的竖向中心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限位板为呈L型的挡板,包括第一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板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板,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限位开关为光电开关或者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排折弯系统,包括上述的折弯模具以及用于铜排折弯的折弯系统,所述折弯系统包括折弯端头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折弯端头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伺服缸,伺服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折弯端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移动距离的测距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限位机构连接有用于横向移动限位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通过设置两个固定端作为铜排的两个固定端点,并且配合调整限位机构与固定端模具的距离,实现控制铜排弯折的角度;(2)本实用新型在限位机构上设置了限位开关,在铜排折弯时可以检测铜排的就位情况,避免铜排未就位而出现冲弯误差;(3)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固定端均可围绕其竖向中心线转动,减少铜排冲弯过程中的阻力;(4)本实用新型的铜排折弯系统的折弯端头的驱动机构为伺服缸代替传统的液压缸,伺服电机带动齿轮螺杆的方式驱动伺服缸的伸缩,控制伺服缸的电机的转矩和转速就可以精确的控制伺服缸的移动距离和速度,克服了液压缸通过采用油作为传导中介带来的精度问题;(5)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弯模具的设置,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机构与固定端模具的距离实现对冲弯角度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模具使用状态的水平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弯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折弯系统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折弯系统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折弯系统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图中X轴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向,Y轴延伸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横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折弯模具100,包括固定端模具110以及与固定端模具110横向距离可调的限位机构120。
固定端模具1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为竖向延伸的固定柱,更优选地,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为竖向延伸的圆柱或者方柱。为了减小铜排冲弯的阻力,第一固定端111可围绕第一固定端111的竖向中心线转动,同样地,第二固定端112可围绕第二固定端112的竖向中心线转动。
如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上下两端通过两块固定板113固定,下端的固定板113通过螺丝或者螺栓与工作台可拆卸固定,同时,可以在工作台上设定有若干个横向以及纵向延伸的固定孔用于固定板位置的调节,这样可以实现固定端模具110在工作台上位置的定位。限位机构120与固定端模具110之间的纵向距离为固定距离。
限位机构120包括限位板121以及设置于限位板121上的用于位置识别的限位开关12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限位板121为呈L型的挡板,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板1211以及与第一限位板121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212,限位开关122设置在第二限位板1212上。第一限位板1211所在的平面为X-Z轴平面,第二限位板1212固定于第一限位板1211的任意一端。在第二限位板1212上设置的限位开关122为光电开关或者行程开关,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光电开关作为限位开关,用于识别待加工的铜排是否就位。
实施例2: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铜排折弯系统,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折弯模具100以及用于铜排200折弯的折弯系统130,折弯系统130包括折弯端头131以及用于带动折弯端头13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2。第一驱动机构132为伺服缸,伺服缸的输出端与折弯端头13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折弯端头131为截面呈三角形的三棱柱结构,三棱柱形状的折弯端头131一侧面与伺服缸的输出端连接,与三棱柱的固定侧边相对的侧边作为折弯端头的顶端冲击铜排。本实施例中选用的第一驱动机构132为伺服缸(伺服电缸)可以更好地控制位移的精度。此外,第一驱动机构1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移动距离的测距系统133,在本实施例中,选择拉绳式位移传感器作为测距系统,通过测距系统133反馈至控制系统(PLC)进而控制伺服缸的电机的转矩和转速就可以精确的控制伺服缸的移动距离和速度。
为了调整限位机构120与固定端模具110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120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14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140为伺服电机。限位机构120与固定端模具110的距离可以通过伺服电机的驱动实现调整,如图3所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限位板121横向移动,实现限位板121与固定端模具110的横向距离调节,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折弯模具的工作原理为:
铜排放置在固定端模具110一侧,通过折弯端头挤压铜排,铜排受到固定端模具110的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的阻挡并产生弯曲变形,以此形成折弯。折弯角度的控制:如图2所示,图中三角形BC作为固定端模具110的两个固定端的间距,A点为折弯端头131的顶点,折弯端头131的顶点为固定端模具110的中心点,参数设置中输入的折弯角度θ。B点和C点分别为铜排200和固定端模具110压弯圆柱(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切点。三角形ABC在挤压过程中作为一个等腰三角形,BC可以视为折弯模具固定端的两个固定端(圆柱或者方柱)之间的距离。取BC之间的中点D可以将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ADC,其中∠θ就是所需折弯角的一半,BD为折弯模具固定端的两个压弯圆柱之间的距离的一半,AD为伺服缸所需推进的距离,可以使用公式来求所需角度的伺服缸推进距离。公式为:
Figure BDA0003097504820000041
