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2746U - 一种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62746U CN217362746U CN202220677039.7U CN202220677039U CN217362746U CN 217362746 U CN217362746 U CN 217362746U CN 202220677039 U CN202220677039 U CN 202220677039U CN 217362746 U CN217362746 U CN 2173627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bearing
- motor
- chamber
- tran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电机轴和轴承安装体,所述轴承安装体具有轴承室,所述电机轴通过布置于所述轴承室内的电机轴承与所述轴承安装体支撑装配;轴承安装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所述第一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一过渡腔处,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第一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二过渡腔处,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所述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解决了在变频一体机变换安装方式后电机轴承无法进行润滑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电机应用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在矿井等狭窄长度的工作区域进行作业时,一方面,根据负载的不同,需要改变电机的转速。另一方面,由于电机在运行中的转速较快,其输出扭矩较小,不适合驱动较大负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在电机的外部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机(或液力耦合器),然后在减速机的输出端再通过联轴器与负载进行连接。基于此,为了适应井下等狭窄的工作条件限制,通过将电机、变频器、减速机等一体设置,以便于压缩一体机的体积,使之满足一些狭小空间的使用需求。
在井下作业时,不同的工作位置下变频一体机的安装位置、设置形式等各有不同。例如,在利用变频一体机驱动刮板机进行工作时,刮板机的机头、机尾和三驱位置处的变频一体机的安装要求各不相同。具体地,为了避免变频一体机与煤壁干涉,在机头位置处,变频一体机的变频部分需要设置于远离煤壁的“内侧”,在机尾位置处时,则需要使电机绕中心回转调整,以使变频部分仍然位于远离煤壁的“内侧”。在三驱位置时,可以将变频一体机绕中心旋转90°,以使变频一体机的左右两侧不受限制。
这种绕电机中心轴线回转调整,以得到不同的固定安装姿态,可以满足变频一体机的不同应用需求。然而,随着变频一体机安装方向等的调整,也直接影响对电机的检修、维护操作。
目前电机的故障类别中,轴承的故障占有很大的比例。多数轴承失效的原因是润滑不良,包括贫油润滑、过度润滑、润滑脂污染、废脂排泄不畅等,这类失效表现为轴承噪音、磨损、粘着、擦伤、疲劳失效和过热等。在单一的电机安装方式下,通常需要从电机上侧注油到轴承室,然后从轴承室的下侧进行排油,以对轴承室中的轴承进行润滑。但是在面对上述不同的安装姿态时,电机可能会进行翻转,此时传统的注油排油结构将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注油排油作业。
因此,为了保证不同安装姿态下的变频一体机均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注油排油作业,需要重新设计电机的注油排油结构,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安装体中两个进排油结构、过渡腔和油道实现与轴承室的连通,保证在不同的安装形式下,均能正常向轴承室注入润滑介质,或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从而保证了电机轴承维护过程的可靠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机,电机轴,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轴承安装体,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轴承安装体具有轴承室,所述电机轴通过布置于所述轴承室内的电机轴承与所述轴承安装体支撑装配;所述轴承安装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所述第一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一过渡腔处,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第一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二过渡腔处,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所述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以在第一过渡腔位于第二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一进排油结构、第一过渡腔和第一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二油道、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在第二过渡腔位于第一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二进排油结构、第二过渡腔和第二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一油道、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包括电机端盖、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所述电机端盖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端盖的两侧,以构成轴承安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轴承外盖一体设置,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轴承内盖一体设置,或所述电机端盖、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独立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设置于所述轴承外盖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径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第一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以使得所述过渡腔通过第一轴向通道、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三径向通道、第二轴向通道和第四径向通道,所述第三径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第二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轴向通道、第四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均包括注油口和排油口,所述注油口包括注油嘴,所述排油口上可拆安装有排油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安装体上还设有三驱注油嘴、三驱排油口、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所述三驱注油嘴通过第三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用于向所述轴承室注入润滑介质,所述三驱排油口通过第四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用于将所述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所述三驱注油嘴和三驱排油口与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在周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驱注油嘴和所述三驱排油口设置于所述轴承外盖上,并且在所述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驱注油嘴、三驱排油口、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周向上依次相隔90°设置。
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在电机不同的安装形式下通过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实现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或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从而有效提升了电机轴承维护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通过在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中均设置注油嘴和排油口,保证了电机安装在机头位置或机尾位置时,电机轴承均能够实现正常的润滑操作。另外,还可以在轴承安装体上设置三驱注油嘴和三驱排油口,从而保证了电机轴承在三驱位置下的正常润滑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机维护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过渡腔和油道的结构设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机头位置处安装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机尾位置处安装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三驱位置处安装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变频一体机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图1至图4中,101、电机端盖;102、轴承外盖;103、轴承内盖;104、轴承室;105、第一进排油结构;106、第二进排油结构; 107、第一过渡腔;108、第二过渡腔;109、第一油道;110、第二油道; 111、电机轴;301、第一径向通道;302、第一轴向通道;303、第二径向通道;304、第三径向通道;305、第二轴向通道;306第四径向通道;401、三驱注油嘴;402、三驱排油口;501、安装法兰;502、吊装螺纹孔;503、接线盒;504、快接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100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轴沿前后方向延伸。电机的轴承安装体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电机的一端(例如位于电机的后端),并且该轴承安装体具有轴承室。电机轴通过布置于轴承室内的电机轴承与轴承安装体支撑装配。
在电机的轴承安装体上可以设置第一过渡腔107,第二过渡腔108、第一油道109、第二油道110、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从而形成轴承室104和外界的连通的通道,以方便向轴承室104注入润滑介质,以及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第一进排油结构可以安装于第一过渡腔处。第一过渡腔通过第一油道与轴承室连通。第二进排油结构可以安装于第二过渡腔处。第二过渡腔可以通过第二油道与轴承室连通。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电机轴的两侧,以在第一过渡腔位于第二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一进排油结构、第一过渡腔和第一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二油道、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在第二过渡腔位于第一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二进排油结构、第二过渡腔和第二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一油道、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变频一体机位于刮板机机头位置处时,第一过渡腔107将位于第二过渡腔108的上方。在对轴承室104中的轴承进行润滑时,润滑介质可以从第一进排油结构105进入第一过渡腔107,然后通过第一油道109流入轴承室104,以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在进行排油操作时,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可以通过重力作用流入第二油道110,然后进入第二过渡腔108并从第二进排油结构106流出,从而实现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变频一体机位于刮板机机尾位置时,第一过渡腔107将位于第二过渡腔108的下方,在执行注油操作时,在对轴承室104中的轴承进行润滑时,润滑介质可以从第二进排油结构106进入第二过渡腔108,然后通过第二油道110流入轴承室 104,以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在执行排油操作时,轴承室104 内的润滑介质可以通过重力作用流入第一油道109,然后进入第一过渡腔 107并从第一进排油结构105流出,从而实现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也就是说,该第一进排油机构、第一过渡腔107和第一油道109既可以实现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也可以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同样的,第二进排油机构、第二过渡腔108和第二油道110既可以实现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也可以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电机可以具有电机端盖101、轴承外盖102 和轴承内盖103。通过电机端盖101、轴承外盖102和轴承内盖103可以构成一个轴承安装体。具体地,电机端盖可以安装于电机轴的端部。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分别安装于电机端盖的两侧,以构成轴承安装体。可以理解的是,电机端盖101、轴承外盖102和轴承内盖103可以是三个独立的结构。电机端盖101和轴承外盖102还可以一体设置,然后与轴承内盖103 组装后构成一个轴承安装体。进一步,该电机端盖101还可以与轴承内盖 103一体设置,然后与轴承外盖102组装后形成一个轴承安装体。该轴承安装体可以具有轴承室104,轴承室104内可以用于安装轴承。
通过上述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机轴承进行润滑时的进排油设置进行了简要说明,接下来将结合具体组成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承安装体上的进排油设置进行详细阐述。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轴承安装体的结构200 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所示出的电机的设置可以是图1中所示出的电机轴111的另一种结构,因此关于图1所描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图2。
如图2所示,在电机的另一种安装结构中,电机轴111凸出该轴承安装体,并在电机后端进一步安装其他壳体结构、紧链装置等。在电机的轴承安装体上可以设置第一过渡腔107,第二过渡腔108、第一油道109、第二油道110、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等,从而形成轴承室104和外界的连通的通道,以方便向轴承室104注入润滑介质,或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均可以包括一个注油口和一个排油口,注油口可以用于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排油口可以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注油口包括注油嘴,注油嘴具有单向导通作用,可以避免电机改变安装姿态后,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因重力作用排出。排油口上可以安装排油盖,从而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避免润滑介质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可以包括机头注油嘴和机尾排油口。