工作方法:使用前首先需要在控制系统的可视界面触摸屏中设置好需要折弯的铜排厚度、折弯的角度、折弯的尺寸等参数,使用铜排折弯功能参数设定确认后,控制系统首先会给控制限位机构120的第二驱动机构140发送指令,移动限位机构120的位置,移动的位置即为参数设置中的折弯尺寸数据,将需要折弯的铜排200放置到限位机构120上至限位开关122处,如果没有放置到位,可视界面会提示“未放置铜排,请放置铜排!”的提示,直到放置的铜排200接触到尺寸限位系统上的限位开关122,方可进一步进行操作,控制系统检测到铜排已按照要求放置后即可在触摸屏中点击开始按钮,控制系统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作为第一驱动机构132的伺服缸推动折弯端头131前进,挤压铜排,最终铜排受到固定端模具110的阻挡并产生弯曲变形,以此形成折弯。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折弯端头131的移动距离实现冲弯角度的控制,在控制系统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程序中按照上述公式根据输入参数中的折弯角度换算出折弯端头131移动的距离AD。整个折弯系统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控制配合,从而实现对任意折弯角度的精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铜排折弯系统,克服了传统的铜排加工角度是人工刻度,控制精度非常差且一致性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任意角度的精确控制。

Claims (10)

1.一种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端模具(110)以及与所述固定端模具(110)距离可调的限位机构(120),所述固定端模具(11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所述限位机构(120)包括限位板(121)以及设置于所述限位板(121)上的用于位置识别的限位开关(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1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112)为竖向延伸的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端(111)以及第二固定端(112)上下两端设置有固定板(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11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112)为竖向延伸的圆柱或者方柱,所述第一固定端(111)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112)可围绕固定端的竖向中心线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21)为呈L型的挡板,包括第一限位板(1211)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211)垂直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212),所述限位开关(122)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12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为光电开关或者行程开关。
6.一种铜排折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模具(100)以及用于铜排(200)折弯的折弯系统(130),所述折弯系统(130)包括折弯端头(131)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折弯端头(131)纵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排折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2)为伺服缸,伺服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折弯端头(13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铜排折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2)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移动距离的测距系统(1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铜排折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20)连接有用于横向移动限位机构(120)的第二驱动机构(1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铜排折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0)为伺服电机。
CN202121223219.XU 2021-06-02 2021-06-02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Active CN217369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3219.XU CN217369932U (zh) 2021-06-02 2021-06-02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3219.XU CN217369932U (zh) 2021-06-02 2021-06-02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9932U true CN217369932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3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3219.XU Active CN217369932U (zh) 2021-06-02 2021-06-02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9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6850B (zh) 六自由度控制分块式柔性型材三维拉弯模具及成型工艺
CN101664779B (zh) 电发热管平面数控弯管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数控弯曲装置
CN203664507U (zh) 六自由度控制分块式柔性型材三维拉弯模具
CN217369932U (zh) 折弯模具及铜排折弯系统
CN210475104U (zh) 中空玻璃隔条加工用多工位折弯机
CN113579742B (zh) 铜排加工系统及加工方法
CN202129313U (zh) 一种扁钢调直机
CN216501669U (zh) 一种高精度钣金件多道折弯装置
CN104001762B (zh) 一种大型折弯机模具用挠性补偿方法
CN201592208U (zh) 一种电发热管平面数控弯管机
CN112864774B (zh) 一种半刚射频同轴电缆智能成形设备及工作方法
CN212242093U (zh) 无级控速式片材精密立体成型设备
CN209792386U (zh) 一种可实时调节多点式立柱的蠕变时效成形装置
CN204396719U (zh) 金属卷材数控冲压变向送料装置
CN206028384U (zh) 一种半挂车整体轴管预应力矫直成形装置
CN110695108A (zh) 一种多向复合超声振动辅助挤压成形加工设备及成形方法
CN106608117A (zh) 带有可调工作台的激光打标机
CN206623431U (zh) 折弯组件及折弯设备
CN211679437U (zh) 一种船舶维修用智能高精度弯管机
CN111940555A (zh) 一种超长塔管多棱边横向不等距高精度折弯装置及方法
CN220387724U (zh) 铜线批量冲压成型模具
CN220127279U (zh) 金属制品加工用的稳定型折弯设备
CN215355612U (zh) 一种高精度椭圆变径管的制造装置
CN204052482U (zh) 数控液压顶弯弯管机
CN212457921U (zh) 一种中厚板入炉钢坯激光扫描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