其中机头注油嘴可以与第一过渡腔107连通,以通过第一油道109 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机尾排油口可以与第一过渡腔107连通,以通过第一油道109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例如当电机处于机头位置处时,可以通过机头注油嘴注入润滑介质,润滑介质进入第一过渡腔107后通过第一油道109流入轴承室104,实现对轴承室104内的轴承的润滑作用。此时机尾排油口则通过排油盖密封。当电机处于机尾位置处时,该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处于下方位置,则可以将机尾排油口处的排油盖打开,以便于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进排油结构106可以包括机头排油口和机尾注油嘴。机头排油口可以与第二过渡腔108连通,以通过第二油道110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机头排油口与所述第二过渡腔108连通,以通过第二油道110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例如当电机处于机头位置时,第二进排油结构106位于下方位置,则可以通过将机头排油口的排油盖打开,从而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在电机处于机尾位置时,第二进排油结构106位于上方位置,可以通过机尾注油嘴向轴承室104内注入润滑介质。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过渡腔和油道的结构 300设置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3中所示出的结构可以在图1中所示出的结构中实施,因此关于图1所描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图3。
如图3所示,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设置于轴承外盖上,并且在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第一过渡腔107为一个空腔区域,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油道109与轴承室104连通,第二过渡腔108可以通过第二油道110与轴承室104连通。第一油道109可以包括第一径向通301 道、第一轴向通道302和第二径向通道303(图中仅示出了与过渡腔连通的第一径向通道和第一轴向通道),以便于连通第一过渡腔107和轴承室 104。第二油道110也可以包括第三径向通道304、第二轴向通道305和第四径向通道306,以连通第二过渡腔108和轴承室104。其中第一径向通道的其中一端可以与第一过渡腔107连通,另一端与轴承室104连通。第一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径向通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径向通道的第二端与轴承室104连通。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径向通道在轴承外盖上沿电机轴径向设置,用于将第一过渡腔与轴承室连通。第一轴向通道在电机端盖上沿电机轴向设置,并且其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第二径向通道在轴承内盖上沿电机轴径向设置,并且其第一端与第一轴向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其第二端与轴承室连通。第三径向通道在轴承外盖上沿电机轴径向设置,用于将第二过渡腔与轴承室连通,第二轴向通道在电机端盖上沿电机轴向设置,并且其一端与第二过渡腔连通,第四径向通道在轴承内盖上沿电机轴径向设置,并且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向通道的另一端连通,其第二端与轴承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机头注油嘴注入润滑介质后,可以通过第一径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径向通道快速流入轴承室104。在需要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时,可以由于重力作用从第三径向通道、第二轴向通道和第四径向通道顺利排出。优选的,需要将废脂或废油从轴承室 104内排出时。第三径向通道可以快速顺利地排出液体。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不仅实现了润滑介质在轴承室104内对电机轴承充分润滑,而且保证了润滑介质的顺利排出。
图4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机头位置处安装的结构400的示意图。图5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机尾位置处安装的结构500的示意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机在三驱位置处安装的结构600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4至图6中所示出的结构可以在图1中所示出的结构中实施,因此关于图1所描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图4至图6。
当电机安装于机头位置处时,变频部分位于远离煤壁的一侧,采用如图4中所示的安装姿态。此时第一过渡腔位于第二过渡腔的上方。当电机安装于机尾位置处时,变频部分仍位于远离煤壁的一侧,但是相对于机头位置处的安装姿态,电机翻转了180°,采用如图5中所示的安装姿态,此时第二进排油结构位于第一进排油结构的上方。
如图6所示,轴承安装体上还设有三驱注油嘴401、三驱排油口402、第三油道(图中未示出)和第四油道(图中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三驱注油嘴和三驱排油口可以设置于轴承外盖上,并在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电机轴的两侧。在电机安装于三驱位置处时,电机的安装姿态相对于机头位置处翻转了90°,此时三驱注油嘴401将位于三驱排油口402的上方。三驱注油嘴401可以通过第三油道与轴承室104连通,以便于向轴承室104 注入润滑介质。三驱排油口402通过第四油道与轴承室104连通,以便于将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油道可以采用轴向通道和径向通道组成,第四油道可以采用径向通道,从而提升润滑效果和废液流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电机安装于三驱位置(例如刮板机中间的某一位置)处时,此时三驱注油嘴401位于上方,三驱排油口402位于下方。在对电机的轴承进行维护时,可以通过三驱注油嘴401向第三油道注油,例如该第三油道可以横向穿过轴承外盖102、电机端盖101和轴承内盖103,形成一个沿轴向的通道,然后在轴承内盖103中沿电机轴径向与轴承室104连通。第四油道可以设置于轴承外盖102处,从而便于排出轴承室104内的润滑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三驱注油嘴、三驱排油口、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可以在电机周向上依次相隔90°设置,从而在电机旋转90°或180°时分别采用不同的注油口、排油口实现对轴承室104内的轴承的润滑保养操作。
进一步,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可以与轴承安装体一体设置,或密封安装于轴承安装体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可以在生产电机端盖101或轴承外盖102 时预留位置。例如可以预留注油口和排油口,并在注油口处安装注油嘴。还可以将第一进排油结构105和第二进排油结构106作为单独的结构件,并密封安装于对应的过渡腔位置处。
进一步如图7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变频一体机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仅为了示例性的目的而将该安装位置示意为刮板输送机机尾安装位置。图中变频一体机包括电机和变频器,在电机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安装法兰501,该安装法兰上布置有多个安装孔位。电机壳体的外部还安装有吊装组件,该吊装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吊装螺纹孔502。变频器壳体上安装有接线盒503,接线盒的外部固定有快接插头504。该变频一体机在不同位置进行安装时,可以在旋转电机角度之后,选择安装法兰中对应的孔位在刮板输送机上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变频一体机在刮板输送机机头、机尾和三驱位置的顺利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安装”、“相连”或“连接”等术语应该做广义的理解。例如,就术语“连接”来说,其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非本说明书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中心”、“纵向”、“弯折”、“顺时针”或“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或“第二”等用于指代编号或序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明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或“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本文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轴,其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
轴承安装体,其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电机的一端,所述轴承安装体具有轴承室,所述电机轴通过布置于所述轴承室内的电机轴承与所述轴承安装体支撑装配;
所述轴承安装体上设有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
所述第一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一过渡腔处,所述第一过渡腔通过第一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排油结构安装于第二过渡腔处,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
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所述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以在第一过渡腔位于第二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一进排油结构、第一过渡腔和第一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二油道、第二过渡腔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且在第二过渡腔位于第一过渡腔上方时,通过第二进排油结构、第二过渡腔和第二油道向轴承室内注入润滑介质,通过第一油道、第一过渡腔和第一进排油结构将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电机端盖、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所述电机端盖安装于所述电机轴的端部,所述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端盖的两侧,以构成轴承安装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轴承外盖一体设置,或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轴承内盖一体设置,或所述电机端盖、轴承外盖和轴承内盖独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设置于所述轴承外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包括第一径向通道、第一轴向通道和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第一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以使得所述过渡腔通过第一轴向通道、第二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道包括第三径向通道、第二轴向通道和第四径向通道,所述第三径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第二轴向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过渡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二过渡腔通过第二轴向通道、第四径向通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排油结构和第二进排油结构均包括注油口和排油口,所述注油口包括注油嘴,所述排油口上可拆安装有排油盖。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安装体上还设有三驱注油嘴、三驱排油口、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所述三驱注油嘴通过第三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用于向所述轴承室注入润滑介质,所述三驱排油口通过第四油道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用于将所述轴承室内的润滑介质排出,所述三驱注油嘴和三驱排油口与第一过渡腔、第二过渡腔在周向上错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驱注油嘴和所述三驱排油口设置于所述轴承外盖上,并且在所述电机轴径向上分布于所述电机轴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驱注油嘴、三驱排油口、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在周向上依次相隔90°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77039.7U CN217362746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77039.7U CN217362746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62746U true CN217362746U (zh) | 2022-09-02 |
Family
ID=83053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77039.7U Active CN217362746U (zh) | 2022-03-24 | 2022-03-24 | 一种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62746U (zh) |
-
2022
- 2022-03-24 CN CN202220677039.7U patent/CN2173627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34165U (zh) | 齿轮组件 | |
CN201909022U (zh) | 抽油机减速器水车式润滑装置 | |
CN104633070A (zh) | 汽车差速器润滑结构 | |
CN217362746U (zh) | 一种电机 | |
CN212959491U (zh) | 一种带润滑与限位结构的输入轴 | |
CN103697148A (zh) | 一种采煤机强制润滑装置及采煤机 | |
CN219013315U (zh) | 一种电驱桥减速器无动力两向高效润滑系统 | |
CN103016697B (zh) | 一种改进的差速器润滑装置 | |
CN209875912U (zh) | 变速器油底壳及使用该变速器油底壳的动力装置 | |
CN115076349A (zh) | 适用于大倾角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摇臂强迫循环润滑系统 | |
CN101973385A (zh) | 全回转式舵桨的自润滑系统 | |
CN106594250B (zh) | 风电齿轮箱中行星轮系支撑轴承的润滑机构 | |
CN205716366U (zh) | 高频破碎器振动箱轴承的润滑装置 | |
CN211423335U (zh) | 一种减速机 | |
CN202158146U (zh) | 具有专用行走减速机水陆两用挖掘机的行走驱动机构 | |
CN218913680U (zh) | 一种自带断电保护油箱的高速齿轮箱 | |
CN201818772U (zh) | 汽车驱动桥轴间差速器强制润滑装置 | |
CN218235462U (zh) | 一种实时检测变速箱润滑油温度的电子油泵总成 | |
CN219432407U (zh) | 自润滑摆线针轮减速机 | |
CN218152281U (zh) | 传动装置 | |
CN221196033U (zh) | 电驱行星减速箱动力装置 | |
CN217152919U (zh) | 电机变速箱动力总成及电动车辆 | |
CN217653208U (zh) | 齿轮箱、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 |
CN218207732U (zh) | 一种齿轮式计量泵 | |
CN218913683U (zh) | 一种齿轮油自动加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